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劍虹 觀點】
作者認為,國民黨從來沒有把共產黨當「兄弟」看過,而是一心只想利用中共,又何來賣台之說?
[本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也歡迎分享您的意見!]
我要投稿:http://bit.ly/1RCJmTt
♞國際政經強強聯手,風傳媒x華爾街日報,給您最權威的中英日全球新聞!https://bit.ly/2tehBg1
🔥下載﹝風傳媒APP﹞,更多熱門資訊一手掌握
http://bit.ly/2P4VOzg
🌊加入﹝風傳媒Telegram﹞,獨家內幕搶先看
http://bit.ly/2Ta3nWR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萬的網紅Dd tai,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黃埔軍校舊址位於中國廣州市黃埔區長洲島內,原為清朝陸軍小學堂和海軍學校校舍。民國13年(1924年)6月16日,孫中山在蘇聯顧問幫助下,創辦了培養軍事幹部的學校中國國民黨陸軍軍官學校,而後更名為中華民國陸軍軍官學校迄今。因校址設於黃埔長洲島,通稱黃埔軍校。軍校在此辦到第七期,1930年9月遷往南京,...
黃埔軍校舊址 在 軍公教網路之聲直播電台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繆德生:「躲著,路就走不完」鑑往知來~~93天北伐長征之旅】
「人生必須靠自己,增強自己的能力,遇到困難才有力量抬起腳跨越前進,千萬不能只靠外力的幫助」旅途中一次童心追著前方衛生紙跑,看到藉著風力往前滾動的紙團最後被困在洞中,繆德生上校得到這樣的感悟。
以身為黃埔軍校子弟為榮的陸軍備役上校繆德生,在今年四月份前往中國大陸展開徒步三千六百公里、為期九十三天的「2017重返北伐之路」,他從廣東黃埔軍校舊址出發,一路走到北京,在七月七日抵達盧溝橋,這個八十年前發生七七事變的抗戰地點,為的是紀念曾是抗日老兵的父親,也充分展現黃埔子弟不怕苦、不怕難、不怕死的精神。
繆德生分享他這趟北伐之旅的歷程,指出在大陸期間受到當地百姓許多幫助及感受到人情溫暖,出發時他唱著黃埔校歌,一路上把青天白日滿地紅的陸軍官校校旗打開,經過福州辛亥紀念館、浙江奉化溪口蔣公故居、四行倉庫、南京中山陵、台兒莊大捷紀念館及對日抗戰遺址等地,民都給予肯定及支持。有校友贊助他二千元人民幣做旅費,到了蔣公故居時大陸人也穿著青天白日滿地紅國旗衣一起拍照,而導遊在介紹蔣介石時還被當地民眾糾正要稱「蔣公」,沒想到導遊立刻改正,這都是讓他印象深刻的事。他說,到了大陸才聽到內地很多老百姓都說三民主義中華民國的民主自由安和樂利的社會是他們的夢想。
這趟旅程繆德生用八個字「中華一家,兩岸同源」定義,他說我們的政府不顧國家發展及老百姓生計,一昧仇中、恨中,使兩岸交流完全陷入停頓,兩岸交流政府不做,由他這個小老姓來做。
這三個多月的旅途是他人生中一趟不可磨滅的印記,也讓他感到非常驕傲,藉自身經歷他要跟年輕人說,唯有身體及意志的磨鍊,才能排除阻礙、克服困難,不斷往前邁進。
819世大運陳抗他也參加了,他說抗爭現場唯一喊的口號就是「中華隊加油!蔡英文下台!」,因為身為三軍統帥的蔡英文將軍服上的中華民國旗拆掉,世大運預演時讓台獨旗幟可堂而皇之進到會場,還在開幕典禮各入口發給國外運動員,這樣一個不愛中華民國的國家領導人憑什麼可以主持世界大學運動會?
9/3繆德生上校將再度展開全台徒步環島之旅,並沿途於各縣市分享他的重返北伐之路心得,全國公務人員協會理事長李來希相當尊敬繆上校的壯舉,也呼籲大家在路上與繆上校相逢時不吝給予熱情支持與打氣。
這段振奮又感人的旅程心得分享,請夥伴們點選影片收看聆聽~~
..................................
🤢這兩天綠色網軍發動對軍公教網路之聲電台的惡意攻擊,在星級評等中故意用一顆星將電台評等降低,請夥伴們進入本網頁上「評論」選項中,給予本電台支持#五顆星的評分及建設性發言,我們會繼續提供優質節目服務大家.
