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大家分享瓦基最近這兩個月來,開始閱讀《#華爾街日報》的體驗。如果說《紐約時報:書籍》是我心目中最嚴謹的選書推薦來源,那麼《華爾街日報》無疑成了我最信賴的金融財經資訊權威
🚀在我讀完《#深度數位大掃除》這本書之後,開始規劃自己的數位極簡生活,這是一種稱為 #慢媒體 的新聞吸收方式
✍️使用心得 https://readingoutpost.com/wallstreet-journal-storm/
【為什麼我對華爾街日報產生興趣?】
《深度數位大掃除》的作者鼓勵我們以緩慢的思維模式來吸收新聞媒體,只關注品質最高的新聞來源。在國際媒體方面,我一直都有留意《華爾街日報》和《紐約時報》這兩家權威報社,他們在近幾年來也成功以「訂閱制」從傳統媒體搖身一變成數位媒體巨頭。
正當我思考著要選擇訂閱哪一家、仍猶疑不決的時候,《風傳媒》很巧地在此時跟我接洽(受寵若驚!)請我試閱《華爾街日報》。原來,他們在2019年底取得了《華爾街日報》中英日三語版的合作授權,正在推廣給台灣的讀者朋友們(文末有優惠價訂閱連結)。
因此,我答應了《風傳媒》的試閱邀約,很開心能跟大家分享兩個月來的使用心得。
【華爾街日報給我的印象是什麼?】
在分享我的閱讀體驗之前,先簡單介紹《華爾街日報》(The Wall Street Journal,簡寫WSJ)這家老牌媒體,它是美國當今最具影響力的報社,以嚴肅的報導風格聞名,側重金融和商業領域的報導,媒體界給予的評論是「其調查型報導所保持的高品質和挖掘精神」。
那麼,所謂的調查型報導是什麼意思?這就值得提起兩本精彩的暢銷書。
去年我分享過心得而且印象非常深刻的《惡血》這本書,就是由《華爾街日報》的資深記者約翰.凱瑞魯爆料,他費時六個月的時間深度追查,揭發這場史上最大高達90億美元的生技醫療騙局,凱瑞魯追逐新聞真相的執著令人打從心底敬佩。
接著,今年我分享的另一篇心得,讓我拍案叫絕的馬來西亞史上最大詐騙案《鯨吞億萬》,也是由兩名《華爾街日報》調查記者湯姆.萊特和布萊利.霍普聯手揭發,他們跑遍全球十幾個國家,訪談過上百位受訪者,解讀數千份文件,最後鉅細靡遺地還原了這起驚人的案件。
這種實事求是的報導精神,除了體現在每天的報紙和線上新聞之外,從這些龐大縝密的調查案例之中,我都可以深刻感受到這家媒體對「新聞」本質的專業態度。如果哪一天又出了一本新書,作者剛好又是《華爾街日報》記者,我應該也會毫不猶豫地買單。
【華爾街日報跟其他媒體有什麼不同?】
《華爾街日報》最擅長的領域是金融、財經、商業、時政,在美國的訂閱戶定位為主流精英階層,以及金融市場裡的眾多投資人們。不同於《紐約時報》包羅萬象的內容,《華爾街日報》更專注於提供金融方面的專業資訊,大至整體世界財經趨勢分析,小至個別公司產業的商業策略。
在這個全球化的時代,國際經濟新聞也和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例如某國的政策態度變化,可能導致特定商品的成本大漲,而影響商品售價,或是其他間接影響。《華爾街日報》有助於增進我們的國際觀認知,是一個在即時性、可靠性、深入性都極具權威聲量的國際媒體內容。
比起許多媒體只在乎「用盡全力爭奪你的眼球注意力」,然後把你的注意力賣給廣告商,《華爾街日報》對於報導內容的品質要求嚴謹,在網站上也沒有氾濫的廣告,尤其是兼具深度和廣度的「專欄與觀點」報導,讓我從每一篇裡都學到許多新東西。
