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華神:未睇過一個咁勁嘅劇本,難度係極高,好似登上喜馬拉雅山咁,我覺得佢登到,唔可以唔接,我而家其實好懶,可以唔做就唔做,但呢個劇本真係好。//
作為一個編劇,聽到神公開咁講,我真係好開心,好開心。
請大家繼續相信編劇,相信劇本,繼續相信一齣電影最重要的,仍然是那個一劇之本。
各位香港編劇朋友,一齊加油。
小弟用心之作,下年見。
https://youtu.be/KQZh3p_AoVM?t=22
#飯戲攻心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95的網紅阮劇團,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當文化,或者身份消失的時候... 我們可以做些什麼? 夜半🌃 來自香港維多利亞港的心內話 🗣《皇都電姬》香港編劇 #郭永康 獻聲說劇本 🗣 1980年代 對香港、臺灣都是很重要的轉捩點 🎯 香港,簽署了《中英聯合聲明》(1984) 正式宣告進入主權的讓渡時期 也引發了第一波移...
香港編劇 在 百工裡的人類學家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如果把對女性的性別刻板印象加上區域的文化差異,甚至是政治意識形態的話,會發生什麼事情呢?雖然從戲劇的角度,編劇必須為各個角色設定能夠讓觀看大眾快速理解進而產生共鳴。因此,這些角色的背景設定、言行舉止都是或多或少來自一般常識或刻板印象,這反映了一個社會對「他者」的想像,同時也透過戲劇再生產與強化了這些對「他者」的印象。
--------------------------------------
表面上《撒嬌女人最好命》所涉及的身分政治是兩岸女性的差異,卻不能忽略其導演彭浩翔的香港身分。換言之,建構這一組「兩岸女人對抗」敘事源頭的是來自香港身分的男性導演。來自台灣的撒嬌女被安排成是大陸女性的威脅,以及必須在三角戀中被排斥的「他者」。
在這裡不妨討論另一個影視文本做為對照,即比《撒嬌女人最好命》更早出品的一部港劇《不懂撒嬌的女人》,這部由香港電視廣播公司製播的電視劇中,女強人轉成了香港女性,撒嬌女卻是分別來自兩岸。劇中事業心重的香港女性凌敏,劇情一開始就面臨男友赴大陸經營事業後交上大陸女友而分手,接下來公司集團內部經營權的博奕,全落在來自大陸的美女田蜜居間縱橫捭闔,而田蜜在劇中的外號就是「撒破郎」。劇中另一位代表香港的女性禹勤,原本已與同事論及婚嫁,卻又面臨來自台灣台南的女性純純的爭奪,藉著台灣女生特有的撒嬌與溫婉體貼,禹勤還向這位台妹學習如何撒嬌。
整部港劇所傳達的命定訊息是,若是想努力成為女強人,就不配擁有愛情,若是不懂撒嬌,就註定鎖不住男人的心,強悍能幹的香港女人,面對大陸與台灣撒嬌強敵猛烈夾擊,終將陷入單身終老之命運。這中間的敘事邏輯與撒嬌論述,其實與電影《撒嬌女人最好命》很近似,唯一不同的是撒嬌女身分的轉換, 大陸撒嬌女成為威脅,台灣撒嬌女則同時是威脅也是救贖。
《不懂撒嬌的女人》的第一集裡,有一個兩岸三地女性同場競技撒嬌的場景。一個婚紗品牌在現場選擇形象代言人,設定的情景是,三位女士分別向男主角求婚,看誰最能成功打動男人的心。第一個來自四川的妹子說:「我願意為你生寶寶,為你洗手作羹湯。」;第二個香港姑娘猶豫的說:「我願意和你一起還房貸。」;輪到台灣女生,只見她紅著臉羞澀的說:「好害羞哦,我該怎麼說呢,這種事情人家做不來了啦!」接著順勢倒在男人懷裡,一臉嬌羞的責怪:「你好壞啊你!」現場旁觀的女性紛紛表示雞皮疙瘩掉一地!但男主角卻掐了一下台灣女生的臉蛋說:「就是你了!」(愛撒嬌的妖精,2018)。換言之,在香港編劇的眼中,最會撒嬌的女人還是來自台灣。
《撒嬌女人最好命》原本是一部上海女性藉由學習撒嬌來重建女性認同的故事,因為對手是台灣女性,又變成是透過與台灣女性的撒嬌競技來建立上海認同,單純的三角戀情牽扯到複雜的「台灣 vs. 上海」的地域認同與國族想像,也透露了隱藏在其中諸多不可言說的曖昧性與政治性。撒嬌就算是社會建構,原本也只是性別議題,並不存在所謂的地域差異,但地域的差異一旦被建構,而且將之對立起來,身分與認同政治就也同步被啟動了。
