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封國30天,17日中午起所有航班禁飛】(更新)
「我們現在是戰爭狀態 Nous sommes en guerre.」,法國總統馬克宏在第二次緊急談話中,說了六次這句話。
📌自3月17日週二,中午12點開始,除了買菜/看醫生/工作 #需出示證明,所有的聚會都會被禁止至少15天。若無證明,最低罰38歐,最高135歐的罰金。
📌法國與歐盟成員達成共識,關閉申根邊界30天,所有非歐盟國家及申根區的旅行都禁止(航班、火車等),#申根區成員人民除外,#不持法國籍的旅客可離境(若航班仍維持)
📌所有企業的水電費、房租、稅金等暫緩繳納。
👉 3月17日起至此下載 https://reurl.cc/rx8OXx #可手寫榮譽證明
***** ***** ***** *****
以下為整理精華:
上週四晚上,我發表談話,但看來還是有不少人都覺得這不關他們的事情,即便我們關閉了所有的非必需場所,但還是看到很多地方,在公園看到在外頭遊蕩的人。
這些措施,不只是保護你們而已,更主要是保護那些老弱婦孺。如果你們有人無症狀,你們就會去危及到你們的朋友,父母,還有你們身旁的人。
在大東部及巴黎地區,我們的醫療人員正在盡全力搶救生命,同時卻又醫療體系超載面臨崩解的問題。醫護人員們壓力之大,已經近乎將氣力用盡,而這一切都是為了抑制且減緩新型肺炎病毒的傳播。
我再說一次,請大家遵循防疫指示,這是唯一的方式去保護那些弱者,也減少重症病房的壓力,讓他們能夠好好的照護且治癒真正需要的人。症狀輕的人請聯絡家庭醫生,若無高燒,或呼吸困難等不要打給SAMU緊急專線,更不要擅自去醫院。請發揮團結一致的精神,並承擔社會責任。
如果想幫忙減緩新型肺炎的影響,就請好好的待在家裡,減少與外界接觸。
我決定再加強對法國人的限制,從明天中午開始,維持至少15天的封城。所有人,除了買菜/看醫生/工作之外,任何親朋好友聚會都不被允許,也會有相關罰則。所有企業能夠讓員工遠距離工作的,就請讓員工在家工作。第二輪的鄉鎮市長選舉將會延後。
醫療口罩明晚開始,就會在疫情影響最嚴重的藥局開始派送,僅限相關人員使用。同時為體恤醫務人員,從明天開始可以免費使用旅館或計程車,國家會負責買單。所有的水電費房租等得繳納的事項都暫緩。
明天中午起,法國也會關閉申根邊界30天。所有非歐盟及歐盟成員國的交通也於此同時禁航,禁止入境。
現在是法國最困難的時候,不知道這種情況會持續多久,但大家不要恐慌,要真的要團結起來,我們一定會打贏這場戰爭的。
***** ***** ***** ***** *****
總統談話結束之後,政府還特地再傳簡訊,要大家乖乖的,不要亂跑,要出門得有證明,除非是要去上班、或去採買生活必需品。
而會開門的,除了超市(以及各種食品店)、藥局、銀行、加油站、菸酒專賣店之外,還新增如洗衣乾洗店、汽車維修工廠及用品店、電腦維修及專賣店、五金行、房屋工程相關專業用品店以及寵物店都被准許營業。當然,飯店也是開著的,畢竟也是有人將此作為住家。另外,有些外送或快遞也繼續進行。(以上名單依實際狀況為主)
會這樣做不是沒有道理的,因為就在天氣好好的上週日,好像全巴黎的人都湧入街頭。
歐棒君看著這些影像,覺得好像活在平行時空。這種「歡樂曬太陽氣氛」,導致從總統、衛生部長到巴黎市長,都生氣,直接在鏡頭前開罵。
其實並不是法國人太樂觀,而是他們個人主義太重,人人都想到不會是他,卻沒想到,自己可能就是那帶原者。
至於法國人的危機意識會不會被喚起,就讓我們拭目以待。
.
.
疫情數字更新:單日新增1210人,確診6633例,死亡148人。
.
