烘焙時光屋 鹽的烘焙理論
作者:呂昇達 老師
鹽這種食材在烘焙製作中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不只是風味更是影響組織和發酵。
首先我們要了解鹽的兩大分類
1.天然鹽、岩鹽 、日曬鹽[自然法所形成]
2.經由離子交換膜電透析法所製成的結晶鹽 [也就是傳統便宜的鹽]
這兩者有何差異~?
最大的差異性在於【鹹味】
一般傳統的晶鹽都是由後者的方式所生產~
氯化鈉純度高,鹽味濃厚入口後不易散去!
而前者例如天然鹽、岩鹽等~所含的礦物質成分較高!
相對地鹽味比較柔和~
因此一些高級麵包製作大多會採用自然工法製成的鹽做為添加~
鹽的鹹味能夠受到掌控之外~
應用在歐式麵包之中更能體驗出麵粉的性質和小麥風味!
鹽之於麵包烘焙製作中有兩個重大的功能
1.強化麵筋、增加延展性
2.抑制酵母生長
了解這兩個重大的功能,會更有利於我們去掌控麵包製作的關鍵!
例如現在傳統型法國麵包製作或是歐式麵包製作!
大多會採用【後鹽法】操作!
也就是在麵糰攪拌初期不加入鹽~
而是等到麵糰筋性形成後再把鹽加入攪拌!
這樣製作的最大好處就是能夠縮短麵糰攪拌的時間...
因為麵糰攪拌的初期~鹽會影響麵糰的吸水、減緩麵糰出筋的速度!
而且麵糰組織中除了水之外有其他異物~
會妨礙麵糰的黏結性使得延展性下降!
攪拌時容易造成無法捲起、黏性增加!
可是等到麵糰一但產生筋性之後~
鹽就會發揮第一個作用﹝強化麵筋﹞~
我們就可以用比較快的速度得到所需的麵糰筋性!
而業界偶爾會發覺到有時後鹽法製做出的歐式麵包烘焙顏色太淺~
原因就在於第二點﹝鹽抑制酵母生長﹞~
有時候後鹽法忘記加鹽~導致最後鹽忘記加入或是太晚加入!
造成麵糰發酵過程中速度增快~
因為鹽能夠抑制發酵的最大主因在於減緩蛋白質分解脢的作用~
失去鹽的作用~過度分解的後果~
消耗掉麵粉的醣類和養分!
影響到最後的烤焙色澤!
一般而言~鹽的添加量基本量為麵粉的2%!
某些強調甘味的果子麵包~
並不會因此而降低用鹽的比例!
甚至會提高~因為配料越豐富的麵包越需要鹽來作為風味的平衡!
如果不加鹽是否能做麵包呢?
答案是肯定的!
因為在過去鹽本來就是貴重的﹝食材﹞~
具歷史記載6000多年前古埃及製作金字塔時!
所供應給工人的餐點就已經出現麵包~
而當時製作的麵包就是不加鹽的....
不加鹽的麵包吃起來沒有風味之外~組織也鬆散!
更無法製做出大體積的麵包....
如果在現今社會一定要製作無鹽麵包的話!
只好添加小麥蛋白粉增加筋性~或是添加發酵麵種的比利強化風味!
但是口感上仍然無法與加鹽麵包匹敵....
照片來源:手揉麵包教科書:呂老師的86款超手感麵包全集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714886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2萬的網紅BrianCuisine,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歐式麵包口感,對於揉麵最終的筋度要求,比起台式甜麵團要稍低些,因此家中沒有高功率攪拌機的朋友想要採手揉操作也相對容易達成,不過還是要看整體麵團的含水率高低,高於含水率65%的麵團就已經不好操作了。特別是學習剛起步,對於不習慣那後悔但甩不掉的粘人麵團,就很讓人頭皮發麻,超想整陀移入垃圾桶的。但過了一個...
麵包吃起來 黏 黏 的 在 食物鏈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兩個德式切片高裸麥含量酸種食譜( 帶蓋與不帶蓋)
#使用發芽穀類的多種子黑麥麵包
#淺談裸麥麵包烘焙
#奧地利黑裸麥粉型號Roggenmehl2500.
#古早紅色小麥Rotkornweizen
#發文:
http://foodchainunme.blogspot.com/2020/09/sourdough-rye-whole-wheat-bread-sprout.html
部分轉貼. 因為這是包含之前( 2019, 9,7) 這裡也有發表過的一篇食譜. 覺得放一起收部落格可以看與比較不同的地方蠻好的. 發芽穀類我真的很喜歡.
