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的法治在淪陷,
他們違反了一國兩制,港人治港的承諾,
他們在僭建基本法,
他們變相修改香港的法律,
他們過濾了誰可以參選,
他們拒絕承認不喜歡的獲選議員。
但對於釋法,香港的輿論,仍停留在梁頌恆游蕙禎身上。
由大公文匯,到香江健筆,由名嘴社論,到市民大衆,由藍絲到黃絲,終於統一大合奏:
唔LIKE 釋法,更唔LIKE 小學鷄。
就這樣了。
中共在港搞輿論統戰幾十年,終於見到一些成績。
那些支持民主法治的民衆、新聞評論,終於和中宣部的口徑一致了。
《大學》教導我們:
物有本末,事有始終,知所先後,則近道矣。
將眼光放遠一點,梁班子對梁游司法覆核明天宣判。
但在案件進行中,人大不按程序進行釋法,而且,實際不是釋法,是僭建基本法,是企圖改變現有香港法律。
不要以為鬧鬧梁頌恆游蕙禎,已經是伸張正義。
香港在淪陷,你說的只不過是中宣部早就寫好的劇本而已。
《為政,不可以違背人心》
香港的老人問題令人傷心,香港的官僚質素令人沮喪。
周永新教授說的一位退休教師個案,六十歲退休,拿著二百多萬現金。今年七十二歲,已花掉一半。他終日惶恐,擔心九十歲仍未死,手上僅餘的百萬現金已無法應付了。所以,他極度慳儉,不敢吃喝。
梁振英、林鄭月娥、陳茂波,他們的家人子女全在英國,但自己卻留港為政,在衣食住行教育各方面折磨港人。林鄭卻自認在推行公義,所以她的神,已在天堂為她預留位置!
社會的孝道,與官員的為政,關係在哪裡?
論語為政篇,是講述政治領袖修養的學問,但二十四章當中,放進了四章問孝的,而孔子所對,又各有不同。論語的編者,為什麼認為,孝,是為政的根本?
論語為政篇第五章開始,連續四章問孝。
孟懿子問孝,子曰:無違。孟懿子是魯國大夫,是魯國三家之一。當時魯國的權力,被這三家分了。魯君身為諸侯,但權力被架空。
這樣的當代權臣,向孔子問孝,孔子只答兩個字:無違。
無違,不要違背。
不要違背什麼?沒有下文。就這樣算了?
跟著孔子出,他的學生樊遲駕車接他離開。
孔子坐在後面,喃喃自語:
孟孫問孝於我,我對曰:無違。
學生邊駕車,邊轉頭問:
何謂也?
什麼意思呀,老師?
子曰:生,事之以禮。死,葬之以禮,祭之以禮。
孔子這時才將「無違」兩字引伸。他帶出了一個關鍵字:禮。
什麼是禮?易經第十卦天澤履。履,本是鞋底,象徵走路,引伸為行事的方式。
履的原意為禮,行為的準則。
東周春秋時期,禮儀有一定的階級,天子、諸侯、大夫、庶人,各有不同。
魯國三家,是大夫,是權臣,但常用了魯君諸侯之禮,有時甚至用了周天子之禮。這是僭越。
禮,在現代生活來說,就是規矩。
權臣問孝,孔子答無違。關鍵是無違規矩。
每一個時代,每一個社會,都有一套人人認可的核心價值。從孝來說,不能違背這套價值。
跟著,是孟懿子的兒子,孟武伯問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憂。
這時,孔子又有另一個答案。
孟武伯因父親的關係,屬於世家公子。所謂世家,長子有承繼官位權力。
父親問完,到兒子問。
孔子說,父母看到兒女生病,那種憂心掛慮,你要體會。用對自己兒女生病時,你那種關切對待父母,便是孝道了。
父子兩人問孝,父親是權臣,所以只用無違兩個字。
這種身份權力的人,個人做到無違,是了不起的孝子;對國家,做到無違,是了不起的大臣。他既是魯國大夫,三家權臣之一,對天下,要負責任。視天下人為父母,才是真孝。
無違,就是不可違反人心。
但他的兒子,是一個不識民間疾苦的世家公子,將來承父業,掌握權力,要知道下層人民的苦況,如父母瞭解子母一樣。由於這位少爺終有一日從政,必須記住這個道理。
這就是中華文化的傳統,求忠臣必於孝子之門。
因為孝,便懂得感恩。最大的恩惠,必來自父母。懂得孝,便懂得有恩必報,天下有恩於你,你必傾力以報天下。這樣才會明白,權力只是工具,身為政治領袖,對天下如對父母一樣,要負起公道責任。
所以,我們的文化,認為孝道是為政的基礎。
從政的人問孝之後,到一般人,孔子的學生問孝。
子游問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謂能養。至於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以別乎?
