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職 #計畫性離職 #預備存款不是唯一的思考點
如果你是一個有離職打算的人,但是又不是很確定你可以馬上找到一份工作的人,你需要做的是計畫性離職,尤其是轉職的人,格外需要計畫性離職。
計畫性離職與存款多寡關係不大,而是思考邏輯不一樣。
我同意,如果你在工作中覺得疲憊,你應該在工作與工作中休息一段時間再去下一間公司報到,這會讓身心靈回到一個平衡的狀態,有利於你自己與下一間公司。
計畫性離職需要計畫的,往往不僅僅只是存款,,而是:
「盤點能力,補足能力,創造成果」
這三件事情,最重要的是「創造成果」,只有成果(帶有具體事情以及數據)放到履歷才會有意義。
☑︎第一件事:盤點能力
請打開104的職缺描述,把你想去的職位需要的能力列下來。一個104的職缺描述不夠,請看至少5個。
104是你的大數據資料庫,因為上面涵蓋了全台灣絕大部分徵人的公司,你應該善用它,而不僅僅只是當作一個求職的平台,學會從職缺描述裡面去分析需要的能力,甚至比較同類型的公司對於同一個職缺重視技能的差別。
☑︎ 第二件事:補足能力
→ Step 1:假設你列出了需要的10個能力,請你先區分成:
A區:已會
B區:還不會,需要學習
→ Step 2:將A區區分為:
A-1:已會,已有成果
A-2 :已會,還沒有成果
這時候,你會發現,一個下一份工作需要的技能,你也會的技能,竟然還沒有成果,這是一件非常可惜的事情,所以我們需要「創造成果」。
於是你把「創造成果」再區分為:
A-2-1 :已會,還沒有成果,可以在公司內部完成
A-2-2 :已會,還沒有成果,無法在公司內部完成,需要借助外部。ex 接一個小案子,或是免費幫人做,目標不是賺外快,而是「創造成果」。
前者,會讓你不再每天只是上班下班,後者會讓你開始對我找可能性,畢竟你已經會了這個技能了,先要上手是一件很快的事情。
→ Step 3 :將B區區分為:
B-1 :還不會,需要學習,有免費的學習資源
B-2:還不會,需要學習,需要付費
於是,你的學習不再只是別人說什麼,你學什麼,而是你知道為什麼,你也會開始帶著問題去學習,讓你的學習更快。
☑︎第三件事情:創造成果
最後你會發現,你離職前會更有活力工作(因為可以創造成果),而且下班後會更活躍,因為一切都是為了你的下一步。
有了成果,就可以放到履歷上去。
然後,你也會發現,你會變得很忙,因為你有好多事情要做。
一想到「創造成果」,你就不會虎頭蛇尾,因為認真做,才會有好的成果。
成長不是只是來自於上班的八小時,而是來自於你想進步、想接近你理想目標的每一分每一秒。
★好讀blog版:https://goldfishblog.tw/before-you-leave-a-job/
———◇·讓我們一起完整LinkedIn計畫·◇———
★本計劃緣由:https://goldfishblog.tw/top-100-career-questions-34/
★本計劃時程:https://goldfishblog.tw/linkedin-01/
★我的LinkedIn連結🔗:(記得好友邀請的時候note你是小金魚的讀者喔~)
http://linkedin.com/in/景宇-ellie-hsiao-蕭-50a3b269
★想要加入一起完善LinkedIn、拓展弱連結的請訂閱:https://hi.goldfishblog.tw/100-career-questions
#100個最常見的職涯問題 #56
#2020年小金魚的日更200篇挑戰 #DAY105
「預備存款不是唯一的思考點」的推薦目錄:
預備存款不是唯一的思考點 在 TODY 陶迪- 通膨正在吃掉你的錢最近 ...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 存款」。當錢只是存在銀行裡,不論活期還是定存,利息都跑不贏通膨,也就代表你的錢正在一點 ... 預備金,這是打造財務安全網的第一階段。現金太少我們會感到焦慮,但是當 ... ... <看更多>
預備存款不是唯一的思考點 在 理財板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每次聽到一半存股的作法就是準備好預備金,其他都是投入股市,不管是定期定額,還是不定期不定額,因為存股就是只進不出。那這樣是不是等於永遠都All in在股市裡。 ... <看更多>
預備存款不是唯一的思考點 在 Re: [角川] FX戰士久留美28 - 看板C_Chat - 批踢踢實業坊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 引述《jpopaholic (日音スキ)》之銘言:
: 這次是媽媽回,時代背景介紹
:
按照往例簡單地說明一下當時為啥日本人一窩蜂去賭外匯保證金。
日本其實算很早,也就是1998年就開放個人玩外匯保證金了。
相對地,以我國(台灣)來說則是要到2016年,金融監管委員會才發照給券商
比如說元大、群益這幾家證券期貨商給客戶賭外匯保證金。
外匯保證金在日本很常見除了開放時間久以外,還有其經濟環境背景。
自從泡沫經濟崩潰後,日本為了刺激經濟採取了低利率的貨幣政策。
舉個例子來說,久留美媽媽玩的AUD/JPY(澳幣兌日圓),2008/6 的兩邊利息是這樣:
澳幣利率:5.85%
日幣利率:0.71%
在這個利率差下,你有兩種商品可以選擇:
a. 銀行的外幣定存
b. 直接買外幣保證金,買入AUD/JPY
而事實上這兩個商品都面臨同樣的風險:即你可能賺到利率但賠了匯差
同樣以AUD/JPY的利率差5.14%來看,假設你碰到了極端事件,AUD大跌貶值了6%
那麼你賣掉也會賠0.86%。
加上定存會綁年限,也沒有槓桿,進十步來說就算你這幾年都沒碰到大跌,
本金小靠利率差賺的錢也不會太多。
相對地外匯保證金說穿了,就是你拿小本金當保證金,跟券商借最大50倍的本金。
由於你的本金變大了,故比例下的利差交易就會變得很可觀。
你唯一的風險就是澳幣大跌貶值。然而大約從2002年開始澳幣不僅波動小
AUD/JPY還是緩步上漲的,意思是如果你這幾年買AUD/JPY你不僅賺到利差
還賺到匯差,幾年下來的獲利心態就會變成這樣:
: 原本以為很美好
:
: 但是..