今天這個麵包是因為我發現我買的聽說吸水量高很多而且香氣非常濃厚的Roggenmehl 2500 還有很多. 雖然因為這種黑裸麥( Schwarzroggen) 比起一般的裸麥 Roggen 香氣及顏色都要濃郁許多.
Schwarzroggen 黑裸麥不是特殊的品種. 而是它是使用比較靠近外殼當然也包括裸麥糠的部分這些都屬於黑裸麥的範疇. 也就是說德國裸麥礦物質含量最低的Roggenmehl 610,997 就不是屬於黑裸麥的範疇. 德國的裸麥型號礦物質含量由低到高是:
Roggenmehl 610👉Roggenmehl997👉Roggenmehl1150👉Roggenmehl1370👉Roggenvollkornmehl
而且這個型號的使用上通常都是拿來增香的. 也就是當你做一些麵包不知道如何調味. 加一點這種粉( 網站上建議 10~12%) 就可以有很香的麵包吃. 也因此我應該會拿來做吐司. 不過我真的買很大一包( 2.5公斤). 而且我有一包過期十多天還沒用完的Rotkornweizen 紅色小麥全穀粉. 為什麼用不完? 其實是我對這種粉真的很不熟. 不知道為什麼. 每次用它時都會感覺發酵怪怪的. 說不上來. 所以這次就這樣把他們全部混一起. 反正我也沒吃過這樣的麵包😅😅😅 之所以可以自己做麵包是因為可以想怎麼加麵粉就怎麼加啊!
Roggenmehl2500 是在德國沒有的裸麥型號.這是奧地利的分類型號. 德國研磨的裸麥型號只有到1370接下來就是裸麥全穀粉 Roggemvollkornmehl 或是裸麥粗糠粉了 Roggenschrot
在Lutz 的部落格中有對這種粉做了解釋. 因為一般裸麥全穀粉都是只有1.5~1.9% 的灰分. 但這個Roggenmehl2500 卻可以高達2~3%!!!
為什麼? 全穀粉是整顆去磨的. 它包含了" 粉心粉" 的部分. 但是Roggemmehl2500 是選外層的比較靠近麥殼的粉去磨的. 當然有包含麥糠. 也就是類似去除" 粉心粉" 後再磨. 所以灰分含量就高了很多. 當然這樣下來在發酵上越難去分辨是不是發酵好了? 這次的判斷成品我覺得算是成功的.
關於Rotkornweizen 紅色小麥. 這裡有介紹: Drax Mühle 古代穀物和老品種小麥
https://www.drax-muehle.de/unser-getreide/urdinkel-urgetreide/
它說這種老品種的麥子最特別的是它有花青素. 也因此應該要吃全穀的會比較好. 不過這種粉都是這樣小小包裝在市面上販售. 全穀粉真的不要存放太久. 因為有胚芽油會油耗. 也有麥糠容易長黴菌. 也容易長蟲( 所以都得放冰箱). 有需要再買就好. 這也是這次我急於把它用完的原因.
這是我這次的食譜:
Sauerteig 1: ( 酸種1)
240 g Roggenmehl 2500
240 g Warmes Wasser( 50 度水)
50 g ASG ( 裸麥酸種. 我在之前使用硬種對上一般裸麥變成li.co.li) 的做法有長大才養一次就當這次的酸種)
Salz 5 g ( 鹽)
Sauerteig 2: ( 酸種2)
80 g Dinkelmehl630 ( 斯佩爾特低礦物粉)
80 g Wasser
8 g ASG ( 也是從li.co.li. 的作法養成 的酸種)
Sprießkörner 發芽穀類:
Roggen, Gerster, Hafer 153 g 2 bis 3 Tage keimen ( 提前2~3天養到發芽的裸麥, 大麥, 燕麥)
Brühstück 泡水種子:
260 g Sonnenblumenkerne 葵花子
260 g Wasser (100°C) 熱水
Hauptteig主麵團:
Sauerteig 1酸種1
Sauerteig 2 酸種2
Wasser 150 g (100°C) 熱水
Malzextrakt 50 g 麥芽精. ( 利用上述的熱水去活性)
Dattelnsyrup 25 g ( 椰棗糖漿)
Rotkornvollkornmehl 283 g 古早紅色小麥全穀粉
Roggenmehl 2500 117 g
Salz 8 g
這是我在德國麵包社團分享的食材表格. 我想很多人會想知道一些德國部落客德國麵包食譜的食材. 這樣大概就可以慢慢去熟知. 我覺得這種有條理的做法蠻不錯的.
因為算是Schwarzroggen黑裸麥. 酸種不會兩倍大. 所以要去吃吃看與翻翻看( 就是去翻它有沒有因為酸種而鬆散. 有沒有酸.)
