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週遊戲新聞觀察-2021.09.W3
.
雖然還在中秋連續假期,但週一不出個週報我自己竟然覺得怪怪的...所以還是簡單分享一下。
.
本週分享以下五則遊戲新聞:
📺《億級收入靠“拉人頭”?Play to Earn才是NFT遊戲的悲劇》
📺 《上半年誰是利潤大戶?誰是虧損王?這份60+遊戲公司財報為你揭秘》
📺 《觀察 | 首充活動怎麽做效果最好?2000+ 遊戲都用了這個大招》
📺 《乾貨 | 平衡應用內廣告與應用內購買以提升玩家留存》
📺《哈利波特:魔法覺醒 - 一款「強社交」的即時對戰遊戲》
.
🔎文章同步部落格:https://bit.ly/3hN3qop
.
📺億級收入靠“拉人頭”?Play to Earn才是NFT遊戲的悲劇》
http://www.gamelook.com.cn/2021/09/454133
.
上次有提到Play to Earn的新商業模式手遊竄起,而這篇文章則從反面的角度切入,
主要的主張有兩點:
第一、區塊鏈遊戲不環保
第二、區塊鏈遊戲看似人人賺錢,但實際上可能是龐氏騙局,文章內提出「NFT遊戲玩家所賺的錢都來源於後入場玩家投入的錢,這也就意味著,長期以往NFT遊戲有極大向龐氏騙局異化的風險。因為Pay to Earn的核心是財富,但遊戲不可能憑空創造財富,只能作為財富的再分配角色,一旦源頭出現問題,也就是湧入玩家數量開始減少,勢必會造成整個遊戲的經濟系統崩盤。」
.
延伸閱讀:覆盤:區塊鏈遊戲Axie如何從日活200到日賺1700萬刀
https://www.youxituoluo.com/528090.html
.
📺《上半年誰是利潤大戶?誰是虧損王?這份60+遊戲公司財報為你揭秘》
https://www.youxituoluo.com/528058.html
.
重點摘要:
●上半年66家上市遊戲公司中有33家營收同比增長,占比50%,較去年同期下降13.36%;凈利潤同比下滑過半,最高下滑幅度達到348.28%。
.
●營收第一梯隊:騰訊、網易上半年遊戲營收1161.1億元,占全國近6成遊戲收入
.
●營收第二梯隊:三七互娛、世紀華通、完美世界營收同比下降
.
●營收第三梯隊:33家遊戲公司營收同比增長, IGG、吉比特、中手遊表現亮眼
.
●銷售費用(廣宣費用)上漲已成常態,研發投入成遊戲公司一項大支出,且回報難以預測
.
●出海仍是主流,頭部及腰部公司海外收益顯現,三七互娛海外收入同比增長超100%
.
●據Google與App Annie發布的《2021 年移動遊戲出海洞察報告》,中國開發者海外遊戲市場份額占比達到23.4%,成為全球第一。
.
從上面可以看到大者恆大、贏者全拿的「馬太效應」仍非常明顯,
營收第一梯隊僅騰訊、網易兩家,就占了市場6成份額,遙遙領先,
而第二梯隊也僅僅三家,其他33家分剩下的市場份額。
.
📺《觀察 | 首充活動怎麽做效果最好?2000+ 遊戲都用了這個大招》
http://www.nadianshi.com/2021/09/303581
.
就我自己經驗而言,
每個產品都需要做好促銷活動,
因為不管遊戲內商城賣的價格帶有多齊全,
一定都有價格敏感度極高的玩家存在。
.
這些玩家不是摳、也不是不願意付費,
他們就是享受「超值賺到」的感覺,
又或者是很容易被「加量XX%、折扣XX%」所吸引。
.
因此促銷活動看似讓利給玩家,
但只要價格與內容物設定好的話,
就能產生三種用戶行為,進而提高營收。
.
這三種用戶行為分別是:
一、讓既有消費玩家增加消費頻率與消費金額
→舉例來說,可能一個月只消費一次、每次消費500元的玩家,因為促銷活動這個月消費了二次,總共消費1000元。
.
