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小磨刀洲垃圾島淨灘遊
今天跟朋友包船遊了大小磨刀洲及匙羹洲
此乃香港在2016年成立的海岸公園🙃
目的說是//保育中華白海豚及其棲息地,並提升該水域的海洋及漁業資源。//棒🥰
實際上是「先發展後保育」的經典例子🤪
由於港豬澳大橋工程影響中華白海豚的棲息地
所以政府承諾在工程結束後成立海岸公園
為中華白海豚的棲息地作出補償🙃🙃🙃
但工程還沒結束中華白海豚慢慢絕跡該區
而結束後中華白海豚也沒回來棒棒的海岸公園😪
但其實此行是想看看大小磨刀洲垃圾狀況
以船繞了大磨刀洲匙羹洲後登上小磨刀洲
展開淨灘及環島看垃圾之旅☹️垃圾超誇張
花了大概一小時環小磨刀洲一圈
邊走邊看邊記錄垃圾
整個島處處都是垃圾
估計光是塑膠飲料樽就超過一萬個
有些角落堆積大量垃圾
島上什麼垃圾都有
光是雪櫃已經有好幾個
鞋子多到不行羽絨內衣背包都找得到
床褥梳化枕頭棉被也有
應有盡有
朋友笑說可以直接住在島上🤧🤧🤧
我們花時間集中清了一個區域的垃圾
做了膠樽品牌調查以及垃圾統計
希望執了的垃圾都可以數據化
讓每一件垃圾被執走後仍能發揮影響力
改變企業改變政策改變市民大眾的行為
讓人看到垃圾的具體狀況
我們撿了30袋垃圾 共重147kg
膠樽接近1500個
外賣容器140個 紙包飲品盒40等等
撿到的垃圾估計是島上百分之一
作為一個海岸公園其保育成效讓人存疑
加上無人島上囤積的垃圾均從水路登陸
可見附近水域出現的垃圾量不少😪😪😪
雖然這是一個甚少有人登島的海岸公園
但島上的狀況絕對可以反映香港海洋狀況
垃圾之多威脅著海洋及人們的健康
除了漁護署應多加跟進外市民也責無旁貸
在島上隨處都可以找到從附近漂來的垃圾
這個地方必須要有人繼續清理
而如果可以也希望大家可以記錄垃圾數據
這可以真實反映垃圾跟人們的關係
這個垃圾島真的是震撼我的心
垃圾也撿到我不要不要的😪
島上的石頭路很難走
走到人很累
走路撿垃圾每一下動作都要平衡自己🙈
而我自肥的方式是撿走一堆玩具🤩
超多玩具呀喂!尋寶一樣
因為海邊真的什麼垃圾都有
所以源頭減廢很重要
垃圾其實就只有幾個處理方式:
🔺回收
-真回收-回收再造!但也沒辦法無限再造
-假回收-你以為回收了但其實再造成效低運輸處理成本高所以最後也是丟掉
🔺丟棄
-去了堆填區-被管理放在一個地方堆著但不會消失
-拿去焚化爐燒一燒-只是為了壓縮體積 燒完的底渣飛灰還是得處理 拿去堆填
-落入環境-或在高山或在深海 海邊也是
說是處理方式其實也沒有解決問題
因為垃圾都沒有消失仍然存在在地球上
即棄的東西是絕大部份的垃圾
越能減少即棄越好
所以源頭減廢需要你
淨灘也是需要
謝謝今天同行的朋友們
綠洲 Oasistrek anti 中 ping yc cara
請follow💩的MeWe & IG
MeWe : mewe.com/p/imsheeppoo
IG: www.instagram.com/imsheeppoo/
#大便妹 #環保 #源頭減廢 #減碳 #走塑日常 #不塑之客
同時也有7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28的網紅看得見的記憶 How Memory Sticks,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從終審法院大樓細讀香港的風格記憶」由香港大學房地產及建設系兼任副教授馬冠堯先生,講述終審法院大樓的發展背景、設計、歷史痕跡和修復活化。 分段: 00:51 發展背景 19:59 建造、設計與象徵 32:10 歷史痕跡 43:45 修復活化 「專題課堂」配合「教材套」推出,透過邀請本地專家及學者...
