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黨 會見財政司司長
提交《2020-2021年財政預算案》建議
新民黨主席暨立法會議員葉劉淑儀女士,與新民黨副主席暨立法會議員容海恩女士,今天(18日)會見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先生,就《2020-2021年財政預算案》提交多項建議,包括一項經常性措施;四項一次性措施,期望加以紓緩三大最受影響行業——旅遊、零售及飲食;及一項措施增加財政收入。
促政府止暴制亂 減本地經濟動盪
持續超過半年的反修例風波,嚴重影響本港社會穩定,經濟民生受到重創,影響本地消費、旅遊及投資。香港的本地生產總值自2009年以來首次錄得按年跌幅,在今年第三季按年收縮2.9%,連續兩季出現負增長。新民黨今天與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先生會面時,建議政府解決目前經濟困境,首要止暴制亂,否則香港長遠經濟難以復甦。
因應政府預測明年本港經濟前景不明朗,今個財政年度將錄得財政赤字,因此新民黨並不建議加大經常性開支,只促請政府考慮向產後母親派發二萬元現金津貼以鼓勵生育,將此定為經常性措施,長遠以鼓勵生育及減輕相關家庭壓力。
建議產後母親獲發二萬元現金津貼 為經常性措施
過去三十多年,本港的生育率持續低於更替水平,加劇本港人口老化。父母為生兒育女需面對種種短期支出,例如產後護理、坐月食療以及購置嬰兒尿片和配方奶粉等,所費不菲。為了紓緩母親產後的短期開支需要並鼓勵生育,新民黨建議政府每年向每名產後母親派發二萬元現金津貼。本港每年新生嬰兒的數目大約維持在五萬多名的水平,預計上述建議涉及的金額為一年約十億元。容海恩議員指出有關建議並非新民黨首次提出,期望政府為孕婦及初生嬰兒提供現金支援,減輕家庭壓力。
推出一次性措施 支援旅遊、飲食及零售業
雖然特區政府由8月起已推出四輪合共約250億元的紓困措施,如補貼電費、豁免政府牌照費用、運輸業燃料補貼等措施,但仍被批評為力度不足。主要原因在於政府推出的措施零散,相信政府主要是考慮行政方便,有關措施都是根據過往的軌道進行,缺乏新思維及針對性,對於最受打擊的行業支援不足。
而今次反修例風波,屬獨特情況,三大行業——零售、餐飲及旅遊最受打擊。今年10月訪港旅客人次較去年同期下跌43.7%,零售業總銷貨價值在10月大幅下跌24.3%,是有記錄以來最大的單月按年跌幅。另外,根據統計處的數字,餐飲服務活動業的失業率在今年第三季大幅上升至6.2%,為八年來的高位。因此建議用超常規方法應對目前的經濟狀況,針對零售、餐飲及旅遊業,提出以下一次性的支援措施,合共涉及約932億元。
措施一﹒推出一萬元本地消費券
新民黨建議政府推出個人消費券,向全港18歲或以上香港居民派發。本港有約600萬名18歲或以上香港永久性居民,計及約17萬新來港人士,預計發放消費券涉及公帑約為617億元。建議政府於財政儲備中撥出,以刺激本地經濟。
消費券建議總值為一萬元,須在六個月或一年限期內使用,在可行的情況下,建議研究將消費券分為飲食、零售及旅遊三部分,金額可分別釐訂於四千元、四千元及二千元。
財政司司長表示對我們有關建議的概念不抗拒,但認為執行有困難。本黨建議,消費券由金管局統一發行,如發行鈔票一樣,提供安全防偽特徵的印本或電子消費券,市民可憑身分證,於郵政局或民政處地方事務處,用最簡單快捷方法去領取。而消費券比派現金,更有助刺激本港經濟,確保流動性及對三大行業支援的針對性。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羅拔·蒙道(Robert A. Mundell)曾公開建議中國以發行100元的消費券刺激內需。而成都及杭州市曾經於2009年發行消費券,效果正面。日本及台灣推出的消費券,對刺激生產總值增長的效益不足1%,而且行政成本過高、替代效應抵銷經濟刺激效果及出現高估乘數效應等。新民黨認為,政府應汲取海外經驗,充分考慮措施對保障基層就業及協助中小企業渡過難關的實質作用。
措施二﹒設立三億元「旅遊業應急計劃」
過去半年,由於暴力示威衝突持續,全球超過35個國家和地區相繼對香港發出旅遊警告,而國內旅客亦避免來港,使旅客人數急跌。本港目前有1,700多間旅行社,約九成為中小企,業內共6,000多名導遊及超過17,000名領隊正面臨生計不保。