孔子點出,光是養,沒有愛,不能算孝。孝不是形式,不等於養狗馬。重點在於敬,內心的。
再跟著,另一位學生子夏問孝,子曰:色難。有事,弟子服其勞。有酒食,先生饌。曾是以為孝乎?
孔子說,孝順父母,最難是態度。遇事代父母操勞;有酒食,先供父母喫,這就是孝了嗎?色難,態度最難啊!
上章說敬,是內心;這章態度,是表現。
在為政篇,放進四章說孝,前兩章,是有權力的,領袖的,領導群眾的精神原則;後兩章是一般人的,百姓的,配合的做法。
一個社會,孝道的推行,風氣的推及,老有所養,與為政的信念,息息相關。
我們的政府在做什麼?
為什麼我們的老人,在擔心長命?
是因為為政者,不知道下層人民的苦況,沒有將天下人當成父母,不懂掌握大權的孝。
我們沒有政治領袖,因為香港老人在徬惶恐懼中。
黃夏蕙兒女 在 水瓶鯨魚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一下子回到30年前,
「綜藝一百」流行歌曲暢銷排行金榜!
啊!無限懷念!
========================================
馬世芳 :
天啊回憶如海嘯襲來~ 李國修、彭國華、陶大偉、馬兆駿、洪光達、鳳飛飛、陳志遠,如今都不在人世了。
才不過是「季度」金榜頒獎禮,就搞這麼大!
1983年第三季「綜藝一百」流行歌曲暢銷排行金榜前10名:
第10名:往昔(林慧萍)1982年12月發行
第9名:夏日假期(陶大偉)1983年7月發行
第8名:黃河的水(黃仲崑)1983年6月發行
第7名:星光滿天(陳淑樺)1983年5月發行
第6名:出外的人(鳳飛飛)1983年3月發行
第5名:戒痕(林慧萍)1983年7月發行
第4名:歲月的眼睛(金瑞瑤)1983年5月發行
第3名:長江水(費玉清)1983年4月發行
第2名:一樣的月光(蘇芮)1983年6月發行
第1名:天使之戀(黃鶯鶯)1983年4月發行
那年張小燕35歲。那時候歌星上台就唱完整首歌,華視大樂隊現場伴奏,而非放Kala,直播的收音效果其實還不錯。宣布前十名的時候也會宣布詞曲作者和製作人,讓鏡頭帶到這些坐在觀眾席的幕後功臣,更是令人佩服。
李國修在綜藝一百短劇班底的「寶貝蛋」團隊裡耍寶。張小燕介紹台下的製作人彭國華,當時自然不會知道她三年後將離婚、七年後將嫁給這個人。林慧萍唱現場其實很穩(還上去了兩次!)。黃仲崑那個歌中間的貫口有夠難唱。陶大偉「猜猜我是誰」雖然唱對嘴比較漏氣,編曲用二胡去搭倒是滿跳的。陳淑樺還沒遇見李宗盛就已經是女神了,而且好漂亮!鳳飛飛人在國外,代替她出場的MV拍得也很不錯。蔡幸娟怎麼表情這麼像黃西田!江蕙那時是21歲的小妹妹,唱起歌來一股土直的爆發力。金瑞瑤那首歌讓小朋友合唱「你曾醉過 / 我也醉過 / 醉在濃濃的鄉愁」這種歌詞,這樣對嗎?
那會兒蔡琴還戴著好大的眼鏡,臺風也呆呆的,因為沒進前十名,只能在團隊中領銜唱一段。費翔很會搖啊眼睛會放電。
我的媽啊費玉清「美斯樂」:「在遙遠的中南半島 / 有幾個小小的村落 / 有一群中國人在那裡生活 / 流落的中華兒女 / 在別人的土地上日子難過 / 飽受戰爭的折磨......」這也算「時事歌曲」吧!
