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法院110年度台非字第194號刑事判決】
1、
票據權利之發生、移轉及行使,與票據之作成、占有及提示具有不可分離之關係,故有效之票據為有價證券,並具有(財)物之性質,簽發票據之人於合法轉讓交付前,為該票據之原始所有人,該有效之票據自得為財產犯罪之行為客體。然包括本票在內之票據為要式證券,提供市售空白本票由相對人簽發後加以強取,其本票之作成,須依票據法第120條第1項規定,記載該條項各款所列事項,倘有缺漏,除同條第2項至第5項另有關於未記載同條第1項第3款(受款人姓名或商號)、第5款(發票地)、第7款(付款地)及第8款(到期日)之擬制規定外,其中關於「(第1款)表明其為本票之文字」、「(第2款)一定之金額」、「(第4款)無條件擔任支付」及「(第6款)發票年、月、日」之絕對必要應記載事項須填載完備,並由發票人簽名,始克成為有效之票據,否則除有授權執票人填載相關應記載事項之情形外,依同法第11條第1項前段「欠缺本法所規定票據上(絕對必要)應記載事項之一者,其票據無效」之規定,乃 #當然無效之票據,#不能認係有價證券,#而不具有(#財)#物之屬性,#自無從為財產犯罪之行為客體,#行為人縱予非法取得,#亦難謂其犯罪已屬既遂。
2、
查本件原判決依憑被告莊士國供承:伊夥人強押剝奪少年黃○皓之行動自由並予施暴成傷,且強令黃○皓簽立金額新臺幣(下同)6萬6,000元之「本票」1張(下稱系爭「本票」)交由謝金吉取得保管等情……上述黃○皓所簽發系爭「本票」之狀態,乃被告與謝金吉共同被訴本件犯行具有相同訴訟利益之待證事項,究竟系爭「本票」上經黃○皓填載之事項為何?其中諸如發票日期等絕對必要應記載事項已否記載完備?是否係有效之票據而為有價證券?以上疑點攸關系爭「本票」是否具有(財)物之屬性,而得為被告本件被訴犯行之行為客體,影響其犯罪既遂或未遂之認定,客觀上允有調查釐清之必要,否則不足以為判決之基礎。乃原判決法院未予詳查釐清究明,遽行判決,而論以兒童及少年福利與權益保障法第112條第1項前段及刑法第330條第1項之成年人故意對少年犯結夥強盜(既遂)罪,揆諸上揭說明,洵難謂無應於審判期日調查之證據而未予調查之違法,且上揭違法情形,足致適用法令違誤,而顯然於判決有影響,依前揭司法院解釋意旨,自有刑事訴訟法第447條第1項第1款規定之適用。案經確定,且於被告不利,非常上訴意旨執以指摘,為有理由,應由本院將原判決(即關於被告之確定部分)撤銷,惟因其前揭違法致事實未臻明瞭,為維護被告之審級利益,並求事實之真切,由原審法院即臺灣高等法院依判決前之程序更為審判,以資糾正及救濟。
(編按:標號為筆者所加)
_____________________
看到這則判決,讓我想到一個爭點:強盜他人「價值輕微之物」,是否構成強盜罪「既遂犯」?102年司法官考題也有測驗類似考點,如題所示(題目節錄),甲拿到一疊「玩具鈔票」,財產價值較輕微,甲之行為能否評價為強盜既遂,即值得討論。
甲向曾在○○農會信用部服務過的乙詢問搶劫此農會信用部的可能性,乙告訴甲有關農會信用部的作業情形。甲說服丙共謀搶劫計畫,由丙事先偷走他人停放路邊的機車,得手後置放在甲住處。行搶前一天,丙的父親住進加護病房,丙告訴甲無法參加搶劫。甲缺錢孔急,獨自騎乘丙偷來的機車前往○○農會信用部,入內以幾可亂真的金屬製玩具槍抵住櫃檯前的客戶A,對行員B大喊「給錢馬上走」,B立刻將平時防搶的玩具鈔丟給甲,甲拿到一疊上面有農會信用部封籤的玩具鈔,轉身朝門口跑,卻遭到趕來現場的警察逮捕。原來乙得知甲決定行搶後,心生不安,透過他人向警察通報。試問:
(一)甲之刑責如何?(10分)
回到本判決,涉及的爭點亦是:被害人被迫簽發的「本票」內容欠缺絕對必要應記載事項,乃當然無效之票據,不能認係有價證券,到這裡的論證都沒問題,但是否即認為「不具有(財)物之屬性」,進而無法構成「強盜罪既遂犯」,筆者覺得有商榷餘地。學說一般認為,竊盜、搶奪、強盜這類所有權犯罪,客體解釋的重心應置於「所有權(權能)的歸屬」,而非財產價值的高低。也因此,這類犯罪既遂與否的認定,在於行為人是否「取得財物的持有」,而非財產價值的高低。基此,當行為人透過強盜手段取得玩具鈔票,或如本判決所示取得(無效的)本票,由於該物已置於行為人的實力支配下,即應構成強盜既遂,而非僅論以未遂犯。(註) 筆者亦較為贊同此見解,此觀點較符合這類財產犯罪的解釋脈絡。
註:整理並改寫自謝開平,強盜價值輕微之物,《強盜罪之構成要件及區辨》,2019年8月初版,頁77-78。
類似 共同 必要 訴訟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0427 BBC中文
*【南海爭議:英國新航母首次遠航,將訪問亞洲半年並作聯合演練】
英國駐日本大使館證實,英國新入役的大型艦空母艦伊利沙白女王號(HMS Queen Elizabeth)戰鬥群將會駛往日本和韓國等作一連串訪問,並與兩國部隊進行聯合演練。大使館4月26日聲明透露,除了伊利沙白女王號,整個戰鬥群還包括另外六艘戰艦,隨行還有一艘潛艇。美國和荷蘭會各自派出一艘戰艦隨行。聲明又引述英國國防大臣Ben Wallace說,這個戰鬥群還會訪問印度和新加坡等,整個訪問航程需時約28星期。Ben Wallace形容,任務將會彰顯英國的影響力,並強調英國決心解決今後地區安全問題的挑戰。。這是伊利沙白女王號2017年正式開始服役後,首次大型駐外行動,英國軍方沒有公佈這個戰鬥群的具體航線,但分析留意到它訪問新加坡和韓國等地時,無可避免將會接近南海和東海等局勢緊張的地區。
https://www.bbc.com/zhongwen/simp/world-56898349
*【美國移民執法局被控強制女性接受婦科手術:「我對自己身體沒有發言權」】
數十名女性稱,她們被關押在美國移民拘留中心時,在未經完全同意的情況下接受了不必要的婦科開刀手術。2020年12月,40多名婦女提交了證詞,試圖提起集體訴訟,其中34人指控自己進行了不必要的侵入性婦科手術。
https://www.bbc.com/zhongwen/trad/world-56883554
*【5G與華為:英國情報機構負責人警告西方國家不應再犯類似錯誤】
英國一位情報首長日前警告稱,在中國等國家在科技與安全領域構成的威脅面前,西方國家目前正面臨「清算時刻」。英國情報機構「政府通信總部」(GCHQ)主任Jeremy Fleming表示,西方世界面臨著一個威脅,即他們所依賴的關鍵技術或將不再由西方塑造。政府通信總部負責收集來自全球的情報,以識別並破壞對英國帶來的威脅。該組織與美國國家安全局關係密切,同時與美國、澳大利亞、加拿大及紐西蘭的情報機構共同組成「五眼聯盟」。Jeremy Fleming指出,在情報方面中俄兩國均是英國的關切所在。而在科技領域,中國的影響更為長遠。
https://www.bbc.com/zhongwen/trad/uk-56886372
*【H&M與新疆棉:遭到過抵制的西方品牌能否在中國市場復活】
