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股盤後〉台積電ADR漲逾5% 標普收盤首度突破4000點大關
美國總統拜登宣布基建計畫後,週四 (1 日) 微軟、亞馬遜和 Alphabet 等科技股反彈漲勢,以及對美國經濟復甦的樂觀情緒提振,標普首度突破 4000 點大關。
拜登週三宣布為 8 年的 2.2 兆美元的新刺激計畫,以支持對關鍵基礎設施的投資,規模媲美 1960 年代的太空計畫以及 1950 年代的州際高速公路建設,相關的支出將會部分通過對企業增加稅收彌補。
全球新冠肺炎 (COVID-19) 疫情持續發燒,截稿前,據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即時統計,全球確診數已飆破 1.29 億例,死亡數突破 282 萬例,美國累計確診超過 3052 萬例,累計死亡數超過 55 萬。
週四 (1 日) 美股四大指數表現:
美股道瓊指數上漲 171.66 點,或 0.52%,收 33,153.21 點。
標普 500 指數上漲 46.98 點,或 1.18%,收 4,019.87 點。
那斯達克指數上漲 233.24 點,或 1.76%,收 13,480.11 點。
費城半導體指數上漲 115.23 點,或 3.69%,收 3,240.17 點。
標普 11 大板塊有 3 大板塊收低,包括必需消費品、醫療保健、公用事業,能源、資訊科技和通訊服務領漲。
焦點個股
科技五大天王集體收紅。蘋果 (AAPL-US) 上漲 0.70%;臉書 (FB-US) 上漲 1.40%;Alphabet (GOOGL-US) 上漲 3.26%;亞馬遜 (AMZN-US) 上漲 2.16%;微軟 (MSFT-US) 上漲 2.79%。
道瓊成分股多收高。Salesforce (CRM-US) 上漲 3.21%;Visa (V-US) 上漲 2.23%;聯合健康 (UNH-US) 下跌 1.45%;嬌生 (JNJ-US) 下跌 0.90%;P&G (PG-US) 下跌 0.88%。
費半成分股勢如破竹。應用材料 (AMAT-US) 大漲 5.93%;美光 (MU-US) 上漲 4.76%;AMD (AMD-US) 上漲 3.30%;英特爾 (INTC-US) 漲 0.86%;NVIDIA (NVDA-US) 上漲 3.47%;高通 (QCOM-US) 上漲 3.92%。
台股 ADR 僅中華電信獨弱。台積電 ADR (TSM-US) 大漲 5.52%;日月光 ADR (ASX-US) 上漲 3.37%;聯電 ADR (UMC-US) 上漲 1.65%;中華電信 ADR (CHT-US) 下跌 0.026%。
個股消息
晶圓代工龍頭台積電週四宣布,未來 3 年將投入 1000 億美元擴增產能,以因應市場需求和全球晶片缺貨問題。台積電 ADR 大漲 5.52% 至每股 124.80 美元。
中國造車新勢力的蔚來與小鵬分別公布年增率逾 400% 的交車數據,加上拜登計劃在電動汽車上投資 1,740 億美元,刺激電動汽車的發展和普及,帶動電動汽車類股普漲。蔚來 (NIO-US) 上漲 1.77%。小鵬汽車 (XPEV-US) 上漲 1.18%。
外傳美光、威騰有意以約 300 億美元收購日本 NAND 快閃記憶體大廠鎧俠 Kioxia,美光上漲 4.76%、威騰大漲 6.92%。
蘋果 (AAPL-US) 上漲 0.70% 至每股 123.00 美元。知名爆料人 Ross Young 推文表示, 2022 年 LCD iPhone SE 尺寸維持 4.7 吋,可能支援 6 GHz 以下的 5G。2023 年的 6.1 吋 iPhone SE 將出現「PunchHole」設計。
藥廠「Emergent BioSolutions」管理的疫苗廠工人數周前將 AstraZeneca 疫苗和嬌生疫苗的原料藥搞混,導致嬌生新冠疫苗宣布報廢,外媒估計約報廢 1500 萬劑嬌生疫苗。Emergent BioSolutions (EBS-US) 暴跌 13.40%。嬌生 (JNJ-US) 下跌 0.90%。