蘇芮還是一身黑皮衣啊啊啊!唱「是否」之前鏡頭照到底下黑背心大墨鏡爆炸頭的羅大佑!那年大佑29歲蘇芮31歲!
上台頒冠軍的是那時候的高雄市長許水德!張小燕:「市長有沒有覺得流行歌曲很好聽?」許水德:「嘿很好很好。」黃鶯鶯舉手投足都是巨星氣場啊。
這齣三十年前的節目,比現在的金曲獎頒獎典禮厲害一百倍!
(via Tom Tseng)
黃夏蕙兒女 在 藍色工作室 Lan Se Production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易智言導演:『關於這一代被溺愛,於是在電影科系,所有的人都自我感覺良好覺得可以當導演。
如果沒有記錯,30年前金馬獎舉辦第一次外片觀摩時,為了能多看一些電影,又沒有多餘的錢大量買票,蔡明亮在放映室作義工,負責搬運沈重的電影拷貝。而我則是每天買了第一場,散場後躲廁所(也常常被抓被趕),接著偷看後續的電影。
長輩動輒說他們當年的辛苦,真是令人反感。就讓學生對我反感,但真的感覺不到他們對電影的誠意,其實他們最是被自己溺愛。』
溺愛病毒--值得所有父母親一看再看
本篇文章摘自:商業周刊第 977 期
作者:李盈穎、劉承賢、賀先蕙
孩子們正遭受「溺愛病毒」的攻擊!他們擁有的物質比上一代多5倍,受到前所未有的關注。然而,他們卻不滿足,還出現負向行為。愛孩子容易,用對的方式去愛,卻很難……
有一種病毒, 正在全球各個角落肆虐,對著孩子們發動攻擊。如果你是個非常疼愛孩子的父母,小心了!
這個病毒的感染源不在空氣中,被感染也不會發燒、嘔吐,但日子一久,孩子可能出現七大負面人格特徵:驕傲、憤怒、妒嫉、懶散、暴食厭食、陷溺、貪婪,從而影響一輩子的競爭力。
現象:千禧之子常見被溺愛兒童症候群
這個病毒帶來的症狀,名叫「被溺愛兒童症候群」(Pampered Child Syndrome),感染源只附著在父母身上,在一九八○年以後出生的孩子們,發病率尤高。這已成為二○○○年以來全球兒童教育界最憂心的現象。
卡 拉(Carla Wagner),十七歲,美國佛羅里達州學生。這一天,她用美國運通金卡消費了一杯龍舌蘭,酒後,她駕著Audi A4揚長而去,撞到了一位女學生。當法院打算以酒醉駕車以及傷害的罪名起訴她時,她的父母問法官:「那麼,卡拉今年夏天是不是還可以像往年一樣到巴黎度過 夏天?」
這是二○○一年八月,美國《時代》雜誌封面故事「Power Struggle, who's in charge here?」裡的真實案例,該主題係探討美國小孩被溺愛及父母企圖扭轉這個風氣的情況。
二○○五年十月,英國《泰晤士報》也刊出一篇專文:「如何終結被溺愛兒童症候群?」(How to end spoilt brat syndrome?),文中提到一個案例:
「她,只有十三歲,已經有了第一次性經驗,用違禁藥品,自殺過一次,每次離家出走都要好幾天才回去。」你可能會認為,這個少女成長於暴力家庭,事實不然,她的父母受良好的高等教育,總是細心呵護,給她一切她所要的,讓她成為家中的「老大」!
這個女孩,正遭受「被溺愛兒童症候群」的侵襲!
