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前的古羅馬麵包再現~
大英博物館找來被譽為是全倫敦最佳義大利主廚的Giorgio Locatelli (就是個義大利佬),依據在西元79年與龐貝城(Pompeii)一同被維蘇威火山摧毀的赫庫蘭尼姆(Herculaneum)古城中,所發現的碳化麵包遺跡,追溯做法重建食譜,試圖重現2000年前古羅馬的麵包樣貌。
赫庫蘭尼姆(Herculaneum)規模比龐貝(Pompeii)來得小,但較龐貝富裕,也因覆蓋其上的火山灰較深,城內那些使用彩色大理石、繽紛馬賽克磚做出更為精緻裝飾的屋瓦房舍,連同傢俱器皿甚至食物等也都被保存得更為完整,這位跟著烤爐一起被保存下來的麵包就是一例。
除了邊流口水邊觀看影片之外,不知道你有沒有留意到被分為八份的圓形麵包上還有個長方形戳記?
這個印著“‘Property of Celer, Slave of Q. Granius Verus”的戳記通常被用來標明麵包出處、品質,或是所供給的特殊對象。
古羅馬人在西元前168年便已成立麵包公會,隨後便被羅馬政府列管為公共商品並且控制價格(而且還比較昂貴)。公會成員不只製作麵包,並且能輾磨穀物,享有某些特權但也承受限制,比如成員和家人都是自由人,擁有同羅馬公民一樣的權利,但卻不能前往競技場觀看格鬥比賽與表演。而且一但選擇入會,這輩子便只能努力烤麵包不得轉行。
又因官版麵包價格居高不下,當然也會有麵包師傅以較低價錢販售麵包。民以食為天,麵包的暗巷交易彼時想必熱絡得很。
博物館的功能之一,即是希望透過文物研究而讓大家看見、欣賞、想像而了解世界。大英博物館這般透過觀察,詮釋並轉化想像力而再現古羅馬一世紀時的生活面貌,不僅詩意,還勾引了人們好奇心和食慾,甚至也可能惹得你開始備料發麵糰了。
除了著名藝術品之外,博物館裡的寶物其實很多,我們的世界因此更寬廣多元又精彩。
高世紀馬賽克價格 在 豬豬隊友 Scott & Wendy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豬豬隊友環遊世界 第 136 天【喬治亞】
日記 129「喬治亞的愛與恨,史達林博物館」
相信每一個人都聽過史達林,他曾經是蘇聯最高領導人,
推行計畫經濟和集體主義,實現大規模工業化,
將蘇聯從農業社會迅速轉型為重工業和軍事強權。
但是你們知道嗎?史達林並不出生在俄羅斯。
史達林的故鄉在喬治亞的小城鎮 Gori。
Gori 的史達林博物館建於 1957 年,史達林去世的四年後。
我們從 Tbilisi 搭乘蘇式小巴來到這裡,
車資是 4 Lari,大約是臺幣 40 元。
「老問題,睡得好嗎?」
「好!」
通常我在車上百分之九十九會睡著,
「睡得好嗎?」成為 Scott 每次下車必問的問題之一。
Scott 沒有那麼容易入睡,感謝他總是醒著記錄下沿途的風景,
因為那些沒有一張是我拍的。
來到博物館會先看到停放在外面的綠色火車車廂,
那是史達林的私人武裝火車,以軍事規格打造,具有防彈功能,
也是 1945 年史達林去德國參加波茨坦會議時搭乘的火車。
似乎定期、或者聚集一定數量的遊客就會有導覽員一次把所有的遊客帶上車參觀和解說。我們到的時候正好要上車了,就跟在隊伍的屁股後面一起上車。
火車車廂不大,但是臥室、會議室、浴室應有盡有。
「他還有浴缸耶!太爽了吧!」
史達林的爸爸是鞋匠,媽媽是裁縫師,
生活條件不算好,但也不算太差,多次到處搬家,