於是來自台灣的女性不僅被賦予善於撒嬌的形象,同時還被冠上「騷浪賤」、「綠茶婊」等負面標籤,是上海女性的公敵,是隨時可能會搶奪她們身邊男人的他者。在敘事結構上,來自台灣的撒嬌女蓓蓓,破壞了大陸這邊張慧與恭志強原本穩定的「哥們」關係,最終透過集體排斥台女蓓蓓,又重回了原本的穩定關係,兩女一男三角戀情硬是滲進了上海/台北兩座城市、台灣/中國兩種身分的無形角力,讓部分評論者視其為一種政治寓言,並不令人意外。
(以上引用自網頁原文)
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151868?fbclid=IwAR2W5uKDsalYBCsYysVDeL3F5eRRgdZ4uCEVJUgOg-gtEvzWYZr-d92Depw
「台灣女人善於撒嬌」這個命題,其實很早就流行於大陸及港澳的大眾文化論述中,甚至還被部分論者視為一種「語言學現象」。在紐約市立大學任教的學者彭駿逸曾在2012至2016年期間,調查300餘名大陸人對台灣腔的態度,探討到底什麼是台灣腔,以及大陸人對台灣腔的刻板印象,他發現早期赴陸的台灣菁英,看在當時還是農村社會的大陸民眾眼中是都會化的象徵,讓他們對台灣腔有了好印象。
2000年之後大量台灣偶像劇輸往大陸,這些偶像劇深深影響大陸人對台灣腔的感知。但隨著大陸經濟起飛,大陸民眾對台灣腔的認知漸漸改變。彭駿逸調查發現,台灣腔如今被認為是「小家碧玉」,甚至很嗲、很裝,他們自己的腔調才是都會代表,大陸中央電視台主播講話才是好聽的(陳家倫,2017)。
香港編劇 在 Heiward Mak 麥曦茵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說到「從故事裡找答案」⋯⋯ 不一定有答案哦,也許透過說故事互相陪伴,已是疏理「當下」的方式;接受謎團, accept the mystery🙏🏼
四月終結那天,將與米哈先生對談,這次是 @everyone.is.storyteller 還是米哈先生出的題 ? 不要緊,現場有米哈,有故事,還有幽默感。
30/4 |6PM 歡迎一聚
@_betweencoffee_(中環荷李活道10號大館賽馬會藝方2樓)
#Repost @everyone.is.storyteller with @make_repost
・・・
#StorytellingNight at BETWEEN:【Story is a light. 從故事裡找答案】
我們每一個在此刻都面對著身邊種種問題,但在這城市我們也不得不繼續匆忙生活,面對不如意的世界,可以如何回應?我們能否在一些已遺忘或沒被發現的生活故事裡尋找答案?
我們邀請了導演麥㬢茵和作家米哈,與大家分享他們6個不如意時刻的故事,怎樣回應正在身處的這個殘酷世界。如你正面對迷惑,請你抽一個晚上的時間,參加故事對談會,好好聽他們的故事。世界很壞,在陰霾中怎樣看到一點光,故事能帶給你答案。聽著故事,我們將會帶給你一點光。
*StoryTeller Reading Club 會員優先參與*
時間:30/4/2021|晚上6時
地點:Between Coffee @_betweencoffee_(中環荷李活道10號大館賽馬會藝方2樓)
嘉賓:麥㬢茵 @heiwardmak + 米哈 @mihawriting(以粵語進行)
收費:$50(會員)/$100(非會員)|(費用包括一杯 50 元以下飲品)
〖報名方法:https://bit.ly/2RMd7t7〗
#StorytellingNight at BETWEEN: [Story is a light.]
In the strangest of times, we face difficulties every day while we still need to continue hustling life. How should we respond to this new world? Can we find answers in some forgotten or undiscovered life stories?
