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寸土寸金的香港,還剩多少 #未開發土地資源?】https://bit.ly/2V8PKMa
現時香港的土地總面積相當於4.1個台北市。其中,僅有24.9%的土地,為現有市區以及已有建設,亦即已經發展的土地;規劃為住宅用地的土地,只佔全港土地的7%。
在剩下約75.1%的未作建設用途的土地中, #郊野公園 便佔據了其中的絕大多數。而香港土地資源開發有限的原因之一,便和英治時期的郊野公園條保護政策有關。除郊野公園外,全港未開發土地資源為35.1%。https://bit.ly/2V8PKMa
#相關閱讀
【陳劍青:如何分配一塊地,才是解決香港房屋問題的關鍵】https://bit.ly/3i6YoUt
💪在媒體生存環境愈加惡劣的當下,我們更需要你 #付費支持我們,助力我們產出更多優質深度內容
#端Plus會員計劃:https://bit.ly/2UL1Tqt
#加入會員:http://bit.ly/2wVfM6g
#學生方案:https://bit.ly/3bUODnu
#端傳媒 #房屋問題 #四大發展商 #夏寶龍 #陳茂波 #土地問題 #明日大嶼 #林鄭月娥 #丁權 #丁屋 #香港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76萬的網紅memehongkong,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這幾日,俄羅斯又受到車臣的恐怖襲擊,已經有2次,一次是在火車站,另一次是在車上,每次都有十多人死。新疆又有恐怖襲擊。這是有2個訊息。大家知道車臣有多少人嗎?車臣整個民族有150萬人,住在車臣這個共和國的車臣人只是7至80萬人,就已經搞到你雞毛鴨血。這些問題是要政治解決的。 第二,我可以告訴大家。有些...
香港有多少個郊野公園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嬰兒經 | 盧斯達 on Patreon】
現在,藍絲長輩們都會問:「點解大學生依家會變成抗議一代?」
我答,其實很簡單,因為你們由細到大,對他們煞有介事地灌輸了一些仁義道德的「教育」,試圖令他們成為一個有尊嚴的好人,所以他們就咁慘。
黃絲長輩問:「難道仁義道德、教育是不好的嗎?」
我回答:「道德教化和人格提升永遠是好的,但我們最好有一個這些價值能夠多少實現的現實世界,否則你首先會為接受這種道德的人帶來極大痛苦。」
以前學校曾經有「公民教肓課」。現在我經常嘲弄這類教程,認為他們都是教人過馬路要遵守交通燈指示、不要亂丟垃圾、有選票要投票之類。至此之後,一切都會開始有積極價值判斷。例如政權透過官方行為去展示自己認同「見義勇為」:當你舉報或協助處理了一單重大案件,你可能獲頒「好市民獎」,認同和鼓勵人們的道德自發性。
「舉報罪案」背後的道德詮釋就是不容忍不義。整個社會也有類似的耳濡目染,並鼓勵別人做一個正義的人。甚麼是正義是一個不斷變化的奧秘,但「對抗不義」作為某種人人可為的、彰顯正義的方法,乃是通過各種媒體持續教化。每一部宗教經典、電影和故事拆解到最初,都是 protagonist 對抗 antagonist 的模型。小丑雖然迷人,但蝙蝠俠無疑顯得更有尊嚴。《蝙蝠俠》的宣傳能力自然強過「公民教肓課」,那麼我們都會在過程中認同了「對抗不義」的主題。在成龍電影,我們同樣獲得「邪不能勝正」的寓言。在中國文化,人們也歌頌屈原、岳飛、文天祥這些歷史上的敗方,頌揚其死守信念的氣節,認為這些敗方比起勝過他們的人,更有尊嚴。道德自發性,可能引發社會動蕩,或者影響惡人的既得利益。
