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公很討厭吃肥肉,某次很嚴正地跟我說他以後都不要吃爌肉飯。
.
有天晚上我靈感枯竭,不知要叫哪家外送好,就選了間之前吃過還不錯的小吃店。因為那家菜單其實很貧乏沒幾樣菜,我就點了一碗爌肉飯我吃,一份排骨便當給我老公吃這樣。
.
心情欠佳的老公風塵僕僕回來後,看到桌上有爌肉飯立刻臉色大變,對我景濤式大吼「我不是說我不要吃爌肉飯嘛!!!!!!!!!!!!!!!!」
.
「知道啊,那是我要吃的。你是排骨飯。」我平靜地回。
.
景濤聽完還是很不爽,吃沒兩口排骨飯就說「好油噢!!!!!!!!!!」然後去廚房兵兵蹦蹦弄泡麵吃。一邊吃泡麵一邊碎念「妳以後也不准吃爌肉飯」我沒回話繼續吃我的飯,景濤吃完泡麵又氣噗噗去打電腦,全程大概兩小時,他就這樣一直跟自己心中的爌肉飯戰鬥,還敗給情緒,整個人大失態。因為不吃肥肉,反而變成一個又累又憤怒的下班族。
.
兩個小時過後,老公跑到我旁邊下跪道歉,我原諒了他,因為我人生第一次看到有人跟爌肉飯吵架,覺得可以取笑一輩子。
.
每個人對食物的喜好不同像 良品開飯這樣的美食品牌平台,把一些精選商家的好菜齊聚一堂,從名店大菜到故鄉滋味選擇超多,可說是美食界的尾牙籌備小組,他們整理,我們坐著等吃,非常適合忙碌又挑嘴的現代人。
.
我這次吃了 #五十年西門老店牛雜大王紅燒牛腱 #牛雜大王紅燒牛頰 #月亮蝦餅經典版 #月亮蝦餅特厚版 #大甲拔絲芋泥包 #爆漿新竹寶山黑糖包 #頂級干貝水餃
.
牛肉麵刀削麵條口感超好,肉跟湯頭都很夠味,我推紅燒牛腱;蝦餅超厚我把它正反撕開後數一數一片有大概6塊蝦子,根本蝦子休旅車,你快去買:https://kfan-vip.com/xYZ5i
同時也有9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8,870的網紅BoatGame Fishing Video,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煲驚Jig友] 臨老學Jigging 回想1998年第一次出南油,帶住支big game Kamarja 加隻Daiwa石鯛橫攪配上在磯堤釣研買的大力馬碳灰色8號PE。當年仍年青力壯的我,走上船頭舉起180g鐵板就狠狠地向著井邊拋過去。22年前的我,總算在通頂後仍有力可與GT章雄一較高下。時至今日...
頂 兩口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熊要搬回南部了。
⠀
⠀
每一次說這句話,我都有一種不是我在說話的感覺。
⠀
⠀
熊要搬回南部了。
⠀
⠀
熊要搬回南部這件事為我的人生帶來兩個問題。第一,我最好的朋友要離開台北了。
⠀
⠀
我一個人在台北,又變得更小了一點。
⠀
⠀
第二個問題比較難:那我為什麼還不搬回南部呢?
⠀
⠀
十年前某次連假,我們第一次一起聽團。是個玩英倫搖滾的團,電樂器的聲響很有禮貌地撞我。受不了耳鳴的我拍拍熊的肩,說我要先走了,也不知道他有沒有聽到。
⠀
⠀
我轉身離開,並不擔心他會不會擔心我消失。我似乎總覺得他會這樣想:那傢伙要是不見的話就只是去了哪裡而已,並不是消失。
⠀
⠀
至於為什麼我從來沒有質疑過「不見不等於消失」這種幹話,我不曉得。
⠀
⠀
⠀
⠀
▧
⠀
或許我不必那麼緊張。剛到台北的時候,我們都很小。小到我們一起去看一間二十五坪的房子,加上我和他要給六個人住。那時的我們覺得那樣剛好。
⠀
⠀
就算真的變小,頂多是回到那時候而已吧?
