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書Time】 ⠀⠀《辛波絲卡 黑色的歌》
辛波絲卡,最愛詩人之一,波蘭最有名的女詩人,波蘭詩人我也只知道他而已哈哈,喜歡他到想去波蘭造訪辛波絲卡之墓。只可惜我最喜歡的那首《在小星星底下》這本書並沒有收錄。
⠀⠀《超譯尼采》
尼采大大的語錄我就不多說了。
全身心都會獲得治癒,愛尼采。 ⠀⠀《愛麗絲系列》
愛麗絲夢遊仙境大家都知道,後續還有一本鏡中奇緣,這兩本要挑有解析的看不要買童書,你會明白路易斯根本英國套路王。
⠀⠀《泰戈爾 漂鳥集》
直播提到過的那本書,如果你喜歡詩,那你一定不能錯過他。
⠀⠀《梵谷傳》
別再只知道他是個割掉左耳的瘋子畫家。看完全書會發現他比你想的還要瘋狂,還會深深愛上他的精神,亞里斯多德說:沒有一個精妙的靈魂沒有瘋狂的成分。看這本書之前我欣賞不來梵谷的畫作,看完書後依然認為他的筆觸粗糙,但開始能從作品當中看到他當下的那股熱情和崩潰,天價的作品或許是被炒作沒錯,但是幅畫後的意義和精神,那價也值了。
這書看著看著真的會被感動,哭了幾次(
#書單 #好書分享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90的網紅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主題:「麥提國王執政記」兒童小說介紹 專訪:林蔚昀(本書譯者) 內容簡介: ● 媲美《小飛俠彼得潘》、《愛麗絲夢遊仙境》的經典童話小說 ● 波蘭兒童人權之父柯札克,洞悉人性光輝與脆弱的文學巨著 ● 笑中帶淚,刻劃理想與幻滅、自由與責任的成長歷險記 ● 透過孩童治理國家的夢幻綺...
黑色的歌 在 寶瓶文化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Dear Szymborska 🌹 辛波絲卡詩集X圖像小說贈書活動】
不知不覺,7月即將在如火如荼的東京奧運熱潮中走入尾聲。
謝謝各位讀者一直以來,對辛波絲卡的喜愛與關注。
初夏時節,我們與曾經出版辛波絲卡詩集的幾家出版社共讀了幾首主題各異其趣的詩,
分別來自 聯合文學、 黑眼睛文化 Dark Eyes Ltd. 的辛波絲卡選詩;
並一同閱讀、大塊 image3 所出版的《辛波絲卡・拼貼人生》,步入虛實交錯的詩人生活,
循著愛麗絲・米蘭尼(Alice Milani)筆下的水彩光影、攝影剪貼、適時加入抒情詩句,
將這本唯美詩意的圖像小說《辛波絲卡.拼貼人生》帶給台灣讀者。
在此,寶瓶文化X大塊image3X聯合文學,將要共同舉辦一場 #辛波絲卡讀者限定 的贈書活動,參加活動,即有機會一次獲得2本辛波絲卡的詩集+1本辛波絲卡圖像小說!
