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量 vs 肌力:用語影響訓練目標與方向】
目前台灣的各種訓練、健身、健美相關書籍與網路上的文章,大都把「Strength」這個詞譯成「肌力」,包括體育大專院校的教科書亦同。例如台灣運動生理暨體能學會策劃的《運動員肌力訓練》,包括國際知名的教練認證單位「NSCA」(全名是National Strength and Conditioning Association),台灣訓練界也習慣譯成「美國『肌力』與體能訓練協會」,以及該協會出版的經典教科書「Essentials of Strehgth Training and Conditioning」,也是譯成《肌力與體能訓練》,這本也是國內體育系常用的教科書。
「肌力」與「肌力訓練」一詞已經成為台灣訓練界與健身圈常用的概念,筆者認為這對訓練理論與訓練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下面試著從翻譯、田徑選手與教練的三種角度來簡論述之。
[從翻譯的角度]
首先,「Strength」一詞在許多訓練的專書中不單指「肌肉力量(肌力)」的訓練,專指訓練肌肉時會用的詞彙會是「muscle hypertrophy」或是明確指出「trains the muscles」,也有更具體指出該訓練會增加「Muscle EMG Activity」(肌電圖活動)和「Relative Muscular Effort (RME)」(相對肌肉費力程度)。換句話說,有些訓練課表是特別用來刺激肌肉、訓練肌肉活性與增加肌肉量,但肌肉量愈多或肌肉力量(肌力)愈大,不代表運動員就能在特定的動作中表現出力量,下面用幾種最常見的訓練動作來說明:
當一位能背蹲舉(Back Squat)兩倍體重,或臀部與下肢肌肉量遠大於常人的健美選手(假定為選手A),如果後大腿很緊繃、髖關節活動度不足,在單腿硬舉這項需要平衡、後側柔軟度、髖關節活動度等其他「力量」所需基礎能力不足的情況下,能夠以接近標準動作來完成的最大重量,可能會比不上其他肌肉量小得多,背蹲舉1RM輕得多但其他力量基礎能力更好的運動員(假定為選手B)。也就是說選手B雖然肌肉量少,背蹲舉能舉起的最大重量較輕,但在單腳硬舉這個動作的「力量」有可能比A還大。
過頭蹲(Overhead Squat)這個動作更是如此,如果選手A的肩關節或踝關節活動度不佳,他在過頭蹲這個動作所展現出來的「力量」,可能會比肌肉量較小的B選手還差。當肩關節活動度不好時,一下蹲,頭上的重量就會往前傾而失去平衡;或是踝關節活動度不夠,也會無到蹲到底,踝關節會讓身體卡住,重心無法保持在雙腳上方,很容易會往後仰。反之,選手B的肩關節與踝關節活動度很好,平衡感也很好,可以把重量很自然地「支撐」頭上,而不用費力保持平衡,那他自然就可以用過頭蹲這個動作舉起更大的重量。
[從田徑選手的角度]
許多中長距離的跑者(意指1500公尺到全馬的跑者),身材都非常纖細,肌肉量很少,但跑步時每一步對地面所產生的力(地面反作用力)都非常大,每一步地面反作用力的峰值大都在2.5倍體重以上,而他們一分鐘會落地185到190次,所展現的力量十分驚人。然而,他/她們下肢的肌肉量很少,甚至少於一般高中大學校隊的業餘選手。有些舉重選手為了符合量級要求,會刻意減重縮小體型,但他/她們的最大肌力超大;不過這些頂尖跑者並不屬於這種類型,他/她們不只肌肉量少,最大肌力也不算頂尖,就我所知有些人可能蹲舉PR就在一倍體重上下而已,算是沒有特別練最大肌力的選手,然而他們在落地時所展現的力量和爆發力卻相當驚人。
跳高選手的案例也很具體,他們不只是身材,腿部也相當纖細,但起跳時的爆發力(Power)卻相當高,起跳瞬間單腳要承受大約八倍體重。但他們的背蹲舉、硬舉的最大肌力可能不一定可達兩倍體重的水準,為什麼呢?