微軟週三贏得美軍 12 萬套擴增實境 (AR) 頭戴設備 HoloLens 的合約,這筆交易在十年內可能價值高達 218.8 億美元。微軟 (MSFT-US) 週四收紅 2.79%,供應商 Intevac 暴漲 13.85%。
經濟數據
美國上周 (3/27) 初領失業金報 71.9 萬人,預期 68 萬人,前值自 68.4 萬人下修至 65.8 萬人
美國上周 (3/20) 續領失業金報 379.4 萬人,預期 377.5 萬人,前值 387 萬人下修至 384 萬人
美國 3 月 Markit 製造業 PMI 報 59.1,預期 59.2,前值報 59.0
美國 3 月 ISM 製造業 PMI 報 64.7,預期 61.0,前值 60.8
美國 2 月營建支出月增率報 -0.8%,預期 - 0.8%,前值 1.7%
華爾街分析
美國上週首度申領失業救濟金人數意外增加。然而,其他數據顯示,3 月製造業活動指標飆升至 37 年來最高,工廠僱用更多工人,是 2018 年 2 月以來最高。
投行 Jefferies 在一份報告中稱:「對近期初請失業金人數和整體就業市場仍持樂觀態度。隨著更多的疫苗分發和服務業的進一步重啟,我們將看到申請人數隨著時間的推移呈下降趨勢。」
科技股在本季開始時處於漲勢模式,繼續從先前超賣水平反彈,但這種反彈可能是短暫的,因為近期由成長股轉向價值股的走勢仍有上升空間。
Wealth Alliance 總裁兼董事總經理 Eric Diton 表示:「上一次輪動花了很長時間。我們再次來到這裡,成長股又變得非常昂貴,價值股開始再次跑贏大盤,但他們都說這將結束。」
Eric Diton 表示:「然而,看看過去 12 個月科技股相對於其他所有行業的報酬,差距仍然很大。3 年、5 年,甚至 10 年前,相對於價值的增長表現是歷史性的。所以,價值股還需要迎頭趕上。」
https://news.cnyes.com/news/id/4623519?exp=a
【全球股市觀察站】2021-04-01(美國時間)
接收投資重要資訊,阿斯匹靈官方的Telegram頻道-「阿斯匹靈的理財航路」
https://t.me/stock_aspirin
阿斯匹靈新書
https://bit.ly/3cBMD5Q
阿斯匹靈實戰文章
https://scantrader.com/u/9769/service
阿斯匹靈IG
https://www.instagram.com/aspirin_grandline/?hl=zh-tw
同時也有1000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910的網紅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1950 年代 美國經濟 在 國家漫畫博物館籌備小隊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漫射報》Vol.2全文公開🎉什麼是「漫畫」?
《養豬便覽》龔玉玲撰文
說到漫畫,許多人最先浮現的印象可能是以勇敢的英雄人物、探索愛情的青春少女,或逗趣可愛的動物為中心的各種情節。如果是以農業從事者為中心的故事,又會是如何呢?
我們可能會先想到荒川弘(1973 -)的《銀之匙》(2011–2020,共15冊,根據2016年的紀錄,單行本至少售出一千五百萬本),內容講述一群北海道的農校生的日常生活,還有她自述成長於農家生活點滴的《百姓貴族》(2006 –連載中)。荒川弘的農業漫畫叫好叫座,來自臺灣的漫畫大師劉興欽(1934 -)也為農業漫畫這個類型貢獻良多,並展示了農業題材如何可能受到市場歡迎的另一種時空脈絡。在他的兩百多本作品中,許多是以農村為背景,加上自己年少時期的農村經驗所創作出的漫畫。
而這裡要介紹的,是較少被想到卻有其重要性的楊英風(1926-1997)及其農業漫畫。楊英風作為一個享譽國際的雕塑家,一般較少把目光放在他早期因任職「豐年社」的美編,而曾經深入參與過官方色彩鮮明的農業雜誌《豐年》,並創作農事題材漫畫的經歷。應國立臺灣漫畫博物館籌備小組的邀請,本文也會討論楊英風於1955年為「豐年社」出版的《養豬便覽》所作的漫畫〈林添丁飼豬起厝記〉與插圖。
.
