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小時可以拿來幹嘛?】
你知道嗎?24小時以內,
你可以徒步環整個紐約曼哈頓半島 🥾
你也可以開車從歐洲的斯洛維尼亞到荷蘭阿姆斯特丹🚗
你還可以挑戰去吃遍全台灣的24間美食攤販 🥘
但,如果你沒有機票去國外、不會開車、又不想撐死自己的話,
你可以選擇好好把握接下來的24小時,讓你的人生有些不一樣的燦爛色彩,
讓你老了可以跟孫子孫女說說你當年作了哪些瘋狂又突破自己的故事!💪
接下來的24小時,你可以下定決心要參加2019的流浪挑戰賽,
花幾個小時四處尋找可能跟你有同樣想法的朋友、
一面之緣的同學、甚至暗戀的對象,
跟他們一起組隊,在明天10/31的23:59分之前完成報名!
在三週的過程中培養出永生難忘的革命情感,
然後變成未來彼此小孩的乾爸乾媽(?)XD
流浪挑戰賽報名只剩24小時了!
為了提醒大家這24小時的重要,小浪特別請了神秘任務的合作夥伴----邊邊女力來陪你們倒數🙊
想了解神秘任務是什麼嗎?邊邊女力又是什麼樣的組織呢~
好奇的你,想要突破現狀的你、想要為自己寫下故事的你,
不管你是因為什麼原因猶豫,都給自己一個勇敢行動的藉口吧!
城市浪人在開幕式等著你!🤗
#歡迎標記那位還在猶豫的同學 #也可以標記暗戀的同學 #或是早該告白的同學
#食食課課任務 #食物與性別間的關係 #邊邊女力 #亞洲巡迴賽 #asiatour #wanderingchallenge
#城市浪人 #citywanderer
#FUN大視野想向未來 #青年公益實踐計劃
#新北市文化局 #國泰人壽 #微亮計畫 #原宿時空膠囊旅館
挑戰賽是什麼👉https://reurl.cc/720V21
豐富大獎送給你們👉https://pse.is/M6S47
三人一組報名👉https://reurl.cc/8lp8ny
補助計畫👉https://reurl.cc/YlEYMo
同時也有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90的網紅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主題: #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 #科學的考古學 連續三集聽完了臺灣史前史廳,再來就是進入科學的考古學,一樣由研究典藏組的 #葉長庚研究助理,來為大家介紹。 展覽說明: 本展示廳是考古學的探索之旅,也是關於考古學學科本身的故事。主要在向觀眾介紹考古學的內涵與精神,認識考古學如何逐步...
食物與性別間的關係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本集主題: #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 #科學的考古學
連續三集聽完了臺灣史前史廳,再來就是進入科學的考古學,一樣由研究典藏組的 #葉長庚研究助理,來為大家介紹。
展覽說明:
本展示廳是考古學的探索之旅,也是關於考古學學科本身的故事。主要在向觀眾介紹考古學的內涵與精神,認識考古學如何逐步發現、探索、分析現象、並利用科學精神與技術來解釋驗證考古發現的器物與現象。在這個展覽中,並非僅止於呈現特定的文化或遺址的文化史,而是考古學家如何發現、分析與還原事實的過程,以及在解釋或詮釋現象時的依據。
本展示廳利用不同的遺址造景,具體呈現考古現場的氣氛,使觀眾瞭解考古學家如何解讀考古遺址的各種現象。藉著不同的考古學案例與問題思考,逐步引導觀眾探索考古學家復原古代人類歷史的過程。透過現場情境的營造,藉著空間中視覺美感、觸覺、聽覺的運用,觸動觀眾的感覺神經,使之彷彿走入考古第一現場。藉著運用不同形式的高科技互動、多媒體媒材,讓觀眾親手操作、觀察、親身體驗與參與考古工作的流程。
一、探索古代:什麼是考古學
考古學是一藉由對物質遺留研究建立過去人類行為活動的系統性知識學科,以建立史前的文化史、瞭解過去人類的生活方式、文化發展與變遷,與進一步對文化意義的解釋等。本單元以文化層的概念,提供訪客初步了解考古學是必須藉由地球科學、動物學、植物學及化學等不同學科的研究來搜集、記錄與分析考古材料,從地表的探測到實驗室的分析,來解釋與重建過去的歷史。在這單元我們利用了測地雷達與土芯鑽探的互動展示,開啟了考古中科學知識的應用。
