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人說】嘉道理農場今午宣布,騾女Duffi於9月10日早上離世。
Duffi是一頭為香港建設作過貢獻的騾女,2004年隨5隻同伴從加拿大來港,擔當搬運工協助興建昂坪360纜車。完成14個月工作合約後,其中4隻送返加拿大,騾仔Dennie和Duffi則寄居嘉道理農場。他們日常是「動物全接觸」的動物大使,周末與遊客近距離會面,為小朋友帶來不少歡樂;間或運送堆肥、樹苗、乾草等上下山。
兩頭騾在港同行10多年,負責照顧的騾隊職員指,牠們雖非情侶,但一直互相依賴,直至2019年Dennie去世。Duffi亦患有多種慢性疾病,得農場獸醫及香港賽馬會獸醫悉心治療,戰鬥了一段漫長日子。
Duffi現已安息在Dennie旁,長眠於香港這一牠們貢獻了一生的地方。
---
延伸閱讀:
教收容所貓咪攏絡人心技巧 千隻貓成功尋家
https://bit.ly/2Co2yFC
【匱乏時代,犬如伴侶】系列專題
https://bit.ly/3CC9Obb
---
◢ 緊貼明周文化 ◣
MeWe:bit.ly/3oCfmuo
Instagram:bit.ly/2TORYuE
YouTube:bit.ly/2klNzmB
Telegram:t.me/mpwchanneldepthreport
#嘉道理 #嘉道理農場 #騾 #工作 #搬運工 #纜車 #昂坪 #昂坪360 #動物大使 #動物全接觸 #慢性病 #獸醫 #動保 #動物保護 #kadooriefarm #duffi #我就是我
同時也有7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0萬的網紅MPWeekly明周,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蕉徑,位處上水鄉郊,是一個農業耕種活動已然成熟活躍的地方。農田開揚,遠眺山脈,田間小路有流水淙淙,從雙魚河一直流向蕉徑大大小小的農田,潤澤泥土,渾然天成。然後,再往前走,卻見農地受橙色膠網及厚圍板封起,本來耕滿作物的農田變成倒滿石塊的「地盤重地」——農業園第一期工程已經開展。 二○一六年,政府宣布...
「香港 堆肥」的推薦目錄:
- 關於香港 堆肥 在 明周文化 MP Weekly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香港 堆肥 在 黃明賢 屏東縣議員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香港 堆肥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香港 堆肥 在 MPWeekly明周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香港 堆肥 在 果籽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香港 堆肥 在 飲食男女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香港 堆肥 在 健康食材自己種: 簡易城市堆肥箱香港自然農業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香港 堆肥 在 在家養蚯蚓好容易,世界上最好有機肥自己做。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香港 堆肥 在 今日我想寫喺香港... - Worm Bin Man - Hong Kong 蚯蚓堆肥 的評價
香港 堆肥 在 黃明賢 屏東縣議員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明賢總質詢系列: 2021鳳梨產銷總檢討】
明賢主張總整理:
#正視鳳梨外銷過度依賴中國市場問題
#不能只依賴補助 #要為農民找出路
#對外銷路更多元 #對內作物栽種更彈性
---------------------------------------------
#還記得今年的鳳梨之亂嗎?
#今年吃盡明年忘記
今年初中國單方面宣布禁止輸入台灣的鳳梨對我們造成了不小的風波,雖然最後在大家的努力下我們成功度過了今年的鳳梨之亂,但是身為金鑽鳳梨與其他各種重要高經濟作物的家鄉屏東縣,我們是否從今年的挑戰中學到了什麼?對於未來不可預的外銷風險, 趁著這次總質詢的機會,我請教潘孟安縣長與農業處我們是否已有解決方案來應對之後的挑戰?