香港保育例子 在 本土研究社 Liber Research Community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土地共孽:濕地門口層層疊 林村樓39層高人口Double】#土地共享
繼南豐打頭陣之後,恒基新鴻基今日再入兩個大型「土地共享」申請,分別建議喺大埔汀角路起17層、對著南生圍起25層、林村裡面起39層嘅住宅大廈,位置偏遠,一睇就知呢種由地產商主導既規劃模式出現極大問題。
極高密度唔單只衝擊地區規劃佈局,當中政府要俾動輒億億聲既修橋補路收地成本,為左服務地產商提出既山卡啦位置,拖走埋本身處理房屋土地問題既規劃資源,重有機會順路破除埋同區地產商土儲既發展限制。
如果你睇新鴻基個塊可謂貪婪之最,本身位處濕地緩衝區,發展密度由0.34變4.14,暴增12倍。地產商建議政府開個條路,重會駁到去丁屋大王王光榮(部分)持有既超巨型潛在套丁土儲,亦都好有機會順路緩解埋附近新鴻基剛拎左既1500間「跨代共居」豪宅項目。咁濕地啲雀冇得留底? 新鴻基話個樓契會要求住戶唔好光污染對出南生圍濕地,就做到減低對濕地環境影響,真係好「有效」。
其實恆基個塊都不相伯仲,39層勁過誠哥個洞梓觀世音像,本身揀個塊地係曾經先破壞後發展既經典例子,呢個發展計劃仲會帶來額外多34000人,係現時整個林村谷人口嘅約莫1.5倍,想像下林村條雙線雙程路會發生咩事,即使政府開多兩條大路幫佢駁到入林村既樽頸位,起好後包保日日大塞車,同引發原有選擇鄉村生活既居民移民潮。
究竟呢條屎橋邊個咁叻諗出黎? 翻查翻成個土地共享政策既歷史脈絡,最早追溯到工商界代表黃友嘉既智庫2012年已經提出相類似既建議,及後2017年由林鄭開展「土地大辯論」,預設地產商農地要用「公私合營」模式發展。政府話避免土地共享計劃令人有官商勾結嘅觀感,成立個「土地共享小組」提供第三方意見,竟然委任返黃友嘉做主席,真係好可信噃。
歸根究底,係公私合營呢個遊戲設定,必然導致規劃災難。呢個分地遊戲既最核心精神,說穿了就係透過倍大原有用地上既發展密度,將額外多左既樓面俾7成政府起公屋,地產商自己再在原有地盤以上擸多3成。在此玩法之下,註定左地產商一定會拎啲本身好低密度/豬頭骨既地出黎玩,再將密度無節制擠到最極大,反正都係政府出錢支撐個交通負荷,再圈埋附近既官地入去計大條數,亦都可以幫地產商收埋啲自己收唔到既小地主/民居既地。
本身一直行之有效既政府主導收地規劃,可以平衡到發展密度/生態環境/社區配套/用地選址等等元素,依家因為政府唔忍心收地產商土儲,變左由地產商主導呢個層層疊遊戲,註定左成個城市要為地產商暴推發展密度既貪婪而承受土地共孽。
#貪心的小狗
#濕地保育區前起24層係咩玩法
#林村人口一招double
#土地共享計劃
#土地研究
參考資料:
🙁發展局 2021年8月6日 土地共享先導計劃再接獲兩宗申請
https://www.devb.gov.hk/tc/issues_in_focus/land_sharing_pilot_scheme/land_sharing_pilot_scheme_applications/application_received/index.html
😲香港公私合營的歷史真相
https://liber-research.com/34/
--
💪 研究自主 月捐撐起最新專研系列:https://liber-research.com/support-us/
8月專題全集:https://liber-research.com/steamlining_planning/
FPS ID:5390547
HSBC PayMe 捐款支持:https://bit.ly/32aoOMn
Podcast:https://liber-research.com/podcast/
義工招募:https://bit.ly/2SbbyT3
