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將會是城市進步的主要角色?
「~#我先回去問一下我老婆,#之後再回覆你可以嗎?」這句話你覺得熟悉嗎?常常出現在你生活周遭嗎?
新竹市擁有台灣最高比例的20歲以下人口(20%),家戶平均所得169萬元(2019)位居台灣首位,加上眾多遷入的新居民,新竹市的市民組成不僅多元,更因為多項條件的配合,相當進步。而平均年齡僅有38歲的新竹市恰好是育兒年齡的高峰,家庭生活以及教育議題的多元性,增添了新竹市在公共議題上的不同層次。其中,育兒女性的影響力,逐漸透過積極的社會參與被大家看見。新竹市的女性常有「#育兒媽媽」以及「#職業婦女」雙重身分,她們因在職場而具備社會趨勢的敏銳度,又出於育兒經驗看到被照顧者的需要,他們對城市的影響力,比想像中大得多。
一、關注育兒議題:新竹市下一代的主要教育者
根據統計,全台灣15歲以上人口中,有碩博士學歷的新竹市女性高達8.28%,遠比全國平均4.82%高上許多。但從另一個方面考察,新竹市擁有碩博士學歷的女性中,卻有超過三分之一屬於非勞動力,超過全國平均31.3%。新竹市的高學歷女性去了哪裡?雖然沒有具體統計說明為何這些知識女性沒有進入職場,但就我的經驗而言,其中的許多成為了育兒家長,他們把專業從職場與校園帶回家,透過替代教育、在家自學以及各式教育活動栽培子女,豐富了新竹市的教育圖像。在新竹市,這樣勇敢拋棄高薪的高學歷母親相當多,加上主力仍為上班族的育兒女性,新竹市的女性透過積極的行動,給予了政府在改革上相當多的點子,也讓本市學童擁有更多元的觀點與經歷。
二、女性主導社會議題,扭轉傳統話語權
很多家庭來自於台灣各地,因為園區、就學等理由落腳新竹的家庭正在改變風城的市民組成,帶來新氣象的同時,也刺激了傳統秩序的轉型。在我所熟悉的公民運動場域,我發現許多勞動年齡男性專注於工作,而公民社會的議題設定者,有許多就是投注心力在教育的全職媽媽。從園區週周邊的親子共學團體、推動體制外教育的教育倡議者,到推動環境保護以及綠色生活的各項行動,我都看見媽媽主導的親子組合前仆後繼,成為新竹市民社會的主要行動者。我們可以看見,隨著人口移入、女性議題設定能力增強,新竹市的政策關鍵字,除了長年的交通、學區之外,現在要求綠色生活、多元教育與性別主流化等議題也浮上檯面,可見傳統話語權也逐漸扭轉,新竹市正在往一個更多元的城市邁進。
這一次東奧結束,由東京市長小池百合子交接給巴黎市長Anne Hidalgo,這或許是奧運史上第一次有全球兩大城市的女性市長進行交接,女性氣質的渲染讓人感覺場面優雅,氣質溫馨。軟性的力量正在世界上很多地方發酵,在我們進步的新竹是,好像也感受到一點了喔~
#城市發展
#下一代新竹
#女力翻轉新竹市
#女力
#育兒
#新教育
同時也有6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萬的網紅百靈果News,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今天跟葉丙成教授聊翻轉教育是不是把小孩翻過來然後吊起來打,還有問問一起來的國泰乾爹他們有沒有辦法接受這樣的新人 (沒戴口罩是因為我們Podcaster也會囤片喔) BFFECT好肌膚精華研究室 《百靈果專屬優惠賣場最低79折 輸入優惠碼「ibelieve」再折100 滿額加碼贈送乾洗手》 ※專屬...
體制外 自學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熱騰騰🔥
An interview I did for a newspaper in Taiwan, talking about homeschooled athletes!
