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人問我說,為什麼現在基進都在公幹柯師傅跟侯友宜,其實有幾個原因:
(文有點長,但真的看完會有收穫哦🙏🙏)
1️⃣ 雙北疫情在兩位首長下亂搞,宛如讓全台各縣市陪兩位公子打牌,一直三級警戒,很多政治日常中的人和人接觸的業務,被迫停下。「放爛兄弟」若一直放著爛,我們就會一直陪打三級牌到不知天荒地老的境地;
2️⃣ 「放爛兄弟」組,如果不好好「督」,牠們根本把「唱反調」當成秀場玩,「爽到放爛兄弟組,艱苦到全台配合防疫的人」,以及這兄弟檔可能會讓更多人染疫。認真「督」牠們,是我們被迫停下手中許多政治日常業務者,做得到也應該做的事;
3️⃣ 很多人說為什麼不是督中央而是督在野黨,這又是一個大錯特錯的問題。牠們不是在野黨,牠們是「扯後腿兄弟檔」,在野監督不是扯後腿,如果中央指揮中心是班長,班長有時候表現的有改進空間,像是考試六、七十分,但問題是,你們這些放爛兄弟檔,考試才二十分,然後用二十分的標準來說六、七十分不優,暗!作為班上一邊看的同學,當然要先公幹這考二十分還在一旁大聲叫囂的放爛兄弟檔,否則原本六七十分可能下拉到放爛兄弟檔的二十分誒,了嗎⁉️
4️⃣ 放爛兄弟檔表現不好👎,但指責班長的話,倒是咆哮的很理直氣壯、很大聲。然後,可怕的是,牠們的大聲吆喝、叫囂,如果沒有人出聲制止,旁邊不明就裡的同學,真會覺得放爛兄弟檔好棒棒,好有勇氣,然後聚眾吸小白粉,久而久之,放爛兄弟檔就利用「曾參殺人」的心理,有了「指鹿為馬」的能力,中國大外宣不就是這樣洗,把很多人洗成「東升西降」、「中國好棒棒」、「中國是厲害國」、「台灣沒有中國會死」、「親中經濟會633」….這時候,一定要有人出來大聲指出「國王根本沒有穿衣服👔」啦。網路反智的小白粉現象,難道不是我們平常沈默、不夠大聲揭露國王沒穿衣服所導致的嗎⁉️
5️⃣ 還有一個理由,其實也是應柯B要求,那就是柯B曾經嘲諷基進不要側翼,要正面對決。這件事,反應柯B的人文素養的水準低落,以為讀毛澤東是學到辯證法,殊不知,學到的其實是「中國厚黑學」啦。既然,叫基進正面對決,所以直接公幹放爛兄弟檔,就是正面對決的表現。而且不只是我,而是我給全黨開綠燈,把這組逼迫我們跟他們一起打牌的「放爛兄弟」,全部打爆公幹啦。此外,柯B自以為IQ157,看不起他人,是「無知者無畏」的典型,不知道「側翼」其實是最有主動性、能動性、主體性,從來不是附庸或被動等待差遣的角色。
我以前說過,「側翼」這個名詞,其實是來自於在歐洲看足球時候,足球隊中有一個角色,叫做「翼鋒」(Winger),其實就是類似左前鋒或者右前鋒一樣,就是球場兩側前端的邊路前鋒,職責就是把球逼近到禁區附近,然後為「中鋒」(主力)製造進球的機會,當然也可以自行盤帶內切射門。這個名稱是從足球這裡得到啟發的。因此,很多人以為「側翼」是被動員的網軍、沒有主體能動性的存在,根本就是誤解。因為,在我看來,這種「翼鋒」(側翼),根本是主動積極,形塑引領戰鬥的方陣格局。
💢 以上的理由,應該很充分,且足以說明,為什麼針對「放爛兄弟檔/黨」了吧⁉️我們不是一線的人,但受到抗疫最前綫的人的保護,在後線的我們,或許無法直接幫得上一線的忙,除了按照一線指揮配合防疫之外,我們還可以幫忙公幹在後面扯後腿不配合的放爛者。記得,在打仗作戰時候,會壞事危害最大的可能不是愚蠢偷懶的人,而可能是那些「自以為聰明實際上愚蠢又勤勞的人」啊⁉️你看,柯B是不是,宜蘭林姿妙自知愚蠢偷懶,所以配合指揮中心,但柯B看見疫情擴散找到機會可以秀,一堆創新科技防疫,每天勤勞的開記者會砲轟指揮中心,這種愚蠢又勤勞的人,在戰爭打仗的時刻,其實都會被將軍先拖出去斃了。因為這種人會害死所有人啊‼️
🤦🏻♂️ 用手機打這麼一篇,我真的很有心了啊‼️請明白我們的用心🙇🏻♂️🙇🏻♂️🙅🏻
#正面對決柯B是光明磊落的行為
#公幹放爛是叫牠們不要扯後腿
#我們不是一線的人是受到
「馬灣禁區原因」的推薦目錄:
- 關於馬灣禁區原因 在 陳奕齊 - 新一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馬灣禁區原因 在 陳奕齊 - 新一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馬灣禁區原因 在 郝明義Rex How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馬灣禁區原因 在 [專欄] 馬刺的首位狀元:上將Robinson的到來- 看板NBA 的評價
- 關於馬灣禁區原因 在 馬灣禁區罰款的推薦與評價,YOUTUBE - 台灣好玩景點推薦 的評價
- 關於馬灣禁區原因 在 馬灣禁區許可證申請的推薦與評價,PINTEREST 的評價
- 關於馬灣禁區原因 在 學車/學神/駕駛技術交流集中營| 想問P牌吾小心入左禁區(馬灣) 的評價
- 關於馬灣禁區原因 在 香港沙頭角碼頭對外開放掀禁區神秘面紗【香港V】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馬灣禁區原因 在 [專欄] 馬刺的首位狀元:上將Robinson的到來 的評價
馬灣禁區原因 在 陳奕齊 - 新一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這幾年,「側翼」這個詞彙,還有點知名度,逐漸成為台灣政治術語之一。
我想,「側翼」這個名詞可以成為台灣政治術語,作為最早把這「術語」拿來作為政治場域書寫與分析的我【如果不是最早,也算是最重要的了。因為,今天的《台灣基進》就是建立在《基進側翼》政團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對於這個詞彙常常被誤會、誤用,甚至當成「網軍」看待,覺得可以跟大家分享一下,當年「側翼」這個名詞挪用的初衷想法。
1️⃣ 「側翼」這個名詞,其實是來自於在歐洲看足球時候,足球隊中有一個角色,叫做「翼鋒」(Winger),其實就是類似左前鋒或者右前鋒一樣,就是球場兩側前端的邊路前鋒,職責就是把球逼近到禁區附近,然後為「中鋒」(主力)製造進球的機會,當然也可以自行盤帶內切射門。這個名稱是從足球這裡得到啟發的。
因此,很多人以為「側翼」是被動員的網軍、沒有主體能動性的存在,根本就是誤解。因為,在我看來,這種「翼鋒」(側翼),根本是主動積極,形塑引領戰鬥的方陣格局。端看,政治學者蕭育和曾經評論說,台灣基進這個微小政黨的「護台防中」議程格局,竟然替2019-20年選舉年的「議程設定」。
要成為「側翼」者,必須要有非常主動積極的能動性,主體性可是百分百,從來不是柯B那種被動員操弄的「網軍」指控哩。
2️⃣ 台灣在馬邦伯年代中,「門打開,沒顧厝」,中國政經影響力長驅直入,導致許多孳生出許多「中國白蟻」(這個名詞,類似的有中共/中國代理人、在地協力者、第五縱隊)。中國在2001加入WTO之後以「世界工廠」的地位,經濟大躍進,隨之,2007-2008年,美國次級房貸與雷曼兄弟倒台促發國際金融經濟危機,擺盪到歐洲之後轉化為「歐債危機」。
2008年北京奧運之後,中國民族自信心「破表/爆棚」,歐美也期待中國經濟成為「救市主」(拯救世界市場的主人)。於是,馬邦伯統治下,台灣幾乎在中國政經磁吸軌道中加速度的「往中國奔去」。
因此,台灣需要一個能把台灣往「台灣就是台灣人的台灣」這個方向上拉去的力量。這個力量勢必是比民進黨更為堅定本土、台獨與進步的力量。可知,「側翼」從來就是台灣的側翼。因此,「『基進』『側翼』」,其實就是成就台灣的「側翼」。
3️⃣ 馬邦伯的2008、2012連兩次勝選,許多名嘴跟民進黨內政客,很多都認為輸在民進黨「沒有兩岸政策」,真的是見鬼了。於是,甚麼去中國祭祖的開展之旅,抑或憲法一中,開始出現。
如果這種情形繼續發酵,那麼將會產生一種效果:「競相舔中」(race to the China)。經濟全球化之下,有一種效果,就是資本會逐最廉價勞工而居,導致一種「勞工削價比低臭賤」(race to the bottom)的現象產生。再者,如果真的一直把「民進黨需要兩岸政策」當成「問題意識」,那麼民進黨將陷入跟中國國民黨「舔中比賽」的惡性循環之中。
換言之,中國國民黨用力舔中,下一個要把國民黨比下去的話,那就要跪著用更大力舔中。一旦這樣的政治賽局產生,台灣下一站就是永世不得超生的中國地獄。因此,「側翼」就是要有一個能夠堅定本土抗中台獨的力量與聲音,替「本土」的定義進行堅定的「政治定錨」作用。
至此,舔中就是舔中,不可能成為用什麼姿態、角度舔,是可以被允許的「政治務實」。因此,「基進側翼」用《三大主張》(右派語言:政治民主化、主權自主化、社會自由化;左派語言:反殖、反帝、反剝削),把「堅定本土」政治內涵進行定義。否則,大家都是本土,如同現在每個人都是「台派」,人家習近平也是台派,因為牠最想要在任內把台灣擁進懷裡哩。
4️⃣ 「側翼」是主動引領的,有自主能動性的。因為,作為「台灣的側翼」,對於大局的想像,事實上是跟民進黨有不同的地方。在現實政治上,民進黨的大局想像,就是這一區或這一席次永遠都是民進黨人佔據,不論傳承給第二代,或者接班人,都是民進黨人來。
但是身為「台灣的側翼」,現實政治大局的想像是不同的;尤其,韓流出現之後,以人民「喜新厭舊」心態為基礎,民進黨在高雄幹了二十年,要「換人做做看」,就讓台灣第二本土的高雄變天,選出草包韓。因此,保守的台灣社會,人民可接受的最大公約數就是「透由定期選舉進行政經資源分配權力的輪替」此一遊戲規則,那麼,在現實政治上,如果要讓中國國民黨送進歷史灰燼中,躺平在歷史博物館中,那麼台灣就必須要有以「側翼」的更堅定本土為基礎的政治力量,在人民「喜新厭舊」的時刻再度到來之際,告訴人民說:要換人做班長的心情,大家都可以理解,但絕對不可以換一個考不到二十分的來換掉考五、六十分的班長,要換考七、八十分的同學來做班長啦。
因此,為台灣社會提供一個更為堅定本土的選項,讓台灣人民在喜新厭舊時刻進行選擇,是台灣政治民主深化中的「超前政治部署」啊。這是為何,「基進側翼」後來改名為「基進黨」,進一步更名為「台灣基進」,並將英文黨名定名為:Taiwan Statebuilding Party.
