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時增肌又減脂的錯覺:肌肉嚴重不足的人】
雖然我們在上一篇文(https://tinyurl.com/3cv3t9z4 )提過,我們的身體其實是沒有辦法同時做到「增加肌肉」又「減少脂肪」的,但是.....
‼️ 仍然有少數的例外‼️
(當然,這個例外是有條件的,看到最後就會知道了)
其中最常見的一個例外,就是:肌肉量嚴重不足的人。
在一個探討「重訓與蛋白質攝取」對於體重過重的肌少症(Sarcopenia)老年男性的影響的研究中,其中一組受試者在 16 週的重訓跟飲食調整後,平均減去 1.1 公斤的體脂肪,增加 1.7 公斤的肌肉
為什麼會發生這種事呢?(當然,假設量測上誤差已經減到最小)
其實,這也不算少見。有少部分的健身新手,也常常會在 1-2 公斤內的範圍,看到這種「同時增肌減脂」的狀態。原因就在於:
💡 長年不訓練,加上肌肉量極低,代表身體累積了相當程度的脂肪以及嚴重未開發的肌肉增長潛力。這樣的身體,對任何運動與飲食的改變,都相當敏感,在適度的計畫下,剛開始的前幾個月,都能夠看到約 1-2 公斤內的「同時增肌與減脂」的情況發生
看到這裡,你就會知道,以這個例子來看,這樣「好康」的事,需要滿足一些條件:
1️⃣ 你的身體要夠「初階」。一旦稍微有開始注意健康與身材,這個 "新手的好運" 應該不久就會消失了~
2️⃣ 變化幅度很小,我的經驗上通常在 1-2 公斤內。這個範圍的變化,通常外表不會有太大的差異
3️⃣ 可能來自量測誤差。這個數字畢竟是引用研究,但多數的研究使用的都不是健身房或家中誤差達 8-10% 的商用體脂計,而是精密度更高的 DEXA 或甚至是浸泡式量測法(但!即使如此,誤差也有 2% 左右)
因此,這樣的變化,我們大可把他視作一個初學者的小驚喜,但如果因此以為身體會持續這樣做下去,有可能就會開始感到挫折囉 🙈
😷😷😷😷😷😷😷😷😷😷
🔱 5/26(三)晚上 8:30-9:30,歡迎來報名參加 Kelly教練的線上直播課:
📕[何時該增肌減脂一起做、何時該分開?如何做?] 線上講座📕
👉報名連結:https://core.newebpay.com/EPG/coachkelly/ZY1gzN
(電子信箱請 務 必 正 確 填 寫,上課資訊將寄送至此)
這一個小時中,我會詳細分析:
1️⃣ 身體增肌與減脂的原理,以及對應到的行為改變(飲食or運動)
2️⃣ 不同的身體程度與健身年資,在增肌減脂時會碰到的典型問題與解決方法
3️⃣ 4 大讓人以為可以同時增肌減脂的錯覺,以及背後原因大破解
4️⃣ 決定是否把增肌與減脂分開做或一起做的時機
5️⃣ 分開做與一起做的優劣分析&範例
為了直播品質流暢,名額有限,儘速報名唷 ❤
(直播可於課後48小時內重複觀看)
體脂計 蛋白質 不足 在 ☆~Rainy‧小雨~☆媽咪的媽媽經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妳要再多吃一點,手臂至少要像她們這樣才行。」
記得剛開始找教練重訓時,教練指了一旁兩位女性跟我說。我一看大驚!她們的手臂和我的小腿一樣粗。(如圖)
肌肉量不夠到底有什麼問題呢?待會分享我的經驗給妳聽。
===
跑步如此美好,然而體態和體重卻沒有太大的變化,加上跑步書和教練都提到核心肌的重要性,我開始有一搭沒一搭的核心鍛鍊。
有時候試這個動作,有時候試那個動作。
有時候試這本書,有時候試那本書。
常常覺得動作不是太難,就是做了沒有感覺,再不然就是無法像作者投入那麼多時間。
妳知道的,媽媽自己的時間很難擠出來,如果我有這麼多時間,絕對要找回姊妹淘好好敘舊,可是姊妹淘常常也在家庭與工作間奔波。
直到遇見《妳的身體就是最好的健身房.90天挑戰計畫》,覺得這些動作對我不會太難,而且只要有一張瑜伽墊就可以進行,隨時都可以做,每天只需要三十分鐘左右,這些條件都很適合我。
除了早餐之外,我也跟著書中的低醣飲食建議執行。大約兩個月後,就覺得體態大幅改善,但體重開始停滯,於是再轉向生酮飲食,體重又再次下降。
這三個月間,我的體重少了五公斤,體脂也減至20-22%,換算起來,少了整整五公斤的脂肪。腰圍少了十公分,褲子小了兩號,衣服尺寸從L變S,穿內衣終於不用像香腸那樣被擠壓出一串串的肥肉。
也在這時候,我有了慢跑過度會流失肌肉的觀念。這才恍然大悟,莫怪我們馬拉松教練每天都要做高難度捲腹100下。
初期投入慢跑時,只想要自己瘦下來,肌肉什麼的對我來說太遙遠了。
心裡開始出現問號,不知道從健走到習慣慢跑的這兩年,我流失了多少肌肉呢?