調查:三分之二父母承認孩子被寵壞
不止英、美國,這股病毒也入侵了台灣。阿文(化名,編按:根據〈兒童及少年福利法〉,兒童及少年未受適當之養育或照顧時,媒體不得報導該兒童及少年之姓名),基隆某國中三年級學生。
國 小時,他很聰明,父母極度寵愛。一次他欺負同學,老師請父母來學校。他的父親,從BMW座車下來,就怒氣沖沖直奔找導師,母親則穿著水藍色碎鑽小禮服,隨 後跟來。父親劈頭說:「我的兒子,我很了解!」母親再說:「我家阿文很乖,一定是有人激怒他,才會欺負人。」阿文就這樣一直被護著進入國中。
國一時,阿文的學習狀況有了變化。數學老師發現他連簡單的運算都不會,請父母來校了解狀況,導師說:「也許他要去檢定一下智力……」話還沒完,阿文父親拍桌:「你腦袋才有問題!」
升上國二,父母這時才意識事態越來越嚴重。父母決定帶他去鑑定。鑑定結果出爐,醫生說:「阿文是抗拒學習,而且懶惰,造成智力退化。」夫妻倆回想著過去一味稱讚阿文的結果,竟讓兒子變成這樣,兩人愣在原地,久久不能言語。
過去,人們總高唱「給孩子的愛永遠不嫌多」。但如今,過多的愛、不當的愛,卻讓孩子們失去競爭力,甚至產生負向性格。
以下 六個數據,分別來自二○○一年哈佛大學的研究、二○○一年CNN及《時代》雜誌聯合進行的民調、二○○二年美國非營利公共意見研究團體Public Agenda的調查:
一、八○%的人,都認為今天的孩子比十年或十五年前被寵壞了。
二、三分之二的父母承認自己的孩子被寵壞了。
三、七五%的人認為,現在小孩比以前做更少的家事。
四、只有九%的成人認為,他們在公共場所看到的孩子「對成人有所尊重」。
五、三分之一以上的老師,因為「無法忍受」學生的行為,認真的考慮離開教職,或他們知道有人因此離職。
六、也是最驚人的數據,一九八四年時,孩童可以影響父母達五百億美元的消費。到了二○○一年,這個數字達到三千億美元。更進一步推論,父母給孩子的物質享受,比上一個世代整整成長了五倍!(編按:這段期間兒童人口數僅成長一五%)
這些數據共同指出一個現象:孩子對父母的控制權越來越大,但其被寵壞的 現象也越來越嚴重。五倍的愛,五倍的物質,孩子消化得了嗎?
病源:嬰兒潮後期出生的父母易溺愛子女
兒童心理學先驅、哈佛大學心理學教授丹.金德倫(Dan Kindlon),以美國九所學校逾千戶家庭為樣本,研究四至十九歲兒童行為與父母教養方式後,提出一份報告。
該報告指出,嬰兒潮後期陸續誕生(一九五五至一九七九年)的父母,很容易變成溺愛的父母,他將其稱為「溺愛世代」。原因有三:一、他們在物質上比上一代富裕;二、孩子生得少;三、他們揚棄權威的教養方式。
在溺愛世代的家庭,美國的平均孩子數目已從四個變為兩個;台灣每個家庭孩子數則僅一.一八人,他們的孩子享受了前所未有的關注與愛。而這一代的父母,過去都被權威方式管教,因此他們質疑權威,如今他們選擇與兒女做朋友、採取寬鬆的教養方式。
這群溺愛世代生下的孩子們(一九八○年以後出生),被稱為「千禧之子」(Millennials),被譽為「歷史上最偉大的一代」,因為他們擁有最豐富的資源。
根 據統計:這群孩子三分之一以上的人房間裡有個人電腦、三成兒童及五成青少年房間裡有電話。他們讓父母或爺爺奶奶帶著到全世界旅行,而且以前屬於大人的活動 ──出外用餐,現在變成全家人的事;有九○%的父親會進產房看孩子誕生。隨著家庭的收入越多,他們到倫敦聽大笨鐘鐘聲、到巴黎塞納河乘船、到威尼斯聖馬可 廣場餵鴿子的機會就越高。
癥結:民主與溺愛,一線之隔
千禧之子,是歷史上得到父母最高注意力的兒童,然而,越多的愛,越多的物質,卻出現越來越嚴重的副作用。
根據教育理論,父母的教養方式有四種類型(見右圖,民主、權威、溺愛、忽視),此分類係根據父母付出的「溫暖、支持」,與「指導、要求」程度而有所區別。
