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於二月號The Big Issue的文章,與更多黑鏡迷分享
〈明知有毒,生活裡仍少不了它〉
「Fucking Internet!」
《黑鏡》第一季第一集〈國歌〉中那個快被網民逼瘋的英國首相,在崩潰邊緣狠狠詛咒了網路一頓。我想,每個深陷網路世界的現代人,大概都有那種接近投降的經驗,覺得自己敗給了網路黑洞裡的民粹聲量、無孔不入的媒體窺探,乃至數位科技帶來的致命成癮性。
最無力的是,明知有毒,生活裡仍少不了它。我們都很清楚,有些東西就是設計來要讓人成癮的,這當然包括網路影集,而《黑鏡》正是成癮性極高的一部,它用極具創意的手法,藉由網路這個媒介諷喻了網路本身,以及與它相連的各種文化裝置。一百年後的未來人類若能在滿山遍野的數位垃圾中打撈出幾集《黑鏡》,那將是回顧21世紀初期流行文化的重要入口。
而音樂向來是構成大眾文化的一塊金磚,每一集《黑鏡》都像一則警世寓言,把觀眾丟進一個他終其一生可能也遭遇不到的道德困境裡,因此,影集選用的音樂必須能折射出那種難以言喻的危險性,與關於未知的恐懼—就像一面黑色的鏡子。
觀看《黑鏡》的一大樂趣,正是觀察音樂在不同episodes的出場時機,以及弦外之音,之於我,那接近劇中劇的概念。除了影視配樂和視覺圖像之間的召喚、刺激、陪伴這三種功能,《黑鏡》撒下的音樂網絡往往是懸而未決的,像一隻霧中之鳥,觀者只見其輪廓,無法見其全身。
在〈黑函之舞〉那一集,被駭客勒索的中年男頹喪地說:「網路它沒有解藥,永遠不會消失。」無論如何抗拒科技,我們一生的歷史注定成為在網路上流通的社交貨幣。聽來很絕望嗎?至少在人類被人工智慧全面統治前,還能躲進虛擬實境裡跟著The Smiths的歌曲高喊一句:Hang The DJ!
黑鏡選樂
Max Richter — Organum
《黑鏡》與新古典樂派作曲家Max Richter在本質上就是絕配,Max Richter的音樂幽微、簡約,帶有深邃的沉浸感。這首〈Organum〉浮現於〈國歌〉那集英國首相得知反恐特警組攻堅行動失敗後的時刻,而第三季〈急轉直下〉那集的配樂也出自Max Richter之手。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H4-tyVij76o
Murcof — Reflejo
Murcof是墨西哥電音創作人Fernando Corona的江湖化名,這首〈Reflejo〉原曲長九分鐘,〈國歌〉那集取其精髓,安排在尾聲最沉重哀傷的片刻,此外,〈國歌〉那集的英文原名是〈The National Anthem〉,也是Radiohead的一首歌曲。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EPM5ARIqnUc
Radiohead — Exit Music (For A Film)
Radiohead在2012年來過一次台灣,他們演出的最後一歌是〈Exit Music (For A Film)〉,這首歌同樣出現在〈黑函之舞〉那集的片尾,黯然、孤絕,營造出一種濃烈的「離場感」。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50rlHVe6g9Q
Alanis Morissette — Ironic
第三季的〈聖朱尼佩洛〉是《黑鏡》迷的心頭好,它以科幻片的形式說了一則女性自我探索的故事。在彷彿「回到未來」的1996年場景中,電視機上播的是加拿大歌手Alanis Morissette當年那首紅翻天的〈Ironic〉。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Jne9t8sHpUc
Belinda Carlisle — Heaven Is A Place On Earth
這首80年代的經典名曲〈Heaven Is A Place On Earth〉,正是我所謂的「劇中劇」概念,整集〈聖朱尼佩洛〉的劇情設定其實都被這首歌名交代完畢了。劇中人說:「上傳到雲端,聽起來就像上天堂。」那是未來人類面對死亡的一個選項。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P-WP6POdTgY
The Smiths — Panic
〈約會程式〉那一集是整個《黑鏡》系列少數擁有快樂結局的特例,那集的英文原名為〈Hang The DJ〉,出自英倫名團The Smiths的歌曲〈Panic〉,而片尾當男女主角在真實世界再度相逢時,毫無懸念,酒吧裡響起的歌正是〈Panic〉!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wMykYSQaG_c
#BlackMirror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190的網紅美劇癮,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Netflix 《黑鏡 Black Mirror 》第四季 傳送門 www.netflix.com/title/70264888 爆雷討論! ⇨https://m.facebook.com/groups/1168756316503463?view=permalink&id=1598215530...
