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大分瀑布底爬回古道,代表即將抵達有「中央山脈首都」之稱(登山人取的,跟布農無關)的大分,那裡曾有著拉庫拉庫溪一帶最大的布農族聚落,還有擁有三層大平台、八通關古道上最宏偉的大分駐在所。
進入大分駐在所前,將看見一座美麗的「浮築橋」,八通關古道上有幾處明顯的,另一個較有名的在多美麗駐在所。這是一種古道的建築工法,當道路遇到低窪處時,為了減少路途的高低起伏、並避免積水泥濘,會就地以土或疊石砌起一道厚厚的高堤,頂端就是連接低地兩端的古道路徑。
走在上面,會有一種中世紀的城堡衛兵在城牆上巡邏的感覺,居高臨下十分好玩。而美麗的石砌駁坎,在這被遺棄的80年間依舊固若金湯的盡忠職守著,作為光陰最好的見證者,也是訪古尋幽的旅人們,最喜愛的古道遺構之一。
#八通關訪太魯那斯・大分浮築橋
駁坎工法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淡蘭百年山徑|淡蘭中路全程縱走 DAY ❷ ]
清晨出發,路過大坑山稜線步道上的電塔觀景台,正好是日出時分,山谷間還瀰漫著清清淡淡的山嵐,往下俯瞰,可以看見蜿蜒往北海岸延伸的台2丙基福公路,還有等等就會走到的柑腳村。
這座觀景臺若從平雙產業道路接上步道,大概走15分鐘上坡就能抵達,景觀絕美,最遠可以看到濱海的三貂角,是除了可看見龜山島的坪溪觀海平台以外,堪稱淡蘭中路最棒的展望點。
抵達柑腳村的時間還早,本應該繼續趕路,彌補前一天落掉的進度,沒想到一大早又遭遇兩個艱難地形,一個是雜貨店,一個是村子裡的三腳大橘貓,於是一夥人再度癱坐在威惠廟前納涼⋯⋯
大約是西元1844年(清道光時期),漳泉械鬥開始蔓延到北台灣,比較白熱化的地區大概集中在淡蘭中路的柑腳、中坑、闊瀨沿線。當時漳州人在柑腳城設立一道堅固的防線,成功防守泉州人進犯,之後雙方議和,在1868年創建威惠廟,頗有象徵和平之意。
現在柑腳村已經感受不到當時武裝衝突的肅殺,人口外流後,變成一座看來與世無爭的小村子,步調極緩且人口稀少,走在村子裡還可以感受到濃濃的田園風光,恬淡、安靜。如果你住在雙北,想要找一個輕鬆無慮的地方走走,歡迎到淡蘭中路沿線的小聚落,絕對超乎你的期待。
離開柑腳,進入崩山坑古道,這段路前半段都是上坡,大概是官方標示為三顆星難度的原因,但其實很好走,路徑旁邊就是清涼的柑腳溪,潺潺水聲和綿密樹蔭,頓時讓悶熱的春天涼爽不少。路上可以看到很多舊時代的駁坎,也有一兩戶古厝的遺跡,很輕易就能想像當時這條來往泰平和柑腳的山路有多麼熱鬧。
同時崩山坑古道也是千里步道協會和志工群,傾力用手作步道工法重建修補的山徑,坡度和緩且石階踏點均勻,相當好走,而且外觀樸拙不失古風,每一步都有畫面,彷彿和百年前的先人比肩同行(請不要往恐怖的方面聯想 XD)
走出崩山坑古道就會接到泰平,是一個比柑腳規模更小、更偏僻、人口更少的小村子,在料角坑的雜貨店補充冷飲後再度上路,走一小段公路銜接北勢溪古道,沿線都走在清涼又清澈的北勢溪旁,有深邃的潭池,也有自高處灑落的瀑布,是一條有風景、有風情的優美古道。
走出北勢溪古道抵達三水潭,從岔路續接灣潭古道,大概走10分鐘後就會走到張家莊露營地,也就是當晚要搭帳篷的住宿點。但⋯⋯得知張家莊其實有通鋪可以睡之後,我們立刻放棄紮營這個選項,六個人擠進小小的水泥屋,有水有電還可以洗澡,重點是,晚上下起一陣不小的雨,讓我們相當慶幸果斷放棄搭帳的決定 :)
#D2路線
第二天的下坡比較多,但不會很陡,走起來非常愜意,而且沿途水源充沛,只要帶濾水器就不需要擔心水源。柑腳、泰平都有雜貨店,有零食涼飲可買,間接協助背包輕量化。
・上內平林步道 3.4K
・崩山坑古道 7.2K
・北勢溪古道 6.1K
距離約17公里,行走時間約7.5小時(不含休息)
總爬升818m,總下降956m
——
淡蘭道 Tamsui-Kavalan Trails
#淡蘭古道 #淡蘭中路 #國家綠道 #長距離步道
駁坎工法 在 民報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專文】駁坎上的石斛蘭花〜鄉情系列
文/陳文輝
只要有心,一大堆生態與人文结合的學習,處處均是生活與心靈自在的揮洒......祖先拓墾伊始,為了砌擋土牆,在没有水泥的年代,發明了石與石之間,三面銜接的「乾石砌」工法。此即現今的生態工法,能透氣、排水、長植物,是與天地共生的本來……#石斛蘭,是蘭科植物屬多年生草本花卉。
#夾縫中族群 #島嶼之主
駁坎工法 在 鹿寮坑的砌石駁坎 - 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的相關結果
剛到鹿寮坑的時候,發現村里到處皆可看到用石頭砌成的駁坎,早期社區都以疊石構築梯田,雖然現在水稻田不在,但古色古香的疊石卻留下來了,砌石工法有 ... ... <看更多>
駁坎工法 在 走3天抵八通關百年駐在所「人字砌」駁坎原貌修復 - 自由時報 的相關結果
... 駐在所(13里駐在所)的「人字砌」駁坎最具特色,但因地層下陷駁坎傾頹, ... 以原有工法修復砌石駁坎,逐一拆卸並重砌上每片近200公斤重石板, ... ... <看更多>
駁坎工法 在 駁坎| JingShui erea Wiki | Fandom 的相關結果
砌石駁坎是傳統的擋土與護坡工法,由於保留石塊間的空隙,提供生物生存的空間,也被視為一種生態工程。金瓜石與水湳洞地區的建築地基與邊坡皆由石塊堆砌而成駁坎,形成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