多年來,在中國經營的外國公司一直面臨社交媒體推動的消費者抵制行動,有時是因為文化上的不敏感,有時是因為政治爭議。「任何冒犯中國人民的人都應該凖備付出代價,」一些西方公司因對新疆侵犯人權的指控表示關注而遭到中國消費者抵制,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最近被問及此事時直白表示。H&M是此次抵制的主要目標,但耐克、阿迪達斯和彪馬也受到了影響,它們都是良好棉花發展協會(BCI)的成員,這是一個促進可持續棉花生產的非盈利組織。H&M在中國主要電商平台上遭到屏蔽,其實體店也從一些電子地圖上消失了。20家H&M門市至今仍然關閉。中國歐盟商會主席Joerg Wuttke表示,外國公司與中國的敏感點發生衝突很常見。這是一個長期的挑戰,隨著中國經濟上的重要性增強和歐洲態度的轉變,這個挑戰也在增大。
https://www.bbc.com/zhongwen/trad/world-56886998
*【冤案:英國郵政局電子會計系統如何導致數十人誤遭判罪】
2021年4月23日,英格蘭和威爾士上訴法院(Court of Appeal of England and Wales)推翻39名郵政支局長(sub-postmasters and sub-postmistresses)的刑事犯罪判決,,郵政局監守自盜案自此成為英國迄今已知最嚴重的一起冤案。這些案件源於英國郵政局公司(Post Office Ltd)在2000年引入的日本富士通(Fujitzu)「地平線」(Horizon)電子會計系統。因其連番出錯,多達736名郵政支局長被郵政局公司起訴。許多人被判有罪,輕則罰款,重則入獄。
https://www.bbc.com/zhongwen/trad/uk-56884312
*【印度疫情:得不到氧氣的病人「像動物般死去」】
印度疫情嚴峻,德里的情況尤其糟糕,那裏的重症監護室已沒有牀位。那些有能力的家庭正在僱用護士和在網絡遠程諮詢醫生,幫親人保持呼吸。印度已連續幾天報告超過30萬個確診病例,每日刷新2021年新冠單日確診記錄,這種急劇上升的趨勢已使印度許多城市的醫療系統不堪重負。
https://www.bbc.com/zhongwen/trad/world-56886303
*【新冠疫情:印度情況繼續惡化,家屬不得不求助黑市】
包括德里在內的許多印度城市的大多數醫院床位已經告罄,迫使人們想方設法在家裏為病人治療。但由於黑市上氧氣瓶、製氧機和基本藥物的價格暴漲,即使在家治療也是一項艱巨的任務。
https://www.bbc.com/zhongwen/trad/world-56886078
*【奧斯卡最佳導演趙婷:從曾經的「中國驕傲」,到如今全網封鎖】
上月初,她還是中國官媒口中的「中國驕傲」,但如今,她歷史性斬獲奧斯卡獎的消息卻在中國面臨著嚴格審查和全網性的封殺。39歲的華人女導演趙婷憑電影《遊牧人生》(Nomadland,《無依之地》/《浪跡天地》)成功獲得2021年奧斯卡最佳導演獎,她成為首個獲此殊榮的非白人女性。但這個消息已不再讓北京的政客們感到開心。當局甚至對這一消息採取了封禁措施。在微博上,「趙婷」、「無依之地」和「奧斯卡」等似乎都成為了敏感詞,相關網絡帖子被大面積移除。
https://www.bbc.com/zhongwen/trad/chinese-news-56885536
*【新冠疫情:香港新加坡計劃重啟旅行氣泡 期盼振興旅遊業】
香港與新加坡宣布,兩地將於5月26日開始實施雙向免隔離的航空旅遊氣泡(Air Travel Bubble, ATB)。如果這一計劃順利實施,將成為亞太區域第二條實施旅行氣泡的主要航線。此前澳洲和紐西蘭之間已經通過這種方式恢復了通行。新港兩地原本計劃在去年11月開始實施旅行氣泡,但由於此後香港疫情重燃而擱淺。此次公布的旅行氣泡計劃加上了更嚴格的條件,香港居民須完成接種兩劑疫苗最少14日後,才能參與,對前往香港的新加坡居民則未有此要求。