⠀
⠀
那時候,總覺得連假是把連假裡的每一天拉長。他和其他室友都比我更常返鄉,還真有幾次房子裡只剩下我。一個人擁有房子的全部,那時的我以為,那就是變大的感覺,並且那就是將來的樣子。
⠀
⠀
假期結束後所有人一一出現,台北又變回原來的尺寸,我也是。悵然之餘我問大家要不要叫宵夜,亟需得到填充物來撐開自己的身體。
⠀
⠀
十九歲的我吃得很多,點個鹹酥雞也要兩百塊。傷心的時候我吃得更多,也許那時還分不清填滿和充實的區別。大二分手那天,我一個人蒸了一杯半的米,把冰箱裡好幾盒火鍋料全部用味噌煮成一鍋。結果,吃了兩口就吃不下。
⠀
⠀
一個人原來可以變得那麼小。
⠀
⠀
我拿鍋子去沖洗,拉掉流理台濾網想讓礙眼的米飯快點消失。不知道為什麼,總是不發一語讓一切快速通過的管路,那天卻堵塞了。
⠀
⠀
我站在那裡盯著水槽中無辜的水面。半小時後,我走到熊的身後,拍拍他的肩,感覺好像不是我在說話:「⋯⋯流理台堵住了。我不知道它為什麼堵住。」
⠀
⠀
熊像在飛,快步衝到水槽前,打開槽櫃,把噎住的水管擰開。那個剎那,代替我吞下一鍋白飯卻差點噎死的這棟房子,和因為差點弄死一棟房子而失措的我,都隨著水管吐出的食物而吸一口氣。
⠀
⠀
我們拿著抹布跪在地上,擦掉了那個下午。他什麼也沒有說,但在他身邊,原本什麼也塞不下的我,卻確實地、再次感受到了饑餓。
⠀
⠀
熊是一個什麼也不用說,就能把別人變回原本大小的人。
⠀
⠀
⠀
⠀
▧
⠀
先走的好像總是我。退役後,我決定和愛人同居,熊則找其他朋友一起,像以前一樣住在有房間的地方。
⠀
⠀
為什麼不繼續一起住呢?我也不知道。也許因為我們大了,所以台北感覺稍微小了,不住在一起也並沒有太遠的感覺。
⠀
⠀
隨著工作我在台北搬過五次家。隨著搬家次數,我的食量漸漸變小。
⠀
⠀
平日工作都忙,偶爾報復式見面,常常在他的住處待到凌晨,其他人都去睡了,剩下他和我。那些深夜到底都聊些什麼我全都忘了,反正大意都是一樣的:我大概是在說從前總覺得自己變大的速度比這個世界快一點點,現在,卻好像越來越慢。如今連假是把連假之外的每一天變短。而他,大概是不停地告訴我,我還是像以前一樣。
⠀
⠀
我其實並不是那種希望自己和以前一樣的人。第一份工作是夜班編輯,作息與過往認識的人相反,我卻樂於享受和他者斷絕關聯的舒適。與別人變遠的過程中,我同時也與他們眼中那曾經小小的我變遠,那感覺好安全。好像變大是沒有代價的。好像我並不是失去了他們,只是沒有辦法 —— 我相信,他們就在那裡,只是我不去碰觸。
⠀
⠀
就這樣度過在台北的第十一年。難得有天,工作上需要聽的團剛好是他也要聽的。我到的時候他已經站在前面,我拍拍他的肩,他咦了一聲,站到我旁邊。
⠀
⠀
現在想想,我好像太習慣拍拍他的肩,他就變成我的,的這件事了。
⠀
⠀
那晚,他告訴我,他決定要搬回南部了,和他的愛人一起。
⠀
⠀
熊要搬回南部了。
⠀
⠀
台北將減少兩個人。用最粗暴的除法,留下來了的我所擁有的空間應該是變大了才對,不過事情不是這樣的。事情是,他們在不在那裡,與我碰不碰觸無關。以前我不用去想這件事,是因為熊。
⠀
⠀
是因為熊在每次我碰觸的時候都在,我才得以無限延後關於消失的理解,並且得以當那個不斷先走的人。
⠀
⠀
⠀
⠀
▧
⠀
十一年了。終於有一次是他要先走。
⠀
⠀
其實我留在台北,無非就是想要變大罷了。總覺得,留下來就贏了。然而,決定先離開英倫搖滾團表演的那天晚上,我並不是因為覺得自己很小才走的。我只是想要去別的地方而已。
⠀
⠀
他也只是想要留下來。
⠀
⠀
熊要搬回南部了。那傢伙就只是搬回南部而已,並不是消失。我想,他也是這樣想的。
⠀
⠀
⠀
⠀
⠀
⠀
▍聯合閱讀 ✕ 一刻鯨選:讀創故事徵文邀請作〈熊要搬回南部了〉
https://udn.com/news/story/12686/5749893
⠀
六月應內克來了之邀在 Podcast 節目《告白那一刻》受訪,內克祕密邀請熊錄了一段驚喜音軌,在訪問時放給我聽。錄音裡他是這樣說的:
⠀
❝ 「我是蕭詒徽的大學同學,雖然我們大學的時候就都有在寫東西了啦,可是我們當時很少聊到無論是寫作或是文學,更多時間是在打排球啊,辦營隊,當室友,喝酒,都是這一類的事情。所以我們不太是用一兩種特定的身份去互動,就真的是,很根本地、有認真地去交流過好幾年的兩個人。大概是這樣子的感覺。
⠀
那,要講我眼中的蕭詒徽,比起優秀的寫作者,我覺得他是一個優秀的詮釋者。並不只是把東西展現出來,而是再經過他的意志去詮釋的。所以他認真跟人講話的時候,就會變得很像談話性節目,大概像那種感覺。我知道會有人說,就是,他們搞不懂蕭詒徽講話是不是真心的,他們感覺不出來。可是我覺得那個東西,它是一種經過詮釋的真誠。包括蕭詒徽他本人想要詮釋的那個形象,才是蕭詒徽的真誠。其實我覺得這種事情大家都一樣,只是蕭詒徽做起來特別會有一個戲劇張力。蕭詒徽的動作自然會比較美麗,就只是這樣而已,所以才會被誤會。」
⠀
應 UDN 閱讀的凡倩之邀,以「深夜中的陪伴」為題寫一篇徵稿示範作。初收到邀約時心想,陪伴是一件需要示範的事嗎?但隨即想通,其實是啊。
⠀
陪伴是一件需要示範的事。
⠀
十二年來,熊為我示範了許多事。他以及這個題目,要寫掉似乎需要六萬字。我知道,這篇算是一次著急的偷懶。像巫師腦子裡塞了太多事情,需要先抽一點思緒出來放進儲思盆。不太確定熊知不知道上面這句話是什麼意思,但他的愛人一定懂,他的愛人是哈利波特王 (?)