二、吸引未曾付費玩家或只有促購時才會掏錢的玩家消費
→這段也是很重要的一部分,尤其是未曾付費的用戶如果能夠透過促購轉換,未來這群玩家就更有機會做二次消費
.
三、透過遊戲內容加速消耗促購商品
→舉辦促銷活動意味玩家很可能短時間內囤積比以往更多的遊戲虛寶,如果遊戲內容充足,甚至舉辦促銷的同時也舉辦回收活動,通常就能達到「一手促銷、另一手回收」,避免玩家因囤積而延長再購時間。
.
營收活動有沒有效果,
通常就看有沒有達到上述三種用戶行為,
如果都沒達到,
那就表示這檔活動白白讓利給玩家,
即使活動期間內營收有成長,
那也只是讓玩家提前消費而已,
等活動結束後,營收就會隨之下滑。
.
📺《乾貨 | 平衡應用內廣告與應用內購買以提升玩家留存》
http://www.nadianshi.com/2021/09/303710
.
我的感覺是工商文,但還是想記錄一下文章內這段話:
「開發多樣化變現模式很重要,否則遊戲難以打開全球市場。采用混合變現模式的最佳做法是,在設計遊戲時就融入不同的變現方式,中途隨意添加新的變現方式有可能會導致核心粉絲群的流失。」
.
我對上述這段話是打個問號,
遊戲過程中突然加入變現模式應該跟玩家流失沒太大關係,
會造成流失的關鍵應該在於新的變現模式是如何加入遊戲內,
如果是以一種很粗暴的方式硬上,
那當然會讓玩家觀感不好而流失。
.
但如果有顧及到遊戲本身的特性,
在適當的地方加入新的變現模式、甚至給予更多的獎勵誘因,
那負面的反彈自然可以消弭許多。
.
📺《哈利波特:魔法覺醒 - 一款「強社交」的即時對戰遊戲》
https://bit.ly/2VS2YxG
.
上週分享了《哈利波特:魔法覺醒》的遊戲分析,
主要令我深刻的部分在於遊戲雖然是即時策略遊戲,
但在內容上結合了非常非常多「強社交」系統,
希望透過身邊好友、遊戲內玩家的互動與各項社交機制將玩家留在遊戲內。
.
詳細可以再點連結看看。
.
以上為本週的遊戲新聞觀察,下周見!
「馬太效應舉例」的推薦目錄:
馬太效應舉例 在 謝晨彦股怪教授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跨境電商需求旺到商家拒接單?】
以前買個東西,就是直接跑商場。現在出門前,則是先拿起手機上網路商城看看有沒有不錯的優惠。實體商場對消費者而言,只剩下現場的互動體驗。電子商務已改變了我們的生活行為。
在新冠疫苗推出後,市場對明年的經濟復甦都抱有高度預期,投資機構更看好大陸龐大的內需市場。尤其在疫情過後,大陸消費者更加注重「質」的消費,價格才是次要的考量。更有國際機構直接點出明年大陸的生鮮雜貨運送、線上教育與醫療保健等服務業,明年交易額度將會成長至4兆美元。而支撐這些產業的,更是大陸政府目前積極推動的雲端、大數據、人工智慧等新經濟基建。
大陸消費者持續追求質量與品牌,也開始透過電商平台購買海外化妝品與保健品、書籍與CD、服飾與消費型電子產品,促使大陸許多知名電商也積極打造海外平台與倉儲物流中心,帶動跨境電商的發展。舉例來說,順豐速運近期啟動保稅進口業務,並針對俄羅斯市場開發電商平臺;百世集團則是在新疆建立了跨境電商海關清關配送中心,作為中亞和歐洲市場的連結;而利豐物流則在新加坡打造了一個100萬平方英尺的物流中心,滿足東盟電商的發貨需求。
不過大陸電商也開始出現改變,隨著市場成熟與客戶對品質需求的提升,馬太效應,以往盛行的C2C模式在大陸已漸漸行不通。消費者更傾向B2C來獲得更好的消費服務與商品品質。而這也造成大陸電商出現大者恆大的馬太效應,根據國際研究機構統計,僅是天貓與京東兩大巨頭就佔大陸8成的零售交易額,剩下的2成才由其他平台分食。
