HKMA加辣之不負責任評論 (1)
其實Norman Chan於今年2月初已經暗示會加辣,所以大家絕對不會對加辣感到意外。在下只是為佢拖到而家先加感到意外,因為去年第三季香港樓價(無論係中原領先指數定係RVD嚴重滯後樓價指數)已經破頂,而且好明顯是由於細價樓跑贏中大價樓而帶動整體升幅。呢一點確實抵鬧。
不過,在下首先要做嘅是闢一闢謠。事關網上媒體當中竟然有不少人(包括啲網站admin同評論員)complain點解HKMA唔加SSD,或嫌加辣無料到。當然,加辣有無料到在下會寫到,不過加SSD與否根本並非由HKMA話事架喎。不嬲加唔加SSD都係政府講架啦,HKMA剩係負責搞銀行同mortgage咋嘛。在下2012年於經濟日報撰文嘅時候已經講過:HKMA睇嘅唔係樓價而係按揭貸款增長。所以希望大家唔好咁傻豬OK?
望番轉頭,財爺公佈budget當日無加SSD,而係兩日後由HKMA先出手,原先在下仲以為係Norman Chan唔肯加辣,而家睇嚟應該係特手唔肯加辣。無論如何,Norman Chan嘅心思都已經好明顯,不過睇勻social media不少朋友,網友同評論員嘅迴響,大家睇嚟就唔多領情了。
在下咁講,自然係撐Norman Chan啦,亦歡迎各位與在下討論。
Quote吓嘢先。HKMA嘅第七輪逆週期措施:
1)價值700萬港元以下自用住宅物業的最高按揭成數下調最多一成。例如現時最高可按七成而價值不高於600萬港元的物業,最高按揭成數劃一下調到六成。
2)第二套自用住宅物業的《供款與入息比率》上限,由現時最高五成調低至四成;在利率壓力測試下的上限由現時最高六成調低至五成。
3)各類非自用物業按揭貸款,包括住宅物業、工商物業及車位按揭貸款的《供款與入息比率》上限,由現時最高五成調低至四成;在利率壓力測試下的上限由現時最高六成調低至五成。
不少財媒朋友聽到消息後都立即同在下講:呢下真係會打擊用家置業。在下亦唔否認,因為demand curb向來都係一竹杆打一船人,而大家要記得--今次係針對細價樓市場(都好明顯啦係咪?)。細價樓市場一向都係炒家同上車客主導,不過炒家玩細價樓係茄薯一砲過俾,絕對唔會受影響;相反上車客就要死借爛借,咁實搞到佢地先架喎係咪?
熟悉在下嘅朋友2月初已經喺臉書見到在嘅不負責任言論,膠推Norman Chan一係繼續搞一按市場,一係就搞財仔;stress test會收緊,甚至連non-residential都搞。結果差唔多中嗮。
我明,趕唔到上車嘅乘客實鼓燥架喎,真係好正常;不過,在下希望大家退一步,諗下「點解Norman Chan咁仆街係都唔俾你地上車?」原因係佢頭先講嘅呢句:「息口走勢對樓價表現而言是重要因素,雖然目前按揭利率只需要約兩厘,但一旦美國加息,香港會跟隨。息口上調風險愈來愈近及大,置業人士應小心風險。」
好多layman時至今日仲以為亞州金融風暴同埋當年老懵董嘅8萬5居屋政策係推冧當年香港樓市嘅元兇,但實情係呢兩種因素只係催化劑。真正推冧樓市嘅其實係美國1997年至2000年嘅加息週期--仲有冇人記得格老嘅「irrational exuberance」架啫其實?
而在下好想知道嘅係:今時今日上車嘅乘客,有幾多人(同埋佢地嘅家人)其實經歷過當年嘅加息週期?
但係,最令在下擔心嘅其實有兩樣嘢。第一係呢樣:
「金管局在2013年2月推出第六輪逆周期措施的同時,亦要求採用《內評法》管理信貸風險的銀行就住宅按揭貸款的《風險加權比率》引入15%的下限。爲了讓這些銀行適應要求,金管局當時決定下限只適用於新造按揭。
金管局近期審視這項措施後,決定要求採用《內評法》的銀行把2013年2月以前批出的住宅按揭貸款的《風險加權比率》在2016年6月底前全面提升至15%的下限,而在2015年6月底前引入10%的下限。相關措施為恒常風險管理安排。」
簡單啲嚟講,喺現行嘅銀行資本充足率監管制度之下,要銀行set aside比以前多幾多嘅資本嚟滿足監管要求(WTF? ALL residential mortgages in HK to be assigned a 15% risk-weighted floor? FUCK!)。雖然,雖然呢條例到2016年年底先要全面實行,同埋港銀嘅資本充足率都夠,不過如果到時個經濟受美國加息週期影響而下滑嘅話,唔排除對香港銀行業有所打擊。
第二樣係呢樣:「港家庭負債佔本地生產總值(GDP)的比率亦持續上升,已達到64%的歷史新高。」
其實Norman Chan點解要做醜人好明顯啦--香港人借錢借得太厲害,萬一一個大浪打埋嚟實會死好多人。政府又唔肯做醜人,咪唯有佢做囉。
最後,有一樣得意嘢其實好多人未必知道--鴿老媽耶倫上任一年以嚟都見咗幾多外國官員(Foreign officials),包豁央行行長。雖然佢舊年只係10月嘅時候見過財爺一次,但係有理由相信佢地傾嘅內容一定唔係嚟緊買邊架發拉利好囉。(想睇佢全年個meeting schedule嘅話可以睇呢度:http://graphics.wsj.com/janet-yellen-calendar/#table)
所以在下好有理由相信,Norman Chan同財爺收到嘅風,一定堅過你同我同sell-side economists收到嘅風咁囉。
有咩implication?陣間再講。
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