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ver 小編手記:香港攝影博覽會
要提每年大型的攝影博覽會,相信不少人總會想到 PMA、Photokina 或在日本本土舉行的 CES 等世界級展覽會,但香港作為其中一個先導市場(部分產品的開售日期較「老家」日本還要早),卻好像偏偏不能真真正正擁有一個屬於自己的影像博覽會。
其實早在 2005 年,本地亦曾舉辦過名為 PIA(Photo Imaging Asia)的大型攝影博覽會,單看名字中「Asia」一字,可見當年大會是有一定目標的,期望 PIA 真的可以成為亞洲上首屈一指的影像博覽會,主要相機品牌都有參與。可惜,在場地租金及各方協調上久久仍未達一致共識,PIA 舉辦過一屆後便無疾而終,幾乎是「八萬五」的翻版。另一方面,每家廠商對參展的既定目標也不盡相同,有的可能純粹 For Exposure、有的可能以展示新技術,甚至是銷售為主,跟它們參與國際性影像博覽會也不惶多讓,視乎大家想「擲幾多同收幾多」,在部分核心問題上,很難會達到一致的共識,這亦令到「齊腳」幾近是不可能的任務。
在較近期的 2014 至 2015 年,由宏亞集團牽頭的香港影像及攝影器材博覽(PICEX)亦成功舉行,雖然這個平臺仍然無法「集齊」所有相機品牌,但是憑著不同的名家講座、有趣的活動和技術示範,2014 年和 2015 年的 PICEX 分別有 30,150 人次及超過 40,000 人次入場,曾經在攝影界牽起熱話,而在 2015 年的展覽,更將博覽會的地點由九龍灣國際展貿中心移師至更就腳的灣仔香港會議及展覽中心。第三屆的 PICEX3 最終難產,很大程度上受制於攝影器材市場不斷萎縮所致,這好像「火燒連環船」般影響相關的產業鏈,單憑現時香港攝影器材市場的銷售規模,已經撐不到一個像樣的博覽會。至於廠商只可以孤軍作戰,又或者嘗試在與攝影本業無太大關係的博覽會或大型活動中尋找商機,昔日的光環就只能夠在一堆舊照片和舊報導中細細回味。
https://www.dcfever.com/news/readnews.php?id=26342
-\-\-\-\-\-\-\-\
如果大家想提供有趣既攝影相關故事分享比大家,歡迎 Inbox 比小編,或者 E-mail 去 info@dcfever.com,多謝收看!
香港會議展覽中心租金 在 李臻 Oscar Lee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今天的《信報》專欄
「…每家公司的管理哲學和價值的優次,客人都會看在眼裏,感受在心裏,這不是單靠廣告或幾句宣傳口號就可以讓人相信的。必定要公司的員工也本着這些價值觀做事,加上管理層的嚴謹控制才做得到…」
成功的優次:安全、品質、銷售
作者:李 臻
2015年2月10日 刊於《信報》
聽過一位事業成功的企業家分享,大概的意思是「只有你不把金錢放在第一位,才有機會賺到真正的大財富;相反,事事以金錢為先,斤斤計較,就算賺到錢也多極有限。」那時心想,又是一個上了岸的人在說風涼話。勝者為王,說什麼也大聲一點。
然而這番說話,某程度上也植入了腦袋的某處,最近和會議展覽中心的董事總經理梅李玉霞(Monica)飯敍,聽她暢談管理哲學,忽然也想起這番說話,可能因為有點異曲同工。她說在會展工作的20多年以來,自己的管理原則沒有變過,首要的是安全、安全、安全;然後就是品質、品質、品質;至於銷售數字,最多只是排第三。
勿以金錢為先 斤斤計較
Monica是一個很健談的商界領袖,對敏感的話題也沒有什麼避忌。她說銷售和業務發展不是不重要,就像20年前,她還在營業部工作時,會展沒有現時這般旺場。那時她很努力去找生意,就算是結婚前幾天,她也要飛去外國見客戶。不過,跑數是一件事,要妥善保養和善用一個近百萬平方呎(9萬多平方米)可租用面積的龐大地方、要好好招待每年近600萬的人流、以及有效管理近千名員工,她說沒有可能不把員工和客人的安全放在首要位置。就以書展為例,每天有數以10萬計人次穿梭各個展館,些微的混亂也有可能演變成大意外,在安全與方便之間,寧願被客人批評,也不得不側重安全多一些。傷亡意外一宗也嫌多,而當人流達到數以百萬計時,要把意外率減至最低,就惟有將安全的標準升至最高。
