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寫日記0627:內灣南坪古道的風景
水彩 16x22 cm,1 hr
內灣是我相當熟悉的地方
大學時曾和朋友騎機車去過幾次
不過,活動範圍基本上僅限於內灣老街
遠眺油羅溪旁連綿的山巒
從未想過踏入其中看看山的模樣
這次又回到內灣,我和太太走了不一樣的路線
前往南坪古道散步
南坪古道曾是古代泰雅族馬胎部落往來內灣的山間小徑
在公路交通興旺後逐漸荒廢
直至今日觀光興起,整修為景觀步道
這條路徑並不長,來回原路折返也才兩個多小時
沿途有潺潺的溪水,茂密翠綠的樹林
雖是炎熱的夏日,但因為剛下過雨而顯得清涼
和人聲喧鬧的老街相比
這條充滿蟬鳴的幽靜古道讓我對內灣有了新的認識
#藝術蝦
「馬胎古道路線」的推薦目錄:
- 關於馬胎古道路線 在 藝術蝦 Artshrimp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馬胎古道路線 在 Taiwan Mountain 台灣山岳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馬胎古道路線 在 Taiwan Mountain 台灣山岳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馬胎古道路線 在 [問題] 內灣馬胎古道路線疑問- 看板Hiking - 批踢踢實業坊 的評價
- 關於馬胎古道路線 在 馬胎古道2020的推薦與評價,FACEBOOK和網紅們這樣回答 的評價
- 關於馬胎古道路線 在 南坪古道天氣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小文青生活 的評價
- 關於馬胎古道路線 在 南坪古道天氣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小文青生活 的評價
- 關於馬胎古道路線 在 [問題] 內灣馬胎古道路線疑問- Hiking - PTT網頁版 的評價
- 關於馬胎古道路線 在 尖石馬胎古道- Explore 的評價
馬胎古道路線 在 Taiwan Mountain 台灣山岳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分享
【大鹿林道東線面面觀】
*畫重點*
越是多元的社會,就越需要彼此的尊重,或許這樣我們才可以一起往「善」的方向來前進。
【大鹿林道東線面面觀】
各位山友好,我們今天來好好聊一聊「大鹿林道東線通車行不行」這個深水區議題好了。不過,在小編討論這個議題之前,都請各位朋友了解到一件事情:台灣是個多元的社會,登山界也是。越是多元的社會,就越需要彼此的尊重,或許這樣我們才可以一起往「善」的方向來前進。
以下開始說明:
一、 大鹿林道東線的前世:
大鹿林道東線全長約35公里,是進入台灣擦樹保護區與大霸尖山主要步道。過去,東線是林務局為了伐木與造林而開闢的林道,是具有林業產值的ㄧ條林道,不過,自從禁伐天然林的政策公布後,東線也就慢慢退出林業產值的舞台了。所以,當東線不再以林業而存在時,轉而成為目前山友攀登世紀奇峰-大霸尖山的最佳登山步道路線,也是國內中高海拔進行生態觀察之旅的選項之一。
順帶一提,過去在日本時代,日本人要登大霸,大約需要花費7天的時間,從五峰-井上溫泉(今清泉溫泉) -根本(駐在所)-佐藤-檜山(駐在所)-伊澤山-大霸尖山-茂義利-曙鞍部至上島溫泉(今泰安溫泉)的路線,在當時稱為「鹿場迴り溫泉道路」,約略也就是利用現今霞喀羅國家步道-根本古道-北坑溪古道來回登頂大霸尖山的。
當然,小編現在雖然沒有踢林道東線進入馬達拉溪登山口,但也曾為了干卓萬山(8天的尖台山-干卓萬山),踢過萬大林道18K到十林班登山口…。雖然那次也是唉唉叫,不過,也正因為登山過程有苦過.哭過.也笑過,旅途中也和同行的伙伴一起共患難過,所以讓我之後的回憶特別深刻,也常常拿出來回味~。
二、 大鹿林道東線的今生:
說真的,全台灣許多林道,都在921大地震後,加上極端氣候的頻度變高,只能說:「我想寫一個慘字啊!」大鹿林道東線也是夠慘的,93年8月,艾利颱風+敏督利颱風,多處土石崩坍+路基流失。97年9月,辛樂克颱風+哈格比颱風+薔蜜颱風,又重創已修復路段,前前後後,又有38處坍方,10處路基流失。102年再來一個蘇力颱風,不只多處坍方與路基流失,連馬達拉溪吊橋也被沖毀!!那以後呢,真是不敢想像。
