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蘭或許不是疫情下我們所期待的電影院救世主,但他對於實體放映經驗的堅持卻是從一而終,儼然使他成為好萊塢產業界的暗黑騎士。
(文末抽電子書序號)
#克里斯多夫諾蘭,這個家喻戶曉、自帶票房的國際大導演,去年的最新力作《#天能》(#Tenet)原先被外界及影城大佬們期許能夠成為歐美影院重啟的開路先鋒,最終卻身先士卒,成為疫情反撲之下的陪葬先驅。
它在九月初踉蹌上映 ——當時美國僅 68% 的戲院有限度地營運 —— 首週末僅開出兩千萬美元的票房,遠低於《#黑暗騎士》的一億六千萬、《#全面啟動》的六千萬,甚至連《#敦克爾克大行動》也有五千萬。《天能》在諾蘭的堅持下於疫情尚未完全紓緩時發行上映,也釀下了諾蘭與長期合作片廠華納的第一個分歧點。
不僅票房不亮眼,《天能》的獎季之路也表現黯淡。即便科幻類型向來不討獎緣、故事情節也反應兩極,但大場面的實體特效與壯闊攝影、融合倒轉元素的配樂與聲音設計等技術項目,理論上都應該在好萊塢大片紛紛退檔的一年更加獲得注目。
就連《歡迎光臨奇幻城堡》的導演 Sean Baker 都讚嘆: 《天能》足以名列他心目中的年度代表作,「本應入圍奧斯卡最佳影片」。然而,《天能》就連在自家優勢的 #英國影藝學院獎 都只能獲得一項提名,而最終則以兩項 #奧斯卡獎(最佳視覺效果獲獎、最佳美術設計提名)作收。
相較之下,《敦克爾克大行動》獲得八項奧斯卡提名(三項獲獎)、《#星際效應》獲得五項奧斯卡提名(一項獲獎)、《全面啟動》獲得八項奧斯卡提名(四項獲獎)、《黑暗騎士》獲得八項奧斯卡提名(兩項獲獎)。若屏除作品本身(影評評價依然有中上),究竟在本次獎季的宣傳與行銷策略上,《天能》出了什麼問題?
根據 indiewire 於三月的一篇深入報導顯示,去年11月當戲院已無法繼續苦撐營業時,諾蘭向華納請願,希望將原本已編列的獎季行銷預算拿來挹注《天能》的院線發行,好讓《天能》在戲院能夠播映更久。同時,也投入資金發行實體的藍光與 DVD 光碟(而拒絕上架串流平台)。
這連帶導致華納轉而將獎季宣傳重點挪往口碑後期發酵的《#猶大與黑色彌賽亞》,也因為《天能》已用罄原先編列的宣傳預算,華納就沒有寄送試看帶給奧斯卡會員(以及工會等其他評獎的產業團體),也不願意再花費 $12,500美金將《天能》上架至影藝學院的內部串流平台。同樣省略的,還有其他獎季常見的線上媒體訪談、虛擬映前映後座談、實體看板和線上廣告等。
這不僅導致《天能》在獎季前期幾乎無人聞問,少數提名的視效獎項甚至是視效公司自己花錢剪花絮跑宣傳,而當《天能》在 3/15 獲得兩項奧斯卡提名時,奧斯卡會員甚至無法在任何線上平台觀賞這部電影(當時《天能》唯一的串流計畫是奧斯卡頒獎後六天才會上架到 HBO Max)。
最終,在片場的斡旋下諾蘭還是妥協了,同意讓《天能》至少於三月底上架至奧斯卡會員內部的觀影平台,或許也才讓它最終有機會抱回至少一座獎項。而諾蘭與華納的恩怨卻越演越烈,在華納宣布 2021 年所有電影都會同步上架至 HBO Max 平台後,諾蘭不客氣地大力抨擊,指控華納不尊重與其合作的創作者,直指 HBO Max 是「最差勁的串流業者」。
諾蘭與華納的分道揚鑣看起來已成定局,但接下來他將在哪個新東家落腳?在各家紛紛轉戰串流、發展自家IP的時代,有足夠金流支持大成本原創製作,並願意尊重實體院線發行的片廠,大概只剩下索尼與環球。或許諾蘭會與昆汀塔倫提諾一起在索尼守護傳統發行的最後一片淨土。
現在回顧來看,諾蘭不惜葬送作品的獎項以及自身的榮辱,也要堅持大銀幕的觀影經驗。某方面而言,他正是好萊塢絕無僅有、最浪漫的靈魂之一。
