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是否應該開放 #網路買賣酒品?這個長久以來的問題,因為疫情的衝擊而再度浮上檯面。
三級警戒之下,餐飲業禁止內用超過兩個月,許多餐廳都積極設計外帶菜單、與外送平台合作,希望多多少少能維持一定的營收;而酒吧雖然在爭取之下已開放外帶,但卻受限於《菸酒管理法》第三十條規定,而不能在網路做販賣。
🔸註:目前已成功爭取到調酒外帶期限延長,目前酒吧可以內用、也可外帶囉💪🏻(https://bit.ly/3luBpVm)
這代表的不僅是酒吧沒辦法利用大家所熟知的外送平台做販賣,就連在粉專 #貼出表單讓消費者填表預訂、或是打電話訂購,消費者再親自到店外帶取貨,都不行;而就算店家親自與消費者確認身份證、或是用視訊方式確認訂購者年齡,不管怎麼做,依照財政部的解釋,都會被視為網路賣酒而違反法規。
.
禁止網路賣酒,是為了避免未成年者購買到酒品。但是,網路賣酒就真的無法把關身份與年齡嗎? #開放網路賣酒的其他國家,都是怎麼做的?
早在2015年,財政部就有收集過各國針對網路賣酒的規範與身份驗證方式,包含印度、越南等10個國家是完全不開放網路賣酒,而包含日本、香港、美國、英國、瑞典、丹麥等30個國家則是開放網路賣酒、並輔以輕重不等的管控機制。
我簡單整理部份開放網路賣酒的國家所採用的配套措施,給大家參考:
日本🇯🇵: #購買者要填報年齡或出生年月日;賣酒給未達法定飲酒年齡者處50萬日圓(約12.7萬台幣)以下罰金。
新加坡🇸🇬:賣酒給未達法定飲酒年齡者處5000新幣(約10.3萬台幣)以下罰金。
香港🇭🇰:網路賣酒無相關管制機制。
菲律賓🇵🇭:網路賣酒無相關管制機制。
美國🇺🇸:購買者要勾選已成年選項, #運送者要確認簽收者達法定飲酒年齡;賣酒給未達法定飲酒年齡者處2500元美金(約7萬台幣)以下罰金。
英國🇬🇧:需 #設年齡查證系統,由業者自行決定查證方式,簽收者要達法定飲酒年齡;未設年齡查證系統處2萬元英磅(約77.7萬新台幣)以下罰金或拘役6個月。
澳洲🇦🇺:運送人要驗證簽收者達法定飲酒年齡;賣酒給未達法定飲酒年齡者處1100~11000元澳幣(約2.25萬到22.5萬新台幣)或12個月以下有期徒刑。
瑞典🇸🇪:由業者自律要求購買者填寫身份證字號,簽收者要達法定飲酒年齡;賣酒給未達法定飲酒年齡者處4年以下牢獄。
丹麥🇩🇰: #限定使用信用卡購買,未成年者不得申請信用卡。
.
從其他國家的例子來看,透過政策設計要求店家驗證購買者的年齡、再針對違法者處以重罰等配套措施,這並非做不到。最大的關鍵,就是主管機關願不願意踏出第一步,找出適合台灣社會的方式。
網路販售與電商的發展已經是這個世代的主流,開放網路賣酒,不只是為了 #因應後疫情時代需要減少接觸的消費習慣,更可能帶動酒類市場的改變,幫助台灣自有的品牌突破大型零售通路的限制。
邀請大家一同促成改變,一起附議呱吉議員的提案:「修正《菸酒管理法》第三十條,開放網路賣酒」,
🔸https://bit.ly/3rIjMm2
目前已經突破五千人附議、中央必須在10月3日前給出回應;但是,有更多人附議、展現更強大的民意,就更有可能真正影響政府決策,帶來改變!
歡迎大家分享給大家!
