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9.10.28經濟及財政等委員會聯席會議審查涉及萊豬之行政規章案》
程序發言:
本席於程序發言表示:民進黨政府要進口含萊劑美豬卻不修法,也不召開「食品安全風險評估諮議會」,到底在怕什麼?為什麼不敢召開?現在包括台北市、民進黨執政的桃園市及台南市都堅持萊劑零檢出,因此希望政府能夠尊重地方民意,不要強行闖關,先召開「食品安全風險評估諮議會」後,再審查相關行政命令,以確保民眾食品安全的權益。
#財政委員會質詢
#萊克多巴胺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 中華民國行政院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1萬的網紅PanSci 泛科學,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影片未收受任何贊助,歡迎各方善心人士斗內※ 斗內連結:https://donate.pansci.asia/ 各節重點: -什麼是萊克多巴胺:1:02 -萊克多巴胺在國際上的安全標準:1:55 -萊克多巴胺台灣報告長這樣:3:34 -結論:4:33 把政治人物的立場放一旁,本片要來討論:...
食品安全風險評估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文茜的世界周報》
根據澳洲疾病預防中心及聯邦科學工業研究組織(CSIRO)刊登在最新出版的《病毒學雜誌》上的研究發現,新冠病毒生命力「非常頑強」,在比如手機螢幕、塑料或紙質貨幣等光滑表面可以存活28天。不過,實驗的前提條件是:溫度在20攝氏度、光線昏暗的環境下。同樣地條件,流感病毒可以存活17天。這項研究還發現,溫度升高、新冠病毒存活時間會縮短,溫度升到40度時,某些材質表面的病毒在24小時內傳染性即消失。但該項實驗是在實驗室光線昏暗的環境中展開的。此前的研究已經發現,紫外線可以殺死病毒。根據大多數的專家皆表明,新冠病毒主要的傳播渠道為密切接觸者的呼吸道飛沫,比如咳嗽、打噴嚏、講話。但是也有證據顯示,新冠病毒可以通過氣溶膠傳播。美國疾病研究控制中心還曾說,有可能因接觸留有病毒的金屬、塑料物體表面而導致感染,不過這種情況並不普遍。而為了預防所有被感染的可能性,專家們還是提醒,要多用酒精消毒並且勤洗手。
{內文}
正當我們都小心翼翼的戴上口罩,做好消毒,殊不知,冠毒的威脅並非如此輕易的被消失。澳洲疾病預防中心的一項研究,令人感到害怕。科學家們表示,「極度頑強」的新冠病毒,在鈔票,手機螢幕及不鏽鋼等光滑物體表面,可存活長達28天。
(Australian centre for disease/Trevor Drew教授)
它確實是有關係,我不想過分強調,但與此同時,我們真的要對此保持警惕,我們仍需要做好個人和公共場所的消毒,即使周圍看起來沒有任何情況,但你可能疏忽了一些殘留的病毒,某些形式,從毒氣 從物體表面,換句話說,你將其直接放入嘴中,例如某人拿著啤酒杯倒酒,他的姆指觸碰到開關把手,然後你又直接放到嘴裡
或間接觸摸被污染的東西,將手指放到嘴邊或擦眼睛,這樣也會被感染
這項實驗的前提條件是:溫度在20攝氏度,光線昏暗下進行。而且相比之下,流感病毒在相同的條件下,存活的時間是17天。
(Australian centre for disease/Trevor Drew教授)
我們看過一些塑膠的表面,非常能保存病毒,所以像是計程車,你知道,公共交通工具的扶手靠上面,飛機上,在這些包些含有塑料乙烯基的表面,病毒確實能夠生存很長一段時間
研究還發現,溫度升高、新冠病毒存活時間會縮短,溫度升到40度時,某些材質表面的病毒,在24小時內,傳染性即消失。病毒在光滑、無孔材料的表面,比在多孔材料存活時間更長。但也有專家表示,這項研究是在「病毒友善」環境下展開的,但現實生活中,病毒很可能沒有這麼好的條件。
(生物風險病原體專家/Shane Riddell)
在我們的研究中,它處於一個受到控制的條件下,有設定實驗室的溫度和濕度,但在現實生活中,這些表面可能會接觸到陽光,濕度也會不同,因此實際的結果可能會有差距,另一項重要的因素是我們仍然不知傳染的劑量,所以就算這些病毒能存活長達28天,但是具有實際是否傳染力,重要的訊息在於,我們要盡可能的勤洗手,用酒精消毒洗手
但根據美國羅格斯大學 微生物學教授戈德曼(Emanuel Goldman),今年7月在醫學雜誌《柳葉刀》上發表的文章寫到,新冠病毒通過無生命 表面傳播的機會非常小。他說,那些發現嚴重風險的研究,通常是在「與真實生活差別很大」的情況下展開的。近期,還有一名加州大學醫學教授甘地(Monica Gandhi)也表示,新冠病毒不會通過接觸污染表面傳播。
(新聞主播)
新英格蘭醫學雜誌中,研究人員以空氣,塑膠,鋼,銅和紙板等五種環境下,來看新冠病毒會發生什麼情況,這是個很有趣的研究。懸浮粒子能在空中生存30分鐘甚至到落地幾個小時,塑膠和鋼鐵中的冠毒能存活比較久,超過72小時,銅上的冠毒消失較快,大概只能生存4小時,而在厚紙箱,冠毒大概能存活24小時
