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語錄.王建煊的溫度計》
* 人永遠都無法知道自己該要什麼,因為人只能活一次,既不能拿它跟前世相比,也不能在來生加以修正。沒有任何方法可以檢驗哪種抉擇是好的,因為不存在任何比較。一切都是馬上經歷,僅此一次,不能準備。—-——米蘭·昆德拉《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
* 在夢中的城市裡,他正值青春,而到達依西多拉城時,他已年老,廣場上有一堵牆,老人們倚坐在那裡看著過往的年輕人,他和這些老人並坐在一起。當初的慾望已成記憶。 —-卡爾維諾 《看不見的城市》
* 世界上有不絕的風景,我有不老的心情。—-汪國真《我喜歡出發》
* 那就折一張闊些的荷葉,包一片月光回去。回去夾在唐詩裡,扁扁的,像壓過的相思。—-余光中《滿月下》
* 長大了以後,你才會知道,在驀然回首的剎那,沒有怨恨的青春才會無遺憾,如山崗上那輪靜靜的滿月。——席慕容 《無怨的青春》
* 愛主要是給予而不是接受,給予比接受更快樂。——艾里希·弗洛姆《愛的藝術》
* 我的溫度計 隨著她升降——王建煊2021/09/27
我和妻子蘇老師結婚58年,一直是「無子西瓜」。我年輕身體健康,工作一帆風順,工作忙碌。家務大小皆由妻子蘇老師一手包辦,蘇老師是真正的一家之主。
失智的她
日子很快,現在我們都已83歲,我有攝護腺癌,蘇老師患失智症,雖都不嚴重,但總是在末日陰影中。
蘇老師失智雖甚輕微,但仍時露失智特徵,看在我的眼裡,心中感覺不是滋味。很難想像,一個活潑能幹的人,怎麼會變成這個樣子。
他常問我:「我媽呢?」我說:「她已過世,去天家了。」我爸爸呢?「也去天家了。」他們什麼時候來看我們?「他們不會來看我們的,但有一天我們會去天家看他們。」我們什麼時候去呀?我說:「這個我們不知道,只有神知道。」那你去問神呀!我說:「我怎麼有辦法去問神呀!」蘇老師很輕鬆的說,你就說是我叫你去問祂的不就可以了嗎?
蘇老師是我的溫度計
類此看似笑話的事,時有發生。你可能會覺得好笑,但對我來說,有時真想哭。
跟我在一起生活了58年,這麼能幹的人,現在怎麼變成這樣了呢?我的心立刻回到她健康時代,過往的一切都歷歷在目了。心情十分低落,我的心情溫度計的溫度隨著她的身體狀況下降。
蘇老師是我的溫度計。
新冠肺炎期間,我們幾乎是足不出戶。有時間,就讀聖經,終於把整本聖經完整地讀了一遍。我經常在教會站講台,但始終沒把聖經完整的讀過一遍,真是慚愧,這次終於一了心願。
在讀聖經時,有的字不認識,蘇老師認識,有讀錯的,蘇老師會糾正我,我心中溫度計的溫度又上升了,因為這表示她的認知仍然清晰,我十分欣慰。
蘇老師食慾甚差,一餐只吃一點,有時幾乎是意思一下。看醫生,吃開胃藥也沒有甚麼用。每到用餐,我的溫度計就降溫,心情低落。但偶而她也有多吃一點的,溫度計立刻增溫。
患失智症的人有時會嗜睡,動不動就睡,一天可睡15個小時,看到心裡,溫度計降溫。有時中午蘇老師睡了一小時就自動起來了,太好了,溫度又上升。
愛是溫度計的指標
有天晚餐時,我要牽蘇老師去餐桌用餐,她把我臭罵了一頓,拒絕用餐。我很難過,不是因為她罵我,而是因為這種現象,在失智症裡稱為是「黃昏症候群」。就是到黃昏時刻,不知是陽光問題,或是其他原因,病人會出現怪異行為。
想到可憐的蘇老師,情不自盡,會傷感好一會,溫度計降溫了。
當我們愛一個人,關心一個人的時候,我們就會變成那個人的溫度計,愛得越深,溫度計的靈敏度愈高。
人世間除了夫妻之愛外,就是父母子女之愛。孩子學業成績變差或進步,孩子生病或痊癒,父母心中溫度計,溫度都會立刻變化。
為了所愛之人升溫
東京奧運結束不久,自己國家運動員金牌,全體國人歡呼,溫度計溫度躍升,因為人民愛國家。
有對夫妻,妻罹癌,夫有小三,一直以為妻病,最多一年就要離世,但妻子活到第三年還沒走。小三打手機留言給男的說:她怎麼還不走呀!我們要等到甚麼時候呀?留言剛好被病妻看到,妻子哭到沒有聲音,她心中的夫妻溫度計,已降到冰點。
盼望我們大家心中都充滿了愛,以致所愛者的一舉一動,我們都關心不已,深同感受,都會使我們的溫度計,敏感的跳動。
黃昏症候群原因 在 電影狂人-影評情報交流平台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狂迷投稿】《#殺出個黃昏》
▒ 文:Alvin Tsang ▒ 笑看人生黃昏
人到晚年,有的過得安然無憾,有得卻終日過得愁雲慘霧,那應該如何是好?《殺出個黃昏》就是探討這方面的問題,三個過氣老殺手都避不過老年的命運,學習如何看待人生黃昏和與年輕一代的對立。
.