博物館旁保存著一棟小房子,是史達林一家曾經短暫住過四年的家,
地下室就是史達林爸爸工作的地方。
博物館的外觀是簡約古典的社會主義風格,
裡面展出史達林的雕像、畫作,以及曾經的辦公室。
不過其實史達林根本不叫史達林,他的本名是 Joseph Vissarionovich,
史達林只是他的綽號,但後來他便以史達林當作他的姓氏。
意外吧?我們也是第一次知道。
史達林之於喬治亞,或者 Gori 來說,可能是一種很複雜的情感,
或許有些年長者會認為史達林是劃時代的領導人,建立蘇聯帝國又打敗了德國納粹,但在很多年輕世代的眼中,史達林迫害喬治亞幾十年、驅逐四十萬喬治亞人,即使在擺脫蘇聯統治之後,喬治亞仍有大量土地受到俄羅斯侵佔。
Gori 的史達林博物館每年吸引十幾萬人來參觀,
據說超過喬治亞所有其他的國家博物館,
這些觀光和經濟的效益,或許讓 Gori 對於史達林是又愛又恨吧。
2010 年政府移除史達林街上的史達林雕像,雖然當地居民曾經要求將雕像送回原地但政府並不同意,政府也曾經要求史達林博物館減少對史達林的歌頌,轉而緬懷在史達林統治下的受害者,但如今博物館內仍然大量展示史達林畢生的生平故事、畫像、雕像,以及各國在當時致贈的禮物。只可惜展場都是俄文和喬治亞文,我們只能自己看圖說故事了。
在博物館外有很多拉客的計程車司機,
其中一位從我們到了 Gori 就一直跟在我們身邊轉來轉去的,
甚至我們參觀完博物館出來他都還在,
他開的價格也算是便宜,我們就跟著他去了一趟 Uplistsikhe。
Uplistsikhe 的意思是「上帝的堡壘」,是開鑿在岩石中的歷史小鎮,
它的歷史最早可以追溯到青銅器時代,是喬治亞最古老的城市之一。
「為什麼他們名字都要取這麼難唸?」
「自己不會唸還要說人家難唸!」
Uplistsikhe 真的很難唸,不過這不是重點。
重點是學生證在高加索地區好像真的很好用,
一般票價是 7 Lari,學生票只要 1 Lari,差價很有感。
進入城裡要先通過一條長長的、近乎垂直的隧道。
Uplistsikhe 的建築都是直接開鑿在岩石上的,
當時人們的住家、寺廟、酒窖、甚至劇場都建在這些大岩石之中,
既是生活空間,又具有防禦的作用,藉此躲避蒙兀爾王朝的壓迫,
雖然最終這座岩石上的城市還是在 13 世紀還是被蒙古人摧毀了。
岩石頂端有一座王子教堂,俯瞰下去的景色非常漂亮。
回到 Tbilisi。
趁著還有陽光的時候走了一趟 Gallery 27,
這是一棟古老建築改建的畫廊,樓梯上有漂亮的彩色馬賽克窗戶。
在 Meidan Bazaar 試了喬治亞著名的 Chacha,
曾經有背包客警告我們來喬治亞絕對不要喝 Chacha,
但愈是叫我們不要試,我們就愈是想試!
Chacha 是一種酒,聞起來很香很甜,像是果汁或糖果,
但喝起來就非常濃烈,酒精濃度高達 50-55%,
它是葡萄蒸餾製成,通常還會加入水蜜桃、石榴等各式各樣的水果甚至蜂蜜,很像白蘭地,但是是很好喝的白蘭地。
(但是真的不能喝太多,警告我們的那位背包客喝一杯就不省人事了,有鑑於此,我們只敢小小嚐了一口味道)
漫長的一天用硫磺泉浴場作結,Tbilisi 是「溫暖土地」的意思,當年國王意外發現 Tbilisi 天然的硫磺泉,因此下令遷都到 Tbilisi。
現在硫磺泉浴場成了 Tbilisi 重要的觀光景點,
Scott 甚至嘗試了人生第一次的去角質服務,
浴場的門票是 5 Lari,去角質只要再加 10 Lari,
加起來臺幣 150 元,就可以帶回白泡泡幼咪咪的新生兒肌膚作紀念!