香港法定成年年齡 在 葉大華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摘)2023年正式上路,滿18歲不再需要法定代理人
18歲成年的意義在於,滿18歲的青年就需負擔和成年人一樣的法律行為責任。在法律上,未成年人為限制行為能力人,各種法律行為都需要法定代理人簽名同意才生效,但是成年後,像是簽署契約、辦信用卡等都可以自己決定。
郭怡青以買摩托車為例,「現在只要未滿20歲的青年買摩托車回家,如果父母不同意,店家就必須退款;一旦成年年齡降到18歲,未來只要滿18歲的孩子買摩托車,就不再需要父母同意。」
「下修到18歲,最多人質疑的就是孩子會不會不夠成熟?他們具備成年人的能力了嗎?」葉大華單刀直入,不等記者發問,直指多數人心中的疑問,「這是雞生蛋、蛋生雞的問題」,葉大華認為,公民的能力是要培養的,透過法律的修訂,釋出善意,展現社會對青年的接納和支持,近而透過教育和社會互動,讓青年一步步成為負責任的社會公民。
下一步:青年參政決定自己的未來
至於眾所矚目的參政權,因為是《憲法》規範,若要更進一步,讓18歲的孩子有投票權,仍需要修憲。「但這應該也是各界的共識了」,郭怡青認為這是台灣可以預見的未來。
曾發起市長候選人與青年面對面論壇的葉柏廷也認為,讓青年參政,除了是用選票帶動政策,讓社會不再忽視青年的聲音,他也期待能更進一步開放被選舉權的年齡資格,「未來是屬於青年的,讓青年決定自己的未來」,他認為,參政權不只是權力,也是學習承擔責任。他也建議,社會要開啟「選民教育」的可能性,在賦予投票權的同時,也具備法治和民主的基本知識。
「日本的產品開發是以13歲的青少年為對象,他們認為這個年齡代表下個世代,也是未來5-10年的主要消費者」,葉大華以日本的產品開發為例,期待「大人們」要把青年當作夥伴,建立友善青年的社會,讓青年感受到自己是被社會支持、接納。
她也談到台灣太陽花運動、香港反送中運動,一再讓世界看到青年豐沛的社會參與的能量。「讓青年參與,重視這個世代的挑戰與優勢,同時裝備他們成為公民的能力,學習與社會溝通,目標是讓青年成為社會有貢獻、成熟且負責任的公民」。
香港法定成年年齡 在 半瓶醋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檀報》倫理紀實:
73歲老父親要娶23歲菲律賓女孩,女兒一路跟拍,卻拍到了意料之外的反轉…
幾年前,加拿大女製片人April Butler聽說73歲的老爸要結婚了,新娘是一位自來菲律賓的23歲年輕女孩,Butler本能的第一反應是:老爹被騙了…
據說,老爸跟這個女孩是在一個跨國婚戀網站上認識的,網戀了兩個月之後,老爸便跑去菲律賓奔現,經過一段時間的相處,兩人就宣佈訂婚了…
老爸要再婚的消息震驚了包括Butler在內的一大家子,尤其在Butler看來,父親這樣的歐美老男人,愛上一個菲律賓的20歲年輕姑娘,多半是被忽悠了。
最終,Butler決定陪老爸去菲律賓,見證婚禮的全過程,一方面找機會揭穿這場婚姻騙局,另一方面,也順便製作一部關於「歐美老男人為何熱衷娶東南亞年輕女孩」的紀錄片。
然而她沒想到,這背後的一切,遠比她想象的詭異和複雜…
當時,Butler跟隨父親的腳步來到了他菲律賓未婚妻Girlie的家鄉,Boxas城。在一座漂亮的公寓里,Butler見到了父親和年輕的「准繼母」。Girlie看上去開朗大方,平日里勤快能干,把父親照顧得也很好,還做得一手好菜。
然而這一切,並不能讓Butler接受父親這樁婚姻:
「Girlie太年輕了,幾乎可以當我爸爸的孫女,這樣的婚姻實在怪異,我不能讓這樣的人操控我爸爸。」
在當時的Butler看來,Girlie無非看中了父親的錢,攀附上這個加拿大老男人,以便獲得更好的生活,移民加拿大。
當然,Butler也還沒有排除另一種可能:或許Girlie的確是真心愛父親呢?