.
文/Wen
圖/Le Parisien ©Matthieu de Martignac/ Twitter @CamSls @LDeLION/ Le Monde
馬克時空國籍 在 余海峯 David . 物理喵 phycat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推舊文】方程是永恆:愛因斯坦
今日係圓周率日、白色情人節,同時亦係愛因斯坦生日。
注:感謝讀者Ka Wa Tsang 指正,狹義相對論可以用於非慣性參考系。我曾在另一文章談及這錯誤,但忘了修改此文。在非慣性參考系使用狹義相對論的結果,是會出現不存在的「偽力」,情況如同離心力一樣。
//1879年,愛因斯坦出生於德國南部小鎮烏姆(Ulm)。1880年,他隨家人搬到慕尼黑(München)。與一般印象相反,愛因斯坦小時候因為鮮少說出完整句子,父母曾以為他有學習障礙。
愛因斯坦在慕尼讀中學。他非常討厭德國學校著重背誦的教育方式,課堂上總自己思考問題,不專注聽課,所以經常被老師趕出班房。1894年,愛因斯坦15歲,他父親赫爾曼・愛因斯坦(Hermann Einstein,1847-1902)在慕尼黑的工廠破產,迫使舉家遷往意大利帕維亞(Pavia),留下愛因斯坦在慕尼黑完成中學課程。同年12月,愛因斯坦以精神健康理由讓學校準許他離開,前往帕維亞會合家人。
這次出走改變了愛因斯坦的一生,甚至可說改變了人類文明的科學發展。
愛因斯坦不懂意大利語,不能在帕維亞上學。他早有準備,前往瑞士德語區蘇黎世(Zürich)投考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Eidgenössische Technische Hochschule Zürich,通常簡稱ETH Zürich)。結果愛因斯坦數學和物理學都考得優異成績,但其他科目如文學、動物學、政治和法語等等卻全部不合格。
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給予愛因斯坦一次機會,著他到附近小鎮阿勞(Aarau)去完成中學課程,明年再考。在這段期間,愛因斯坦暫住在斯特・溫特勒教授(Jost Winteler,1846-1929)家中。愛因斯坦很喜歡開明、自由的溫特勒教授一家,利用這一年溫習各科目,更與溫特勒的女兒瑪麗・溫特勒(Marie Winteler,1877-不詳)相戀。
瑞士的教育方式與德國的不相同,並不強調背誦。瑞士學校老師非常鼓勵學生發表意見,不會以權威自居,這一點與討厭權威的愛因斯坦非常合得來。愛因斯坦曾於寄給溫特勒的信中寫道:「對權威不經思索的尊重,是真理的最大敵人。」[1]他稱自己為世界主義者,不喜歡德國日漸升溫的國家主義。溫特勒教授就幫助愛因斯坦放棄德國國籍,愛因斯坦因而成為了無國籍人士,他很喜歡這個「世界公民」身份。
一年後,愛因斯坦再次投考蘇黎世理工學院。物理、數學當然成績優異,其他科目亦合格,愛因斯坦順利被取錄入讀物理學系。然而,他父親卻期望他進入工程學系,將來繼續家族工廠,因此他們大吵了一場。
愛因斯坦大學時繼續他我行我素的性格,經常逃課去上其他科目的課堂,所以都要他的同學們幫他抄筆記,他才知道考試範圍。加上愛因斯坦以刺激權威為樂,教授們都不喜歡這個又煩又懶的學生,不願意幫他寫好的推薦信,所以他畢業後一直找不到工作。
在學時,愛因斯坦與物理系唯一一個女同學米列娃・馬利奇(Mileva Marić,1875-1948)相戀。根據膠囊資料顯示,愛因斯坦與米列娃的書信中曾提到他們有個女兒叫麗瑟爾。不過後來他們就再沒提到她,歷史學家估計麗瑟爾出生不久就死於猩紅熱。愛因斯坦與米列娃在1903年結婚,之後他們生了兩個兒子——大子漢斯和二子愛德華。他們最終在1914年分居,1919年離婚。
愛因斯坦於1900年畢業,取得了教學文憑。可是,由於教授們都不喜歡愛因斯坦,他申請大學職位的申請信全都石沉大海。愛因斯坦非常沮喪,以致他父親於1901年寫信給威廉・奧斯特瓦爾德教授(Wilhelm Ostwald,1853-1932,1909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請求他聘請愛因斯坦當助手,或者至少寫給愛因斯坦鼓勵說話。當愛因斯坦快要連奶粉錢也不夠的時候,他大學時的舊同學格羅斯曼・馬塞爾(Grossmann Marcell,1878-1936)[2]的岳父以人事關係幫他在瑞士專利局找到了一份二級專利員的工作,愛因斯坦才度過難關。
愛因斯坦喜歡在早上就把所有工作做完,利用整個下午在辦公桌上思考物理問題。一個從學生時代就已令他著迷的問題就是:如果他能夠跑得和光一樣快,會看到什麼?