2019.12.24
─ ─ ─ ─ ─ ─ ─ ─ ─ ─ ─ ─ ─ ─ ─ ─ ─ ─ ─ ─
更多旅行紀錄在 YouTube 頻道:https://reurl.cc/EO5zg
訂閱我們,一起探險!
#喬治亞 #哥里 #第比利斯 #georgia #gori #tbilisi
#豬豬隊友 #PiggyTeammates #ScottandWendy
高世紀馬賽克價格 在 豬豬隊友 Scott & Wendy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豬豬隊友環遊世界 第 83 天【烏茲別克】
日記 075「世界最美地鐵」
Tashkent 是烏茲別克首都,意為「石頭城」。
要說這裡最熱門的景點肯定是地鐵站了。
什麼?你說地鐵站有什麼好看?
Tashkent 地鐵建於 1966 年,名列世界最美地鐵站之一。
多年來因軍事安全因素長期禁止拍照,直到 2018 年才首次解除禁令。
搭一次地鐵票價 1400 som,臺幣五塊錢不到,計次不計里程。所以只要付一次門票錢,就能在每一站下車拍照,班次間距也很近,幾乎都在五分鐘以內,跟臺北捷運一樣方便。
「我們今天就搭整天的地鐵!」
地鐵在蘇聯時期主要用於運載勞工,地鐵站既能彰顯蘇聯風格的建築藝術,又作為核爆防空洞使用。
蘇聯建設的第一條地鐵在莫斯科,每天運輸上千勞動力往返,也是世界上最美的地鐵之一。緊接著第二條地鐵建在聖彼得堡,同時也是世界最深的地鐵之一,最深處達到地下 105 公尺。
接連兩座地鐵順利完工,自此蘇聯決議每一座人口超過百萬的城市都必須有地鐵系統。
Tashkent 地鐵融合蘇聯藝術風格與烏茲別克在地文化,由烏茲別克建築師和設計師建造,地鐵站名稱多在蘇聯瓦解、烏茲別克獨立後改為烏茲別克式的站名。
地鐵車廂還是很老舊的蘇聯式車廂,踏進車廂好像走進另一個時空,充滿時代痕跡的鐵皮車廂、皮椅、扶手、鐵桿,整個車廂的色調和氛圍彷彿懷舊的電影場景。
「好像在拍蘇聯間諜電影!」Scott 很興奮。
上班通勤時間,我們兩個大驚小怪、東拍西拍的觀光客成為整個車廂最突兀的存在,但我們快樂得毫不在意。
每一次地鐵即將進站都像是準備迎接一個新世界。
我們會坐在窗邊轉過頭等著、看著、期待著,
地鐵通過漆黑的隧道,每一次燈亮起都是驚喜。
「哇!!!」
「這站很漂亮!」
「我喜歡這站!」然後我們會提前起身,站在車門邊蓄勢待發,等待車門開啟的瞬間衝出車站。
如果這一站我們都很喜歡,我們就會等下一輛、或者下兩輛、下三輛車再上車。(取決於我們多喜歡、想拍多久)
「這站很普通啊。」
也有些車站我們沒那麼有興趣,在到站的時候衝下車迅速按幾下快門,就趕快在關門前衝回車廂了。
「我覺得這站還好。」
「跟其他站比起來很不怎麼樣。」
如果我和 Scott 一致通過不夠漂亮,我們就在車廂裡探頭探腦往外觀賞。車站太多,每一站都下車拍照的確很累,也把等車時間拖得很長。
從來沒想過只是搭地鐵能這麼驚奇有趣,
因為 Tashkent 的地鐵站真的是,太太太太、太迷人了!
在臺北很習慣捷運站乾淨明亮的現代化設計,每一站都長得很相似,即使各站有些許獨特風格也多半是在建築外觀上、或者候車月臺外。
Tashkent 地鐵每一站都獨具迥然的設計主題,
有華麗的水晶吊燈和大理石柱;有低矮拱形屋頂和童趣幾何圖案;有精緻雕刻的天花板;有陶瓷雕花壁飾;有馬賽克牆面⋯⋯沒有一站的設計風格是重複的。
比起搭地鐵,我會說這是一場大型的主題式藝術展覽。
好羨慕 Tashkent 的通勤族啊!(不多說了,看照片吧!)
