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公會建築群:聖公會與香港的淵源】
聖公會建築群是香港重要的宗教地標,四座建築(聖保羅堂、教堂禮賓樓(又稱馬丁樓)、原為聖保羅書院南翼的舊聖公會基恩小學和會督府)均已被納入一級或二級歷史建築。聖公會作為對香港影響深遠的宗教團體,它究竟和香港有什麼淵源?
聖公會又稱為安立甘教會 (Anglican Church),意指英格蘭的教會(Church of England)。聖公會在香港的歷史科追溯至1841年,鴉片戰爭期間。當時,不少英國海軍均為聖公會教徒,他們在到達香港後自行組織臨時崇拜聚會。1842年,史丹頓牧師來港並在中環建起聖約翰座堂(早期被稱為聖約翰大禮拜堂;St. John’s Cathedral)。在之後數年,史丹頓牧師都在香港投入傳道工作。最為重要的一個標誌就是聖保羅書院的落成。創立書院旨在培訓華人傳道,而該校的創辦人正是史丹頓牧師。
1998年,鄺廣傑主教成立香港聖公會教省。而聖公會在香港持續有不同的教育和神學訓練。香港亦有不少社會服務機構是又聖公會創辦,例如香港聖公會福利協會有限公司、聖雅各福群會和香港聖公會麥理浩夫人中心等。現時任職主教長的是陳謳明大主教,教省秘書長則是管浩鳴法政牧師。
同時也有18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5萬的網紅Cup 媒體 Cup Media,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禮賓府至今逾 160 年歷史,見證香港更迭。今集「星 CUP 人物」,陶傑繼續請來專欄作家盧安迪,分享其長詩「禮賓府詞」,回顧這座前港督府的其中兩位主人 —— 金文泰與楊慕琦的事跡。 延伸專題: 【在宋王臺悼國】 https://bit.ly/3pFKtXe 【趣怪元曲 詠人先詠痣】 http...
香港禮賓府歷史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香港快變成大灣香港。
香港人,有義務知道香港的歷史。
你知道金錢是什麼氣味嗎?
我知道。
我叫祁禮賓,是一個英國銀行家,在1930年,我49歲的那一年,成為香港上海匯豐銀行的總司理,亦即香港俗稱的「匯豐大班」。
市場的幣值會因我而改變,我亦有參與檢討稅制,那時候,我覺得自己是個操控金錢的人。
隨著二次世界大戰展開,東南亞地區有各國盟軍抵達,加拿大亦派軍隊前來香港。當時,匯豐銀行總部設於香港,我感覺到戰事正在逼近,為了不讓銀行因戰爭而業務停頓,我安排逐步撤離部分人手與資產,以確保資產不被敵軍奪去。
然而,我作為總司理則需要留在香港。當日,我看到公司將一箱箱的鈔票運走,直至塞滿整個貨運船艙,而我卻要留在即將爆發戰爭的地方。
對公司而言,金錢的安全,比人命更重要。
「放心,我們當然會確保你的安全,你是總司理啊!」公司對我這樣說。
12月12日,港督楊慕琦爵士宣布滙豐銀行總部由香港移至倫敦。
12月16日,倫敦按英政府要求,由摩士復出任總司理。
當刻,公司跟我說的話在腦海中浮現:「我們當然會確保你的安全,你是總司理啊!」
可是現在,我不是總司理了…
12月25日,香港淪陷。
我與我的妻子,其他銀行要員都被日軍抓住並成為俘虜,我比較幸運,因為身份特殊的關係,沒有當場被殺死,而是被強逼清算遺留下來的資產,加簽仍未發行的紙幣,讓日軍可以在鄰近國家購買物資。
我作為銀行家,當然有留意各國局勢發展。
儘管倫敦已靠電台宣告不承認這批紙幣的效力,我亦偷偷在紙幣上加上記號。然而,日本仍能正常使用。
