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花市從1/20開始連續108小時不打烊,大家快點到花市去逛逛,買盆花回家擺放,就會相當有年味唷!
#中天晨報
#麥麥新發現
#麥麥動起來
台北花市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60萬的網紅飲食男女,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減肥是不少女士的終身事業,低升糖指數減肥是近年流行的其中一種方法,討論區有不少網友都交流和分享心得。營養師解釋,低升糖指數減肥的目的是令人餐後的血糖不會急速上升,胰島素的分泌也不會那麼多,因為胰島素有機會促進脂肪合成。 這種減肥方法以選擇糖分含量較低的食物為主,包括澱粉質、蛋白質、蔬菜和水果。在選...
麥麥新發現 在 麥玉潔 Mai, Yuchieh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水中飛輪」來試試看吧⋯⋯一小時消耗800卡路里😱
#中天新聞
#中天晨報
#cti
#麥麥動起來
#麥麥新發現
麥麥新發現 在 麥玉潔 Mai, Yuchieh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Bungee
我覺得這個運動非常好玩,趣味性蠻高的❤️
#麥麥動起來
#麥麥新發現
#中天晨報
#中天
#cti
Jx健身俱樂部
麥麥新發現 在 飲食男女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減肥是不少女士的終身事業,低升糖指數減肥是近年流行的其中一種方法,討論區有不少網友都交流和分享心得。營養師解釋,低升糖指數減肥的目的是令人餐後的血糖不會急速上升,胰島素的分泌也不會那麼多,因為胰島素有機會促進脂肪合成。
這種減肥方法以選擇糖分含量較低的食物為主,包括澱粉質、蛋白質、蔬菜和水果。在選擇澱粉質時,營養師建議,最好挑選纖維特別高的食物,包括糙米、小米粥、燕麥、麥包、通粉和意粉,不要吃一些精製澱粉類食物,例如白麵包和白飯。
蛋白質的食物可以選擇豆腐、雞蛋、豬、牛、羊、魚、雞,不過在選擇肉類時,必須留意它們的脂肪含量,例如低升糖指數的牛腩、雞髀和梅菜扣肉,十分高脂。他建議吃雞胸肉、牛柳、瘦肉、蝦、蟹肉和魚肉,不要吃魚腩、 魚頭和魚皮。蔬菜方面,煮熟了的紅蘿蔔和粟米的升糖指數較高,其他蔬菜都是低升糖指數。另外,選擇一些不是那麼甜的水果,例如藍莓、士多啤梨、橙和蘋果,較甜的蜜瓜、哈密瓜、火龍果不適宜食用。
低升糖指數減肥法除了可以控制體重之外,還有其他好處,首先可以吃不同類型的肉類,卻不會致肥,因為肉類以脂肪和蛋白質為主,進餐之後的血糖不會升高,有助穩定血糖。此外,人的情緒波動和低落、發脾氣都與血糖不穩定有關,所以血糖穩定,人的情緒便可以穩定下來。亦有研究發現,任何膳食如果令身體的胰島素分泌量很高的話,會促進身體內一些異常細胞生長,所以低升糖指數減肥法可以抑制胰島素的分泌量,做到預防癌症功效。
營養師指出,很多人不吃澱粉質,只吃肉類,對糖尿病患者可能有較大影響,因為有機會增加出現低血糖和頭暈風險。另一壞處是低升糖指數食物可能含有較高脂肪,例如薯片、河粉,如果身體的血脂異常,膽固醇和三酸甘油脂過高,在進食高脂的食物後,不排除高血脂情況更加嚴重。
採訪:張淑萍
攝影:王瑋彤、魯雋華
===================================
立即Subscribe我哋YouTube頻道:http://bit.ly/2Mc1aZA (飲食男女)
新店食評,名家食譜,一App睇晒!
立即免費下載飲食男女App: http://onelink.to/etwapp
《飲食男女》Facebook:http://www.facebook.com/eatandtravel
飲食男女網站:http://etw.hk
Follow我哋Instagram,睇更多靚片靚相:http://bit.ly/2J4wWlC (@eat_travel_weekly)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cKnynt_py1U/hqdefault.jpg)
麥麥新發現 在 memehongkong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謎米香港 www.memehk.com
Facebook: www.facebook.com/memehkdotcom
張晨facebook:www.facebook.com/birdnoup
Facebook原文:https://www.facebook.com/photo.php?fbid=526925074061812&set=a.223424077745248.57108.222634147824241&type=1&theater
我有一個習慣,會在一些夜裡,從wtsapp的聯絡人中,由上而下不斷拉動。 於不同的名字,不同的相片中,尋找在我成長路上出現過的緒位。
看見熟悉的名字,每每會把手指停住,回想種種。 我心中總有一個想法:「隔天找找這傢伙吧,看看他過得如何!」
這個「隔天」,隔了好久。
有很多舊友,我總是想主動問好,重新聯絡, 卻又沒有勇氣走下一步。
想在假期給他發個短信、想趁他生日重新聯絡、想在節日與他寒暄。
想過一千個想法,一千種借口,
最後拿出了手機,卻又緩緩放下,
心中說出一句:「都係下次先搵佢啦...」
正所謂「下次下次,下次大約死矣。」
一位舊相識,還算是一位朋友嗎?
一年未聯絡,還算是的。
兩年未聯絡,也算是吧。
三年未聯絡,也許已到邊緣。
到了四年之後,1459日從未聯絡,在街上恰巧撞見,你可能會本能地迴避他的眼神,然後對旁邊的伴侶說:「從前認識的,不過多年沒聯絡了。」
此時,這段友情正式死亡。
我相信每段友情都存在「保鮮期」,「保鮮期」的長短只在於雙方的感情重量。
有這一位大學的「兄弟」,曾經形影不離,「基」得即使放Break也要一起上廁所。實在想不到,對上一次與他說話已經是畢業禮。
社會很可怕,總令你有「攰」的借口,讓自己與朋友的關係慢慢丟淡。
我與這兄弟已經兩年沒有聯絡, 七百多天的時間令我不禁想:「大家也有新的生活,也許對方亦沒有與自己聯絡的打算。」
也是的,上堂喜歡畫畫的他早就穿起西裝、上堂睡覺的我也在朝九晚六中打拼。
幸而,正當我想放棄時,這位兄弟卻主動傳了一條短訊給我。
簡單的一句「點呀你!」我們開始了整晚的交談。
原來這些年來,我們沒有半句說話上的交流,但還是不經意的留意大家的轉變。
他說無意中知道我出書的事,有追看我的散文,更知最近作品被拍成影片而瘋傳。
這個夜晚,我公司還有幾份Report要做,可是我也全都不理,全力與這舊友聊天。
他,就是有這個價值。
我怪自己沒有做主動問好的一方,但也慶幸彼此的「保鮮期」未過。
也許聯絡一個舊友,得到冷淡回應很可怕,
但眼白白看著這個密友變成陌友,更可怕。
很希望自己可以有勇氣與每位朋友說一句「近來可好?」
很希望對方會微笑的回應「好好,好得很。」
之後發現,彼此的保鮮期依然未過,大家笑笑,一切平常。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1XI0TBDd8Ro/hqdefault.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