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的分享
「第一次買器材就上手-鼓手入門器材選擇」
「老師,最近我(打工存了一筆錢)想買器材,有什麼推薦的嘛?」
這大概是我遇到的問題前幾名了,每次有學生提到這個問題,我大概都可以聊個兩堂課的時間還講不完。
而其他樂器在購買上的選擇相對的都比較單純(吉他手可以專心在吉他、效果器,Bass可以討論琴本身...等等)
但是鼓的選擇就五花八門了,從電子鼓、踏板、小鼓到Hi Hat、Crash、Ride.....等等等。種類繁多、每個東西用途也都不一樣。
且通常第一次買器材的時候「預算」絕對是一個考慮的重點,因此本文就以在「只能買一樣東西」的情況下,討論如何選擇,日後才比較不會遇到「後悔」或是「買錯了」的狀況。(但是歡迎入坑 😃)
在這前提下,本文討論的方向以「需求」為優先,去探討先購入哪樣對自身的效益最高,而對於每個品相細部的聲音、差異性等的探討我會在日後慢慢的找機會介紹給大家。
----本文開始----
首先,關於鼓手的基本配備:鼓棒、打點板、節拍器這些我就不多說了,這些對走到想買器材的人應該都是標準配備了吧XD。
接著我就以電子鼓、踏板、小鼓、銅鈸幾個項目分別做討論
1.「#電子鼓」
電子同時具備了安靜、有聲音、訓練移位、可以跟著音樂、多種音色,拍個影片給自己看或是分享超方便....等等等的好處。
我自己在練習跟拍一些影片時主要也是用電子鼓。
但除了以上的好處外,電子鼓在練習跟使用上也有一些要點跟要注意的地方,日後會更詳細的討論在此就不多描述了。
而在正確的使用情況下,如果想要增加在套鼓上的練習,卻無法常跑樂器行且家裡無法放真鼓,或是想要放一套在家裡能夠簡單的拍個影片帥的,電子鼓絕對是你在選購器材的首選。
#基本電子鼓選購要點:
在選購時,可以列入考慮的主要因素有:需要的放置空間、觸感、對打擊的靈敏度、耐用程度、聲音的擬真性
而次要的因素有:配件、音色多樣性與調整的自由度、內建歌曲、位子的可調整度、擴充性等等
在允許的空間範圍及預算內,依照上面的各種因素所比較,便更能找到最適合自己的電子鼓。
2.「#踏板」
如果你跟我一樣被Yoshiki影響下定決心要踩一波雙踏帥的話,不要懷疑,雙踏絕對是你器材考慮的第一選擇。
而除了雙踏需求,踏板對我來說就像是有一雙自己習慣的鼓棒一樣(只是貴很多)。
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踏板本身跟聲音並沒有直接的關聯,反而跟個人的習慣、姿勢、流暢度有更深的關係。
此外,在表演、練習很有可能遇到不適合或是已經損毀的踏板(Ex:踏板無法跟大鼓固定、彈簧過緊、過鬆、生鏽/無法調整,或是鼓搥角度不對等等),進而影響演出或是練習的品質。
所以擁有自己的踏板,除了個人習慣與姿勢的養成更容易之外,在表演與練習上也會更穩定。
我個的人習慣是在什麼都不帶的情況下,我表演/練習(無論需不需要雙踏),我一定會帶著我自己的踏板,由此可見踏板對我的重要性了(在此對不需要帶踏板的人深深一鞠躬)。
#基本踏板選購要點
「越貴越好」的觀念並不適用在踏板身上,打個比喻好了,如果說一個6,000的雙踏跟13,000的雙踏比,分數是60跟88,但拿一個13,000的跟20,000的比,分數可能只從88 提升到92而已,且對某些人來說還可能覺得13000的比較好用。(因為呈上所言踏板跟本身的習慣有很大的關聯)
話雖如此,在選擇踏板的時候還是可以抓住幾個要點去選擇:驅動方式(直驅、鏈條)、靈敏度、可調整性(除了基本的彈簧鬆緊,還有踏板高低、鼓搥角度、能否將鏈條替換為其他驅動方式...等等)、配件等。
以上依舊是淺談,對於個別的差異性日後會討論。
另外有一個衍生的問題,就是那我現在沒有在踩雙踏,我到底該買單踏還雙踏呢?