:
:
的確以澳幣來說,他長年都是以高利率來吸引勞動力來澳洲打工。
但07年次級房貸風暴打亂了這一切。股債雙雙崩盤下,澳洲政府為了救市
選擇了降息救經濟,沒有利差優勢,套利交易者開始賣出出逃。
於是澳幣大跌。
久留美媽媽在澳幣從101元跌到80元因為槓桿開太大,被強制平倉斷頭了。
你想想看,你原本賺的錢還有你原本想讓家過得更好把家裡的錢,一夕都賠光了。
你要怎麼樣彌補這個"過失"?你會想要把它"賺回來"
那你要怎麼樣短期賺回來?答案就是挖到更多錢全部all in,
久留美媽把她的儲蓄險解約、老家的本金、甚至房貸頭期款都拿出來,
只因為她看到「k線有反彈的跡象,止跌要準備漲了!!」
很可惜的是,你看到的短期價格變化,多半是一種隨機的幻覺而已。
大概就跟手指支撐線會有個無形的"主力"幫你托住的說法差不多。
而當你輸得越多,想要賺回來的賭鬼心態就會陷的越深
: 鬼神化
:
這時候你會有很多種幻想,比如說試圖找到一定的型態想要買低賣高。
或是認為澳幣跌定了我要全部反手做空。久留美媽也都做了,
但不幸的是,真正害死她的並不是她要買哪個方向,而是完全沒有資金與部位
控管的知識下,她無法控制自己交易上的損失,最後只能看著錢全部蒸發。
: 最後
:
: 女兒要報仇
:
: 果然有其母必有其女
: 連假看到這回真精彩
其實你知道最可怕的是什麼嗎?
最可怕的事情是,你不可能真的長期都靠贏錢來打敗市場。
不可能,因為這就跟你賭骰子一樣,就算你每次都只賭大,也有一半機率會輸。
如果你贏了,你會認為這是你的本事,所以你多半不會離場而會繼續下大注
想要贏得更多的錢,直到你碰到一次大賠,你知道你還有錢,下大注想賺回來,
最後你碰到連續的大賠歸零為止。
如果你想贏,那你多半要反過來,承認這是一場終究會碰到輸的遊戲。
並想辦法在每一次輸錢都能控制損失保護自己。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4.32.100.244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C_Chat/M.1696915786.A.BB4.html
盈虧是同源的,來自於你下多少單位而獲得多少比例價格波動。
在討論槓桿與部位大小之前,我認為你應該先能提出你下了多少注,
而這部位最多會虧多少,贏會贏多少,而虧損時會賠幾%,那你再談你要開槓桿
下多大的注,這才叫合理。
漫畫則是一般人常見的作法,他不會計算這些,或者根本不在乎這些
才會有漫畫那些驚人的狂喜與痛苦。
它是一個非常邊緣小眾的外匯交易兌,沒啥人會想要交易,你要跟銀行/券商交易對作
那你就要付出代價,這個代價就會顯現在點差,也就是委買委賣的價差。
比如說臺灣銀行的告牌價: 買入 1.623 賣出 1.713
這是銀行立場的收購與賣出價,所以你要反過來看:
你就算當下秒買秒賣,你的買入價會是1.713 賣出是1.623,會有0.09的價差。
這個價差就是你實際上交易當下的手續費。
相對的日圓兌新台幣則是 0.2142 0.2192 你就知道點差差別多大。
點差就是你的交易成本,你有成本更低的貨幣兌你賭南非幣幹嘛?
故在台灣會跟你推南非幣的大多是銀行的南非幣定存。
那銀行幹嘛跟你推這個,再標榜它有5%多的利息?
你可以自己做功課看ZARTWD這十年來是貶多少升多少,再想想跟你對作的銀行
光是吃你這單定存,它的贏面有多大?而你解約還有違約的打折,你只能拿80%
還要有手續費3%,你光是認輸銀行就賺了。
南非幣定存講白一點就是智商稅啦
※ 編輯: midas82539 (114.32.100.244 臺灣), 10/10/2023 14:28:45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