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TS特餐之亂 🇰🇷 🇮🇩
「身為A.R.M.Y,我們不可以讓BTS套餐成為防疫破口...」南韓著名人氣團體防彈少年團(BTS)與麥當勞合作,自5月26日起在50個地區推出聯名套餐——The BTS Meal——遂在各國掀起搶購熱潮。當BTS套餐於6月9日在印尼開賣之後同樣引發熱潮,從圖中可以看到外送員蜂擁而至到當地一家麥當勞門市取餐,最後印尼當局更要求部分麥當勞門市暫停營業,甚至擔心群聚加劇疫情,而對雅加達的32家麥當勞開出罰單。
.
其中,一家位於雅加達甘比爾區的一家麥當勞門市除了湧入外送員,出口也聚集了Army粉絲們(BTS粉絲的稱呼),擠得水泄不通——門市不僅無法容納數百位排隊購買的人潮,就連外送員也在收到訂單後不斷湧入。甘比爾區警察因此要求該門市馬上暫停營業,包括其外送服務,以避免發生群聚感染,加劇印尼原本就不樂觀的疫情現況。
.
印尼是東南亞疫情最嚴重的國家,單日確證人數依然高達7千多例,因此當局也不得不再重申提醒:「我們允許商業活動,但同時優先考量防疫措施。」當中,印尼麥當勞高層出面表示:「各位,BTS套餐會一直銷售到7月,大家不用擔心買不到喔!」而BTS的粉絲也互相提醒遵守防疫措施,不要成為「防疫破口」。然而湧入的外送員照片,例如因人潮擁擠而無法做好社交距離,依然是外界擔憂群聚感染的原因所在。
.
事實上,印尼外送員的收入受到疫情衝擊也大幅度減少。儘管過去一年來當地上班族多被要求在家工作,對送餐的要求有所增加,但外送員依然入不敷出,「有些時候我賺的錢只夠買汽油。」而相比起其他行業,外送員面臨被感染的風險也往往較大,因為每一筆訂單都意味著他們必須跟不同的人接觸,到不同的餐館、與其他的外送員 / 顧客一起排隊,接著在把餐點送到不同的社區。
.
「在內心深處,我們非常擔心自身健康,尤其在意識到我們工作中必須接觸的人數,我們是多麼地脆弱,但我們別無選擇。」其中一名外送員在去年接受《亞洲電視台》訪問時表示。相比起疫情之前,原本從事摩托車司機的人也開始考慮從事外送服務,以增加額外收入。但是當越來越多人加入外送員服務之後,這也意味著競爭將越來越激烈,因為外送員都深怕錯過任何一個訂單。有些外送員甚至會特意延長工時,期待可能會有人在深夜時「嘴饞想吃宵夜」。
.
所以這或許也是為何我們會看到外送員湧入麥當勞門市的畫面,一來是蜂擁而至的訂單,二來這一份訂單也是外送員繼續維繫生活的工作。
.
這一次推出的 The BTS Meal 是麥當勞的品牌行銷活動,透過與知名藝人合作與聯名,進而刺激銷售,且效果極佳。根據《路透社》報導,受到疫情衝擊,麥當勞過去一年的收入大幅下降,因此才會透過「名人代言」與「限時菜單」的方式促銷,吸引粉絲經濟。例如,麥當勞在去年9月就與重量級饒舌歌手Travis Scott合作推出大規模聯名——Travis Scott 套餐、11款T恤、球衣、抱枕、人偶、托盤、便當盒等——除了被視為潮流界具意義的一次跨界聯名,更大大刺激麥當勞銷售量,如其聯名套餐因需求激增一度導致麥當勞的製作原料短缺。
.
BTS在2020年的名人排行榜中位居第47名,而Travis Scott 位居第82名,因此BTS的強大影響力亦為此次聯名套餐的重要考量,尤其其遍佈全球的粉絲基礎。
.
The BTS Meal包裝是選用BTS的代表顏色「紫色」為主視覺,套餐內容為10塊麥克雞塊、中薯、中杯飲料,其中的亮點包括會搭配由韓國直送的甜辣醬和肯瓊醬,包裝上寫著有Army才知道的專屬用語「보라해」(BORAHAE),意為「紫愛你」。而當然不只有套餐聯名,BTS與麥當勞也推出了各種周邊聯名商品,包括浴袍、毛巾、雨傘等等。
.
而當BTS聯名套餐在5月26日各國開跑後,一路從美國、巴西、加拿大、墨西哥、澳洲、東南亞各國等掀起熱潮。不只有上述提到的印尼,包括馬來西亞、越南等都一樣引發粉絲購買熱潮。當套餐在5月26日在馬來西亞開賣時,當地的麥當勞門市即出現排隊人潮,網站更一度因為訂單湧入而當機。然而當時適逢當地疫情高峰,網友紛紛抨擊麥當勞不該在此時推出此促銷活動,擔憂該活動將再一次加劇當地疫情。越南雖然一樣掀起「紫色旋風」,但卻耍了大烏龍,將原本要宣傳的BTS海報誤用成另一南韓團體EXO的照片,最終立即撤換海報,並且向雙方粉絲道歉。
.