今天聯合報為了自學生運動員做了兩篇的專訪報導,讓大家更認識自學生運動員的生態🛼
不管是體制內還是體制外的運動員,大家都是為自己能夠更精進而努力著💪🏻
========
以下摘取聯合報:
花式滑輪滑冰界也有不少自學生。年僅16歲的吳若瑄起初只是為了改變學習形式,在小學三年級那年轉為自學,一年後接觸到花式溜冰,她不只溜出興趣,也溜出職志,2019年曾代表台灣參加世界滑輪溜冰錦標賽花式四人團花獲得第13名優異成績,為我國刷新排名。
當年與吳若瑄一起出國比賽的另3名隊友都是體制內學生,吳若瑄說,她們最大的差別就在於「時間」。她提到,每年國手選拔時間接近期末考、國中會考,家人會要求他們讀書,在練習時間少,又要兼顧課業的情況下,隊友壓力看起來頗大,反倒自己可以彈性訓練,專注練習。
https://udn.com/news/story/6885/5658158
#花式溜冰 #在家自學運動員 #worldgames #運動員 #在家自學 #非學校實驗型態教育 #四人小秀 #四人團花
#ellaskater #artieticrollerskating #quartetskating #homeschooledathlete #homeschooling #figuredkating
#謝謝教練
#謝謝家人
#謝謝支持我的你們 💕💕💕
體制外 自學 在 鷹式家庭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關注我們的都知道,我們家未來要走自學的路,也就是說在恩在熙不會去上幼稚園或小學,除非他們自己提出要求,那麼我們會支持。
曾經有位媽媽問過我們:
要如何確保孩子的學習速度不會落後於體制內教育的孩子?
要怎樣讓他的學習比一般非自學的孩子進度來得更快呢?
其實我們的自學不是要孩子變成天才,而是開發孩子他們的潛能,甚至可以在他們有興趣的項目上更深的專研,在他們比較弱的項目上慢慢補強。
透過生活化的教學更深入地體會學習的興趣,而非制式的灌輸對孩子來說無法學以致用的知識和公式。
我們相信教育的本質是理解而非分數。
大家都曉得台灣的教育是所謂的填鴨式教育,許多人認為填鴨式教育有害孩子的學習。
這個認知其實只對了一半。
以前台灣為代工王國,填鴨式教育能最快產生出可用的工人,在當時的時空背景之下,填鴨式教育是最適合的教育方式
然而台灣正在經歷產業轉型,創意需求超越產能需求。而台灣的教育也正在轉型,而且是往好的方向轉型。
問題是還有許多根深蒂固的難題需要克服,例如測驗文化、官僚文化,導致正確的教育理念無法順利實行。
現在學校教的大部分仍然是可以Google到的答案,然後要求孩子記憶這些答案或公式,最後還拿來當考試測驗孩子斷定孩子的優劣成敗。
如果電腦可以查詢到的知識就能取代孩子的學習,那麼孩子為什麼要記憶這些答案呢?
我們認為教育最重要的不是告訴他們答案,而是在於他們思考答案的過程以及將這些「答案」用以創造更多的可能。
「創造力」才是未來教育的目標,而答案不是。因為進入到訊息時代後,越來越多事情是沒有答案的,只能靠人類的創意去解決問題。
5+8=13
答案我們都曉得,但反過來問呢?有多少種數字組合加起來可以得出13的答案?又或者為什麼無法用乘法得出13呢?這時就可以向孩子介紹質數的概念。
這就是我們教育思維與現行體制教育不同之處。
我們相信台灣教育逐漸進步當中,但我們認為不會在在恩在熙這一代轉型成功。因此自學是我們實現教育理念的手段。
自學是一條辛苦的路,因為外人會對我們投以不一樣的眼光,其實自學也是很考驗父母的心,你必須經得起別人如何看待你及你的孩子。
自學最重要的觀念是「自己和自己比」
當然,我們的社會是競爭的,但在還沒進入到社會前,不需要處處競爭。我們相信孩子的學習能力無可限量,因此適才、因才在學齡階段更為重要。
自學這條路除了孩子本身外,更考驗父母自身,因為父母自己必須要不斷學習如何教育孩子,學習適合他們的方法,學習解決難題,這對我們來說也是很有挑戰,卻也是相當有趣好玩。
我們也不斷地學習各種科學化的教育和學習方式來教導孩子,從人類行為學、腦神經科學、思維心理學等等各方面的都有。
我們相信孩子沒有天賦之差,而是稟賦有無全面開發的差別。
走體制外沒有比較優秀
走體制內沒有比較老舊
只是選擇不同罷了
自學更重客製化教育,而非成績。