📌 以上說明,「側翼」是髒字嗎?不是,誠如我一開始所說,「基進側翼」一開始就是一種把台灣往台灣方向拉去的政治戰略的名稱啊!!當時候的一些想法,過了多年後可能會有遺漏,想起之後再補充。
👄 爆個至今不解的卦:「基進側翼」這個名稱一開始是作為「政治戰略」的概念名稱使用,我回台後,2013年開始在高雄開始把人糾集起來籌組的名稱叫做:《台灣公民政改組合》。
或許是「巧合」啦,但是不是跟某個在太陽花之後台北成立的團體名稱很像呢❓
👉🏿 名稱為什麼叫做台灣,是因為其宗旨目標就是成就台灣。為什麼叫做公民,因為一堆假掰的人自稱「公民」。為什麼加上「政改」兩字,因為小清新假掰公民認為政治好髒髒,都迴避政治導致去政治化,因此故意加上「政治」,但後頭是「改革」,表現出政治讓人失望,並非去迴避,而是介入改革。至於為什麼是「組合」,因為單純喜歡日本漢字的意思。而且,組合是日本漢字「工會」,”UNION”(團結)的意思。後來,發現可能的原因是,偶找來參加《台灣政改組合》的朋友,其中有一位竟然跟台北那個團體的發起人是認識的好友。
🙏 「側翼」這個名詞,已經成為台灣政治的常用「政治術語」,也在各種誤用、濫用的狀況下,長出脫離我當時候使用的原意初衷,特此記載說明,讓有興趣進行考掘的朋友參考喔‼️‼️
李宗霖Lí Chong-lîm-lîm 你說是不是很「不答不七/ put-tap-put-tshit」啊😔😔😔
馬灣禁區原因 在 郝明義Rex How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紀念跪著造反的出版人沈昌文】(本文在《報導者》同步刊出)
那年秋天,北京天高風爽,陽光燦爛。
那家飯店大堂,卻光亮不足,顯得陰暗。
從外頭走進來的人,有些背光,我設法看清他的面貌,揣測這是否我在等的人。
他不快不慢地走近,說:「郝先生嗎?我三聯書店沈昌文。」臉上帶一點淺淺的微笑。聲音不高也不低,音量很結實。他的頭髮是黑的,鏡框後的眼神不顯銳利,但讓人摸不準遠近。
後來,我談起第一次見沈公的情景,老說當時見到了一位活脫脫武俠小說裡「深蘊內斂的中年練家子」。
那時三聯書店的同事雖然都稱呼他「老沈」,我從開始就稱他「沈公」。
>>串糖葫蘆的神奇人脈
那是1989年9月。我第一次去北京。
行前打探需要拜碼頭的人,各方訊息都指向三聯書店總經理沈昌文這個名字。
我很快就確認,那是個不只台灣,所有海外,以及中國內地各處要去北京的人,都要知道的名字。
不只因為三聯書店這個重要的出版品牌,也因為當時他在主編的《讀書》雜誌緊密呼應甚至引動中國思想、文化界的脈動;不只因為他努力為中國各界文史作者、學者提供發表作品的機會,也因為他有本領在改革開放之後引進戴尼提、蔡志忠這些風動一時的暢銷書。
沈公不是那種初見就熱情四射的人,但他的深蘊內斂像個黑洞,不讓人疑懼,而吸引人一步步接近。
對剛去中國的我,他的人脈廣得很神奇。
談起對中國(不只出版市場)的任何問題,講起任何我想在大陸認識的人,出版界的人就不說了,文化、藝術,甚至某些政界的人,他都能在言笑間輕鬆送出答案。直似劍光閃動,只見燭芯短了一截的行雲流水。
我印象最深的,是有一次我半基於好玩問他能不能介紹崔健,心想這他可沒轍了吧。但沈公只是淡淡地說一句「我來看看」,然後沒幾天我就見到了這位中國音樂界的大腕。
比較熟了之後,沈公說他自己就是愛「串糖葫蘆」,也就是趁著機緣把各方相干、不相干的人串聯在一起。
並且因為他出身上海,所以很服膺十里洋場時代做什麼事都「閒話一句」的氣派。
這些都不只基於他的個性,也因為他就是有這種本領。
沈公眼神讓人摸不準遠近的另一面,也就是對人不分親疏。
看著他交往的對象五湖四海,我也就一直謹守和一個武林高手相處的分際,保持客氣的距離。
不過,後來我們畢竟是越來越親近了,和別人不同的親近。
>>計劃經濟之下紮實的馬步
打從開始,沈公就給了我各方面的啟發。
在出版的領域,他讓我對中國出版的歷史和當時的現況,快速抓到些梗概。
1990年代初,中國的出版市場和國際還沒有接軌,書籍的許多印製條件也有待改進,然而我從沈公身上看到一個在計劃經濟之下做出版的人,受著種種限制,但他的馬步可以蹲得多麼紮實,內功可以練得多深。
我學著體會中國出版社裡所謂一把手、二把手、三把手的種種微妙關係,也聽到沈公在他一把手位子上要管多少台灣同行覺得匪夷所思的事情。政治課題就不說了,社內同事的住房問題、入黨問題、婚姻家庭瑣事,簡直無所不包。
在那個中國社會和經濟環境都在轉型的階段,沈公在三聯書店總經理的位置上,既要小心翼翼地不能在政治上犯錯誤,又要維持三聯書店引動思潮的傳統和風格,還得自行創利,壓力很大。他引進的戴尼提固然造成巨大的暢銷,但也有人不喜;他出版的蔡志忠作品固然造成萬人空巷的熱潮,也得來有人說他只會「賣菜」的評語。
此外,在那個主渠道出版社對民營二渠道或者有敵意,或者根本不放在眼裡的年代,沈公又帶我對二渠道有了很多了解。我很好奇他怎麼有這些門路。後來得知他雖然貴為三聯書店總經理,但贊同一些二渠道年輕學者編輯的西方學術文庫,慨然允諾立場開放的合作出版,為支持二渠道民營出版立過典範。
總之,我在中國結識的第一個出版人就是沈公,很幸運。
沈公讓我看到中國出版界一個高標,也影響了其後多年我和中國出版市場來往的基調。
這麼多年來,台灣很多人在中國走過買書號出書的路,我從沒做過。一來是我不想走這類落人把柄的路;二來也因為我覺得認識沈公,不走這種門路也罷。
>>共產社會國營體制的實相
沈公也讓我對中國社會的一些特別情況有了直觀的機會。
有一次,沈公帶我去友誼商店買一台傳真機送他的作者。看好機種、價格之後,沈公留下一張空白的三聯書店支票,就離開了。
我很驚訝,就問沈公難道不怕商店亂填金額。
「怎麼會,我們都是國營機構啊。」沈公哈哈一笑。
沈公說,反正大家都是國營機構,不怕對方亂來。他要自己填金額的話,還得計算稅金之類,寫錯了還麻煩。交給對方寫,對方敢亂填,最後自有雙方國營機構的主管單位出面查證、解決。
我見識了共產主義國家裡,大家都是國營單位體制的實相。如果連友誼商店和三聯書店都因為是國營機構而難分彼此的話,那中國所有出版社、書店之間的關係,當然就更不在話下。
出版、印刷、發行、零售都要聽出版總署的,出版總署又要聽中宣部的,真是上下內外,渾然一體。
我學到了很重要的一課。
>>「打擦邊球」和「跪著造反」
來往中國多年,我始終保持一個原則,不主動找政治話題來談。和沈公也是。但沈公還是指點了我一些很重要的事情。
1990年代初,我出版了一本《毛澤東私人醫生回憶錄》。出版後,很多人說毛澤東仍然在中國有很大的光環,這下子以後我再去中國可能有麻煩。七嘴八舌的很多分析。
我問沈公。他聽了之後,說了一句話就不但讓我安心,也讓我開竅:「只要不是批評現在當政的人,談過去的事沒什麼問題。」
沈公也跟我說過,中國有一個差點就開放出版的時刻。
改革開放之初,隨著中國社會各個層面都在鬆綁,出版也是。曾經擔任中共建政之後第一任出版總署署長的胡愈之,倡言成立形同民營出版的產銷合作社;人民出版社也準備了「東方出版社」的副牌,準備當開放的試點。
沈公說:就在大家都很興奮的時刻,中共的元老陳雲說話了。陳雲講了一句話:「你們都忘了共產黨是怎麼起家的嗎?」
開放出版的事,就此封箱;中國其他行業再怎麼開放,出版不在其內,形同國策。
不過,即使此後出版仍然一直在共產黨緊緊掌控之中,也設了重重禁忌,但是中國的出版和言論尺度還是持續有一些微妙的變化。像《讀書》之得以出現,正是代表。
聽沈公談一些兼有官職和知識份子身分的人,如何為他們雜誌巧妙而迂迴地創造空間;他們實際工作的人又如何善加體會,細加運用,是很動人的。
所以沈公介紹人給我認識的時候,最愛強調誰誰誰是個「自由主義」;他聊天最興高采烈的,就是談他在出版,以及主編《讀書》的過程中如何一次又一次打「擦邊球」,在一些禁忌議題的邊緣上行走的經歷。打擦邊球要打得有驚無險才高明,這固然要賭一些運氣,但更多的是要有膽識,有見解,還有一些幽默。
相較於有些人主張知識份子就當「敢言」,沈公這種擅打擦邊球的作法,有人稱他是「跪著造反」。