黑鏡 約會程式 在 陳德政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刊於二月號The Big Issue的文章,與更多黑鏡迷分享
〈明知有毒,生活裡仍少不了它〉
「Fucking Internet!」
《黑鏡》第一季第一集〈國歌〉中那個快被網民逼瘋的英國首相,在崩潰邊緣狠狠詛咒了網路一頓。我想,每個深陷網路世界的現代人,大概都有那種接近投降的經驗,覺得自己敗給了網路黑洞裡的民粹聲量、無孔不入的媒體窺探,乃至數位科技帶來的致命成癮性。
最無力的是,明知有毒,生活裡仍少不了它。我們都很清楚,有些東西就是設計來要讓人成癮的,這當然包括網路影集,而《黑鏡》正是成癮性極高的一部,它用極具創意的手法,藉由網路這個媒介諷喻了網路本身,以及與它相連的各種文化裝置。一百年後的未來人類若能在滿山遍野的數位垃圾中打撈出幾集《黑鏡》,那將是回顧21世紀初期流行文化的重要入口。
而音樂向來是構成大眾文化的一塊金磚,每一集《黑鏡》都像一則警世寓言,把觀眾丟進一個他終其一生可能也遭遇不到的道德困境裡,因此,影集選用的音樂必須能折射出那種難以言喻的危險性,與關於未知的恐懼—就像一面黑色的鏡子。
觀看《黑鏡》的一大樂趣,正是觀察音樂在不同episodes的出場時機,以及弦外之音,之於我,那接近劇中劇的概念。除了影視配樂和視覺圖像之間的召喚、刺激、陪伴這三種功能,《黑鏡》撒下的音樂網絡往往是懸而未決的,像一隻霧中之鳥,觀者只見其輪廓,無法見其全身。
在〈黑函之舞〉那一集,被駭客勒索的中年男頹喪地說:「網路它沒有解藥,永遠不會消失。」無論如何抗拒科技,我們一生的歷史注定成為在網路上流通的社交貨幣。聽來很絕望嗎?至少在人類被人工智慧全面統治前,還能躲進虛擬實境裡跟著The Smiths的歌曲高喊一句:Hang The DJ!
黑鏡選樂
Max Richter — Organum
《黑鏡》與新古典樂派作曲家Max Richter在本質上就是絕配,Max Richter的音樂幽微、簡約,帶有深邃的沉浸感。這首〈Organum〉浮現於〈國歌〉那集英國首相得知反恐特警組攻堅行動失敗後的時刻,而第三季〈急轉直下〉那集的配樂也出自Max Richter之手。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H4-tyVij76o
Murcof — Reflejo
Murcof是墨西哥電音創作人Fernando Corona的江湖化名,這首〈Reflejo〉原曲長九分鐘,〈國歌〉那集取其精髓,安排在尾聲最沉重哀傷的片刻,此外,〈國歌〉那集的英文原名是〈The National Anthem〉,也是Radiohead的一首歌曲。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EPM5ARIqnUc
Radiohead — Exit Music (For A Film)
Radiohead在2012年來過一次台灣,他們演出的最後一歌是〈Exit Music (For A Film)〉,這首歌同樣出現在〈黑函之舞〉那集的片尾,黯然、孤絕,營造出一種濃烈的「離場感」。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50rlHVe6g9Q
Alanis Morissette — Ironic
第三季的〈聖朱尼佩洛〉是《黑鏡》迷的心頭好,它以科幻片的形式說了一則女性自我探索的故事。在彷彿「回到未來」的1996年場景中,電視機上播的是加拿大歌手Alanis Morissette當年那首紅翻天的〈Ironic〉。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Jne9t8sHpUc
Belinda Carlisle — Heaven Is A Place On Earth
這首80年代的經典名曲〈Heaven Is A Place On Earth〉,正是我所謂的「劇中劇」概念,整集〈聖朱尼佩洛〉的劇情設定其實都被這首歌名交代完畢了。劇中人說:「上傳到雲端,聽起來就像上天堂。」那是未來人類面對死亡的一個選項。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P-WP6POdTgY
The Smiths — Panic
〈約會程式〉那一集是整個《黑鏡》系列少數擁有快樂結局的特例,那集的英文原名為〈Hang The DJ〉,出自英倫名團The Smiths的歌曲〈Panic〉,而片尾當男女主角在真實世界再度相逢時,毫無懸念,酒吧裡響起的歌正是〈Panic〉!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wMykYSQaG_c