⦿
最近疫情持續籠罩台灣,乖乖待在家是讓電影院能早日重啟營業的最佳方式。不妨也趁這個機會,好好閱讀幾本書,消消沈積在書架上那些買來尚未閱讀的「擺飾品」。
前些日子,感謝 野人文化 特地寄來了一本號稱影迷聖經等級的《#諾蘭變奏曲:#當代國際名導Christopher Nolan電影全書》。400頁全彩印刷的精裝本,不管是拿在手上或擺在書架上都是份量十足,但對於喜歡諾蘭的影迷來說,可以將諾蘭過去十來部作品的創作秘辛與導演的心路歷程一次收納,可說是必收藏的夢幻逸品。
諾蘭是出了名的重視個人隱私,過去幾十年在媒體的鎂光燈下,卻鮮少道出脫離作品以外的私事與想法。本書由美國影評人兼紐約大學電影系講師湯姆.邵恩(Tom Shone)撰寫,他在《敦克爾克大行動》後終於獲得諾蘭首肯,透過經年累月的訪談統整,他以導演歷年的作品為經、輔以導演童年與自身經驗為緯,從《#跟蹤》、《#記憶拼圖》,到《黑暗騎士》三部曲,再到近期的《敦克爾克大行動》和《天能》,完整爬梳幾十年來創作歷程當中的有趣靈感、回想與思辨。
像是寄宿學院的寢室經驗如何讓他聯想到《全面啟動》當中的集體做夢、《黑暗騎士:黎明昇起》如何受到《雙城記》的影響、一趟渡船之旅如何啟發了《敦克爾克大行動》的創作等等。每個篇章都充滿了有趣的豆知識、諾蘭自己的思路,以及作者自身的觀察與理論。如同一部諾蘭電影般,像拼圖一樣逐漸拼湊出完整的諾蘭面貌。
《1917》、《007:空降危機》導演山姆.曼德斯如此描述這本書:「《諾蘭變奏曲》就是我們夢寐以求的珍寶,是講述這位當代電影人的寶典。本書博學、繁複,有如迷宮,並開拓人們的眼界。世上最接近錯視藝術大師艾雪(Escher)作品的東西,就是諾蘭那顆不凡的腦袋。」
如果你和我一樣是諾蘭迷的話,推薦可以看看這本書,讓你更深入認識那個常常被說作品「疏離冷冽、缺乏情感」,卻又一再讓主角背對鏡頭、掩飾內心波濤洶湧悲壯之情的幕後癡情男子——克里斯多夫諾蘭。
⦿
本書購買資訊:
75折❣️【誠品獨家.封面全彩精裝版】
https://reurl.cc/YW3NVD
75折❣️【博客來限定.獨家書衣精裝版】
https://reurl.cc/zb5RlN
博客來讀書日(每月27日),或會員日(每月7日)可再享折扣
🌍小資愛地球 - Readmoo 電子書
https://readmoo.com/book/210175898000101
⦿
這本書老實說定價比較高,我這邊向出版社爭取到兩本《諾蘭變奏曲》完整電子書,要回饋給各位影迷朋友。
🎁抽獎辦法:
Step ①:追蹤〈丹眼看電影〉。
Step ②:留言你最愛的諾蘭電影&推薦原因。記得 Tag 一位朋友喔!
Step ③:公開分享此篇貼文。
🎁截止及開獎日期:
6/6 (日)晚間 23:59 截止,
6/7 (一)公佈得獎名單,將抽出兩位,各獲得《諾蘭變奏曲》Readmoo 電子書兌換序號乙份。
#本專頁保有一切活動解釋權
同時也有17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86萬的網紅那些電影教我的事 Lessons from Movies,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上一集回答了10個問題,卻引出了11個新問題! 🔥為什麼主人翁可以碰到自己?Kat的傷口要如何復原?逆轉會變老還是變年輕? 🔥暮光之城是什麼梗?到底有幾個Neil?新影片一次告訴你! 諾蘭的新片《天能》你看懂了嗎?是不是在兩刷甚至三刷以後,還是有好多疑問呢?我們之前已經推出兩支影片,其中一支整理...