目前的台灣訂閱戶有大部分是對於投資理財有興趣的族群,接收商業經濟動態資訊的新聞內容,擁有一份在美國最具權威、最有代表性的財經資訊來源,對於他們在投資上操作具有直接影響力。
【我使用至今兩個月的心得】
我以往很少主動去讀數位新聞網站,直到今年初COVID-19疫情開始爆發後,我對疫情和世界局勢的關注才熱中起來。前陣子喜歡從Yahoo新聞網,讀衛服部最新的疫情狀態更新,偶爾逛逛其他的地方和國際新聞。
不過,像Yahoo新聞這類型的網路媒體,在網頁上總是充滿廣告和吸引人的聳動標題,很容易讓人不自覺開始閒逛起來。但是,我自從兩個月前開始讀《華爾街日報》之後,其簡潔、精煉的內容,讓我看待新聞的方式發生了許多改變。
舉最近的四大科技巨頭CEO,在美國國會接受質詢來說,議員直接拿《華爾街日報》的報導來質詢貝佐斯,指稱亞馬遜惡意使用平台上獨立賣家的資訊,可能導致創新被扼殺,我當下就直接回頭找了這篇刊於四月的原始報導來看(亞馬遜利用平台上獨立賣家的數據來開發競爭產品)。
接下來,我就使用《華爾街日報》的搜尋功能,以一種做研究的心態,尋找亞馬遜近期與過去的報導(長篇、短篇都看),發現了亞馬遜正開始反其道而行「擴大實體辦公空間」、「併購餐點外送公司」、「擺脫疫情影響交出最佳季度業績」。
我原本對於新聞抱持一種可有可無、事不關己態度,卻漸漸喜歡上《華爾街日報》對於商業領域的深入報導方式,這讓我更能用一種「主題性」和「主動性」的態度,在不會令人分心的網頁環境下探索特定主題。
這段時間以來,讓我感受深刻的是,與其被劣質新聞疲勞轟炸,不如吸收精煉又簡潔的優質內容。《華爾街日報》總是被其他報章媒體引用、包裝、轉述,想想看,如果你可以直接閱讀這些報導的源頭,對於自己思考品質的提昇會有多少呢?
在我經歷了「數位極簡生活」搭配《華爾街日報》的這些日子後,我認為提升思考的涵養的訣竅之一,就是懂得「吸收少量優質的東西,通常比吸收大量劣質的東西更好」,把寶貴的注意力留給最有深度和意義的事情。
【我在使用的過程中遇到什麼缺點?】
雖然說了很多關於《華爾街日報》的優點,但我也不吝於分享體驗時看到的缺點。這個缺點不是《華爾街日報》的本身,而是使用「手機APP」的體驗。一般而言,訂閱了《華爾街日報》之後,有兩種主流方式可以閱讀報紙:桌上型電腦、手機和平板APP。
首先,桌上型電腦的用瀏覽器閱讀的體驗是很好的。你可以透過《風傳媒》官網登入帳號之後,再跳轉《華爾街日報》自由切換中、英、日文版網頁,瀏覽器的cookie記憶登入資訊之後,往後你只要直接開啟《華爾街日報》網頁就可以直接閱讀(我預設繁體中文網頁到我的最愛)。
反而,手機APP版的體驗讓我很不滿意。你必須先開啟風傳媒APP,在裡面跳轉《華爾街日報》後再切換語言,然後,讓人難過的地方就來了。你關掉風傳媒APP之後,下次重開APP,就要再走一次上面的流程(10~20多秒),是個很不順暢的APP體驗。
我建議喜歡在手機閱讀的讀者,直接用手機的瀏覽器,把《華爾街日報》網頁加到我的最愛,這樣你至少直接開瀏覽器,點網頁進去就能直接閱讀。這個缺點對我的影響較小,因為我採行「數位極簡生活」的方式,只在固定時段、固定地點、用電腦網頁閱讀新聞。
無論你習慣滑手機看新聞,或者像我一樣用電腦看新聞,你可以在「風傳媒VVIP會員使用手冊」的網頁裡,參考在不同平台上使用的詳細步驟說明。
【華爾街日報有沒有免費試閱或導讀?】
《風傳媒》在網站上特別提供了《華爾街日報選文》專欄報導,每週一到週五,每天挑選一篇《華爾街日報》文章提供讀者免費閱讀。我覺得這個服務非常親民,即使還沒有正式訂閱的讀者,都可以一探究竟這個優質媒體的內容適不適合自己。