不論這麼說他的人是褒是貶,沈公毫不以為忤,一再轉述。的確是,對他來說,「打擦邊球」就是為了「跪著造反」,而「跪著造反」最重要的武器也就是「打擦邊球」。因此沈公引述「跪著造反」之語,是帶著一點自得的。
>>大家都是一家人和「一僕二主」
在都是國營體制之下,在都歸出版總署和中宣部管轄之下,中國各個出版社之間千絲萬縷的關係和演變,我們台灣人很難想像。
以三聯書店來說好了。
這個1949年前就卓有聲名的出版社,到中共建政後新成立旋即遭到撤銷,到1954年才又得以成為人民出版社底下一個「三聯書店編輯部」。三聯書店的招牌刊物《讀書》雜誌,是在1979年創刊的,但當時名義上是出版局研究室的刊物,由人民出版社代管。至於三聯書店從人民出版社分家出來,真正開始獨立經營,是1986年的事。
而沈公和他兩位關係密切的領導,陳原和范用的關係,都是從他1950年代初進人民出版社的時候就建立起來的。
陳原,人稱原老,是語言學家,是人民出版社總編輯室的成員之一,54年起兼任「三聯書店編輯部」主任,到改革開放開始,擔任商務印書館的首任總經理兼總編輯,但同時也是《讀書》雜誌創刊主編。
范用,人稱范老板或范公,在49年之後先在出版總署、中宣部工作過,調來人民出版社,歷任總編室主任、副總編輯等職位,在《讀書》雜誌創刊時,實際貢獻很大。
三聯書店還沒獨立出去的時候,范用兼任總經理,但是到1985年正式獨立前夕,他卻因故退休,改由沈昌文擔任了三聯書店獨立後的首任總經理。
沈公從工作的第一天,就一直受范用的領導,所以他說自己在組織上是范用的系統,但是他在思想和觀念上一直同陳原比較一致。
這樣,當沈公在三聯書店成立了編委會,范用和陳原兩位老領導又都在內,他就面臨了日後自嘲「一僕二主」的局面。
沈公在他的回憶錄《也無風雨也無晴》裡,有一段著墨不少。
《讀書》以創刊號上<讀書無禁區>一文發生轟動性影響,也同時成為另一派力量想要「打棍子」的對象時,兩位退休的領導給了沈公不同的建議。
范用跟沈公說要「敢於講話,不怕封」,說國民黨時代封過三聯書店的刊物,結果更壯大了三聯的聲名。
而陳原則認為歷史條件改變,今非昔比,情況已經不同,要怎麼說話可以研究,但不能走「不怕封」的路。
就當家者的立場,沈公同意陳原的見解,也從此發展他「跪著造反」的路線,結果也引來范用說他沒出息,認為沈公辜負了他的一手提拔。
沈公跟我講過一段六四期間的事。
那天,三聯書店開會,范用在會中慷慨激昂,主張大家都要聯署上街的聲明。開會的人傳閱聲明,沈公說他很猶豫,但是在范用的注視目光之下,也只得勉強和大夥一起簽了名。
這份聯署聲明傳到當時也在開會的陳原面前時,陳原拿在手裡看一看,微微一笑,就傳給下一位。
沈公說:「別人再給他,他就再微笑傳回去。如此來回三次。他始終什麼話也沒說,也什麼都沒簽。」
我問沈公,六四後來秋後算帳,那大夥簽的聲明沒事嗎?
沈公說他也很焦急,問了范用怎麼辦。開始范用沒回答他,問了兩次後,要他別管了。原來那個聲明范用後來並沒有送出去。
這個故事,沈公講了不只一遍。
每次講,他對陳原和范用都不下任何評語,但每說到陳原接過遞給他的聲明,再三微笑傳給下一位的那一段,他都會跟著頷首微笑;再講到范用說他後來並沒把那個聲明送出去,他又會再頷首微笑一次。
>>進入「打招呼」時代
沈公常講他在1996年1月1日怎麼得知自己在前一天退休的。
他說那天早上接到電話,電話那一頭跟他說:「沈昌文同志,你已經在昨天 12月31日傍晚六點退休了。」
沈公的個性和形象,都從退休開始出現些微妙的變化。
之前,雖然也海派,他的沉穩內斂多些;之後,他就交遊更廣,言談更無所禁忌。宴席上,他說編輯的工作就是要「談情說愛」、「坐以待幣」 等金句,妙語如珠,舉座皆歡。
在工作上,我和沈公也因此出現了兩個階段的關係。
他在三聯書店任內,擔任我的顧問;他退休那年,我也正好要創業,想在中國市場多探索一些可能,所以就邀請沈公一起工作,成為同事了。
大致從沈公退休時開始,中國政府對出版的控制也進入另一個階段。
之前,有命令,有肅殺,有邊界,所以有擦邊球可打。那之後,進入「打招呼」的階段。
沈公說:他接到的通知他已經退休的電話,就叫作「打招呼」。
之前,黨和政府會傳達正式命令或通知;之後,轉為私下打一通電話的「打招呼」。不必正式通告要禁什麼書、封殺什麼人,上級單位只要對出版社的領導打個招呼就好。而這個領導將來有沒有出路,就看上級眼裡的他是否識相,願意接受打招呼。
大致和軟性打招呼的年代一起開始,中國對民營二渠道的立場也有了變化。
改革開放之初,國營出版社把民營二渠道不是視為不法,就是不屑一顧。
第二個階段,大致是沈公說開始「打招呼」的年代起,為了應對加入WTO,國營出版社要集團化、上市,造大船出大海。於是容忍民間二渠道以「工作室」身分存在,把這些工作室的產出當作國營出版集團的資源。
這些遊戲都已經不是沈公自己所熟悉的了。但感謝有沈公的指點,我多少能看出點趨勢的變化。
當然,我也感謝他介紹于奇給我,讓我多了個不同世代的得力助手。
和沈公、于奇在北京一起工作的日子,是我人生中很美好的回憶。
>>看清「戰友」和「火力」的重要
除了對中國出版市場、社會的了解之外,我最感謝沈公指點了我為人處世的一課。
那年,我要離開上一家公司的時候,在一件事情上被人家設局,事後很不甘心,想要反擊。聞風而來,願意提供「火力」支援的人不少,該如何取捨,一時拿捏不定。
正好我去北京,就請教沈公。
飯店屋角有一柱立燈,沈公坐在沙發上聽我講了一大圈之後,幾乎沒經考慮就大致說了這麼一段話:願意提供你火力,想借你的手來打擊對方的人,肯定不少。但是你用了某人的「火力」,就等於承認此人是你的「戰友」。不過,你想要打擊敵人是一回事,但你也得考慮自己是否真的樂意和此人是「戰友」,是同一陣線。
這段話對我真有警醒作用,受益良多。
一般人在氣急攻心之下,只想打擊自己痛恨的對象,所以有任何支援火力都照單全收,不會考慮這些火力的來源。沈公的話,讓我冷靜下來,開始衡量究竟是反擊的快感大,還是事後可能因為和一些價值觀不同的人沾上邊而懊悔更大。
我檢查了一遍,發現是後者。我還真不願意就此和某些人當「戰友」。於是就婉謝了許多火力支援,也把反擊的事放下,從此不再回顧。
這真是我人生比較明智的決定之一。
行動之前,先評估戰友是誰,先看清支援的火力來源,也成了我日後行事的重要提醒。
>>氣功、羊蝎子、臭
沈公也是個追星族。追鄧麗君。
和中國70、 80年代很多人一樣,他從第一次聽鄧麗君的歌,就為之著迷。
他說每天清晨起來,最快樂的事就是自己在書房裡,把鄧麗君的歌放得很大聲,然後一面手舞足蹈,一面開始剪刀、膠水齊飛,整理各種資料。
他是個道地的資料控,講解過一些心法給我,端地是說來簡明扼要,但不是人人都能實踐。
再接下來,他每天的行程就是去搭公交車,去潘家園淘寶,找舊書刊。然後就是去親近熱愛的「傅小姐」——複印機了。大量複印他收集的資料,給一些人當「內參」,是他的樂趣之一。後來網路發達了,他則開始用電郵傳送。
沈公也熱愛吃喝。這應該歸功於兩點。
一是他練氣功,身體底子好。沈公少年時期體弱多病,因為練了蔣維喬的氣功方法而得益。他幾十年氣功練下來,大小周天、任督二脈都打通,平常聊天就不時兩手交握,左右大姆指來回交搓。所以不只精神恒常飽滿,頭髮一直不染也烏黑。
有一次他用辦公室的浴室沖澡,別人沖澡開心會唱起歌來,沈公讓大家聽到什麼是武俠小說裡的「長嘯」。于奇說他是練成了氣功的三花聚頂。
第二是他有一位當醫師的賢內助白大夫。白大夫知道沈公在外吃喝百無禁忌,每天關注他的身體情況,隨時調理他需要服用的保健藥品。沈公有這個憑仗,就更加吃得天南地北。
所以,想到沈公,就不免想到和他一起的吃喝。
從1989年北京夜裡找不到什麼吃的地方,到沙灘出現第一家「二十四小時都有飯」;從凱賓斯基的啤酒,到三里屯的酒吧。
猛地說起來最難忘的,還是去吃羊蠍子那次。
那家店是一面吃羊蠍子,一面把骨頭吐到地上。所以店裡地上到處都油膩膩的。
沈公很得意地說:吃羊蠍子就得這樣!還加一句:「這就要喝小二!」(小二指小瓶的二鍋頭。)
我難忘那家店的另一個原因,可能是有件事後來怎麼都想不通:當時我還不坐輪椅拄拐杖,怎麼走得進地上那麼油滑的店裡?