回到此次掀起的The BTS Meal熱潮,BTS的印尼粉絲們也在網路上發起眾籌活動,希望為外送員提供午餐與食物包,目前已經成功籌得約1.51億印尼盾(約新台幣29萬)。而為了感謝苦苦排隊等候套餐的外送員們,網路上也開始出現大量粉絲截圖自己提供外送員小費的照片,感謝外送員的服務。
.
Photo Credit:AFP
.
#indonesia #btsmeal #btsmealmcdonalds #btsmealindonesia #btsarmy #印尼 #bts套餐 #麥當勞 #轉角國際 #udnglobal #國際新聞
同時也有1000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910的網紅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麥當勞 報 報 當機 在 森朵餐桌日常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昨天寫文到半夜忘了確認冰箱,星期一早上的慘案就是冰箱居然沒有蛋、也沒退冰雞肉🤦♀️🤦♀️🤦♀️
當機立斷立刻叫了Uber Eat的麥當勞,結果外送員東西丟給管理室也沒講清楚那一戶人就離開了,也是那麼剛好,今天的管理員是新上班,不是那麼確定誰叫麥當勞,七早八早不敢打電話確認,就一直呆呆地等我打下來問說外送到了沒...🤦♀️🤦♀️🤦♀️可想而知今天整個大delate....先生發了好大一頓脾氣!
一切都是冰箱沒有蛋嘛🥚🥚
星期一真的好忙喔,團購都是星期一上線,星期一也是衣服最多的一天,星期一菜市場沒有殺豬肉要去超市買🤣
忙到下午一點算是餓昏狀態,今天怒吃涓豆腐,覺得自己實在太辛苦了(先生O S:明明是你沒有確認食材)所以一口氣點了泡菜豆腐煲也點了海鮮煎餅🤪🤪🤪加上吃到飽的小菜嘿嘿嘿,撫慰一下星期一受傷的心靈🉐
—
#秋冬最強防護Coway綠淨力空氣清淨機 #美型 #強效 #有認證
開團中➡️ https://gbf.tw/b0hom
Coway AP-1019C 是 #業界唯一通過指標醫療大學實驗證實,有 #長庚大學新興病毒感染中心檢測報告
✅Green Hepa雙效防禦濾網能有效抑制
⚠️冠狀病毒(229E)、⚠️A、B型流感病毒達99.99%,
⚠️腸病毒71型達51.3%
詳細介紹趕快滑滑手指到上一篇文章✔️寫文三天三夜忘了買蛋就是這一篇coway 空氣清淨機團購啦!
麥當勞 報 報 當機 在 洪雪珍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當機器人全面占領地球時,我們人類還能做什麼工作?】
去年九月,我的同學傳來一支影片,內容是一名來自義大利的鋼琴家TEO,和中國大陸鋼琴家郎朗的徒弟同台較勁琴藝,而TEO的經紀人是我同學的外甥。
一開始,舞台上放置兩部鋼琴,接著放下厚重的布幕,裡面有兩位鋼琴家,一位是TEO,一位是郎朗的徒弟,兩人各自彈奏完畢之後,要郎朗猜TEO是彈哪一部,郎朗當然猜對了,他說TEO彈得完美精準,毫無差錯,而自己的徒弟彈得強弱對比明顯,有情感上的表露,但是錯了一個音。不過郎朗笑著說:
「錯了一個音,也挺好的。」
是的,就是這個錯音出賣了答案!如果沒有錯這個音,並不容易辨識兩人的差異,而以完美性來說,TEO技藝還更勝一籌。說到這裡,你知道TEO是誰嗎?
機器人!
接著,還是隔著布幕,換了另一名徒弟,兩人比賽速度,演奏《大黃蜂的飛行》,一人是53秒,另一人快1秒,後者是TEO。擁有52隻手指的TEO在接受主持人訪問時,幽默地說:
「我學了兩年鋼琴,從生下來第三天就開始學。」
語畢,這位「音樂神童」俏皮地眨了一下眼,萌翻台下的觀眾。大家先是傻住了,後來又笑開來,從臉上表情的轉變看來,人類對機器人的來臨,心情充滿矛盾,既是害怕它搶走工作,丟了飯碗,卻又期待它打開一個新世界,為自己提供盡善盡美的服務。
很多人沒有料想到,機器人已經進步到足以當鋼琴家,攻進人類最後一個領域:「藝術」。即使如此,看完這場人機PK之後,還是有人會自我安慰:「你看,藝術這種東西,不是比精準不出錯而已,還比感情詮釋的高下,這是機器人永遠比不上的。」
這話,也對也不對。也對,是指現在;也不對,是指未來。
我最近看了一本新書《機器,平台,群眾》(Harnessing our digital future),它是麻省理工學院兩位教授合寫的書,第一個部分談的是AI機器人截至出書之前可以做到的地步,也就是可以取代人類工作的程度,內心受到極大的衝擊,來跟大家分享幾個顛覆人類觀念的最新進展。
先來看人類最後一道防線「藝術」這個領域,AI機器人不只是會演奏鋼琴,它也會作曲,在音樂廳發表作品。有一位化學教授兼音樂迷在聽Emily Howell寫的曲子之後說:「這是我這輩子聽過最感動的音樂體驗之一。」半年後發現這是電腦科學家寫的數位作品,卻又改口說:
「確實很美,但我一聽到,就能斷定這首曲子是電腦創作的,因為沒有情感、沒有靈魂、沒有深度。」
這是典型的馬後炮,看得出人類在嫉妒機器人嗎?這種酸葡萄心理,一向都是出現在原來我們認為這個人不怎麼樣,後來發現他很怎麼樣的時候,所以這位大學教授難道不也在稱讚數位作品表現精湛嗎?