二、神機妙算:如何測定年代
考古學家確定年代的方法,可以分為相對年代及絕對年代。「相對年代」是指運用層位學及類型學比較物質遺留的年代早晚。而「絕對年代」則是運用各種物理學、化學及植物學等方法,計算出遺物可能的時間範圍,或是運用歷史文獻與曆法定年。
三、天工開物:如何復原工藝技術
人類與其它動物最大的不同在工具的制作,以克服、改造所面對的自然環境,在考古遺留中,所發現各式的工具如石斧、石錛或是陶製的容器,這些工具的材質、器型風格、使用痕跡,都與製作者所處的環境與文化息息相關。考古任務便是從這些器物尋找蛛絲馬姬,重建古代人類的生活。
四、朽骨玄機:如何瞭解古代的人類
人骨在考古遺留中是我們研究古代人類大量訊息的直接證據。考古學家透過對人骨的形態測量與化學分析,以了解人類的死亡年齡、性別、飲時與建康狀況,重建過去人類的容貌與體質,以進一步瞭解古代人類的社會結構、性別分工、飲食習慣及遷移過程等議題。
五、以食為天:如何瞭解史前人類的食物
人類的飲食可以透露出人如何去適應他所處的環境,因此考古學家不但想知道古代人類吃了什麼,更進一步想探究古代人類如何獲得與處理食物,以及因文化而形成的特殊飲食偏好。
六、山川水土:如何重建生態環境
人類社會的發展,相當程度受到生態環境的制約。因此,環境考古學家對史前人類所居住的環境,進行對古代環境的探索。在研究方法上,經常藉由生態學的角度,透過生物物理的環境來觀察古代社群的文化,因此強調社群與其環境間的關係。
七、棲身之所:如何重建和認識聚落型態
考古學中所謂的聚落形態指的是人類存在的物質跡象在地面上的分布,包括房屋、各種設施和村落,以及這些遺留的空間關系。研究聚落形態時可分為多種不同的層次,小自單一房屋結構,大至區域中各聚落及環境間的互動關係。都是考古學家想要探索的問題。
八、尊天敬地:如何瞭解古代人類的心靈
從遺址現象推論古人的心靈及思想,是考古學家最感興趣,卻也最困難的一項工作。在無文字的社會裡,只能透過遺物、墓葬形式及壁畫作為輔助研究。有文字的社會,考古學家可透過文字推測其宗教信仰。因此舊石器時代的維納斯雕象、中國古代的青銅工藝都是探討古人心靈的重要橋樑。
九、日久天長:文化的變遷過程
由於物質遺留可承載人類長期活動的過程與變化,因此,考古學可探究長期的文化現象或人類行為,而針對如早期國家的形成或古文明的衰弱。這類文化變遷的研究,考古學家要設想出政治、經濟、宗教、軍事及環境等各種變數,並運用各種科技方法來評估這些變數對於文化的影響。
十、鑑往知來:為什麼要保存文化資產
考古遺址保存有許多珍貴的資訊,是破解過去的重要關鍵,使人們得以瞭解過去的歷史。由於遺址一但遭受破壞就不能復原,是相當珍貴的文化資產,因此保護文化資產是每一個生活在這土地的人應該要關心的課題。
請大家支持,我全部六個粉絲頁
李基銘主持人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e
李基銘的亂亂分享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happy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ideo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hbn
漢聲廣播電台「快樂玩童軍」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scout
漢聲廣播電台「生活有意思」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ife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TyG8MI9Urb0/hqdefault.jpg)
食物與性別間的關係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銀河舍《偽婚世代》(作者親簽題字版)傳送門~
★博客來:https://is.gd/sjsnvu
★誠品:https://is.gd/lwnNz2
★金石堂:https://is.gd/Rcst5k
★讀書共和國:https://pse.is/G5XZS
【線上課程】《人際斷捨離》~
讓你留下怦然心動的關係,活出輕盈自在的人生!