黃埔軍校舊址 在 我是張國立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Day 6:長征黃埔軍校,並一桌三魚配晚飯。
張本人的團一向都有自由活動的時間,今天是自由活動,張本人和戶長便向團員告別,去了遠在長洲的黃埔軍校舊址。得先坐地鐵到魚珠,再轉去魚珠碼頭。到魚珠簡單,從地鐵站到碼頭就麻煩,舉目無親時,一輛摩托車來撿客,送去碼頭一人五元人民幣,張本人正在猶豫,另一輛搶客,說兩個人五元。嘿,張本人立即上車,戶長勉強將她的橄欖屁股擱在車尾,就這樣一車三人駛往碼頭,途中當然各種精采,例如有一小段得逆向行駛,例如擔心警察來取締,總之平安地抵達碼頭。
開往黃埔軍校的渡船每個小時的十五分出發,坐坐等等,戶長看著碼頭工作人員去外面不知哪家餐廳打回來的中午飯菜,直說:直起來不錯耶。
不行,這幾天吃太多,今天節食。
黃埔軍校其實在解放軍的軍區內,雖然軍校沒有管制,但周圍都是軍營,連商家也賣軍用品,其中有頂帽子同一款式分兩種顏色,藍色的貼枚青天白日徽,咖啡色的貼枚紅星,誠乃兩黨和平相處,店家只管收錢,一片和樂安詳。
在軍校內見到兩張圖片,年輕時穿長袍的孫中心,與穿革命軍軍服的陌生年輕人惲代英。張本人不禁想,什麼原因使原本如此傳統的孫中山抱定決心革命?再看惲代英(1895-1931),他是黃埔的政治主任教官,加入共產黨,後來在上海被捕,遭槍殺。又是什麼原因使如此青澀的年輕人,放棄跟著蔣校長可能得到的前途,卻冒著殺頭危險去搞共產黨?混亂的時代,孫中山和惲代英不都代表,那也是個理想水滾冒泡的時代?..............
喔,感慨結束,晚上全團會合,暫時忘記節食,再去吃廣府菜,眾位團員體諒張本人對蝦蟹過敏,一傢來了三種魚:淮山雲耳浸魚滑、順德公酿鯪魚、清蒸瘦身鯇魚。
今日感想:魚滑順口、鯪魚豐富、鯇魚細嫩,黃埔軍校則不論國共,只談理想。嗯,很有收穫,喝酒去。
(註:在大陸,LINE通,臉書不通,所以回到台北才能公開本人行程。此刻張本人是在台北嗑肉鬆配冰棒之中。)
黃埔軍校舊址 在 Dd tai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黃埔軍校舊址位於中國廣州市黃埔區長洲島內,原為清朝陸軍小學堂和海軍學校校舍。民國13年(1924年)6月16日,孫中山在蘇聯顧問幫助下,創辦了培養軍事幹部的學校中國國民黨陸軍軍官學校,而後更名為中華民國陸軍軍官學校迄今。因校址設於黃埔長洲島,通稱黃埔軍校。軍校在此辦到第七期,1930年9月遷往南京,後又遷往成都和高雄。長洲島位於珠江中央,四面環水,環境幽靜。島內築有多處炮臺,與魚珠炮臺、沙路炮臺形成三足鼎立之勢,能把守控制江面,易守難攻,便於學習與練武;由於當時滇、桂軍閥盤踞廣州,為避開軍閥的控制和幹擾,需選擇交通不便,遠離市區的地方;還有島上有清陸軍小學堂的校舍,略加修葺,即可使用,還可節省人力和資金。因此孫中山決定把軍校設在長洲島上。軍校大門坐南向北,面臨珠江,在牌坊門額上書有白底黑字的「陸軍軍官學校」橫匾,是國民黨元老譚延闓的手筆。門前有兩個哨崗,後面的兩間房子是衛戍室。大門內正面有一幢走馬樓,稱為校本部。校本部是一座嶺南祠堂式四合院建築,兩層磚木結構,三路四進,即三條主要通道,四排房舍。在南北走向的中軸線東西兩側,房舍排列的形式一致,相互對稱。四排房子之間以走廊連通,四周有圍牆,建築面積1060平方米。全校自總理、校長、黨代表之下,設政治、教授、教練、管理、軍需、軍醫六部,機構總數約40個,還設有學員宿舍、飯堂、展覽室等。但1938年在抗日戰爭中,遭日本戰機炸毀。黃埔軍校大部分建築物於1938年被日軍飛機炸毀。1965年,做了較大修繕基本恢復原貌。1984年,建立黃埔軍校舊址紀念館。1996年,廣州市政府按國家文物局批覆的「原位、原尺度、原面貌」原則重建,6月16日奠基,11月12日落成,面積10,600平方米,耗資2000餘萬元,復原了孫中山、廖仲愷、周恩來及教授、教練、管理、軍需、軍醫各部的辦公室和課室、師生的飯堂、寢室等,但由於趕工期而埋下了不少質量隱患。2005年,又投入1400多萬元進行全面修繕,將嚴格按照「修舊如舊」和「不趕工期」兩大原則。1995年,黃埔軍校舊址紀念館被評為廣州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之一。2000年,又被評為廣東省首批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之一。現有軍校正門、校本部、孫總理紀念碑、中山故居、俱樂部、游泳池、東征烈士墓、北伐紀念碑、濟深公園、教思亭等十幾處建築。黃埔軍校大門風格非常樸實。校門於1965年由中國人民解放軍南海艦隊重新修建。在二門門口掛著一副對聯:「殺盡敵人方罷手,完成革命始回頭」,二門右側牆壁上,掛著蔣介石手書的「親愛精誠」校訓。