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式甜點裡的台灣》寫作過程比《#法式甜點學》還要艱困許多。或許如同誠實面對自我總是不容易,近距離寫自己的家鄉,遠比能夠保持客觀距離地觀察、分析他者來得困難。
今年五月交稿之後,我一直無法完成序和前言,直到最後被編輯催促時,仍然腦中一片空白,實在不知道該從何說起。最後依著編輯建議,從去年臨時在巴黎家中找到一片口罩開始回憶起,然後才發現,過去這一年波瀾起伏、今晚睡下不知明日身在何處的經歷,確實留下了深刻的印記。決定要寫作本書的心念下得很快,雖然寫得無比痛苦,但終於對過去十數年間困惑的與思索有所回應,最後還是要感謝那個堅持下來的自己。
以下和大家分享收錄在本書中的序(長文預警),如果這本書裡的職人故事、作品解析和相關思考與論述,能在茫茫人海中觸碰到幾個人,為未來的花開繁景種下種子,那所有的辛苦也算值得了。
*****
我們既是獨一無二的,也是彼此相連的——在法式甜點中尋找台灣,回答「我是誰」
2020年出版《法式甜點學》的前夕,我在巴黎家中翻箱倒櫃找出一個口罩,當下便上網訂了四天後的機票回台灣。當時只想著新書宣傳完便要回到巴黎,卻沒想到世界轉眼間變了樣。我離境三天後,巴黎便宣布封城,此後一年,巴黎的朋友們在反覆的煎熬中適應新生活;我則仿若被邀請進入了一個平行宇宙,無視全球的疫亂橫行,在這個我出生、成長,熟悉卻認識不深的島嶼進行探索之旅。
#因疫情而起的奇異旅程
由於甜點啟蒙地在巴黎,自己過去十年間在台灣的日子也少,除了本就認識的開業朋友外,我對本地的甜點業者、職人的認識大多來自網路與業界的口耳相傳。滯留台灣的這段期間中,我終於有機會拜訪那些一直列在名單上的店家、希望認識的朋友,也受邀參加了不少餐會。台灣職人們的熱情和靈活令人感動,餐飲界的活力與無框架更使人訝異。如果說在巴黎看到的作品,像是在一個已經構築華美的世界裡持續深入、為一個滿腹經綸的學者持續產出更精闢的見解而拜服,在台灣的所見,則像是造訪一片生機盎然的新天地,處處皆是怒放的奇花異草卻鮮為世界所知。
由於過去數年中,自己扮演的都是將法國的甜點、甜點師推廣給台灣市場的角色,但並未有機會深入了解本地市場,更不用提將台灣的(法式)甜點、甜點師介紹給台灣讀者,甚至國際讀者,我於是很快決定要將自己的經驗發展成系列採訪計畫。雖然明明還在《法式甜點學》新書宣傳期,卻幾乎沒有太多猶豫,立刻將自己在2019年許下「出完書一定要放一個大假,最好能去夏威夷發呆曬太陽」的願望拋在腦後。採訪計畫大致訂定後,我便決定要將其成書,不僅為自己的見聞留下紀錄,也藉著深入梳理台灣代表性職人們的養成及相關作品,在力所能及之處,深入思考身為「台灣甜點人」的意義。
接下來的日子,雖然隨時都像處在壓力鍋中一般,最後甚至幾乎將自己完全耗盡,收穫卻超乎想像地豐富。我每日一面留意法國的疫情消息,做好馬上要上飛機返法的準備,一面依照計畫聯繫受訪者,還透過他們熱心的引介,去了屏東、彰化、埔里探訪可可、芭樂、香草、茶葉等產地,雖然皆是來去匆匆,但已像是打開了神奇寶盒。僅是驚鴻一瞥,便為其中所藏之富而感嘆,每一顆寶石都是一個浩瀚的宇宙、一個涵納百川的汪洋。
#法式甜點中的台灣身分識別
在開始大部分的採訪前,我曾與一位自己極為敬重的出版界前輩有過一次深入且有趣的談話。當時我解釋自己希望寫的,不只是訪談集、人物誌,而是透過這些訪談,反映出台灣甜點師們的自我追尋,在面向世界、選擇究竟要製作何種風貌的甜點時,照見自己腳下稱為「台灣」的這塊土地,及身為「台灣甜點師」的看法。前輩的觀點畢竟實際,認為一般而言,台灣甜點師要在台灣製作法式甜點(或來自西方的果醬、巧克力等),自然會使用本地合適的食材,形成台灣風格的法式甜點更在情理之中。而我試圖在法式甜點中尋找台灣身分識別的角度過於刁鑽,也不會是本討好的作品。
