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堅守一門技藝 全港唯一手雕麻雀女師傅 - Yan Law
打麻雀絕對是過年的必備節目,幾個親戚朋友圍坐一起打幾圈,一邊聊天,一邊吃賀年糕點就最開心!但大家有否留意到,我們以前常打的手雕麻雀,在很久之前、在不知不覺間,就已經變成了機雕麻雀?在時代巨輪的轉動下,這個曾經風靡一時的傳統技藝,如今卻無人問津,難怪現今全港只剩下三位手雕麻雀師傅!
位於紅磡寶其利街的「金發麻雀」,由1962年開舖至今,幾乎有一甲子歷史了。從爸爸手上接棒的「湄姐」何秀湄,既是「金發麻雀」的第二代傳人,也是全港僅存的手雕麻雀師傅之一,甚至是唯一一位女師傅!在僅約三十呎的樓梯底空間,湄姐始終堅守著爸爸一生的心血,也守護著快將失傳的手雕麻雀工藝。
兩、三日雕一副麻雀:「搏晒老命了!」
要說湄姐的故事,就要從她5歲時說起。當年,她爸爸為創業在紅磡買了一間地舖,於是一家六口便搬到「金發」,過著前舖後居的生活。日頭爸媽做生意時,湄姐四兄弟姊妹就在大街上玩耍;吃過晚飯,要睡覺了,大人就在閣樓睡,小孩則一起睡在狹窄的床板。湄姐說:「這裏有很多令人懷緬的回憶,就算將來要重建或拆卸,我們都會回來尋根,始終在這裏留下很多腳毛……」她哈哈大笑起來,似是回想起一些難忘又有趣的童年趣事。
因為自小在店舖打躉,湄姐13歲就跟店裏的師傅正式學藝,日日用舊麻雀練雕功,練到十隻手指都受傷,方能練到不用起稿、就可以直接在空白的麻雀上雕出完美的字型。「熟能生巧嘛,最重要係,落手要快、狠、準!」望著湄姐雕麻雀時手起刀落,徒手就能雕出一隻漂亮的「二筒」,然後上色、剷油,再修飾,動作俐落有勁,編者不禁連連發出讚嘆聲!她卻謙稱這只是「民間小雜耍」,算不得甚麼!
不過,一副麻雀牌有144 隻,要全部手雕出來,始終是件費心神的事。「起碼要雕三、四日,如果精神狀態好的話,兩、三日都可以,搏晒老命了!」60多歲的湄姐,在旁人看來仍然腰身板直、中氣十足,也不用配戴老花眼鏡,但她自己身體自己知,「手腳早就不比以前協調,眼睛、耳朵都已經退化了。」所以湄姐現在每日開舖,只會雕30隻麻雀左右,當是「過過日神」,之後就會去買餸煮飯,生活簡單又自在。「年紀大嘛,做唔得耐㗎!」她如是說。
為麻雀奉獻一生
湄姐把一生都奉獻給麻雀,其認真和堅持的工作態度,為她帶來了不少慕名而來訂麻雀的知音人;但眼見昔日曾盛極一時的手藝瀕臨失傳,她覺得這一路走來,挺坎坷的。湄姐說:「我20、30歲的時候,行內還有40、50位師傅,當時卻完全沒有人懂得欣賞手雕麻雀這工藝。到後來機雕麻雀開始盛行,行業因而遭受重創;近年又有了電動麻雀枱,生意就更加難做下去,所以很多師傅都轉了行……」
正因為行業走向衰落,而保育是時代潮流,正好讓手雕麻雀重新走入眾人的視線,傳統手雕麻雀工藝更於2014年獲列入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清單,果真物以罕為貴!「有很多外國人都會走來訂麻雀,但我只有一雙手,訂單再多也接不了,因為根本交不出貨。」甚麼是「心有餘而力不足」?湄姐本人就是最佳示範。
如果有一天,湄姐再雕不了麻雀……
一個人的力量當然有限,不如開班授徒,也好為自己物色接班人?試過了!只可惜那些跑來學藝的年輕人,來過幾次就嫌辛苦,最後更消失不見人!還是自己最可靠?體力始終是最大限制。「試過有大學邀請我去開辦工作坊,但路途太遙遠了,行多兩次都腳軟。又試過有個大學生叫我去尖沙咀鐘樓附近做訪問,沒想到回來後就病了兩個星期,都不敢再試了……」湄姐說起往事來,似乎仍猶有餘悸。
手雕麻雀的式微已是不可逆轉的事實,問題不是沒有人願意珍惜、沒有人願意保育,而是我們已錯過了最好的時機。湄姐亦坦然接受命運,「要說可惜嗎?其實有很多『值得可惜的東西』都消失了。覺得無奈又如何?就以深水埗的古羅馬式蓄水池為例,當一些東西在『不知不覺』中消失,就有些東西在『不知不覺』中湧現到我們面前……」如此看來,「珍惜」本身就有限期,如果不在還可以觸及的時候及時珍惜,或者就再珍惜不了。