雖然政府已推出豁免旅行代理商牌照費用、發放予每間旅行社上限六萬元的入境或出境旅客現金鼓勵等,但作用有限。業界一直要求政府動用「旅遊業賠償基金」,協助旅遊業解決燃眉之急。截至2019年9月,基金結餘已達6.78億元。政府於2009年宣布,當基金結餘少於四億元時,才會恢復收取徵費。基金一直由業界供款,面對旅遊業寒冬,政府在基金條款限制以外的方式,向業界發還部分款項,做法合情合理。
新民黨建議,推出2.78億元的「旅遊業應急計劃」,供僱用少於50人、於2019年5月1日前開業,持有效商業登記證並於申請日仍有效的旅行社申請,預計每間旅行社可獲15萬元資助。當局應盡量簡化申請手續,加快批核程序,確保資金達應急之效。
措施三﹒寬免薪俸稅上限四萬元
稅務寬減是刺激消費最直接的政策措施。特區政府過往一直以退稅方式,還富於民。在經濟前景不明朗的前提下,稅務寬減長遠對稅基的影響較少,而且寬免金額可按每年情況調節,較調整稅率或免稅額可取。
新民黨建議,於2019/2020課稅年度內,將薪俸稅的稅務寬免設為100%,上限提高至四萬元,預料建議可令更多夾心階層納稅人受惠。有關扣減應在2019/2020年度的最終應繳稅款反映。上述寬免薪俸稅的建議,預計政府收入將減少約312億元。
措施四﹒為商舖業主減租提供財政誘因
葉劉淑儀女士表示,因應目前的經濟環境,商舖面臨最大問題是租金昂貴,很多業主及大財團不願減租。
新民黨建議政府以稅務優惠,向各大小業主調低租金提供財政誘因幫助企業渡過難關。只要商舖業主能提供證明,在2019/2020課稅年度中,其轄下商舖整體租金水平至少下調15%,則可獲減免1%利得稅。具體執行方法交由財經事務及庫務局研究。我們認為,鼓勵業主調整租金,對減輕租戶壓力的效果最為直接,亦希望藉此促使整體商業及零售租金回落,相信措施較現金津貼更有效紓緩中小企的財政壓力。此建議最終會令政府收入減少多少,需交由有相關詳細數字的部門作估算。
上調博彩稅 增加經常收入
過往兩年,政府在經常開支方面的升幅顯著(見表一),由2015/2016年度至2017/2018年度三年平均約6%的增長,急升至過去兩個年度平均約10%的增長。當中2018年《施政報告》投放於教育及福利的新增經常性開支達45億及5億元。
政府太過依賴賣地收益及印花稅等,極受經濟周期及外圍波動影響,收入容易「大上大落」。財政司司長早前預計,政府在本財政年度將錄得財政赤字,是15年來首次。政府應設法增加經常收入,以提高政府稅收的穩定性。
博彩及彩票稅近年為庫房帶來每年超過200億元的穩定收益,為了填補新增經常性開支帶來的財政壓力,我們建議提高博彩稅。在足球比賽投注方面,稅率由現時的淨投注金收入的50%,增至80%;在賽馬投注方面,本地賽事的本地投注,由現時的72.5%至75%的累進稅,升到75%至80%;境外賽事的本地投注,則劃一由72.5%升至75%;獎券活動(六合彩)的稅率則維持不變(見表二)。
根據統計數字,香港賽馬會在足球博彩的投注總額增長強勁,由2013年時只有賽馬博彩投注總額約一半,到2019年首次超越了賽馬博彩,分別是1,141億和1,061億[2]。以2019年的數字作估算,如果採用我們上述的建議,預計在博彩稅上能帶來52億的額外經常收入。
現時只有香港賽馬會根據《博彩稅條例》(第108章)獲發牌照,因此受新措施影響的範圍有限;而且提高博彩稅並不會對經濟民生帶來負面效果,較調整其他稅種的稅率或開徵新稅項可行。
對於有意見反映增加博彩稅可能會增加外圍賭博,我們認為需視乎執行情況。如加博彩稅,增加外圍賭博風險,政府及警方有責任打擊。
馬會 儲備 在 華人民主書院 New School for Democracy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港府啟動緊急法後 民眾囤積食物 商店提早關門
在香港行政長官會同行政會議,根據《緊急情況規例條例》通過《禁止蒙面規例》之後,教育局下午向全港學校發信,要求學生及教職員在校內和校外不要遮蓋臉孔,避免參與危險、違法的活動。與此同時,香港老百姓開始排長龍囤積食物,很多商店也提早關門。
教育局要求學校將訊息轉達給學生及家長,其中新生命教育協會呂郭碧鳳中學的陳同學指,校方提醒他們注意安全,切勿參與違法活動,但並未有明言禁止學生戴口罩。而瑪利諾中學的吳同學和黃同學則表示,基於局勢發展,學校已經取消未來三天的補課和課外活動,學生今天亦必須在四點前離開學校。然而對於《禁蒙面法》,他們均認為無補於事,只會令衝突進一步升溫。
