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老師月刊2020.11.【心理學實驗】專欄
執行電擊實驗:你順從的,其實是他人眼光
。
假設你受邀來參加「極限地帶」試錄,你只有車馬費,遊戲方式是問答實境秀,節目將收集參加者回饋以改善實際製播內容。試錄時兩人一組,和你搭檔的另一人林先生,在聽完解說後抽中壞籤擔任受電擊者,你則是助理主持,他答題,若答錯你就執行電擊處罰。
錄影開始,現場有100名職業觀眾,主持人向鏡頭說明規則:答對沒事,答錯受電擊處罰,越後面電壓越高也越痛,最高達460V,但無論對錯,只要堅持到最後就會贏得大獎,有100萬獎金。遊戲開始,林先生進入另一個房間,雙手雙腳被固定在椅子上,電流從椅後連結輸出,你看不見他,但可以聽到他答題。
遊戲起初進展順利,但隨著伏特升高,林先生答錯機率也變高,你每次按下電擊鈕後,他都痛得哀嚎。林先生說:「讓我出去!我不玩了!」、「我後悔了,救救我!」你猶豫了,不想再玩,你眼神示意主持人是否該暫停了?
「別受影響,你要繼續!」主持人面無表情對你說。
「可是……他好像很痛苦……」你說。
「那麼,觀眾怎麼說?」,那100人同時吶喊「100萬、100萬」、「贏大獎、贏大獎」,如雷貫耳,要你繼續玩。你知道這是排練,自己也拿不到真的獎金,卻仍敵不過觀眾鼓譟,你繼續電擊林先生,忽略他痛不欲生的慘叫。就這樣來到倒數前三題,林先生不再求饒,毫無動靜,你不敢知道他怎麼了。
「你要繼續,我們會負責。」主持人堅定地說,觀眾繼續激動吶喊:「贏大獎!贏大獎!」
你好掙扎,不知到底要怎麼辦?明明沒有人想要傷害他人,事態卻演變得越來越誇張,但事已至此,你心一橫,想著「我只是遵從主持人和觀眾的意見」而已,執行完最後三次的電擊,舉手跟著觀眾歡呼完成遊戲…
。
你順從的是誰?是順從權威和他人眼光
上述改寫自2009年法國紀錄片《電椅大風吹》(The Game of Death),節目是研究團隊設計的大型情境實驗,試錄結束後,受試者會被告知一切都是實驗,被電擊者是演員,本人也平安無事,然後訪問受試者當時的心路歷程,怎麼選擇繼續還是暫停?
電擊實驗的原型是由60年代心理學者米爾格蘭(Milgram)所設計的,當時場景在實驗室,受試者同樣看不見被電擊的另一個演員,但聽得到他遭受痛苦時的哀嚎聲,即使最終對方再也沒出聲,那麼受試者還會依照指令繼續執行嗎?實驗結果有65%的人執行到底。這比例看起來很高,然試錄的現代節目更高,全部共80位受試者,結果卻有80%繼續電擊到遊戲結束,只有20%的人中途喊停。
為何人們會無視他人痛苦而順從做出「非我本願」的行為?
想想看,如果你自己在那個大型節目下,孤身無援,即使覺察事情不太對勁,但敢不敢「眾人皆醉我獨醒」的說「不」呢?「社會影響效果」指的便是環境如何影響人,包括團體的決定(觀眾都在期待)、資訊封閉(不斷被指示「跟著做」,沒有拒絕的選項)、角色權威(主持人說他會負責)。情境引導人們選擇「順從」,即使心裡不一定同意,但你依然做出服從權威、順從大眾的行為。若你事後發現這行為是錯的,你可能會辯解:「我只是奉命行事,其實心裡千百個不願意…」以掩蓋當時的認知失調,不過對他人傷害已造成,自己會懊悔一輩子。
。
順從收視率——高風險的娛樂節目
法國實驗所探討的不只是人為何會奉命行事,也觸及當今社會的一大隱憂:娛樂傳媒產業為何常「順從大眾的意見與喜好」,讓收視率變為某種權威,為追求效果而越做越極端,此「社會影響」導致從業人員在娛樂之名下同意高風險的活動,即便中途出現異樣,也沒人敢喊暫停。2019年11月,藝人高以翔錄製大陸電視真人實境節目《追我吧》,他於錄影過程突然昏倒,在倒下前高喊「我不行了」,送醫急救不治,過世時才35歲。探其原因,是製作單位從早上八點半到凌晨一點多都在錄影,工做長達17小時,加上錄製內容為高強度運動,導致高以翔心因性猝死。事發之前大概沒人想到,我們竟會為了娛樂效果,從上到下、從製作人員、表演者到觀眾,都順從了他人偏差的眼光。
要保持警醒不被社會影響,就要堅持自己的信念與態度,詢問那些中途願意喊停的人,他們都清楚心裡那條絕對不能越過的底線;另外若能「先知道情境是什麼」、「有人示範過抵抗的方法」,也都能增加喊停的把握。能穩定自己的界線,就能減少盲目的順從權威。
。
#2020年張老師月刊
高以翔 演 過 的 戲 在 ETtoday分享雲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相隔不到一年,真的是天妒英才QAQ(#蛋捲)
👉快加入新聞雲LINE,即時新聞推播底家:https://lin.ee/zw9sjVr
高以翔 演 過 的 戲 在 陳凱倫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給人溫暖依靠,有人信任~辦後事,是福氣!》
我還是習慣叫她"羅璧玲~長一輩認識她的名字~羅碧玲" ,當初清純活潑印象是美好的!