此外,我還想推薦給你,可以免費訂閱《風傳媒X華爾街日報|導讀電子報》。《風傳媒》每週二、四、五共寄出三篇由資深主編「金牛幫幫忙」撰寫的《華爾街日報》導讀信,讓你可以透過電子報從金融、科技及個案的角度,快速了解本週世界大事。
電子報內容共分為三種主題:《六圖華爾街》從六張圖表閱讀六個世界財經的重點大事、《科技人的華爾街》不只閱讀技術發展,金錢、權力、生意,看清楚科技的本質與全貌、《金融人的華爾街》用金融人的視野閱讀華爾街日報,針對單一個案主題做深入的導讀與分享。
我透過這個方式,在平日只要花很少的時間,就能快速透過電子報的掌握重要的國際新聞。如果你有興趣,推薦你前往訂閱《風傳媒X華爾街日報|導讀電子報》。
【華爾街日報的訂閱價格是多少?】
《華爾街日報》在全球累計250萬訂戶,官網中英日三語版本原價是每個月29美金,換算台幣大約是每個月870元左右,年繳10,440元,這對普通的上班族而言,應該是滿沉重的負擔。而且在美國《華爾街日報》官網訂閱的話只能看得到英文版內容。
不過,《風傳媒》為台灣讀者提供的優惠「《風傳媒X華爾街日報》訂閱VVIP方案」,只要不到原價的4成,每個月333元,年繳3,998元,就可以享有《風傳媒X華爾街日報》的三語訂閱方案,繁體中文對台灣讀者來說閱讀起來不吃力,甚至還可以參考英日文的版本。
如果你希望提升自己吸收新聞資訊的品質,這絕對是一項值得考慮的投資。如果你對金融投資市場有一定涉略,或許掌握到幾次關鍵訊息,就能賺回訂閱的費用。當然,優質的深度報導內容,對於自己知識和眼界的提升,就不是單純用錢可以衡量的了。
👉前往訂閱 https://readingoutpost.com/wallstreet-journal-storm/
「鯨吞億萬閱讀心得」的推薦目錄:
- 關於鯨吞億萬閱讀心得 在 閱讀前哨站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鯨吞億萬閱讀心得 在 早安財經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鯨吞億萬閱讀心得 在 閱讀前哨站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鯨吞億萬閱讀心得 在 [心得] 鯨吞億萬- 看板book - 批踢踢實業坊 的評價
- 關於鯨吞億萬閱讀心得 在 EP.39 《鯨吞億萬》當「惡血」遇上「瘋狂亞洲富豪」…再乘10倍 的評價
- 關於鯨吞億萬閱讀心得 在 讀書e誌- 如果有10億美元,你會怎麼花?... - 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鯨吞億萬閱讀心得 在 圖書館| 110學年度活動照片 - 國立臺東高級中學 的評價
- 關於鯨吞億萬閱讀心得 在 [心得] 鯨吞億萬:一個大馬年輕人,行騙華爾街與- 看板book 的評價
- 關於鯨吞億萬閱讀心得 在 寒假最後分享寒假書單✍️ - 書籍板 - Dcard 的評價
鯨吞億萬閱讀心得 在 早安財經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對普通人來說真的是超乎想像。
覺得這真實故事誇張程度遠遠超過華爾街之狼,最強的金融犯罪教科書...…❞
謝謝這篇,很切入時事的心得分享... 也分享給各位~
#鯨吞億萬
鯨吞億萬閱讀心得 在 閱讀前哨站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鯨吞億萬》的作者之一,湯姆.萊特,剛剛獲得了2020年度 Shorenstein Journalism Award 殊榮!