⠀
⠀
⠀
▍聯合閱讀 ✕ 一刻鯨選:讀創故事徵文
https://udn.com/news/story/12686/5604334
⠀
除卻私人的抒情,這一次受邀,是應聯合閱讀的原創閱讀平台「讀創故事」與知識音頻平台「一刻鯨選」的聯合企劃而作。
⠀
以「低潮中最溫柔的陪伴」為引,投稿 1500 字以內稿件,入選作品將刊登於聯合閱讀網,並有機會由專業聲音演員誦讀,將作品轉錄製為聲音作品,於一刻鯨選播出。
⠀
投稿截止時間為 2021 年 9 月 30 日(四)23:59。投稿方式與其他詳情,請見上附活動網頁連結,活動辦法並以聯合新聞網公佈資訊為準。
頂 兩口 在 許榮哲 × 小說課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黃油烙餅:孩子視角下的荒誕時代】
小編之前也分享過幾篇,中國作家汪曾祺的短篇小說。要說他比較出名的短篇,大概是〈受戒〉,但小編個人比較喜歡的,是這篇〈黃油烙餅〉。
要說對祖孫親情的描寫,應該是再樸素不過的主題。但他卻以這最平凡常見的情感,用平淡的筆觸,來刻畫近代中國最大的悲劇(但全文卻沒有一字提及)再沒有比從懵懂無知的孩童視角,更能映照這個時代的荒謬了。
來看看這部精采而感人的短篇吧。
-
黃油烙餅 / 汪曾祺
蕭勝跟著爸爸到口外去。
蕭勝滿七歲,進八歲了。他這些年一直跟著奶奶過。他爸爸的工作一直不固定。一會兒修水庫啦,一會兒大煉鋼鐵啦。他媽也是調來調去。奶奶一個人在家鄉,說是冷清得很。他三歲那年,就被送回老家來了。他在家鄉吃了好些蘿蔔白菜,小米麵餅子,玉米麵餅子,長高了。
奶奶不怎麼管他。奶奶有事。她老是找出一些零碎料子給他接衣裳,接褂子,接褲子,接棉襖,接棉褲。他的衣服都是接成一道一道的,一道青,一道藍。倒是挺乾淨的。奶奶還給他做鞋。自己打袼褙,剪樣子,納底子,自己緔。奶奶老是說:「你的腳上有牙,有嘴?」「你的腳是鐵打的!」再就是給他做吃的。小米麵餅子,玉米麵餅子,蘿蔔白菜——炒雞蛋,熬小魚。他整天在外面玩。奶奶把飯做得了,就在門口嚷:「勝兒!回來吃飯咧——!」
後來辦了食堂。奶奶把家裡的兩口鍋交上去,從食堂裡打飯回來吃。真不賴!白麵饅頭,大烙餅,鹵蝦醬炒豆腐、悶茄子,豬頭肉!食堂的大師傅穿著白衣服,戴著白帽子,在蒸籠的白濛濛的熱氣中晃來晃去,拿鏟子敲著鍋邊,還大聲嚷叫。人也胖了,豬也肥了。真不賴!