香港保育例子 在 龔成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樓市長期向上】(三)(這篇文在2015年已發表,這次是再出多次,內容無改過。但由於不少因素現在仍適合,所以發表多次)
--供應分析--
有分析員指,未來供應將大增,故令樓價大下跌。無錯,未來的供應量將上升,但卻不是增加得很多,只是比過去較少的時期增加了,簡單來說,可以說供應量由之前的短乏,回復至正常的水平,這是說中期的事,而長遠的供應其實不足。
由於現時政府的信任度甚低,民間各樣事情都有反對的理由,令政府吋步難行,事事受阻,保育、收地、賠償、政治等問題多多,新市鎮的發展不斷推遲,長遠供應不要說多,能做到足夠已很好,這樣的前題下,樓市難以大跌。
所以,所謂的未來供應增加,只是中期而言,更甚的是,這只能說返回合理的水平。而另一邊,由於在過往持續供應不足的,再加上政府令樓市冰封的情況下,出現了一種可怕的情況,就是需求正不斷累積。
--需求正不斷累積--
所有政策都有其好壞兩面,政府以冰封樓市政策來減低金融系統的風險,意圖令樓市降溫,但卻無法解決樓市的根本問題,即是供應。
過往政府一直無辦法解決供應問題,並利用政策將問題拖延,過往每年都出現需求大於供應的情況,而這些需求暫時性冰封,將需求不斷延遲,不斷累積,而這潛在的需求已到達了一定數目,大家一定要明白這點。
分析員習慣用數據分析,相信他們較少身邊環境去分析。我身為80後,不少朋友都是30歲左右,而部分已結婚的朋友,夫婦要與男家的父母同住,但他們卻很想搬出去二人住的,他們不是打消買樓念頭,而是將買樓這動行推遲,這不是個別例子,我身邊就有幾對要與父母同住的夫婦,可見等待跌市準備買樓的需求量是大的。
我所知道現時一般的80/90後,大部分都是處於等樓市下跌的狀態,他們在等機會、等買樓,你不信問問這年齡層的朋友,大部分都是等待買樓,這種潛在的購買力,只要樓市略為下跌,需求即會增加。
因此,未來的所謂供應增加,能否填補過去因供應不足而累積的需求量,我看就未必得了,因為所累積的潛在需求不少,而正常所產生的需求量又每年都有。就算不計用家需求,因各原因而等待機會買樓的人絕對不少,這情況下,只要樓價回落一、兩成,就會止跌回升,大跌條件不存在,反而平穩上升的機會更大。
--不要單純比價格--
坊間不少分析都會比較現時與97年的樓市,從而推斷樓市將出現97年時期的大跌,可惜在投資世界裡,並沒有一本通書睇到老這回事,單純的比較是不適合的。
雖然現時樓價對比收入的痛苦指數已超過97水平,這或許會因購買力不足而令樓價回調,但不會出現97式的大跌,因成就97時期的大跌,背後要有多個因素去產生的。
首先是炒樓,當年炒樓的情況非當熾熱,不少人更全職炒樓,引至大量虛假的需求,我在《80後百萬富翁》中已講,這類虛假的需求、加上借貸因素如何對商品價格產生長遠的影響。而97年的炒賣需求成了將樓價推升的需求,這成了樓價假上升的因素,當然最終會成為樓市下跌的因素。
炒家買入目的不是住,只是為了賣出,每一個買入都意味著將有一個潛在的賣出,當時炒家瘋狂、不理價式的買入,造就了他日大量賣出的力量,再加上他們不斷借貸等因素。當樓市或外圍環境有變時,就會出現一次過沽出的現像,造成樓價暴跌。
--現時需求組成--
樓市主要由三種需求組成,用家、長線投資者、炒家。炒家對樓市的造成97年其中一個下跌因素,但在今天已不存在,至於長線投資者,可能的情況下他們都想保住層樓,但為何97-03年時期成了其中一部分推低樓市的力量?答案就是利息。
大部分長線投資者,若果能做到租大於供,產生正現金流,他們沒有理由賣出物業的。但在97年時代,利率是P+的高息年代,即是供樓要比10厘息,但收租只有4厘息,買樓收租是一個負擔。
因為租金減去供樓後,每會仍要比過萬蚊去供樓,只要能賣出一個物業,每月就能節省萬元的持續支出,所以這成了一股賣出的力量,持有數個物業的投資者,也要減磅,令賣出力量增大,從而令97年的樓價下價下跌。反觀現時,在將來加息不會多的情況下,大跌條件不存在。