同一時間,生理期開始不準,不是很久不來,就是太快來。在《脂肪的秘密生命》這本書提到脂肪對女性的重要性,一旦體脂低於22%,女性荷爾蒙與生理期就會大受影響。
據說更年期之前也會開始亂經,可是不會太早嗎?我開始追問媽媽和外婆的更年期幾歲來,因為種種資料顯示,這樣的體質來自遺傳。
我又開始自問,想要什麼樣的自己?
健康的自己?
還是瘦瘦的自己?
答案是前者。
家庭、財富、自我實現、人際關係等等都是加法,只有健康是乘法,擁有健康便是以上總合乘上「1」,失去健康便是乘上「0」。
這概念寫成算式如下:
人生=(家庭+財富+自我實現+人際關係)x健康
我開始不那麼嚴格限制飲食,運動有時候也做些調整,每個月觀察生理期,找出適合自己的狀態。
徒手重訓一陣子後,加入2kg啞鈴,雖然對很多「巨巨」來說是很小兒科的重量,可記得剛開始加啞鈴的時候,我臉都猙獰了起來。
搬到加拿大後,自己練了一陣子,聽說有開給媽媽們的健身課,我也跑去報名了,每週兩次,每次一小時,一群媽媽一起運動帶給我無比的歡樂。課堂上也定期測inbody,我的脂肪量適中,但是軀幹部位的肌肉量不足,猜想這是因為已經長跑了兩年吧!
肌肉量不足有什麼問題?
就是一旦發生什麼事的時候,身體無法保護自己。
一年冬天我在雪地上滑倒了,結果躺了一個多月。
這是我流失肌肉付出的代價。
女性的荷爾蒙和男性不同,增肌沒有想像容易,對中年女性難度又更高。我開始跟著教練上一對一重訓課,每週二至三次,每次一小時,每次上完都會經歷頭暈目眩、加強版的肌肉痠痛。
已經適應的低醣飲食則改為碳循環飲食,在重訓日的運動前後都吃足夠的蛋白質與碳水化合物,可是到底怎樣算足夠呢?教練給我的建議份量超乎想像,我根本吃不完,直到後來我決定反正舉凡重訓日,放膽吃就對了。
終於在這樣的策略下,我的脂肪和肌肉同時達到了標準值,生理期也很正常。
啊~原來這就是適合我的模式啊!
也許受天秤座影響,我一直追求平衡,家庭與工作的平衡、家人與自我的平衡,在追求體態上,終於也找到了我的平衡點。
我也擺脫了「瘦即是美」的思維,不再一味追求低體脂,而是追求「穠纖合度」。
也許這就是一種「見山又是山」的境界。
就醫學上,中年女性的BMI建議在18.5-24,腰圍小於80公分,體脂率建議則從20-30%、22-29%、23-33%都有,但執行上會發現每一台體脂計的差距很大,一天不同時間量測的結果也會有不小的差距。
我認為數字參考就好,只要以同一台機器固定時間測量,自己與自己比較,傾聽身體的聲音,找出自己覺得最舒服、最合宜、最健康的狀態即可。如果會因為數字上上下下,使得心情起起伏伏,那麼不如丟掉它。
在加拿大的健身房裡,可以見到青少年以上的所有年齡層,也非常多銀髮族,這是台灣很少見的場景。因為加拿大人普遍瞭解重訓對健康的幫助,不但可以增加生活品質,改善體態與線條,減少不適,還可以改善骨質疏鬆,預防跌倒造成的骨折。
增加肌肉還有什麼好處?
可以增加基礎代謝。
如果自認為是「喝水也會胖」或者「吃空氣也會胖」,就表示身體的肌肉量太少,或者飲食的熱量沒有達到基礎代謝以致於造成身體判斷面臨「饑荒」進而降低代謝、努力儲存所有攝取的熱量。
增加肌肉量是養成「易瘦體質」的關鍵。
而想增加肌肉量,絕對需要無氧運動,不管是利用器材、阻力、自重,增加肌肉的負荷,佐以飲食的調整,就是增肌的不二法門。
只要開始重訓,永遠不遲。
“You look fit!”