沈公是寧波人,愛吃醃的臭莧菜梗,所以在飯桌上特愛講那些醃菜要臭到什麼程度,醃缸裡要看得到白白的蛆等等。大家要攔他,他才樂呵呵地轉移話題。
不吃臭莧菜梗,他就愛吃有臭味的美食。凡有台灣同事來,他就要推薦炸玉米窩頭片塗上王致和臭豆腐乳的美味。
結果引發過一場慘劇。
那年冬天,台灣有幾位同事去北京。聽他慫恿,其他人都掩鼻避之,有一人卻勇敢地嘗試了。勇敢的人不但吃了,還喝了杯可樂。所以稍晚她們幾人一起搭計程車出門,車子一顛簸,喝可樂的人打了一個大嗝,全車人包括司機都慘叫起來。
沈公真是喜歡逢人推介各種奇異的飲食。
>>因為反服貿而中斷聯絡
2013年7月,為了反服貿,我從寫第一篇文章起,就決定不再去中國了。
前面說過,中國官方對民營出版曾經有過兩階段的立場。最初,是對「二渠道」或者打壓,或者睜一眼閉一眼的階段;再來,是對民間「工作室」容忍利用,以便國營出版集團造大船出大海的階段。
而當時,已經進入更高明的第三階段。
有些國營出版社已經體會到不需要自己做大,而是提供養分讓「工作室」做大,把民營公司做大、做集團、做上市,再往海外伸足。國營出版社,及終極主導他們的中宣部,隱身在重重的商業包裝之後,幕後掌控就好了。
這樣做,最聰明的就是中國可以透過分身進入海外市場,卻不必相對地開放國內市場。而當時,早在服貿協議還沒簽之前,他們透過資助和投資等方式,就已經在台灣有一些相當活躍的代理人和合夥人。一旦服貿協議生效,他們可以更正式地往台灣投入資金和資源,兩岸出版業的不對等競爭,以及後果,都可想而知。
我們政府完全覺知不到這些。甚至連人家出版社都是國營,最上游的大老闆是誰的本質也意識不到。中國的出版社早就成長為出版、印刷、發行、零售各個環節一條龍發展,多頭一身的巨物,我們政府竟然以為這些環節像台灣一樣是各自獨立的存在,可以分割談判,還相信簽下服貿協議有助於換取中國未來開放出版。
至於對岸為了一手保護自己出版市場不要對外開放,一手又要走出海外,已經演化出多麼精細的攻守途徑和方法,根本不在我們政府的意識範圍之內。
用天真到像一張白紙來形容,不知算不算最客氣的。
而我寫了許多文章,雖然只是批評自己政府的愚昧,卻也決定從此不要再去中國。
我立刻和許多人都不再聯絡。不必讓大家為難。
其中,當然包括沈公。
不只沒再通電話,連電郵我也再沒寫給沈公。
我知道那裡對一切聯絡的掌控有多嚴密,也可以想像他應該已經接過不少打招呼的電話了。
這樣,沈公和我斷了五年聯絡。
偶爾,想起和沈公在北京的種種,恍若隔世。
中間,只有從共同的朋友那裡聽來一些消息。
大家都說沈公生活依舊,還是常去潘家園,還是常坐公交車到處亂逛;餐宴照去,吃喝依舊,精神好得不得了,唯一就是耳背越來越嚴重。
聽著朋友的形容,沈公頷首微笑,雙手交搓姆指的神氣,就在眼前。
>>「你說這不是很享受嗎?」
2018年春天,我突然接到沈公在紐約的女公子來信,說沈公會在那年夏天去美國,想見我一面。
大喜過望。
我安排了行程,濶別五年後,和沈公在一家義大利餐廳見面。
那一天本來我以為和沈公會有很多話要說。
過去沈公雖然不怎麼談六四,但是對1949年後,一直到文革的種種經歷倒談了不少。他會講他是多麼忠貞的共產黨員,各種鬥爭都相信黨是對的。毛澤東發動各種運動時,半夜發表一個什麼文稿,大家都要激動地上街遊行等等。
我聽他活龍活現地描述那些場景,也聽他說過林彪之死對他造成多大衝擊。
連永遠的林副主席都會背叛黨和國家,這使得他對過去所有堅信不移的事情都產生了動搖。
也因此,沈公常說他感謝鄧小平,不論別人怎麼評價,他認為中國文革之後的發展,以及他所能過上的日子,都是這位總工程師的功勞。
而我每次問沈公,文革有沒有可能再次捲土重來的時候,他都會微笑,也搖搖頭。
所以那天要去見沈公之前,我準備了一些問題,想問他對這幾年中國的看法。
只是見面之後,那天是我和沈公話說得最少的一次。
主要是,一見面就覺得,不必多問了。
另外,沈公確實耳背得厲害。雖然他仍然精神奕奕,但是必須靠著他耳邊很大聲地說話才行。他自己一開口,音量也非常大。
沈公問我最近在忙什麼,我說趁五四一百周年紀念的時候有個出版計畫。
「你有什麼書,有什麼資料要找的,就告訴我吧!」在那家義大利餐廳裡,他聲若洪鐘,然後又加了一句,「我願意永遠幫郝明義工作!」
我問他家人怎麼不試一下助聽器。她們說再好再貴的都買了,但沈公都說適應不了,不肯戴。
「其實戴一戴就會習慣,但是他就是不肯。」她們說。
「沈公,你怎麼就不試試呢?」我靠近他耳邊大聲說。
這時沈公又使出他那個可能是跟陳原學來的頷首微笑的絕招了。
那天,他對助聽器這個問題就一直保持微笑和沉默。他不回答,誰也沒辦法。
直到餐後上甜點的時候,沈公突然對著我又中氣洪亮地說了:「我早上出門,搭上公交車就坐到總站再坐回來。我可以一路看北京的風景,練自己的氣功,別人說些什麼我可以什麼都聽不到,你說這不是很享受嗎?」
我聽了之後,忽然覺得聽懂了,就大聲地回他:「享受!享受!真享受啊!」
>>不屑老化、三花散頂
去年底,于奇告訴我沈公前陣子腿腫、腹水,住院檢查。
一周後出院,于奇去看他,沈公要她錄一段視頻給我。
幾經輾轉收到視頻後,我看沈公對著鏡頭還是中氣十足地說:「郝先生,我等你來北京吃辣的啊!」沈公從初識我開始,就一直封我是台灣最會吃辣的台灣人。
然後沒幾天,得知沈公去世。
我和于奇通電話,聽她所知道沈公去世前兩天的情形。
沈公回家後仍大致如常生活。元旦前後,北京遇上寒潮降溫。但沈公還是堅持要出門自己去買膠水,好回來剪貼整理資料用。
去世的前一天,他沒有像往日一樣在家喝啤酒。他大女兒看他氣力很弱的樣子不放心,就留下來在他家裡陪他。半夜去看他還睡得很熟。到早上再去看他,身體微溫,人已經走了。
我們兩人得到的共同結語,就是這真是個永不服老的人。
年紀再大,他也不怕喝醉摔跤。
風雪再大,也攔不住他出門準備工作。
他一定要盡情把自己的生命之火燃燒到徹底的乾淨。
絕不留下任何牽絆。
他不肯戴助聽器,不只是因為他圖個耳根清淨,也因為他根本就不想讓自己跟任何老化的象徵相聯接。
沈公不只享受生命,不只是不服老,還根本就是鄙視老化。
他根本沒法接受自己戴助聽器的形象,更不會等到自己可能要用手杖、用輪椅,甚至必須別人照顧的那天。
所以他必須用氣功把自己的狀態保持到最好,然後在無法持續的時候,就三花聚頂也三花散頂,把所有的精氣神一次耗用殆盡。
在他滿九十大壽的時候如此離開塵世,實踐了他期盼的無疾而終,用他自己的話説:「這不是很享受嗎?」
>>也無風雨也無晴
沈公走後,回顧和他來往這三十多年,最感欣慰的,還是為他出版了《也無風雨也無晴》這本回憶錄。
當年邀他寫回憶錄,有多重理由。
他目睹自己家庭從富裕而敗落,經歷上海從十里洋場到進入社會主義,很有時代感;
他個人從1949年前在一家銀樓當學徒,到考進出版社當校對,再一路成長為出版界的標誌性人物,過程很勵志;
在他一路成長的過程中,由秘書而編輯而管理者,對不同領域的工作都有自己獨到的心得;
他學習與見識的許多政治、文化、學術界人物,有太多精彩的軼聞和傳奇;
他經歷1949年後的種種運動,又是中國改革開放後出版路程的實際開拓者之一,必定對這段出版史有很深刻的觀察和總結。
最後,他還是資料控,想必可以整理出一些他人忘記或視而不見的資料,讓人拍案驚奇。
沈公最初都是打哈哈,不當一回事。
請他吃飯、喝酒,邀著其他朋友一起遊說,也不成。
像是要栓住孫行者般鬥法良久,最後終於說動他了。但是到實際寫出來,又是漫長的路程。
同事共同押著他簽下不只一張承諾書,還是一拖再拖,不知何時才會真正兌現。
這樣熬了至少應該有個十年吧,沈公終於交出了書稿。
交稿後又顧慮這裡敏感那裡敏感而一再刪節、調整,最後終於在九年前,在台灣出版了《也無風雨也無晴》。新書發表時,他還和家人一起來了一趟。
回頭讀這本書,雖然知道他還是隱去了許多地方,但發現所有當初邀他寫書的理由都有相當完整的回應。
這本書不只寫出了沈昌文個人在大時代裡的足跡,不只寫出了三聯書店的歷史,也寫出了中共建政之後的社會環境,還有思想、文化界許多不同領域的人物面貌。