Storyteller has invited director Heiward Mak and writer Miha to share with you the stories of their six difficult moments and how they responded to the hard times we are living in. Come to this storytelling night to see a little light in the haze through stories.
*StoryTeller Reading Club members have priority participation*
Time: 30/4/2021|6 pm
Venue: Between Coffee (2nd Floor, Jockey Club, Tai Kwun, 10 Hollywood Road, Central)
Guests: Heiward Mak + Miha
Fee: $50 (members) / $100 (non-members)|(includes a drink under $50)
〖Registration method: https://bit.ly/2RMd7t7〗
【關於米哈】
米哈。文字工作者,港台節目《文學放得開》、《哈林奭失眠》主持,現任教於浸大人文及創作系,著作有《文藝勞動》、《讓希望催促自己趕路》、《餡餅盒子》,以及近作《昨天喝了河豚湯》等。
【關於 Heiward Mak 麥曦茵】
香港編劇及導演,Dumb Youth 創辦人,作品包括《烈日當空》、《前度》、《幸福的旁邊》、《曖昧不明關係研究學會》;憑《志明與春嬌》獲得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編劇;編導作品《花椒之味》獲最佳導演、編劇等十一項提名。編導商業作品之外,並於電影擔任監製策劃、剪接等崗位。
@hkdumbyouth
#沒有你的故事也是你的故事 #麥㬢茵 #米哈 #DumbYouth #大館 #betweencoffee
👉🏻Tag us at IG @everyone.is.storyteller to be featured
📮投稿你的故事/藝術作品:https://bit.ly/2FwN6G
→Follow @ztorybook.official 留意最新動向
香港編劇 在 阮劇團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當文化,或者身份消失的時候...
我們可以做些什麼?
夜半🌃 來自香港維多利亞港的心內話
🗣《皇都電姬》香港編劇 #郭永康 獻聲說劇本 🗣
1980年代
對香港、臺灣都是很重要的轉捩點 🎯
香港,簽署了《中英聯合聲明》(1984)
正式宣告進入主權的讓渡時期
也引發了第一波移民潮
臺灣,歷經為期38年又56天的爭取
終於解除了全世界最長的戒嚴(1987)
迎來一系列的民主改革
這兩個重大的決定
預視了兩地未來的走向
語言、文化與歷史及統治政策總息息相關
也因此《皇都電姬》就從1980中期
兩地的電影談起
當電姬向過往探尋 🌅
皇都則奔向了未來 🏃
面對步步進逼、吞噬自身文化的浪潮
堅持用母語書寫,持續以創作發聲
便是身為編劇,所能做的事✍️💪💪
——
🎞 阮劇團 ╳ Theatre Space 劇場空間《皇都電姬》🎞
✦ 臺港合製音樂劇 ✦
✦ 好風光 一追再追;自由夢 一唱再唱 ✦
❚ 日期: 9/4(五)19:00
9/5(六)14:00、19:00
9/6(日)14:00
❚ 地點:新營文化中心 演藝廳
❚ 售票連結:https://reurl.cc/xZkXp1
❚ 加入阮會員,購票5折以上:https://pse.is/TZJ3W
香港編劇 在 香港電影編劇家協會Hong Kong Screenwriters' Guild - Facebook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香港 電影編劇家協會每年均會由全體會員一人一票選出「年度推薦劇本獎」及「年度最佳電影角色獎」,以表揚創作香港電影角色的編劇和演活角色的演員,2021年度的得獎名單 ... ... <看更多>
香港編劇 在 香港編劇系列—線上對談 潘惠森vs 郭永康第二集:編劇的後花園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編劇 是如何錬成的?潘sir引用精句加示範,展示 編劇 應有狀態。師徒二人又怎樣栽種自己的後花園? ... <看更多>
香港編劇 在 [情報] 2023 香港編劇協會得獎名單- 看板movie - 批踢踢實業坊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2022年度推薦劇本獎(排名不分先後)
《飯戲攻心》
編劇:陳詠燊
《正義迴廊》
編劇:譚廣源、葉偉平、梁永豪
年度最佳電影角色
李俊《神探大戰》
編劇:韋家輝、陳偉斌、麥天樞
演員:劉青雲
榮譽大獎
張堅庭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60.248.124.155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movie/M.1678881723.A.CD6.html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