對於孩子教育有興趣的朋友們,請持續關注我們如何激發孩子無限的可能吧!或許你無法走自學,但在孩子的教育方式上或許可以有更多的想法和改變的機會。
#育兒日記 #育兒日常 #家庭 #夫妻 #家庭照 #教育 #教養 #自學 #哥哥 #弟弟 #爸爸 #媽媽
體制外 自學 在 百靈果News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今天跟葉丙成教授聊翻轉教育是不是把小孩翻過來然後吊起來打,還有問問一起來的國泰乾爹他們有沒有辦法接受這樣的新人 (沒戴口罩是因為我們Podcaster也會囤片喔)
BFFECT好肌膚精華研究室
《百靈果專屬優惠賣場最低79折 輸入優惠碼「ibelieve」再折100 滿額加碼贈送乾洗手》
※專屬優惠連結:https://bfc.cool/4ykNn
※任選2件以上89折、任選4件以上85折、任選6件以上79折
※單筆滿1500 隨貨贈 五百元85折優惠卷共兩張,不限品項/支數單張最高折500元
※單筆滿1000 隨貨贈 防疫小物乾洗手乙瓶,數量有限贈完為止
※專屬賣場只到 6/26 記得要用優惠碼「ibelieve」滿699免運滿1200折100
《BFFECT X 百靈果 長期優惠》
※官網連結 :https://bfc.cool/uPJoy
※結帳輸入折扣碼【 ibelieve 】就可以享滿 699免運 和 滿1200折百元 的優惠喔!
※私訊找小編:m.me/BFFECT
讓BFFECT做您 開啟好肌膚的第一支精華
《BFFECT 必買推薦》
痘痘問題 【戰痘瓶】Acno 敏感肌抗痘精華 30ml
美白需求 【發光瓶】Kira 維他命C發光精華 30ml
肌膚舒緩 【乖乖瓶】Calmer 高效修護精華 30ml
清爽保濕 【玻尿酸】2% 多重玻尿酸 + 1% Na-PCA 30ml
✨追蹤 IG 看我們的ㄎㄧㄤ日常:https://instagram.com/bailingguo_news
✨到 FB 看我們每天分享新聞觀點:https://m.facebook.com/puppydailynews
#TaiwanPodcast #PodcastStudio
想要支持我們,看幕後花絮、NG片段,請加入Youtube 會員: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D2KoUc0f4Bv2Bz0mbOah8g/join
每週二、四、日晚上9點更新
歡迎來到百靈果News
這裏是華語界最自由的雙語國際新聞
Welcome to Bailingguo News
The FREEst International News Podcast in the Chinese Speaking World
我們把高音質的檔案放在其他網路平台,歡迎大家訂閱
🎧百靈果News的Podcast
Apple:https://reurl.cc/N6V976
Spotify:https://reurl.cc/14yqRX
Google:https://reurl.cc/Y6ypxD
KKBOX:https://reurl.cc/k0D29x
體制外 自學 在 國立臺灣科學教育館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科展60高中生紀錄影像創作培育計畫】
12組同學作品: 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imoCS8liTKnXB1eC1FhiNPN9m55w8FPf
科展60周年,重新思索科展的意義與精神,並嘗試以紀錄片的方式記錄當屆參展學生們遇到問題、思索解決之道,相互傾聽、表達、分享與合作的學習歷程,並期望以高中生紀錄高中生的方式,由不同學習背景的青年視角去詮釋科展研究的過程,以及參加科展對他們的意義;同時期望透過這個計畫,讓除了科學領域專長的學生也能有機會親近、接觸科展,並以他們的專長參與一年 一度的科學盛會。
影像與科學的碰撞
紀錄片與科展的媒合,能夠幫助不同領域的青少年相互認識理解,並能夠由內部觀點,讓觀眾們更加了解這個世代的孩子們對於科學與世界的探索。