更重要的,是沈公透過註解、關鍵時刻的重要政策文件和書信,留下了一些線索。這些線索不只有助於讀者勾勒過去的一些樣貌,也可能有助於理解當下,甚至對未來有一些想像。
謝謝沈公。
再會。
《報導者》網路版 https://bit.ly/3c2IcQ0
#沈昌文 #三聯書店
馬灣禁區原因 在 學車/學神/駕駛技術交流集中營| 想問P牌吾小心入左禁區(馬灣)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 P牌吾小心入左禁區(馬灣) 比 ... 原因係因為三波落二波拖波收慢嘅時間太耐,長達5-6個車位,下次唔會為咗唔chok唔 ... ... <看更多>
馬灣禁區原因 在 香港沙頭角碼頭對外開放掀禁區神秘面紗【香港V】 - YouTube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 原因 |原子檔案. Mr. Atom 原子檔案 New 77K views · 23:08. Go to channel · 鏗鏘集 ... 【香港攝影好去處】 馬灣 深度環島遊|9個打卡景點介紹|輕鬆行山打卡|2大日落靚位 ... ... <看更多>
馬灣禁區原因 在 [專欄] 馬刺的首位狀元:上將Robinson的到來- 看板NBA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馬刺的首位狀元:海軍上將David Robinson的到來
--
1987年,對於馬刺而言,不論場上戰績或是場外票房都陷入重重困境,場上沒有球星穩住
戰績,場外也有著球團倒閉可能與搬遷他處的耳語,就在這個時候,馬刺抽中了狀元籤,
擁有了挑選NCAA超級中鋒David Robinson的機會。然而這看似顯而易見的選擇,卻並非這
麼簡單,因為未來綽號『海軍上將』的Robinson還有役期在身...
--
原文發佈於2023/08/07
https://www.sportsv.net/articles/105459
--
「他拯救了整支球隊。以上。」
馬刺前老闆Red McCombs在1999年NBA總冠軍戰開打前,談起了外號『海軍上將』David
Robinson對於聖安東尼奧馬刺有多麽重要。
1987年,馬刺陷入了困境,他們的主場觀眾人數連續八個賽季下降,1986-87賽季聖安東
尼奧的平均入場觀眾數僅剩下8009人,聖安東尼奧不但是NBA最小的市場,當時聖城的電
視市場也只排名美國第42名,不論是營收、季票銷售或任何其他相關指標,馬刺幾乎都是
NBA各隊墊底。而最大的問題莫過於球隊戰績,自從1985年球隊招牌『冰人』Geroge
Gervin離開後,曾在80年代初連兩年殺入西區決賽的馬刺(馬刺該時期曾連續10年晉級ABA
與NBA季後賽),開始步入衰敗,勝率自此無法突破五成,「球隊已經死了。」McCombs説
。
「我們球隊處於關鍵時刻。」當時的球隊總經理Bob Bass説。「我們需要做點事情來把球
迷帶回球場。」
如果1987年馬刺沒有幸運地抽中狀元籤,那麼聖安東尼奧很可能無法留住這支最後的職業
球隊,McCombs回憶道當時聯盟主席David Stern於1987年時告訴他,馬刺可能無法在聖城
生存,而McCombs也無法反駁。不過,馬刺擁有了第一順位籤位,南德州的籃球歷史將從
此改寫。
阿拉莫一切的希望,只能寄望於一位七呎的海軍健兒:David Robinson。
當時典型的NBA狀元,通常早在七、八年級就開始展露頭角,比同齡人更高、更快、球技
更好。在高中時會宰制一切,參加些高水準的籃球夏令營,接著被大學籃球名校教練追逐
,在NCAA籃壇打出名號、證明自己,最終在眾人簇擁下,成為狀元的熱門人選。
不過1987年公認的狀元大物Robinson卻不是遵循這樣制式的道路,他只有一年高中籃球的
經驗,沒參加過籃球夏令營,他大學入學時只有6呎6吋、175磅,效力的學校是海軍官校
,他的夢想只是成為一名海軍人,職業籃球根本從來不在他的志願表中。當時海軍官校入
伍的身高上限是6呎6吋,入學勉強符合身高標準內的Robinson,卻在之後長高了七英吋,
一下子他成了眾所矚目,他的身高雖然抽高,但是協調性與速度卻依舊突出,在球場上他
不論是身材或速度,都鶴立雞群。「我甚至沒注意到我成長得有多快。」7呎1吋的
Robinson説。「只是發現有越來越多人看著我並說著:『老兄,你一定要去打籃球!』」
海軍官校大概每屆有約5%的人入學後還會繼續長高到6呎8吋左右,但這樣的身高依舊無法
在一級大學籃壇立足,加上海軍官校也並非是以籃球為主的學校,自從1933年後就沒有球
員入選過全美年度球隊過。只是擁有一尊7呎巨人的海軍官校卻在Robinson的帶領下,成
為NCAA勁旅,不但重返自1960年以來首次的NCAA 64強錦標賽,還成功殺入菁英八強,刷
新隊史紀錄。Robinson也成長為NCAA超級神獸,不但有許多大學邀約敦請Robinson轉學,
更成為NBA各隊覬覦的未來狀元不二人選,進入職業取得百萬合約不是問題。
但是身處海軍官校,卻讓Robinson的籃球之路有了疑問,當時華盛頓子彈(巫師前身)的總
經理Bob Ferry被問起Robinson還有缺點嗎?直言道:「有,缺點就是他人在海軍。」因
為海軍官校畢業生得服役五年,一畢業就得浪費精華的五年光陰在軍隊?於是Robinson到
底是否提前轉學到其他籃球名校,好逃離這難纏的兵役問題,成為當時報章雜誌的頭條討
論。
只是Robinson父親是忠誠的海軍人,Robinson當年志願從軍就是被父親影響,因此
Robinson決意留在海軍,簡直是斷了自己的NBA之路,這不啻引發了軒然大波。然而海軍
高層也找到了兩全其美的方法,畢竟Robinson願意留校,不但證明了海軍人的忠誠,完美
先生Robinson也是軍隊的現成廣告代言門面,加上7呎身材畢竟對於一些潛艦任務還是有
所侷限,因此海軍就從善如流地把Robinson的服役期限調整為兩年,取得皆大歡喜的局面
。Robinson可以依舊忠貞,而NBA也能獲得未來的一代中鋒。
對於當時不論是場上戰績或是場下票房都陷入絕境的馬刺而言,擁有選擇Robinson的樂透
資格,對於整支球隊而言是天降甘霖。Robinson不但主打當時NBA最重要的核心中鋒位置
,場外的他更是多才多藝,他的SAT成績達到1320分,在海軍官校主修數學,是音樂與電
腦高手,除了籃球之外,體操、保齡球、高爾夫甚至跆拳道與網球都有所涉獵,並且為人
謙遜豁達。
能夠獲得超級新秀Robinson加盟,僅僅只是等待兩年,對於擁有狀元籤的球隊根本不是問
題,但是隨著NBA選秀規則的漏洞被發現後,Robinson的兩年役期,卻成為了苦惱馬刺的
燙手山芋。
Robinson的經紀顧問團隊發現了NBA有條很少被使用的『軍事條款』,如果有球員被選中
後,卻因為服役問題而沒有完成簽約,那麼可以一年後再次投身選秀,若被選後仍因兵役
而沒有簽下任何合約,那麼再一年後即可獲得自由球員身份。Robinson的兩年役期,剛好
完美的契合這條款的漏洞,代表兩年後Robinson可以以自由球員身份投身任何一支球隊。
聯盟豪門湖人當時也不諱言表示,若Robinson捨棄馬刺,那麼他大可在兩年後接班現在合
約也僅剩兩年的傳奇中鋒『天鉤』Kareem Abdul-Jabbar,未來可以好好享受『魔術』
Magic Johnson的妙傳助攻,在西岸大城洛杉磯怡然自得。新聞也繪聲繪影描述,或著
Robinson之後可以加入風城芝加哥,與『空中飛人』Michael Jordan攜手,畢竟當時公牛
一直缺少可靠的禁區中鋒來輔佐Jordan。「兩年後,我可以跟我想要的任何人打球,這聽
起是個很棒的選項。」Robinson説。
因此,馬刺當時的老闆Angelo Drossos對於抽中狀元籤感到不置可否。「我們可能不會想
在今年抽中狀元。」1987年選秀樂透抽籤前,Drossos坦言道。「有簽不下他的風險,那