課程連結:https://pse.is/E5MW5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YyLvd1cNcDw
【線上課程】《時間駕訓班》~
學會提升效率,擺脫瞎忙人生,做自己時間的主人
課程連結:https://pse.is/DDDHB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flfm52T6lE8
【10/15 開課!】《學「問」~高難度對話的望聞問切》~第17期
掌握達成共識的關鍵能力!
課程資訊:http://www.koob.com.tw/contents/232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goo.gl/A07zZ0
線上課程【不用開口,就讓你擁有人際好感】
啟動人際溝通的關鍵影響力 https://goo.gl/v3ojdo
桌遊【人際維基】~一玩就懂得別人的在乎:https://goo.gl/Ej4hjQ
到蝦皮購買【人際維基】:https://goo.gl/ASruqR
=======================
以下為本段內容文稿:
夏天到了,衣服越穿越少,不曉得你是否開始擔心自己的身材,偷偷鍛鍊肌肉或節食呢?
如果是的話,你一定要注意聽這一集的節目,認識「道德光環效應」這個名詞。
先不解釋,我們直接來看一個真實的案例。1992年,美國snack Wells餅乾,在他們的外包裝上打上「零脂肪」這幾個字眼,結果銷量整整提高好幾倍。為什麼呢?因為當人們看到這三個字後,就會覺得自己挑了一個很不錯的零食,已經有為自己的健康盡力,所以他們在吃餅乾時,就不會那麼認真地控制自己的食量,一不小心就吃掉一整盒高糖份的餅乾。
這情況有多嚴重呢?當年因為誤信廣告,讓大家體重瘋狂上升的現象,還被醫學研究人員稱之為「snack Wells斯耐克維爾斯症候群」,可見情況有多嚴重。
不只如此,研究也發現,中午吃飯去速食點點餐的人,如果有點沙拉,接下來點的漢堡就會比較大份、熱量比較高。可是消費者本人卻會覺得自己吃進去的熱量並不多,原因就是因為沙拉會蒙蔽點餐者的判斷力,讓他們覺得自己吃的食物很健康,熱量很低,於是低估了自己要付出去的健康成本。
所以聽到這裡,妳一定就懂了所謂的「道德光環效應」,就是因為自己做了一點好事之後,接著就允許自己放縱一下,不用那麼嚴格對待自己。而這一點點放縱最後通常就會演變成難以收拾的後果。
例如吃下更多冰淇淋、蛋糕、甜點。所以如果你最近在減肥,你一定要很小心「低熱量」、「有機」、「無添加」、「高纖」這之類的字眼,他們很容易鬆懈你的戒心,讓你不知不覺吃下更多熱量。
除了食物之外,研究者還發現道德光環效應影響範圍相當大,像是在一個模擬面試的情境中,受試者先回答完一份判斷有沒有性別歧視言論的量表,結果那些強烈抵制性別歧視的人,更容易錄取男性,而非女性。原因就是因為他們已經覺得自己是一個不會有偏見的人,所以在下判斷時,反而較不謹慎、更加衝動。
甚至再擴大一點,就連上街購物也會有道德光環效應,那些撿到便宜,買到打折品的人,會因為覺得自己超賢慧、超精打細算,結果失心瘋買了更多不需要的東西回家。
這些都是「道德光環效應」引發的連鎖反應,讓自己的自制力像跳涯一般急速下降。
所以你可以想一想自己是不是辦了健身房的會員證後,就覺得自己已經很棒,開始偷懶,而根本走進去運動;或是買了一堆書,覺得自己超有智慧的,看完一定會變得很優秀,但事實是一本也沒翻開。
那既然道德光環效應這麼無所不在,該怎麼辦呢?
