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班是十點,基本上這是個大家已經在公司吃完早餐的時間;所以想當然耳的是 : 這個時間點,家裡就剩我跟兩條狗了。
此時我腦中飄出兩行章句是李密在《陳情表》裡的經典文句 : "外無期功強近之親,內無應門五尺之童,煢煢孑立,形影相弔。"
(某個角度來說,我的景況是"外有攔路睡覺阿熊,內有叫門五斤之狗;嗷嗷待哺、犬牙相咬")
給不知道的人 : 阿熊是牠 https://www.facebook.com/GeeChungYo/posts/2245883732301475:0
我想,對很多人來說這個行為挺莫名其妙的。
沒事就念詩句,有病?
-----------------------------
很多人常常拿"出社會用不到"來當作學業端怠惰的理由;善意一點的解讀,則是因此失去學習目標與樂趣(因為不知道可以學來做什麼)
只是從這一點擴大來解釋,如果某人就是個獨生子,他的爸媽也是獨生子女;那基本上,小學一年級的社會課本(現在還有這種東西嗎?)裡教的"對親屬的稱呼"基本上大多用不到。
還有,其實養蠶寶寶、用放大鏡觀察聚焦,還有數學課使用繪圖工具等大部分課程都是用不到的廢課程。
那基本上義務教育裡面只要上一點國語課(非國文課)學會認字,數學課會加減乘除九九乘法,自然課知道手濕濕的不要摸插座,社會課也只要知道你爸媽的爸媽要叫爺爺奶奶,會分辨阿姨姑姑、叔伯舅的稱謂,就可以學成返家,展開波瀾壯闊的一生了。
是這樣嗎?
------------------------------
基本上,我認為任何教育的設計除了"實用"功能,還有啟發與奠基的功能。
啟發可以是我們對學門學科的興趣;奠基則是我們對這些學門學科將來再發展的基礎。
若是要對此兩者舉例,那我們可以說前者是藉由科學的觀察與驗證,來啟發將來對數理科的認識與求知;後者則是當你當真想以興趣再更進一步的走進理化科的進階時,你的能力是否能理解進階課程並依序由淺入深。
從這點往回看,如果某人自稱自己"從小就不愛念書,因為從小就覺得學這個沒用",那他就只是一個從小就不求上進,而把小聰明拿來為自己找藉口的...............(不評論了)
而不從實用方面來看,學習的過程本身也可以是很有趣的。
所以我們會看到某些音樂學院的學生抱怨自己練樂器練的有多累,但卻有工人在結束一天辛苦工作後,還回家自學小提琴或吉他,最後拉的有板有眼、能出職人之右的程度。
我那個初中沒念完的外公,在日治時代給日本人當蔗農,之後也幹了一輩子的農人,雖然他絕口不提228事件,也會小聲抱怨當年日本人治台的苛刻;但他不僅是全庄最強的中式象棋手,其生前最後的日子裡手上拿著念得津津有味的那本書叫做《論語》。
所以如果某個人告訴我讀書無用,其實我也會覺得他當年應該在唸完小學後,就出來創業開個X海精密之類的股王公司(之後念的書都是多餘的、浪費時間的,這樣了不起的人念什麼一元二次方?背什麼元素週期表?)
別忘了,我們今天之所以能有獨立思考、批判能力與明辨是非的能力,都是源自於教育(且大部分都是從學校而來),然後那些人在運用這些能力夸夸其談的說教育無用?
------------------------------
在早年學校的教育裡面,總是將教育目標明確的定位在"五育"(德智體群美)並把"五育並進"當作努力目標。
最後有沒有達成,那是個人的造化;但從這裡來看,則教育裡面希望教導的是品德陶冶、智慧思考、體能訓練、群體倫理(生活)與美學鑑賞(創造)五方面。
由此看來,我們的教育對很多人來說大體上是失敗的;因為他們會因為自己的工作不順,來認為教育失效。
但找不到好工作(就是薪酬多的工作),就表示教育無效或失能嗎?