就浪費了這枚選秀權,我們的球迷可能並不理解這點。」
不過當馬刺確定抽中狀元後,馬刺總經理Bass仍然強烈表示一定會挑選Robinson,但記者
也提醒起老闆Drossos的猶豫,Bass回應:「或許他之所以這樣說,就是怕期待越高失望
越大。」
馬刺最終果斷地挑選了在大四場均攻下28.2分11.8籃板與4.5阻攻的超級中鋒『海軍上將
』Robinson,馬刺期待接下來Robinson的拜訪聖城之旅,能夠說服Robinson相信聖城與馬
刺,並最終能與黑衫軍簽下合約,落下心裡的大石。Drossos並不想讓聖城人失望,他與
當時的大股東McCombs決定展現誠意。「我們必須說服他,聖安東尼奧是他的首選之地。
」McCombs説。
他們邀請Robinson來聖城度過週末,給予高規格VIP禮遇,除了經典的聖城河岸遊行外,
還在McCombs的汽車經銷公司場地舉辦盛大的歡迎派對,而Robinson也被聖城的熱情與小
城市的魅力所吸引。
最後馬刺拿出關鍵出招,這座小城市球團做了件隊史少見之舉:他們開出超級合約。
即便也有評論指出,Robinson若不簽約,等待兩年的空白,也意味著財務未來上的不穩定
,但這其實並不是問題,早有著許多球鞋廠商率先捧上白花花的代言合約,因此Robinson
的財務安全感,只是隔著一份球鞋合約而已,這並不會讓Robinson擔心。
總之馬刺端出當時史上最大合約,一份價值2600萬的八年合約,而Robinson在海軍的兩年
役期也能有每年100萬美元的收入。除此之外,這份合約還包括一條史上空前絕後的條款
:合約的第五年起,除非Robinson年薪仍保持在聯盟前兩名,不然聯盟最高薪的兩名球員
年薪的平均,將自動成為Robinson的新年薪數字。也就是即便未來有球星簽下更大張的新
合約,Robinson仍能保證一直會是聯盟第二高薪的球員。
NBA在1987年11月批准了這紙如今已經難已再現的合約,Robinson的經紀人之一Fentress
説:「David Stern後來跟我說,這合約簽訂過關當天,一定是有人睡著了吧。」
而大家也訝異於小城市聖安東尼奧竟然願意拿出這筆巨款?「大家老實點。」McCombs説
。「我們並沒有籌碼。重點不是合約,而是David願意來聖安東尼奧。」而總經理Bass也
說:「這是我們真正認為該付出的代價,好確保能夠讓David來到這裡。的確這是一大筆
錢,但是我們認為,拿到狀元千載難逢,何況是一位優異的中鋒?顯然是利大於弊。」
Robinson在海軍喬治亞州國王灣的海軍潛艇基地的法定週薪是315.23美元,不過他這兩年
役期間的帳戶卻會有300萬美元入帳(除了每年100萬外,還有100萬簽約金),並且兩年後
的NBA菜鳥年(1989-90)他就將獲得200萬合約的起薪,而當時1987年聯盟最高薪是剛奪下
總冠軍與年度MVP的Magic Johnson,年薪是250萬。
隨著Robinson做出承諾:「我會來的。」當合約簽訂後,那些風聲鶴唳的傳聞,不論是
Robinson不簽約以在兩年後獲得FA身份、或是馬刺遷徙搬家等消息都嘎然而止,「關於可
能發生的事情有各種揣測,我們都置之不理。」Bass説。「沒人認為我們有機會,但是他
們也沒能說服David。」當時的聖安東尼奧市長Cisneros更喜出望外的說:「David在這裡
簽約,拒絕了其他地方的機會,真的是出乎意料。」
「若不是我看到有改善變好的跡象,我是不會與球隊簽約的。當我來到這裡時,我真的不
是很確定,我只是來看看聖安東尼奧是什麼樣子。」Robinson説。「但是我從聖安東尼奧
所接受到的任何跡象都是好的,城市裡的人們都很棒,他們踴躍的出來迎接我,管理層也
表明他們很想要我加盟,並給了我大合約,這讓我很有安全感。比起空等兩年,然後因著
奧運沒打好或是受傷導致身價下跌,這樣還是來得好上許多。」
雖然確定了Robinson將在兩年後抵達南德州,但是等待過程仍然漫長艱辛,馬刺於接下來
的賽季(87-88)票房依舊不振,入場人數是聯盟墊底,該季聯盟各隊平均每場票房收入是
17萬,馬刺卻只有7.8萬。而與此同時,老闆Drossos(擁有球隊37%股份)與老友McCombs(
家族持有股份35%,此時主要在經營金塊)卻因為經營理念有了不合,打算賣掉球隊股份的
Drossos甚至一度與來自波士頓與休士頓的潛在買家有了接觸,但最後McCombs決定以4700
萬買下股份,確定了馬刺將依舊留在聖安東尼奧。
新老闆McCombs認為重點是一年後的馬刺。「我投資了4700萬來買下這球隊,但David才是
關鍵,他會讓這支球隊再次活躍起來。」
「球隊招牌球員(franchise player)這字眼被濫用了。」McCombs説。「但是如果沒有
David,我可不敢確定這裡是否還能有球隊招牌。」
為了再等Robinson一年,新老闆Red McCombs(其實也不算新,他是1973年馬刺搬遷到聖城
的主要投資者之一,也一直關心馬刺,是馬刺長期大股東)決定替Robinson先找到一位頂
尖導師。
他將目光鎖定了新科NCAA總冠軍教練:肯塔基大學主帥Larry Brown。
當時馬刺原本的教練Bob Weiss才剛跟前老闆Drossos於1987年簽下三年延長合約,本以為
自己會熬到David Robinson降臨聖城,就這樣被閃電解僱,還餘留兩年50萬的薪水,這對
於拮据的馬刺球團其實也是不小的負擔。但是名教頭Larry Brown顯然更有吸引力,他剛
帶領堪薩斯大學奪得NCAA總冠軍,此前西岸名校豪門UCLA也出手挖角Brown,不過後者在
幾經考慮後終於還是決定重返堪薩斯,然而此時馬刺卻成為程咬金,新老闆Red McCombs
半途殺出,給予Brown一紙難以拒絕的條件,Brown也坦承馬刺的邀請是「一生難得的機會
」。
「我相信我選擇了世界上最好的籃球教練。」馬刺老闆McCombs説。「Larry在我心目中一
直是個英雄,不僅是他在球場上的成就,還因為他影響了許多人的生活。」Brown當時的
教練生涯16個賽季,從北卡羅來納、丹佛、紐澤西、UCLA再到堪薩斯,勝率不但總是突破
五成,更已然是常勝教練的代名詞,當下Brown已經擁有了NCAA冠軍了,對他而言,捨棄
堪薩斯的衛冕大業,為何願意來到南德州的破敗球隊?更何況,還有包括休士頓火箭及洛
杉磯快艇等NBA球隊,也都積極追求Brown點頭執教。
「聖安東尼奧的邀約,簡單來說就是一生難得的機會,讓我無法拒絕。在我決定不去UCLA
並留在堪薩斯後,我並沒有考慮任何其他工作,但是聖安東尼奧的機會出現了,而我想我
若不好好考慮,那也對我的家人並不公平。」馬刺開給Brown教練的薪水,是當時教練的
天價合約,一口氣給出五年350萬的合約。當時聯盟最高薪教練是金塊Doug Moe,據悉他
年薪是在37.5到40萬之間,湖人的冠軍教練Pat Riley與溜馬的Jack Ramsay則是少數年薪
超過30萬的教練。「如果人們看到他們給我的條件後,不會再有什麼人會批評我了。」在
堪薩斯年薪7.9萬、加上場外收入差不多年薪30萬的Brown強調。「不是我去爭取,是他們
來找我的。」
McCombs後來回憶當時這筆一擲千金的挖角動作:「當時聯盟教練最高年薪是45萬,而我
給了Larry 70萬。我還因此被叫去NBA委員會,說我破壞了教練薪水行情,但是在與
Larry Brown的談判中,我可沒有什麼籌碼啊,在David來之前,那兩年內我們需要他來建
立信任,而這真的奏效了。」
Brown在當時,是最會點石成金的教練。在大學籃壇,他曾帶領UCLA殺入冠軍戰,並在幾
個月前率領堪薩斯大學高捧NCAA冠軍金盃。在職業賽場,Brown更是化腐朽為神奇的逆轉
教頭,他在1972年於ABA首執教就讓卡羅來納美洲獅一口氣進步22勝(35勝到57勝),兩年
後跳槽到丹佛金塊又讓金塊一口氣躍升為65勝聯盟第一(37勝進步到65勝),1981年來到紐
