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週英國生產假警報:沒有經驗的經產婦
對英國專科醫生的層級劃分我不太了解,但我之前一直是給一位來自阿富汗的註冊醫生,不是團隊中最高級的Consultant(顧問醫生)看診。因為我的乳腺炎已反覆拖了許久沒辦法結案,昨天我被召喚回去,她們等不及右奶的乳房切片,拿著上上週的抽的果凍血培養,說明左右邊一樣的細菌。終於換了一位註冊醫師,他表示應該請示上級的Consultant,結果他們就說我這是慢性惡魔的炎症- 自體免疫系統失衡引起的肉芽性乳腺炎。
寫到這邊,我突然宮縮,讓我深呼吸一下。
本來我就懷疑自己是這個問題,但被確定還是非常難過,這病就完全要被醫生勒令生完立馬退奶,想到這個我就覺得自己好無能鼻酸,奶這麼多居然無法給兒子喝。然後接著是好幾個月甚至一年反覆地去用抗生素/類固醇/手術治療,患者還會因為類固醇胖上好幾公斤,還好我在網絡上找到一些非常令人安慰的中醫治療成功案例。
話說回來,昨天看完另一位註冊醫師,他看到我右邊一塊變紫紅色已經快要爆膿的硬塊,直接說這樣皮膚一直受壓迫會容易壞死要馬上動刀。在英國是,乳房專科醫生會請Radiologist(放射科醫生)用超音波引導抽取膿瘍。放射科醫師上週才幫我做完右邊切片,一看到我就說「妳怎麼又來了?」最後他就說雙邊都是濃濃的膿,要由妳的專科醫生在門診手術。
傻眼之後,我回到門診,註冊醫師請級別最高的Consultant 來幫我動刀,完全沒有要打麻醉的意思!他說麻醉只會影響他判斷流出來的液體是奶還是膿,我差點沒暈倒,之後他們讓我簽了手術同意書,用一種非常冰冷的噴霧噴到我奶凍傷的瞬間,一刀就下來,接著是無止境的擠……
我居然堅強到懷孕36週,#完全沒有吃止痛藥和麻醉劑的狀況下,讓醫生在我乳頭旁邊割一刀!一直努力的呼吸,眼淚飆出來,腎上腺素飆升到久久無法平復。
回到家,我整個噁心想吐,晚上吃不了東西,拿著新開的兩週高濃度抗生素,半夜也睡不著痛到吃下「自認最後一顆嗎啡止痛劑」,吃完後有點放鬆了,下樓吃了一碗杯麵,終於藥效發作睡著。
今早起來,我一陣天旋地轉,走向廁所狂吐,吐完開始瘋狂大拉肚子,全部都是水。身體馬上嚴重缺水,但維持10分鐘拉一次,拉到子宮開始瘋狂宮縮,強度也越來越強,一測心跳飆到120幾,該不會是要生了吧?
奶爸看到我整個人因為宮縮痛到縮成一團,加上坐在馬桶一直感覺寶寶下墜。馬上拿起電話打999緊急救護專線,問他們我該怎麼辦,救護車居然在10分鐘內來到我們家,做了一番檢查和測量我宮縮後把我送去醫院。
我一直說「我還沒準備好我還沒準備好」越來越緊張,加上從早上七點上吐下瀉折騰到叫救護車來下午兩點幾乎脫水也空腹。宮縮越來越密集,然後我就被送進病房開始監測。
跟姐妹們講完後,不曉得是因為我已經接受事實還是覺得至少人在醫院安心,我的宮縮變得不那麼痛,大約都30-40之間,但奇怪的是1分鐘1-2次小宮縮。婦產科醫生說是因為缺水造成身體產生某種類似催產素的激素,於是趕緊幫我吊點滴打藥,內診發現幸好子宮頸還沒開,於是我就莫名其妙的被送進來也莫名其妙的被退貨了。
—
到頭來還是虛驚一場!但整天最高潮的應該是大家都問我「第一胎嗎?」我說是第二胎,但我不知道宮縮是什麼感覺,我不知道要去急診還是產房,因為我估計是拉肚子的痛。
救護車人員問我,你不是生過孩子嗎?怎麼會不知道什麼是宮縮?
我回答:「我在台灣生的第一胎,我的經驗就是吃飽睡飽洗好澡,歡喜地拿著行李箱去診所櫃檯說我來生小孩囉!之後他們就打催生點滴,同時立馬打帶有自動控制按鈕的無痛分娩。所以我從頭到尾除了最後生出來的那段都沒有痛過…..換言之,我不知道什麼才是自然的分娩過程。」(羞)
救護車上面三個工作人員全部傻眼,他們說「#台灣的醫療怎麼好到這種地步,#媽媽們有所有的控制權!」我於是再宣傳一波台灣的月子中心六星級服務,也算是意外的國民外交吧?
圖為兩個世界:媽媽爸爸在醫院、娜娜跟保姆在國家藝廊外畫畫之 當小孩真好!