真話總是不那麼美妙,對當時雄心勃勃的我來說,這番話確實有些苦澀,卻也難以反駁。2021年5月,台灣疫情出現破口,很快直升三級警戒,開啟了連續2個月以上的「自主性封城」,所有我在業界的朋友皆受到沉重的打擊,和法國在封城期間,甜點麵包業一枝獨秀,擁有穩定生意、甚至逆勢開店的案例完全不同。原因就是因為甜點、尤其是法式甜點,在台灣不僅是小眾,還是小眾中的小眾。既然不是必需品,生活不便時自然是第一個捨棄的對象;而法式甜點過於嬌貴,以致於外送、宅配風險皆高,即使死忠的顧客也難以一再承擔碰撞毀壞的失望。如果在華麗的外表和巨幅媒體聲量下,它其實是個如此邊緣的商品,我怎麼能不質疑,自己一直以來在做的事是否真有意義?
不過,縱使心中懷著巨大的問號,我並未因此更改太多原來的訪談大綱,決定持續依照計畫進行訪問,待寫作時再一邊思考呈現方式。前輩認為,《法式甜點學》是在帶領讀者看懂、吃懂法式甜點,因此本書的任務,應該是帶領讀者看懂、吃懂「台灣甜點師做的法式甜點」。但對我而言,能夠懂得這一點,必得先回答如「#誰是台灣甜點師?」、「#為什麼要做法式甜點?」、 「#他們做的甜點真的是法式嗎?」等問題。而為了理解甜點師的作品,回答「為什麼他們選擇這麼做」,就需要碰觸到每一位職人獨特的創作哲學、生長記憶及自我定位。更進一步,在國際交流如此頻繁,品牌進軍國際也不新奇的今日,這些職人們也得回答:「#為什麼我和別人不一樣?」、「#為什麼台灣的法式甜點和其他國家的不一樣?」、「#為什麼台灣的甜點師和其他國家的甜點師不一樣?」、「#不一樣的地方在哪?」而這些問題都指向一個終極的質問,即「#我是誰?」
#我是誰_與_我的甜點是什麼樣的甜點
由於不確定自己什麼時候得回法國、什麼時候能再有機會與受訪者們深入聊聊,每一次訪問我都抱著「錯過這次沒有下次」的心情,也因此,光是訪談大綱便動輒超過2,000字 。在訪綱中,我將希望探討的問題分成五個面向:養成經歷、創作哲學與品牌精神、台灣味與台灣身分識別、對本地市場的觀察、對未來產業樣貌及品牌發展的看法,其下再切出5至6個子題。雖然每一次約訪時,我都試圖先打預防針:「我只是習慣把問題寫得很細。」以減低受訪者們看到訪綱的衝擊,但沒有一次訪談不超過三小時,有幾次甚至分成兩、三次才結束,還不包括事後各種細節確認。令我感動的是,每一位受訪者都毫無二話、非常慷慨地把他們寶貴的時間留給我,和我侃侃而談自己養成經歷中那些難忘的故事,那些他人看來或許微不足道的細節,以及自己對「做甜點」、「成為甜點師」、「經營品牌」的信念。
整理訪談內容及寫作的過程異常痛苦,但對我來說意義重大。那不只是一個「台灣再發現」的旅程,更是「自我再發現」的旅程。藉此機會,我回顧了過去十數年中,每次對外國朋友介紹自己家鄉的種種思量、不知道該選哪一道菜代表台灣參加派對的苦惱,以及在每一個日常生活場景中猝不及防的尷尬片段。受訪者們用他們的生命經驗和作品告訴我,我們既是獨一無二的、也是彼此相連的,而我們應該要為能夠說出「我們」感到驕傲。或許整個亞洲都喜歡蜜紅豆或紅豆沙,但我們曾經一起在暖和的冬至揮汗排隊吃一碗紅豆湯圓;就算日本有抹茶、中國有百年名欉,但我們皆曾和父母一同招待來訪的客人喝茶聊天談生意,也曾用兩根手指拎著半空的軟塑膠杯、嘴裡嚼著珍珠和椰果,走過那腦筋暈眩發脹、彷彿不會結束的夏日午後。
因為有這些生長記憶與生活經驗,所以我們的盤式甜點中能出現冬瓜茶、鳳李冰、麵茶;甜點中能有鹹蛋黃、肉鬆及芋泥。對生根萬華社區的主廚來說,將法式甜點做成「紅龜粿」的形象自然無比,而曾經留法的主廚以「黑森林」(Forêt-Noire)為基底,結合杏仁茶與櫻桃,創作出「白森林」也是信手捻來。在台灣餐廳工作的新加坡籍主廚端得出椪餅與清粥小菜,在新加坡餐廳工作的台灣主廚也能將台星兩地皆能欣賞的摩摩喳喳和綠豆蒜糖球上桌。我於是明白,重要的並非向別人解釋自己是A、不是B,而是接受自己既有A、又有B,但是和兩者都不一樣,所以能堂堂正正地當一個既不是A也不是B的「自己」。