我們要了解到:肌肉主要是為了身體支撐重物時執行相對較慢速動作,它們是我們可以透過意識「主動」使用的身體組織;但非肌肉組織也有力量,像筋膜與肌腱等結締組織,它們無法主動用力,需要外部施壓,是像彈簧一樣的功能,外部施壓後會產生「彈力」,這種「彈力」正是田徑選手所特別發展出來的能力。
我們可以再腦中想像一下把一個彈簧或一顆球丟到地上,它會向上彈起,彈起的瞬間會對地用力,這個力不是肌肉用力收縮造成的(因為它們沒有肌肉),而是重力使彈簧或球的「質量」產生了重量與加速度後,與地面接觸的瞬間產生地面反作用力,這個力再回饋給彈簧或(充飽氣的)球這種具有彈性的特殊結構後才能向上運動。也就是說,一塊木頭往下丟也會有地面反作用力,但是無法產生明顯的彈力讓它向上運動,這是物體本身「不具彈性結構」所致。而中長跑與跳高跳遠選手的身體就是具有良好的「彈性結構」,因此才能在沒有極強最大肌力與超大肌肉量的情況下展現出世界頂尖的力量與爆發力。這是另一個「肌力」不等於「力量」的視角。
[從教練的角度]
從上面兩個視角我們可以了解到「Strength Coach」比較恰當的譯法是「力量教練」,而非「肌力教練」。肌力,只是「力量」的其中一個訓練環節,並非力量訓練的全部。目前用「肌力訓練」或「肌力教練」一詞會以為訓練的重點只有肌肉,或只有肌力,這是不對的,是名副其實以偏概全了。
如果「Strength Coach」一直以「肌力教練」自居,很容易把自己的角色當作在訓練學員/運動員/選手的肌肉,運動員與選手也很容易會自以為把「練力量」等同於「練肌肉」。對於想要健美、健身的人來說,這還沒什麼問題,但對於想要追求運動表現(跑得更快或跳得更高更遠)的運動員來說,再用「肌力教練」這樣有偏差的用語來定位自己,很容易會偏於一端。
[關於跑者力量訓練]
優美的跑姿、高效的跑步技術或流暢的擺臂與收腿動作都是建立在「力量」基礎之上;換言之,如果跑者的核心沒力、下肢剛性不足或彈力系統沒被發展起來,優秀的跑姿與技術要麻一直練不出來,不然就是可以做到但維持不久(例如五公里後力量不足,優秀的跑姿與技術也會跟著垮掉)。因此若只看跑者的生理層,在KFCS的訓練邏輯「體能→力量→技術」這三個環節中,「力量」位於中間,扮演著如同「承軸」般一角色,負責轉化體能並表現為優秀跑步動作的工作。它不像最大攝氧量可以量化體能的優劣,也不像優美流暢跑姿皆可由肉眼所見,它藏在內部,雖然看不見,但重要性卻跟跑者最在意的體能與技術相當。也正因為它不易見,所以很常被忽略其重要性。
經過上述的思考,那跑者的力量該怎麼練?
這次跟RQ合作,不談太多理論(註),直接透過實作來帶大家直接操作四堂力量課表。有興趣的跑步愛好者可以在本週上線一同練力量:https://reurl.cc/a95D84
註:這四堂課只會在每次訓練前五分鐘簡單講述訓練框架與當天課表的訓練目標,不會談太多理論,課程的重點放在「練」與每個動作的描述與要領上;若對跑者力量訓練的理論有興趣,可以前來 KFCS討論區中的「跑步✕力量」專區,已把之前課程的講義目錄與所有內容(約兩萬字的內容)整理在裡面,有問題也可在裡頭提出:https://www.runningquotient.com/group-forum/topic?tid=785
1500 公 尺 訓練課表 在 徐國峰 HSU KUO FENG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徵] 對游泳科學化訓練有興趣的「旁聽教練」】
今年八月會由「LAVA鐵人公司」開辦一場四週的游泳訓練營(2019 LAVA自由式游泳PB訓練班),由我擔任主教練,我將以四百公尺自由式為目標,針對體能、力量與技術開設訓練課表。訓練過程中有兩天先修課,教授自由式的力量訓練動作、技術動作、泳力檢測以及四週的個人化課表。
從去年開始花了許多功夫把游泳的科學化訓練體系建立起來,這次的課程會毫無保留地分享給來參加的學員們……主辦方提到希望可以傳承給其他有興趣的游泳教練。我覺得想法很好。游泳的科學化訓練,不像跑步訓練,過去我已經把一個框架分享也傳承給許多對跑步擁有熱情的教練了,但之前的自行車和游泳培訓課程都很片斷……。
如果你已經在教游泳,也對這一套游泳的科學化訓練體系有興趣,可以跟我聯絡。我會從中挑選一到兩位,把所學分享下去,包括游泳的理論與訓練法,以及該如何把科學化的概念運用在實際的訓練場上,目的很單純,只是想透過這次四週的游泳訓練營傳承給有興趣的教練。