每次遇到有人這麼跟我說,我明白——
我正走在更健康的道路上。
===
附圖是我的健身照與還算看得出來的腹肌,我得說,媽媽的肌肉沒有那麼好練,真的不用擔心自己變太壯。
這週小雨麻開始新的寫作節奏,週一至週五每日更新,歡迎各位常浮出水面來跟我互動。
網誌也同步更新中:http://rainymom.com
IG請搜尋rainymomcom
下回的小雨麻故事時間來聊聊——怎麼吃?
如果妳不是運動派,想要輕鬆變窈窕,一定要記得搬板凳來聽故事喔!
體脂計 蛋白質 不足 在 健美女大生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為什麼我沒辦法「增肌減脂」?】
好多人在開始認真運動與飲食調整一陣子後,來私訊我:
▎為什麼我練了半天,飲食也很注意,但好像也沒有增加多少肌肉?甚至去量 InBody,肌肉量還是在「不足」的範圍?
▎為什麼就算瘦到了正常體重範圍,還是很不結實、體脂肪仍然超過 25-30?
▎網路上說重訓可以提高基礎代謝,燃燒更多熱量,可是我減肥過程基礎代謝率越來越低,這樣是不是減錯了?
只要你知道一件事,這些現象就一點都不奇怪了:
「沒有人可以同時增肌又減脂」
你的身體只會做兩件事:
1. 增加體重:同時增加肌肉&增加脂肪
2. 減少體重:同時減少肌肉&減少脂肪
回去看剛剛的三個常見疑問,就很清楚了:
▎如果你一邊用「增肌」的方式練重訓,一邊卻做減脂飲食降低體重,那你的肌肉當然不可能會增加
▎如果你沒有「減脂過程也會減到肌肉」的概念,那麼你很可能是用「同時減很多肌肉與脂肪」的練法與吃法在減脂的。
肌肉很嬌貴的,放任狀態下,身體只想減肌而不減脂。這種情況下,的確會「瘦了但體脂沒怎麼掉」
▎InBody 與家用體脂計的基礎代謝是用肌肉量算出來的。減重不可能增肌,所以你的基礎代謝,當然會掉
然而,真的沒有人體重增加但是同時減脂、或者是體重降低可是同時增肌嗎?
答案是:有的。有這種例子。但不是你想像的那樣。
▎第一種:體重增加但同時減脂?
這種情況會發生在「減脂潛力超大」的族群身上:「脂肪非常多」或從沒減脂過且健康狀態不佳的人。
比如說:坐式生活的肌少症老人。
當這樣的人開始重量訓練並配合適當的高蛋白質的時候,因為身上的脂肪會快速消失,快到脂肪被氧化後那些跑出來的熱量(脂肪是熱量儲藏室別忘了!),已經超過了少吃所製造出來的熱量缺口。還有多的,就部分跑去幫助建造肌肉。
脂肪的密度比肌肉低一點。因此如果夠巧合,可能出現體重稍微增加,但脂肪減少的狀態。
只不過,這個增肌減脂的數值不大,不會超過 1-2kg。此外,他也無法用我們可以取得的器材量測出來,因為一般非實驗室等級的商用體脂計誤差率是 +-8-10%!
▎第二種:體重降低但同時增肌?
這種情況最常見的就是「錯覺」。通常都是看到別人的減脂前後對比照,看起來彷彿增肌又減脂。
然而,那是因為脂肪減少後,肌肉線條本來就會變明顯。凹凸對比變大,彷彿肉變多的錯覺。
(如下圖。我減掉了大概 3kg 的脂肪,肌肉沒變或輕微減少)
增肌與減脂,兩件事都會讓你變健康、變好看。但這句話只說了一半。
「同時」執行兩者,只會兩頭空。就像同時要把車往右轉跟往左轉,最後哪裡都去不了。
尤其是,你並不是健康狀態在谷底、或者是一輩子都完全不運動的人。你該做的是:
▎減重,且用對的方式安排飲食與運動,減脂的同時不要減掉肌肉
▎增重,且用對的方式安排飲食與運動,增肌的同時,增加少一點脂肪
(對了你知道嗎?減脂不減肌,比增肌不增脂容易很多喔! <3 )
想知道更多這樣的實用觀念與做法嗎?
來報名明年 2/9 📢精準減脂📢吧~
名額有限,錯過要等年底囉!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17698990133178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