青少年階段正是由內在轉向外在探索的時期,透過紀錄片的學習,幫助孩子們更有系統與方法的去理解這個世界,也促進孩子們關心身邊的事物。
攝影機可以成為他們的雙眼,透過影像來接觸並觀察世界。讓孩子們學會以影像作為表達工具,不只表達內心的想法,更能透過影像去傳遞思想,並發現自己的無限可能。
人永遠比紀錄片重要
這是我們堅持的信念。攝影機是觀察世界的角度,紀錄片是表達想法的工具,但因爲拍攝與觀看的對象都是人,我們希望學員在學習拍攝紀錄片之前,要先學會愛人。擁有愛的能力,才能創作出好的作品。
雖然紀錄片傳遞的是作者的思考,但要對拍攝的主題有深刻而全面的理解,才可能接近事件的核心,我們希望培養學員對世界的熱情與謙卑,教導學員田野調查的觀念與技巧,讓孩子們更知道該怎麼走向人群與世界。
在多年的紀錄片培訓經驗中,我們深深體會,年輕創作者們需要的不只是教導,而更是陪伴,在遭遇挫折時有人鼓勵,心中有困惑時有人能夠相互辯證,陪伴是我們對所有學員的承諾,這不只是形式上隨時接電話或隨時協助這種客服式的陪伴,而是與學員們建立以信任為基礎的夥伴關係。
本屆學員所追蹤拍攝的科展紀錄片主題範圍多元,十二組作品中,有正在準備報名明年全國科展的團隊、也有落選國際科展的團隊;而記錄到入圍本屆國際科展的作品有五組,其中有四組在國際科展中晉級獲獎,有一組入選國際參賽之資格。同時也有作品記錄了2019年青少年科學獎得主在本屆回來協助評選;也有不少組別紀錄了校園中一直致力於指導科展的老師;此外,更有作品追蹤記錄了從體制外如何以自學的方式學習科學並升學的過程。
體制外 自學 在 國立臺灣科學教育館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科展60高中生紀錄影像創作培育計畫】
影展12組同學作品: 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imoCS8liTKnXB1eC1FhiNPN9m55w8FPf
科展60周年,重新思索科展的意義與精神,並嘗試以紀錄片的方式記錄當屆參展學生們遇到問題、思索解決之道,相互傾聽、表達、分享與合作的學習歷程,並期望以高中生紀錄高中生的方式,由不同學習背景的青年視角去詮釋科展研究的過程,以及參加科展對他們的意義;同時期望透過這個計畫,讓除了科學領域專長的學生也能有機會親近、接觸科展,並以他們的專長參與一年 一度的科學盛會。
影像與科學的碰撞
紀錄片與科展的媒合,能夠幫助不同領域的青少年相互認識理解,並能夠由內部觀點,讓觀眾們更加了解這個世代的孩子們對於科學與世界的探索。
青少年階段正是由內在轉向外在探索的時期,透過紀錄片的學習,幫助孩子們更有系統與方法的去理解這個世界,也促進孩子們關心身邊的事物。
攝影機可以成為他們的雙眼,透過影像來接觸並觀察世界。讓孩子們學會以影像作為表達工具,不只表達內心的想法,更能透過影像去傳遞思想,並發現自己的無限可能。
人永遠比紀錄片重要
這是我們堅持的信念。攝影機是觀察世界的角度,紀錄片是表達想法的工具,但因爲拍攝與觀看的對象都是人,我們希望學員在學習拍攝紀錄片之前,要先學會愛人。擁有愛的能力,才能創作出好的作品。
雖然紀錄片傳遞的是作者的思考,但要對拍攝的主題有深刻而全面的理解,才可能接近事件的核心,我們希望培養學員對世界的熱情與謙卑,教導學員田野調查的觀念與技巧,讓孩子們更知道該怎麼走向人群與世界。
在多年的紀錄片培訓經驗中,我們深深體會,年輕創作者們需要的不只是教導,而更是陪伴,在遭遇挫折時有人鼓勵,心中有困惑時有人能夠相互辯證,陪伴是我們對所有學員的承諾,這不只是形式上隨時接電話或隨時協助這種客服式的陪伴,而是與學員們建立以信任為基礎的夥伴關係。
本屆學員所追蹤拍攝的科展紀錄片主題範圍多元,十二組作品中,有正在準備報名明年全國科展的團隊、也有落選國際科展的團隊;而記錄到入圍本屆國際科展的作品有五組,其中有四組在國際科展中晉級獲獎,有一組入選國際參賽之資格。同時也有作品記錄了2019年青少年科學獎得主在本屆回來協助評選;也有不少組別紀錄了校園中一直致力於指導科展的老師;此外,更有作品追蹤記錄了從體制外如何以自學的方式學習科學並升學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