8/8一早,我帶著影帝《常楓爸爸》,羅碧玲(羅霈穎)生前好友,因疫情旅美沒辦法趕回來的影星《徐淑媛》的祝福,來到羅碧玲的靈堂致意。
從去年底《高以翔》,年初《劉真》遽世,我主動到民權東路靈堂致意,隨即從側門離開,留下一堆等待訪問的媒體~(Sorry)
最主要,我跟他(她)們不相識,我只是來表達對同行的一份"敬意", "慰問家屬" ,沒有什麼好對媒體朋友說的~只好選擇低調離去。
《羅碧玲(後來更名羅霈穎》是1985年,知名的編劇王中平大哥,為小黑《柯受良》量身打造的 一齣,華視9點半檔連續劇《飛越萬縷情》~當年新秀的演員"羅碧玲" ,第一次與我搭擋合作~
對她的印象,始終停留在當年的"清純" "活潑可愛" ;"很會演戲" 的新人印象,隨著日後她的走紅,兩岸奔波,我們較少再有機會聯絡~
今天去看她的心情, 一則是我在演藝圈的老朋友;少有人會想到我跟羅妹妹怎麼會有交集?
後來還合演了一部電影『飛越補習班』 我從"男朋友" 的角色,變成淘氣"高中生"。
二則,她離開後的第二天,我從網路上找到30年前,曾經接受過我訪問~學者詩人《羅青先生》的聯絡方式 (羅妹妹的大哥),表達我想為"羅妹妹後事" 盡一份的心意,
後來得知,于美人義不容辭在負責,我就決定到靈堂致意就好!
照理說基督徒是不會去「擲筊」,一位在靈堂熱心的師兄,兩度提醒我:「你要不要問問她什麼?」
離去前,心裡真的問她:
『羅妹妹,你知道?今天我是帶著常楓爸爸,還有你的好友徐淑媛的祝福,來看你嗎?』
前後擲了好多次,都不給一正一反的
"聖筊"?
最後換了一位小姐 協助,我用簡單的問題問她:『羅妹妹,我是陳凱倫,你知道我們來看你嗎?』
這樣才連續獲得三個"聖筊"。
無論是什宗教信仰,我仍相信靈魂存在說~ 有人說「頭七」,走的人才知道已經離世,但在「冬瓜行館」裡, 我相信她是在我們身邊的……。
之前問她一直不給"聖筊" ,很像是她的任性個性,但到後來才順服!
標準的~刀子口豆腐心,心腸非常善良的女孩。
這一次,我是從正門離開,也接受了衆媒體的簡單採訪,當我踏出了民權東路上的靈堂,突然覺得心裡 "放下了" ~
投入生命禮儀的四個多月,正在研讀一本「祖先療癒」的書:
在我們的世界中「死亡」,對剛離世的亡者來說,是一種過度儀式的開始,這個旅程,只有等她完全加入自己祖先的行列,才會完成。
靈性上堅強開朗的祖先,會為後世子孫,人生重大事件(結婚,生子等)增添祝福力量~
家族療癒與祖先修復工作中,共同的要素~就是「寬恕」,能促進更良好的身心狀態。
難怪長輩常說,人之將死,其言也善!
當我們拿起香,向祖先傳遞任何訊息和情緒,他們便投射相對等的"能量" 給我們 !
無怪乎證嚴上人說的一句話:『 生者心安,亡者靈安』。
有人『依靠』『信任』為我們辦後事,是多麼的有福氣啊!
我未來的「天職」,也是多年來一直在做的~
給人溫暖的『依靠』,『信任』我,陪你走完生命畢業旅程~
2020,08,08 我的心漸漸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