澤西,更讓東區倒數第二只有24勝的籃網,一口氣進步20勝來到44勝,重返季後賽。
馬刺除了開大約挖角Brown外,還給予Brown執教上更大的自由度,「他們讓我帶上我(在
堪薩斯)全部的教練團,全部操之在我。」Brown不忘補充。「而且,我會有David
Robinson。」
(Brown帶來了他的堪薩斯教練團,其中包括了Gregg Popovich與R.C. Buford)
「當你有一名偉大的球員。」成為馬刺隊史第13位總教練的Brown在球季開始前說道。「
一切皆有可能。」
馬刺也想加速Robinson與Brown聯手的時程,馬刺正式向海軍提出申請,希望能讓
Robinson提前一年結束役期,踏上NBA賽場。當時黑衫軍前一季還有著31勝的成績擠入季
後賽,陣中還有著年輕的全能防守後衛Alvin Robertson,若Robinson真能提前上陣與
Robertson組成一內一外,馬刺將大有可為。老闆McCombs、教練Brown與馬刺上下都滿懷
期待,認為起飛的時刻到了,只是他們並不知道,未來的這一球季,將會如此漫長。
海軍先是在10月20日表明,軍令如山,並不願意改變原先的政策,Robinson仍得等到
1989-90球季才能登板。「我以為他會來的。」Brown難掩失望的說。「對我來說,這真的
讓人沮喪。」而在訓練營時,Brown發現事態更為糟糕,「當我來到訓練營時,我沒料想
得到我們的處境有這麼糟糕。」他並不滿意馬刺現有陣容,認為此組合不夠打出好成績,
對於Robertson、控衛Johnny Dawkins及新秀菜鳥Willie Anderson等人,Brown都不甚滿
意。
新球季開打,就在頭三場取得兩勝後,Brown在馬刺的短暫蜜月期就此結束,並很快地被
現實壓垮,身為寫下聯盟史上最高薪的教練,但Brown所執教的馬刺戰績卻是牢牢鎖住聯
盟墊底位置。
這是Brown當時執教16年生涯,首度勝率未能過半,Brown公開批評球隊表現,尤其與主將
Alvin Robertson的關係更是陷入冰點,而備受期待的新秀Anderson則選擇站在隊友
Robertson這邊,表示自己寧願離開。「我厭倦每個人都把責任歸咎到其他人身上,這不
是一支團隊,這根本是齣肥皂劇,稱之為『馬刺的日子』。」老闆McCombs見狀,只能安
慰著Anderson、Robertson與球員們,也安慰自己,想著即將到來的海軍上將。
12月23日,主控Dawkins(該季場均14.2分7助攻)因為左腿傷勢,接下來兩個月只出賽兩場
、整季只打了32場比賽。馬刺只能啟用菜鳥得分後衛Vernon Maxwell擔綱控衛,讓
Robertson與Anderson分擔組織任務。在1月的一場敗戰後,老將中鋒Frank Brickowski眼
見Maxwell輸球後還事不關己地笑著吃著爆米花,不滿地打翻掉Maxwell手中的爆米花,而
老將Albert King也加入戰局,與Maxwell彼此叫罵,兩人甚至得靠著隊友兩度架開,才能
防止衝突升高。教練Brown則無奈的表示此幕「早該發生」。
「這真的太丟臉了,讓球迷看到這支球隊,我深感羞愧。不管是帶隊比賽、看著球員打球
、甚至進到更衣室時,我都感到十分丟臉。他們跟我說我能打造這支球隊,我知道我需要
怎樣類型的球員,我本以為我能組建出我想要的球隊類型。」Brown氣餒地說。
Brown要求球團進行交易,馬刺也只能從善如流的小修小補,但戰績依舊不見起色,明星
後衛Robertson不認為能與教練彼此找到合作之道,悲觀的預測自己很快就會離開。而從
戰績來看,馬刺與Brown的各種努力看來都是徒勞無功,馬刺季中遭遇了5連敗、8連敗、7
連敗、13連敗、以及以9連敗結束球季,馬刺最終以21勝61敗的成績,寫下了(當時)隊史
最差紀錄,也是Brown擔任教練以來頭一個勝率未滿五成的球季。
「我們就像一支擴張球隊,只不過我們擁有David,這會改變一切。」Brown只能如此期待
新的賽季。
黎明前總是最為黑暗,馬刺終於等到了1989-90球季,也等到了上將來聖安東尼奧報到。
訓練營第一天,Robinson馬上就讓隊友對其敬佩萬分,「不論他們給他多少錢,他都值得
。」資深老將中鋒Caldwell Jones説。而Robinson也充滿鬥志:「我現在已經在職業聯盟
了,我將從零開始,所以我會設定目標,努力奮進,精益求精。我不在意我變得多強,我
從不會就此滿足,我希望當我從球場退役時,我能夠心滿意足我的一切成就。」
而馬刺也大刀闊斧地進行整建,全隊沒有誰是非賣品,馬刺只確定新賽季的中鋒是仍未在
NBA賽場打上一場球的菜鳥Robinson,其餘陣容將圍繞著他來打造。相較上季(1988-89)陣
容,新賽季的馬刺只有三人留隊,其餘球員則全部翻新。「我們的所作所為,都完全違反
我擔任(馬刺與金塊)老闆這17年期間的原則。」McCombs説。「我一直覺得如果一口氣增
加太多球隊新成員,那真的有點太過危險、如履薄冰,但是有些非比尋常的機會出現了,
而我們並不想錯過。」
(留隊的三人分別是小前鋒Willie Anderson、後衛Vernon Maxwell、中前鋒Frank
Brickowski)
馬刺總經理Bob Bass與教練Larry Brown開始進行休賽季大採購,先是把一年前還被預期
會是Robinson未來搭擋的Robertson送去公鹿,換回經驗豐富的公鹿明星大前鋒Terry
Cummings來輔佐Robinson。有些球評認為馬刺直接送走了兩名年輕好手(Robertson當時才
26歲,在馬刺的五季有三年入選明星賽;另一名送走的大前鋒Greg Anderson才23歲,在
聖城的第二年有13.7分8.2籃板的表現,原本都被設定會是Robinson的好幫手)。但是馬刺
的確擁有誘人的資產可以吸引公鹿交出上季擁有22.9分8.1籃板的Cummings,總經理Bass
就說:「我們是聯盟當今少見擁有足夠多優秀年輕好手的球隊。」
(身為1983年新人王的Cummings,加入馬刺的第一年有著22.4分8.4籃板2.7助攻的全能表
現)
馬刺的動作還沒結束,Robinson需要一位資深有經驗的控衛來引導,所以馬刺把原本的先
發主控Johnny Dawkins拿去換回老將控衛Maurice Cheeks,對於目標宏大的馬刺與Brown
教練而言,未來即是現在。然而即便送走三名年輕好手,但是黑衫軍陣中的年輕潛力依舊
豐沛,二年級生Willie Anderson與1989年的選秀探花Sean Elliott預計出任二三號先發
位置。Elliott本被預期是前兩順位的熱門人選,但最後被馬刺選中並簽下五年900萬的合
約。
因此即使上賽季只有21勝排名聯盟倒數第三(只贏兩支擴張球隊熱火與黃蜂),但如今可
以擺出Robinson-Cummings-Elliott-Anderson-Cheeks的馬刺,就如同Brown所言:「如果
我們沒能打入季後賽,那我真的真的會很失望。看看我們所做的補強,我們會成為一支很
危險的球隊。」
而Robinson在訓練營的表現,也讓Brown稱許連連。「他是一個非常有領悟力的孩子,他
也不會找什麼藉口。」Brown説。「我從不懷疑他會變得很強大,但這會需要點時間,大
家對他的期望太高了,我不知道他能否滿足大家的期望,但他讓我十分滿意。」Robinson
輕鬆的在洛杉磯的夏季聯盟拿下最有價值球員,五場比賽平均25.6分6.4籃板與4.2次阻攻
,教練們非常驚嘆他的火鍋能力以及移動速度。
「我本來真的很擔心我們沒法圍繞著他給予夠強的團隊,這也是為什麼獲得Terry、
Maurice跟Sean是那麼地重要,再加上Willie Anderson,David不用太擔心得分,他可以
全力投注精力在籃板與防守,他是如此快速敏捷,何況無論如何他都能拿下分數的。」教
練Brown説。
帳面上如此兵強馬壯,也因此,海軍上將的首秀格外讓人期待,畢竟除了1988年的奧運外
,他已經兩年沒有參與有競爭力的賽事對抗了。而馬刺1989-90球季的開幕戰就將對陣上