至於用家,97年發生金融風暴,香港進入經濟持續下滑的週期,失業率上升,被公司炒後收入自然等如零,沒有收入就無法供樓,可能是賣樓,或銀行在沒辦法的情況下成為銀主盤賣出。多人失業自然令更多人供不起樓,市場自然多盤賣出。
反觀今天,最可怕的金融海嘯今天都開始退卻,環球經濟雖然仍有隱憂,但大致開始向好,而香港本身的經濟亦平穩發展,在這前題下,真真正正打算買樓住一世的用家,是不會無故將物業賣出的,所以這難以成為下跌的力量。
所以結論是,今天的情況與當年97年有很多不同之處,絕不能單從表面上作比較,除非一些外在因素改變,否則樓市並不會出現97式的下跌。
香港保育例子 在 看得見的記憶 How Memory Sticks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從終審法院大樓細讀香港的風格記憶」由香港大學房地產及建設系兼任副教授馬冠堯先生,講述終審法院大樓的發展背景、設計、歷史痕跡和修復活化。
分段:
00:51 發展背景
19:59 建造、設計與象徵
32:10 歷史痕跡
43:45 修復活化
「專題課堂」配合「教材套」推出,透過邀請本地專家及學者,闡述不同具體例子的文化藝術內涵,豐富學校教師在應用教材套時的教學內容。
「看得見的記憶──建築」教材套
「看得見的記憶──建築」教材套現已上線,相關的教材套簡介及教學素材可於本計劃網頁下載:https://www.web.howmemorysticks.org/educationkit
教材套內容包括教師手冊、教學PPT及多媒體素材,供全港中小學免費下載。老師可按照不同科目的學習需要,選取適用的部份於課堂或學校活動中應用。「看得見的記憶──建築」教材套共分為四節,透過認識傳統建築乃至不同時代的建築風格,配合數碼虛擬實境(Virtual reality)及擴增實境(Augmented reality)技術、多媒體教材,讓同學認識箇中收藏的記憶,學習閱讀和欣賞身邊的建築,嘗試發掘和發揮建築蘊藏的創意和文化價值。
本計劃的教學專員將會為參與教材套支援計劃的教師提供教學支援。
報名詳情請參考:https://www.web.howmemorysticks.org/education
觀看本影片並填妥問卷的教師,可獲贈實體印刷「建築教材套」乙套,數量有限,送完即止。
請按以下連結登記「建築主題教材套簡介及專題課堂」:https://forms.gle/na1Qs42CYZUNYVgx6
成功登記的教師將於影片首播日收到觀看連結及問卷通知電郵。
(繪畫主題登記連結將會稍後通告。)
「建築專題課堂」影片
建築主題影片首播日期:(時間均為下午2:30)
5月31日(一):建築教材套簡介會(主講:設計及文化研究工作室教育總監 馬健聰先生)
http://howmemorysticks.org/QR/?no=seminar6
6月1日(二):從文曲里公園看中國園林特色(主講:註冊園境師 古兆奉先生)
http://howmemorysticks.org/QR/?no=seminar7
6月2日(三):古蹟活化案例分享─綠匯學苑(主講:註冊園境師 古兆奉先生)
http://howmemorysticks.org/QR/?no=seminar8
6月3日(四):香港歷史建築保育的發展與項目分享(主講:文物保育建築師 謝正勤先生)
http://howmemorysticks.org/QR/?no=seminar9
6月4日(五):從終審法院大樓細讀香港的風格記憶 (主講:香港大學房地產及建設系兼任副教授 馬冠堯先生)
http://howmemorysticks.org/QR/?no=seminar10
詳情請參考:https://www.web.howmemorysticks.org/teacher-workshops
(繪畫主題播放日期將會稍後通告,敬請留意。)
賽馬會「看得見的記憶」藝術教育計劃
主辦機構:設計及文化研究工作室