人類都在教下一代理論上應成為一個有尊嚴自覺的人。有尊嚴的人,就是把自己看成人,把自己看得重要,也對自己有若干要求。有一定尊嚴的人,被侮辱會感到不悅,但沒有特別尊嚴的奴隸,則不會有一樣身心反應。曾經的公家宣傳片也會教人:「被人侵犯,要識得嗌唔好,仲要大聲叫救命,馬上去到安全既地方,將件事話俾你信任既人聽」,因為一個有尊嚴的人,被人侵犯時要識得反應。
刑事犯會被公訴,由檢控官代表「公眾」控訴某個人。其實犯罪者即使入獄,被侵犯的權益多數不能恢復,希望事後恢復的是受害者名譽。整個儀式只為重新宣告人的尊嚴不可侵犯,並對觸犯者施以刑罰。於是世界上很多衝突拆解到最後,可能都是由心理層面維護尊嚴的衝動而引發。一個人和人之間的尊嚴之爭,極端時可能以制裁/仇殺告終。一個群體與另一個群體的尊嚴之爭,最極端時則發展為國與國之間的戰爭。
一個殺人如麻的日本兵,腦海裡可能還埋藏著童年時期的片段,老師教他們要成為一個好孩子。那麼「好孩子」的概念,後來發展成忠誠、服從、奉公,在大時代的氛圍下也是合理發展。然後聽到日本被欺負了,國家利益受損,自己也義憤填膺。後來他在軍隊和教官的影響下,得到了皇軍的尊嚴,最後用絕對服從軍令來餵養這份尊嚴心。另一方面,無數「好人好事」、為他人自我犧牲的案例,救災、留守、奉獻,則同樣是一樣的尊嚴心、榮譽感在運作。
香港開埠180年,特別是麥理浩十年,英國人真是埋下了現代性的炸彈。當時英國已經知道香港不會被允許解殖,但也把香港搞得非常現代化,廉政公署新市鎮地鐵郊野公園,目標是培養出香港人的自豪感,提醒他們,雖然你們以前是難民,但你們現在是「香港居民」,這個身份豪得珍惜,香港 (67暴動之後無事) 可以安居樂業,值得你們自豪。90年代一些商品廣告,都會用香港咁好,點捨得離開的講法。港英又在放手撤出階段,以白臉的方式手把手教導香港人面對政府,可以挺直腰板,據理可以力爭,有不滿可以投訴,政府向公眾問責的「普世價值」,這便是為了當時的香港人尊嚴充份加油。西方所謂公民,東方所謂君子,就是描述一群有尊嚴自覺的先鋒黨。然而這班很有自我意識的人,相互之間自然充滿各種競爭和衝突,也容易不滿,或至少可能不滿。
一群特別有尊嚴的人,就因為自發性充份發揮而特別優秀,但也特別脆弱,他們的尊嚴總可能受傷。或者尼采發現的困境:強者無法適應弱者統治的世界,甚至被後者包圍和迫害。這就是藍絲和黃絲賢達研究的大學生問題。教育教人要有尊嚴,大學生自然是理論上比較有尊嚴。一班有尊嚴的人自然有一種先天下之憂而憂的批判意識。父母教小孩子做個好人,是為他好,還是終有一天害了他?讓他有可能成為一個像嬰兒一樣自我而不妥協的人?成為因不識時務而受罰的好人?
尊嚴意識既然帶來競爭和變動,是否只要大家都沒有尊嚴,即會天下太平?問題是人們有樣學樣,追求逼格這件事就在不斷傳染。菁英和長老無符。因為有了自我意識,人們就得以經歷自己這個人格的榮辱;有了集團,就得以經歷集體的榮辱,人通過想像出集體而獲得更強烈的競爭和生存意識。雖然,這也是紛爭與互相侮辱的源頭。
美國學者管禮雅 (Liah Greenfeld) 在其名為《關於國族主義全球化的十個主張》(10 Claims Regarding the Globalization of Nationalism) 的演講內容,如題,對於國族主義是甚麼,有十個主張,第十個這樣說:「國族主義為人們帶來平民主權,帶來平等,帶來包容性的社會——即民主政治。它為人們帶來一種個人的尊嚴,我們亦因它而永遠徘徊在世界大戰的邊緣。」(Claim 10: Nationalism brings us popular sovereignty, equality, inclusive society – that is, democracy. It brings us personal dignity. And it forever keeps us on the brink of a world war.)