不要說作曲,連食譜也可以是數位作品,IBM就做過這件事,用的都是人們喜愛的食材與味道,可是結果卻教人類望塵莫及,全部是新穎的組合,你這輩子沒見過的菜色變化,因為機器人的腦和人類的腦運用方式完全不同,勢必為人類創造全新的味蕾時代。
我知道你現在的心情,一定很想問,寫得出來這樣的食譜,但是做得出來嗎?嗯,還在實驗中,不過已有機器人能夠從頭到尾烹煮出一些菜色,只是在面對我們認為最簡單的備料工作,反而困住了,沒法切菜精準,因為蔬菜水果「尚天然」,規格不一,讓他們搞不定。
可是這是遲早的事,不少餐廳都想辦法自動化,先從外場的自動點餐開始,接著是改變廚房作業的流程,像是麥當勞已經試驗成功,機器人不僅能夠獨力完成漢堡,也比人類快很多。
就連攸關人類生命的建築設計,數位設計也可以派上用場,像是上海中心大廈總共128層樓,每年減少3萬4千公噸的碳足跡,建材成本省下5千8萬美元。它的半旋轉造型,是人類建築師想不出來、算不出來,也不敢做出來,而是電腦設計出來的,人類建築師能做的不過是按照它給的藍圖再做精修。
從這棟挑戰建築極限的摩天大樓的設計流程來看,你注意到了嗎?過去我們認為,電腦只是跑資料,或是幫人類做細工,而做判斷與決策的是人類。在《機器,平台,群眾》這本書,指稱這是上一代機器人的思維,未來將倒過來,由機器人做判斷與決策,因為它們比人類更理性,不會不自覺地犯一連串思考的邏輯謬誤。
也就是說,未來主導地球的「腦」,不是人類的腦,而是機器人的腦。
看到這裡,你是不是充滿挫折?手可以做的工作,機器人拿走了;連腦可以做的工作,機器人也一併端走,那麼我們還剩下什麼工作,是機器人無法取代的?
《機器,平台,群眾》這本書給的答案是,「心」做的工作。也就是,和心理感受、與人社交有關的事情。
機器人是自主學習的機器,透過越來越多的體驗,餵進更多的資料,它會不斷進步,這是比人類強的地方。即使如此,機器人處理的還是1或0,問題是人類的社會更多的是「非1」或「非0」,對於機器人而言,是難以理解的模糊與混亂。它要能夠做到理解,還需要很長的一段時間。
比如:我們看到老闆在千分之一秒極速飄過的眼神,馬上就能夠意會老闆要我們做的事,可是機器人沒法感受,也沒法意會。換句話說,它可以說一籮筐的笑話,或是眨眼賣萌,你就是沒辦法跟他談戀愛,因為他讀不了你的心,沒法理解你上一秒還笑著,怎麼下一秒就哭了呢?
所以,人類未來會將「理性」交給機器人,而把「感性」握在手裡。當你生病時,診斷出來病因的是機器人,但是我們仍然希望藉由醫生的嘴巴告訴我們這個結果,而且還要拍拍我們的手,感同身受地跟我們一起靜默一會兒,同時幫我們安慰親人好友,讓我們感受到他的溫度。
如果連「心」都不見了,不懂得與人社交、相互關懷,不要說是機器人,連狗或貓這些貼心溫暖的寵物都可以取代我們人類。
想要知道當機器人全面占領地球時,我們人類還剩下什麼?推荐你看這本書《機器,平台,群眾》,非常好看,將會打開你的視野,穿越時空,看到未來,最重要的是拯救你的生涯。
攝影Teresa Shih
----------
洪雪珍的最新力作《哪有工作不委屈,沒有工作你會更委屈》
在各大書局及網路書店都可以購得:
●博客來 https://goo.gl/iBHnHV
●誠品 https://goo.gl/eMDCME
●金石堂 https://goo.gl/QqWDPA
●TAAZE https://goo.gl/BCywDe
●時報悅讀網 https://goo.gl/7miwRC
電子書獨家預購
●樂天KOBO https://goo.gl/Gaj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