鄰近地區亦知道若日本繼續壯大,自己將會成為下一個目標。但面對金錢的誘惑,很多人仍選擇收取這些染滿血的鈔票,售賣物資給日本。
情況就像強盜入屋行劫後,用搶來的錢向鄰居購買物資,鄰居很清楚強盜下一個目標就是他們,卻願意收下那些錢。
在整個二次世界大戰,日本軍的攻勢一直都迅狠而猛烈,但面臨的是資源短缺的問題,盟軍一直都想盡辦法切斷日本的資源補給。所以日本只能靠搶奪的方式維持作戰所需的資源。
我在日本人眼中,是個印鈔票的機械,當時的我仍能在市區作有限的活動。於是在自由活動的時間,我會在市區閒逛,暗中聯絡英國嘗試找出營救方法。
另一方面,亦會偷運金錢進赤柱拘留營,接濟困於營中的英國人。
那天,我遇上一個衣衫襤褸,消瘦得只剩下皮包骨的男人。這個男人在街頭上一直叩頭行乞,而所有人都在水深火熱之中,當然沒人理會他。
「你這樣叩到頭崩額裂都不會乞到一分錢。」我。
「我已經沒有其他辦法了,只希望有神蹟出現吧…」男人。
「你口中的神,是指這些吧?」我掏出口袋裏的一疊鈔票交到他手上。
「這…你不知道嗎?現在只能用軍票啊!」男人。
對呢,我差點忘了,當時香港雖然市面仍勉強地正常運作,但日軍的強逼下,市民只能全面使用「軍票」。
本來港幣以一對一兌換軍票,後來因日軍需要更多錢去購買物資,變成4元港幣兌換1元軍票。很多店舖都會以大米與食油作為薪水支付給員工。
「我身上沒有軍票啊。」我苦笑。
最後,男人還是把鈔票收下了。
不是每個故事都有大團圓結局,關於金錢的故事更甚。
我與盟軍通訊,以及偷運金錢進拘留營的事被日軍發現了,無可避免地,受到日軍的嚴刑對待,差點就要了我的命。
對日本來說,我這個人形印鈔機的命已經不值錢,於是被送進赤柱拘留營。一些戰俘與特別的犯人,會被送進赤柱監獄當苦工。
進入監獄前,日軍將我帶到市區,他叫我看著遠處日軍設置的街頭哨站。
「看吧,這都是你害的。任何人藏有港幣,格殺勿論。」日軍指向遠處一個熟悉的身影。
我放眼望去,是早前遇到那行乞的男人。他用上衣盛載住大米在街上經過哨站,那些大米是用我的鈔票換來的嗎?
一名日本士兵大聲呼喝,揮手示意男人走過去。男人渾身一抖,急步走過去,不斷向日本士兵低頭鞠躬。
日本士兵又用下巴示意,叫男人跪下來。男人照做,小心奕奕不讓大米掉在地上。然後,日本士兵繞到男人背後。
士兵掏出手槍,『砰』一聲。儘管我站在遠處,槍聲仍傳進我的耳中,更震撼了我的心靈。
男人躺下來,白米染成血紅。
之後我便送進監獄,由於環境衛生非常差,也缺乏糧食,我不足一星期就發起高燒,全身長滿毒瘡也患上痢疾,導致神智不清,可是日本軍方多次拒絕醫生替我治療。
幾天之後,高燒使我神智不清,更抓破了臉上的毒瘡。囚室彌漫著奇怪的氣味,連獄卒也不敢靠近。
我知道…那一定就是金錢的氣味。
我是祁禮賓,是全遠東最有權勢的銀行家,規模最大的銀行總司理,最終卻落得餓死的下場。
*******
在日本投降香港重光後,軍票瞬間變成廢紙,英國收回香港亦討論過軍票的問題,雖然不承認軍票的價值會讓人民受苦,但承認軍票肯會讓日軍得益。根據統計,香港軍票總發行量達19億元。
如此龐大金額,也難怪英國政府不承認軍票,戰敗的日本當然也不會承認。1951年,英、美國等同盟國與日本簽署《舊金山和約》,由於中國沒有參與,日本便視為同盟國放棄索賠的證據。
直至七十年後的現在,仍有相關部門向日本追討賠償,但多次也失敗收場。手持軍票的香港人已年紀老邁甚至去世,所以你就明白,為何老人家這麼討厭日本人了。
花半秒Like & Share,讓更多人知道香港的歷史。
在香港「被消失」之前,
我希望用故事把歷史留住。
不知大家願不願意陪我一齊癲呢?
