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擊型農業策略_拯救日本農業重獲新生
【日本服務業出口戰略:輸出飲食文化,帶動國產高品質農水產品出口】
根據日本經濟新聞報導,雖然在政治外交上的風波不斷,但日本料理與日式餐廳在中國大陸城市地區的熱度卻持續升溫。根據統計,中國大陸日式餐廳的數量於過去5年間整整翻漲了一倍, 2017年已突破2萬家。且不僅是作為經典代表的夜間居酒屋時段,在午餐時段、甚至是居家料理也會選擇日式餐點的族群正不斷擴大,中國超市也開始銷售多種日本食材。可以看出,日本料理正逐漸成為中國大陸民眾飲食生活的一部分。
進一步觀察近年日本農林水產品出口規模成長較快、以及出口規模較高的國家不難看出,排名領先的國家均為日本餐廳分布較密集、或是正在快速成長的國家,包括中國大陸、香港、台灣、越南、泰國以及加拿大等。在此基礎上,日本政府將向海外擴大輸出「飲食文化」以帶動農林水產品出口規模,作為日本「攻擊型農業」(攻めの農林⽔産業)的重要發展策略之一。攻擊型農業為日本為迎戰TPP挑戰,由首相安倍晉三所提出的發展策略,該策略規劃戰略性地擴大日本國產高品質農林水產品及加工食品的出口規模,目標到2020年前的出口額達1兆日圓。
為實現攻擊型農業的目標,日本政府成立了官民一體的運銷組織,成員包括觸角廣泛的大型綜合商社,還有實力雄厚的物流企業,並邀請經驗豐富的廣告公司參與。目前該組織已在中國大陸、香港及新加坡建立了大型農產品集散基地。日本政府的策略是,在廣泛宣傳日本料理的同時,將日本農產品推廣到世界各地,使接近夕陽的日本農業從擴大出口中獲得新生。此外,以和食文化普及及輸出飲食文化為核心,日本政府進一步提出了日本農業FBI(From Japan, By Japan, In Japan )戰略,具體作法包括日本食材的活用推進、日本料理文化/和食產業的海外推廣、以及日本農產品與食品的出口擴大等。
除了日本餐廳的大舉進軍外,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在輸出環境整備以及後勤支援網絡構築的部分。朝日啤酒中國法人華南本部長崎田淳也便指出,「物流網的構築為造成日本料理熱的關鍵原因之一。」崎田部長表示,「雖然目前中國大陸對進口品類還有限制,但日本食品企業與伊藤忠等大型商社在中國大陸構築了冷鏈物流體系,因此很多中國超市也開始銷售日式調味料、咖哩以及納豆等日本食材,共同形塑了易接受日本料理的環境」。
為建立從生產、加工、流通、海外配銷到消費環節的高效率、高品質農產品流通體系,日本官民組織在基礎設施層面投入了相當多的資源,例如酷日本基金(Cool Japan Fund)於2014年宣布第一批投資項目中,即包含藉由提升物流運輸網絡與基礎設施品質,帶動日本酒與和牛等和食文化傳播到東南亞國家的戰略規畫。
具體案例方面,包括2013年日本雅瑪多推出跨境零擔散貨低溫物流服務,藉由與ANA全日空和樂天集團的策略合作,以沖繩為樞紐,提供網路下單、陸空聯運及隔日送達的高品質生鮮物流服務,覆蓋範圍包括首爾、上海、台北、香港、曼谷與新加坡等主要亞洲國家。日本郵船集團與福岡大同青果等蔬果批發企業於2014年聯手開發出口運輸方式,藉由能夠控制溫度、濕度和氧氣濃度的貨櫃,展開蔬果出口海運業務,並根據蔬果種類與出口目的地進行細緻的物流管理。Cool Japan則與川崎汽船、Logitem株式會社合作,共同投資15億日圓,於2016年在越南胡志明市郊建設高性能低溫倉儲。以及2017年日本快遞龍頭企業雅瑪多宣布,將旗下冷鏈運輸生鮮食品的經驗與京東集團物流網絡結合,在中國大陸構築覆蓋全國的低溫物流網絡等。
整體而言,日本政府近年藉由結合餐飲文化、物流服務、通路消費等活動,共同支援商品輸出的概念與做法,確實在海外市場取得了不錯的經營成果。多家領導企業陸續傳出佳績,亦成功帶動出口規模擴大,日本報導稱其為「新外需」戰略,海外輸出儼然成為除了內需市場之外,支撐未來日本經濟發展的「第二支柱」。我國同樣作為內需市場較小的海島型國家、且亦具備精緻飲食文化、高品質通路經營與物流服務基礎。在新南向戰略喊得震天價響的同時,日本官民組織共同輸出海外市場的經驗與戰略,應可做為我國服務業南進宏觀策略之重要依據。
食品商社 海外展開 在 未來流通研究所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新加坡旅遊剁手景點再加一
#日本零售企業新外需戰略全面啟動
#新聞評析
唐吉訶德進軍東南亞市場,日本零售企業「新外需」戰略啟動!