哪怕你有一點點喜歡,或覺得你未來「有可能」會用到雙踏,那在選購上我一定會推薦以雙踏為主(更貴😅)。因為一方面雙踏裝一邊就是單踏了,且未來如果真的遇到雙踏的需求,也不需要再花一筆錢去多買一組雙踏--因為市面上9成以上的單踏是無法改裝成雙踏的。
但如果你覺得雙踏真的沒興趣的話,(比如說左腳想要拿來做一些hi hat 變化等等)那單踏真的就夠了,多買也是多花錢而已。
3.「#小鼓」、「#銅鈸」
為什麼這兩個會放在一起說呢?因為我覺得這兩個器材都跟聲音比較有直接的關聯,且在演出上的實用性比練習上多蠻多的,引此放在一起可以就「表演上的需求」做探討。
你可能會問說那為什麼不整套鼓擺進來討論,因為現實上表演能換/用自己的鼓的機率太低了,且單價也太高,如果以表演為出發點的話,我覺得與其買一整組,不如集中火力買一個單品,日後再慢慢的...入坑... 😃
在「先買小鼓還是先買銅鈸」的選擇上,我覺得完全是個人的選擇。先買哪個其實都沒有一定(因為反正買了一個就會繼續買了...?)。但是如果是有選擇困難的人,預算又只能先從一樣下手的話,我覺得可以朝以下的思路去選擇。
1.在各種表演的場合中,隨著經驗的累積應該會漸漸的摸索出哪一個聲音是你最想要提昇或用自己的:
可能你覺得遇到的小鼓都還OK,但銅鈸覺得應該可以再更好或是開始覺得想要特定的聲音,反之亦然。那麼朝向那個器材下手絕對沒錯,因為你的經驗告訴你現在你最在意的是什麼,或是對你來說最有感覺的是什麼。
這樣在選購的同時在聲音的選擇上也會更精準,而不致於在購買用了一段時間後突然覺得那不是你要的,或不適合。
2.另外一個方向也可能是因為身邊的人擁有什麼而接觸到,或是在爬文看影片的時候被某個聲音所吸引,可能你特別喜歡一個鼓手的小鼓,或是看了一場演唱會覺得什麼聲音很喜歡進而研究是哪一個牌子等等的,這些都有可能是觸發想添購器材的因素。
而銅鈸的購買,又有Ride、Crash、China、Splash...可以選擇,這裡就依照我認為的先後順序來做論述:
首要的當然是以「需求」為優先,好比你打的團或歌很需要China/Splash這類的聲音,但是現場的鼓組幾乎10之89不會提供,那當然二話不說就給他買下去了。
再來我個人會優先考慮的是Crash,為什麼呢?
一來一片Crash的單價相較於同等級的Hi-Hat/Ride一定比較低。
二來就我的經驗而言,各種Hi Hat跟Ride本質上的聲音落差不致於「太大」---當然還是會有細膩度、Sustain(延音)長短、亮或暗等等音色上的差別,但即使是一個很普通的Hi Hat,或是Ride,在演出上也比較容易利用自身的控制達到一定的音色而不致於過於影響演出的品質。
但是Crash的差異性就相對很大了,有些Crash生來就是Sustain很長、或很短,有些Crash生來就是很大聲、特別亮、有些Crash是大家俗稱的鍋蓋(?)。這些都是蠻常遇到的狀況,且這些聲音本質很難依靠後天的努力(手法、貼膠帶...等等)做出很明顯的改變。
雖然可能會覺得Crash大部分的時間也就是過完門敲一下,或是在相對使用量來說絕對比Hi-Hat/Ride/小鼓來的少,但是如果有歌的橋段是需要一整段用Crash當Time Keeper(就是一整段平常Hi Hat的部份都是敲Crash的),或是有過門需要較多的Crash的(其實敲一下也就足以影響聽覺了),那一片Crash對歌曲/演出的影響程度絕對大於一組/一片Hi-Hat/Ride。
因此如果以演出需求的角度為出發點的話,除了需要的聲音(China、 Splash等效果鈸)同鈸選擇上我最推薦先購入的就是Crash了。
但是當然了,這些都是基於「表演實用性」這個點下去討論的觀點,如果是先遇到了一片/一組就是你心目中理想的聲音的Ride/Hi-Hat的話,這種機會可是非常可遇不可求的,當然先敗下去也是理所當然的。(有敗就給讚)
#基本的小鼓銅鈸選購要點
針對小鼓/銅鈸來說,真的就非常的五花八門且音色種類繁多了。剛接觸的人可能也對自己想要的聲音沒有太大的概念,甚至想爬文也不知道從哪裡開始。