回到投資面來討論,如果想要參與大陸電商未來的營運成長,可以透過以下幾種管道:最直接的就是透過券商複委託直接阿里巴巴、京東在香港掛牌的股票,但除了手續費較高的問題,投資股票最困擾的還是買A漲B、買了B卻漲C的選股窘境。所以買基金或是ETF直接參與整體產業的成長是最全面的方式,但基金同樣會有經理人的主觀想法,如果換股頻率過高產生的手續費也會吃掉基金的績效。若從長期投資的角度來看,大部分的基金績效表現也確實不如大盤。因此,多多利用ETF這種方便的工具,直接買進成分股有高電商比重的ETF,例如中信中國50,既可省去選股的麻煩,又能比較省手續費。
#股怪教授 #謝晨彥 #華爾街見聞 #晨彥有約 #電商 #中信投信
馬太效應舉例 在 未來流通研究所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產業關鍵數據系列】亞洲電商產業掀動的商業脫貧之路
3個你不可不知的亞洲電商小秘密:
💡 亞洲國家正藉由電商產業,改變「遠離貧困」的古老形象
💡 亞洲各國網路滲透率>60%後,電商產業將進入蛙跳階段
💡 中國與南韓以「政策外掛」模式,跳脫電商產業發展脈絡
熱騰騰全文刊載於「物流技術與戰略雜誌」本期(12月)封面故事,感謝主編抬愛❤精彩內容摘要如下
==============================
亞洲國家擁有超過全球50%的人口基礎,但經濟規模卻僅佔30%,如今這項落差可望藉由包含電子商務在內的數位經濟生態圈快速填補,改變二戰以來長期致力於「遠離貧困」的古老亞洲形象。
亞洲商業圈近年在電子商務領域中取得突破性進展,以中國、南韓為首的亞洲國家,正凝聚成為具備強勢技術、資金與商業模式核心的新興板塊,並積極藉由資本併購、策略聯盟、技術投資等方式,快速將版圖推進至東南亞區域,同時在產業範疇上也不斷進行多角化,在東亞經濟圈中形成足以與傳統西方商業及科技強權分庭抗禮的龐大產業基礎。
事實上,亞洲國家近年整體產業與經濟發展正在歷經前所未見的突破性變革,緊跟已開發國家腳步成長的時代已逐漸遠去,轉而在更多經濟領域中引領創新、走向全球發展前列。尤其在電商產業中,亞洲國家正展現出強勢的產業魅力。主因在於亞洲盤據著盈千累萬的人口規模優勢,加上居高不下的網路黏著度及積極的線上社交文化,迸發出驚人的「人數」與「數據」乘積效應,創造出被世界銀行譽為「奇蹟」的高速成長箭頭。
我們可以看到,亞洲電商產業已掀動起巨大的商業脫貧浪頭,為了更加瞭解亞洲各國在電子商務產業的發展路徑,我們進一步分析關鍵數據後歸納出幾項相當有趣的發現,在這邊也和大家分享,歡迎指教與討論。
1️⃣ 網路滲透率超過60%後,電商產業將進入蛙跳階段
我們針對做為關鍵基礎設施的「網路滲透率(網路人口佔全國人口比例)」,以及電子商務產業發展重要指標的「電商滲透率(電商銷售額占整理零售銷售額比例)」進行交叉分析後,歸納出共通性產業發展模式:在網路滲透率低於60%的前置階段中,電子商務滲透率偏低,成長速度平穩緩慢,實體通路具備強勢競爭優勢;不過電商滲透率並非線性延伸,大部分國家在網路滲透率超過60%,亦即半數以上人口擁有網路觸及後,電子商務產業將進入成長幅度較大的蛙跳(leapfrog)階段,不僅電商滲透率將顯著提升,線上消費模式亦由購物逐步向多元生活支援服務情境延伸。舉例來說,馬來西亞與新加坡在東協國家中相對領先,市場已開始轉進高速成長階段,而東協其他國家則預期將陸續於未來3至5年內迎來當地電商市場加速成長的爆發點。
2️⃣政府挹注「開外掛」的中國與南韓電商產業