#封櫃秀 #轉單不夠補空缺
我們屏東佔全台金鑽鳳梨每年產量的三成左右,在這三成中的外銷佔比也從過去5%逐年上升到將近22%-24%%(106-109年數據),但如果仔細看下去109年我們外銷中國的金鑽鳳梨有25,053公噸,佔了去年109年外銷總量27417公噸的91%,而今年我們外銷中國的量只有3,580公噸,雖然潘孟安縣長大力奔走封櫃外銷其他亞洲鄰近的市場(日本、南韓、香港、新加坡),但轉移的總量只有8,614公噸只占今年去年外銷中國的不到三成五,就算加上禁令之前已銷中國的3,580公噸,兩者相加也只占四成八,那麼消失的另一半去哪了?
#補貼戰 #治標不治本
農委會一直以來大力地投入預算幫助鳳梨「多元循環經濟利用」,包含加工、堆肥、掩埋,以維持價格穩定,但是我們想問有多少比例的鳳梨是真的拿去加工了?#剩下的都去堆肥,更重要的是過去我們一直無法正面面對大量鳳梨傾銷的中國的事實,如此長期累積下來,才發生了被單一市場封殺造成產銷失衡的窘境
#檢疫問題政治問題都要解決
今年中國封殺台灣鳳梨的理由是 #檢疫問題 但如果是#政治問題 明年又來一次的話,我們該如何應對?
如果是 #檢疫問題 考慮到屏東是全台灣最大的鳳梨產區,我認為#縣政府應該積極協助農民與對岸溝通,將相關病蟲害的疑慮降至最低,讓來年產季時能恢復正常外銷。
但若升級至 #政治問題,我們突圍方式不應該僅是政策補貼,而是應該認真思考如何扭轉長期失衡的鳳梨產銷,這可以分為內外兩部分:
#對外 我們應該在今年對日本與香港銷量大漲的基礎上拓展更多海外市場,平衡外銷市場間的比例,避免一家封殺,全盤通殺的風險
或是協助農民轉種其他品種、作物
#對內 屏東縣政府與農委會應該以宏觀的供需角度出發,協調農民轉種不同的鳳梨品種或是其他的經濟作物,從源頭控管產量與維持價格穩定
我們肯定潘孟安縣長在疫情前大力推廣金鑽鳳梨的努力以及對補貼政策只是治標的看法,但我們更希望縣府對我們農產品的對外產銷有更全面與彈性的規劃,未來無論外部因素動盪與否,農產品的價格與銷量都能夠穩定維持,如此農民不必擔心有量無市,民眾也不必要每天在吃__救國中無限輪迴!
---------------------------------------------
#屏東縣議員黃明賢
香港 堆肥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卡游馬上做了一篇
標題是
網傳台灣鳳梨在日本一顆只賣50日幣,實查與現象不符,農方質疑,有人放消息,為壓低產地價?
卡游自己的新聞內容這樣講:
陳映延表示,過去銷中鳳梨曾遇過對岸有人先賠錢銷售鳳梨,打亂市場行情後回頭要求農民降價,對比現在牛奶鳳梨的產地價有上漲趨勢,不排除是有心人刻意為之,「站在生產者角度,寧願去做加工或是堆肥,也絕不會以這種價錢賣。」
這些照片明顯是金鑽鳳梨,在日本金鑽鳳梨賣那麼便宜,這樣是為了壓低產地牛奶鳳梨的價格,這實在太奧妙了。
當然一顆賣50元日幣當然是異常,不會是正常,就像賣100的金鑽也不正常,賣一顆200也不正常,就算是促銷價那購入成本也與正常台灣鳳梨在日本的批發價1800-3200之間低很多,批發成本在1800-3200之間,零售當然賣398-798之間很合理,哪一顆100、50的零售到底放多低?零售店頭當然會低價銷售當促銷,但他會願意虧很多錢來做促銷?