#孕36周
#第一胎在禾馨第二胎挑戰在英國全無後援生產
#這胎懷孕夠辛苦了連產婆看到我的奶都嚇傻
🎖台英兩國註冊公司開立發票代購:樂購倫敦-嚴選英國代購
🏵旅媽咪一家英倫冒險生活IG追起來:phd_backpacker
13週下墜感 在 沈富雄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世人皆怕死,為何我最怕
陳時中當上指揮官後,這兩天最窩囊,他最堅持的三個「中央、地方一致」一夕破功。首先是六都中的五位市長,有藍有綠,對「微解封」中的餐廳有條件開放內用,一致「反時中」。未幾,台南、台東、南投、彰化、花蓮跟進,等於本島通通「反時中」,中央政令無法下達,莫此為甚。
難道地方首長都是天生流行病學專家?他們擔心梅花座、間隔板實施後會帶來嚴重的疫情反彈?非也!我在5/25的臉書貼文《民粹指導官僚,官僚在意聲量》一文中指出:「中、高、南、基等市的確診案例都寥寥可數,但他們對三級警戒延長,禁止室內用餐…都搶著表態開第一槍…。」。現在,也是這些地方官首先拒絕遵行餐廳內用。何以故?他們只是被民意牽著鼻子走,在「三級延長,適度鬆綁」宣佈後的第一次民調,在所有「微解封」的項目中,人民反對高居第一名的即是餐廳內用,達55%,民之所不欲,我豈敢不放在心?
為何大家反對餐廳內用?當然是怕疫情反彈,簡言之,「怕死」也。螻蟻尚且偷生,世人無不怕死,但台灣人多怕一點點,生死立判,沒有模糊空間,這多一點點的怕死,經群眾心理學的放大,則後果不堪設想矣!
就三級解除的兩個要件而言:(1)不明感染源小於10例,(2)社區感染每週小於3起,陳時中如果語帶興奮,明確地宣佈三級警戒於7/12後不再延長,我敢保證全國沒有一個縣市長,沒有一家餐廳會「逆時中」!
但陳時中表達的內容卻是:疫情在達標邊緣,社區感染「大概」有3起,我們應該還要謹慎。語氣中充滿戒慎恐懼。台灣人「Got the message」,那多一點點的怕死就怕定了,立馬席捲全國,蔚為定音。
我於同一篇貼文,別忘了,是5/25,整整一個半月前,預言:「新確診案的走勢即將從三位數下墜,但不容易落到個位數,歸零則不可能。」,又說:「我不贊成延長三級警戒…無端斷喪許多人的經濟命脈實在沒有必要…。」。誠哉吾言!但奈何,奈何!
一週後,如果疫情和今天一樣,疫苗覆蓋率起碼接種一劑者達20%,請問大家願不願解封?
13週下墜感 在 Joe's investment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Joe:「美國經濟接下來會逐漸進入升息循環了,如果未來幾個季節了,我們又遇到了股市大修正,未必要擔心,近期要多關注,FED的貨幣政策風向就是了。」
美國目前經濟復甦與近代歷史上任何一次復甦都不同,企業和勞工擺脫低迷後,所受到的永久性傷害將遠低於前幾次衰退的後果,尤其是2007-2009年的金融危機,此次復甦的推力來自擁有數兆美元額外儲蓄的消費者,急著招募人才的商家以及龐大的政策支撐,新興企業正以有史以來最快的速度崛起。被視為勞動市場信心指標的勞工自願離職率,追平了至少2000年的最高水準。美國家戶償債的金額占稅後所得的比率,近乎1980年有紀錄以來最低水準。Dow Jones比2020年2月疫情爆發前的高點上漲了近18%,而從當時至今,全美房價上漲了近 14%。
經濟反彈的速度也引發了動盪。通常在接近擴張結束時出現的商品、原材料和勞動力短缺問題提早出現。許多經濟學家和聯邦準備理事會(Fed)都預期,通貨膨脹攀升只是一時現象;但也有人擔心,即使經濟活動已經完全恢復正常,這種情況也可能持續下去,決策經濟學公司(Decision Economics, Inc. )首席全球經濟學家兼策略師Allen Sinai表示:「我們從未經歷過這類情況,崩潰後如榮景般回升,歷史上從未見過。」
2020年春天,中國武漢肺炎疫情防疫封鎖措施讓美國經濟如自由落體般下墜,經濟學家和決策當局擔心,勞工和企業恐怕需要數年的時間才能恢復元氣。但他們現在卻預期,經濟規模將在本季超過疫情爆發之前,年底前,國內生產毛額(GDP)將步上倘若未曾發生疫情,原應踏上的軌跡,然後至少會暫時超越它。
在1990-1991年、2001年以及2007-2009 年等時期的復甦是「無就業」的復甦,需求疲軟降低了雇主對勞動力的需求,導致失業率多年來居高不下。然而在目前復甦期間,勞動力市場似乎越來越緊俏。第一季度僱用成本指數季增 0.9%,為2007年以來最大增幅,儘管失業率6.1%仍遠高於疫情前的水準,經濟學家指出,當前復甦與以往復甦有4大不同。
●自然災害與金融災害