捐助機構: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
網址: www.howmemorysticks.org
Facebook: www.facebook.com/howmemorysticks/
Instagram: www.instagram.com/howmemorysticks/
香港保育例子 在 看得見的記憶 How Memory Sticks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香港歷史建築保育的發展與項目分享」由文物保育建築師謝正勤先生,講述香港歷史建築保育的發展和現況,當中的爭議與平衡,並分享618上海街活化項目的特色、保育方法和經驗。
分段:
01:42 香港歷史建築保育發展
09:49 香港歷史建築保育現況
15:38 保育爭議與平衡
31:23 項目分享:618上海街
41:26 如何裝備自己以參與保育事業
「專題課堂」配合「教材套」推出,透過邀請本地專家及學者,闡述不同具體例子的文化藝術內涵,豐富學校教師在應用教材套時的教學內容。
「看得見的記憶──建築」教材套
「看得見的記憶──建築」教材套現已上線,相關的教材套簡介及教學素材可於本計劃網頁下載:https://www.web.howmemorysticks.org/educationkit
教材套內容包括教師手冊、教學PPT及多媒體素材,供全港中小學免費下載。老師可按照不同科目的學習需要,選取適用的部份於課堂或學校活動中應用。「看得見的記憶──建築」教材套共分為四節,透過認識傳統建築乃至不同時代的建築風格,配合數碼虛擬實境(Virtual reality)及擴增實境(Augmented reality)技術、多媒體教材,讓同學認識箇中收藏的記憶,學習閱讀和欣賞身邊的建築,嘗試發掘和發揮建築蘊藏的創意和文化價值。
本計劃的教學專員將會為參與教材套支援計劃的教師提供教學支援。
報名詳情請參考:https://www.web.howmemorysticks.org/education
觀看本影片並填妥問卷的教師,可獲贈實體印刷「建築教材套」乙套,數量有限,送完即止。
請按以下連結登記「建築主題教材套簡介及專題課堂」:https://forms.gle/na1Qs42CYZUNYVgx6
成功登記的教師將於影片首播日收到觀看連結及問卷通知電郵。
(繪畫主題登記連結將會稍後通告。)
「建築專題課堂」影片
建築主題影片首播日期:(時間均為下午2:30)
5月31日(一):建築教材套簡介會(主講:設計及文化研究工作室教育總監 馬健聰先生)
http://howmemorysticks.org/QR/?no=seminar6
6月1日(二):從文曲里公園看中國園林特色(主講:註冊園境師 古兆奉先生)
http://howmemorysticks.org/QR/?no=seminar7
6月2日(三):古蹟活化案例分享─綠匯學苑(主講:註冊園境師 古兆奉先生)
http://howmemorysticks.org/QR/?no=seminar8
6月3日(四):香港歷史建築保育的發展與項目分享(主講:文物保育建築師 謝正勤先生)
http://howmemorysticks.org/QR/?no=seminar9
6月4日(五):從終審法院大樓細讀香港的風格記憶 (主講:香港大學房地產及建設系兼任副教授 馬冠堯先生)
詳情請參考:https://www.web.howmemorysticks.org/teacher-workshops
(繪畫主題播放日期將會稍後通告,敬請留意。)
賽馬會「看得見的記憶」藝術教育計劃
主辦機構:設計及文化研究工作室
捐助機構: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
網址: www.howmemorysticks.org