而現在,雪霸為了維持東線步道的暢通,讓山友可以有一條比較安全的登山步道來攀登大霸,經過我們的ㄧ修二修再三修,一直修修修個不停,但一個梅雨鋒面,甚至只要一場午後雷陣雨,大鹿林道東線就會有落石,就會有坍方或倒木!而且,以現在東線孱弱的地質體質,未來可能只會更糟糕更容易坍方罷了。
三、 為何東線如此脆弱與珍貴:
雪霸之所以要維持大鹿林道東線維持「步道」形式來管理,也是有許多地質和生態的專家學者給予建議的,以地質的角度來講,雪霸處曾邀請地質學者進行現場評估,評估結果認為大鹿林道東線的南側緊鄰「觀霧斷層」,受到斷層作用的影響,板岩層中的節理容易產生「楔型破壞(wedge failure)」,且在大鹿林道東線無論上邊坡或下邊坡都非常普遍;另馬達拉溪新的小支流,河流發育會發生向源侵蝕,造成掏空現象;此外,近年來的極端氣候頻率增加,強降雨對於山區更容易形成土石流與山崩,以大鹿林道東線的地質條件,工程上只能暫時性的維持可通行狀態,難以長久維持完整。另外,依據研究報告(葉惠中,雷祖強,雪霸國家公園林道環境敏感淺勢分析之研究。2009。中華水土保持學報。)指出,目前東線(0.3K~19K)各種輕重之易受損路段中,危險崩塌區有24個路段,高崩塌機率區有10個路段,中崩塌機率區56個,低崩塌機率區有87個,所以,危險路段+高崩塌機率區路段共有34個路段,占所有路段的17%!
而在自然生態資源部分,經動物生態專家學者評估,均認為無論是修復林道的工程施作與開放車輛通行,對當地生態環境都產生影響,未來應採更符合生態登山與永續經營的原則,規劃大鹿林道東線採用步行方式進入較為適宜。且目前大鹿林道東線上雪霸處亦有規劃數處石桌石椅供山友休憩使用,沿途也會經過台灣擦樹(寬尾鳳蝶的主要食草)生態保護區,寬尾鳳蝶這種國寶蝶能在此流連飛舞,全賴台灣擦樹的存在,也因為她的挑剔,造成了她的稀有,更因為寬尾鳳蝶的存在,讓東線生態自成明珠。沿途的瀑布也值得你停下腳步,展開雙臂,洗盡山下鉛華。因為偶而,所以能給人不經意驚喜的,是那路過的山羌。甚至,連台灣黑熊在林道上也都有爪痕和目擊的紀錄,等待有緣人。
四、 我們進入東線做什麼:
時常利用機車或偶而利用汽車進出東線的,是我們執行保育巡查業務的保育巡查員(巡山員),清掃廁所、移除倒木、拆除陷阱、巡視園區自然資源等等,都是他們的例行工作。又或者,也有可能是林務局的伙伴或當地原住民朋友,除了必須去九九山莊值勤或提供服務,也會一起沿路整理路況或砍草,為的就是讓各位山友有更好的登山服務體驗與維持山莊的營運。另外,是消防救難單位或委託的學術研究案,必須利用車輛搬運所需器材,進入大霸山區執行山難演練或進行生態資源調查。還有我們的保育志工或同仁,為了整修步道或更新牌示,也必須利用車輛搬運所需工具而進入東線。而這些,都是具有公務或服務性質,並不全然只是為了攀登大霸。
因此,他們的所作所為,就是要讓各位山友有更好的登山服務,無論是步道整修、山莊維護、生態調查、保育巡查、救難演練等等,很多時候,這些付出未來也是會回饋到各位山友身上,但其實你們看不到或現在體會不到罷了。所以,請各位山友日後在山區遇到我們的工作夥伴或這群默默付出的人們時,可以給予一些鼓勵ㄧ些肯定。
五、 可能的成本花費:
以上,小編利用這個機會,把大鹿林道東線的狀況做一個說明,或許,各位是利用自己珍貴的假期,安排個3天2夜的大霸群峰之旅,如果可以開車進入省去踢那19K(17K)又臭又長的林道,應該可以讓這個行程更完美,也可以讓雙腳不要那麼「鐵」。But! 東線真的.真的.真的.太脆弱了,因為各位一年當中大概也就安排的1~2次來登大霸尖山,而我們現場的管理人員或工作夥伴,卻是常常待在山上,必須進入東線或山區出任務,也更清楚東線的地質是如何的脆弱,落石是多麼危險,倒木是多麼常發生,即便各位的車子(或包車)可以進得去,就怕車子輪胎底盤經不起東線的摧殘,而花費更多的拖吊費或是時間成本。所以,今天如果我們是車主,是否願意賭一把,車子的底盤不會A到甚或發生危險?如果我們是包車老闆,是否願意賭一把,車子進得去,但遭遇落石而出不來(刁車)? 這都還不包括油耗與維修成本,還有人身的安全責任。
最後,小編想說的是,臺灣是個多元的社會,我們歡迎各位山友一起提供雪霸山區的資訊,因為各位提供的登山資訊或具體建議,對於其他愛山之人都大大有幫助,雪霸也對各位山友提供的意見保持尊重與感謝的態度,再次謝謝愛山的各位。
#文長感謝各位拜讀
#好的公共政策需要我們一起理性討論
#大鹿林道東線真的好脆弱啊
馬胎古道路線 在 Taiwan Mountain 台灣山岳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旅行~~也可以, 健走也可以!