人和集體的思慮,由簡樸而複雜。很少可以回轉為嬰兒。嬰兒是在時光中陣亡的先行者。嬰兒鞠躬下台,成為一種有著朦朧的禁忌意識的成年人。
訂閱 patreon https://www.patreon.com/lewisdada
香港有多少個郊野公園 在 無待堂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嬰兒經 | 盧斯達 on Patreon】
現在,藍絲長輩們都會問:「點解大學生依家會變成抗議一代?」
我答,其實很簡單,因為你們由細到大,對他們煞有介事地灌輸了一些仁義道德的「教育」,試圖令他們成為一個有尊嚴的好人,所以他們就咁慘。
黃絲長輩問:「難道仁義道德、教育是不好的嗎?」
我回答:「道德教化和人格提升永遠是好的,但我們最好有一個這些價值能夠多少實現的現實世界,否則你首先會為接受這種道德的人帶來極大痛苦。」
以前學校曾經有「公民教肓課」。現在我經常嘲弄這類教程,認為他們都是教人過馬路要遵守交通燈指示、不要亂丟垃圾、有選票要投票之類。至此之後,一切都會開始有積極價值判斷。例如政權透過官方行為去展示自己認同「見義勇為」:當你舉報或協助處理了一單重大案件,你可能獲頒「好市民獎」,認同和鼓勵人們的道德自發性。
「舉報罪案」背後的道德詮釋就是不容忍不義。整個社會也有類似的耳濡目染,並鼓勵別人做一個正義的人。甚麼是正義是一個不斷變化的奧秘,但「對抗不義」作為某種人人可為的、彰顯正義的方法,乃是通過各種媒體持續教化。每一部宗教經典、電影和故事拆解到最初,都是 protagonist 對抗 antagonist 的模型。小丑雖然迷人,但蝙蝠俠無疑顯得更有尊嚴。《蝙蝠俠》的宣傳能力自然強過「公民教肓課」,那麼我們都會在過程中認同了「對抗不義」的主題。在成龍電影,我們同樣獲得「邪不能勝正」的寓言。在中國文化,人們也歌頌屈原、岳飛、文天祥這些歷史上的敗方,頌揚其死守信念的氣節,認為這些敗方比起勝過他們的人,更有尊嚴。道德自發性,可能引發社會動蕩,或者影響惡人的既得利益。
人類都在教下一代理論上應成為一個有尊嚴自覺的人。有尊嚴的人,就是把自己看成人,把自己看得重要,也對自己有若干要求。有一定尊嚴的人,被侮辱會感到不悅,但沒有特別尊嚴的奴隸,則不會有一樣身心反應。曾經的公家宣傳片也會教人:「被人侵犯,要識得嗌唔好,仲要大聲叫救命,馬上去到安全既地方,將件事話俾你信任既人聽」,因為一個有尊嚴的人,被人侵犯時要識得反應。
刑事犯會被公訴,由檢控官代表「公眾」控訴某個人。其實犯罪者即使入獄,被侵犯的權益多數不能恢復,希望事後恢復的是受害者名譽。整個儀式只為重新宣告人的尊嚴不可侵犯,並對觸犯者施以刑罰。於是世界上很多衝突拆解到最後,可能都是由心理層面維護尊嚴的衝動而引發。一個人和人之間的尊嚴之爭,極端時可能以制裁/仇殺告終。一個群體與另一個群體的尊嚴之爭,最極端時則發展為國與國之間的戰爭。