https://www.bbc.com/zhongwen/trad/business-56887724
*【中國抵制澳洲進口不果 「殺雞儆猴」效果成疑】
中國和澳洲的關係隨著一連串政治紛爭變得緊張,中方從去年開始針對澳洲不同進口貨物加徵關稅、徵收保證金等懲罰性措施,至今已經差不多一年。BBC中文翻查過去一年兩國的貿易數字,發現雙邊貿易量大減,但許多澳洲出口商成功找到替代市場,確保出口量仍能保持平穩。另一方面,中國為了填補減少澳洲進口後留下的缺口,改從其他國家採購,當中不少都是與澳洲友好的國家,更不乏「五眼聯盟」的成員。
https://www.bbc.com/zhongwen/trad/chinese-news-56833622
*【紐西蘭重申對華友好政策:中國表示歡迎,「五眼聯盟」下一步動向引發關注】
紐西蘭外交部長馬Nanaia Mahuta上周在該國政府成立的「紐中關係促進委員會」發表演講時闡述了紐西蘭的對華政策,並稱對「五眼聯盟」擴大職權範圍的作法感到「不安」。此番講話引起印太地區議論,新中關係也引發國際媒體關注和審視。
https://www.bbc.com/zhongwen/trad/chinese-news-56860521
類似 共同 必要 訴訟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葉郎每日讀報
▼ 1. 《Wonder Woman 1984 神力女超人1984》在美國的同步上映策略大獲全勝
│
《Wonder Woman 1984 神力女超人1984》聖誕節在美國上映,在僅40%電影院開門營業的嚴峻狀況中獲得非常好看的票房數字:一個週末就累計1670萬美元。雖然這個數字是數十年來聖誕節檔的最低記錄,和上一集首週上映的1億相比也不太好看,和《Star Wars: The Force Awakens 原力覺醒》在聖誕節當週的1.49億票房更是相差甚遠,然而考量 2020 年的狀況這已經是疫情發生以來的最高票房記錄。尤其幾個月前萬眾矚目的《Tenet 天能》在美國首週上映時的電影院開門營業數量還多了三分之一,但票房也只有1000萬。另外一個好消息是美國的HBO Max 用戶在一個週末之內已經有將近一半的用戶已經看過《神力女超人 1984》,同時週五上架當天 HBO Max 的流量和過去相比也翻了三倍之多。WarnerMedia 表示這樣的表現不僅打破記錄,也打破他們顯得預期。對於明年一整年都將採用類似發行策略的 WarnerMedia 來說,焦慮應該瞬間少了好幾成。
(報導原文:https://bit.ly/3pxod0V)
│
│
▼ 2. Thierry Fremaux:電影每每死裡逃生是因為觀眾還在
│
坎城影展總監 Thierry Fremaux 在 Variety 上投書紀念電影史上第一次的公開商業放映。125年前的今天,Antoine Lumière 盧米埃在巴黎咖啡館的沙龍裡頭進行史上第一次的售票放映活動。雖然第一晚只來了33個觀眾,但這一夜正是概念上的電影院誕生之日。和一心只想對個人用戶服務的愛迪生不一樣,盧米埃的直覺是電影是一種眾人聚集在一起的集體體驗。Fremaux 接著把時空拉回現代,他說125年來電影受到無數新科技的威脅,早就死好多次了。然而最終電影永遠都還在,是因為社會大眾永遠都渴求這樣的集體體驗。2020年讓觀眾跟電影院走散了,而2021年將是重聚之年。我們將迫不及待地回到沒有暫停鍵可以按的影廳裡,和我們一無所知的人共聚一堂,體驗一部我們一無所知的電影。電影永生,是因為觀眾永存。