而對聲音的認識,最入門方式之一就是依照自己喜歡的曲風/樂團/樂手,直接去研究他們用的牌子/型號,然後上網、或是找能試的地方去試聲音。
網路試聽的部分,現在蠻多大廠官網會放試聽檔,或是也可以上Youtube找聲音(下面我會提供YouTube試聽很有名的連結)
另外一個更直接的方式,就是如果你去Live House或是音樂祭看團/看演出的時候,如果那團的鼓手是自備器材,而且很喜歡他的聲音的話(就看換場的時候有沒有換就好了),在演出結束後如果有在台下(或會場)遇到的話,就不要害羞直接去問他是用什麼器材就好了(記得要有禮貌唷😅)。我相信大部分的人都會很樂於分享的(還會滔滔不絕講個不停,大家都是器材控)。
而針對小鼓/銅鈸音色的部份,要仔細分析絕對會是另一篇主題,日後我也會找機會討論,在此我就先以一個基礎入門認識的角度做很簡單的介紹。
1.小鼓:能夠改變小鼓聲音的因素太多了,從使用材質、尺寸、鼓皮鬆緊度,一直到鼓框不同、鼓皮不同、響線不同、甚至是做工的方式,都會影響到小鼓的表現(而且還都不小)
不過本質而言材質與尺寸是無法變動的,常見的差異就是金屬/木頭鼓度與深淺
在此我就列舉兩個例子給大家:
「金屬/較淺鼓肚」---Ludwig-14x5-Black Beauty
https://youtu.be/QpNEdqUWqDo
「木頭/較深鼓肚」---Harvest drum-14x6.75 Snare
https://youtu.be/aokHnICvbgg
上面兩個小鼓都是非常好的小鼓,而在聲音上的特質也很明顯,簡單比喻的話,第一個小鼓我會用「乓乓乓」來形容他的聲音,第二個我會用「大大大」來形容他的聲音。(不知道這樣說大家能不能體會😅)
而在兩個影片中,都有分別針對不同的鼓皮鬆緊度做示範(兩個都是由鬆到緊),也可以從中發現不同的鬆緊度對小鼓聲音的影響也是很大的。(簡單來說鼓皮越鬆聲音就會比較沉也比較鬆,反之的話聲音會比較緊也比較高)。
2.銅鈸:銅鈸的部份也會因為材質、製造方式、尺寸、厚薄...等等等的因素影響到聲音,不過單就聽覺來說比較入門的我們可以簡單的用「亮」「暗」「延音長」「延音短」來做區分。
以下也提出兩個例子:
「亮/延音長」---Paiste 18" Signature Full Crash
https://youtu.be/uQdhlaSbV0A
「暗/延音短」---Zildjian 18" K Custom Special Dry Crash
https://youtu.be/tQxaGF50NbE
上面的兩片鈸在尺寸上是一樣的,兩片也都是非常好的鈸。但應該可以很明顯的感受到所謂的亮暗長短的差別。想深一點的話也可以思考這兩片銅鈸用在哪方面的音樂比較適合。
以上聲音的介紹很簡單也不深入,但是就這個基礎下去認識更多的聲音,相信未來對音色選擇上也會更有想法與精準。
當然,考慮了再多,還是要回歸一點,就是自己喜歡最重要,音色上其實沒有一定哪種音色只能搭配什麼樣的音樂類型。如果自己喜歡、也能發揮得很好,那有何不可呢?
(就像我以前拿Yamaha Anton Fig小鼓幹恕樂團一樣😆)
---------
以上就是我對於選購器材的一些看法跟建議,希望對於剛入坑想要買器材的人有一些幫助,至於針對各項器材的細節比較,日後會慢慢討論。
選購上,能試到實體當然是最好的,如果沒機會的話只要秉持著「多爬文,多找資料,跟其他人討論」的方向,只要功課做的越足,買完才發現不適合的機率就越低。
也歡迎大家多多參與討論😁
#歡迎大家分享自己的入坑經歷
#更歡迎大家腦補各種細節資訊
#喜歡請分享
#再次給看完的人拍拍手
鼓棒種類 在 Vincent Hsu 徐崇育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絕對不敢說稱兄道弟, 萬分感謝黃瑞豐老師在音樂路上對我們的指引, 並以永遠沸騰的能量~衝鋒陷陣~帶著身為後輩的我們爬一座座山、點一盞盞燈、看新的風景!
謝謝咖啡貓Cafecat.傾聽音樂, 很榮幸能在「對談集」單元中跟黃老師一起分享!錯過白天節目的朋友們, 今晚凌晨 01:35~03:00 佳音電台 FM 90.9, 等你一起夜貓聽故事喔!