「黑暗騎士三部曲 影評」的推薦目錄:
- 關於黑暗騎士三部曲 影評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黑暗騎士三部曲 影評 在 彭紹宇 Peng ShaoYu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黑暗騎士三部曲 影評 在 一頁華爾滋 Let Me Sing You A Waltz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黑暗騎士三部曲 影評 在 那些電影教我的事 Lessons from Movies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黑暗騎士三部曲 影評 在 那些電影教我的事 Lessons from Movies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黑暗騎士三部曲 影評 在 那些電影教我的事 Lessons from Movies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黑暗騎士三部曲 影評 在 黑暗騎士:黎明昇起The Dark Knight Rises 影評、高畫質桌布 ... 的評價
- 關於黑暗騎士三部曲 影評 在 暗黑影评- The Dark Knight 台湾:《蝙蝠侠:黑暗骑士》 香港 的評價
- 關於黑暗騎士三部曲 影評 在 蝙蝠俠黑暗騎士、蝙蝠俠三部曲小丑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的評價
- 關於黑暗騎士三部曲 影評 在 蝙蝠俠黑暗騎士、蝙蝠俠三部曲小丑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的評價
- 關於黑暗騎士三部曲 影評 在 黑暗騎士三部曲觀後感(劇透) - 電影板 | Dcard 的評價
黑暗騎士三部曲 影評 在 彭紹宇 Peng ShaoYu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謝謝野人文化寄給我這本《#諾蘭變奏曲》,花了一週時間閱讀,同時搭配著諾蘭的電影相互對照,在影評人Tom Shone的訪談梳理中,他談及導演的成長經歷、創作啟蒙、豐富的文本參考,包含文學、繪畫與電影,以及種種與觀眾、與團隊、與自己的相互溝通。
時間,是諾蘭電影一直讓我相當著迷的重要存在,也是諾蘭總能巧妙運用的概念,在時間的玄虛中玩弄華麗戲法,但本質上背後支撐的從來都是再簡單不過的人性。「用極簡主義模式創作的極限主義」,書中這樣形容《#星際效應》(Interstellar, 2014)給予我們一個清晰的理解。事實上,他的每一部作品都是極簡和極限的交融。
當我們想起諾蘭,浮現的可能都是近幾年的大作,於是便輕易和「大規模」、「大製作」劃上等號,但若我們回看最早期格局較小的《#跟蹤》(Following, 1998)或《#記憶拼圖》(Memento, 2000),一直到《#針鋒相對》(Insomnia, 2002)才第一次和艾爾・帕西諾(Al Pacino)、羅賓・威廉斯(Robin Williams)等一眾好萊塢大明星合作,縱使早期創作規模比不上成名後的大成本製作,作品裡清晰可見的生猛和純粹,絲毫不會輸給後面所謂的「鉅作」。
諾蘭說,《2001太空漫遊》(2001: A Space Odyssey, 1968)是「第一部展現電影可以成為任何樣貌的片子」,相同地,他的電影其實同樣遊走於藝術和商業類型的模糊邊界,其中格局大小的轉換也每每拓寬戲院體驗。