詹士・馬克士威(James Clerk Maxwell,1831-1879)的電磁學方程組說明光線就是電磁場的波動,而電磁波亦已被亨里希・赫茲(Heinrich Hertz, 1857-1894)的無線電實驗證明存在。科學家認為,既然光是波動,就跟所有其他波動一樣需要傳播媒介:聲波需要粒子、水波需要水份子,而光需要「以太」才能在宇宙直空中傳播。
愛因斯坦於1905年發表狹義相對論。在這之前牛頓的絕對時空觀早已令科學界困擾多年。著名的邁克遜—莫雷實驗結果與牛頓力學速度相加法則相違背[3]。無論地球公轉到軌道的哪個位置,無論實驗儀器轉向哪個方向,光線都相對以太以同樣秒速30萬公里前進,分毫不差。這就好像下雨時無論向哪個方向跑,雨點總是垂直落在我們的頭頂。難道雨點知道我們跑步方向,故意調整落下角度嗎?
光速不變概念非常革命性。因為光速不變,在我們眼中同時發生的兩件事,其他人看起來卻不一定同時。時間與空間有微妙關係,兩者結合在一起成為時空。當年大部分科學家都認為問題必然出在馬克士威電磁方程式,但愛因斯坦卻不這麼想。他認為,我們常識中對「同時」的理解根本有誤。不過,愛因斯坦並非以力學切入這個問題,而是思考一個著名的電磁現象:法拉第電磁感生效應。
法拉第電磁感應定律指出,移動的帶電粒子會同時產生電場與磁場,靜止的帶電粒子則只會產生電場,沒有磁場。但相對論說宇宙並沒有絕對空間,速度只有相對才有意義。而物理現象必須是唯一的,所以我們就有個問題:究竟有沒有磁場存在?把電磁鐵穿過線圈,我們可以做以下三個實驗:
(一)固定電磁鐵,移動線圈;
(二)固定線圈,移動電磁鐵;
(三)固定線圈及電磁鐵,改變磁場強度。
實驗結果:三個實驗之中都有電流通過線圈,而且數值完全一樣!