-----------------------------
除了大學之外(因為真的太愛歷史了,想盡辦法繞了一大圈以私立高職的背景插大念歷史),我在任何一個階段的成績都沒好過。
但我從沒認為讀書耽誤了我什麼,我反而認為讀書雖然沒讓我以學歷來找到錢多事少離家近的工作,卻給我很多有趣的人生體驗。
國小的時候,當我的同學在玩四驅車,追逐新的任天堂與超級任天堂的新遊戲時,(窮到無法予取予求的)我正在跟我哥哥弟弟比賽誰能夠背出《水滸傳》108好漢的宿命星、渾號與名字(例如天雄星.豹子頭.林沖),又或是《三國演義》中,人物的籍貫、姓名與字號(例如 周瑜 字公瑾,這讓我在意外轉到《軍師聯盟》或是清宮劇時,能從人物的字或暱稱來得知畫面中人是誰)
我也曾經在念《射鵰英雄傳》時,讀到黃蓉見陸乘風時解析畫上所提的《小重山》,頓感詞中"欲將心事付瑤琴,知音少,弦斷有誰聽?"切合當時(中二病)的心情寫照,而去把這闕詞連抄帶默的背了起來,然後至今三不五時還會整首背來低吟玩味一番。
至少,當我早上面對兩條狗對我甩尾巴的時候,沒覺得空虛孤獨寂寞冷;反而應景的想到《陳情表》的句子;重陽節時,我想到的是"遍插茱萸少一人";初一十五夜歸時,我看著月亮想到"對影成三人"。
對我來說我的成長經歷不在台灣人理想典型的軌道裡(讀好書,然後做醫生律師或老闆),但我的成長經歷中,對種種詩詞文章的玩味的而確之的豐富充實了心靈與生活。
(所以我去廟裡最愛看的是對聯,我可以對著一幅好對聯看上十分鐘)
就像是有人或許喜歡玩玩數獨、算算中高等數學題;又或是拿起科學普及書就能念上一天,念的津津有味(而他的職業跟科學完全無關);又或是某人可以在工作閒暇之餘去看看展覽、聽聽戲曲,這些都是教育帶來的啟發與人生樂趣,這也都跟職業與收入無關的嗜好跟興趣。
而這種嗜好的建立,憑藉的正是教育的薰陶,所以別再說"讀書上學沒用了",因為問題不是學校或教育體系,問題可能是出在說出這話的人身上。
PS:照片是我外公生前一段錄影的截圖,他的教育程度不高,但從不說髒話也沒聽過他出惡言。當時我正在對他做家訪與口述歷史的記述。本來在專心看書的他,被我問及"你在看什麼書"的當下,拿起書本對我展示書名,那是一本《論語校注》。
.
.
.
.
====
#別說什麼比爾蓋茲跟一堆偉人大學都沒畢業
#台灣一堆人也沒畢業_但他們成就了什麼?
#想我的每月薪資大概不比人多
#但我的生活樂趣肯定不比人少
每週一、三、五的晚上10點半,一起看、一起想、有瞌睡蟲一起養。
====
如果文章能合胃口,請記得按讚、分享、追蹤、搶先看。
#設搶先看的步驟請看這裡 : https://www.facebook.com/GeeChungYo/posts/2253325874890594
=====
「黃偉倫象棋」的推薦目錄:
- 關於黃偉倫象棋 在 宗佑-文字慾的囚徒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黃偉倫象棋 在 宗佑-文字慾的囚徒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黃偉倫象棋 在 吳益政-理想城市高雄市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黃偉倫象棋 在 台大一黃偉倫先勝輔大一林柏憲- 看板NTUCHESS 的評價
- 關於黃偉倫象棋 在 中華民國象棋文化協會- 107年C級裁判研習心得... - 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黃偉倫象棋 在 中華民國象棋文化協會--採訪影片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黃偉倫象棋 在 [情報] 第九屆全國「小棋王盃」青少年象棋錦標 - PTT遊戲區 的評價
- 關於黃偉倫象棋 在 第六屆『陽信大專盃』象棋錦標賽戰果報導- 看板cksh_chess 的評價
- 關於黃偉倫象棋 在 第八屆陽信大專盃比賽結果- cksh_chess板 - PTT網頁版 的評價
黃偉倫象棋 在 宗佑-文字慾的囚徒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今天的班是十點,基本上這是個大家已經在公司吃完早餐的時間;所以想當然耳的是 : 這個時間點,家裡就剩我跟兩條狗了。
此時我腦中飄出兩行章句是李密在《陳情表》裡的經典文句 : "外無期功強近之親,內無應門五尺之童,煢煢孑立,形影相弔。"
(某個角度來說,我的景況是"外有攔路睡覺阿熊,內有叫門五斤之狗;嗷嗷待哺、犬牙相咬")
給不知道的人 : 阿熊是牠 https://www.facebook.com/GeeChungYo/posts/2245883732301475:0
我想,對很多人來說這個行為挺莫名其妙的。
沒事就念詩句,有病?