至於電商滲透率遠遠領先的中國與南韓,推動主因在於當地國政府的強勢政策支援與資源挹注,扶植龍頭企業快速擴大與成長後,推動市場商品與企業服務價值隨用戶增加呈現指數型增長。如今中國與南韓在電商領域已成為具備高度前瞻優勢的全球前沿國家,不僅誕生出獨步業界的企業巨擘,也孵育出大量新創獨角獸及眾多利基型支援服務業者,構築起具備亞洲特色的產業競爭護城河。
3️⃣亞洲各國電商產業集中度差異甚大,凸顯當地競爭特色
我們進一步交叉分析產業集中度(以CR5為代表)、電商滲透率及市場規模三項關鍵產業競爭內部變數可以看到,不同國家電商產業競爭型態與企業分布結構差異十分顯著。例如中國電商產業競爭局勢可說是馬太效應的典型印證,也就是當企業市佔率發展到一定程度後,在消費者的行為慣性引導下,市場呈現強者恆強、弱者恆弱的排擠效應,因此即使是在中國內需增長且產業快速發展的條件下,產業集中度仍不斷攀升,前5大平台合計市佔率已高達80%。除網絡優勢外,企業彼此間的投資併購也是拉升CR5的主要關鍵,而這樣的趨勢不僅強化了中國大型電商業者壓倒性的競爭優勢,也同步構築起更高的產業進入門檻。
與此相對的則是同樣具高電商滲透率的南韓,CR5集中度穩步持平,推估主因在於新進競爭者多為具強韌競爭優勢的實體通路集團,立基於其強大的既有銷售與會員基礎跨足虛擬通路,因此得以快速在市場中取得強烈存在感。
至於台灣的電商滲透率雖位居亞洲國家前列,但CR5相對偏低,顯示產業競爭態勢較為分散,產業競爭強度高,但這也意味著市場對於新進競爭者與新創企業具備較高的接受度,企業間亦存在較大整併與結盟的空間。
#產業關鍵數據系列
#電商產業
馬太效應舉例 在 穷人越穷富人越富如何打破这个穷富魔咒?【2019】马太效应 ...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马太效应 是什么?九阴真经中其实包含了问题的答案。 马太效应 例子中, 马太效应 贫富差距的逐渐变大是最为经典的一个。通过这个 马太效应 故事我们能得什么 ... ... <看更多>
馬太效應舉例 在 馬太效應例子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萌寵公園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關於「馬太效應例子」標籤,搜尋引擎有相關的訊息討論:. 馬太效應- MBA智库百科馬太效應(Matthew Effect),在品牌資本領域內就是普遍存在的市場現象:強者恆強, ... ... <看更多>
馬太效應舉例 在 [問題] 社會如此殘酷,人為何要面對人生? - 看板prozac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美國2010年9月美聯社報導;美國的貧窮平均比率為15%,其中非裔和拉丁美洲裔又特別高
過其他群體,因為非裔和拉丁美洲裔的上一代生活在種族歧視的社會比較難有較高社會地
位發展機會,從而使下一代從出生開始受的教育和照護就較差,導致世襲貧窮的現象發生
,可能又會禍及更下一代。[1]
台灣也發現名校台大的入學生中58%來自較富裕的首都台北縣市,[2]貧窮影響學生自學習
環境中獲利的能力,特別是那些出身貧窮家庭的學生,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中提及,對
於安全、安穩的家、衣物及正常飲食的需求佔據過多精力時間,影響到他們的學習能力。
然而富裕家庭的孩子卻是截然不同,他們有充足的時間精力花在學習,有父母大錢購買的
教育資源,日後還有父母的人脈或產業可以繼承。所以在教育循環當中也有所謂的馬太效
應即「貧者愈貧、富者愈富」的現象。
產業發展的走向也與世襲貧窮有巨大關聯,全球化後許多已開發國的製造出口業移往低成