很簡單,有兩個撇步。
第一, 記得自己最初的目標,減少被誘惑的機會。例如上街買東西,請列好清單,採買自己真正需要的東西就好,其他再便宜的東西,如果不在清單上,就不需要花時間停留。
其實這個道理,也很適合用在因應便利商店的行銷策略,商家為了提高買氣,很喜歡玩第二件半價或六折的活動,然後我們很容易一不小心就買了超過自己需要的量回家,還得想辦法送給別人吃或喝。
面對這個時候,你就該冷靜下來,好好地問自己,我真的需要買這麼多嗎?買回去的第二件商品,是吃得下嗎?如果不需要,千萬不要為了打折買東西,這個行為會誘發你的衝動,讓你卸下防備,開始大買特買。
第二, 尊重自己的需要,不要過度壓抑,引起更多反彈。就像很多研究都告訴我們,吃高熱量食物不一定就會導致肥胖,而是過多的熱量才會。同樣的,如果你有想吃比較豐盛的食物,可以為自己規劃合適的份量,計算好適當的熱量,好好品嚐,而不是完全不吃,最後來個大反撲,吃下更多後悔。
也就是說,會讓我們胖的不一定是食物,而是我們的念頭,你越排斥、害怕的東西,就會對你產生更大的吸引力,在某個時機偷襲你,讓你措手不及。
同樣的,面對關係的問題也是,也要小心道德光環效應,就像有些伴侶會覺得我已經帶錢回家了、我做了很多家事、照料很多大小事,所以我是一個好男人、好女人,於是他回家後就對家人頤指氣使,覺得自己有資格把脾氣灑出來。但這麼做,非但不會有人感謝你,甚至會讓人想離你遠遠的,覺得你比那些沒做事的人來得更討厭。
就像我最新出版的小說【僞婚世代】裡面的男男女女,其實都是用自己想要被對待的方式愛對方,結果卻把對方推得更遠。透過故事的鋪排,你將有機會看見每個不同的主角,他的回應是怎麼影響著關係,讓他越來越幸福,還是越來越不幸。
希望今天的分享,能夠帶給你一些啓發與幫助,我是嘉玲。
如果你喜歡我製作的內容,請在影片裡按個喜歡,並且訂閱我們的頻道。別忘了訂閱旁邊的小鈴鐺,按下去;這樣子你就不會錯過,我們所製作的內容。
謝謝你的收聽,我們再會。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8CDerznG8jg/hqdefault.jpg)
食物與性別間的關係 在 飲食男女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我不能選擇怎麼生,怎麼死。
但我能決定怎麼愛,怎麼活,
這是我要的自由。
人生開端的首位偉大女性,便是媽媽。掀開記憶的匣子,回憶片段總是如水墨化開的一抹淡淡黃黃,母親的雙手無比溫柔,不知從何時起,延伸着一絲絲風霜洗禮的痕迹,被歲月流光鏤成刻紋,彷彿是前世今生的鎖鏈。往昔封建社會沒得選擇,女人一輩子當上男人背後的「賢內助」,甚而擔當母親背負千斤重,時而默默照顧着起居飲食,時而碌碌打點着大小家務,漫漫歲月磨蝕了甘心與不甘心的掙扎,反正,那時代的女人皆如此這般走到人生邊上,這種傳統無人敢非議,不認命的終歸認了命。時至千禧年,當代婦女不再被男人的身影遮蓋,然而「男主外,女主內」的傳統思想根太過深,蒂太牢固,她們依舊背着性別定型的枷鎖,天經地義生活館負責人Janis慨嘆:「我認為時下香港人都唔會睇低女人,但係,依然見到成個社會,女性受到雙重身份嘅束縛。」
機緣巧合落戶花墟