季挑戰三連霸失利的西區冠軍豪門洛杉磯湖人。
Robinson自己也感受到壓力,甚至還在賽前休息室裡吐了,但跳球之後,Robinson很快地
證明『海軍上將』的外號實至名歸,聖安東尼奧的等待絕對是值得的,能切能投、無所不
在,他全場拿下23分17籃板,單單首節就讓湖人隊在他身上犯下三次犯規,全場Robinson
也罰14中11,威力無比。雖然Robinson全場只有一記阻攻,但卻發生在最關鍵的時刻,當
第三節末馬刺只以72-70領先時,上將成功的封蓋魔術Johnson的上籃,帶動黑衫軍發動一
波6-0的攻勢,鎖定了勝局,馬刺以106-98擊敗湖人。「有些菜鳥從來就不是真正的菜鳥
,Robinson就是其中之一。」賽後魔術Johnson如此稱許Robinson處女戰的驚人演出。
在等待Robinson的兩年內,馬刺只拿下52勝112敗,還換了老闆與教練,百廢待舉。如今
新賽季,菜鳥Robinson可以說帶領著一支全新的球隊,開季17場就拿下12勝,球評驚訝於
兩年沒與頂級球員交手的Robinson何以能交出如此強大的表現,將他與Hakeem Olajuwon
與Patrick Ewing相提並論,『上將』已躋身聯盟頂級中鋒之列。「他會成為史上最佳中
鋒。」Brown説,認為Robinson是「我所見過那種身材的最佳球員。」
隨著球季進行,上將的表現依舊不斷的震驚世人,他入選了明星賽,整季交出24.3分12籃
板與3.9阻攻。Robinson雖然很多時候感覺是靠體能打球,但即便如此,他的天賦也實在
是太過驚人。「他來之前並沒有打過多少籃球。」當時的助理教練Gregg Popovich在之後
的採訪曾說。「他來到這裡時,就是超級體能展現而已,並不算是真正的籃球員。要記得
,他當時只有一年的高中籃球、四年的大學籃球經驗,而且他大學也不是什麼籃球名校,
他沒有大多數NBA球員所經歷過的背景,也不是會在球場上打上一整天。有時候還是可以
看到這點,某些情況會讓他看起來有點笨拙,他不知道要如何反應。」Robinson後來也坦
承:「我剛進聯盟時幾乎沒什麼進攻技巧,我就是利用我的高度與速度來掙脫對手,然後
灌籃,那就是我的進攻方式。」
即使如此,Robinson的學習力非常驚人,雖然沒有致命進攻招式,但靠著跑快攻、迅速切
入、過人的速度與身高,還有體能優勢,以及越來越精熟的中距離跳投,七拼八湊的就是
能夠讓得分入袋。「我沒見過像他這樣又快又敏捷的大個子,這就是讓David如此與眾不
同的原因。」職業生涯打滾17年的隊友Jones説。「他擁有許多長人夢寐以求的天賦。」
籃網新秀後衛Mookie Blaylock則説:「如果他現在還只是學習中,那等到他能夠掌握比
賽時,我還真不知道該怎麼辦。」
球評紛紛認為Robinson將能撼動Olajuwon與Ewing的聯盟頂級中鋒排序,「這不會是『未
來式』。」魔術中前鋒Mark Acres在與Robinson交手後(後者攻下32分10籃板)説。「現在
當下,他就是一名偉大的好手了。」
Robinson屢屢上演20分10籃板的基本演出,帶領馬刺戰績突飛猛進。三月初對勇士的二連
戰,Robinson接連狂砍38分17籃板與41分17籃板5阻攻,讓勇士主帥Don Nelson盛讚:「
我只能將David拿來跟我以前的隊友,Bill Russell相提並論。但是他(Robinson)卻更快
。我認為David是今年的聯盟最佳球員,對我來說就是如此顯而易見,他應該包辦年度MVP
與年度新人王。」
馬刺最終以一波7連勝為球季劃下句點,黑衫軍一口氣從上賽季的21勝進步到56勝,單季
進步35勝的紀錄,這也刷新傳奇前鋒Larry Bird所締造的單季進步32勝紀錄。Robinson更
成為史上第二位包辦每月最佳新秀、史上第二位拿下全票新人王的超級新人。Robinson也
在季末入選年度第三隊中鋒與年度防守第二隊中鋒。
戰績面來看,馬刺奪下中西組龍頭,拿下西區第二種子,而這也是馬刺自1982-83賽季以
來,第一個勝率過半的球季,Robinson率領馬刺進入一個全新的時代。
來到季後賽,Robinson所帶領的黑衫軍,也成為人人不敢小覷的球隊。馬刺首輪橫掃金塊
,第二輪強碰後來的西區冠軍波特蘭拓荒者。前四場兩隊各自穩住自己的主場,天王山第
五戰,Robinson攻下27分15籃板2阻攻,可惜無奈最後六犯離場,馬刺與拓荒者廝殺至兩
度延長(四人六犯離場),拓荒者才以6分之差險勝。但是第六戰馬刺大勝15分,將戰局
拉到了第七場。馬刺這群年輕小將(馬刺在2月底把Cheeks送去紐約尼克換回才華洋溢的二
年級控衛Rod Strickland,為馬刺效力的短短31場交出14.2分8助攻)所展現的潛力與戰力
,已然是衝擊聯盟的新勢力。
而馬刺與拓荒者的第七戰,靠著Robinson補籃得分,終場前2分32秒馬刺取得97-90的領先
,看似勝券在握,但是接下來馬刺卻連五投不進,包括最後兩秒的反快攻上籃失手,年輕
球隊的不穩定問題在關鍵時刻徹底顯現。「老實講,我認為我們是比較強的球隊,但波特
蘭是支偉大的球隊。」教練Brown説。「當年輕球隊犯錯,他們會抓住這種機會。」
兩隊進入了延長賽,這是七場血戰中的第二場延長賽,只是年輕的馬刺依然在延長賽中敗
下陣來... 而且敗在無言的失誤上。就在最後讀秒階段103-103平手之際,二年級生控衛
Strickland的一記不看人的傳球卻發生失誤,斷送了馬刺最後的勝利機會,馬刺最後3分
見負,而拓荒者最後殺入了總冠軍戰。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895OJ4sAXhw
但是年輕馬刺的未來是充滿光明的,「馬刺會再回來的。」拓荒者前鋒Jerome Kersey説
。「他們未來大有可為。」結束了新秀賽季的Robinson在賽後的休息室中幾乎流下眼淚,
他說:「這不是誰的過錯,當我們全隊團結一致繼續成長,我們會更加進步、更加卓越。
」
「如果我們贏得了那個系列賽,我認為我們的歷史會有所不同。」時任助理教練的R.C.
Buford説。但其實隨著海軍上將的抵達,馬刺與聖安東尼奧的歷史早就有所不同。
這是個成功的球季,馬刺也成功躍為強權,Robinson讓曾經低迷的聖安東尼奧再次為籃球
感到驕傲。McCombs也成功的將球隊主場球館從過時的Hemisfair Arena於1993年升級搬遷
至擁有3.8萬個座位的阿拉莫巨蛋球場(Alamodome),馬刺球隊收入更從1988年的900萬美
元,暴增至1993年的5200萬美元,季票銷售從1300張增加十倍至13000張。
無論如何,Robinson的菜鳥球季,不但是史上最優異的新秀年演出,也是一齣弱隊逆轉大
翻身的精彩劇本,更是挽救一支瀕臨破產與搬遷球隊重生的佳話。
「如果David不來這裡,這支球隊就會陷入低谷。」McCombs説。「這支球隊會離開聖安東
尼奧嗎?誰知道呢?但是David來到這裡,對聖安東尼奧來說比對NBA其他城市更為重要,
因為這是這座城市中唯一的職業球隊。當然,對我們來說這很令人興奮,但我覺得David
的到來,對整個籃球世界而言都是令人興奮的。」
==
聖安東尼奧馬刺隊史系列(1967~1983 已停擺...)
https://reurl.cc/LAE4Qy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218.172.46.41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NBA/M.1696323656.A.CE3.html
已更正日期... 真的手拙 還請見諒XD
※ 編輯: MummyMonster (218.172.46.41 臺灣), 10/03/2023 23:17:16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