GailFosler Group LLC經濟學家兼總裁Gail Fosler表示,過去的衰退通常是由於利率上升或資產價值下滑,而對經濟產出、收入和就業造成傷害,有時超過一年。2007年房市崩盤後,家庭財務和金融機構受到衝擊,導致需求減少,而對經濟造成重創達數年,相比之下,中國武漢肺炎疫情造成的經濟衰退,並不是源於金融因素,而是由類似天災破壞造成的,疫情帶來的衝擊顛覆了景氣循環的概念。
天災會造成經濟活動中斷,但潛在的需求,以及商品和勞務供應並未受到影響,一旦災難過去,經濟復甦的速度將比典型衰退後的復甦來得快。2018年一項研究紐奧良居民報稅的報告顯示,卡崔娜颶風 (Hurricane Katrina)重創後,災民的所得在幾年內反彈,甚至超過非災民的收入。
●貨幣和財政政策
這次的疫情帶來了比以往經濟衰退迅速而且較多的貨幣和財政對策,控制對經濟體系的傷害,並替快速復甦奠定基礎,聯準會降息,啟動大規模購債,並承諾將維持利率近乎零,直到充分就業且通貨膨脹高於目標水準2%。官員表示,2024年以前可能都不會升息。聯準會資產負債表從2020年3月初的4.2兆美元飆升至5月底近7.1兆美元。相較之下,上一次經濟衰退期間,聯準會資產負債表膨脹不到1.3兆美元。
國會也比前幾次經濟衰退時更快速採取行動,這次通過多回合的振興措施,擴大失業救濟金和薪資保護計畫,來支撐企業和家庭的資產負債表。根據美國聯邦預算問責委員會(Committee for a Responsible Federal Budget),國會對疫情祭出的財政因應金額將達到5.1兆美元,占了直到2024年的國內生產毛額的4.4%。相較之下,2007至2009年經濟衰退後推出的振興方案金額約1.8兆美元,占2008年至2012年國內生產毛額的2.4%。
ING首席國際經濟學家James Knightley表示,結果是家庭所得比疫情前大幅上升,尤其是對低收入家庭而言。失業受益人現在領到的救濟金額比之前多出300美元,相較下,2007-2009年衰退時期為25美元。芝加哥大學的一項研究發現,42%的受益人獲得的收入比他們以前的工作多。
●比較健全的家戶和企業
哈佛大學經濟學教授Karen Dynan表示:「衰退的發生通常是因為失衡,我們有太多的住房、太多的債務或太多的通貨膨脹。當這些不平衡開始逆轉時,對經濟的損害可能會自行增加。家戶和企業控制支出,這反過來又會降低其他人的收入並導致進一步削減開支。」
但在爆發疫情時,幾乎沒有這種失衡的情況,財政和貨幣支撐措施避免了比較全面的損害。迪南說,和過去的經濟衰退之後相比,家戶、銀行和企業的狀況要好得多,經濟衰退時,儲蓄通常會增加,因為擔心的家戶會看緊荷包,減少採購,但這次衰退更是如此。4月,美國人儲蓄折合年率為2.8兆美元,是危機前的兩倍。這讓他們得以在重新恢復經濟活動的時候,花錢不手軟。
●短缺、瓶頸、通貨膨脹風險
快速復甦的缺點之一就是供應趕不上需求反彈的速度,從而引發瓶頸,以及通常在復甦後多年才會出現的工資和物價壓力,Dynan表示,通貨膨脹浮現的時間比以往週期更早,薪資成長強勁可能造成通貨膨脹居高不下,促使聯準會比市場預期更早升息。這可能會引發股票賣壓,也可能拖累房市等對利率敏感的產業,導致成長減緩。
美國運輸安全管理局(TSA)的數據顯示,全美機場11日通過安檢的旅客人次為2,028,961人,較去年同日增加150萬人,並達到2019年同日的74%,為中國武漢肺炎疫情爆發以來首見,且旅客人次幾乎達到2019年同日的四分之三,顯示航空業景氣持續復甦,在疫情爆發前,美國機場平均每日旅客人次為200萬至250萬人,並在2020年4月13日降至87,354人,改寫歷史新低。
TSA的另一數據顯示,全美航空公司七天平均旅客量達到182萬人次,為疫情爆發以來最多,且幾乎是今年稍早的三倍,美國航空業景氣2月以來持續復甦,TSA的數據成為景氣回升的最新跡象。隨著美國新冠疫苗接種率日益提高,染疫新增病例逐漸驟降。民眾被壓抑的需求已提高夏季旅遊旺季的機票價格,原因是航空公司的航班仍未根據民眾的需求進行調整,美國民眾的航空需求通常在6月開始升溫,原因是全美各地學校的學期結束,學生開始放暑假。
儘管民眾在9月13日前搭飛機仍須配戴口罩,但美國疾病管制預防中心(CDC)在10日建議放寬戴口罩指引,即完全接種疫苗者在機場、渡輪頂層甲板等戶外空間不用戴口罩。
https://udn.com/news/story/6813/5530195
https://www.cna.com.tw/news/firstnews/202106120223.as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