(《黑色的歌》、《辛波絲卡.最後》、《辛波絲卡・拼貼人生》)
―――――活動辦法―――――
1️⃣分享本活動到個人臉書,設為公開。
2️⃣請留言回答3個問題(要一次獲得3本書,所以要 #回答3題, #不是3選1 喔):
➡️辛波絲卡的生日?(溫馨提醒:請以4個半形數字表示)
➡️辛波絲卡的全名?(溫馨提醒:W開頭,a結尾)
➡️辛波絲卡是哪一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溫馨提醒:西元年,請以4個半形數字表示)
3️⃣08/03(二)下午16:00會在FB粉專「各抽出1名幸運讀者」。
―――――注意事項―――――
☛請密切關注贈書活動貼文,幸運讀者將以「留言」方式公佈。
☛屆時再請幸運讀者私訊臉書粉專,我們會盡快把辛波絲卡主題贈書寄送給您。
☛贈書寄送限台澎金馬地區。
☛大塊文化image3、聯合文學、寶瓶文化主辦單位擁有變更活動內容的權利。
#辛波絲卡 #詩 #聯合文學 #寶瓶文化 #大塊文化 #image3 #拼貼人生 #圖像小說
黑色的歌 在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結束與開始 ◎ #辛波絲卡 著,#林蔚昀 譯
每場戰爭過後
必須有人打掃。
畢竟東西
不會自動歸位
有人必須把瓦礫
歸道路邊
這樣載滿屍體的推車
才能通過。
有人必須辛苦地走過
汙泥灰燼,
沙發彈簧,
玻璃碎片,
還有染血的破布之間。
有人必須拖來木柱,
用它支撐牆壁,
有人必須給窗戶裝上玻璃,
把門嵌進門框。
這不是很上相,
而且要花許多年。
所有的攝影機
都到別的戰場去了。
橋必須重建,
火車站得蓋新的。
袖子會因為不停捲起
而破爛不堪。
某個手持掃帚的人
回憶過往。
某個人聆聽,
點著他沒有斷掉的頭。
但在他們身邊不遠處,
已經開始出現
會對這些事感到無聊的熙攘人群。
偶爾還有人
會從灌木叢底下
挖出生鏽的論點
然後把它放到垃圾堆上。
那些知道
這裡發生過什麼事的人,
必須讓路給
那些知道得很少的人。
還有那些比很少還少的人。
最後是那些幾乎什麼都不知道的人。
在把因果
覆蓋起來的草地上,
有人必須躺著,
嘴裡叼根草,
望著雲朵發呆。
--
◎作者簡介:
辛波絲卡Wislawa Szymborska(1923-2012)
波蘭女詩人/翻譯家,波蘭最受歡迎詩人,國際文壇公認當代最具代表性、影響力的詩人之一,1996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她的詩作語言平易卻氣韻交響,意象沉靜而精準,以小喻大,筆帶幽默,注視當代,投以關懷;詩題常在看似平凡日常的生活細瑣中,發掘其中浩瀚,連帶將詩意提升到更廣袤又深層的哲學意境,如戰爭、死亡、傷痛,開闊詩的意境,對生命提問,對人間悲憫。
◎譯者簡介:
林蔚昀
1982 年生,臺北人。多年來致力在華語界推廣波蘭文學,於2013 年獲得波蘭文化部頒發波蘭文化功勳獎章,是首位獲得此項殊榮的臺灣人。著有《我媽媽的寄生蟲》、《易鄉人》、《回家好難》,譯有《鱷魚街》、《給我的詩:辛波絲卡詩選1957–2012》、《黑色的歌》、《向日葵的季節》等作。
--
◎小編宇翔賞析:
從詩題就可以預見這首詩的長鏡頭特性,對時空的凝視,從結束到開始,彷彿也隱喻了其後將周而復始。明知回溯的過程將飽富意義,但我們往往在事件結束後,就轉移了注意力。長鏡頭必然是乏味的,但長鏡頭也必然是真實的,因為沒有任何剪接,沒有對重點的捕捉,也沒有對任何細節的放過。我總是認為,影像,不管任何形式,一幅影像的核心往往不是站在最前頭的人物,而在於它的背景。可以這麼說,辛波絲卡的這首詩中,是沒有人物的,只有與背景融合為一的眾生相。
當攝影機這類講求迅速的容器轉移他處時,詩便擔當了這個長鏡頭的角色,並提取角落中的陰影,濃縮為高溫流動的金屬液體,具有高度塑形力,並且,當然,比影像來得長久。當過往事件不斷被覆蓋、取代、移除的時候,詩選擇原地重建這面對著消逝的時空,就像戰後的平民重建他們的家園,畢竟總有什麼是不可替代的,是必須留存的。這首詩揭示了這樣一件事:我們必須相信,時間不會輾碎一切,只有人類的遺忘才會。