一個殺人如麻的日本兵,腦海裡可能還埋藏著童年時期的片段,老師教他們要成為一個好孩子。那麼「好孩子」的概念,後來發展成忠誠、服從、奉公,在大時代的氛圍下也是合理發展。然後聽到日本被欺負了,國家利益受損,自己也義憤填膺。後來他在軍隊和教官的影響下,得到了皇軍的尊嚴,最後用絕對服從軍令來餵養這份尊嚴心。另一方面,無數「好人好事」、為他人自我犧牲的案例,救災、留守、奉獻,則同樣是一樣的尊嚴心、榮譽感在運作。
香港開埠180年,特別是麥理浩十年,英國人真是埋下了現代性的炸彈。當時英國已經知道香港不會被允許解殖,但也把香港搞得非常現代化,廉政公署新市鎮地鐵郊野公園,目標是培養出香港人的自豪感,提醒他們,雖然你們以前是難民,但你們現在是「香港居民」,這個身份豪得珍惜,香港 (67暴動之後無事) 可以安居樂業,值得你們自豪。90年代一些商品廣告,都會用香港咁好,點捨得離開的講法。港英又在放手撤出階段,以白臉的方式手把手教導香港人面對政府,可以挺直腰板,據理可以力爭,有不滿可以投訴,政府向公眾問責的「普世價值」,這便是為了當時的香港人尊嚴充份加油。西方所謂公民,東方所謂君子,就是描述一群有尊嚴自覺的先鋒黨。然而這班很有自我意識的人,相互之間自然充滿各種競爭和衝突,也容易不滿,或至少可能不滿。
一群特別有尊嚴的人,就因為自發性充份發揮而特別優秀,但也特別脆弱,他們的尊嚴總可能受傷。或者尼采發現的困境:強者無法適應弱者統治的世界,甚至被後者包圍和迫害。這就是藍絲和黃絲賢達研究的大學生問題。教育教人要有尊嚴,大學生自然是理論上比較有尊嚴。一班有尊嚴的人自然有一種先天下之憂而憂的批判意識。父母教小孩子做個好人,是為他好,還是終有一天害了他?讓他有可能成為一個像嬰兒一樣自我而不妥協的人?成為因不識時務而受罰的好人?
尊嚴意識既然帶來競爭和變動,是否只要大家都沒有尊嚴,即會天下太平?問題是人們有樣學樣,追求逼格這件事就在不斷傳染。菁英和長老無符。因為有了自我意識,人們就得以經歷自己這個人格的榮辱;有了集團,就得以經歷集體的榮辱,人通過想像出集體而獲得更強烈的競爭和生存意識。雖然,這也是紛爭與互相侮辱的源頭。
美國學者管禮雅 (Liah Greenfeld) 在其名為《關於國族主義全球化的十個主張》(10 Claims Regarding the Globalization of Nationalism) 的演講內容,如題,對於國族主義是甚麼,有十個主張,第十個這樣說:「國族主義為人們帶來平民主權,帶來平等,帶來包容性的社會——即民主政治。它為人們帶來一種個人的尊嚴,我們亦因它而永遠徘徊在世界大戰的邊緣。」(Claim 10: Nationalism brings us popular sovereignty, equality, inclusive society – that is, democracy. It brings us personal dignity. And it forever keeps us on the brink of a world war.)