我們可以從實驗結果得出甚麼結論?基於完全不同的物理過程,實驗(一)與實驗(二)和(三)得到相同的電流。實驗(一)產生電流的是磁場,而實驗(二)和(三)產生電流的卻是改變的磁場所感生的電場。嚴格來說,實驗(一)的結果並非法拉第定律,因為法拉第定律所指的是磁場感生電場。正是這區別令愛因斯坦得到靈感,他在論文中說這個現象顯示無論是電動力學與力學,根本不存在絕對靜止這回事。
愛因斯坦預期相對論會在科學界引起廣泛討論,結果卻是異常安靜。愛因斯坦突然拋棄了物理「常識」,此舉令科學界摸不著頭腦。馬克斯・普朗克(Max Karl Ernst Ludwig Planck,1858-1947,1918 年諾貝爾物理奬得主)可能是唯一一個明白相對論重要性的人,他讀到論文後寫過信去問愛因斯坦解釋清楚一些理論細節,更派馬克斯・馮勞厄(Max von Laue,1879-1960,1914 年諾貝爾物理奬得主)去拜訪愛因斯坦。馮勞厄發現愛因斯坦竟然不是大學教授,而是瑞士專利局裡的小職員。回家路上,愛因斯坦送給馮勞厄一支雪茄,馮勞厄嫌品質太差,趁愛因斯坦不為意從橋上把雪茄丟了下去。
愛因斯坦導出那舉世聞名的質能關係方程式E=mc2,解釋了放射性同位素輻射能量來源和太陽能量來源。不過愛因斯坦後來在1921年獲頒的諾貝爾物理學獎並非因為相對論,而是因為他應用普朗克的量子論解釋了光電效應。
愛因斯坦並沒有滿足於狹義相對論。狹義相對論只適用於慣性坐標系,可是宇宙裡絕大部份坐標系都是非慣性的,例如地球就是個加速中的坐標系。愛因斯坦知道必須找出一個新理論去解釋加速坐標系中的運動定律。他幾乎是獨力地與新發展的數學分支「張量分析」在黑暗之中搏鬥了十年之久,最後才於1915年11月完成廣義相對論。我們已經觀賞過的宇宙大爆炸,都遵守廣義相對論的方程式。
愛因斯坦尋找正確的廣義相對論公式期間,米列娃與愛因斯坦的關已經變得非常惡劣,而且愛因斯坦的母親非常不喜歡他倆的婚姻,米列娃她就在1914年帶著兩個孩子離開他們的家柏林,到瑞士去了。與孩子分離使愛因斯坦非常傷心,因為他堅持留在德國做研究。不過,他與後來第二任妻子、表妹愛爾莎・愛因斯坦(Elsa Einstein,1876-1936)[4]的曖昧關係已經一發不可收拾。
我們穿越時間來到了1915年11月底,愛因斯坦就快發現能夠描述整個宇宙的新理論了。狹義相對論裡時空是平的,並且所有慣性坐標系都是等價的。廣義相對論描述的是更廣泛的彎曲時空,它能描述所有坐標系。只要指定一套時空度規、給定能量與物質密度分佈,就能夠計算出時空曲率如何隨時間改變。相對論大師約翰・惠勒(John Archibald Wheeler,1911-2008)曾說:「時空告訴物質如何運動;物質告訴時空如何彎曲。」[5]
狹義相對論改正了以往區分時間與空間的常識,而廣義相對論則把萬有引力描述成時空曲率,連光線也會被重力場彎曲,再次顛覆了常識。我們只需要把一組十式的愛因斯坦場方程式配合相應時空度規,任何宇宙的過去與未來都能夠計算出來。
當然很多人質疑廣義相對論的正確性,因為科學理論必須接受實驗驗證。終於在1919年,英國天文學家亞瑟・愛丁頓(Sir Arthur Stanley Eddington, 1882-1944)來到西非畿內亞灣普林要比島(Principe)以日全食觀測結果驗證了廣義相對論。1919年5月29日早晨,下著傾盆大雨。幸好到了下午1時30分雨停了,不過還有雲。愛丁頓努力拍攝了許多照片,希望能夠拍到太陽附近的星光偏折。最後結果出來了:在拍得的照片中,有一張與愛因斯坦的預測數值吻合。其實在科學裡,一個證據並不足以支持一個理論,但愛丁頓是個廣義相對論狂熱擁護者,他立即對外公佈廣義相對論已經被證實了。