其中,「民主型」父母,是最佳管教方式,他們既給孩子充分的「溫暖、支持」,又給予適當的「指導、要求」,孩子因而感受到父母的關愛與尊重,同時發展出高度的自我接納與個人控制。
但一不小心,「民主型」可能就會變成「溺愛型」父母,兩者常常只是一線之隔。輔大兒童與家庭學所副教授陳富美指出,若只是一味給予「溫暖、支持」,卻未給予「適當的指導、要求」,賦予過度的自由,將變成溺愛型父母,孩子無法制止本身負向、不合理的行為,自我接納能力也低。
而溺愛型父母又可再分為兩類:放任,或過度保護。前者沒有為孩子設定規則,接受孩子所有的欲望和行為。後者則主動代替孩子解決問題,沒有提供孩子嘗試錯誤的機會。
台北現場:怕廁所不乾淨,菲傭陪伴 上學
鏡頭轉到台北的大安社區。八歲的Angela(化名),頭髮整齊的程度如同一把利劍削過。她的父母常常出國,收入屬中上程度,但因她是獨生女,從小備受寵愛。
平常她的打扮都是配套好的,花色蘇格蘭裙,肯定搭配相稱的素色上衣,襪子樣式絕不會搶走上衣的風采,腳踩的是ELLE童鞋,連包包款式、該斜背、側背,都有講究。她的人生被父母安排得十分完善,連上廁所這件事也不例外。
她就讀仁愛國小一年級時,每週二中午,菲傭為她送便當。只見菲傭迅速的跑進教室、放下便當,牽著小Angela的手,兩人很快來到廁所前。菲傭一間間敲開廁所的門,「太暗、地上有水、馬桶上有黃漬」的都被淘汰。
如廁完後,菲傭迅速的幫她整理衣服,接著把她拖到洗手台,用肥皂搓了兩分鐘之久。小Angela的媽媽要求她,學校廁所不夠乾淨,若想上大號,盡量忍住不要在學校上,免得「處理不好」。但一年下來,她還是決定將女兒轉到廁所更乾淨的康橋國小。
逢年過節的時候,Angela的媽媽一定認真打點,從接車的阿姨、司機、到外籍課程老師、導師等十幾人,都送上高檔禮品。因為這些錢可保證她的女兒坐上校車最好的座位,一旦在校有任何異常,老師總是第一時間回報、聯絡簿的老師留言也總比別人多得多。
大陸現場:兒子打媽媽巴掌說「雞腿是我的!」
房間有人掃、上廁所有人伺候、出門有人接送,Angela能做什麼呢?常常,她讓自己變成一座雕像,不發一語。她自己解決問 題的能力,已經完全被剝奪了。
不只台北,在上海的地鐵車站裡,有很多「地鐵父母」。上海的地鐵有三層,最底層是搭車處。這天,一位爸爸在車站外買早點,他拿著手機,氣急敗壞對著另一頭的太太說:「叫你先去排隊買票啊!上什麼廁所?萬一兒子來不及怎麼辦?」說著邊掏錢、邊罵、邊揮手叫兒子先去月台等。
原來,上海父母為了讓寶貝兒女省時間,夫妻兩人分工合作,一人買早點,一人買票,好讓孩子不用浪費時間,多個十分鐘看書。
鴻海集團董事長郭台銘也曾說過一個小故事。他第一次回老家祭祖時,包了一輛計程車。當天,郭台銘趕夜車,從山西南部夜渡黃河。晚上十點多,月光瀉了一地,司機跟郭台銘坐在黃河邊聊天,聊啊聊啊,司機先生竟哭出來了。
原來,這司機每天賺了錢,只吃兩個饅頭、兩根蔥,但為了孩子,他一定會買根雞腿回去給兒子吃。有一次,他生病了,妻子把兒子的雞腿給他吃,兒子竟然打妻子一巴掌說:「這雞腿是我的,為什麼要給爸爸吃?」
美國現場:餐廳拒收失控的小孩進門
郭台銘感嘆:小孩一直以為雞腿是他的,連他爸爸生病了,也不讓步。這種小孩沒有感恩心,只曉得占有,不曉得失去的滋味。
放 任的溺愛型父母也很多。在紐約長島,有間名為「船塢」的餐廳,門口就曾掛了牌子寫著:「如果你不能好好控制你的孩子,請你們不要進來用餐。」餐廳的規定則 是:「No checks, no credit cards, no cell phones, take screaming children outside.(不收支票、不收信用卡、不能在裡面打行動電話,把會尖叫的小孩帶出去)」。
另一個主角Dorothy(化名),則出現在台北市中心的快樂瑪莉安美語幼稚園。