也因為很容易酸所以我先加了鹽去讓它慢慢發酵. 大概花了24小時或以上的時間才開始用它.
其實這次的做法有一點我沒寫上. 我有加了一點點的小蘇打. 因為我的斯佩爾特酸種為了等裸麥酸種有老化了! 所以我怕太酸有加了一點小蘇打. 但這個我真的沒有量多少. 我兌鹼都是用" 吃吃看" 的
這一坨裸麥酸種真的很難看出是不是可以用了
麵團最終溫度一定要調在28度或是稍微高一點. 這是裸麥發酵最好的溫度.
大概休息30分鐘後就可以填模具. 裸麥很容易沾黏. 所以最好選用不沾模具或是記得塗油.
非常重要的一點就是你填完後可以噴水. 接下來可以用手或是用上面的那種略硬的矽膠刮杓去壓平. 對! 就是壓平. 一定要用一點力量( 我下面的食譜也用過馬克杯) . 因為你得之後判斷是否開烤. 如果只是鬆鬆的填著到時候 就無法好好判別是否可以開烤
這種麵團長的高度不會兩倍. 大概是1.3~1.5左右( 根據你添加的食材與粉來想像) 你可以看到我右邊的做法. 是撒上粉來判別發酵好了沒的. 如果你全部都用穀類把它壓緊. 就看不出來長相了! 如果是一般的裸麥全穀粉. 最寬的那條列紋要有0.5~1 公分才能開始烤( 當然你整形時得用力的原因就是這一點) 但我自己認為這種更高礦物質含量的Roggenmehl2500 粉為主的應該會裂得比較窄一點. 所以是這樣的狀況下就進烤箱烤了. 我烤箱是預熱225度. 放入後先給3分鐘蒸氣降溫170 度續烤. 烤到我覺得葵花子有一點上色. 就蓋上鋁箔紙. 一直烤到麵團中心溫度98度才算熟透
絕對不要馬上切. 通常會放一天再吃. 但是我比較忍不住. 大概放半天就切來吃了. 反正我也吃不多. 可以的話放半天後用塑膠袋包一下. 整個外殼會比較軟
........
總結:
這兩個裸麥的烤焙都有一定的難度. 我覺得第一個的難度是入爐後發的時間. 我大概用29度後發近4小時.
去年的這款是要判斷你的麵團量. 也就是兩個都是帶蓋的. 都有頂到模具會是一種挑戰. 這種有一般小麥麵筋加持的麵包吃起來當然比較好吃. 也會有爐內膨脹. 但是第一個使用Roggenmehl2500 為主的是不會再長高的. 還有可能略為縮小. 因為它是比全穀粉灰分還要高的粉.
不知道這樣整理下來會不會有人看得懂😅😅😅
不過~ 我的文也是給我自己的筆記. 把之前的食譜及這陣子學到的一些知識集結起來. 給對於裸麥烘焙有興趣的朋友一起參考看看. 希望也會對你們有一點幫助!
偷偷告訴你~ 我最近在低醣飲食就是用糖尿病低GI 飲食的做法. 裸麥是最好的低GI穀類之一. 所以才想做這種麵包. 覺得超級全穀而且味道很夠. 就像我之前曾提到很多人自豪可以吃半顆戚風蛋糕. 因為不是很甜. 千萬母湯⛔⛔⛔你寧願多加一點點糖在戚風蛋糕中讓你自己吃一片滿足吃兩片嫌過多. 對於胃的負擔比較小. 熱量當然也少很多! ( 戚風蛋糕裡不是只有糖)
這種味道足香氣也夠的麵包你是不可能豪吃的!
~~~~~~~~~~~~~~~~以下是這次疫情發生的趣事~~~~~~~~~~~
我們家應該算是網路購物大戶. 尤其是我們家兩小最近也開始加入網購的行列.
以前郵差來時都得按門鈴然後簽收. 現在因為疫情的關係. 簽收這件事也變得不重要了. 覺得每個送貨員看到收件人都像遇到鬼一樣!
所以在簽收這件事上我遇到過要照一張相的. 還有這種~~~
他連按門鈴都省了! 把一張還畫了一個笑臉的紙條丟在信箱中.
這個意思是:
貨物放在靠某處的黑色桶子下.
我和我兒子其實跑去我們家那個德國家家戶戶都有. 每兩周收一次的要付費的掩埋黑色垃圾桶後去找. 結果他是放在比較靠我家後院的一個老爺在混東西的黑色圓桶下. 真的是翻開桶子找到貨件!