-\-\-\-\-\-\-\-\-\-\-\-\-\-\-\-\-\-\-\-\-\-\-\-\-\-\-\-\-
很多人常常拿"出社會用不到"來當作學業端怠惰的理由;善意一點的解讀,則是因此失去學習目標與樂趣(因為不知道可以學來做什麼)
只是從這一點擴大來解釋,如果某人就是個獨生子,他的爸媽也是獨生子女;那基本上,小學一年級的社會課本(現在還有這種東西嗎?)裡教的"對親屬的稱呼"基本上大多用不到。
還有,其實養蠶寶寶、用放大鏡觀察聚焦,還有數學課使用繪圖工具等大部分課程都是用不到的廢課程。
那基本上義務教育裡面只要上一點國語課(非國文課)學會認字,數學課會加減乘除九九乘法,自然課知道手濕濕的不要摸插座,社會課也只要知道你爸媽的爸媽要叫爺爺奶奶,會分辨阿姨姑姑、叔伯舅的稱謂,就可以學成返家,展開波瀾壯闊的一生了。
是這樣嗎?
-\-\-\-\-\-\-\-\-\-\-\-\-\-\-\-\-\-\-\-\-\-\-\-\-\-\-\-\-\-\
基本上,我認為任何教育的設計除了"實用"功能,還有啟發與奠基的功能。
啟發可以是我們對學門學科的興趣;奠基則是我們對這些學門學科將來再發展的基礎。
若是要對此兩者舉例,那我們可以說前者是藉由科學的觀察與驗證,來啟發將來對數理科的認識與求知;後者則是當你當真想以興趣再更進一步的走進理化科的進階時,你的能力是否能理解進階課程並依序由淺入深。
從這點往回看,如果某人自稱自己"從小就不愛念書,因為從小就覺得學這個沒用",那他就只是一個從小就不求上進,而把小聰明拿來為自己找藉口的...............(不評論了)
而不從實用方面來看,學習的過程本身也可以是很有趣的。
所以我們會看到某些音樂學院的學生抱怨自己練樂器練的有多累,但卻有工人在結束一天辛苦工作後,還回家自學小提琴或吉他,最後拉的有板有眼、能出職人之右的程度。
我那個初中沒念完的外公,在日治時代給日本人當蔗農,之後也幹了一輩子的農人,雖然他絕口不提228事件,也會小聲抱怨當年日本人治台的苛刻;但他不僅是全庄最強的中式象棋手,其生前最後的日子裡手上拿著念得津津有味的那本書叫做《論語》。
所以如果某個人告訴我讀書無用,其實我也會覺得他當年應該在唸完小學後,就出來創業開個X海精密之類的股王公司(之後念的書都是多餘的、浪費時間的,這樣了不起的人念什麼一元二次方?背什麼元素週期表?)
別忘了,我們今天之所以能有獨立思考、批判能力與明辨是非的能力,都是源自於教育(且大部分都是從學校而來),然後那些人在運用這些能力夸夸其談的說教育無用?
-\-\-\-\-\-\-\-\-\-\-\-\-\-\-\-\-\-\-\-\-\-\-\-\-\-\-\-\-\-\
在早年學校的教育裡面,總是將教育目標明確的定位在"五育"(德智體群美)並把"五育並進"當作努力目標。
最後有沒有達成,那是個人的造化;但從這裡來看,則教育裡面希望教導的是品德陶冶、智慧思考、體能訓練、群體倫理(生活)與美學鑑賞(創造)五方面。
由此看來,我們的教育對很多人來說大體上是失敗的;因為他們會因為自己的工作不順,來認為教育失效。
但找不到好工作(就是薪酬多的工作),就表示教育無效或失能嗎?