人家傳給我有這種價格的鳳梨在日本銷售,我就把人家傳給我的都拿出來,各位就自己判斷吧。
不過卡游後面訪問林姓貿易商那段他講的我認同,但我也不是受訪問的林姓貿易商。
Ps. 附上一張今年香港最低價一顆10元。
香港 堆肥 在 MPWeekly明周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蕉徑,位處上水鄉郊,是一個農業耕種活動已然成熟活躍的地方。農田開揚,遠眺山脈,田間小路有流水淙淙,從雙魚河一直流向蕉徑大大小小的農田,潤澤泥土,渾然天成。然後,再往前走,卻見農地受橙色膠網及厚圍板封起,本來耕滿作物的農田變成倒滿石塊的「地盤重地」——農業園第一期工程已經開展。
二○一六年,政府宣布落實新農業政策,在古洞南設立高新科技農業園。農業園佔地約八十公頃,分為兩期發展。農業園內現有常耕農地會盡量保留作農業用途,另外約有五十公頃休耕農地將被復耕。另外,農業園也擬興建新行車道和行人路,預計需要徵收約8.1公頃私人農地,其中約十戶的農產地將會受道路工程影響,遷至復耕地,包括「達記園」農夫文哥。
對文哥來說,本土農業是傳承,也是人的選擇權,「香港農業式微,愈來愈多人放棄,第日香港不是1.9%蔬菜供應率,可能得番0.9%,你的自由選擇權又少了,你有權去選擇農產品是本地菜。」
-----------------------------------------------------------------------------------------
立即訂閱《明周》電子版:
https://bit.ly/3t1Jmmx
明周娛樂 Web/ https://www.mpweekly.com/entertainment/
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entertainment.mpw
Mewe / https://bit.ly/39s8vgS
明周文化 https://www.mpweekly.com/culture/
想食明周 https://www.facebook.com/foodiempw/
INNER https://www.facebook.com/innermpw/
https://www.instagram.com/in__ner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RaMntM6ZGaU/hqdefault.jpg)
香港 堆肥 在 果籽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現時我家有數千條蚯蚓,之前數量最多時,可能有過萬條。」80後陳建生(Ivan) 是中環金融白領,回家後,他則快樂變身為「蚯蚓農夫」。七年前,他用50元網購了100條蚯蚓,慢慢在家建立「蚯蚓基地」,為的其實是儲蚯蚓糞便。Ivan曾在加拿大讀書:「我見外國較多人做『蚯蚓堆肥』,蚯蚓可吃廚餘,排出來的糞便能做肥料,我覺得很好啊。」他自小對環保有興趣,「不過和很多香港家庭一樣,父母想我讀經濟科。畢業後回港,覺得工作有點悶,見香港沒甚麼人做蚯蚓堆肥,便嘗試自己做。」
Ivan從不是理科生,但近幾年上網、看書自行研究,變得像蚯蚓專家。「世上有過千種蚯蚓,可做堆肥的少於十種。」他在香港找不到合適的蚯蚓,連網購都很難,曾有整整一年,久不久便要舟車勞頓去國內農村買。「很狼狽,捧着很大箱蚯蚓,走去口岸做檢疫。試過包裝得不好,我一邊走,蚯蚓一邊掉出來!人人都看着我⋯⋯」有次買回來的品種貨不對辦,近萬條蚯蚓在家四處逃跑。家人反感,朋友說他傻,「起初很多人笑我,我又沒所謂,因為蚯蚓堆肥有助環保,我覺得很有意義。」可堆肥的蚯蚓品種,糞便含有很多有機物質,有助某些植物健康生長,比化學肥料環保和天然。「我家中有盆長春藤,用蚯蚓糞施肥近三年了,就長得很好。」