但各項研究結果差異相當大,但研究的結果皆認為,新冠病毒在低溫條件,平滑的表面存活力強,這也有助於我們理解,為什麼在冷藏、肉製品加工廠的疫情嚴重。同時也讓人聯想到,七月以來,大陸全國七個地方的冷凍海鮮外包裝上也曾檢出新冠病毒,引起外界疑慮。
(大陸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主任/李鳳琴)
包括海鮮在內的所有食物,它不會感染新型冠狀病毒,但是存在著被新型冠狀病毒污染的這種可能,那麼新型冠狀病毒污染了食品或者食品包裝材料之後,那麼在食品或食品包裝材料的表面是不能夠繁殖的,但是常溫下,可以可存活的時間也較短,但是在低溫下,新型冠狀病毒存活的時間比較長,因此目前還不能排除低溫冷藏的食品和食品包裝材料作為病毒的載體,造成新型冠狀病毒污染環境,並引起人類傳播的這個可能
BBC的報導,針對澳洲科研機構所稱,冠毒在光滑表面能存活達28天的說法,英國感冒研究中心前任主任艾克斯(Ron Eccles)表示,病毒是透過咳嗽、打噴嚏時噴出的黏液傳播,但這項研究並不是使用新鮮的黏液,且新分泌的黏液不利於病毒存活,因為它含有大量的白細胞,這些白細胞負責製造可以殺死病毒的酵素,傳染性病毒,只能在物體表面的黏液中,存活數小時,而不是數天。而現在的問題又回到了最初的規範,如何防止每天都會使用到的鈔票,成為傳播冠毒的凶手。
(民眾)
準備好了 付錢沒辦法就使用消毒劑和手套
(民眾)
這讓我會使用簽帳卡或信用卡
(醫生)
這很重要,接觸的鈔票記得要洗手
(民眾)
它可以在任何表面,所以最好的方式就是洗手
這是我們目前能預防的方式。
食品安全風險評估 在 立法委員林奕華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開放萊豬🐷#時中_吉仲誰說了算🤔❓
#國民黨立院黨團記者會
💡開放動物用藥標準依據的食品安全風險評估報告,衛福部竟迴避公開招標⁉️
➡️農委會應該先廢止相關公告,待衛福部風險評估報告出爐後,再另行公告
💡必須說明99990元神奇數字,部長必須道歉
💡到底有多少國家開放萊豬❓❓衛福部跟農委會說法始終不一
食品安全風險評估 在 PanSci 泛科學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本影片未收受任何贊助,歡迎各方善心人士斗內※
斗內連結:https://donate.pansci.asia/
各節重點:
-什麼是萊克多巴胺:1:02
-萊克多巴胺在國際上的安全標準:1:55
-萊克多巴胺台灣報告長這樣:3:34
-結論:4:33
把政治人物的立場放一旁,本片要來討論:人類吃了萊克多巴胺會怎樣?
想回答這個問題,必須經過食品安全風險評估,而後訂出每日可接受安全攝取量(ADI)與最大殘留容許量(MRL)。
而經過保守評估顯示,若進口牛、豬肉品中的萊克多巴胺含量均控制在 Codex 建議的 MRL 時,風險尚在可接受範圍內。
另一方面,針對高風險族群、不想吃含有萊克多巴胺豬肉的民眾,如何標示豬肉來源則是政府必須處理的重要課題。
關於萊克多巴胺的泛科學文章:
2020 /
含有瘦肉精的美豬進台灣前該知道的那些事:肉品暴露萊克多巴胺的健康風險評估怎麼做?
https://pansci.asia/archives/192227
美豬來台!萊克多巴胺風險評估出爐,數據一次看清楚
https://pansci.asia/archives/190788
2016 /
我們能說瘦肉精安全嗎?用什麼標準?
https://pansci.asia/archives/99272
2012 /
培林的危害性:科學證據還是恐慌塑造?
https://pansci.asia/archives/12358
其他迷思澄清:
真的能「零檢出」嗎?食品檢驗的四大迷思 ──「PanSci TALK:食品安全基本功」
https://pansci.asia/archives/119292
政府公開資料:
臺灣食藥署公告(發布日期:2020.09.05)
https://reurl.cc/4mWxDX
豬肉內臟及其他可食部位萊克多巴胺殘留容許量
https://reurl.cc/9XRlaV
食品安全風險評估 在 食品安全與風險評估 - SGS安心資訊平台 的相關結果
風險 的定義是指在某一特定環境下或特定時間內危害發生的機率。而食品風險通常著重於對於人體身心健康影響發生的機率,透過危害因子的評估後進一步採取適當的措施以降低 ... ... <看更多>
食品安全風險評估 在 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編章節條文 - 全國法規資料庫 的相關結果
主管機關採行之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措施應以風險評估為基礎,符合滿足國民享有之健康、安全食品以及知的權利、科學證據原則、事先預防原則、資訊透明原則,建構風險評估 ... ... <看更多>
食品安全風險評估 在 第六章、食品安全風險評估與管理 的相關結果
上述事件中凸顯食品安全風險評估在現今的食. 品安全衛生的重要性。現今的食品衛生安全問題不. 止包含由病原菌引起的食品中毒,更擴大到違法化. 學物質添加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