黃同學:“示威者會認為林鄭月娥是想滅聲,令他們情緒更激動,例如會衝擊政府總部和立法會。”
至於大專院校方面,由於預計局勢變得緊張,交通情況亦會出現混亂,香港浸會大學、城市大學、教育大學、珠海學院及演藝學院均宣布停課,而科技大學、理工大學及公開大學則取消晚上六點以後的課堂。
在政府宣布就《禁蒙面法》立法後,街上尚算平靜,但超級市場已經出現人龍,不少市民搶購水果、肉類、蔬菜等食品儲備在家中。市民陳先生一邊手持電話觀看政府記者會直播,一邊排隊結帳。他說,當政府正式宣布引用《緊急法》後,隨即到超市購買食物,稍後便會趕回家中。銀行櫃台及櫃員機亦出現長長人龍,不少市民趕在銀行關門前提取現金,部分櫃員機更顯示沒有現金供應。在銀行工作的劉先生直斥《禁蒙面法》並沒有處理根本問題,只為壓制市民表達意見的權利。
劉先生:“之前和平的時候,一百萬、二百萬人走上街頭,你都不理會訴求。(立法)只是制造白色恐怖,令人覺得不可以蒙著臉走上街頭。”
由於擔心各區晚上會出現示威,馬會宣布所有投注站將提早在下午五時三十分停止服務。多個大型商場,包括中環國際金融中心、沙田新城市廣場、觀塘APM等,在晚上六點都關門,商場廣播要求顧客離開,而部分商場如銅鑼灣世貿中心、九龍塘又一城等,則會視乎情況決定關門時間。全港各區均有商鋪提早暫停營業,旺角、尖沙咀一帶大批商鋪落閘,氣氛冷清,儼如戒嚴。
不少市民下班後匆匆回家,各區都出現長長車龍。而受到港島的示威影響,部分途經中環、金鐘一帶的巴士服務也暫停。
記者:鄭日堯、鄭立言 責編:胡力漢/申鏵 網編:瑞哲
本新聞由自由亞洲電台提供
馬會 儲備 在 華人民主書院 New School for Democracy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港府啟動緊急法後 民眾囤積食物 商店提早關門
在香港行政長官會同行政會議,根據《緊急情況規例條例》通過《禁止蒙面規例》之後,教育局下午向全港學校發信,要求學生及教職員在校內和校外不要遮蓋臉孔,避免參與危險、違法的活動。與此同時,香港老百姓開始排長龍囤積食物,很多商店也提早關門。
教育局要求學校將訊息轉達給學生及家長,其中新生命教育協會呂郭碧鳳中學的陳同學指,校方提醒他們注意安全,切勿參與違法活動,但並未有明言禁止學生戴口罩。而瑪利諾中學的吳同學和黃同學則表示,基於局勢發展,學校已經取消未來三天的補課和課外活動,學生今天亦必須在四點前離開學校。然而對於《禁蒙面法》,他們均認為無補於事,只會令衝突進一步升溫。
黃同學:“示威者會認為林鄭月娥是想滅聲,令他們情緒更激動,例如會衝擊政府總部和立法會。”
至於大專院校方面,由於預計局勢變得緊張,交通情況亦會出現混亂,香港浸會大學、城市大學、教育大學、珠海學院及演藝學院均宣布停課,而科技大學、理工大學及公開大學則取消晚上六點以後的課堂。
在政府宣布就《禁蒙面法》立法後,街上尚算平靜,但超級市場已經出現人龍,不少市民搶購水果、肉類、蔬菜等食品儲備在家中。市民陳先生一邊手持電話觀看政府記者會直播,一邊排隊結帳。他說,當政府正式宣布引用《緊急法》後,隨即到超市購買食物,稍後便會趕回家中。銀行櫃台及櫃員機亦出現長長人龍,不少市民趕在銀行關門前提取現金,部分櫃員機更顯示沒有現金供應。在銀行工作的劉先生直斥《禁蒙面法》並沒有處理根本問題,只為壓制市民表達意見的權利。
劉先生:“之前和平的時候,一百萬、二百萬人走上街頭,你都不理會訴求。(立法)只是制造白色恐怖,令人覺得不可以蒙著臉走上街頭。”
由於擔心各區晚上會出現示威,馬會宣布所有投注站將提早在下午五時三十分停止服務。多個大型商場,包括中環國際金融中心、沙田新城市廣場、觀塘APM等,在晚上六點都關門,商場廣播要求顧客離開,而部分商場如銅鑼灣世貿中心、九龍塘又一城等,則會視乎情況決定關門時間。全港各區均有商鋪提早暫停營業,旺角、尖沙咀一帶大批商鋪落閘,氣氛冷清,儼如戒嚴。
不少市民下班後匆匆回家,各區都出現長長車龍。而受到港島的示威影響,部分途經中環、金鐘一帶的巴士服務也暫停。
記者:鄭日堯、鄭立言 責編:胡力漢/申鏵 網編:瑞哲
本新聞由自由亞洲電台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