■■「福爾摩沙大旅行」新序
又十年了,玉山社出版社希望我能再把「福爾摩沙大旅行」重新校訂,補一些新註,我亦樂於再次翻讀,加一些最近的想法和心得。
一般人旅行台灣很少像我這樣,經常懷持著西方旅行家在現場看到什麼的思考。譬如英人泰勒走過阿朗壹古道,冒險涉灘的情境,又或者馬偕走進獅潭遇到黃南球時,又是何樣心情。
我喜愛更多新角度,觀看自己的家園。年輕時接觸到百年前西方旅行的遊記報告,是我的福氣。它們讓我眼界大開,遇到另一個台灣:
●老路老景新風情
老酒愈陳愈有風味,過去的好旅行亦然。每過個年代,翻讀百年前西方旅行家在台較具有代表性的遊記,依舊倍感新奇,甚而展讀到不同層次的人文風物和自然地景。
這是第三回校訂本書了。打從1987年,譯注十九世紀中葉西方旅行家的台灣行腳。每回校訂時,都有重返歷史現場的快樂,進而又發現了一些美好的證據。這一回,因為走訪全台的次數愈加頻繁,不論綜觀或微看,心得更多,常有驚喜不已的感懷。
微看時,諸如「基隆河之旅」抵達圓山時,竟意想不到有狐蝠的記錄。「穿越惡地形」提到了,薑黃居然是月世界一帶的重要物產。「前往雪山」的中途,還看到石虎被獵捕後懸掛的獸皮。又或者,掌握了更清楚的地名,比方「大漢溪和新店溪之旅」,景美溪政大河段的津渡,原來叫十一命。「走過台灣的尾鰭」裡,原來當時清軍曾在紅毛港小歇,如今村落不復存在。
綜觀更不用說,西方人筆下的台灣人情味如何,現今常聽聞最美的風景是人,其實早在百年前,在他們的接觸裡即有這樣的描述。平埔族對陌生人的好客和善良,以及夜不閉戶,在那個時代早就司空見慣。
但過往的旅行委實辛苦,現今從觀光旅遊對照,當時交通不便下,住宿不易、走路艱苦和容易患病等等,不時困擾著旅者。我因有長時徒步的經驗,體悟愈加深刻。雖說那時南來北回的商業活動不多,貨物交易狀況,還有族群的遷移狀態,依稀有一清楚脈絡可尋。還有一個大時代到來下,台灣即將巨變的氛圍,此時亦隱然浮現
不同旅者如何敘述行程,亦頗讓人玩味。每一篇放在當時時空環境,不只有其意義,從現今觀看更可大做文章,分析每位旅者的情境。這些狀況在每篇旅行紀聞的譯注開頭,我都有一個人的綜觀,解釋此一狀況。至於,當時眾多西方旅者都留有敘述,為何獨獨挑選這九篇,而捨其他,過去雖解釋過,容我在新序,再補一些更周延的說明。
我對西方旅行家的台灣見聞產生興趣,源自八○年代中旬。那是幾回摸索台灣相關自然志時,意外地在諸多十九世紀期刊和書籍裡,翻讀到不同西方人拜訪台灣的見聞。那時頗感驚訝,還有如此豐富的記述完全不同於漢人的觀點,經由歐美旅者的親訪,逐篇發表於西方雜誌期刊。我彷彿看到了另一個台灣,一個已生活半甲子,卻還未認識的家園。
此後,我不僅多回長時到相關的國內圖書館借閱史料,更頻繁的是寫信,央請友人從國外圖書館蒐集相關的期刊內容,逐篇整理、歸類。現今很多珍貴的文獻和圖檔,研究者以網路點選,不到六七秒即可閱讀原貌。二三十年前想要取得,還得付出相當多心力。那幾年下來,雖未皓首窮經,但埋身於蠹魚鑽動、灰飛塵揚的資料裡,並不下於後來野外奔走現場的時光。
早年一邊閱讀時,我還有系統地蒐集、整理,試著爬梳出一個百年前台灣旅行的交通網和「異國情調」。後來也譯注了本書最早的版本《橫越福爾摩沙》。第二次選譯和註解時,不僅將過去的導讀和譯注大幅修訂,並且增加不少未曾發表的篇幅,讓本書更能豐富且淋漓地呈現一個時代多樣旅行的風貌。這回我又有些添增,以及修正。我也嘗試以多年田野調查的經驗,對這些百年前西方人的見聞,賦予更多現代旅遊的對照。
