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站式站房」是世界潮流👍
斗南站再次成為雲林最新穎車站
到一個城市旅遊時,火車站通常會是第一印象,在車站中感受城市人潮的流動和車站的歷史風華,代表了這個城市的經濟與文化,決定了接下來的旅遊心境。
斗南車站,曾經是雲林山海線百姓共同的出外打拚、回鄉探親、貨運進出的大站,日治時期稱為「他里霧驛」,這是日本人在台灣最後留下的大型車站,曾經是雲林最新穎、最現代化的車站。
有很長一段時間,雲林海線地區要去別縣市的方法,就是只能搭著運輸甘蔗兼客運的糖廠火車前往斗南車站,再轉縱貫線火車。隨著糖業沒落,而火車貨運依舊重要,附近鄉鎮的農產品,都必須集中運到斗南火車站,再送往全台各地。
從地區發展來說,車站的「功能性」是必要的主軸,車站有越多的功能,人潮就會越來越多,留在車站的時間也會更長,當然帶來的經濟效益就會越高,但必須注入與當地相關的文化藝術,讓車站成為有故事、有溫度的車站。也因此,在改建規劃上,為了重現斗南車站的現代新穎風華、交通經濟重點、豐富的歷史文化,興建跨站式站房是唯一的選擇。
從1990年代開始,台鐵新修築或改建的車站都採用跨站式站房設計,例如樹林、山佳、鶯歌、竹北、北新竹、六家、新烏日、沙鹿、田中、斗六…都是。在國外,東京、京都、大阪、柏林等城市都採用跨站式設計,是以「都市設計」、「都市規劃」的理念,來強調車站地區改造開發規劃,執行經費也較少,效益更高。也因此,斗南車站使用跨站式站房,就是跟上台灣進步的腳步、跟上世界潮流。
📍 為什麼世界潮流是用跨站式站房呢?優點是什麼?
跨站式站房的主站體建於鐵路線上方,旅客要購票及服務設施,都規劃在2樓大廳,售票人力及設備配置可精簡,無需在車站兩邊都設售票窗口及售票機,相較於舊式前後站的出入口售票規劃,旅客動線相對順暢。
跨站式車站還可以利用立體站體與周遭建築相連結,例如辦公大樓、百貨公司、商店街等等,相信在雙北地區常搭捷運的民眾都很清楚,交通運輸與商場、公務機關共構,從月台上大廳,刷票出去後就可以直達商場、購物街逛街,買好東西再回家,不需要再另外到一個地方。就算不買東西,也可以藉此穿越鐵路,往來不需要再繞遠路,也避免了傳統車站僅有站房一邊的週圍較為發展的情形。
📍 跨站式站房有缺點嗎?怎麼改善呢?
跨站式站房唯一與舊式站房的同一個缺點,就是旅客都必須上下樓梯,對於老年人和身心障礙者來說會有障礙,舊有的斗南車站早期並沒有手扶梯或是無障礙電梯,從前站剪票口進入後,想要搭南下火車就必須下樓、穿越地下道、再上樓到第二月台等車,對於通勤學生來說這不是問題,但斗南多數的老人家要穿越地下道就非常累,後來增設了露天的升降梯,看似好一點,但露天的遇到下雨,路況就非常刺激。
也因此,跨站式站房必須搭配無障礙電梯、手扶梯等設施,台鐵在這一部分,接受我們與地方人士的意見,在站體內增設了4座無障礙電梯以及6座的電扶梯,斗南是一個老人人口比例很高的鄉鎮,這一點可以說是考慮得很好。
所以,我們與地方眾多鄉紳賢達、發展協會、文化人士、還有台鐵,一致認為,跨站式站房是世界趨勢,也是帶動便利與需求的現代新穎建設,兼顧安全,斗南車站曾經是雲林最新穎的車站,在第一次改建的75年後,又再次成為雲林最新穎的車站。
而在歷史文化保存方面,站體建築師與台鐵很用心,小心翼翼的讓新舊站體和諧的共存,那個全台最長的候車木椅還在,可以來車站坐坐聊天或是拍照打卡。
他里霧是美麗故鄉,大步向前也不忘歷史風華,歡迎世界各地的斗南遊子,回家看看。
⬆ 建設雲林ing ⬆
✅ 建國骨力請您鼓勵
「鶯 歌 站是北台灣 第 二 大站」的推薦目錄:
鶯 歌 站是北台灣 第 二 大站 在 鄭文燦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台鐵桃園新站啟用 並以鋼鐵的意志、理性的溝通,讓桃園鐵路地下化早日定案,交通建設更升級
今天是台鐵桃園新站正式啟用的日子,希望新站啟用及周邊交通的改善,可以達到「設施更完善、服務更貼心、行人更安全、車流更順暢、前後站打通」的五大目標。更要以「鋼鐵人的意志」及「理性的溝通」和中央協商,推動桃園鐵路地下化早日定案,讓桃園鐵路地下化成為北台灣鐵路地下化的最後一塊拼圖,北北桃成為一小時生活圈。
桃園是全國第二大站,每日旅客有3萬人次,台鐵桃園新站啟用是桃園地方發展的喜事,也是台鐵邁向「新台鐵」的重要里程碑。
新站啟用之前,市府已經完成前後站的車流動線規劃,完成無障礙設施,更將站前廣場阻礙行人動線的政令宣導看板及花台全部拆光,讓站前廣場更順暢,便於未來設置站前風雨走廊。現正整修延平地下道,讓地下道更明亮與整齊。此外,市府也會協調公車、客運自站後發車,調節前後站旅客比例八比二的不平衡現象,成為六比四,均衡前後站發展。
我對台鐵很有感情,就讀建中時期每天早上搭5:58分的火車,一路經過鶯歌、山佳、樹林、板橋到萬華,再走路到建中,擔任助理時期也是搭火車通勤到台北。看著這個歷經半世紀的車站,今天有一個新面貌,不但是節能減碳的綠建築,也有無障礙的空間,就像是「麻雀變鳳凰」,覺得相當感動。
附帶一點:市府正在爭取預算,要把桃園後站延平打通到八德交流道,希望順暢後站的聯外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