會展雖然佔盡鬧市中心的地利,不過如果在品質的控制上馬虎些,不但影響人流和生意,甚至會有損本港的形象,因此每一個細節也得想通想透。隨便舉一個例子,4萬多平方呎的大會堂(Grand Hall),是很多重要宴會和城中名人婚宴的首選場地。但由於地方實在太大,一條剛蒸好的大石斑,由廚房捧到大堂中的餐桌,恐怕未吃都已經涼了。所以在運送那條石斑的路程要做好保溫。但另一方面,如果一直把石斑加熱,送到餐桌時石斑肉又已經太老了。因此那條石斑離開蒸籠的一刻是還沒有熟透的。至於要蒸到多熟才上碟,就要視乎這條石斑是那一桌的,愈遠的桌子,就愈不能蒸得太熟,因為還有一大段路要加熱呢!而當酒席有百多桌,要準確計算那百多條石斑分別的運送距離和火候,令客人吃到的每一口魚肉都是嫩滑的,當中營運管理(operation management)的複雜程度,相信已可作為MBA課的教材。而這只是一個宴會的其中一道菜、一個細節而已。Monica認為,由於品質和口碑這麼重要,有時對顧客也無可避免要挑剔一點。某些展覽如果可能影響會展形象,或對其他客人構成影響,就多多錢都寧可不接。
每次有和商界領袖交流的機會,我也希望從中學習些東西。聽Monica說她的管理心得,當然也聯想到自己有份參與的教育事業WMI Education。Monica說到當年要如何跑數的時候,自己也有些感受。WMI開業初期,既要做市場推廣,又要不斷優化自身產品,開支難免較大。有做生意經驗的都知道,很多公司做不下去,不是因為虧損,而是現金流出現問題,只要看看某免費電視台就會明白這道理。WMI管理層自然都本着審慎經營的原則,開源節流,嚴控成本。不過,各位生意夥伴都一致同意的,是安全和品質絕對不能妥協。在幼兒教育這個行業裏,安全及衞生必定是首要考慮;其次,品質的控制也比起銷售重要。所以我們最初也寧可犧牲一些營業時間和租金,也要確保一切是百分之百準備好才正式開業;老師請不到最合心水的也寧願不請。Monica的說話,證明我們的想法也錯不到那裏去。
聖雄甘地說過,「Action expresses priorities.」每家公司的管理哲學和價值的優次,客人都會看在眼裏,感受在心裏,這不是單靠廣告或幾句宣傳口號就可以讓人相信的。必定要公司的員工也本着這些價值觀做事,加上管理層的嚴謹控制才做得到。當然,要客人親身感受到高水平服務和建立口碑,是需要一段時間的。因此確保在這段時間中有充足的現金流,或許也是成功生意的重要元素,然而只要客人感受到公司的品質,銷售表現穩步上揚只是遲早發生的事。
或許你會說,不是老想着賺錢,幹嗎跑去做生意?不是以銷售、銷售、銷售為先的生意能成功嗎?但我卻這樣想,以安全和品質為優先的生意未必會賺大錢,但老是只想着賺快錢為先的話,就不如不要搞生意,去搞炒賣好了!
作者為香港科技大學工商管理碩士校友會會員
#HKUST #香港科技大學工商管理碩士校友
香港會議展覽中心租金 在 Pang Chi Ming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打橫嚟講:貿發局大想頭,過河濕腳
上星期五,我在此欄指出香港會議展覽中心管理公司派個小先鋒李大姑出嚟,借捐贈「廚餘」名義,藉機放風,話甚麼會展中心展期飽和,地方唔夠用之類講話,其實是向政府施壓,欲佔奪旁邊灣仔運動場或政府大樓群作擴建之用,胃口不小。
當然,咁巨大花費公帑嘅「消費」,一定要(目及)實啦!尤其是「會展公司」幕後老細貿發局咁鬼祟,哈哈!全港只得本欄踢爆那李大姑的奸計後,今個星期一,輪到貿發局主席蘇澤光粉墨登場啦!
真係畀我睇穿咗,佢證實係想政府撥地畀佢哋起大樓,並希望外國企業想入中國前,該讓佢「過河濕腳」,從中先取利喎!
真反智!以現在的國情,你做外國佬,有機會直接向中國內地大官揸手,仲會唔會要畀你個小鬼抽水呀!傻o架咩?
香港貿發局當年起壇,原旨本為協助香港中小企的,家陣,點呢?淨係喺會展中心擺檔展覽,佢哋都年年加租金,讓人叫苦連天。請問,貿發局何時有關顧過本地的中小企呢?連一個小小的灣仔會展中心都管理不善,仲未計佢哋班友外訪的奢華使費吖!唔該審計署的朋友,去Check吓佢哋盤數先啦!唔係好覺佢哋有乜公布啫!
尤其是每年書展的收入成績,貿發局年年都話搞書展無錢賺,成百萬人入場都無錢賺,其他展覽咪死得!我哋想知書展盤數點獨立計出嚟,話畀大家知!
彭志銘
次文化考古學家,對城中潮語有深入研究,博徵博引,廢官廢人行埋一邊。
歡迎add我facebook一齊(目及)實政府
香港會議展覽中心租金 在 【會展中心場租優惠65折】... - Hong Kong Convention and ...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會展中心場租優惠65折】 由即日起,非展覽活動預訂會展中心展覽廳可享65折租金優惠,並可免費使用場地影音器材及傢俬!歡迎舉辦各類企業活動、會議、典禮、專業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