#BlackMirror
黑鏡 約會程式 在 CUP 媒體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英劇「黑鏡」單元「約會程式(Hang the DJ)」的幻想世界中,情侶會使用應用程式 Coach 進行配對,並得到一段關係的終結日。男女主角表面上擊敗以 Coach 為指標的生態系統,成功衝破所謂的「失效日期」,繼續交往,但實際上兩人的一舉一動盡在電腦數據計算之中,他們的反抗行為,進一步確定彼此合適度達 99.8%。觀眾沒有被這種概念嚇怕,反而開始猜測技術是否有一天可以實現。
#人際關係 中有不少變數,難以預測,但在數學上,準確度高的 #戀情 有效日期即將出現。對開發人員來說,這亦是一個重要的參考,網媒 Vox 近日就有專文探討相關問題。
詳細全文:
https://goo.gl/KmxqFh
延伸專題:
【戀情告終的 7 種凶兆】
https://goo.gl/p6hdFk
【約會的起源】
https://goo.gl/quE2PP
【Google 搜尋:人性的自白】
https://goo.gl/yysKdW
==========================
在 www.cup.com.hk 留下你的電郵地址,即可免費訂閱星期一至五 CUP 媒體 的日誌。
【Telegram 頻道】https://t.me/cupmedia
【WhatsApp 群組】https://goo.gl/9BPmQ1
【追蹤 Instagram】www.instagram.com/cupmedia/
#cupmedia
黑鏡 約會程式 在 美劇癮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Netflix 《黑鏡 Black Mirror 》第四季
傳送門 www.netflix.com/title/70264888
爆雷討論!
⇨https://m.facebook.com/groups/1168756316503463?view=permalink&id=1598215530224204
☀擁抱光明,黑暗失焦?
黑鏡一直以科技對世界帶來更黑暗心寒的未來為主軸,但自第三季起未知是否Netflix擁抱普世界觀念,科幻有餘卻有點黑暗不足,到頭來回到好人有好報壞人有惡報,某些集數更是擁抱科技與光明,主軸漸漸有點失焦!
?女性主題?
今季其中一個特色就是 #全女角主導,六個故事雖然互不交集,但都以女性角度出發,似是呼應今年太熱的『侍女的故事』、『美麗心計』等女性主題作。
?共同宇宙?
早前國外討論得最熱烈的就是四季共 #19個故事其實是否在同一個宇宙發生,粉絲在1-3季中找到了不小線索,但就科技而言在1-3季出現的視覺系統(影像記憶、Blocking 、視覺分享) 意識轉移(意識數據化~複制/分身/永生)在多個故事中穿插實正是共同宇宙的證據,而今季將會有更明顯共同宇宙線索提供。
➡觀看順序
黑鏡每一季沒有必須要求的觀看順序,大家可以依你喜歡的主題去觀看,但唯獨今季的第四季第六個故事《Black Museum 黑博物館》如果留到最尾觀看會增加不小樂趣( #彩蛋)所以我們會強烈建議大家留到最尾觀看。
1. ? Arkangel 天使方舟
「良好家教的成功關鍵,在於控制!」
故事由一對單親母女出發,以愛之名去保護與控制兒女真的會有美好未來嗎?還是只會帶來另一個悲劇?
推薦度★★★★☆
2.? USS Callister 星艦卡李斯特號
是Star Trek 致敬作還是反諷宅文化? 驚喜不斷 而且有不凡喻意,由開始緊湊到最後一刻今季最出色集數。
推薦度★★★★★
3. ?Crocodile 鱷魚
當記憶可以抽出重現?世上還可保有 秘密 嗎?要保守秘密或者只有一個最原始方法!
一步步進入黑暗深淵的犯罪故事!
推薦度★★★☆☆
4. ?Hang the DJ 約會程式
當一切交與系統處理,你是否會找到真正的另一半? 在科技中找尋浪漫愛情配對是否徒勞無功?
推薦度★★★★☆
5. ?Metalhead 金屬首
#金屬異獸 與幸存人類死鬥,人類還有生存機會嗎?
推薦度★★★☆☆
6. ⬛Black Museum 暗黑博物館
集詭異與暗黑科技大成的博物館,參與者和主辦人走在道德與人性的邊端,變奏直到最後一分鐘。
推薦度★★★★★
#BlackMirr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