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文青訪問】
延伸寫寫自己想法:
說到漫畫,香港觀眾最近較偏向由政治入門,漸漸了解漫畫這門藝術。這雖算不上是最純粹的渠道(因鑑賞力會深受政治立場左右),但亦確實是進入漫畫世界的方法之一。而政治,揭露社會問題,亦絕對是漫畫作為藝術的其中一面向。
很記得黃秋生說過,「電影是藝術,前衛與反動電影是文化,原創與庸劣。電影是工業,技術與經濟。電影是商業,發財與賠錢。電影是政治,控制與革命。所以,把電影看成單一功能的,根本不懂電影」。而我在訪問中亦強調引用此句,希望能夠同樣說明漫畫的多樣性。訪問文章亦以此開頭。
而我相信,我的創作世界內,開發多樣性亦是很重大的考慮。我一直想探索漫畫世界的寬度。在文章內亦提到,或與其他記者亦提到:政治漫畫的創作動機是出自使命感,出自公民義務。但我在政治漫畫的創作過程中,確實遇上過心態扭曲的風險:
「發現政治漫畫較多Like較易吸Follow」
我內心其實一直有出post的time table,其一是希望能平衝自己的創作世界,在繪畫簡潔易明,有利於廣泛傳播的政治作品之餘,必順維持對漫畫更深度的探索。亦即政治漫畫外的作品亦也持續上傳。
畫政治漫畫的心態,雖然只是一念之差(觀眾不一定會察覺我的心態,亦很有可能更支持我畫更海量的政治漫畫)但如果我察覺自己內心的動力不夠純粹,被名利的渴求過份主導的話,就會停下來,思考,平衡心理,才繼續畫。這亦是文章提到的「有時像自己與自己角力」。
Art Sense與思想是掛勾的,所以也真的很難找到有美感的藍絲作品。而較黃的作品著實明顯更有美學追求,且風格豐富,所以在這Context下,香港人以政治入門了解漫畫,亦確是好事。因為看到的作品,即使撇除政治立場,亦是好的。所以是不錯的入門。
而另外,圖中字句的意義,在於我希望國際若要認識香港漫畫,我希望他們能看見更豐富的香港漫畫。最重要想表達的,是「香港漫畫又豈止直接的政治漫畫」。
讓國際認知香港漫畫,是一種文化輸出。像門小雷最近在日本的曝光、利志達在歐洲的曝光等等。創作有時緊扣地域性,是直接的文化推廣,亦是本地人才最能明白最有共鳴;創作有時亦是去地域化,著重更宏觀更Universal的人性探索,回應全球普世價值,能避免文化差異,直擊人心。各有樂趣,各有價值,本來就該百花齊放。
香港漫畫 經濟 在 藝文青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7月 漫畫訪問】
「電影是藝術。電影是工業,技術與經濟。電影是商業,發財與賠錢。電影是政治,控制與革命。」黃秋生在《十年》獲得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電影後,曾在社交平台上這樣形容電影。在二十九歲的香港漫畫家柳廣成心目中,漫畫的功能亦然。三歲起看漫畫、畫漫畫,畫了廿五年後,去年八月起,一筆一紙多了一個功能,成為了他在社會事件中發聲的管道,透過漫畫連繫起城內同樣憤怒而又徬徨不安的人心。
.
對於不熟悉漫畫的香港人來說,若有留意時事,也就多少也看過幾幅阿成描繪城內大小政事的作品,甚至多的人都不知道阿成由大學肆業起,已是一個漫畫家。因着政治漫畫才為人所熟知,甚至自身鍾愛已久的漫畫也因政治才入人眼簾,是喜還是悲?「由政治入門了解一門藝術,也是一種渠道。以政治了解漫畫,未必看到最純粹的藝術,但若大家知道漫畫也可以具供揭露社會問題此一功能,也是好事。」阿成不疾不徐地組織着一字一句。
.
城內的人因着政事而產生共感,對畫面與訊息有了共鳴,然後給予支持,將藝術家們帶回了正常的供求生態之內。只是因着政治漫畫而有了一定的知名度,阿成也坦言最大的困擾是要保持內心清靜,不能讓政治漫畫成為吸引讀者的手段:「畫政治漫畫是基於發生過的事情,構思上花的時間少,對我來說成本效益更大;我畫原創的題材,關注度少又辛苦些,但我會控制自己不能掉進思考陷阱,一定要維持自己本來創作的數量,畫政治漫畫的標準是想要發聲才會畫,但始終不會默不作聲,有時像自己與自己角力。」長遠來說,阿成希望因政治而被關注的漫畫家們,能讓大眾欣賞其他與政治無關的漫畫,期待大家有自己的審美能力。論的是作品水準,而不是立場遠近,才能令香港漫畫界維持長久的健康生態。
.
——〈在亂世找回節奏感〉
柳廣成
.
文 / 陳曉桐 @firmiana.ada
攝 / Chung
.
完整訪問載於七月號雜誌中。
.
七月號《藝文青》已上架,可在7-11便利店、OK便利店以及各大書報攤購買。藝文青現聯乘Fortune Insight舉行網上書展,以優惠價發售七月號《藝文青》,詳情可參閱Story Highlight。
.
#柳廣成 #藝文青 #藝文青7月號 #asartisticasyou
香港漫畫 經濟 在 又曦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多得黃子華一套戲,黃色經濟圈嘅討論去到文化產業界。
我出生早,有幸見過香港電影賣埠韓國台灣東南亞,文化輸出戰力99999嘅年代。
亦睇住cepa之後影視界只見眼前利益,一步步賣走自己本業,搞到人材資金雙流失然後拍垃圾合拍片最終兩邊不討好被香港人拋棄嘅年代。
一個沒落嘅界別,加速咗跪喺度奶嘅進程。
.
其實寫作界都有同樣問題。
香港好難養得起全職作家,難到催生咗某啲人去鄰國寫之後奶到雪雪聲嘅怪象。
早幾日我作為評審之一出席天行者徵文比賽,我哋一班寫咗有啲年份嘅就喺度討論:
——我哋要建立養得起自己嘅黃色文化產業鏈。
然後再重新起步向自由世界進發。
呢條係我哋唯一出路。
.
香港文化沙漠,只係刻意洗腦嘅謊言。
王家衛嘅鏡頭,杜琪峰嘅美學,而家仲喺韓片度見到影子。張小嫻嘅大名,識中文嘅人都聽過。
我細個跟阿爸阿媽入戲院睇早場,全院三線都港產片,早場入座率都過7成。
好多人不求發達,只求做好自己嘅創作,只要生活到,根本冇需要屈膝。
香港人,絕對養得起佢哋,養得起為自己發聲,為香港做軟性文宣嘅文化產業鏈。
難,係難在過去廿年一直俾人掏空、融合。
台灣美國都面對同樣問題,所以佢哋呢兩年開始將產業搬返本國,集中資源喺自己度。
世界大勢就係咁,香港上層俾人鏈住郁唔到,唯有由低層消費開始改變返上層。
只有我哋呢一代人努力,下一代先可以有屬於自己嘅香港文化產業、香港電影、香港小說、香港漫畫等。
.
最後講返子華,利申先我本身係佢fans,冇炭用睇到識背。
如果佢冇奶,亦冇撐,我覺得咁可以當係啲冇出聲嘅食店——
唔杯葛,亦都唔會特別推薦。
唔需要迫表態,寛容面對就得。
#黃色經濟圈
#光復香港 #光復香港文化產業
#hongk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