軍校大門綵樓兩旁原掛有一副對聯:「升官發財,請往他處;貪生怕死,勿入斯門」,橫額為「革命者來」。孫中山逝世後改為總理遺囑中的「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須努力」。黃埔軍校校本部是一座日字形的二層磚木結構、三路四進、迴廊相通的樓房。軍校創辦時在原陸軍小學堂祠堂式大門前面增建歐陸式大門。中山故居即「史跡陳列室」,原為清朝廣東海關黃埔分關的舊址,稱為學海樓。磚瓦混凝土混合結構兩層,建築面積805平方米,1952年重修。舊址目前已免費參觀,但需領取參觀券,每天限人數2000人。逢週一閉館,每天 9:00 到 17:00 開放參觀, 16:30 停止入館。舊址低層分別開設「黃埔軍校史跡」、「黃埔群英館」和「北伐戰爭中的黃埔人」三個主題共六個展館。其中黃埔群英館為展示在黃埔軍校的學生和教官的油畫,其他均為展示黃埔軍校歷史內容,只是史跡為黃埔軍校的歷史年表,黃埔人為以人物為主軸介紹黃埔軍校的歷史。而舊址後一排房屋作為黃埔青少年訓練營成員的臨時宿舍,第二排為訓練營的集合教室。

黃埔軍校舊址 在 Dd tai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2016廣東革命歷史博物館暨廣州近代史博物館位於廣東省廣州市越秀區陵園西路2號烈士陵園內,於1959年10月1日首次對外開放,館址原為1909年設立的廣東諮議局。1911年11月9日,廣東各界代表在該處宣布廣東脫離清政府獨立,並成立都督府,推選胡漢民為都督。1921年5月,孫中山在此宣誓就任非常大總統。1925年10月,中國國民黨中央黨部由越秀南路的惠州會館遷至此處。1926年1月、5月1日、5月15日、10月15日,中國國民黨在此地分別召開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第三次全國勞動大會、第二屆二中全會、中央委員會暨各省區代表聯席會議。1927年,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和國民政府回遷武漢,此地成為中國國民黨廣東省黨部。1927年1月,由毛澤東開辦的《政治周刊》在這裡創刊。1949年後,此地作為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廣東省委員會的所在地。1958年5月,經廣州市人民政府批准,在此地籌建廣東革命歷史博物館,由時任廣州市市長葉劍英題名。1959年10月1日,博物館舉行《廣東人民革命鬥爭陳列展覽》並首次對外開放。1966年6月,因文化大革命開始,博物館被當局關閉,直至1980年3月才恢復開放。1986年對展出內容作出修改,1987年正式開放。1993年博物館建築因被判為危房而關閉維修。1994年廣州市人民政府撥出資金修復,1996年重新修復大樓屋面殼體;7月23日,廣州編制委員會批准建立廣州近代史博物館,兩塊館牌同一館舍,內容著重反映1840至1949年廣州的政治、經濟、衛生、教育、文化、民俗等各方面的歷史概況。1999年7月27日,博物館獲確定為第五批廣州市文物保護單位;2002年7月被廣東省人民政府確認為第四批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2006年被確認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博物館分為主樓、荷花池和石橋三部分,主樓占地2500平方米,樓高兩層,屬於磚木、鋼樑柱結構的西方羅馬式議會建築,大門為弧形門廊,正中築有4根仿歌德式柱。1998年,原通往中山三路的大門被拆除,進出博物館均須使用烈士陵園正門。展館內設有《近代廣州》大型陳列,陳列分兩部分。
第一部分:百年風雲展覽設於博物館一樓,主要展示在廣州多次發生的中國歷史重大的事件,並復原1921年孫中山宣誓就任非常大總統時的禮場。第二部分:日趨近代化的中心城市,主要介紹廣州各方面的近代發展歷程。廣東革命歷史博物館現管轄18個革命舊址、古建築和近代歷史文化遺跡,主要有:黃埔軍校舊址、中華全國總工會舊址、廣州公社舊址、中共廣東區委舊址、越南革命青年同志會舊址以及反映近代廣州歷史文化遺跡的廣東諮議局舊址、黃埔海關分關舊址,外國人墓地、大坡地炮臺、白鶴崗炮臺等。其中廣東諮議局舊址、黃埔軍校舊址、中華全國總工會舊址、廣州公社舊址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另外有省級文物保護單位3個,市級文物保護單位1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