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長水遠入香港仔食《艇仔粉》🤣
其實好耐之前已經想去食珍寶海鮮坊,點知到佢執笠都未去到😭 呢個艇仔粉又係我嘅To eat list裡面其中一樣好想食嘅野,為免呀叔退休無得食,所以就襯weekend 坐車出去試下啦😆 到左香港仔海濱公園個碼頭就打電話比叔叔話佢知我地係邊,咁佢就會開船過嚟架喇!🙆🏻♀️🛶
叫左一碗「什錦」$30 同埋一碗「燒鴨髀」$50,呀叔不停sell我食雞髀🍗,對話如下:
👴🏽叔:「雞髀好味呀」
😚我「燒鴨髀得喇」
👴🏽叔:「雞髀多肉呀」
😵💫我:「唔洗喇 燒鴨髀得喇」
👴🏽叔:「雞髀好味呀」
🤯我:「我想食燒鴨髀呀!!!😤」
最終我得到一碗燒鴨髀河,恭喜恭喜⋯
講下碗粉先,你可以揀麵/米粉/河粉,我就鐘意食河粉,滑滑地又索湯😍 其實呀叔個湯係好惹味嘅,落咗好多白胡椒粉香香辣辣咁,而且樣樣餸都有啲,好似車仔麵咁,會有少少雞件、叉燒、雞腎、生菜🥬同白魚蛋~ 食完真係好滿足🤣 可能因為坐完車再行過去都好攰,有碗熱辣辣嘅湯粉食已經好開心🥳 再加上買完就可以過旁邊嘅公園坐低食,食完就係海傍散下步,再坐番船出黃竹杭。無咩人又幾舒服(最好揀無咁曬嘅日子),好悠閑咁度過咗呢個weekend 🎐
Ps.呀叔開10收4,大家去嘅話記得預早少少呀~
.
🎏流記香港仔艇仔粉 (香港仔)
香港仔香港仔海傍道香港仔海濱公園
營業時間:10:00-16:00
電話:91402628
同時也有6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0萬的網紅MPWeekly明周,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我城的聲音】「從前,香港是個漁港……」這句話,香港人都耳熟能詳,但未必懂得怎樣把故事說下去。親身乘搭舢舨船,到 #香港仔 避風塘遊覽,探索昔日水上人的生活面貌,自能更了解香港身為漁港的歷史文化。 水上人後代陳子坤及其妻阮穎姿,2019年起經營文化旅遊機構「浪遊漁港1773」,舉辦香港仔港灣舢舨...
鴨仔船香港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親子農莊遊
謙謙暑假又去多一個農莊😀
呢個農莊有六隻草泥馬,羊咩同兔仔🐐🐑🐏🐰🐇
餵草泥馬呢個係佢最期待既環節😍
今次我地bk左二人 tea set$598☕🍵🍶🍴🍨🍧🍦
有一杯蝶豆花特飲🍷🍹
謙謙都有份食好開心😀
無bk tea set場內餐廳都有其他食物order🍪🍰
呢度係👉位於大埔既蝶豆花園😁
tea set包左好多禮品包括草泥馬公仔,鴨仔船,餵草泥馬等等🔸🔸🔸
草泥馬們食得好猴擒😂
可惜黎到又係落大雨💧☔
黎到誤打誤撞下join左一個攝影package😆
▶地址:大埔鳳園路8號蝶豆花園
▶注意:
帶備蚊怕水 / 雨具☔
#農莊 #大埔 #香港親子好去處 #hkblogger #ftm #hkbaby #hkmama #蝶豆花園 #育兒日常
鴨仔船香港 在 報時光UDNtime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獻身電影的引路人】 #李行
有「臺灣電影教父」之稱的導演李行,19日因病逝世,消息一出,兩岸三地許多電影人同聲哀悼,為失去這麼一位前輩導師深深感慨。
李行出生於1930年的上海,大學時期於蘇州修讀戲劇,受費穆的《小城之春》影響,對電影產生了極大的興趣,但隨即因國共內戰被迫中斷學業,並輾轉遷徙至臺灣。
就讀師範學院期間,李行相當熱衷於表演,時常參與話劇社演出並擔任導演,即便退伍工作後,仍不改其志,總是主動尋求各種出演電影或加入製作的機會。
1958年,已出任多部電影副導的李行,終於迎來第一次執導的機會,處女作《王哥柳哥遊臺灣》不僅相當賣座,同時也掀起了臺語喜劇片的風潮,而他也陸續拍攝了《豬八戒與孫悟空》、《豬八戒救美》、《凸哥凹哥》、《王哥柳哥好過年》、《金鳳銀鵝》等電影,均取得不錯迴響。
1963年,李行改拍國語片《街頭巷尾》,這部電影不僅成了健康寫實路線的濫觴,也令他在被拒多次後終於成功進入中影。甫加入中影的他,即與李嘉合導了第一部彩色劇情長片《蚵女》,並獲得1964年亞洲影展最佳影片,隔年又再以《養鴨人家》拿下金馬獎最佳導演及最佳劇情片。