黃昏之苦
故事中三位主角同為昔日叱吒風雲的殺手,但步入晚年卻偏偏過得不如意。田立秋(謝賢 飾)本為實力雄厚的刀手,晚年在麵店以純熟的刀功削麵卻被機器以效率取代,彷彿人生失去價值;蔡鳳(馮寶寶 飾)曾經是廟街歌手,晚年在歌廳演唱,風光不再,在家更無法與兒子和媳婦融入相處;葉一叢(林雪 飾)是車手,年老都未能尋得終身伴侶,只能與妓女尋歡取得「愛」。三人的困境與時下不少香港老年人都可能面對的情況相近,如果你是老人家,相信都會有一番共鳴。
.
三人後來推動了「耆英天使」服務,專門為不想活下來的老人提供上門殺害服務。表面上看來,這個有些類似外國盛行的安樂死服務,電影中的「耆英天使」可說是安樂死的血腥版。這個設定看似荒誕,但放諸現實的香港社會就不盡虛假。近年,香港老人家自殺,甚至在家中或老人院互相爭執引致命案的慘劇有所增加,原因不外乎家庭紛爭、相處問題和無依無靠等,可見世態悲涼。電影中其中一名尋死的厭世富豪(周驄 飾)雖然物質條件富足,但自從妻子離世後,都不能與家人共享親情,因而求死。這個角色正好在故事上為這個「耆英天使」提供了實行的說服力,同時讓人反思當下老人的身心是否已經照料周到。電影以黑色幽默的表達手法呈現「耆英天使」服務的過程和三人的生活,具備喜感而不失反思,在訊息反思和劇本設計上取得平衡。
.
黃昏下尋找自我價值
電影的主軸落在田立秋和少女屈紫瑩(鍾雪瑩 飾)的掛名爺孫情中。本來因為被男友遺棄而求死的屈紫瑩,偶然下與田立秋同住。她父母離異更不想照顧她,加上被男友弄至懷孕,在田立秋家中寄居成為她人生僅有的寄託。她與田立秋的相處早期有點忽冷忽熱,但是田立秋都漸漸對屈紫瑩產生真實的爺孫親情。因為田立秋從屈紫瑩身上得到的不單是親情,而是一種責任和使命 ─ 照顧舉目無親的孫女。這種角色的成長代表著老年人對生命黃昏的自我價值追求。鍾雪瑩飾演的屈紫瑩活潑反叛,但是演出喜感強而且討好,首次擔正電影要角就有亮眼演出,有望來年金像獎衝擊最佳新演員和最佳女配角。
.
另外兩個角色蔡鳳和葉一叢的角色轉變都突顯主題。蔡鳳雖然失去親人的關顧,卻在歌藝上重拾自信和自己的價值,甚至融入田立秋與屈紫瑩的「家庭」。當中,她唱歌前的問場白「人生匆匆,不過是等那一下喪鐘」在結尾唱時變為「那一分鐘」,代表著她重拾生命的期盼;葉一叢雖然沒有再在歡場尋愛,卻不再糾結於一時的性愛,而是以自我捨身報以朋友的關愛。電影中營救屈紫瑩的動作戰正好把三人的成長集結。人到黃昏,但未完全步入終點。沒有人會知道自己的大限是何時。所以,即使是老人家,生命仍然可以在暮年時有更意想不到的收穫。作為年輕一代,本片更可以啟示年輕人了解老人家的心境。
.
林家棟首次編劇就挑戰老人主題,並嘗試玩味濃的黑色幽默。劇本流暢鮮明,角色的對白偏向精簡不長篇大論,因而免卻了流於說教的問題,是電影其中一個值得欣賞的地方。導演高子彬首次擔任導演,交出了不俗的製作,但個人認為電影節奏的協調可以再明快一點。
.
總結
《殺出個黃昏》以黑色幽默和殺手主題探討老年人的迷失和困境,編導演三方都有不俗的表現,既可以惹笑,亦可以反思。今年上映的香港電影中,普遍新晉和年輕導演都拍出很好的製作,為影壇注入新的活力。希望這股浪潮可以持續下來,讓觀眾相信香港電影之所以值得支持,除了本土價值,更重要的是有質素的保證。
.
殺出個黃昏 • TIME
.
×☝🏽☝️☝🏼多謝投稿!有嘢想講,都歡迎各位投稿分享你嘅睇法~×
.
加入狂友fb群組【 #狂氏電影綜合症候群 】
*// http://bit.ly/32xJWLp //
直接交流 × 傾講電影有你起頭!
.
*追蹤instagram【 madman.movie 】有你著數!
*// https://www.instagram.com/madman.movie/ //
*
*緊貼【 電影狂人-影評情報交流平台 】獲得最新電影資訊!***
黃昏症候群原因 在 愛長照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國內有兩成以上的失智症患者有 #日落症候群,在黃昏、傍晚、晚上時,會出現焦躁、激動、吵鬧、大叫等精神行為問題,真正的發病原因目前還不清楚,但推測與患者本身和環境兩大因素有關。
你都如何緩解家中失智家人的焦慮不安呢?
https://www.ilong-termcare.com/Article/Detail/24
------
🔥照服員會員方案,內有詢問度很高的專業責任險
👉https://reurl.cc/R1om0Z
歡迎大家加入fb社團-照顧者聯盟
👉https://bit.ly/3dxSDMS
愛長照整合式行銷-讓大家更認識你的銀髮、長照好物與服務
👉https://bit.ly/2T1Fm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