例如《#黑暗騎士》三部曲(The Dark Knight Trilogy, 2005-2012)仍是我至今認為最棒的超級英雄電影,《#敦克爾克大行動》(Dunkirk, 2017)的簡約則跳脫我們一如既往對戰爭片的期望,《星際效應》是前衛科幻與極致古典的集大成,而《#全面啟動》(Inception, 2010)和《#天能》(Tenet, 2020)劇本線的複雜精細,一再又一再挑戰觀眾對電影的理解。
對我來說,此書令人想反覆咀嚼的特點在於,它讓我們看見作品從何而來,創作者又怎麼樣與之抗衡,與之對話,與之共存。
作者多次談到諾蘭的雙重國籍,衍生出他對「家」的複合認同——在英國傳統公學校如軍旅般的嚴格生活,給予他重重限制,卻也轉變成養分;在倫敦大學學院(UCL)與背景紛雜的同儕互動中豐富生活體驗,在社團裡學習硬知識,或是在這座本身就是大型博物館、美術館和圖書館的倫敦城裡,與歷史、繪畫和文學相互碰撞,進而在作品中展現許多維多利亞時代的蹤跡。
相對地,在海洋另一端的美國,任何事物都是如此巨大,大到當他再度回到狹仄的英倫時,都感覺自己又長大了。穿梭於英美異文化之間的成長歷程,那些不適與衝撞,都變成日後電影中的靈感,有的是一幕致敬場景,有的是對白,有的則是核心命題。
身為優秀的編劇,劇本寫作的「複雜性」可能更常被觀眾注意到,如《全面啟動》多度空間的時間軸該怎麼理清頭緒,如《天能》裡的「熵」應當具備足夠的物理知識基礎。然而,這本書告訴我們,從不只是那些表面上的費解令人苦惱,而是又回到最純粹的人性面——要如何在《敦克爾克大行動》讓觀眾感受到窒息感?如何在《全面啟動》中讓觀眾在乎夢境?如何讓《星際效應》裡的時間牽動家庭羈絆,成為一種「距離」?
這或許也解釋了我每每在看完諾蘭電影後,讓我久思的不是那些非線性劇情線,而是故事裡的元素,例如《敦克爾克大行動》最後出現的報紙、《星際效應》中關鍵性的手錶、《#頂尖對決》(The Prestige, 2006)裡觀眾看見魔術「被變回來」的表情,或《黑暗騎士》(The Dark Knight, 2008)宛如預言般的哥譚市社會,往往都使得諾蘭電影不只是冰冷和理性。
儘管如此,許多人仍嘗試在他的電影中解謎,人們對於「真相」的癡狂已經到了歎為觀止的程度,對於「曖昧」的容忍程度愈發降低,所以我們看見無限版本的《全面啟動》和《天能》解析,人們卻仍不滿足於此而一再辯論,或是台灣發行商將《記憶拼圖》剪成「按照時間排列的正常版」的荒唐故事云云。
電影中幻想和真實之間的交錯,往往才是最迷人的,正如《頂尖對決》早就告訴我們——「現在你正在尋找戲法的秘密,但你是找不到的,因為你其實並不想知道,你想要被騙。」魔術和電影是一樣的,我們信仰眼見為憑,不願被騙,但也享受被騙的過程,其實容忍劇情的未解,有時反而會帶來更深層的理解。
記得諾蘭多年前的一次訪談讓我記憶至今,他談及自己對大銀幕的著迷,他說自己小時候會跟著家人去倫敦萊斯特廣場劇院(Leicester Square Theatre)看經典電影,也談到他對「真實」的偏好,例如《星際效應》從沒有使用任何綠幕特效,一切都是實景搭設,也呼應了本書中對「看電影」的精準形容——「不用頭盔的虛擬實境」。儘管諾蘭早已從獨立電影界躋身好萊塢名導,他所保有的古典依舊存在,並深深影響著他的作品。
▍後記
雖然我此刻不在台灣,沒辦法親自感受這本書的重量和紙張質地,但我走訪書中提到諾蘭在倫敦生活過的蹤跡,印象最深刻的是,其中一站我到了倫敦西區的布盧姆斯伯里劇院(Bloomsbury Theatre),這座劇院的地下室就是當年倫敦大學學院電影社的辦公室,而諾蘭則是彼時電影社的社長。數十年後的平日下午,街上幾乎無人,我推開大門,裡頭坐著兩位工作人員,可惜疫情關係,戲院的門仍舊緊鎖著。