在寫實電影上獲得肯定,李行拍起文藝愛情片也毫不含糊,與瓊瑤合作拍出的《婉君表妹》、《啞女情深》、《彩雲飛》、《心有千千結》、《浪花》等電影,賣座之餘更捧紅了唐寶雲、柯俊雄、甄珍、鄧光榮、秦漢、秦祥林、林鳳嬌、張艾嘉一眾巨星。
1995年,李行獲金馬獎頒予第32屆終身成就特別獎,而這之前他已用《養鴨人家》、《路》、《秋決》、《吾土吾民》、《汪洋中的一條船》、《小城故事》、《早安臺北》在金馬累積了三座最佳導演和七部最佳劇情片,其中更於1978-1980年創下三連霸紀錄。
90年代開始,李行從專注個人職業生涯轉而為推展電影事業服務,不僅在金馬影展由民間主辦後接過主席之位,更積極推動兩岸電影文化交流,其執掌的十三年內,將金馬自原本的地區性獎項擴大格局,重新定位成全球華語電影的國際競賽,為後來金馬的輝煌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李行曾自述電影就是他的天命,他始終滿懷熱忱且樂於提攜後進,為臺灣電影留下難以抹滅的貢獻,回望近七十年的電影生涯,想來應是無愧於心,祝福他,一路安好。
#你對李導的哪部作品印象最深呢
#和大家一起來聊聊吧
#報時光UDNtime
來源:聯合報
日期:1979/2/15
攝影:張福興
圖說:導演李行在電影回顧展中表示他從事電影工作前後已廿個年頭。
歷史新聞
【1979-02-05/聯合報/07版/】
李行一心為國片前途而努力
電影圖書館為他舉辦回顧展
【本報記者黃寤蘭特稿】電影圖書館成立後舉辦的第一個活動,是為期一個半月的「李行作品回願展」。館方選擇了李行導演的十八部作品,從早期的台語片到最近的「小城故事」,放映給五百多位具有會員資格的人觀賞。
館方選擇李行的作品有很好的理由。李行的導演生涯前後二十二年,始終堅持著文藝片路線,從他的四十部作品裡,可以看出從民國四十六年到現在台灣文藝片轉變的趨勢,其中不乏影響風氣的作品。
四十部作品中,前九部是台語黑白片,第十部「兩相好」採國台語雙聲帶發音,是李行進入國語影壇的里程碑。第一部作品「王哥柳哥遊台灣」上下集即為製片人賺了大錢,李行就繼續走這種古裝滑稽喜鬧路線,又拍了「豬八戒與孫悟空」、「豬八戒救美」、「凸哥凹哥」、「王哥柳哥好過年」,「白賊七」及續集,「金鳳銀鵝」、「新妻鏡」等。矮仔財和李冠章是這個時期最受歡迎的明星。
那時歌仔戲盛行,「金鳳銀鵝」就是請戲班子來拍的電影,影棚搭在戲院裡,日夜兼拍,十天內要趕完,因為戲班子生意太好,超出十天就要算二十天計。日本片對台語片的影響也很深,「新妻鏡」就改編自日片,「兩相好」則模仿香港「南北和」、「南北兩家親」式的電影。
「街頭巷尾」是李行生命歷程中一個很重要的點,這是他第一部國語片,最後一部黑白片,小銀幕,同步錄音。這部電影為國片影壇「健康寫實路線」的濫觴也使李行順利進入中影公司,成為彩色國語片的導演。這以前他屢次申請加盟中影都遭婉拒,「街」片上映時,當時的中影總經理龔弘才發現他的才華,而羅致旗下,簽了三年約。 進入中影,李行細膩而富鄉土色彩的風格得以發揮,連連導出「蚵女」、「養鴨人家」、「婉君表妹」、「啞女情深」等片,及與李嘉、白景瑞合導的「還我河山」,和一部非中影出品的「日出日落」。「蚵女」與李嘉合導,號稱台灣第一部獨立自製彩色寬銀幕電影,因為前此的數部彩色片「吳鳳」、「秦始皇」、「金門灣風雲」為中日技術合作,「梁紅玉」是小銀幕。不過「蚵女」底片仍是送到日本沖印的。這部片子打破國片在亞洲影展中抱鴨蛋或拿個童星獎的紀錄,奪得最佳影片獎。
細數前塵銀幕上 始終執著藝文片
「養鴨人家」是李行第一部獨立導演的彩色電影。那時黃梅調影片風行一時,「梁祝」在「蚵女」前造成空前轟動的紀錄,李翰祥來台創辦國聯公司,連連導出「七仙女」、「狀元及第」等賣座片,刺激台灣影業急起直追。「養鴨人家」再次得到亞洲影展最高榮譽,也是第一部進入香港市場的國片,以後黃梅調就漸趨式微了。
民國五十五年邵氏父子公司在香港闢雙麗(麗都、麗華)院線,專映國片,「還我河山」是開幕首映影片。這條院線持續了十餘年之久,最後終因國片失去了香港觀眾而為嘉禾合併。
「貞節牌坊」、「路」和「玉觀音」是李行摒棄市場因素純粹就電影藝術觀點而拍的作品,但這種嘗試卻使他因票房失敗而走入低潮,轉而朝「情人的眼淚」、「喜怒哀樂」、「羣星會」、「母與女」、「愛情一二三」等故事片發展。不過李行始終不曾放棄理想的創作慾望,「秋決」又使國語片壇產生一次震盪。