為了深入瞭解Girlie,Butler主動提出跟Girlie一起去參觀她的老家。Girlie的家在鄉下,一家人生活確實貧困:從小到大,Girlie等四個子女一直擠在一個房間,父母睡在另一個房間。
據說Girlie的父母表示,一開始他們也反對女兒嫁給外國老男人,但見面之後覺得Butler的父親為人還不錯,就同意了女兒的婚事。
Butler採訪到了父親一個長居菲律賓的朋友,通過這位朋友,Butler瞭解到:父親這樣的歐美老男人,在菲律賓找年輕女孩(或男孩)是相當普遍的現象。
「很多來到這裡的西方老男人,都想找一個年輕女孩當伴侶,這在他們自己國家辦不到的事,在這裡卻可以美夢成真。」
Butler所見之處,都是年紀很大的西方男人,約會當地的年輕女孩,或者男孩……
即便已成為普遍現象,Butler依舊很難理解:像父親這樣在加拿大拿退休金,已經破產多年的老男人,究竟怎樣吸引到一個20多歲的妙齡菲律賓女孩?
直到父親跟Girlie一起去海灘度假,Butler抓住機會和Girlie單獨聊天,才終於揭曉背後的秘密……
據Girlie透露,一個偶然的機會,她認識了Butler的老父親,Butler的父親對Girlie說,他是億萬富翁,在加拿大做生意,有龐大的家業和產業。「他經常說自己是億萬富翁,說了多少次我都記不清了……他承諾帶我去加拿大,跟我結婚。」 Girlie還說,她希望跟Butler的父親生兒育女…
那一刻,Butler突然明白,和她預想的完全不同:並不是Girlie處心積慮誘騙父親,而是自己的父親說了不著邊際的謊話,哄騙這個不明真相的年輕女孩上鈎…… 父親既不是億萬富翁又不是大商人,不過是一個拿退休金的加拿大老人。
從兩人交往之後,手頭並不寬裕的他每個月都要給Girlie 500加元的生活費,另外150加元為她付學費。而父親告訴Butler,Girlie從來沒主動找他要過錢,他相信小姑娘絕不是為了錢跟他在一起的。Butler有些憤怒地質問:「那她是圖你什麼?」父親回答:「她說她到加拿大生活,很想跟我有一個家…」
在Butler眼裡,這段建立在父親謊言上的婚姻絕對不可取,必須在一切敗露之前,把真相告訴還蒙在鼓裡的Girlie,讓兩人都認清現實,結束這段狗血的跨國戀。
然而,Butler沒料到,自己依然把一切想得太簡單了……
父親和Girlie婚期日益臨近,Butler又發現了一個怪異的事:父親和Girlie結婚,不在菲律賓註冊,卻要大費周章跑到香港去登記!
Butler再次硬著頭皮陪父親和Girlie去了香港,一邊幫忙籌備婚禮,一邊伺機對Girlie挑明真相。
終於,在一次夜晚逛街時,Butler告訴Girlie,自己的父親並不是億萬富翁,而是一個加拿大的中低收入者,希望Girlie考慮長遠的人生規劃,不要把希望寄託在一個並沒有太多錢的加拿大老男人身上。得知真相的Girlie失聲哭了出來……
然而到了第二天,Girlie依然不離不棄地和Butler的父親一起去了婚姻登記處。在婚姻登記處排隊的時候,Butler終於忍不住質問父親:「為什麼要千里迢迢跑到香港來登記結婚,而不是在菲律賓?」
父親沒有正面回答,Butler注意到周遭的氛圍越來越詭異,Girlie和父親兩人看上去都無比緊張,徬彿不約而同地保守著不可告人的秘密… 當父親和Girlie被叫到了排隊號,到辦事窗口登記。
Butler偷偷跟到兩人身後偷看,當Girlie打開自己護照的時候,Butler瞄了一眼Girlie的生日,整個人頓時驚到呆立在原地:Girlie的實際年齡根本不是父親對外宣稱的23歲,她實際只有17歲!