「今天還可以坐在這裏做倒好,要不然過兩天,湄姐身體不舒服的話,想做都難了。當然你們可以去找其他手雕麻雀師傅,畢竟走了一個湄姐,還有另外兩位師傅,但他們都已經不年輕了。」這話聽起來似是萬幸,卻不無唏噓。
原文:經濟通
#文化 #生活 #娛樂
同時也有4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8萬的網紅城寨 Singjai,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在香港長大」 主持:猶利亞 嘉賓:蔡榮基 (花牌師傅) 題目:《衝出香港之港式花牌工藝》 逢星期四 8:00 ~ 9:00 pm Facebook: https://facebook.com/Grow.up.in.Hong.Kong - - - - - - 花牌在港超過60年歷史,花牌...
香港物質文化遺產清單 在 Flying with Justin 酒店/航空常客攻略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一口吃下香港:港味市集》@ 華山1914文創產業園區
今天分享一下一個很有趣的活動 - 《一口吃下香港:港味市集》 Flavor Bazaar 飲食美學市集 ,邀請了大量香港的飲食單位前往台北舉行為期兩天的市集,今天是早鳥優惠最後一天囉!台北的朋友或剛好去台北玩的香港讀者千萬不要錯過(9月29&30)
說來有趣,兩年前Justin去台北剛好碰上展覽單位舉辦的第一屆活動,覺得辦得非常用心和出色。(還很幸運抽到大獎Orz,雖然因為運送以及電壓問題放棄了)這次看到港色奶茶主題的很想去看熱閙,可惜出國還沒回來。麻煩台北的朋友如果參加了,之後分享一下活動照片XD 預祝香港相關參展單位成功。
下一屆2019年的Flavor Bazaar一定要抽空過去支持一下!好玩的活動(美食、美酒、咖啡,根本全中我的胃)!🤣
#香港人最愛喝奶茶 #茶香奶滑 #在地人會點茶走 #受不了我先去喝一杯
||港味市集 超強卡司曝光—天才奶茶王 Donald Tse謝忠德||
說起最能代表香港的飲品,非「絲襪奶茶」莫屬!據統計,香港人每年平均喝掉十億杯奶茶,更於2014 年列入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清單,可見其對香港飲食文化的重要性。
被譽為「天才奶茶王」的謝忠德師傅,除了著有《絲襪奶茶盛世:香港茶師傅不傳的秘密》,更將以自家品牌茶檔 Tea Stall by Doppio現身於「一口吃下香港:港味市集」中。不但現場沖煮最濃、醇、香、滑的道地絲襪奶茶,同時,在香港也不容易喝到的凍樽仔奶茶,更可以在市集現場品嚐。
謝師傅也於將於市集兩日的職人講堂,完整公開其在拼配茶、淡奶、沖煮步驟的設定,而且將不同風味的奶茶融入港式奶茶之中,不僅是傳統沖煮法的教學,連家庭式的一人份沖煮方案也大方分享,並帶領大家破解港式奶茶的十個迷思。
---------------------------------------------------
《一口吃下香港:港味市集》
FLAVOR BAZAAR:EAT HONG KONG IN TAIWAN
日期:2018年9月29、30日 (週六、日)
時間:10:00-19:00
地點:華山1914文創產業園區 中4A紅酒作業場
購票:https://www.accupass.com/go/HONGKONG
*入場門票並無折抵場內消費
*市集內以現金交易,無刷卡服務
*市集內可能會有酒精飲品,未滿18歲請勿飲酒