這以後李行走入都市型態浮華的文藝片階段,連連出品「風從那裏來」、「大三元」、「彩雲飛」、「心有千千結」、「婚姻大事」、「海鷗飛處」、「海韻」、「碧雲天」、「浪花」、「風鈴風鈴」、「白花飄雪花飄」等片,主角在甄珍、鄧光榮、秦祥林、林鳳嬌、秦漢等人身上打轉,和他前期風格迥異;其中只有一部「吾土吾民」特殊些。
近兩年,李行又企圖回到從前溫厚的鄉土風格,而拍出「汪洋中的一條船」及「小城故事」。他認為二十二年的導演生涯能為影壇證明兩件事,其一是電影事業需要按部就班由琢磨中成長,不是一夕可以成名的,其二是正統文藝片不會因潮流改變就倒下去,他還要繼續為國片前途奮鬥。
鴨仔船香港 在 MPWeekly明周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我城的聲音】「從前,香港是個漁港……」這句話,香港人都耳熟能詳,但未必懂得怎樣把故事說下去。親身乘搭舢舨船,到 #香港仔 避風塘遊覽,探索昔日水上人的生活面貌,自能更了解香港身為漁港的歷史文化。
水上人後代陳子坤及其妻阮穎姿,2019年起經營文化旅遊機構「浪遊漁港1773」,舉辦香港仔港灣舢舨遊,讓人沿途觀賞風景之餘,亦有內容豐富的語音導賞、「住家艇」展覽參觀環節。「香港仔以前有水上人在此居住,有community,有『住家艇』、形形式式的漁船,在它們未真正式微或消逝前,希望把這種文化承傳下去。」阮穎姿說。年屆七十歲的水上人杜海富,是舢舨遊的船長,他自述水上人的刻苦生活:「水上面嘅生活,千變萬化,刺激試過,乜都試過。」
- - -
《明周》推介:
【我城的聲音】樹上男兒攀樹師 馬學銘 入行十一年見證香港樹變遷
https://youtu.be/_FkzoObeJmU
【我城的聲音】本地旅行團:童遊社區 孩子看天下
https://youtu.be/w227OB4anAA
-----------------------------------------------------------------------------------------
立即訂閱《明周》電子版:
https://bit.ly/3t1Jmmx
明周娛樂 Web/ https://www.mpweekly.com/entertainment/
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entertainment.mpw
Mewe / https://bit.ly/39s8vgS
明周文化 https://www.mpweekly.com/culture/
想食明周 https://www.facebook.com/foodiempw/
INNER https://www.facebook.com/innermpw/
https://www.instagram.com/in__ner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l1ExabZboqM/hqdefault.jpg)
鴨仔船香港 在 果籽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香港仔漁光村|街坊帶遊59年歷史公屋 兩年後清拆重建 60年代共用廚廁兼無升降機
近60年歷史的香港仔漁光村,位於香港仔市中心不遠處,預計將於2023年清拆重建。這條依山而建的屋邨共有5座:白沙樓、順風樓、海港樓、靜海樓、海鷗樓,每座大樓的名稱均使用了漁民相關的詞匯。從高處俯視,整條邨的結構就像一條小船。60年代,香港仔漁港繁榮興盛,屋邨因而命名漁光村,為香港仔一帶的水上居民和鴨脷洲居民提供廉價房屋。
研究香港屋邨歷史多年的作者陳志華指出,60年代出現摩打船,部份使用搖櫓漁船的競爭力下降。同時,漁民開始考慮子女的將來,希望下一代可以讀書打工或做生意,令漁民紛紛開始上岸。上岸的漁民會居住在岸邊的棚屋和寮屋,沒有廁所和廚房,居住環境差:「你能想像到,一個有瓦遮頭的石屎建築,與本來的居住環境相差得遠了。」
影片更正
02:00:「房協圖片」應為「1964年2月7日華僑日報 」
05:57 :「房協圖片」應為「1961年11月20日華僑日報」