-\-\-\-\-\-\-\-\-\-\-\-\-\-\-\-\-\-\-\-\-\-\-\-\-\-\-\-\-
除了大學之外(因為真的太愛歷史了,想盡辦法繞了一大圈以私立高職的背景插大念歷史),我在任何一個階段的成績都沒好過。
但我從沒認為讀書耽誤了我什麼,我反而認為讀書雖然沒讓我以學歷來找到錢多事少離家近的工作,卻給我很多有趣的人生體驗。
國小的時候,當我的同學在玩四驅車,追逐新的任天堂與超級任天堂的新遊戲時,(窮到無法予取予求的)我正在跟我哥哥弟弟比賽誰能夠背出《水滸傳》108好漢的宿命星、渾號與名字(例如天雄星.豹子頭.林沖),又或是《三國演義》中,人物的籍貫、姓名與字號(例如 周瑜 字公瑾,這讓我在意外轉到《軍師聯盟》或是清宮劇時,能從人物的字或暱稱來得知畫面中人是誰)
我也曾經在念《射鵰英雄傳》時,讀到黃蓉見陸乘風時解析畫上所提的《小重山》,頓感詞中"欲將心事付瑤琴,知音少,弦斷有誰聽?"切合當時(中二病)的心情寫照,而去把這闕詞連抄帶默的背了起來,然後至今三不五時還會整首背來低吟玩味一番。
至少,當我早上面對兩條狗對我甩尾巴的時候,沒覺得空虛孤獨寂寞冷;反而應景的想到《陳情表》的句子;重陽節時,我想到的是"遍插茱萸少一人";初一十五夜歸時,我看著月亮想到"對影成三人"。
對我來說我的成長經歷不在台灣人理想典型的軌道裡(讀好書,然後做醫生律師或老闆),但我的成長經歷中,對種種詩詞文章的玩味的而確之的豐富充實了心靈與生活。
(所以我去廟裡最愛看的是對聯,我可以對著一幅好對聯看上十分鐘)
就像是有人或許喜歡玩玩數獨、算算中高等數學題;又或是拿起科學普及書就能念上一天,念的津津有味(而他的職業跟科學完全無關);又或是某人可以在工作閒暇之餘去看看展覽、聽聽戲曲,這些都是教育帶來的啟發與人生樂趣,這也都跟職業與收入無關的嗜好跟興趣。
而這種嗜好的建立,憑藉的正是教育的薰陶,所以別再說"讀書上學沒用了",因為問題不是學校或教育體系,問題可能是出在說出這話的人身上。
PS:照片是我外公生前一段錄影的截圖,他的教育程度不高,但從不說髒話也沒聽過他出惡言。當時我正在對他做家訪與口述歷史的記述。本來在專心看書的他,被我問及"你在看什麼書"的當下,拿起書本對我展示書名,那是一本《論語校注》。
.
.
.
.
====
#別說什麼比爾蓋茲跟一堆偉人大學都沒畢業
#台灣一堆人也沒畢業_但他們成就了什麼?
#想我的每月薪資大概不比人多
#但我的生活樂趣肯定不比人少
每週一、三、五的晚上10點半,一起看、一起想、有瞌睡蟲一起養。
====
如果文章能合胃口,請記得按讚、分享、追蹤、搶先看。
#設搶先看的步驟請看這裡 : https://www.facebook.com/GeeChungYo/posts/2253325874890594
=====
黃偉倫象棋 在 吳益政-理想城市高雄市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千呼萬喚始出來~棋王出爐囉!】
從2016年9月鏖戰到2017年1月,206位參賽者以單敗淘汰方式進行約200場次賽局的第3屆「光華盃象棋錦標賽」,「棋王」在吳益政議員、盧俊良醫師的見證下及滿場觀眾歡呼中誕生了。
恭喜:
五年5班 洪健森 獲得高小組冠軍
三年4班 黃偉豪 獲得初小組第一名
這是一場值得紀錄的賽役,三個多月的比賽過程中,我們看到許多孩子從對手變好友,對弈敗者鼓勵勝者繼續加油,並隨時關注著她的戰況;輸了棋的孩子流下傷心的淚珠時,我們就會看到身邊的同學立刻送上貼心的安慰:「你很棒了,進到12強呢…」;還有幼兒園選手對抗三年級無畏的眼神;王昱勳小朋友連續三屆都在四強或冠軍戰止步,卻仍然保持微笑及年年參賽的勇氣…。這裡面有太多我們想傳遞給孩子的態度和潛在課程,我們由衷希望光華國小的孩子都能經過各項正式、非正式課程或活動,培養「堅毅」的心理素質,迎接未來精采的人生。
樂讚光華「預測棋王」活動將於休業式抽出8位幸運兒,與棋王及校長共進麥當勞早餐。
