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一定吃過全聯的「 #老鷹紅豆」,但你知道是誰在背後推動的嗎?
#屏科大 不僅自有品牌的薄鹽醬油聞名全台,連老鷹紅豆也來自這裡!
屏科大的鳥類生態研究室的 #黑鳶研究,發現田間毒鳥、毒鼠等藥劑,會讓黑鳶因腐食習性造成間接中毒。
研究團隊跟政府單位、在地農民合作,逐漸改變當地農業生態,也發展出「老鷹紅豆」。
在校園深處的森林中,還能看見打著赤膊的森林系學生,正在蜂房中準備收集蜂王乳?
屏科大教農民養蜂、用自然農法種紅豆,讓學生在田中找到隱藏版知識,也讓產業被市場看到,他們怎麼做?
#CSR在天下 #屏東科技大學 #老鷹紅豆 #養蜂 #USR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90的網紅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節目主持人: 李基銘 本集主題: 老鷹想飛 林惠珊專訪 今天要為大家介紹老鷹想飛這部紀錄片電影,1991年 沈振中老師開始觀察黑鳶,俗稱老鷹,後來因為想爬到樹上去觀察老築巢的行為不得要領,於是透過關係找到中央研究院動物研究所的鳥類生態博士劉小如協助,而梁皆得導演當時正在幫劉博士...
黑鳶研究 在 屏東新聞 PT News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第一屆《遠見雜誌》USR大學社會責任獎 屏科跨組獨奪雙楷模
為鼓舞更多大學社會責任的實踐,《遠見雜誌》今年首度增設 「大學USR傑出方案」評選,分為「生活共榮」、「產業共創」、「生態共好」等三組提供全國各大專院校報名。經過書審、面審等兩階段的考核,從全台近百件的報名方案中以獲獎率僅8.2%奪下雙楷模的殊榮。分別為屏科大森林系陳美惠教授領導團隊以「蜂起雲湧•青年當歸——與森林共存的里山林下經濟計畫」拿下生活共榮組楷模獎、及野保所孫元勳教授團隊「農民好福鷹——以猛禽作為友善農業的指標」奪下生態共好組楷模獎,為本次評選中全國唯一雙入圍且雙獲獎的學校。
4/28舉行頒獎典禮線上直播,由屏科大校長戴昌賢出席領獎。
戴昌賢表示:「大學社會責任應放下學術的高姿態,以體驗、實踐為主要服務目的,深入社區,與居民共同發掘問題,並找到解決的辦法,在環境、經濟、文化等面向都能永續發展,期許屏科大繼續努力也能與其他學校互相交流,共創大學社會責任的真諦。」
森林系陳美惠教授帶領的社區林業中心自2006年開始長期深耕地方至今15年,服務範為擴及台26+200線恆春半島、台27+台20線高雄市六龜區、台24+185線屏北原鄉,以延續原鄉文化與守護山林環境的永續目標創造社區發展根經濟,同時培力部落居民因應極端氣候的韌性能力,於2018年開始結合教育部USR計畫推動林下經濟,讓生態旅遊和林下經濟雙策略並行。陳美惠教授團隊不只導入專業的森林生態經營模式,更長期蹲點社區陪伴居民搭起政府部門、民間社團、在地民眾等各界溝通的橋樑,獲得許多社區部落的信任與讚賞。致力推動林下養蜂、大武森雞、段木香菇助於生態平衡且創造產值的林下經濟,目前已建立13處林下經濟示範區及校內2個教學基地,為社區培力專業的根經濟種子。
野保所孫元勳教授帶領鳥類生態研究室研究員林惠珊和洪孝宇等人,為挽救在台灣瀕臨滅絕的黑鳶,自2011年起與台灣猛禽研究會密切合作,透過農委會林務局、防檢局、農糧署、屏東縣政府等單位的協助之下,展開一連串的「黑鳶研究保育計畫」,且經過該團隊研究發現台灣自80年代以來的田間過度用藥毒鼠、毒鳥等化學防治,造成生物鏈頂端的黑鳶被間接毒殺,不僅帶來食安隱憂,且造成農田生態系失衡。為了解決問題,團隊在2014年起輔導農民成立「老鷹紅豆」品牌,推廣機械播種降低鳥害、不毒鳥、不用落葉劑、符合產銷履歷規範的紅豆,2016年獲得全聯社認同採購,至今已有超過100位農民加入老鷹紅豆契作,面積達220公頃,並創下全台規模最大的食農教育紀錄,總共約兩千人參與紅豆播種和採收活動。而鳥類研究室以食物鏈概念,為生物防治找到更友善的方式:於空曠田區架設猛禽棲架吸引「捕鼠高手」黑翅鳶停棲捕食,減少田間的鼠害問題。目前在全台遠至金門已成功架設棲架超過50處。其中台中霧峰因農友反映熱烈,霧峰農會推出新的友善農作品牌「黑翅鳶米」,自2019年無農藥無化肥的耕作面積已達到50公頃。