他問了我「你想去戲院嗎?」
我點頭回應。
他先是皺起眉頭說「現在還沒開放。」……接著臉上露出一抹微笑「不過很快就會重開,我也很想念電影院,到時見!」同時雙手做出祈求好運(fingers crossed)的動作。
諾蘭電影中的「變奏」(variation),在於類型,在於劇本,在於時間,但變化萬千背後所本的樂章,仍然是對電影的熱愛,對戲院觀影的信仰,而《諾蘭變奏曲》這本書細緻托出這層面容——在走上得獎臺之前,在成為導演和編劇之前,在被大家認識之前,那位和無數人一同坐在戲院裡視野被打開的觀眾——他的電影世界。
▍全文:
諾蘭電影的前衛與古典——讀《諾蘭變奏曲》
https://reurl.cc/XeKEpD
#TheNolanVariations #ChristopherNolan
黑暗騎士三部曲 影評 在 一頁華爾滋 Let Me Sing You A Waltz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此部鉅作的出版,對於諾蘭信徒而言,說是有如聖經般存在也不為過,這本沉甸甸、必須雙手或捧或抱的書籍《#諾蘭變奏曲:當代國際名導 Christopher Nolan 電影全書》,繁體中文版近日磅礡問世,雖然尚未翻完全書,卻已徹底目不轉睛。關於這位至今仍穩坐神壇的英國導演,不遺餘力擁護戲院觀影經驗的當代大師,縱使主修英國文學出身,卻憑著對電影滿腔的熱愛迅速在全球各地紮紮實實擄獲大批影迷,於商業與藝術之間微妙的平衡點上開拓出影像藝術、敘事方式的極大值,而這本作品,將依序帶領我們走入諾蘭的創作迷宮之中,也是唯一一本諾蘭親自參與與現身說法的深度剖析,剖析的不是作品,不是告訴讀者陀螺有沒有停下來,而是一手打造出這些含金量極高的傑作的生成過程,以及其創作者獨一無二的創作視野。
⠀⠀⠀⠀⠀
▍一般版 :https://bit.ly/2PBN1YE
誠品獨家 :https://reurl.cc/YW3NVD
博客來限定:https://reurl.cc/zb5RlN
⠀⠀⠀⠀⠀
⠀⠀⠀⠀⠀
「諾蘭的電影容易進入,要出來卻如登天難,就像滴進水裡的墨滴,看完之後在你的腦裡無窮發散。我們一旦看過他的電影,就再也無法當作沒看過。事實上,電影甚至還沒結束,在許多面向上,它才剛開始。」
⠀⠀⠀⠀⠀
從上面列出的連結可得知,此次《諾蘭變奏曲》共推出三個版本,讓選擇障礙者更加選擇障礙,內容則從諾蘭的成長生活,求學過程,電影如何影響他的童年,文學、建築、《星際大戰》、《2001 太空漫遊》如何拓展他的心智,《銀翼殺手》、《異形》如何奠定他對「導演」的想像,大學時克難地拍攝出學生電影,到《記憶拼圖》的四處碰壁而後一鳴驚人,一切鉅細靡遺,讀得過癮非常。
⠀⠀⠀⠀⠀
本書作者,同時也是美國著名影評人的 Tom Shone,完整紀錄了諾蘭導演之路至今的每一部作品,深入探索理念、製作、編劇、攝影、美術、剪接、配樂各層面,依序以「方向」談《跟蹤》,以「時間」談《記憶拼圖》,以「感知」談《針鋒相對》,以「空間」談《蝙蝠俠:開戰時刻》,以「幻象」談《頂尖對決》,以「混亂」談《黑暗騎士》,以「夢境」談《全面啟動》,以「革命」談《黑暗騎士:黎明昇起》,以「情感」談《星際效應》,以「生存」談《敦克爾克大行動》,最後以「知識」談疫情時代下的中流砥柱《天能》。
⠀⠀⠀⠀⠀
時間,一直是諾蘭創作脈絡中一大關鍵要素,綜觀這些作品,可以大致如此歸類,《記憶拼圖》在於時間剪接的可能,《全面啟動》在於時間延展的可能,《星際效應》在於時間壓縮的可能,《敦克爾克大行動》在於時間融合的可能,而《天能》在於時間逆轉的可能,因此導演表示:
⠀⠀⠀⠀⠀