沿着太子道西,徐徐踏進一個新舊融合花香氤氳的小社區。見證歷史更迭的古舊唐樓靜靜地佇立着,據稱是戰前遺留下來,冰山一角的微末印記,早於1930年代初由一間比利時建築公司興建,當時被稱為「摩登」住宅,戰後部分建築被拆卸重建,近年港府再作一番保育活化,目前只剩下10幢,是香港市區現存最大的相連戰前唐樓群。唐樓群的旁邊是歷史悠久的「花墟」,賞花買花的人群絡繹不絕。人未至,由遠而近一陣陣撲鼻的馥郁芬芳,一下子,分不清繁花盛放,抑或是果熟蒂落。花與果,總是有一種微妙的張力,在嗅覺之中魂牽夢縈,這是一種魔力,讓人不知不覺地全然放鬆身心。偶爾見路上的貓兒在花潮中悠悠蕩蕩,大家剛巧碰頭相聚,無不是花開自有因,緣來則聚首。Janis淡淡然一句「機緣巧合」帶出了落戶此地的因由,「二零一二年間,整個花墟進行重建,當時我們看到這個地方很好 ,可以接觸到很多消費者,其實想把這些人連結,買東西時可以了解生產者是誰 ,可以了解有多少人付出過。」唯獨透過真切的了解,方可明白「粒粒皆辛苦」的道理,即使簡單如一粒白米,背後不知有多少人付出汗水,最終才得以來到自己手上。Janis認為從自愛開始,擴而充之,培養為惜物的習慣及心態,「希望大家由關心自己開始,再關心每件產品背後付出嘅人。」
重覓睽違的人情味
金錢帶動經濟脈搏,儘管再富庶卻不保證快樂。維繫社區樂也融融,惟有濃濃的人情味,各家的門前雪與瓦上霜不再是避忌,而是守望相助的契機。曾經身為社工的Janis有感香港人情味愈來愈少,在天經地義生活館竟重覓睽違的暖暖人情味,更達成了最初當社工的理想,「最初做社工那時,人與人之間嘅關係愈嚟愈薄弱, 見到佢哋互相分享。除咗工作之外, 同一眾媽媽合作真係好開心,好似多咗好多個媽媽。嗰種人情味,那種關係網絡, 達成咗我做社工嘅目的。 」
這兒實則由八間本地社企,包括農夫及學生組織合作營運,此外,還組織了一群婦女經營鋪面業務,「男人出去搵食,社區入面嘅婦女,通常要照顧小朋友,好難搵工作, 佢哋都想要零散嘅工作機會,所以多接觸婦女。 整體嘅營運,而家主要由十幾個婦女一齊合作做,小至清潔場地,大至入貨 ,其實都係由一班長者,同埋婦女一手包辦 。」
每日時刻只轉一圜,對於處理大小家務的家庭主婦而言便需精打細算,榨出每刻的餘暇來經營自己的生活,來佔一經濟席位,這兒提供了難能可貴的極彈性上班時間,配合不同婦女的需要,「我要追求男女平等,所以我要出外工作,但同一時間成個社會都期望女性照顧小朋友,一個人只有廿四小時,比較難做到,佢哋可以就住要照顧家庭嘅時間,就佢哋生活嚟決定當值時間。」
開班授徒祖傳秘方
「唔係要每個婦女都成為百萬富翁,希望她們可以透過自己的興趣,成就她的事業。」Janis在館內時不時召募社區導師,該些導師主要由有一技之長的婦女擔任,透過提供不同興趣班予該社區,從而發揮大家的技能,同時,又可以令更多人參與社區經濟。「有啲街坊唔一定有產品推出,佢可能識得教寫字,又或者識得教唔同嘅工作坊,參加course嘅費用,會畀返導師,作為佢嘅收入,香港好多社區經濟項目,例如:天水圍區都會製作健康加工生產食物。我們有一個好深刻嘅例子,有一個蒜頭浸醋或蒜頭浸蜜糖嘅秘方,其實係一位媽媽嘅婆婆祖傳秘方,感冒、咳食咗呢個就會好番。」
Janis口中提及的蒜頭浸醋導師,便是年近花甲的秀娥,原來,她最初不太願意分享這一切,認為這些東西自己一直以來收藏於床下,沒根沒據,抱着「獻醜不如藏拙」的心態。及後,終打破內心藩籬,開班授徒吸引男女老少來報讀,秀娥謙遜推卻「Miss」的尊稱,讓學員直呼自己的名字,「其實大家都係為興趣,當係教吓其他人,我教佢哋嘅同時,都學到新知識, 傾一傾佢哋曾經學咗咩嘢,大家互相交流, 因為我已經退休無做嘢,喺呢度幫手最大得着, 就係學多啲嘢。見識多啲,自己無咁悶。」 然而民間智慧從來都是無從考證,問及蒜頭浸醋是否真的有療效,秀娥打趣道:「我無三高問題,唔知係咪因為飲咗佢?其實,呢啲屬於一種民間偏方,首先要煲熱玻璃樽,再晾乾。唔能夠有水喺入面,切咗個尾,然之後去衣,原粒放入去玻璃樽, 放咗一半左右,我哋就開始倒醋入樽,跟住緊封,一至兩個月就可以拎出嚟食。」