🏆該獎項初衷是為表揚報導亞洲新聞傑出貢獻的記者。
他不僅揭發馬來西亞「#一馬弊案」,還長期深耕報導發生在亞洲地區的大小事。為他感到開心! 恭喜恭喜~🎉
還沒讀過《鯨吞億萬》的朋友可以參考我的閱讀心得:
https://readingoutpost.com/billion-dollar-whale/
鯨吞億萬閱讀心得 在 EP.39 《鯨吞億萬》當「惡血」遇上「瘋狂亞洲富豪」…再乘10倍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影片讀取中](/images/youtube.png)
《 鯨吞億萬 》的故事主角是馬來西亞人劉特佐(Jho Low),他親手掀起了一場世界級... ... 喜歡看別人的 讀書心得 與書評? ... <看更多>
鯨吞億萬閱讀心得 在 讀書e誌- 如果有10億美元,你會怎麼花?... - Facebook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讀書 e誌 真的好吃 . 4 yrs. Harvey Huang. 中文版已有鯨吞億萬 https://www.books.com. tw/products/0010834788?gclid=Cj0KCQjw3 JXtBRC8ARIsAEBHg4lhqZlxHWKSngEmThz ... <看更多>
鯨吞億萬閱讀心得 在 [心得] 鯨吞億萬- 看板book - 批踢踢實業坊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簡介
《鯨吞億萬》一書由『華爾街日報』的兩位資深記者 Tom Wright 與 Bradley Hope 所著
,兩位記者都相當資深,都入圍過普立茲獎的決選名單,也因為報導一馬公司掏空案的專
題,榮獲財經記者最高榮譽「羅布獎」。這樣說吧,這本書是由身處世界經濟最中心裡最
權威的報社機構中最出類拔萃的兩個人合著而成,無論是基於故事背景或是作者背景,這
本書都值得一讀。
內容簡介
《鯨吞億萬》是在描述一個馬來西亞人,劉特佐,在世界金融體系中橫行的故事。本書從
劉特佐的身世、學歷以及後來如何一一開創公司洗錢都有詳細的敘述,也難怪『紐約時報
』這樣評論《鯨吞億萬》:「一本現代金融詐欺教科書」。
今天這篇心得我不會把書中的情節一一整理再列舉出來,畢竟這本讀起來猶如小說的書如
果被我這樣暴雷很可能大家就會失去去閱讀的興趣。再者是啾啾鞋曾經針對《鯨吞億萬》
做過兩期節目,節目內容就是整理簡化本書的內容,我覺得做的還不錯,若大家想快速閱
讀瀏覽或回憶書中的概要,歡迎去啾啾鞋的頻道搜尋影片。
那麼,底下就讓我以我的方式介紹《鯨吞億萬》了,當然,我會盡力避開先前在板上曾引
起廣泛爭論的『民主』的議題的。(其實這本我很早就買了,只是那時候板上吵蠻兇的讓
我不太敢發心得 QQ)
劉特佐
他是個洗錢騙子,還是個創業家?
我們簡單瀏覽劉特佐的一生,出生於馬來西亞檳成的小康家庭,後遠赴美國求學,並在學
成回國後創立了自己的公司,替國家爭取到國際上的大量資金。一段時間後,重新回到美
國,創立了一間電影公司,拍攝了當年紅極一時的『華爾街之狼』,在全球創下了四億美
元的票房。
撇開所有先入為主成見,這完全是個勵志的創業故事吧。如果不在乎過程與手段的話,從
幾乎一無所有到享譽國際,簡直就是一個白手起家最後揚名立萬的大企業家。但可惜的是
,我們身處的資本主意社會已非 19 世紀那般萬惡不堪。現在的金融體制社會有一套逐漸
健全的制度,全世界都希望能透過法治建立一個完整的自由市場,所有利用制度缺口破壞
這個目標的人,都將被驅逐與逮補。
劉佐特就是基於這個共識被驅逐出國際市場的,他利用國際資金制度的缺口,利用了主權
基金、空殼公司與不斷公開募股(IPO)賺取大把大把的財富,那麼問題來了,利用制度
缺陷進而獲利的人,真的有那麼十惡不赦嗎?
為何不能合作?
世界頂尖的科技公司 Google 在 2017 與 2018 兩年共發了 600 萬美元以上的獎金給世
界各地的駭客與電腦高手,只要他們找出 Google 系統中有害的漏洞便能得獎,上述是一
個利用填補制度缺陷進而獲利的實際例子。當然,今天這篇心得絕對不是要幫劉特佐做翻
案文章,他的罪證確鑿,但我們要思考的是,為何世界金融體制與世界互聯網體制的主客
體雙方,對於制度缺陷的反應如此不同。
互聯網的客體也就是駭客們,願意提供自己的發現給主體也就是 Google,Google 也願意
提供賞金給發現缺陷的客體;但金融體制又如何,那些利用標案收取回扣的政客,那些利
用國際層級資訊不對等獲利的銀行家,那些打著反貪污名號的專案小組,甚至利用總統職
位貪污的領導者,這些亂象難道不能參照互聯網的作法,抑制雙方進而達到雙贏的目標嗎
?