日本知名平價零售連鎖企業「驚安的殿堂」唐吉訶德(Donki),今年以來積極進軍國際市場,不僅4月推出中、港、台、韓及部分東南亞國家之海外直送服務,上個月更宣布將於新加坡烏節路一帶開設分店,銷售與日本流行文化相關之「酷日本」主題商品,作為進軍東南亞市場的第一站。
台灣遊客相當熟悉的掃貨天堂唐吉訶德,在日本境內擁有超過300家門市,約有10%門市採24小時營業,銷售商品種類多達45,000項。廉宜的價格、如尋寶般的消費體驗、加上店內提供多語服務,使唐吉訶德成為許多赴日觀光客必去的景點。2016年前往唐吉訶德消費的旅客人次年增62.4%,且不同於本地消費者集中於下午3-5點的購物高峰,海外觀光客偏好於整天行程結束後的夜間時段前往消費。境外觀光客中,以南韓遊客的占比最高,達40%,其次為中國大陸、台灣及泰國遊客。
即使面臨消費稅提升後的低迷買氣,日本DAISO、SERIA以及CanDo等百元商品店、以及唐吉訶德等平價連鎖門市,仍舊展現出銷售成長力道。以唐吉訶德為例,該公司自1989年成立以來,營收與獲利已連續27年成長,甚至超商業者羅森也推出LAWSON STORE 100店態,企圖分食平價商品市場大餅。而這股動能背後最主要的驅動關鍵,不僅來自於消費市場對於平價商品的愛好,更重要的是企業經營策略的成功轉型:大舉切入旅遊零售消費市場。例如唐吉訶德為滿足旅客一站式購足的消費需求,開展出大型門市(mega)店態,藉由眾多完整的商品線吸引遊客到訪,並藉此刺激衍生消費行為。
另一方面,不僅是在國內經營方面求新求變,面臨內需環境的惡化,日本零售業者亦積極轉進海外新興市場布局,當我國朝野積極商議新南向推動措施的時刻,日本零售業的海外店數及營收比例正悄悄創下新高。今年以來,已有多家領導企業經營成果陸續傳出佳績,日本媒體稱之為零售業「新外需」戰略,顯見海外市場已成為日本零售企業未來發展的「第二支柱」。而龐大的東南亞市場,正是日本零售業者積極進軍的標的,例如7-11、Lawson、Familymart等超商業者,目前在東南亞已布局約8,000家店。而日本零售巨頭永旺(AEON),則與越南、泰國、緬甸、柬埔寨、印尼及馬來西亞當地企業合作,現已擁有超市、量販等超過200家門市,並在當地建置高品質的物流網絡及清真商品研發中心。而作為零售網絡的重要基礎設施,酷日本基金與川崎汽船、Logitem株式會社合作,共同投資15億日圓,於2016年在越南胡志明市郊建設高性能低溫倉儲,以海外低溫共倉為基礎,擴大日系低溫食品在東南亞市場的流通及銷售。
不同歐美系零售企業海外營收貢獻度近50%的經營模式,日本零售企業一直以來均相當倚重內需市場。根據Deloitte統計,2015財年日本零售業者海外營收貢獻度僅10.4%,不僅遠遠落後於歐美業者,甚至低於中國大陸(含香港)及亞太地區的平均比例。然而由近兩年日本政府與業者的積極佈局看來,日本零售企業的「新外需」戰略已全面展開:以大型綜合商社、優勢零售通路為核心,推動日本優質商品銷入亞洲新興市場。
我們可以看到,現代跨境貿易已進入集團化作戰形態,從商品設計、行銷方案、虛實通路到物流與金流服務等,環環相扣、優勢互補,絕不能仍以過去單打獨鬥勇闖天下的心態因應,日本零售業輸出之經驗可做為我國服務業南進宏觀戰略之參考依據。
https://www.digima-news.com/20170620_20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