#唯有知道自己是誰_才能更堅定地成為誰
所以,究竟為什麼非得在「法式甜點」(或至少是「舶來的甜點」)中找自己、識別台灣身分?除了延續《法式甜點學中》提出「法式甜點是甜點界的官方語言」,也是「想站到世界舞台上的甜點師都要能流利使用,以訴說自己故事及思想哲學的語言」之論述,或許還因為,縱使「法式甜點」的內涵與定義還未在台灣有廣泛的認知,但以其為基礎的「西點」早已是台灣日常的一部份,也已碰撞出許多火花。想想傳統麵包西點店內的泡芙、焦糖布丁,它確確實實存在於常民生活中。
日本東京大學教授、歐洲中世紀研究專家池上俊一在其著作《甜點裡的法國》中,以一整本書的篇幅論述法式甜點如何作為法國文化的精髓,成為影響世界的「文化霸權」重要武器;在台灣,從「中菜西吃」的風潮到「在fine-dining(精緻餐飲)中尋找台灣味」的討論,乃至餐飲界大量投入、直至獲得《米其林指南》的肯定,更逾數十年。飲食成為文化,以「軟實力」輸出早就不是新聞;飲食便是政治的一環,以飲食區分人我、定義身分實屬稀鬆平常。
「風土」(terroir)概念從法國葡萄酒區分產區發展至今,已超出氣候、土壤等自然環境因素,當地人文與特殊技術皆含括在內。倘以近年來受到國際矚目的「台灣可可」為例,作為世界上少數有能力生產「bean to bar」、甚至「tree to bar」巧克力,並以此製作甜點的國家之一,「台灣的風土」將是我們和世界溝通的利器。再想想那些在國際賽事上拚搏的台灣職人們,若我們將目光更多聚焦在當下或未來,不僅需要向法式甜點及投身其中的甜點師們給予更多關注,也須了解身世來歷、梳理來龍去脈與各方觀點,才有機會迎向無限可能。唯有知道自己是誰,才能更堅定地成為誰。
我懷著這樣的信念完成本書,雖然有許多遺珠和力有未逮之處,但衷心感謝所有受訪者及以各種形式提供援助的朋友們。希望本書不僅回覆了前輩的擔憂,也回答了我旅歐十年間的困惑;不只回應了台灣數十年來的焦慮,也為我輩及後進的職人們提供了前進的線索。
*****
《法式甜點裡的台灣:味道、風格、神髓,台灣甜點師們的自我追尋》
📌 實體書購書連結:
台灣 -
博客來 獨家限量簽名版:
https://tinyurl.com/296328zk
博客來:
https://tinyurl.com/9sbuawew
TAAZE讀冊生活:
https://tinyurl.com/rjnvukzp
誠品書店 eslite bookstore:
https://tinyurl.com/7vps9bn6
金石堂KingStone:
https://tinyurl.com/388vkmxj
momo購物網:
https://tinyurl.com/87tnmaca
香港 -
誠品香港 eslite@HK 已上架,可下載誠品人HK app 後搜尋:https://tinyurl.com/6scj9hc,或致電 +852-3419-6789 訂購
新馬 -
Citè Book Garden 城邦閱讀花園:
https://tinyurl.com/at644w5p
Popular Book Co (M) Sdn Bhd 大眾書局 也可代訂
📌 電子書購書連結:
9/13-9/26 博客來獨家:
https://tinyurl.com/u7fmwhxs
其他通路將在 9/26 後陸續上架
#yingspastryguide #yingc #台味甜蜜蜜
香 蜜 芭樂 法式 果醬 在 麻麻的艾寶樂園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屏東好物市集_地產地消
#周休二日活動分享__一起來去逛市集
有人也跟我一樣愛逛市集挖寶嗎?尤其當了媽後,對一些 #在地小農的農產品市集 更是熱衷!