Facebook: www.facebook.com/howmemorysticks/
Instagram: www.instagram.com/howmemorysticks/
香港保育例子 在 看得見的記憶 How Memory Sticks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古蹟活化案例分享──綠匯學苑」由註冊園境師古兆奉先生,透過位於大埔的綠匯學苑,分享古蹟活化的理念,如何保留當中的歷史記憶,而又兼顧現今環境生態、工程等的種種考慮,讓古蹟在現今社會產生新的意義。
分段:
00:43 古蹟歷史及活化理念
03:02 保留歷史記憶
04:25 現代工程考慮
07:43 環境生態考慮
11:37 推廣綠色生活
「專題課堂」配合「教材套」推出,透過邀請本地專家及學者,闡述不同具體例子的文化藝術內涵,豐富學校教師在應用教材套時的教學內容。
「看得見的記憶──建築」教材套
「看得見的記憶──建築」教材套現已上線,相關的教材套簡介及教學素材可於本計劃網頁下載:https://www.web.howmemorysticks.org/educationkit
教材套內容包括教師手冊、教學PPT及多媒體素材,供全港中小學免費下載。老師可按照不同科目的學習需要,選取適用的部份於課堂或學校活動中應用。「看得見的記憶──建築」教材套共分為四節,透過認識傳統建築乃至不同時代的建築風格,配合數碼虛擬實境(Virtual reality)及擴增實境(Augmented reality)技術、多媒體教材,讓同學認識箇中收藏的記憶,學習閱讀和欣賞身邊的建築,嘗試發掘和發揮建築蘊藏的創意和文化價值。
本計劃的教學專員將會為參與教材套支援計劃的教師提供教學支援。
報名詳情請參考:https://www.web.howmemorysticks.org/education
觀看本影片並填妥問卷的教師,可獲贈實體印刷「建築教材套」乙套,數量有限,送完即止。
請按以下連結登記「建築主題教材套簡介及專題課堂」:https://forms.gle/na1Qs42CYZUNYVgx6
成功登記的教師將於影片首播日收到觀看連結及問卷通知電郵。
(繪畫主題登記連結將會稍後通告。)
「建築專題課堂」影片
建築主題影片首播日期:(時間均為下午2:30)
5月31日(一):建築教材套簡介會(主講:設計及文化研究工作室教育總監 馬健聰先生)
http://howmemorysticks.org/QR/?no=seminar6
6月1日(二):從文曲里公園看中國園林特色(主講:註冊園境師 古兆奉先生)
http://howmemorysticks.org/QR/?no=seminar7
6月2日(三):古蹟活化案例分享─綠匯學苑(主講:註冊園境師 古兆奉先生)
http://howmemorysticks.org/QR/?no=seminar8
6月3日(四):香港歷史建築保育的發展與項目分享(主講:文物保育建築師 謝正勤先生)
6月4日(五):從終審法院大樓細讀香港的風格記憶 (主講:香港大學房地產及建設系兼任副教授 馬冠堯先生)
詳情請參考:https://www.web.howmemorysticks.org/teacher-workshops
(繪畫主題播放日期將會稍後通告,敬請留意。)
賽馬會「看得見的記憶」藝術教育計劃
主辦機構:設計及文化研究工作室
捐助機構: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
網址: www.howmemorysticks.org
Facebook: www.facebook.com/howmemorysticks/
Instagram: www.instagram.com/howmemorystic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