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籍分享】《死過一次才學會守護自己:共感人的「小我」練習》
。
康德說過「物自身不可知」,即人所感知的世界皆源於「自身之經驗與主觀」,而我們很難發現自己用了什麼主觀--「很容易以為大家跟我一樣,或我跟大家一樣」。因此若發現別人都可以做到的事,我卻學習不來,那麼一定是「我個人的問題」。
因為實務應用,我研究過AS與ADHD,發現「先天的生理因素」會「影響心理歷程」,讓自己在判斷世界、人際互動與做決策時會有根本不同的邏輯,而其背後更重要的,其實是「對情緒系統的難以掌握」,更導致在消化情緒這程序上遭受莫名的困難。
「一定是我的問題(只是不知道是怎麼回事)」這種想法,會讓自己陷入痛苦深淵,而且不知道怎麼發生、不知道怎麼改、不知道怎麼跟人傾訴,最後因長期壓抑而成憂鬱症。
當事人還不知道,這個困難,是先天的生理因素所致,他只是被困在這個看不見的限制裡,除非有人從外面以他能懂的形容轉譯給他,讓他知道「這只是特質」,只要多瞭解自己就能能夠對於自己的行為與情緒有更好的知覺,以不同角度重新審視生活上的決策。
。
本書提到「共感人」這個名詞,也是類似的生理限制,先天在情緒、情感上很容易被滲透而無法拒絕,我查了一下定義,如下:
『共感與高敏感有很多類似的特點,比如對刺激敏感、喜歡獨處、容易疲憊等,事實上,共感人與高敏感人的確有很多的交集,有些人他們既有高敏感特質,又有共感特質。
#高敏感人群往往具備極強的觀察能力,對於細節非常敏銳,所以,能夠獲得更多別人留意不到的資訊,共感人群往往可以直接跳過觀察的環節,因為具備超強的感受力,對於周圍的人事物極度容易感同身受。
#共感人具備的不僅是同理心,而是感同身受的能力,別人的感受,他們一律照單全收,無論是好的還是壞的,因此比起高敏感人,共感人的“心累”程度是直接翻倍的。
共感並不是一種心理疾病,雖然感同身受的能力的確會給共感星人帶來超多困擾,與高敏感特質一樣,共感特質也是一種正常的人格特質,因此,瞭解自己可以讓我們能夠對於自己的行為與情緒有更好的知覺,從而避免生活上的錯誤決策。』
原文:https://reurl.cc/ogWvp3
。
有類似困擾的朋友不妨自己做個測驗了解自己看看(如下圖)
。
不管是AS、ADHD、高敏感、共感等,也包括內向、害羞等特質都是一樣,理解它所屬的限制,是讓我們更接受自己,絕非就停在「所以只好這樣」的結論,各種特質都有屬於自己較能吸收的學習途徑,選擇它較能事半功倍,然後人生還是要繼續前進,直到「達到你所想要的解讀世界、人際關係及決策的自由與調整」。
。
本書是提供作者個人經驗、看事物的信念,以及用冥想來調整情緒的接收。
歡迎有興趣的人一起看。購書連結: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98509
作者的傳奇故事: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81381
高敏感人群往往具備極強的觀察能力 在 adhd憂鬱症2022-精選在臉書/Facebook/Dcard上的焦點新聞和 ...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高敏感人群往往具備極強的觀察能力 ,對於細節非常敏銳,所以,能夠獲得更多別人留意不到的資訊,共感人群往往可以直接跳過觀察的環節,因為具備超強的 ... ... <看更多>
高敏感人群往往具備極強的觀察能力 在 adhd憂鬱症2022-精選在臉書/Facebook/Dcard上的焦點新聞和 ...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高敏感人群往往具備極強的觀察能力 ,對於細節非常敏銳,所以,能夠獲得更多別人留意不到的資訊,共感人群往往可以直接跳過觀察的環節,因為具備超強的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