喜歡烹飪做菜的我,總能在這裡面找到品質很棒且有時還富有古早味的食材...
在逛的過程還能聽聽小農們對自家產品的堅持和理念,甚至其中還有好多感人的故事...
這對從小就在農村奔跑玩耍長大的我,特別有感!
屏東是個物產豐饒的地方,出產了許多高品質的農產品,屏東縣政府一直很用心的想讓屏東在地優質的產品被看見,甚至推廣到全台,所以不定期的辦了許多活動。
這次想買屏東好物的朋友有福了!
#屏東縣政府9/25~9/26,#中午12點到晚上9點,在 #勝利星村創意生活園區,#星星廣場舉辦【屏東好物地產地消市集】。
這次市集匯集了20 家優秀的農業團體,產品豐富!
像是今年剛出爐的全國蜂蜜品質評鑑特等獎及頭等獎龍眼蜜、世界巧克力大賽總決賽銀牌巧克力、全國紅龍果評鑑冠軍紅肉紅龍果、連續 2 屆屏東縣創意商品開發競賽冠軍的有機咖啡、市集搶手貨鳳梨與檸檬加工品、外銷等級的芭樂鮮果及愛文芒果乾等,都超級吸引人的!!!
除了有市集可以逛,25日也有表演可以看,連屏東縣長都會親臨!
26 日還有安排食農教育,主辦單位還邀請獲得世界巧克力大師賽台灣區--巧克力工藝冠軍主廚--林政陞進行「屏東好物甜點心」料理秀。
透過法式煎香蕉及檸檬果醬兩支點心教學,搭配縣內檸檬及香蕉生產農友的介紹,帶民眾認識屏東縣重點作物香蕉及檸檬的風味特色。
是一場寓教於樂的農產市集!
9/25和9/26當天閒暇時可以全家一起去逛逛,我覺得蠻不錯的!
分享給大家!!🥰
而我也很榮幸受屏東縣政府邀請,25日當天也會很低調的過去逛逛挖寶喔!期待與你們相遇🥰
香 蜜 芭樂 法式 果醬 在 Beautiful Life By GM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吃過才知道什麼是真正的好優格~
喜歡吃優格真的不能錯過超濃郁的希臘優格,
吃起來非常的綿密、濃、香醇!!
📍限時優惠:https://gbf.tw/izymc
EZ從2歲開始的早餐M很常幫他準備優格、水果、燕麥~
對於優格的挑選GM也是非常挑惕,吃過雪坊優格真的就會知道什麼就是濃、純。
希臘優格特色就是是將乳清蛋白過濾,把過多的水分及乳清蛋白去除,
形成更濃稠、固體的優格。
口感介於優格與乳酪之間,像較硬的優格,吃起來較有飽足感,
故較5號、6號優格綿密、香濃!
女孩們想要有飽足感又想吃的健康,優格是最好的選擇,還可以裡頭添加水果、燕麥、堅果。
吃得開心又吃得健康毫無罪惡感啊!~
雪坊5號精品優格
採用高品質鮮乳製作,並由台大管理團隊指導,以獨創黃金發酵方式,優格微酸不過於刺激嗆口、香濃馥郁,讓原本畏於食用優格者在品嚐後也會愛上喔。
商品特色
✔ 100%高品質純天然鮮乳製作,不添加奶粉和糖
✔ 不含香料、色素、防腐劑與化學添加物,適合寶寶、全家人食用
✔ LSABC五大優勢益生菌,完整照護腸道健康
✔ 唯一使用等同藥廠等級的無塵室環境製作,最乾淨的環境才能發酵出品質最佳的優格
✔ 5號優格與6號優格,提供您不同機能性菌種的保護,長期攝取、交替食用更健康
雪坊6號精品優格
對於很多人想試試原味無添加優格,但又不習慣沒有甜味建議可以搭配手工果醬。
優格搭配果醬完全100分~
雪坊所選用的水果都是最好有品質認證的水果,讓大家可以吃到水果最純的香氣而不是香料、色素或化學添加物!