「年輕時,時間是個感性的議題。年輕人非常懷舊,因為他們改變非常快速。你的朋友們,十一、二歲認識的那些人,你跟他們現在的關係完全不同,大家各自走各自的路。事物變化如此快速,太快了。我想,當你到二十歲或三十歲,時間流速變得平衡,你可以比較客觀、比較有邏輯地看待時間。到了中年,又回到那種對時間流逝的情感偏執,我們相當深陷其中。時間是我們無法真正理解的東西,但我們可以感受到時間。」
⠀⠀⠀⠀⠀
⠀⠀⠀⠀⠀
再分享幾個快速瀏覽下個人相當喜歡的段落。
⠀⠀⠀⠀⠀
「我覺得,無法信任自己的心靈是很恐怖的概念,這是《鬼店》的重點,我認為《#記憶拼圖》提及了電影的道德相對主義,比起在日常生活中,這很能讓觀眾接受部同的道德標準。舉例來說,在西部片裡,當主角用各種方式開槍打死壞人時,我們都非常高興,只要這符合電影一開始設下的規則即可。我喜歡玩弄這些規則。在《記憶拼圖》裡,觀眾幻想了一齣復仇戲碼,其中的主角卻不記得自己的復仇。在電影裡,你的內在道德觀是被觀點所定義的,然後你會體驗到 —— 通常是在看完電影後 —— 在心中重組情節,並心想:慢著,如果跳脫主角的觀點,故事的道德觀是什麼?《記憶拼圖》就是嘗試在片中多次讓觀眾思考這件事,它想要讓這個張力變成文本的一部分。」
⠀⠀⠀⠀⠀
「我敢發誓,有件事我們從來不做:我們從來不呼應時事。因為我們知道拍電影花的時間有多麼長。世界前進的速度無比飛快。因此,我們籌備《開戰時刻》的時候,重點都放在『害怕的事物』,顯然在後 911 時代,我們害怕恐怖主義。...... 我們不是刻意這樣安排,但終究我們是在 911 事件三年後,坐下來寫這個劇本,不可能不被這個事件深深影響。《#黑暗騎士》結局,之所以出現一整段『英雄變壞人』、『我們得到需要的英雄,而不是值得擁有的英雄』的討論,就是因為在後 911 時代,英雄主義的概念大幅貶值。這裡講英雄,那裡講英雄。這種現象是可以理解的,語言就是這樣演變。...... 《黑暗騎士》三部曲絕對信仰英雄主義,但傳達的訊息是:真正的英雄是看不見的。根據我的經驗,人們嚮往這種英雄主義,卻幾乎無法實現它。我很滿意《黑暗騎士》三部曲的成果,因為不分左派右派,他們討論的時候都同樣讚賞這三部片。這感覺就是我們贏了。」
⠀⠀⠀⠀⠀
「《#星際效應》很堅實地建立在人與人的情感羈絆之上。這也是為什麼我要用迪倫.托瑪斯的那首詩:『怒斥,怒斥光明的消逝。』這正是我要說的,你憤怒,是因為光在變暗。時間當然是敵人,在《星際效應》裡,更準確地說,時間是陰險的力量,會欺騙你的一股力量。我可以、也願意讓時間戰勝,這一點我不覺得有問題。對我來說,這部電影其實是關於人父。你的生命正在流逝,而你的孩子正在眼前長大。李察.林克雷特的《年少時代》也有非常類似的感覺。那部電影很傑出,用完全不同的方式來做同樣的事。我們都在處理這個主題。然而《星際效應》也有積極正向的一面,我想這就是影片的樂觀主義來源。向摯愛告別,這件事最大的悲傷,就是你對他們那份無比的愛,而你很想表達這份愛,認知到你們之間的羈絆是多麼堅定,這是最重要的事。」
黑暗騎士三部曲 影評 在 那些電影教我的事 Lessons from Movies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上一集回答了10個問題,卻引出了11個新問題!
🔥為什麼主人翁可以碰到自己?Kat的傷口要如何復原?逆轉會變老還是變年輕?
🔥暮光之城是什麼梗?到底有幾個Neil?新影片一次告訴你!
諾蘭的新片《天能》你看懂了嗎?是不是在兩刷甚至三刷以後,還是有好多疑問呢?我們之前已經推出兩支影片,其中一支整理了觀眾留言裡『最多人問的十大問題』,雖然解答了部分觀眾的疑問,可是卻引出了更多的問題。因此在看了700多則留言之後我們再度整理出了『天能追加11大問題』,試圖幫你解惑!