六歲的Dorothy活在母親對她百依百順的羽翼下,在學校,只要別人不合她的意,她就用尖叫、大吼抗議,母親對她束手無策。
每天,她帶著家裡的高級糖果,從私家轎車下車,略仰著頭慢慢走進學校,她袋裡的糖「叮咚叮咚」碰撞發響。「各位同學,我今天帶來的是摩洛哥可可巧克力糖。」接著,她將糖一顆顆放在同學掌心上,「你,哼!沒有!」只見她跟一個男孩說。
因為昨天這位小男生拉了她的辮子,今天必須接受懲罰。Dorothy在學校,就像「蜂后」一般,懂得利用物質發號施令。
高雄長庚醫院兒童心智科主任周文君分析,孩子在 社會互動中,最需要的就是「妥協、分享、互動」三種特質,被溺愛的孩子,容易喪失學習這些特質和演練的機會,就容易自我中心。
幼稚園,是社會情境的第一關,被溺愛的孩子因為不具上述三種特質,容易與同儕出現爭執,隨著時間長大,在人際交往上就會產生挫折感。這個挫折感緊接著會帶來焦慮、憂鬱、拒學,然後產生更多的情緒問題,甚至出現自殺、攻擊性的行為。
此外,被放任的孩子,由於將「獲得東西」視為理所當然,通病就是「等不得」,當「無法獲得」的情境出現,就容易出現犯罪行為。
忠告:「易開罐的愛」只會害了孩子
然而,溺愛的問題不在於愛多、愛少,而在於「怎麼愛」。愛的方法正確,孩子的行為加乘;愛的方法不正確,錯誤的行為也更嚴重。
這樣的狀況你應該不陌生,或者,你應該見過:全家吃飯時,父母因為愛孩子,總是主動幫孩子夾菜,將最好的菜留給孩子,等到孩子吃不下,父母才吃下剩餘的菜。
久而久之,孩子理所當然以為,「我本來就該吃最好吃的菜」。有一天,當他看到愛吃的食物,問也不問,一口氣全盤吃光,不管其他人是否取用時,你才發現,原來你的愛給錯了方式!
周文君分析,成功的愛,孩子不僅感受到父母的用心,還會回頭反問母親要不要吃一口,而不是全部吃完。這樣的愛,就沒有多餘的問題。
美國權威心理學家、哈佛大學教授羅伯.寇爾斯(Robert Coles)曾對富家子弟進行研究,他指出這些孩子的問題:「儘管擁有財富及特權,可是他們依然不快樂、不滿足。
所有的錢財、玩具、旅遊,全都不請自來。他們已擁有許多,還想更多,得到後卻沒有很大的滿足感,只是生出更多的欲望。在這表象之下,充滿著糾結不去的無用感。」
同樣的,因為不虞匱乏,千禧之子也失去努力的動機、生命的熱忱。
也 如同美國心理學教授索羅門.史奇莫(Solomon Schimmel)形容希臘諸神,後來為何變成易怒的一群:「正因為他們要什麼有什麼,有任何願望可以馬上實現,就變得不再有希望。希望,是建立在有未實 現的理想、有需要花費力氣才能滿足的需要上。由於不需要希望而失去希望,神也會變得煩躁。」
愛孩子,就別讓你的愛,變成「易開罐的愛」:廉價、易開、隨取隨有。收回你的一隻手吧!
黃夏蕙兒女 在 被豪門借肚生7子一分未得, 88歲黃夏蕙為愛成癡 ... - Facebook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被豪門借肚生7子一分未得, 88歲 黃夏蕙 為愛成癡, 沒想到年輕時竟有如此顏值# 黃夏蕙 #潘炳烈#JUST娛樂. ... 顧嘉輝因病逝世, 兒女 痛 哭透離世前生活惹人憐,隱瞞2. ... <看更多>
黃夏蕙兒女 在 一生六個兒女卻無人養老,生活近況看哭全港!#黃夏蕙#娛約刊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黃夏蕙 89歲高調宣佈出國發展!今年“上頭香”將成為絕響,一生六個 兒女 卻無人養老,生活近況看哭全港!# 黃夏蕙 #娛約刊. 1.2K views 5 months ago.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