(報導原文:https://bit.ly/3nUoCdn)
│
│
▼ 3. 2021年預測:第二顆隕石之後的音樂產業
│
上一次音樂產業撞上隕石是盜版mp3下載降臨的那一天。在那之後現場演出逐漸取代唱片收入成為音樂殿堂的其中一根支柱。然後2020年的疫情又粗暴地撞倒那根新柱子。接下來2021年音樂產業會發生什麼事?Forbes 的預測是:
1) 音樂場館(live house、酒吧.....)將在疫情後進入汰舊換新期,舊的場館垮台後,新的場館將繼續演化適應疫情後的新世界。
2) 對流行音樂扮演越來越重要平台的 TikTok 過了2020年的高峰後,那些在中美貿易戰中試圖取代 TikTok 的各種短影片社群平台爭相進入市場。雖然還無法得知誰會勝出,但 TikTok 的重要性無可避免將開始下滑。
3) Trump 對 TikTok 白忙一場的司法攻勢將被 Biden 政府放棄。Biden 政府預計將會把中美貿易戰的主力轉向其他更有勝算捕獲大魚的戰場,而非根本難以證實威脅美國社會的 TikTok。
4) 聯邦政府和州政府紛紛祭出訴訟試圖拆分 Facebook 、Instagram 和 WhatApp 所組成的社群大帝國。但在此同時,Facebook 將繼續壯大,尤其年輕人已經有回流到該平台的趨勢。
5) 2020年突如其來的是基本上每一個家裡有 USB 麥克風的人都在 podcasting。但擁擠的 podcast 市場將在2021年降溫,因為實際上只有1%的人有辦法從 podcast 得到收入。而且無論產出多大量內容,每個人能夠專心聽的時間有限,尤其在未來疫情緩和、正常上班之後更是如此。
6) 年復一年收視率下滑之後,CBS 電視台將不再續約葛萊美獎的轉播,使 Recording Academy 錄音學會喪失主要經費來源。好處是近年屢遭嚴厲批評的錄音學會將因此被迫徹底改組。
7) 過去的暢銷歌曲經常列有高達二十多名共同創作者,幾乎是只要寫歌的當下你在同一個房間內參與討論,就會被防禦性地列為共同創作者,以免以後歌曲爆紅滋生不必要的訴訟。2020年的疫情大幅減少了共同創作的機會,也可能驅使未來的創作者繼續維持這個獨立創作習慣,多位共同創作者的情況會慢慢變少。
8) 線上演唱會的技術革新越來越多,但除了少數巨星比如韓團 BTS,多數人的線上演唱會都難以賺錢,也還難以取代實體演唱會在粉絲心中的地位。線上演唱會暫時還只能當實體演唱會無法發生時的替代品。
9) 今年初生產黑膠母版塗料的 Apollo Masters 發生大火,原本預期會導致2020年黑膠市場萎縮。但實際上發生的是:每個人都有囤貨,而且因為2021市場前景不明,所以每個人都絕望地把囤貨通通都拿出來用掉。結果2020成為黑膠強勁成長的一年,但囤貨用完之後2021年仍然可能發生短缺。另一個值得注意的是敲鑼打鼓好一陣子的HD黑膠技術,有機會加速黑膠的生產並降低生產成本。
10) 世界最大連鎖樂器行 Guitar Center 上個月因為負債超過10億美元而聲請破產保護。經過和債務人協商以及快速地改組以縮減營運成本後,該公司將逐漸走出破產陰影。但擁有300家實體店面的 Gutar Center 仍然需要大幅革新才有機會在網路購物的年代存活下去。
(報導原文:https://bit.ly/37XiE65)
│
▽ 其他今天也可以知道一下的事請見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