【傾聽音樂】
20180724 am10:35-12:00(首播)
20180725 am01:35-03:00(重播)
佳音電台FM90.9 / 羅東電台FM90.3
全球線上收聽:http://www.goodnews.org.tw/goodnews.php
Vincent Hsu Calice Chen
〖傾聽音樂--對談集--本節目由文化部影視及流行音樂產業局贊助播出〗
在爵士樂聲中稱兄道弟:台灣鼓王黃瑞豐與低音大提琴手徐崇育的對話
20180724 am10:35-12:00(首播)
20180725 am01:35-03:00(重播)
黃瑞豐 Vincent Hsu 徐崇育
台灣鼓王黃瑞豐走過的音樂之路,好似台灣流行音樂歷史發展的縮影!行走音樂江湖超過半世紀的時間,每次一打起鼓棒,年輕的熱血仍然奔騰著,並持續感染且傳承給下一代的音樂人!此次【對談集】單元,特邀近年來活躍的低音大提琴音樂家徐崇育與台灣鼓王黃瑞豐現場對談,同時也向他們近年三重奏的第三位成員、甫獲得今年三座金曲獎肯定的爵士鋼琴家許郁瑛致上最高敬意!也邀請聽友們一同聆聽「鄉」這張專輯,在此作品中,黃瑞豐老師回到音樂的手工業時代,其所收錄的台灣民謠歷經3年收歌、改編及以復古盤帶進行錄製,每首歌都是ONE TAKE的現場錄製,如此溫潤的聲音,請你一定要來聽聽其中的奧祕及精彩的製作花絮!
【傾聽音樂】
佳音電台FM90.9 週一至週五 am10:05首播(週二至週六am01:00重播)
羅東電台FM90.3 週一至週五 am10:05首播
全球線上收聽:http://www.goodnews.org.tw/goodnews.php
手機及行動平台,請連結 app.goodnews.org.tw
或下載 Hinet廣播app
關於------黃瑞豐《鄉》爵士風情系列Vol.1 / Jazz Folk Series
由「台灣鼓王」黃瑞豐精心製作
編曲/鋼琴:許郁瑛Yuying Hsu
低音提琴 :徐崇育Vincent Hsu
爵士鼓 :黃瑞豐Rich Huang
九首不同爵士型態的曲目,帶給大家不一樣的台灣民謠歌曲!
黃瑞豐談「鄉」
接觸音樂至今已六十年,曾參與過各種類型音樂場合:夜總會、舞廳、歌廳、音樂餐廳、酒店、電視台、管弦樂團、國樂團、國家音樂廳、爵士音樂節、演唱會、文化中心戶外演出⋯等等,參與四十年的唱片錄製(鼓手&打擊樂手)從事大半人生音樂生涯。兒時鄉下的布袋戲、歌仔戲、皮影戲、台灣傳統戲曲,鄉土民俗風貌和美好音樂韻律,帶給我非常深刻的印象。當台灣足跡音樂邀請我合作時,我直覺的反應是「台灣民謠」,畢竟我最鍾愛的是「民謠歌曲」;於是我設想將大家所耳熟能詳的台灣民謠,以「爵士風情的韻律和感性」音樂風貌來呈現。
台灣民謠曾有許多知名的音樂家以各種不同的大小樂團編制改編過,博受愛樂人士的愛,我個人也特別喜歡,但是以「爵士型態三人組小編制組合」的專輯則非常少見,於是我邀請爵士鋼琴家--許郁瑛(Yuying Hsu)擔任編曲,以優柔、輕鬆、活潑且具有深刻辨識度,但仍保有台灣的古早味為編曲的出發點。從選曲、編曲和節奏曲風構想及音樂中加入的元素,例如:藍調、抒情、雷鬼、拉丁、放克、巴沙、柔性爵士等;同時,個人爵士鼓以自創的「鑼鼓打」方式凸顯曲風特點,以流行與爵士的融合來詮釋這張專輯注重的細節。
《鄉》以「爵士民謠」為名,聽起來卻不全是一般常見的爵士Swing搖擺;事實上,「爵士」的靈魂無所不在,它有不同風貌呈現不同感覺,相同之處在於「即興」:因為爵士樂最基本的定義,乃是即興演奏,沒有即興就等於沒有爵士樂的精神和意義。一般聽眾對民謠曲子有很深的熟悉度,因此我們選擇將傳統的旋律清楚保留,編曲則依照每首曲子不同的和弦進行、節奏型態鋪陳,主旋律之後再切入即興演奏,最後回到主旋律原曲的感覺,曲子的結尾也是個難度的挑戰。新的編曲,讓大家聽起來耳目一新,卻又因為耳熟能詳的旋律可以跟著音樂搖擺,這就是我對這張專輯的理念。