廣義相對論場方程式顯示,宇宙若不是正在收縮就是正在膨脹。我們已經知道,當年愛因斯坦認為宇宙永遠存在,因此他在場方程式裡加入了宇宙常數,用來抵消重力,使宇宙變得平衡,不會擴張也不會收縮。但這樣的宇宙極不穩定,只要非常細微的擾動,宇宙就會膨脹或收縮。就好像把一個保齡球放在筆尖上,理論上保齡球可以停在筆尖上,但只要一點點風就能使保齡球滾下來。
不過,這個常被人說成是愛因斯坦一生最大錯誤的宇宙常數,其實的確存在。錯有錯著,歷史再次證明愛因斯坦正確,儘管這並非愛因斯坦的原意。1929年,愛德溫・哈勃(Edwin Hubble,1889-1953)發現星系正在遠離地球,而且越遙遠的星系後退的速度就越快。這只能有兩個解釋:要麼地球是宇宙的中心、要麼宇宙正在膨脹。當愛因斯坦知道哈勃的發現後,他後悔在廣義相對論方程式裡加入了人為的宇宙常數[6]。
今天,科學家已經發現宇宙不單正在膨脹,而且膨脹正在加速。暗能量、或者宇宙常數,因而在上世紀末重新復活。一個正在加速膨脹的宇宙,比一個靜止的宇宙需要更巨大的宇宙常數。而且事實上,即使有宇宙常數,宇宙亦不可能靜止。
愛因斯坦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因為擔心納粹德國會製造出原子彈,所以他曾寫信致羅斯福總統要求美國搶先研究製造原子彈。到戰後才發現,當時的德國根本無法造出原子彈,因為大多數的科學家已經被希特拉趕走了。那天早上,當愛因斯坦聽到原子彈已經把日本廣島夷為平地,他就呆坐在家,久久未能平復心情。從此以後,愛因斯坦極力主張廢除核武,導致他被50年代著名的FBI胡佛探長(John Edgar Hoover,1895-1972)認為他是共產黨間諜。理所當然,胡佛始終無法找到任何證據捉拿愛因斯坦。
愛因斯坦因以普朗克的光量子概念解釋了光電效應而獲得1921年諾貝爾物理獎。光電效應論文證明了光同時是波動和粒子,稱為光的波粒二象性,是量子力學的基本原理。不過,儘管量子力學和廣義相對論的所有預測都未曾出錯,兩者卻互不相容。現在的科學家十分清楚:要不是量子力學是錯的、或廣義相對論是錯的、或兩者都是錯的。
愛因斯坦於1923年7月11號在瑞典哥德堡舉行的Nordic Assembly of Naturalists會講上講了他的諾貝爾獎講座。雖然他得到的是1921年諾貝爾獎,可是因為諾貝爾奬委員會認為在1921年的提名名單中沒有人能夠得獎,跟據規則該年度之獎項順延至下一年頒發,所以愛因斯坦實際於1922年得到1921年的諾貝爾獎。而由於在1922年諾貝爾獎頒獎典禮舉行時愛因斯坦正在遠東旅行,直到1923年愛因斯坦才在哥德堡講出他的諾貝爾奬講座。順帶一提,愛因斯坦獲頒諾貝爾獎不久之前,他正在香港。
愛因斯坦雖然有份為量子力學打下基礎,後來卻變得不相信量子力學,例如他與兩個物理學家共同提出的愛因斯坦—波多爾斯基—羅森悖論[7]就是為了推翻量子力學的。可是,科學家後來發現愛因斯坦—波多爾斯基—羅森悖論的假設「局域性」是錯的。廣義相對論認為宇宙是「局域」的,只有無限接近的兩個點才能有因果關係,因此推翻了牛頓重力理論中的「超距作用」。但量子力學卻說,兩個相距非常遠的粒子也能夠互相影響,因此量子力學與廣義相對論的假設是不相容的。
愛因斯坦一生都在尋找量子力學的錯處,結果是一個都找不到。他晚年一直在研究統一場論,希望統一電磁力和重力。不過,在他死前,人類並不知道除電磁力和重力以外還有強核力和弱核力。所以愛因斯坦根本沒有足夠的資訊去進行統一場論的研究,歷史注定要他失敗。
愛因斯坦一生對金錢、物質、名譽等不感興趣,他喜愛的東西大概可說只有物理和女人。他希望找出大自然的終極奧秘,並以優美、永恆不變的數學方程式表達出來。愛因斯坦覺得「政治只是一時,方程式卻是永恆。」[8]愛因斯坦聲稱自己並不擅長政治,但他在一生中卻經常對種族平等、世界和平等政治大議題作公開演講。因此他也引來許多人對他的政治立場表達不滿。