填充生活中留白處
原來,她們有一句言簡意賅的口號──「天地健康養生,經濟社會公義」,寥寥十數字說盡了真正的核心價值。這兒不僅銳意帶動社會創新和服務社區,更重要的是以公平合作為原則,嘗試實踐理想的經濟公義,以及創造有別於主流的另類經濟,即打破女性照顧家庭的傳統思想。先創造一些工作機會,透過婦女互相合作去參與社區,婦女的技能亦有經濟價值,並讓婦女有機會在家庭及社會經濟中佔一席位。
Janis直言,通常婦女都擔當照顧者角色,要照顧小朋友,要燒飯給一家人,這種家庭期望, 女人會加諸到自己身上,我是否不夠努力照顧家庭呢,而放棄自己的興趣。「好多婦女都好犀利,如果要佢哋工作,有適當培訓佢哋可以發揮好多,但係未必有平台畀佢哋做自已有興趣嘅事,佢哋可以整嘢食,牙膏都可以自己整,原來好多人欣賞, 原來我識煮嘢食,識整肥皂, 都會係社會好需要嘅才能。 我哋呢度好多貨品都係出自女人手,大約一半貨品係公平貿易產品,嚟自尼泊爾、印尼、斯里蘭卡,大部分都係由婦女或者低收入家庭親手製作;另外一啲就係本地生產貨品,有環保皂、醬料、果醬,全部由本地婦女生產。 」
在這兒工作退休婦女阿范及阿甘,因子女長大,過往忙碌的生活頓然多了留白,她們不約而同在這兒得到滿足感,認同自我價值,阿范分享:「我喺呢度差不多第四年,本身十分好動,希望對社會有點貢獻,回來當值嘅工作,主要係上貨、點貨、打點所有嘢。好有滿足感,起初有啲怕醜,慢慢學,而家我覺得自己應付得好好,說話技巧好咗。」天經地義經營的,豈止是一間小店?更是,巾幗可支撐半邊天,成為家庭經濟支柱。
採訪:黃寶琳
攝影:胡浩賢
天經地義生活館
地址:旺角太子道西204號
電話:9388 5560
營業時間:11am-7pm(逢星期一3pm-7pm)
===================================
立即Subscribe我哋YouTube頻道:http://bit.ly/2Mc1aZA (飲食男女)
新店食評,名家食譜,一App睇晒!
立即免費下載飲食男女App: http://onelink.to/etwapp
《飲食男女》Facebook:http://www.facebook.com/eatandtravel
飲食男女網站:http://etw.hk
Follow我哋Instagram,睇更多靚片靚相:http://bit.ly/2J4wWlC (@eat_travel_weekly)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f8ep2nV3Fag/hqdefault.jpg)
食物與性別間的關係 在 #食物與性別間的關係 - एक्सप्लोर करें | Facebook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explore #食物與性別間的關係at Facebook. ... 可以開車從歐洲的斯洛維尼亞到荷蘭阿姆斯特丹. 你還可以挑戰去吃遍全台灣的24間美食攤販. 但... और देखें.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