果醬不單單只能加在優格,平時有吃吐司、氣泡水都可以加入!
低糖法式手工果醬
愛文芒果果醬
選用屏東枋山或台南玉井的愛文芒果,栽種方式採用自然熟成、草生栽培沒有使用除草劑製作,口感香甜,令人著迷。
✔ 夏天限定口味
✔ 草生栽培沒有使用除草劑
✔ 愛文芒果口感香甜
✔ 低糖、低熱量
✔ 不含香料、色素、及化學添加物
香蜜芭樂果醬
彰化員林江家栽種經驗已有 40 多年,曾獲得 95 年神農獎。不使用化學肥料,而採用竹筍殼撒在地面作為天然的肥料。香蜜芭樂是以台灣土芭樂結合珍珠芭樂育種而成,成功保留了土芭樂濃郁的香氣與柔軟的口感,結合珍珠芭樂較大的體型,外皮澄黃色,皮薄,口感柔軟,豐滿多汁,香氣十足。
商品特色
✔ 神農獎彰化員林江家種植
✔ 水果含量最高達75%
✔ 低糖、低熱量
✔ 不含香料、色素、及化學添加物
台灣桑椹果醬
嚴選屏東縣與嘉義縣以自然農法之農家所種植的原生種桑椹。桑椹是台灣很常見的莓果類水果,維生素C與鐵質含量高,有利造血。桑椹並含有多達18種氨基酸,能夠增進胃液分泌,促進腸胃蠕動,有益健康,製作時完整保留桑葚飽滿的果肉和自然的酸甜。
商品特色
✔ 採用有機桑椹,可吃到桑椹飽滿的果肉
✔ 水果含量最高達75%
✔ 低糖、低熱量
✔ 不含香料、色素、及化學添加物
優格冰淇淋
冰淇淋愛食客一定要試試!!
優格冰淇淋超級細緻綿密又不膩不甜~
使用各種頂級食材製作而成,低糖低脂、富有益生菌、且不添加色素香料及化學乳化安定劑,可以放心給全家人享用的健康冰淇淋。
炎熱夏季家裡備著冰淇淋隨時都能解熱~
在與大家分享更特別吃法,冰淇淋搭配希臘優格再加上麥片、水果、堅果,超級完美搭配好吃。
✔ 優格冰淇淋只採用鮮奶優格及自然栽種水果製作
✔ 無塵室生產製作
✔ 不使用鮮奶油、蛋黃、香料、色素、化學添加物
✔ 低糖、低熱量、低脂肪
吃好菌補好菌!
雪紡也有做益生菌,讓平時忙碌的大家也能隨身攜帶隨時快速補充~
一起吃好吃的優格、冰淇淋、果醬
一起種植好菌!
吃健康、吃安心、吃滿足
📍限時優惠:https://gbf.tw/izymc
#SNOWFACTORY
#雪坊優格 #早餐 #下午點心
香 蜜 芭樂 法式 果醬 在 #你今天吃優格了嗎 - Explore | Facebook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朋友們應該對雪坊的香蜜芭樂果醬不陌生,全都要感謝彰化員林神農獎得主江再郎伯伯 ... 咖啡豆煮的咖啡、香Q脆優格鬆餅、優格飲品,當然有經典優格跟果醬、優格冰淇淋! ... <看更多>
香 蜜 芭樂 法式 果醬 在 自找麻煩的芭樂酥香蜜芭樂香食材不便宜第162集 ... - YouTube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台南有位公司的千金,因為非常喜歡烘焙,在家裡頭就成立了烘焙工作室,他利用台灣盛產的新鮮水果,做了水果酥。□台灣1001個故事說不完的故事每周日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