#FlavorBazaar #一口吃下香港 #港味市集 #HongKong #Culture #HandMade #Art #MilkTea #Coffee #Alcohol #Food
【市集現場有售《絲襪奶茶盛世:香港茶師傅不傳的秘密》!】
三民書局|https\://goo.gl/viij4n
博客來|https\://goo.gl/CLArF7
誠品|https\://goo.gl/FzByHq
金石堂|https\://goo.gl/3VFB7a
香港物質文化遺產清單 在 城寨 Singjai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在香港長大」
主持:猶利亞
嘉賓:蔡榮基 (花牌師傅)
題目:《衝出香港之港式花牌工藝》
逢星期四 8:00 ~ 9:00 pm
Facebook:
https://facebook.com/Grow.up.in.Hong.Kong
- - - - - -
花牌在港超過60年歷史,花牌紮作技藝屬於《首份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清單》,它的用途十分廣泛,除中國傳統節慶會用上它外,還有新店開張、紅事和白事等,蔡榮基自小受父親的影響,年少時便開始接觸戲棚和花牌工作,後來更接手父親的花牌店,儘管每年都有各種節慶相關的工作,可是行業正在萎縮中,年輕人都甚少願意入行,蔡榮基為了將花牌技藝傳承下去,於是不斷改良和創造新產品,以及舉辦紮作班或其他活動來推廣花牌文化到本港和海外去,他更曾獲邀赴美法製作花牌。
香港物質文化遺產清單 在 城寨 Singjai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在香港長大」
主持:猶利亞
嘉賓:蔡榮基 (花牌師傅)
題目:《衝出香港之港式花牌工藝》
逢星期四 8:00 ~ 9:00 pm
Facebook:
https://facebook.com/Grow.up.in.Hong.Kong
- - - - - -
花牌在港超過60年歷史,花牌紮作技藝屬於《首份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清單》,它的用途十分廣泛,除中國傳統節慶會用上它外,還有新店開張、紅事和白事等,蔡榮基自小受父親的影響,年少時便開始接觸戲棚和花牌工作,後來更接手父親的花牌店,儘管每年都有各種節慶相關的工作,可是行業正在萎縮中,年輕人都甚少願意入行,蔡榮基為了將花牌技藝傳承下去,於是不斷改良和創造新產品,以及舉辦紮作班或其他活動來推廣花牌文化到本港和海外去,他更曾獲邀赴美法製作花牌。
香港物質文化遺產清單 在 果籽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舊=廢,是很多思歪官員的想法。香港除了經濟發展,還是經濟發展,很多祖先留給我們的文化寶藏,例如文物、古蹟都要讓路。大大座有歷史的建築話拆就拆,沒實體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例如表演藝術、風俗、節慶、手工藝,更容易式微,甚至無聲無色地消失。香港首份非物質文化遺產清單多達480項,很多都與我們的生活很貼近,例如鹹魚製作、蛋撻製作等、粵語、跌打、貼揮春、盆菜等等。
=========
全新副刊,推動知識文化多元。培養品味,立足香港放眼世界。不畏高牆,我們站在雞蛋一方。
《果籽》 栽種品味,一籽了然。 https://hk.appledaily.com/realtime/lifesty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