這種日子不知道還要過多久.... 我也收到我爸媽幫我寄來的口罩. ( 同學給我的300 個Made in Taiwan 口罩真的很感動)
雖然不知道還要抗疫多久. 但看到柏林越來越多人聚集的反戴口罩集會遊行. 讓我開始深深思考自由社會的自由風氣. 還有我們要如何去面對.
成長不少!
一起努力讓自己不要生病吧!
#德疫誌
麵包吃起來 黏 黏 的 在 蜜塔木拉 Mitamura ミタムラカフェ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大家對「#歐包」是什麼印象?
歐包,長的什麼樣?吃起來應該是什麼味道?
而為什麼大家把那樣的麵包叫做「歐包」呢?
歐包,讓人有錯覺是「#歐洲麵包」的簡稱。但歐洲大陸麵包種類五花八門,我們亞洲人對於所謂「歐包」,大概是停留在那種長的圓圓的,大大的,厚重,古樸色,看起來很硬,但吃起來卻軟中帶嚼勁,而且愈嚼愈香甜。
所以應該是叫「#鄉村麵包 #Paindecampagne」比較貼切一點。但是大家都叫熟了,所以「歐包」容易記也容易叫,成為這種麵包的愛稱了。
鄉村的人家研磨麥成粉,精製度低,但保留了原始的麥香和蘊味,筋度也低,平扁隨意,村裡的共同烤窰,一次出爐都是一顆一顆粗獷樸包,味道可說原汁原味,只有麥、水、酵母和鹽。
所以用什麼麥,就是鄉村麵包的風味和口感的基石。
歐洲許多鄉下地區仍習慣使用精製度低的 #裸麥(#黑麥)、#全麥、古代麥種等等,這種筋性低但保留原始風味的麵粉做出來的鄉村麵包,加上用酸種製作,若有似無的酸香和醇郁麥香,懂的人就是只愛這味。就像是有人吃饅頭一定得吃那種「山東大饅頭」才會滿足的道理類似。
其實,我們在一般麵包店裡看到的歐包,店家大致上都已經把原始的鄉村麵包改良調整符合一般大眾偏愛的口感和風味,吃起來外脆內軟,和真正那種鄉下又硬又粗的粗麥麵包已經有很大的差異。
我們在家裡手作麵包,也是考量做給什麼人吃,是不是符合家人口味,所以選擇麵粉種類也很重要。
畢竟不是生活在歐美麵包文化的國家,想用點特別的、特殊的麵粉也不是容易的事,除了要特別跑一趟烘焙材料專業之外,價格高昂,保存不易,也是主婦猶豫的地方,想想最方便的就是超市裡的基本麵粉,高筋和低筋。
我最常用的麵粉,就是超市或材料店買來的最便宜款的 #高筋麵粉,像:
Showa 昭和產業 クオリテ 12.6%
Topvalue 強力粉 蛋白12.6±0.5%
うきぐも(業務超市,單價最便宜)13%(待查)
CGC パン名人強力粉 無標示蛋白質,不明
カメリア 日清山茶花 蛋白11.8±0.5%
モナミ強力粉 蛋白12.2±0.5%
ゴールデンヨット(日本製粉) 強力粉蛋白13.5±0.5%
全麥麵粉就不同說了,超市也只放一種。
大概我屬是那種味覺比較不敏感的人,便宜的高筋和昂貴的高筋,做出來的麵包,我真的不太吃的出來,我另一半更吃不出來。
不過,麵粉的新鮮度是一定要注意的,我都會去生意好的連鎖大超市或是有口碑的材料店(在日本我家附近有 #富澤商店(#Tomiz),或是 網購 #Cotta),而且會特別小心保存期限,進貨時間不同,同一架上的,有新貨和舊貨,我會仔細挑。最近因為疫情關係,都在超市買比較多,主要都買日清山茶花,因為它算是國民品牌,幾乎日本每家超市都會進,沒缺貨問題。
還有,我會注意高筋的 #蛋白質%,因為這會影響麵團筋性,而且也會影響成品口感,類似吐司般過度的Q彈感是我不太想出現在鄉村麵包上的。
我做鄉村麵包一定會用到高筋白麵粉,主要是它能提高烘焙彈性,膨鬆感也會提昇,但我卻不會用到百分之百的高筋麵粉,另外有一個因素就是「#斷口性」的問題。
我很難形容斷口性的意思,就是在咬斷麵包時,是很「爽口乾脆」的,不會有一種拖泥帶水的感覺。內部Q彈不黏口,不能太軟,也不能太彈,哇,真難描寫這種感覺。
也就是我不想讓鄉村麵包吃起來像吃吐司(但也有人喜歡這種內部像吐司口感的鄉村麵包,我姐就是)。
這顆鄉村麵包,我用的是超市最便宜的高筋麵粉,蛋白質約在12%左右,覺得太高了,所以我混了偏中筋的Lysdor,Lysdor是在日本麵包界常用來製作法國麵包、鄉村麵包的麵粉,價格平實,評價不錯。我只要去烘焙材料店就會一次買多一點常備用。