午餐時間我們下車來到 Plov Center。
Plov 是熱門的中亞美食之一,有點像是炒飯加上大塊羊肉或牛肉。
烏茲別克自稱是 Plov 的發源地,以最好吃的 Plov 自豪,
甚至有人說,沒吃過烏茲別克的 Plov 別說你吃過 Plov。
在好幾公尺之外,我們都還沒看到 Plov,
只是聞到香味,我就知道我們已經到了。
廣場上擺著數個巨大的鍋爐,
我從沒看過這麼大的鍋,像是要做給上千人吃的氣勢。
廚師揮舞著同樣巨大、看起來很重的鍋杓翻攪鍋裡的 Plov,金黃飽滿的米飯浸泡在肉汁裡,扎實的肉塊閃著油亮的光,熱騰騰的蒸氣收緊香氣飄散在空氣裡,聞起來就很好吃。
裡面的餐廳可以容納一千人,即使已經過了用餐尖峰時間還是高朋滿座,餐具和碗盤清脆的碰撞聲迴盪在偌大的餐廳裡此起彼落,我們好不容易才引起服務生的注意,終於點上一盤。
我其實一直都不太喜歡吃 Plov,
但是這一盤真的超乎我的預期,太好吃了!
米飯豐潤而不油膩,牛肉鮮嫩多汁,煮爛的紅蘿蔔甜得不像紅蘿蔔(因為我不喜歡吃紅蘿蔔),搭上馬肉香腸、水煮蛋和鳥蛋,本來只想合吃一盤的我們,還沒吃完就又點了一盤,吃得眉開眼笑的。
第二次我們遲遲等不到服務生,等不及於是自己跑到廣場外和廚師叫了一盤。價格會因配料而有不同,一盤約臺幣 40-60 左右,結帳的時候發現請服務生點餐、端進來要多付 15% 的服務費,只是端進來而已!(還好我們第二盤是自己端的,省了一次 15% 謝天謝地)
再度搭上地鐵,來到 Chorsu Bazaar,
隱身在蘇聯式巨大圓頂建築之下的傳統百年市集。一樓全是肉品和乳製品,二樓是果乾,建築外圍則有蔬果、香料和手工藝品。
在旅行前我是個不喜歡吃葡萄乾的人,不知道為什麼在中亞吃著吃著就愛上了,我們一攤一攤比價、殺價,每一攤的老闆都很熱情地不斷塞給我們試吃,連吃一圈之後我就不小心吃飽了,最後也沒買葡萄乾回去(我本來真的想買的)。
市集旁邊就是 Kulkedash Madrassa,16 世紀的伊斯蘭經學院,曾因地震倒塌而在 20 世紀重建。
伊斯蘭教在蘇聯時期被禁,烏茲別克獨立後愈來愈多人願意重新學習、瞭解伊斯蘭教的教義與文化,並在生活中實踐穆斯林。
我們看到經學院裡的幾個講堂正在授課,齊聲誦讀可蘭經,走廊上也有幾個人正獨自修習。
今天的天空是灰色的,到了 Hazart Imam Complex 卻拍不出太滿意的照片,匆匆在天太黑以前趕到帖木兒廣場,朝聖七公尺高的帖木兒銅像。
還是下雨了,在我們回青旅之前。
路上攔不到車,只好狼狽地蹲在路邊叫車。
明天請給我一個好天氣吧。
Samarkand 見,我們都期待好久了。
2019.11.01
─ ─ ─ ─ ─ ─ ─ ─ ─ ─ ─ ─ ─ ─ ─ ─ ─ ─ ─ ─
更多旅行紀錄在 YouTube 頻道:https://reurl.cc/EO5zg
訂閱我們,一起探險!
#烏茲別克 #塔什干 #uzbekistan #tashkent
#豬豬隊友 #PiggyTeammates #ScottandWend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