當以色列的第一任總統哈伊姆・魏茲曼(Chaim Azriel Weizmann,1874-1952)於1952年逝世時,以色列官方曾邀請愛因斯坦擔任第二任總統。最後,愛因斯坦寫了一封回信感謝並婉拒。
1955年4月18號,愛因斯坦在撰寫祝賀以色列建國七週年的講稿中途逝世。他生前堅拒以人工方法勉強延長生命,他說:「當我想要離去的時候請讓我離去,一味地延長生命是毫無意義的。我已經完成了我該做的。現在是該離去的時候了,我要優雅地離去。」//
馬克時空國籍 在 愛看電影的波妞-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波妞聊演員 基努·李維(Keanu Reeves)
各位粉絲晚安🙆🙆今天要介紹的是低調男神「基努·李維」,不僅時常被拍到搭乘地鐵的親民照片,甚至為了感謝在《駭客任務》系列中為他當替身的12位演員,各買了一台相當昂貴哈雷重型機車贈予他們,最後甚至把他在《駭客任務》系列裡的片酬5千萬英鎊送給了所有劇組人員,他的低調、親民及慷慨也擄獲不少粉絲的心(包括我)。
1964年9月2日,基努·李維出生於黎巴嫩的貝魯特,父親是夏威夷人,母親則是英國人,因為母親的關係,他擁有英國國籍,但由於基努並未出生在美國,所以他僅持有美國永久居留卡。他的名字「基努」一詞在夏威夷的意思是吹過山頭的清風,在他剛到好萊塢時,他的經紀人覺得他的名字太有異國情調了,因此在他早期的電影中他有時被叫作KC·李維(K.C. Reeves)、諾曼·克李維斯(Norman Kreeves)及查克·士巴丹拿(Chuck Spadina)。
1966年,全家曾經住在澳洲一年,妹妹金·李維也在同年出生,但他的父母在同一年離婚,後來他媽媽帶著他們搬到了紐約,後來改嫁給一位百老匯和好萊塢導演保羅·阿隆,但兩年後又以離婚收場,三人在1970年搬到了加拿大多倫多。基努在那裡長大,曾在餐廳、溜冰場打工,在中學的冰球隊獲得過最有價值球員稱號,並取得加拿大公民權。15歲時,基努在一個猶太人社區中心的舞台劇第一次登台表演,從此開始其演員生涯。
基努的首次銀幕演出是在1979年的加拿大電視劇《Hanging In》,在80年代早期,他也拍攝不少廣告、短片和舞台劇。1986年《Youngblood》是他拍的第一部電影,在電影裡他扮演一位冰球守門員。不久後,他拿到了美國綠卡並來到了洛杉磯,他的繼父保羅·阿隆給他找了一位經紀人,開啟他在好萊塢的生涯。
同年,其在電影《River's Edge》中扮演的角色獲得了不少好評,隨後便接了不少青少年電影,像是《The Night Before》、《高校的血》、《The Prince of Pennsylvania 》等等。1988年,他與格倫·克洛斯、約翰·馬克維奇、蜜雪兒·菲佛及鄔瑪·舒曼等人共同主演《危險關係》,這部片還入圍第61屆奧斯卡金像獎中7個獎項,最後贏得最佳改編劇本獎、最佳服裝設計獎及最佳美術指導獎。
1989年他主演的《阿比阿弟闖天關》,可說是他的代表作之一,因為在片中他給人們留下太深刻的印象,以至於此後的多年中大家只記得他那笨小子的形象。為了打破這個形象,他努力嘗試不同的角色,像是1991年《男人的一半還是男人》中他扮演一個墮落的富家少年,1992年《吸血鬼:真愛不死》中扮演一個不幸被吸血鬼抓住的律師,1993年《都是男人惹的禍》中扮演莎翁筆下的唐·約翰。直到1994年,他接拍了電影《捍衛戰警》,此片成為了他的成名作,他也由一個小演員一躍而成了大明星。但成名後的五年中,他拍的幾部電影都不成功,其中包括《捍衛機密》和《連鎖反應》等等。