屏科大以農立校,更因農業而串起工、管、人文、獸醫等領域相互合作加值,自詡為社區的好鄰居,協助農民生產技術上的改進,亦將生態保育永續經營作為校務發展方向。本次獲獎的兩個團隊不只長時間深耕社區,並以夥伴的姿態守護服務的物種或是鄉里,獲得民眾信任熱烈支持,屏科大的USR才能在各地開枝散葉,未來也將繼續以大學社會責任的理念繼續為社區努力,組成更多跨領域團隊提供在地多元的協助。
黑鳶研究 在 農傳媒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農傳媒 X 驚奇VR 生態館 ((黑翅鳶也太溝追😍😍😍
2015年上映的紀錄片《老鷹想飛》拍下了台灣黑鳶消失的原因及過程,也發現農藥的使用是間接導致食物鏈頂物種——猛禽減少的主因之一,當時屏科大鳥類生態研究室設法進行黑鳶研究以及農戶、通路上的訪談,希望可以透過耕種方法的改變來幫助黑鳶族群,也逐步促成了「老鷹紅豆」的產生。
▐ 看更多農快訊👉https://lihi1.cc/EBi7r
黑鳶研究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節目主持人: 李基銘
本集主題: 老鷹想飛 林惠珊專訪
今天要為大家介紹老鷹想飛這部紀錄片電影,1991年 沈振中老師開始觀察黑鳶,俗稱老鷹,後來因為想爬到樹上去觀察老築巢的行為不得要領,於是透過關係找到中央研究院動物研究所的鳥類生態博士劉小如協助,而梁皆得導演當時正在幫劉博士做研究助理的工作。
於是梁皆得導演和沈振中老師就這樣相遇了,開始展開23年的黑鳶生態拍攝工作,一個做研究,一個跟拍。從1991年開始,沈老師發願要研究黑鳶20年,一直到2010年,也就是他研究的最後一年,一位叫林惠珊的女孩子,主動找到沈老師的連絡方式,寄信給他,說要跟沈老師一起研究黑鳶,於是沈老師無私的帶著他四處去觀察、研究黑鳶。然後惠珊開始接棒了,而沈老師的20年研究到期後,雖然退居二線,但依然全力協助惠珊接手的後續研究。
林惠珊:
高中時期的林惠珊本來就愛鳥,後來讀到沈振中老師所寫的《老鷹的故事》這本書時,這書記錄著三對老鷹繁殖的故事,最後它們因為面臨棲地的破壞,而是悲劇收場,那時已經種下惠珊內心想研究老鷹的種子。在大學選讀基隆海洋大學航運管理系,所以她最開心的事情,就是到基隆港邊看黑鳶盤旋的身影,就是這樣默默的觀察,大學畢業後短暫的工作,一邊也參加台北鳥會擔任解說志工,在這段到處看鳥的日子裡,又回憶起他在高中快樂的生活,於是在2005年決定進入屏科大的野生動物保育研究所就讀,這是全台唯一有做猛禽研究、又有收學生的單位,畢業後在中華鳥會短暫工作後,還是回到屏科大做研究,於是慢慢開始研究黑鳶,但因為經驗、方法都不足,於是惠珊鼓起勇氣,2010年連絡上了沈振中老師,想請教他如何研究黑鳶,這一年剛好是沈老師發願做黑鳶研究的最後一年,於是那一年是開始、也是他們交接的那一年…
如有活動需要報導採訪,任何問題洽詢,以下三個粉絲頁,均可連絡!
「李基銘」主持人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e
「fb新鮮事」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hbn
「快樂玩童軍」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scout
李基銘主持人mail: a0986650006@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