果籽 :https://hk.adai.ly/appleseed
相關影片:
【$4500住甚麼 】香港篇—香港式共居=20呎太空艙? 怕孤獨IT男:「自己住無人講嘢好可憐」 (果籽 Appledaily) (https://youtu.be/Rbfwgx4JGag)
【肝臟權威】唔使食補肝品 72歲港大教授黎青龍飲酒兼夜瞓 「我個肝仲幾好」(果籽) (https://youtu.be/c3ik8wTN1g8)
【重案解密】特務生死戰 — 生擒行刺名人殺手 前G4長七:最唔似的就是特務 (壹週刊 Next) (https://youtu.be/RleGdqACzI8)
【百萬豪裝公屋】寧花巨款裝修都唔買樓 月入10萬夫婦:供樓會好辛苦|2020-06-18 (壹週刊) (https://youtu.be/Z7sJex8wYHM)
【灣仔燒味老字號】17歲做大廚 自立門戶35年 油雞酒味濃 老闆:好做嘅食物唔會好食(飲食男女) (https://youtu.be/svAF8pKszw0)
【生命鬥士】值得鄭秀文都讚 前女歌手車禍癱足27年 靠聲控製花椒辣椒油:即使手腳不能動 腦袋仍可很靈活(飲食男女) (https://youtu.be/gREGjaLELTg)
【借貸逾10億】葉玉卿以愛共闖「面子關」承認老公申請破產 (蘋果日報 ) (https://youtu.be/3Gle3Uo0WzI)
【全球樓行「戀殖」張堅庭 籲BNO送子女赴英 授英倫買樓三大秘訣 (蘋果日報 ) (https://youtu.be/o2itR_w6Ezs)
#果籽 #環保 #蚯蚓 #堆肥 #農夫 #中環 #StayHome #WithMe #跟我一樣 #宅在家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K5LRGex-Nhc/hqdefault.jpg)
香港 堆肥 在 飲食男女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工業大廈埋沒了清晨的淡雅,卻藏着了默默耕耘的人兒。
不聽早鶯嗯哼,但聞水聲淙淙,不見淨泉,只見一老三嫩,分散於雪白的場所內,用水洗擦着工具。這是一家臘腸製作工場,看上去倒不像,架生雖說不上簇新,但也沒有半點油膩污損,可見製作者的執着。驟眼看來,似乎是自家製作,窗前微胖的老人,抬頭綻露慈祥的笑臉,介紹自己叫「錦叔」,是旁邊的短髮女生「阿儀」及較瘦削男生「阿文」的爸爸,至於一旁的胖男生,則是這裏的員工「阿斌」。他們幾口子經營着一家凍肉店,招牌是自家製的臘腸。她說,傳統於人的腦海內,都有個印象﹑有些記憶﹑有份懷念,沒有了會很可惜,然而,如果可惜的感覺只有一瞬間,它,就真的會慢慢消失。故此,她決意傳承,延續溫馨的滋味。
最佳的馥郁
臘腸,無疑是一種傳統。除了是食物,也是舊陣時回到家中的撲鼻香氣,不帶奢華高貴,卻屬一種親切。此刻,整個工場,就瀰漫着這一股馨香。十一月,是吃臘腸的季節,也是周氏一家人最忙的時候。臘腸嘛,畢竟是季節性的食物,天氣涼的話,日日開工,三十多度的話,數天才開一次工。做臘腸普遍是七月尾開始,到過年就收爐,收爐了,他們就賣豬肉。
「借歪、借歪。」錦叔邊高喊,邊與阿文雙手秤起一大箱豬肉,放到砧板前,隨即把豬肉逐塊執到砧板上,切成小塊備用。阿儀終於洗乾淨所有工具,滿意地步至兩個男人身旁,把切好的豬肉倒入碎肉機內,重複幾次後,阿斌就來到這邊,把一大盤碎肉拿到水喉處清洗,再交由錦叔秤味。秤味即調味,把大量豬肉倒到醬油中醃製,錦叔邊攪拌着肉碎,邊解釋他們的臘腸比坊間的偏鹹,吃起來更香口,秘技就在於用自家的醬油做臘腸,「我哋由阿爺個代就開始自己曬豉油,不過而家要喺大陸曬啦,香港邊有咁大個工場畀你曬?」語畢,他把碎肉撈起,與瘦肉混合後,於紅色大膠盆內大力攪拌。兩代人嘛,思想上始終有點差異,有時候阿儀會看不過眼,怕老爸太辛苦,故一直提出用機器取代人手,她捂着額頭道:「佢好執着,非常執着,比我更執着。」既然有科技可以幫到人,為何仍然堅持最傳統的一套呢?故此,在她大力推動之下,工場添置了不少機器。只是,有些事情還是親手製作方好,例如灌腸。