1997年,他做了一個很不可思議的決定,為了和影帝艾爾·帕西諾合作,他決定不拍《捍衛戰警》的續集而接拍了另一部影片《魔鬼代言人》,幸好這部評價沒有太差,但他依舊沒有將他的地位拉回成名的那個時刻。直到1999年演出科幻片《駭客任務》,他重新確立了自己好萊塢一線男星的地位,此後的《駭客任務》續集和《康斯坦汀:驅魔神探》都收到了相當好的票房成績。
但似乎老天不怎麼站在他這邊,讓他重回地位的1999年,基努的女友珍妮弗·賽姆生下他們的女兒,但不幸的是疑似因為吸毒,導致生下來的是個死胎。而兩年後,女友珍妮弗·賽姆在車禍中不幸喪生了,此後基努再也沒有與任何人有正式交往關係,一直維持單身漢生活。
2006年,他和珊卓·布拉克共同演出《跳越時空的情書》,這是他們繼1994年《捍衛戰警》再度合作拍戲。兩年後,他再度演出動作片《正義悍將》可惜評價及票房都沒有前面代表作來的好。同年,他演出科幻片《當地球停止轉動》,雖然票房不錯,但獲得評價褒貶不一,評論電影:「著重於特效,卻缺乏連貫的故事做為基礎。」
2013年,他自導自演《太極俠》,但似乎中美兩方的評價很不同,西方的評價大多是好的。2014年,他參與動作驚悚片《捍衛任務》的演出,在片中他飾演一名退休殺手,為了復仇而單槍匹馬追殺黑幫,獲得了很好的評價和票房。因為電影的成功,隔年兩位導演宣布將推出續集,2017年續集《捍衛任務2:殺神回歸》上映,而現在正在拍攝《捍衛任務3》。
2015至2016年期間,他演出許多作品,其中以《霓虹惡魔》、《生存者》在國際影展上較有被注意。2017年除了續集《捍衛任務2:殺神回歸》外,他和莉莉·柯林斯合作的《深刻入骨》也獲得不錯的評價。今年,他演出了三部新作品,其中《婚禮冤家》將於本周上映,這也是他與90年代女神薇諾娜瑞德再度合作的作品,絕對可以看到他可愛的一面。而明年大家期待的《捍衛任務3》也將回歸,大家是不是很期待呢!!!
歷年作品有:
1986年《Youngblood》、《Flying》、《River's Edge》
1988年《The Night Before》、《高校的血》、《The Prince of Pennsylvania 》、《危險關係》
1989年《阿比阿弟的冒險》、《溫馨家族》
1990年《I Love You To Death》、《Tune in Tomorrow》
1991年《男人的一半還是男人》、《阿比阿弟暢遊鬼門關》、《驚爆點》
1992年《吸血鬼:真愛不死》
1993年《都是男人惹的禍》、《小活佛》、《藍調牛仔妹》
1994年《捍衛戰警》
1995年《連鎖反應》、《漫步在雲端》、《捍衛機密》
1996年《愛上明尼蘇達》
1997年《魔鬼代言人》、《The Last Time I Committed Suicide》
1999年《駭客任務》
2000年《十全大補男》、《The Watcher 》
2001年《甜蜜的十一月》、《追夢高手》、《靈異大逆轉》
2003年《駭客任務:重裝上陣》、《愛你在心眼難開》、《駭客任務完結篇:最後戰役》
2005年《康斯坦汀:驅魔神探》、《吮指少年》、《Ellie Parker》
2006年《跳越時空的情書》、《心機掃描》
2008年《正義悍將》、《當地球停止轉動》
2009年《她的私密日記》
2010年《Henry's Crime》
2012年《尋找自我》
2013年《太極俠》、《浪人47》
2014年《捍衛任務》
2015年《當辣妹來敲門》
2016年《惡夜殺機》、《搶救基努貓》、《霓虹惡魔》、《生存者》、《完全真相》
2017年《深刻入骨》、《捍衛任務2:殺神回歸》
2018年《西伯利亞》、《捍衛生死線》、《婚禮冤家》
2019年《捍衛任務3》
#超帥
#我愛JohnWick的狗狗
#期待婚禮冤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