以農事為題材的連環圖像淵遠流長,目前最早的作品可追溯到古埃及的連環壁畫:美國漫畫理論家,同時也是漫畫家的Scott McCloud,在重要作品《理解漫畫》中介紹他所能追尋的最早的連環畫作 ,是來自距今約三千四百年的古埃及墳墓,門那之墓(The tomb of Menna,TT69)。門那是負責土地事務的行政者,其墓中的連環圖式壁畫呈現了他的社會地位與工作職責內容。圖畫中的務農者有農忙、休憩、應對官員、繳不出作物受懲罰等景象,而官方人員則呈現他們記錄、測量、刑罰與監督等執勤內容。
因此我們可以說,目前追溯到最早的連環畫,因其主題涉及農事,所以農事題材是漫畫史上率先出現的主題之一。此外,門那之墓中的連環畫作所呈現的官方立場與制度面向,仍是現當代農業漫畫裡反覆出現的重要情節,以臺灣漫畫而言,此中最直接相關的是《豐年》雜誌上的一些漫畫。
《豐年》(1951–至今)為「豐年社」所出版以農民為目標讀者群的刊物,由美國新聞處、美國經濟合作總署,與中國農村復興聯合委員會(簡稱「農復會」)共同籌辦。1979年美國與中華民國斷交後,農復會改組成立「行政院農業發展委員會」(簡稱農發會),五年後又與經濟部農業局合併為目前的「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目前所見的《豐年》相關研究,多半側重1951到1965年的美援時期,聚焦在《豐年》如何在政治層面由上而下,對農家傳達反共抗俄與親美之宣傳,以及農村現代化相關知識之教育。
《豐年》自1951年7月的創刊號起便以全版頁面刊登漫畫,因早期《豐年》全冊僅12頁,漫畫篇幅的比重可見一般,至1959年逐漸減少。對美援時期「豐年社」所產出的漫畫內容有興趣者,可參見高師大美術系孫祖玉教授(2015)的期刊論文〈美援時期(1951~1965)之臺灣漫畫類型調査研究〉,以及師大歷史系許惠盈(2016)的碩士論文《圖像傳播與農民的再教育──以《豐年》雜誌的漫畫為中心(1951-1964)》。
.
楊英風自1951年「豐年社」創立之時便擔任美術編輯,直到1962年離職,工作內容包括設計刊物封面,以及創作刊登所需的漫畫、廣告與插圖。他在《豐年》上廣受歡迎的連載漫畫有〈闊嘴仔與阿花仔〉、〈竹桿七和矮咕八〉、〈小白鼠〉及〈農狀元〉等。根據楊英風的「工作札記」(收錄於《楊英風全集》第22卷),1954年他受聘為中國美術協會與台北市青年服務社合辦之「青年漫畫研究班」的教導委員,為學員講授過漫畫課程。
藝術史學者林素幸(2015)在期刊論文〈被遺忘的一頁──楊英風與早期臺灣美術設計作品:以《豐年》為例〉中,從藝術創作者與「贊助者」之關係,說明楊英風1950年代作品中所呈現的「歡樂風格」與「意識型態」,主要是基於美國新聞處與農復會為了「安定人心、發展經濟的社會、心理和彰顯政績」之需求所希望的方向。
林素幸也指出,楊英風的漫畫風格有部分是受到迪士尼動畫的影響。(附帶一提,翻閱楊英風「工作札記」內有的觀影記錄,可知他觀看電影的類型廣泛,且即便是任職「豐年社」美編的壯年時期,也還是會去戲院觀賞各式動畫片。)不過,楊英風的部份漫畫作品譬如〈農狀元〉,帶有「中國連環畫」的色彩,又如改編自喬治‧歐威爾《動物農莊》的〈萬牲園〉講述豬帶領農場動物進行革命,抵抗農場主的剝削,具實驗性地採用雕塑之照片來呈現。(〈萬牲園〉有趣的是,漫畫中農場主的立場跟《豐年》的農民讀者群,事實上應是一致的。)所以不只受到迪士尼影響,楊英風的漫畫風格還有不拘一格、多元吸收的一面。
.