在繼續看下去之前請先訂閱頻道並且按下小鈴鐺,也歡迎到各大Podcast平台上搜尋『那些電影教我的事』,聽我們聊更多的好電影喔!
【Podcast 收聽資訊】
Apple Podcast:https://apple.co/3fZIWpl
Spotify:https://spoti.fi/2BGZ4Nx
KKBOX:https://bit.ly/3aJntQ8
Castbox:https://bit.ly/2CMjgy8
Google Podcast:https://bit.ly/2BeuhrA
SoundCloud:https://bit.ly/2BhmAkh
SoundOn:https://bit.ly/2CD0edl
-----------------------------------------------------------------------------
【諾蘭宇宙】
《天能:10大疑問 Part 2》https://youtu.be/CLKjUbd9d5c
《天能:10大疑問》https://youtu.be/9bkbsimcoD0
《天能:有雷解析》⇨ https://youtu.be/zHmffmxHKbA
《全面啟動》⇨ https://youtu.be/CxOcVAa9uRI
《記憶拼圖》⇨ https://youtu.be/m6H6kHo6Bfc
《黑暗騎士三部曲》⇨ https://youtu.be/5t5VBKOtzig
《小丑深度解析》⇨ https://youtu.be/LWxW13cYktQ
《天能》無雷對談:https://youtu.be/_kn6IeRRQao
#天能
#Tenet
#那些電影教我的事
黑暗騎士三部曲 影評 在 那些電影教我的事 Lessons from Movies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在讚嘆天能之餘,請別忘了諾蘭其實是個『電影人』,而他最愛的就是『玩弄時間』!
🔥5部電影看諾蘭的『電影時間術』!逆行只是其中一招!
🔥星際效應、全面啟動、敦克爾克大行動、記憶拼圖,每部都有不同的時間玩法,新影片一次告訴你!
諾蘭的《天能》不意外地不只重振了低迷的院線票房,還締造了極其可觀的討論度,各大社群平台幾乎都被探討這部電影的各種文章、影片、留言給洗版。一直以來我們都覺得,諾蘭的片子不只極具娛樂性也都暗藏深意,有些甚至闡述了極其深奧的人生哲學,因此在許多人心中諾蘭根本就是個『電影詩人』。但是我們這次有幸在上映前透過視訊向諾蘭導演提問,得到的答案卻提醒了我們,其實追根究底,諾蘭就是一個『電影人』,他的志業就是要挑戰『電影』這個媒介,因此他不斷地在想還有什麼方法能夠拍出更不一樣的電影,而他最喜愛的元素,就是電影的『時間軸』。
我們覺得諾蘭之所以被許多人認為是神導,就是因為他總是能夠找到方法同時在『製作』與『故事』這兩個大面向中找到方式創新,並且運用操弄『電影時間軸』來帶給觀眾新的刺激。換句話說,他每次拍一部新的電影前,都會先思考他『還能怎麼操弄時間軸』,然後讓電影裡的『製作面』與『故事面』去呼應這個想法。
因此今天的節目我們想要解析諾蘭原創電影中的五部電影:《敦克爾克大行動》、《星際效應》、《全面啟動》、《記憶拼圖》以及剛上映的《天能》,帶你一窺他是如何做到結合『製作』、『故事』、以及『時間軸』,打造出這些影史留名的經典作品!
【Podcast 收聽資訊】
Apple Podcast:https://apple.co/3fZIWpl
Spotify:https://spoti.fi/2BGZ4Nx
KKBOX:https://bit.ly/3aJntQ8
Castbox:https://bit.ly/2CMjgy8
Google Podcast:https://bit.ly/2BeuhrA
SoundCloud:https://bit.ly/2BhmAkh
SoundOn:https://bit.ly/2CD0edl
-----------------------------------------------------------------------------
【諾蘭宇宙】
《天能:10大疑問》https://youtu.be/9bkbsimcoD0
《天能:有雷解析》⇨ https://youtu.be/zHmffmxHKbA
《全面啟動》⇨ https://youtu.be/CxOcVAa9uRI
《記憶拼圖》⇨ https://youtu.be/m6H6kHo6Bfc
《黑暗騎士三部曲》⇨ https://youtu.be/5t5VBKOtzig
《小丑深度解析》⇨ https://youtu.be/LWxW13cYktQ
《天能》無雷對談:https://youtu.be/_kn6IeRRQao
#天能
#Tenet
#那些電影教我的事
黑暗騎士三部曲 影評 在 那些電影教我的事 Lessons from Movies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你天能幾刷了?是不是還有疑問?我們整理了最多人問的10大問題!