我想也有人想問,這個粉換那個粉可不可以的問題。
大家就隨自己的意,做自已的包吧。
有關這顆鄉村麵包的材料如下:
White strong flour 200g 高筋白麵粉 (蛋白質12.6%)
Lysdor 40g (蛋白質10.7%)
water 180cc 水
salt 4g 鹽
malt powder 1g 麥芽精粉
levain (my Nagoya Sourdough) 那古野酸種 70g
Note: #Lysdor flour, quite close to all purpose flour, is often used in Japan for French bread or baguettes. Protein is 10.7%.日本國內製作法國麵包常用的偏中筋麵粉。資訊如下:
https://www.cotta.jp/products/detail.php?product_id=027008
明天會有完整的製作影片,而且會談談發酵製作過程,有興趣再來坐坐。
麵包吃起來 黏 黏 的 在 BrianCuisine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歐式麵包口感,對於揉麵最終的筋度要求,比起台式甜麵團要稍低些,因此家中沒有高功率攪拌機的朋友想要採手揉操作也相對容易達成,不過還是要看整體麵團的含水率高低,高於含水率65%的麵團就已經不好操作了。特別是學習剛起步,對於不習慣那後悔但甩不掉的粘人麵團,就很讓人頭皮發麻,超想整陀移入垃圾桶的。但過了一個關卡、麵團還是會漸漸成形,需要的就是克服不舒服黏膩的心理障礙,我想此時有人打電話來或小孩一旁吵鬧,應該會抓狂吧!當然也不要傻傻的使勁揉,把揉麵當成健身運動,揉到手痠之際就休息,讓麵團持續進行水合 (水解) 作用,麵團的筋度網絡會持續在休息間建構。之後重複揉與休息的循環,還是能達到最低對於歐式麵團筋度的要求。建議初學者不要挑戰高含水率的麵團,因為真的很難。至於免揉麵團就專業口感來看,它還是不合格。首先免揉麵團老化的 (如非你加糖也加油),成品當天感覺不出來,但放置24小時之後,你就知道免揉與揉麵達標麵包的口感還是有差,顯得較為粗糙。這還是回歸到筋度、水分如何進入麵團裡、如何留在麵團裡有著極大的關係,當然筋度薄弱的麵團它的延展度也一定較差,就算你發酵完全,但在烘烤澎脹時,筋度撐不了澎脹起來的氣體,筋度還是會在烘烤間斷開,這就是麵包吃起來缺乏韌度,有點粉粉口感的原因之一。至於添加的果乾,如果是機器揉麵就還好,但採用手揉的麵團如想包進果乾材料,最好讓果乾先泡軟,無論是烈酒提前數小時泡泡軟,或是用熱水、茶湯泡軟瀝乾後加入麵團,都會讓融和度與操作變得容易許多。至於堅果就比較難,還是只能直接炒香後直接加入。不過一定要記得堅果本身會吸水 (平均約在5%),如果是原配方並沒有堅果但你想多添加進麵團,請在主麵團裡略增加堅果重5%左右水分,這樣烘烤出來的麵包質地、濕潤度才會接近原配方。除了工作檯起始所撒的手粉,如果沒有必要,盡量避免因粘手不斷在揉麵過程加入麵粉,那會改變麵團含水率,最終成品口感勢必也將不同。影片中使用的是全麥麵粉、酵母則是單一裸麥魯邦液種,整體含水率為65%,所添加的物料是,浸泡過白色朗姆酒的荔枝乾與乾燥玫瑰花。揉麵搭配中間休息的水合操作循環一共重複3次,不過次數並非重點,還是要看每次揉製時花費的力氣與時間,最終仍然要以檢查麵團的韌度、延展性與或是否有薄膜顯現來判斷筋度是否已足夠。歷經第一次發酵後,手揉麵團務必要操作歐麵麵團常用的翻摺法,且至少3次,讓重疊交疊的麵團,建立起3D立體麵筋網絡,這樣進入第二次發酵,麵團才不至於癱軟。
★ 每月定額贊助計畫:https://goo.gl/yWSqdJ
★ 訂閱不萊嗯頻道→ https://goo.gl/iAjbRN
完整配方與操作說明:https://www.briancuisine.com/?p=8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