Ⓞ徵選人數:最少1位,最多2位。
Ⓞ選上後的福利:
1) 免費參與價值一萬元的課程並享有課程中的所有福利(包括免費獲得「2019 LAVA TRI 花蓮站」 或 「2019 Garmin LAVA TRI大鵬灣站」 個人組名額一場)。
2) 可以學習到自由式科學化訓練的邏輯與教學法。
3) 可以學習到獨立開設自由式訓練營的方法。
Ⓞ四週訓練營期間的義務:
1) 兩天先修課不能缺席 (時間:8/3~8/4 早上08:30~12:00 地點:南港成德國中)
2) 需要完全跟著四週的課表訓練,並參加最終的400公尺測驗 (8/5~9/1)
3) 至少「約泳三次」讓學員們可以跟著你一起練,並在訓練後寫一份教學報告(共三份,每份500字以上)
4) 教學現場示範教學動作,並協助拍攝示範教學動作
Ⓞ有興趣的教練可以直接來信跟林小姐報名:shasha0505@gmail.com
Ⓞ截止收件日期:2019/07/03(Wed.) 22:00 以寄件時間為準
Ⓞ來信需附上:
*姓名
* 聯絡方式 (手機、電子信箱、微信號)
* 100公尺自由式最佳成績
* 1500公尺自由式最佳成績
* 游泳專項 (例如400公尺混合式)
* 游泳經歷 (泳齡、幾歲開始進行游泳訓練)
* 教學經歷 (以游泳教學經歷為主,簡單陳述一下教導的對象是成人或小孩、對成績突破有需求的選手或一般游泳愛好者)
* 為何想報名徵選?
* 對未來游泳教學工作的自我期待為何?
1500 公 尺 訓練課表 在 徐國峰 HSU KUO FENG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徵] 對游泳科學化訓練有興趣的「旁聽教練」】
今年八月會由「LAVA鐵人公司」開辦一場四週的游泳訓練營(2019 LAVA自由式游泳PB訓練班),由我擔任主教練,我將以四百公尺自由式為目標,針對體能、力量與技術開設訓練課表。訓練過程中有兩天先修課,教授自由式的力量訓練動作、技術動作、泳力檢測以及四週的個人化課表。
從去年開始花了許多功夫把游泳的科學化訓練體系建立起來,這次的課程會毫無保留地分享給來參加的學員們……主辦方提到希望可以傳承給其他有興趣的游泳教練。我覺得想法很好。游泳的科學化訓練,不像跑步訓練,過去我已經把一個框架分享也傳承給許多對跑步擁有熱情的教練了,但之前的自行車和游泳培訓課程都很片斷……。
如果你已經在教游泳,也對這一套游泳的科學化訓練體系有興趣,可以跟我聯絡。我會從中挑選一到兩位,把所學分享下去,包括游泳的理論與訓練法,以及該如何把科學化的概念運用在實際的訓練場上,目的很單純,只是想透過這次四週的游泳訓練營傳承給有興趣的教練。
Ⓞ徵選人數:最少1位,最多2位。
Ⓞ選上後的福利:
1) 免費參與價值一萬元的課程並享有課程中的所有福利(包括免費獲得「2019 LAVA TRI 花蓮站」 或 「2019 Garmin LAVA TRI大鵬灣站」 個人組名額一場)。
2) 可以學習到自由式科學化訓練的邏輯與教學法。
3) 可以學習到獨立開設自由式訓練營的方法。
Ⓞ四週訓練營期間的義務:
1) 兩天先修課不能缺席 (時間:8/3~8/4 早上08:30~12:00 地點:南港成德國中)
2) 需要完全跟著四週的課表訓練,並參加最終的400公尺測驗 (8/5~9/1)
3) 至少「約泳三次」讓學員們可以跟著你一起練,並在訓練後寫一份教學報告(共三份,每份500字以上)
4) 教學現場示範教學動作,並協助拍攝示範教學動作
Ⓞ有興趣的教練可以直接來信跟林小姐報名:shasha0505@gmail.com
Ⓞ截止收件日期:2019/07/03(Wed.) 22:00 以寄件時間為準
Ⓞ來信需附上:
*姓名
* 聯絡方式 (手機、電子信箱、微信號)
* 100公尺自由式最佳成績
* 1500公尺自由式最佳成績
* 游泳專項 (例如400公尺混合式)
* 游泳經歷 (泳齡、幾歲開始進行游泳訓練)
* 教學經歷 (以游泳教學經歷為主,簡單陳述一下教導的對象是成人或小孩、對成績突破有需求的選手或一般游泳愛好者)
* 為何想報名徵選?
* 對未來游泳教學工作的自我期待為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