🔥Neil的真實身份到底是誰?我們找到了鐵證告訴你真相!
🔥最後到底誰打誰?一共有幾個門?氧氣罩的用意?新影片一次告訴你!
剛剛上映的《天能》是不是看到你頭昏腦脹,可是卻大呼過癮呢?我們覺得,這就是諾蘭的厲害之處:不管你覺得電影到底『好不好看』,都沒人能否認,他透過了前所未見的手法、用了一個罕見的『逆行』角度來處理『時空旅行』這個影視題材裡的老哽,而其結果就是,無論喜歡或不喜歡的觀眾,都無法克制自己想要找人討論的衝動;而能做到這點的導演實在是屈指可數。
不過不可諱言,《天能》真的是一部不好消化的電影,我們也在第一支有雷解析影片推出之後,看完了觀眾們的留言,發現大家還是有很多的疑問。因此我們特別整理了『《天能》最多人問的十大問題』,也找到了關於『Neil的真實身份』的鐵證,要在今天的影片中試著一次幫你們解答;不過這次我們不會在科學理論上有太多著墨,而是針對劇情面做敘述,希望能幫助你對電影有更深的理解!
在繼續看下去之前請先訂閱頻道並且打開小鈴鐺;也歡迎到各大Podcast平台上搜尋『那些電影教我的事』,聽我們聊更多的《天能》與其他的好電影!
【Podcast 收聽資訊】
Apple Podcast:https://apple.co/3fZIWpl
Spotify:https://spoti.fi/2BGZ4Nx
KKBOX:https://bit.ly/3aJntQ8
Castbox:https://bit.ly/2CMjgy8
Google Podcast:https://bit.ly/2BeuhrA
SoundCloud:https://bit.ly/2BhmAkh
SoundOn:https://bit.ly/2CD0edl
-----------------------------------------------------------------------------
【諾蘭宇宙】
《天能:10大疑問》https://youtu.be/9bkbsimcoD0
《天能:有雷解析》⇨ https://youtu.be/zHmffmxHKbA
《全面啟動》⇨ https://youtu.be/CxOcVAa9uRI
《記憶拼圖》⇨ https://youtu.be/m6H6kHo6Bfc
《黑暗騎士三部曲》⇨ https://youtu.be/5t5VBKOtzig
《小丑深度解析》⇨ https://youtu.be/LWxW13cYktQ
《天能》無雷對談:https://youtu.be/_kn6IeRRQao
#天能
#Tenet
#那些電影教我的事
黑暗騎士三部曲 影評 在 暗黑影评- The Dark Knight 台湾:《蝙蝠侠:黑暗骑士》 香港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这三部曲拍得够黑暗,也把蝙蝠侠诠释出最有人性的一部电影。在1989年由鬼才导演Tim Burton所拍的蝙蝠侠系列,相较与倾向卡通版本的蝙蝠侠,然而由Jack Nicholson所诠释的 ... ... <看更多>
黑暗騎士三部曲 影評 在 蝙蝠俠黑暗騎士、蝙蝠俠三部曲小丑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在黑暗騎士三部曲影評這個討論中,有超過5篇Ptt貼文,作者wesley168888也提到時間:9/2(四) 17:30 地點:黑暗騎士(替在美國比賽的謝佳臻加油! ... <看更多>
黑暗騎士三部曲 影評 在 黑暗騎士:黎明昇起The Dark Knight Rises 影評、高畫質桌布 ...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Jun 25, 2016 - 暑假強檔必看電影我想非蝙蝠俠三部曲完結篇<> 莫屬了,「黑暗騎士:黎明昇起」將延續前兩集的劇情,打擊惡勢力!!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