人和集體的思慮,由簡樸而複雜。很少可以回轉為嬰兒。嬰兒是在時光中陣亡的先行者。嬰兒鞠躬下台,成為一種有著朦朧的禁忌意識的成年人。
訂閱 patreon https://www.patreon.com/lewisdada
香港有多少個郊野公園 在 memehongkong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這幾日,俄羅斯又受到車臣的恐怖襲擊,已經有2次,一次是在火車站,另一次是在車上,每次都有十多人死。新疆又有恐怖襲擊。這是有2個訊息。大家知道車臣有多少人嗎?車臣整個民族有150萬人,住在車臣這個共和國的車臣人只是7至80萬人,就已經搞到你雞毛鴨血。這些問題是要政治解決的。
第二,我可以告訴大家。有些人提出暴力。但暴力的終結只有2種出路,一種是武裝革命,即是組織軍隊上山打游擊,於是愈打愈叻,然後在香港,好像是上大帽山或者上飛蛾山。但恐怕他們上到大帽山飛蛾山打「野戰」的機會大一些,而且一去到大帽山或者上飛蛾山,變了去郊野公園旅行,多過組織遊擊隊。因為一出市區變了做郊野公園,這是不切實際。香港有幾千解放軍,還有坦克車。很難搞到一支遊擊隊可以和坦克車打。他們還有二百萬後援,還是有核彈,都不要計這部分,先應付到香港那三千解放軍。
第二種方法是恐怖襲擊,論勇武,沒有東西比這更勇武,這些用自殺式炸彈炸死自己來炸死你。用這種襲擊得到的是甚麼,是對方振振有詞話不可以和恐怖分子妥協,這是全世界文明國家的一致立場,不能與恐怖分子妥協。於是不停炸下去,雙方繼續流血不止,恐怖襲擊是可以搞到很多年都是毫無進展。愛爾蘭已經是搞了最長的時間,但到最後也是因為政治妥協,而不是因為你轟炸到別人害怕,怎麼轟炸,北愛仍是這裏,結果自己低頭。北愛仍是英國的。轟炸不能令英國低頭,去黑池是想炸死所有英國內閣,包括戴卓爾夫人,但炸了幾十年都沒有用。因為愈是用恐怖分子襲擊,別人愈是反對你的。巴斯克分離分子又如是,車臣、新疆如是。愈來便愈孤立,因為群眾不支持你用這種手段。結果由150人,慢慢只會剩下10個8個,結果終於自我毀滅。意大利赤旅,日本赤旅,美國黑豹等,結果都是因為得不到人民的支持而自我毀滅。這就是這些事件的教訓的。
謎米香港 www.memehk.com
Facebook: www.facebook.com/memehkdotcom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DBKW0RCbJxo/hqdefault.jpg)
香港有多少個郊野公園 在 Will Cho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w1llch0/
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willcho/
剛剛過去的星期日,我召集了 46 位熱心朋友一同登上大東山,清理遊人留下的垃圾。
其實發起今次的行動,並非單只為了清理垃圾,我更期望能夠喚醒人們看到自己的力量。無論行動的迴響有多大,參與的人數有多少,我們依然會盡力保護我們的郊野。
今次在大東山的行動是一個例子,需要清理垃圾的地方又何止這裡。我期望很快就看到大家受到啟發,自發地用行動表達我們對郊野的態度。下一個清理垃圾的行動,就讓你們來發起!
感謝參與行動的朋友,感激不盡。期待下次再見是一起去郊遊,因為人人都愛護香港的郊野,不再需要我們清理郊外的垃圾。
感謝在行動之前就自發上山去幫忙清理垃圾的朋友。或許我還沒有跟你們見過面,但你們的行為值得我去尊敬,我們要一起保持這個習慣。
感謝幫忙分享這次行動的朋友。你們的分享,是支持我們行動的最大動力,因為我們不只清理垃圾,更重要的是將訊息廣傳,讓人們知道別再在郊外留下垃圾。
行動起因 — http://goo.gl/f5LBVm
我在大東山上看到四處都是垃圾,是我到過這麼多次大東山以來,最嚴重的一次,隨即將情況分享至 Facebook。
發起行動 — http://goo.gl/hm6mUI
我在 Facebook 上發起清理垃圾行動,號召各界朋友參與。〈蘋果日報〉與〈主場新聞〉響應幫忙宣傳是次行動。
行動成功 — http://goo.gl/r896FY
46 位熱心朋友響應參與行動。行動過程大家發揮團隊精神,成功清理大東山上的垃圾。
Will Cho
http://www.facebook.com/willcho.colate
(Sony NEX-5T 拍攝)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1sy5Linj6SA/hqdefault.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