我希望眾籌一本寫香港歷史故事《屬於香港人》
全書會以二次世界大戰前為開端,
日治三年零八個月,香港保衛戰。
亦會有重光後的香港、偷渡潮、六七暴動、七、八十年代生活文化…
《屬於香港人》六月出貨。
為避免這本書「被消失」,唯一方法是「沒存在過」。
所以只接受預售,有多少預訂,就印多少本。
不會公開發售。
預售網址:(可寄海外)
https://bluegodzistore.boutir.com/i/Xqe2DogAA
香港禮賓府歷史 在 明周文化 MP Weekly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港.旅】更多歷史圖片:https://bit.ly/37PRzQP
自香港開埠以來,#政府山 一直承載着重要的歷史、社會角色。舊資料檔案顯示,無論港督上班、上教堂;政府各部門官員辦公、發佈大小政策報告;乃至中環上班族午飯,市民交稅、查詢公共事務、打太極、賞杜鵑;民間團體提出訴求、示威,都在這裏出現過⋯⋯
「政府總部雖是建在山上,感覺高高在上;但將與市民接觸的機關設在最方便的位置,是一種從上而下接觸市民的姿態。」從前的政府總部, 門外沒有重重圍欄,市民自由進出綠色空間,常與官員擦肩而過。
今天呢?添馬艦新政府總部,只有重門深鎖。
---
延伸閱讀:
政府山不只屬於政府 圖解政府山
https://bit.ly/3oDIFfQ
區區有秘景 長洲山頂道
https://bit.ly/2ISUaRA
---
◢ 緊貼明周文化 ◣
MeWe:https://bit.ly/3oCfmuo
IG:bit.ly/2TORYuE
YouTube:bit.ly/2klNzmB
TG:t.me/mpwchanneldepthreport
#港旅 #保育 #守護香港 #中環 #香港歷史 #歷史時空 #歷史 #建築 #政治 #司法 #宗教 #港島 #中區 #發展 #一級歷史建築 #終審法院 #聖約翰座堂 #禮賓府 #政府合署 #港督 #添馬艦 #我就是我
香港禮賓府歷史 在 Cup 媒體 Cup Media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禮賓府至今逾 160 年歷史,見證香港更迭。今集「星 CUP 人物」,陶傑繼續請來專欄作家盧安迪,分享其長詩「禮賓府詞」,回顧這座前港督府的其中兩位主人 —— 金文泰與楊慕琦的事跡。
延伸專題:
【在宋王臺悼國】
https://bit.ly/3pFKtXe
【趣怪元曲 詠人先詠痣】
https://bit.ly/32zihv6
【美女求愛 如何示好】
https://bit.ly/2TRUqSF
【名妓遇才子 情詩寄衷腸】
https://bit.ly/3jAEkr7
【21世紀以詩紀行:東瀛篇】
https://bit.ly/37tTTi0
【21世紀以詩紀行:土耳其篇】
https://bit.ly/3bi4L26
【「四大美人」新解】
https://bit.ly/3aYbpub
【千古傷心人的浪漫】
https://bit.ly/2E5RXQk
【辛棄疾:賦別的氣派】
https://bit.ly/3kCjZDw
【南唐遺珠 —— 馮延巳的創新抒情法】
https://bit.ly/2PoelXa
==========================
在 www.cup.com.hk 留下你的電郵地址,即可免費訂閱星期一至五 CUP 媒體 的日誌。
? YouTube ? https://goo.gl/4ZetJ5
?️ CUPodcast ? https://bit.ly/35HZaBp
? Instagram ? www.instagram.com/cupmedia/
? Telegram ? https://t.me/cupmedia
? WhatsApp ?https://bit.ly/2W1kPye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3jqBJXLetVs/hqdefault.jpg)
香港禮賓府歷史 在 香港花生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主持: Julian、阿田
FPS 轉數快: 94681803
Patreon賬戶:https://www.patreon.com/hkpeanut
HONG KONG INTERNET RADIO LIMITED
支票/銀行過數
轉賬至滙豐銀行 023-280233-838,抬頭 HONG KONG INTERNET RADIO LIMITED
花生網頁: www.hkpeanuts.com
PayPal 付款賬號: hkangrypeanut@gmail.com
FB專頁: https://www.facebook.com/hkpeanuts/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pT_FIogzEPo/hqdefault.jpg)
香港禮賓府歷史 在 錄低香港 DocHK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強國太安定非好事 人民被睇小到被憎 (D100 西城故事 主持:沈西城 李立航 嘉賓:杜延)
全球因病致人心不穩,不喜歡大陸人的情緒逐漸蔓延,不過主持認為要有同理心,因為大陸人接受的教育有別於香港,令他們未能對病有及時反應。患難見不同地方的人的本性,這也使人想到英國殖民制度積存下來的優良系統,使香港多年管治順利,鄰近的台灣也幸好有美國作為夥伴。假如唐英年或曾俊華做香港特首,香港社會會較好,同時也讚嘆澳門人民安居樂業,社會相對穩定。
相關香港新聞: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RNX-bq_gU58/hqdefault.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