鼓棒種類 在 咖啡貓aka楊盈箴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傾聽音樂--對談集--本節目由文化部影視及流行音樂產業局贊助播出〗
在爵士樂聲中稱兄道弟:台灣鼓王黃瑞豐與低音大提琴手徐崇育的對話
20180724 am10:35-12:00(首播)
20180725 am01:35-03:00(重播)
黃瑞豐 Vincent Hsu 徐崇育
台灣鼓王黃瑞豐走過的音樂之路,好似台灣流行音樂歷史發展的縮影!行走音樂江湖超過半世紀的時間,每次一打起鼓棒,年輕的熱血仍然奔騰著,並持續感染且傳承給下一代的音樂人!此次【對談集】單元,特邀近年來活躍的低音大提琴音樂家徐崇育與台灣鼓王黃瑞豐現場對談,同時也向他們近年三重奏的第三位成員、甫獲得今年三座金曲獎肯定的爵士鋼琴家許郁瑛致上最高敬意!也邀請聽友們一同聆聽「鄉」這張專輯,在此作品中,黃瑞豐老師回到音樂的手工業時代,其所收錄的台灣民謠歷經3年收歌、改編及以復古盤帶進行錄製,每首歌都是ONE TAKE的現場錄製,如此溫潤的聲音,請你一定要來聽聽其中的奧祕及精彩的製作花絮!
【傾聽音樂】
佳音電台FM90.9 週一至週五 am10:05首播(週二至週六am01:00重播)
羅東電台FM90.3 週一至週五 am10:05首播
全球線上收聽:http://www.goodnews.org.tw/goodnews.php
手機及行動平台,請連結 app.goodnews.org.tw
或下載 Hinet廣播app
關於------黃瑞豐《鄉》爵士風情系列Vol.1 / Jazz Folk Series
由「台灣鼓王」黃瑞豐精心製作
編曲/鋼琴:許郁瑛Yuying Hsu
低音提琴 :徐崇育Vincent Hsu
爵士鼓 :黃瑞豐Rich Huang
九首不同爵士型態的曲目,帶給大家不一樣的台灣民謠歌曲!
黃瑞豐談「鄉」
接觸音樂至今已六十年,曾參與過各種類型音樂場合:夜總會、舞廳、歌廳、音樂餐廳、酒店、電視台、管弦樂團、國樂團、國家音樂廳、爵士音樂節、演唱會、文化中心戶外演出⋯等等,參與四十年的唱片錄製(鼓手&打擊樂手)從事大半人生音樂生涯。兒時鄉下的布袋戲、歌仔戲、皮影戲、台灣傳統戲曲,鄉土民俗風貌和美好音樂韻律,帶給我非常深刻的印象。當台灣足跡音樂邀請我合作時,我直覺的反應是「台灣民謠」,畢竟我最鍾愛的是「民謠歌曲」;於是我設想將大家所耳熟能詳的台灣民謠,以「爵士風情的韻律和感性」音樂風貌來呈現。
台灣民謠曾有許多知名的音樂家以各種不同的大小樂團編制改編過,博受愛樂人士的愛,我個人也特別喜歡,但是以「爵士型態三人組小編制組合」的專輯則非常少見,於是我邀請爵士鋼琴家--許郁瑛(Yuying Hsu)擔任編曲,以優柔、輕鬆、活潑且具有深刻辨識度,但仍保有台灣的古早味為編曲的出發點。從選曲、編曲和節奏曲風構想及音樂中加入的元素,例如:藍調、抒情、雷鬼、拉丁、放克、巴沙、柔性爵士等;同時,個人爵士鼓以自創的「鑼鼓打」方式凸顯曲風特點,以流行與爵士的融合來詮釋這張專輯注重的細節。
《鄉》以「爵士民謠」為名,聽起來卻不全是一般常見的爵士Swing搖擺;事實上,「爵士」的靈魂無所不在,它有不同風貌呈現不同感覺,相同之處在於「即興」:因為爵士樂最基本的定義,乃是即興演奏,沒有即興就等於沒有爵士樂的精神和意義。一般聽眾對民謠曲子有很深的熟悉度,因此我們選擇將傳統的旋律清楚保留,編曲則依照每首曲子不同的和弦進行、節奏型態鋪陳,主旋律之後再切入即興演奏,最後回到主旋律原曲的感覺,曲子的結尾也是個難度的挑戰。新的編曲,讓大家聽起來耳目一新,卻又因為耳熟能詳的旋律可以跟著音樂搖擺,這就是我對這張專輯的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