08:51 :「政府」應為「房協」
https://hk.appledaily.com/lifestyle/20210508/WFRMDHCZSBBZFLZ7XJGOVX7TNU/
影片:
【我是南丫島人】23歲仔獲cafe免費借位擺一人咖啡檔 $6,000租住350呎村屋:愛這裏互助關係 (果籽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XSugNPyaXFQ)
【香港蠔 足本版】流浮山白蠔收成要等三年半 天然生曬肥美金蠔日產僅50斤 即撈即食中環名人坊蜜餞金蠔 西貢六福酥炸生蠔 (果籽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Fw653R1aQ6s)
【這夜給惡人基一封信】大佬茅躉華日夜思念 回憶從8歲開始:兄弟有今生沒來世 (壹週刊 Next) (https://youtu.be/t06qjQbRIpY)
【太子餃子店】新移民唔怕蝕底自薦包餃子 粗重功夫一腳踢 老闆刮目相看邀開店:呢個女人唔係女人(飲食男女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7CUTg7LXQ4M)
【娛樂人物】情願市民留家唔好出街聚餐 鄧一君兩麵舖執笠蝕200萬 (蘋果日報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e3agbTOdfoY)
果籽 :http://as.appledaily.com
籽想旅行:http://travelseed.hk
健康蘋台: http://applehealth.com.hk
動物蘋台: http://applepetform.com
#香港仔 #漁光村 #公屋 #60年代 #鴨脷洲
#果籽 #StayHome #WithMe #跟我一樣 #宅在家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mBX3pBNxAm8/hqdefault.jpg)
鴨仔船香港 在 Zaki Liu VDO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大帽山爆林上集 : https://youtu.be/CYvdijTBNdw
鐘意就讚好+留言+訂閱+分享,鐘意既可以資助下ZAKI仔
https://www.patreon.com/zakiliu_vdo
https://payme.hsbc/zakiliu
【Zaki Liu】
FB : https://www.facebook.com/zakiliu.vdo
IG : https://www.instagram.com/zakiliu.vdo
YouTube Acc : : https://www.youtube.com/user/ZAKILIU
----------------------------------------------------------------
【PANG】
FB : https://www.facebook.com/pangliu
IG : https://www.instagram.com/pangliu
----------------------------------------------------------------
【Sesame Channel】
YouTube Acc : https://www.youtube.com/user/SESAMECHANNEL
FB :http://www.facebook.com/sesamechannel
----------------------------------------------------------------
旅行 VLOG DIY 賽馬 ZAKI 淘寶 開箱 試食 行山 生活 深圳 日本 韓國 越南
#大帽山 #爆林 #行山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5Tv84HwNcag/hqdefault.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