《養豬便覽》是一本出版於1955年的農業知識推廣手冊,根據封面的「豐年社贈」可知出版者為「豐年社」,全書沒有明確標註編者與繪者,故推論此手冊是「豐年社」編輯部所作。根據1955年8月1日發刊的《豐年》雜誌第五卷第十五期第三頁的「本刊重要啟事」,可知《養豬便覽》是給長期訂戶的隨刊贈書,但也可以另外函購,每冊兩元。
《養豬便覽》的內容,根據目錄,包括「豬的育種和選擇」、「飼料和飼養」、「管理」、「疾病和防治」、「養豬問答」,而這些知識教育的重點菁華,都濃縮在開頭的漫畫故事〈林添丁飼豬起厝記〉中,透過虛構人物林添丁現身說法,告訴大家他如何靠著《養豬便覽》傳授的知識靠養豬為副業,一年之內就可增加收入,翻新老厝。
〈林添丁飼豬起厝記〉的繪者沒有明確標示,曾和《豐年》合作的漫畫家並不少,如何判斷此作品是出自楊英風手筆?就藝術史領域的整理成果而言,出現於〈林添丁飼豬起厝記〉的人物與豬曾被另外畫成單件作品收錄於《楊英風全集》(第4卷,頁283);此外,對比楊英風有署名的漫畫類作品,至少可辨識出封面與其中三格的豬,具有楊英風在他處曾經用過的迪士尼風格(如圓胖的造型,賦予通常用在人類臉上的眼神與瞳孔,加強了討喜的表情)。
關於〈林添丁飼豬起厝記〉的內容,學者孫祖玉在期刊論文〈美援時期(1951~1965)之臺灣漫畫類型調査研究〉已有詳細介紹(雖然文中沒有特別處理楊英風的部份),有興趣者請搜尋閱讀。其中她注意到畫面用了兩種筆法交錯:「密集的線條在母豬的描繪、豬舍乾淨重品質的磚頭描繪……」,而「仔豬的擬人與友善,為農友帶來財富與興旺後代的仔豬,象徵著正面的意義」,因此,雖然「卡通式畫風與配種解說圖畫法」相異,卻「於漫畫中取得和諧兼具的線條表達,線條導讀之閱讀 情境能夠順暢貫穿情節」。
.
1955年出版的《養豬便覽》作為臺灣農業發展的史料,可窺見當時臺灣養豬還作為家庭副業時的理想型態。根據汪玉貞〈農業100年精華-揭開臺灣畜牧歷史展風華〉的概要整理,1953年臺灣養豬產業的企業化經營始由台糖公司起步,1963年中央推動「綜合性養豬計畫」,使得民間養豬水準在數年間提升,「許多養豬戶也由原先的家庭副業形態轉為專業經營模式」。
前面已提到,行政制度面向仍是現當代農業漫畫裡反覆出現的重要題材,不過從商業性、受市場歡迎的作品中,譬如劉興欽與荒川弘的農業漫畫作品,可發現敘事視角往往不是透過執政者,而是務農者,換句話說,佔據核心位置的是務農者而非中央執政階層。從這層面來看,〈林添丁飼豬起厝記〉含有某種過渡性,一方面它確實含有政策性的宣導教育意味,一方面它採用務農者的視角說故事。這種過渡性如果參照《豐年》其他作者完全走政策宣導型態的養豬漫畫,譬如〈農業知識漫畫─養豬新智識〉(1960年4月16日),會更為明顯。
因此,《養豬便覽》不只是用來佐證臺灣農業發展的史料之一,《養豬便覽》中的〈林添丁飼豬起厝記〉作為漫畫發展的史料,能放在楊英風的作者論論述下理解,也能放在農業漫畫這個類型在大眾流行文化中的形成與收受來思考,如此或可增加我們對於漫畫本身的認識。
#漫射報 #國家漫畫博物館籌備小隊 #NationalComicMuseum
1950 年代 美國經濟 在 巴菲特投資學校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為什麼我強調
投資=時間*時間*時間
走過多頭市場
回頭又走過空頭市場
比賽的是時間久久長長
2021年真讀書真投資活動啟發的是家族傳承投資
上一代交棒給下一代的是
好書相傳~好投資40年~60年~76年交棒
從 1950 年代初開始,美國經濟完全走出了 “大蕭條” 的陰影,進而步入到了 1960 年代世界資本主義國家發展的一段 “黃金時期”。
隨著美國經濟的一路走好,作為經濟晴雨表的道瓊指數也一併向上。
1956 年 5 月 12 日,道瓊指數首破 500 點大關。
從道瓊指數生日算起,從40點到500 點,道瓊指數整整走了60年。
這60年應該算是道瓊指數苦難的60年,其經歷坎坷曲折,它從生到死,再到重生。
1960 年代的 “黃金十年” 將美國經濟帶上了一個新的高潮。
這一高潮終結的標誌是1972年11月14日,道瓊指數首破 1,000 點。這是道瓊指數的第一個 “千點”,
若從大蕭條的43點算起,它整整花了40年來跨越它的首個 “千點” 關口;
若從道瓊指數誕生時算起,它則花了76年的時間來攻克這1,000點大關。由此可見,這一千點的基石是夠紮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