說時遲那時快,他們一行四人已經站於崗位上,用腸衣包裹着肉餡,再打針疏風。然後就是紮結,對於紮結,錦叔堅持不能有繩尾外露,這是老一輩人的執意。然而,不是所有工序都能保持如初,曬臘腸便是這樣一回事。誰都知道,臘腸生曬過比較好,但如今全都在工廠製造,根本沒法子曬,只能用烘焙方法,用風機吹乾。烘過後即完成,成品要回味七天方能賣。阿儀不是不理解老爸的想法,她自己也喜歡炭火焙,但法例不容許,不變也不行,她嘆口氣:「除非你令嗰樣嘢消失,咁佢就可以喺歷史中永恆不變。」永恆不變的,從來只有變幻。
時針依舊轉動着,提醒時刻都在更新。中午十二時許,工場已經完成了當天的使命。做好清潔工作後,錦叔跟阿儀就回到店鋪工作。這是阿儀恆常的生活,對錦叔而言卻不然。以往,做臘腸這一個行業十分興盛,有十來二十檔,那年代很多人排隊買臘腸,比現在旺多了。他由早上六時起床,工作至晚上十二時方下班。說起來,錦叔做臘腸已經五十五年,六十年代,剛來香港沒機會讀書,惟有跟隨大哥做臘腸,一做就是十年。後來,他決定自立門戶,立名號為「恆安」,賣豬肉及臘味,一直鑽研改良臘腸的味道,結果,另一個十年又過去。做得好端端的,名堂開始響之時,政府突然說要拆工場,當時要另覓工場太難,於是他只好一味賣豬肉。停止生產臘腸的期間,他一直都感到技癢,又偷偷地研究。至二零零三年,有位食家朋友說服他重出江湖,見心癮到了,自己也捨不得這一行,「研究咗臘腸味道咁多年,希望自己再親手做,我真係鍾情於臘腸,係真㗎。」把心一橫,將小店改名為「家香」,捲起衣袖再做臘腸。
聽到店名,阿儀立即豎起耳朵,彷彿急着告訴大家,名字由她而來。她的記憶中,家裏每一頓飯,幾乎都有臘腸作菜,她形容:「好難有一種食物,只要煮一煲飯,放上飯面,打開飯煲,已經有一種香味,令你返到屋企有一種幸福嘅感覺。」少女時期,身在英國讀書,每次回港,她硬要帶着一大袋臘腸離開。對臘腸有親切感的最大原因,當然是吃久了有感情,自小吃臘腸到大,她最喜歡一味獨門住家菜——臘腸蒸雞蛋。剛好是午飯時間,她埋首於廚房做着與爸爸的午膳,「呢道菜我由細食到大,我成日介紹畀啲客聽,真係唔係好多人識得咁煮,但其實又簡單又好送飯。」她先將臘腸切粒,加入攪拌好的雞蛋及水,放入爐內蒸熟就可以。對她而言,即使是簡單的煮一煲飯,放兩孖臘腸,就很有回香港的感覺,猶如回家吃飯,一解鄉愁。炊煙輕輕晃於招牌前,這是家的香味,所以她將小店命名為「家香」。
最好的教誨
錦叔率先放下碗筷,捧着肚子走到店後方,拿出兩大束臘腸步出店外,勾掛於右方的網架上。這是剛好回味七天的臘腸,此時吃就最美味,要慢慢吃的話,最好不要超過三至四個月。一位大嬸來到店前,躊躇了一會兒。錦叔見狀,就上前解疑。他執起一條臘腸,教說挑選時最主要按它一下,如果新鮮製造的比較軟腍,帶乾身一點,表面不會過於油膩,肥肉要雪白,瘦肉夠大粒的話,臘腸會肥身一點,「我哋行內人叫四堆,三堆瘦一堆肥,咁就最靚啦。」大嬸準備掏錢之際,一名少女連跑帶跳地走來,悄悄話兩句,就把大嬸拉走了。錦叔無奈地苦笑,他知道時代變了,老一輩喜歡吃臘腸,年輕一代卻不太喜歡,也不得不接受。反倒女兒十分積極樂觀,洗完碗的阿儀步出店外,拿起一包凍肉,謂:「我哋要考慮年輕人點樣先會食臘腸,可以做啲乜呢?」於是,她想到了將食法簡單化,並加入年輕人喜歡的元素,就如她手上一包臘腸冬菇豬肉釀雞翼,不止這款,還有黑松露臘腸等古靈精怪的味道。質素能保持的話,錦叔也相當願意接受新嘗試,銷量倒是其次,重點是令更多人憶起傳統的味道之餘,又將其推廣予新一代,好讓這種傳統的味道能傳承下去,阿儀正正與老爸理念一致。