答案是不行,因為互聯網體制與金融體制中的人的目標不一樣。在互聯網體制中,改善一
個漏洞能讓整體網路運行的更加順暢,主客體雙方都不希望整個網路崩塌,雙方獲利的基
礎是基於完整的互聯網機制,創造一個更加理想完美的環境,對雙方都有好處;但在金融
體制中,通常任何變化都會傷害到既得利益者。對於客體而言,在零和遊戲中,任何一方
的崩塌意味著另一方能得到更大的利益;對於主體而言,主體的順利運行通常得仰賴那些
頗具份量的客體,因此時常必須容忍那些客體的行為,用一個老掉牙的笑話為各位舉一個
例子吧:當你欠銀行五百萬的時候,銀行擁有你;但當你欠銀行 500 億的時候,你擁有
銀行。
值得學習的地方?
雖然劉佐特利用了世界金融體制的缺陷賺進大把大把不合道義的鈔票令人不齒,但是他是
如何做到的?還有他是如何失敗的?世界很奇妙,如果你產生的結果是足夠好的時候,通
常世界不會對你的惡行說三道四。愛迪生發明了電燈,但他同時因為交流電直流電之爭背
叛了特斯拉,還發明了電椅;孫中山創立中華民國,但他同時對同盟會還有當時中國的軍
閥背信忘義;成吉思汗創造了大一統帝國,但也同時促成了殺人無數的黑死病。
讀完《鯨吞億萬》後,我不禁思考,如果劉特佐把挪空的錢拿來做一些具有正向意義的事
情,他是否還會像現在一樣,人人喊打呢?其實劉特佐的故事很大程度的為一些具有野心
的創業家披露了一些金融體制運行的潛規則,例如公司名稱與人際的重要性等等,書中提
到了很多值得學習的觀念,只要不要利用這些觀念犯下太過踰矩的錯誤的話,這些觀念應
該可以大力促進有心之士在商業世界的進展。
心得
我想,劉特佐的事蹟是一個很好的參考事蹟。
這個世界不是不允許人們作弊,而是不允許人們「被發現作弊」以及不允許人們「作太大
的弊」。紐約時報說的好,《鯨吞億萬》是一本教科書,裡頭的洗錢實例以及混入各種生
活圈所使用的手段都讓人讚嘆,學習與理解這些手段,並且有限度地在自己的生活中利用
不失為一種好的選擇。我們不能墮落成跟劉特佐一樣的人,但必須懂得那些墮落者是如何
墮落下去的。
《鯨吞億萬》帶給我一種看世界全新的視野,原來世界上真的有那樣的人,一談一笑間是
幾億美元的資金流動,那樣的人是如何做到的,又是為何失敗的,看完這本書,我相信一
樣能帶給你對於世界另一角度的認知,推薦這本書給各位閱讀,之後我也會看類似本書主
題的《惡血》,請各位敬請期待!!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8.167.130.130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ook/M.1581319016.A.6AA.html
控能力,我實在沒辦法把那個差距具體的表現出來,請您賜教。
※ 編輯: biemelo157 (101.12.13.6 臺灣), 02/10/2020 16:53:32
※ 編輯: biemelo157 (101.12.13.6 臺灣), 02/10/2020 16:55:53
懲罰的,是被發現正在偷看才會被懲罰。
而您的意思是,只要我塞錢或是用其他手段打通監考者和同儕的關係,那麼他們就算發現
了作弊的行為也不會理我吧。
因此,或許把文中的允許不允許,改成在乎不在乎會比較恰當,您認為呢?
※ 編輯: biemelo157 (101.12.13.6 臺灣), 02/10/2020 18:01:50
這樣敘述好了,我的意思是在被發現作弊之前,其實作弊是無所謂的。也就是可以作弊,
但必須作的讓人無法察覺。
我承認我理解不了您的意思(雖然剛剛我以為我瞭解ㄌQQ),想請問您認為內文中您認為
不妥當的紅色那句應該要怎麼修正比較恰當呢
※ 編輯: biemelo157 (101.12.13.6 臺灣), 02/10/2020 18:19:18
※ 編輯: biemelo157 (101.12.13.6 臺灣), 02/10/2020 18:29:02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