初小組https://www.facebook.com/permalink.php?story_fbid=1110740155699797&id=629768130463671
高小組https://www.facebook.com/permalink.php?story_fbid=1109703875803425&id=629768130463671
※符合抽獎資格名單:
初小組:4-2周渤翔、2-3蔡仲威、3-4江竺哲、3-4王宸稦、兔子班柳璽恩、3-4陳俊霖、3-4高奕翔、2-1唐若慈、3-4魏煌宗、2-1陳品諺、5-2陳秀廷、3-4葉珈蓉、3-4林昀潔、3-4謝芊怡、4-4唐若瀚、3-2蔡廷威、2-1蔡泓鈺、4-2蔡瑋倫
高小組:1-3陳品言、4-4陳品丞、5-5林辰澤、5-4許卉娟、兔子班柳璽恩、5-2蘇琮祐、6-2蕭豫玟、5-2陳秀廷、2-1柳鈺珅
歡迎您分享,並在我們「樂讚光華」粉絲專頁的首頁按讚!
黃偉倫象棋 在 中華民國象棋文化協會- 107年C級裁判研習心得... - Facebook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C級裁判研習活動於11/25開始進行為期三週的課程,請到棋規專家與執法經驗豐富的許耀宗老師、黃偉倫老師以及劉國華老師來分別做三週的課程講解。 ... <看更多>
黃偉倫象棋 在 中華民國象棋文化協會--採訪影片 - YouTube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中華民國 象棋 文化協會後製/配樂/攝影/企劃蘇品甄企劃協助李奎進特別感謝 ... 煌智秘書長現場協助游惠婷老師 黃偉倫 老師張廷翊老師中華民國 象棋 文化協會 ... ... <看更多>
黃偉倫象棋 在 台大一黃偉倫先勝輔大一林柏憲- 看板NTUCHESS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比賽名稱:四校網路象棋對抗賽
對局名稱:台大黃偉倫先勝輔大林柏憲
對局時間:2001年9月16日
比賽地點:普賢象棋天地
紅方奕者:台大1隊 黃偉倫
黑方奕者:輔大1隊 林柏憲
用 時:紅方 時32分,黑方 時49分
對局結果:紅勝
記錄者或資料提供者:黃偉倫
備 註:
1. 傌八進七 馬8進7 2. 兵三進一 卒3進1
3. 傌二進三 馬2進3 4. 車一進一 象7進5
5. 炮八進四 馬3進2 6. 相七進五 車1進1
7. 車一平四 士6進5 8. 炮八平三 車1平3
9. 炮二進一 包8平9 10. 傌三進二 卒9進1
11. 車九進一 包9進4 12. 兵三進一 馬2進3
13. 傌二進四 卒5進1 14. 炮二進四 車9進3
15. 炮二平五 象3進5 16. 傌四進五 士5進4
17. 傌五進三 將5進1 18. 車九平六 車3進1
19. 車四進六 包2退1 20. 車四平五 將5平4
21. 車五平三 包2平7 22. 車三進一 士4進5
23. 炮三平六 車9平4 24. 車六進五 包9進3
25. 車六平八 車3退1 26. 兵三平四 卒5進1
27. 兵五進一 卒3進1 28. 相五進七 包9退4
29. 仕四進五 包9平3 30. 車八退四 馬3退5
31. 相三進五 包3進1 32. 傌七進五 包3進2
33. 車八平七 車3進6 34. 傌五退七 馬5進3
35. 相五退七 包3平2 36. 車三退五 馬3退5
37. 車三平八 包2平4 38. 傌七進六 士5進6
39. 傌六進七
--
松 山 傌 訣
一炮在中宮,鴛鴦傌來攻;
橫車將門立,中兵向前衝;
傌跳相頭佳,重炮勢更猛;
一傌換雙象,其勢必英雄!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sie.ntu.edu.tw)
◆ From: 61.216.20.252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