畢業後,她回到香港打過幾份工,五年前,還是決定回到小店幫忙。某程度上是一個共識,發現爸爸老了,她希望傳承父親的熱忱及心血,畢竟,沒有了這種味道,還是十分可惜。這不是一個輕鬆的決定,很多東西都需要搬﹑需要抬,骯髒兼辛苦。打從回到店子工作,身邊朋友最常聽到的,就是她又去看脊醫了,「但我唔驚,我喺街市長大,同我爸爸賣豬肉,所以真係冇所謂。」然而,這一行還是面臨式微,老一輩已經老了,他們認識的老行家都不幹了,年輕一輩沒人入行,原因很簡單,大陸賣的臘腸三十至四十多元有一斤,香港做的臘腸,成本都不止了,競爭大得多。雖然賺不了錢之餘,又換來周身骨痛,但錦叔始終是開心的,他嘛,興趣多於賺錢。
比其他行家幸運的是,有下一代的延續:「個女唔幫手嘅話,我都七十歲啦,梗係要退休。」他其實也計劃了做完今年就退休,交棒給女兒。令他如此放心,因為女兒曾經跟他講過,所有事情都可以變,世界都一直在變,但工作的態度不能變,如果工作態度變了,所有事情都會變歪,所以她製作的食物一定能入口才賣。他也教導女兒不要執着,人上有人,一定有人比你厲害,盡力就好,做這一行,就要敬這一行。二人似乎心領神會,合拍地一同轉身步進店內工作去。
身教,已經是最好的教誨﹑最美的傳承。
採訪:黃寶琳
攝影:胡浩賢、謝本華
家香食品
地址:元朗福德街46B地下
電話:2479 4777
營業時間:9am-7pm
===================================
立即Subscribe我哋YouTube頻道:http://bit.ly/2Mc1aZA (飲食男女)
新店食評,名家食譜,一App睇晒!
立即免費下載飲食男女App: http://onelink.to/etwapp
《飲食男女》Facebook:http://www.facebook.com/eatandtravel
飲食男女網站:http://etw.hk
Follow我哋Instagram,睇更多靚片靚相:http://bit.ly/2J4wWlC (@eat_travel_weekly)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a3ZSILWSpeM/hqdefault.jpg)
香港 堆肥 在 在家養蚯蚓好容易,世界上最好有機肥自己做。 - YouTube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影片讀取中](/images/youtube.png)
小哥教你养蚯蚓,把蚯蚓桶提出来发现这一幕,繁殖情况怎么样了呢 · 蛋殼鈣肥乳酸菌肥及尿肥製作 香港 自然農業 · 健康食材自己種: 簡易城市 堆肥 箱 香港 自然 ... ... <看更多>
香港 堆肥 在 今日我想寫喺香港... - Worm Bin Man - Hong Kong 蚯蚓堆肥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蚯蚓堆肥嘅好處大家上網就見得多,今日我想寫喺香港搞蚯蚓堆肥嘅壞處/麻煩之處 1)成效小。喺香港一般家庭做蚯蚓堆肥的確可以處理嘅廚餘好少,而蚯蚓的確唔係食好多 ... ... <看更多>
香港 堆肥 在 健康食材自己種: 簡易城市堆肥箱香港自然農業 - YouTube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城市簡易 堆肥 ,有機肥料自己做,這是一種簡單容易,人人可做的 堆肥 法,食得健康,食出味道。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