當代人旅行過程,容或有自由和孤獨的深刻體驗,旅行的重點也可能是一些異地文化的有趣接觸。這些都是文化研究者鍾愛探討的議題。然而,十九世紀西方人在台灣的旅行,最大的貢獻應當還是在補足許多角落的地理空白,以及對台灣當時社會背景,提出不同於漢人的觀察角度。
為了體驗百年前旅行家現場的心境,本書的歷史場域,我都重新走訪多回,拍攝相關的地標事物。除了考證地名和風物,繪製簡易旅地圖,我還盡可能重新建構當年的環境。讀者可以邊讀邊對照,從多類相關的歷史事物,獲得更多如臨現場的真實感,以及重返某一往日時光的樂趣。
隨著這種抵臨旅行歷史現場的經驗,這次的譯注便多了好幾番,過去不曾擁有的愉悅,我謹整理如下:
一者,二十多年後,自己旅行台灣的經驗更加成熟,早年譯注未曾發現的事物,這回又找到了其他歷史瑣事的可能證物。我興奮地享受著這種為餖飣小事註解、翻案的樂趣。同時,盡情地發揮博物學者最愛想像的地理風物解說,以及歷史源由的探究。
二來,體驗了回到過去時空的臨場感。我充分地體驗當年旅行者抵達時的現場空間,進而藉著今日的環境,嘗試想像各種可能,或者填補旅行者當下未及提醒的地景介紹。同時,我亦能研判出他所寫過的實際地點,幫助早年的旅者填補相關的史料內容。
三則,因為熟悉路線,經常前往,對照著今之地圖和地理山景。我更有一種莫名的溫暖。這些全然陌生的人,因了這一層譯注,我彷彿他們的隨行夥伴,繼續活著,進而以現今的各種資訊做為平台,添增更多當時旅行的意義。
四則,西方旅行家的行旅路線,受到傳教士影響,為了已身安全,多半選擇宣教士走過的地方,因而行旅中較少有廟寺的描述。嚴格說來對漢人的生活較缺乏整體性了解。反之,卻讓我們更加了解各地平埔族的遷移和生活,以及何以在百年前遭受巨大迫害,進而消逝。
十九世紀以後,尤其是一八六○年台灣開埠以後,西方人在島上的旅行報導複雜而多樣。在取材上,勢必要定出一個主題,始能理出脈絡。我選取的這些旅行報導,都是以日記(journal)的形式講述旅行沿途的見聞。我所圈定的日記主要以英語系國家為首,其他國家人士的圖片和報導內容做為襄助。這個階段,西方人在台灣的旅行亦以英語系國家的探勘,最為深入而廣泛。這些作品基本上亦符合下列三個我認為很重要的範疇:
一、在時間的釐定上,限制在一個旅行時段。大致以台灣開埠(一八六○)以迄中法戰爭(一八八五)為止,短短二十五年之間的歷史時空裡。為何選擇這樣的時間,又有以下四個理由:
1. 這是自荷西據台以後,隔了兩個世紀,再度有西方人長期深入台灣,接觸這個島的斯土斯民,同時以更明朗的語言,描述自己親耳見聞的城鎮、郊野和風物。
2. 在中法戰爭前,對西方人(甚至漢人)而言,台灣仍是「兩個國家」的狀態:西部是漢人墾殖地,東部仍為原住民的家園。縱使沈葆楨已有「開山撫蕃」(一八七五)的努力,以及日後多次對原住民的戰爭,效果仍不彰。中央山脈依舊是原住民的世界。
3. 台灣百年近代史裡,這時才開始有社會經濟高度成長的經驗(一八六○〜一八八○)。許多中國現代化的視野和思維,此時在台灣有了具體明朗的開發政策。中國從長期忽視台灣,轉而再注意到這個邊陲地帶,並且體認到了台灣的重要 。
二、在題材和文體上的取捨,僅限制在日誌式的旅行報導。當時的報導大致可分為兩類。一類是綜合性的回顧,缺點是有宏觀,無微觀,少了時間、地點的詳細佐證。在旅行的描述上容易引人疑竇。而一個人沒有來過台灣,只要飽覽有關史料,通常也能寫出一篇出色的報告。另一類是日誌式寫作,文章上總會留下時間、地點的證據,像出生時即有胎記,讀者可按圖索驥,更容易判斷旅者遇到事物的真偽。