詢問之後,Butler終於明白兩人跑到香港來結婚的原因了:17歲未到法定結婚年齡(18歲),在菲律賓是根本不能結婚的。而根據香港的現行法律,只要父母簽署同意書,17歲的Girlie是可以嫁給73歲的Butler父親的。Girlie的父親當場簽署了同意書,Girlie和Butler成功註冊,這樁充滿了謊言和欺騙的婚姻,竟然最終獲得了法律的認可…
讓Butler不理解的是:為什麼Girlie的父母允許未成年的女兒嫁給一個70多歲的加拿大老男人,更不理解父親為什麼膽敢挑戰法律和倫理底線,跟一個未成年女孩在一起!
而更讓Butler難以接受的是,父親在明知道Girlie未成年的情況下,跟她發生關係,還想盡辦法跟她註冊結婚。Butler想起父親每個月給Girlie的生活費和讀書的錢,現在都解釋得通了:Girlie,其實還只是一個高中生(之前以為是大學生)……
這一樁對外人來說無比詭異的婚姻,除了Butler自己,竟然被包括Girlie父母在內的所有人承認和默許。
回到家,父親像是什麼都沒發生一樣,依舊如常地跟Girlie的一起生活,安排她上學,供她吃穿用度… 這個原本想披露父親被騙婚的紀錄片,卻最終演變成了揭露父親騙婚少女的片子……
Butler終於忍不住了,她當面質問父親為什麼在Girlie的年齡上撒謊。父親卻說他是無辜的,一開始認識的時候,Girlie對他說自己年滿26了,之後又說自己22,兩人就這樣互相忽悠著在一起交往,直到要談婚論嫁時,Butler的父親才弄清楚Girlie的真實年齡。而那時候兩人已經同居6個月了……
而最讓Butler無語的是,在父親看來,歐美老男人和菲律賓年輕女孩的「戀愛」,差不多都是以這樣相互忽悠的模式發展的,他覺得沒什麼不妥……
Butler徹底出離憤怒了,她抓住最後的機會,希望父親懸崖勒馬:「你現在應該馬上糾正自己的錯誤,趁手續還沒完全生效,把她送回到父母身邊,送她回校園,然後從她的生活中徹底消失!」
然而,此時的父親卻打起了太極,無論如何也不同意離婚:「某種意義上你是對的,但我做不到…」 此時的Butler已經失態,她發完一通脾氣之後奪門而出,離開了菲律賓返回加拿大…
一星期之後,Butler的父親還是如願和17歲的Girlie完婚。兩人計劃前往印尼的巴釐島度蜜月。然而,計劃好的蜜月旅行,抵達巴釐島的卻只有Butler的父親。原來,菲律賓政府獲悉這件事,發出了警告,要求Girlie必須年滿18歲才能跟陌生成年男性出國旅行。
Butler的父親只能一個人來巴釐島度蜜月,Butler來到巴釐島,再次勸說父親放棄Girlie,紳士了多年的父親終於撕下了最後的臉皮,他徹底惱羞成怒,中斷採訪,邊走便罵Butler:「在菲律賓,有大把Girlie年紀的女孩嫁給了我這樣年紀的老頭!你不去管其他人,偏偏來責難我。我倆的父女關係到此結束,你只關心你的紀錄片,只是一味地傷害他人,破壞他人的幸福!」至此,父親和Butler徹底鬧掰。
Butler從未想到,從小到大印象里一直誠實謙遜的父親,在東南亞卻是這樣一副可怕的面孔:把騙婚菲律賓未成年女孩看成理所當然,甚至為菲律賓當局阻止了他的蜜月遷怒於自己的女兒,不惜斷絕父女關係。
最可怕的是,從頭到尾,老父親都不認為自己做錯了什麼…
最終,這場老父親再婚的鬧劇,以騙婚成真,父女反目的結局慘淡收場。這是Butler萬萬沒想到的,而讓她更為擔憂的是,類似的故事,不僅僅發生在父親一個人身上…
保護未來的花朵是每一個地球人的責任,別人家的孩子就不是孩子了嗎?生活在海外的朋友們,你們怎麼看待這種悲劇?
Ref: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TaYMyc6gK5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