第二,詩不僅重現,也放大了該空間。這是因為,不僅空間磨損,需要維修,人也遭到磨損了,甚至遭遺忘,某種程度上,他者的遺忘帶給了戰地裡的災民一種降格打擊,儘管這是隱而不顯的,是難以言喻的,但詩正是承擔了這一官能──放大弱小者的聲量,或者說,還原他們應有的分貝數,儘管我們看到,這首詩的敘述是這麼樸實無華、冷靜節制,詩人並沒有選擇以呼救吸引注意,而僅僅是呈現被我們忽略的真實,所該有的原貌。
提醒我們,不只空間需要,人也需要維修。他們苦難的記憶,透過勞動,透過日常,仍在反覆磨砥他們的靈魂。這很殘酷,但同時幸虧,時間會緩緩覆蓋過空間,因和果都被蓋過,埋藏遺跡的炮火荒原上,終將長滿灌木,再被加上水泥,最後覆上鐵軌,讓往者躺下變成泥土,讓道給趕路的來者。
但最終,趕路者之中,必然會有一個人某天躺下來(並非以死亡的姿態),在這悠閒而無意義的時刻,他發呆,在他輕盈的身軀下,埋藏著繼續生鏽的歷史。他可能會從灌木叢裡撿起一點什麼,這次,或許,他動心凝視,他極目回望,背後叢叢草木,他猛然驚覺,莽莽之中一股古老的敵意。
-
美術設計:gayodoodle(ig)
圖片來源:gayodoodle(ig)
-
https://cendalirit.blogspot.com/2020/08/blog-post.html
#辛波絲卡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結束與開始
黑色的歌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本集主題:「麥提國王執政記」兒童小說介紹
專訪:林蔚昀(本書譯者)
內容簡介:
● 媲美《小飛俠彼得潘》、《愛麗絲夢遊仙境》的經典童話小說
● 波蘭兒童人權之父柯札克,洞悉人性光輝與脆弱的文學巨著
● 笑中帶淚,刻劃理想與幻滅、自由與責任的成長歷險記
● 透過孩童治理國家的夢幻綺想,隱喻公民社會的願景與失落
「聽我說,我是一個很不快樂的國王。人們說,我統治這個國家,但我只是做別人叫我做的事,這些事都很無聊……
麥提是個國王,他才十歲。
「從今天起,我要叫改革者麥提國王!」
不願在大臣保護下當個傀儡,麥提靠著勇氣與本事爭到了治國的權力,他勇闖食人族作外交,還推動兒童議會,讓小孩也參與國家決策。
就在萬民擁戴之際,國家卻因外敵的詭計陷入了重重危機。敵軍壓境,年輕的麥提和他的國家,即將面臨生死交關的考驗……
作者簡介:雅努什‧柯札克(Janusz Korczak,1878 or 1879 - 1942)
猶太人,波蘭醫生、作家、教育家。本名亨利•哥德施密特(Henryk Goldszmit),也被人稱為「老醫生」或「醫生先生」,為兒童人權與教育奉獻畢生,被譽為波蘭兒童人權之父。
柯札克早年擔任兒科醫生,也曾在戰爭中擔任軍醫。1912年,他擔任猶太孤兒院「孤兒之家」(Dom Sierot)院長,在孤兒院實驗以兒童為主體的教育,並時常於媒體宣揚教育理念,其教育觀念被認為是眾多教育潮流的先鋒;他也是個作家,最具代表性的著作是《如何愛孩子:波蘭兒童人權之父的教育札記》(已於2016年發行中譯本)。
二戰期間,柯札克與兒童一起於集中營遇難。1979年逢柯札克百年誕辰,聯合國宣布當年為「國際兒童年」。1989年聯合國大會通過《兒童權利公約》,超過兩百個國家簽署,其精神可視為柯札克的價值之發揚。
譯者簡介:林蔚昀
1982 年生,臺北人。多年來致力在華語界推廣波蘭文學,於2013 年獲得波蘭文化部頒發波蘭文化功勳獎章,是首位獲得此項殊榮的臺灣人。著有《回家好難:寫給故鄉的33個字詞》、《易鄉人》、《遜媽咪交換日記:一樣的育兒關卡,不一樣的思考》(合著)、《我媽媽的寄生蟲》等書,譯有《鱷魚街》、《給我的詩:辛波絲卡詩選1957-2012》、《黑色的歌》、《如何愛孩子:波蘭兒童人權之父的教育札記》、《人,你有權利》、《小小的穩定:波蘭百年經典劇作選》(合譯)等作。

黑色的歌 在 聯合文學- 【辛波絲卡《黑色的歌》 - Facebook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辛波絲卡《黑色的歌》:當熱血青少女遇見淡定老太太x 講座預告】 我們真的差很多, 想的和說的,完全是不同的事。 她知道得很少── 但固執己見。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