我偏愛後者的形式表達,不僅因後者可浮凸出較準確的地方民情,同時能挖出一些細瑣而意想不到的新鮮事物。這些往往是正史上難以窺獲,或關照到的。唯日誌式報導缺少綜合式論述的見解,回顧省思的內容顯得貧瘠。日誌式報導通常也只是作者一、二個月的旅行,不像綜合性報導,往往在此有較長的滯留時間,能夠提出較深入的看法和見識。諸如馬偕《台灣遙記》、英伯哈特《台灣島之歷史與地誌》等著作。
三、在交通上的考量,由於漢人和平埔族的居住地大抵於西海岸,西方人的旅行泰半也集中在此。而東海岸除原住民外,由於道路尚未開闢或才新建成,較少漢人和平埔族前往。選出來的文章,無可避免的會集中於西海岸的旅行。但為了較全面地顯示當時交通往來的狀況,我選定的文章大致如下:北部水路二篇,山區一篇。南北縱貫旅行兩篇,中部山區一篇。南部旅行三篇。這些旅行家的職業各異、目的不一,讓旅行的樣貌展現多元(如本書各路線圖、作者旅行簡表所示)。
走筆及此,我還要再向台灣史學者吳密察、翁佳音;人類學者黃道琳;登山專家林淳義;自然史工作者吳永華,以及費德廉教授(Douglas Fix)致以最高的敬意和謝意,沒有他們多年來的鼎力相助、協尋資料、從旁註解,以及精神支持,這本書無法以更完整的面貌呈現。當然,當本書以更龐雜而多樣的內容展現時,難免會出現不同面向的疏失,還盼更多學者、專家嚴謹賜教和斧正。
馬胎古道路線 在 南坪古道天氣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小文青生活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下山的路線, 卻是遠繞一大圈,這時天氣又悶熱,於是決定走原路回內灣。 【新竹】造訪泰雅族部落秘境〜尖石馬胎古道、內灣南坪古道11:30 下山,繼續轉往【內灣南坪古道 ... ... <看更多>
馬胎古道路線 在 南坪古道天氣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小文青生活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下山的路線, 卻是遠繞一大圈,這時天氣又悶熱,於是決定走原路回內灣。 【新竹】造訪泰雅族部落秘境〜尖石馬胎古道、內灣南坪古道11:30 下山,繼續轉往【內灣南坪古道 ... ... <看更多>
馬胎古道路線 在 [問題] 內灣馬胎古道路線疑問- 看板Hiking - 批踢踢實業坊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去年和閃光跑去走內灣的馬胎古道
本來是要走到教堂去的
但是在某個岔路走錯了
大概是圖中的紅圈位置吧
越走越深山
沿途幾乎都是只能容納一人通過的峭壁小路
不時還會碰到以竹子所搭建的小橋
山徑一路延伸到一條小溪就沒了
由於天色變暗 加上走了一條非預期的路線
就直接回頭了
我在懷疑會不會是走到舊的古道路線
不過網路上似乎幾乎沒有這條路線的文章
不曉得有沒有人能夠靠上述線索
可以知道這是什麼路線呢?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1.253.143.97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Hiking/M.1446471343.A.FB4.html
※ 編輯: turtle2740 (111.253.104.10), 11/02/2015 22:13:16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