本國家,取而代之是普遍低薪的服務業為主流,另有失業升高的現象,當一地區勞動力供
過於求時就形成對勞方極度不利,對資本極度有利的社會型態。因為勞方失去談判薪資的
立場,此時要能提高收入只有兩條路線,一是創業成為資本家,二是學習高難度專業成為
專業勞動力;而這兩者都需要巨大的家庭投資,也形成一種貧者愈貧、富者愈富的世襲門
檻。富者較容易投資自己子女讀名校或創業,從而進入贏者圈。
1968年,美國科學史學者羅伯特·莫頓提出這個術語用以概括一種社會心理現象:「相對
於那些不知名的研究者,聲名顯赫的科學家通常得到更多的聲望,即使他們的成就是相似
的,同樣地,在同一個項目上,聲譽通常給予那些已經出名的研究者,例如,一個獎項幾
乎總是授予最資深的研究者,即使所有工作都是一個研究生完成的。」
莫頓考察了決定這樣一個效應的社會心理條件和機制,並發現了多重發現的重複功能與傑
出科學家的聚焦功能之間的相互聯繫。傑出科學家會透過他們所發現的研究論述的重要價
值,以及他們的自信心,而得到聚焦功能的強化。這種自信心一部分是固有的,一部分是
在有創造性的科學環境中體驗和交往的結果,還有一部分是後來社會確認了他們的社會地
位的結果;這種自信鼓勵科學家們去探尋有風險但重要的問題,鼓勵他們強調自己的研究
結果。
宏觀社會意義上的馬太效應原理,明顯地表現在那些現在導致科學資源和天才集中化的社
會選擇過程之中。
馬太效應為強者愈強弱者越弱之現象,即是貧者愈貧富者愈富。[4] 現實中就是指,只要
獲得了每一點的成功,就會產生累積優勢,使之擁有更大的機會獲得更卓越的成就。也是
造就了貧富差距的原因之一。
在教育方面的長期馬太效應被運用在心理學家基思·斯塔諾威克(Keith E. Stanovich)
的研究中,他曾廣泛做了對閱讀能力和語言殘疾的研究。斯塔諾威克用「馬太效應」一詞
,來形容早期成功獲取閱讀能力,通常會導致作為學習者成人後的成功這一現象,而如若
沒有能在頭三年或四年中獲得閱讀能力,將可能造成長期的、學習不同新技能的困難。
兒童在開始閱讀方面的落後,也將增加他們與同齡人之間的差距。後來,當學生需要「從
閱讀中學習」(其中,然後才學習閱讀),他們的閱讀困難會進一步造成學習大多數其他
科目的問題。這樣,他們的知識和能力會逐步下降,並進一步在學業上落後,跌幅會比同
齡人越發增高。
學生閱讀能力愈高,對詞彙和世界知識的增長愈快、愈多,這結果進一步提昇閱讀能力,
兩者良性地循環;閱讀能力愈低,對詞彙和世界知識的增長愈慢、愈少,這結果進一步妨
礙閱讀能力的發展,兩者惡性地循環。於是,高閱讀能力的兒童,與低閱讀能力的兒童,
在語文能力、對世界的認識等智能上的表現,差異只會愈來愈大,貧者愈貧,富者愈富,
始終無法修補。
因此,如果教師和家長對能力落後的兒童抱持觀望,期望他們的閱讀能力能隨年歲增長而
自然趕及,這種想法實在不切實際。
“ 閱讀能力影響你所做的一切事情 ”
摘錄斯塔諾威克的話(亞當斯,1990年,pp60)
努力是不存在價值的
人的價值在出生就注定了
生在爛家庭的除非天份過人
不然根本沒機會過到好人生
一輩子就做低等勞工給社會壓榨
對這個社會充滿無力感
被生下來是個錯誤吧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223.140.8.83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prozac/M.1406341814.A.E22.html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