後來就不行了。還是小米麵餅子,玉米麵餅子。
後來小米麵餅子裡有糠,玉米麵餅子裡有玉米核磨出的碴子,拉嗓子。人也瘦了,豬也瘦了。往年,攆個豬可費勁哪。今年,一伸手就把豬後腿攥住了。挺大一個克郎,一擠它,咕咚就倒了。摻假的餅子不好吃,可是蕭勝還是吃得挺香。他餓。奶奶吃得不香。他從食堂打回飯來,掰半塊餅子,嚼半天。其餘的,都歸了蕭勝。
奶奶的身體原來就不好。她有個氣喘的病。每年冬天都犯。白天還好,晚上難熬。蕭勝躺在坑上,聽奶奶喝嘍喝嘍地喘。睡醒了,還聽她喝嘍喝嘍。他想,奶奶喝嘍了一夜。可是奶奶還是喝嘍著起來了,喝嘍著給他到食堂去打早飯,打摻了假的小米餅子,玉米餅子。
爸爸去年冬天回來看過奶奶。他每年回來,都是冬天。爸爸帶回來半麻袋土豆,一串口蘑,還有兩瓶黃油。爸爸說,土豆是他分的;口蘑是他自己采,自己晾的;黃油是「走後門」搞來的。爸爸說,黃油是牛奶煉的,很「營養」,叫奶奶抹餅子吃。土豆,奶奶借鍋來蒸了,煮了,放在灶火裡烤了,給蕭勝吃了。口蘑過年時打了一次鹵。黃油,奶奶叫爸爸拿回去:「你們吃吧。這麼貴重的東西!」爸爸一定要給奶奶留下。奶奶把黃油留下了,可是一直沒有吃。奶奶把兩瓶黃油放在躺櫃上,時不時地拿抹布擦擦。黃油是個啥東西?牛奶煉的?隔著玻璃,看得見它的顏色是嫩黃嫩黃的。去年小三家生了小四,他看見小三他媽給小四用松花粉撲癢子。黃油的顏色就像松花粉。油汪汪的,很好看。奶奶說,這是能吃的。蕭勝不想吃。他沒有吃過,不饞。
奶奶的身體越來越不好。她從前從食堂打回餅子,能一氣走到家。現在不行了,走到歪脖柳樹那兒就得歇一會。奶奶跟上了年紀的爺爺、奶奶們說:「只怕是過得了冬,過不得春呀。」蕭勝知道這不是好話。這是一句罵牲口的話。「噯!看你這乏樣兒!過得了冬過不得春!」果然,春天不好過。村裡的老頭老太太接二連三的死了。鎮上有個木業生產合作社,原來打傢俱、修犁耙,都停了,改了打棺材。村外添了好些新墳,好些白幡。奶奶不行了,她渾身都腫。用手指按一按,老大一個坑,半天不起來。她求人寫信叫兒子回來。
爸爸趕回來,奶奶已經咽了氣了。
爸爸求木業社把奶奶屋裡的躺櫃改成一口棺材,把奶奶埋了。晚上,坐在奶奶的炕上流了一夜眼淚。
蕭勝一生第一次經驗什麼是「死」。他知道「死」就是「沒有」了。他沒有奶奶了。他躺在枕頭上,枕頭上還有奶奶的頭髮的氣味。他哭了。
奶奶給他做了兩雙鞋。做得了,說:「來試試!」——「等會兒!」吱溜,他跑了。蕭勝醒來,光著腳把兩雙鞋都試了試。一雙正合腳,一雙大一些。他的赤腳接觸了搪底布,感覺到奶奶納的底線,他叫了一聲「奶奶!!」又哭了一氣。
爸爸拜望了村裡的長輩,把家裡的東西收拾收拾,把一些能應用的鍋碗瓢盆都裝在一個大網籃裡。把奶奶給蕭勝做的兩雙鞋也裝在網籃裡。把兩瓶動都沒有動過的黃油也裝在網籃裡。鎖了門,就帶著蕭勝上路了。
蕭勝跟爸爸不熟。他跟奶奶過慣了。他起先不說話。他想家,想奶奶,想那棵歪脖柳樹,想小三家的一對大白鵝,想蜻蜓,想蟈蟈,想掛大扁飛起來格格地響,露出綠色硬翅膀低下的桃紅色的翅膜……後來跟爸爸熟了。他是爸爸呀!他們坐了汽車,坐火車,後來又坐汽車。爸爸很好。爸爸老是引他說話,告訴他許多口外的事。他的話越來越多,問這問那。
他對「口外」產生了很濃厚的興趣。
他問爸爸啥叫「口外」。爸爸說「口外」就是張家口以外,又叫「壩上」。「為啥叫壩上?」他以為「壩」是一個水壩。爸爸說到了就知道了。
敢情「壩」是一溜大山。山頂齊齊的,倒像個壩。可是真大!汽車一個勁地往上爬。汽車爬得很累,好像氣都喘不過來,不停地哼哼。上了大山,嘿,一片大平地!真是平呀!又平又大。像是擀過的一樣。怎麼可以這樣平呢!汽車一上壩,就撒開歡了。它不哼哼了,「刷——」一直往前開。一上了壩,氣候忽然變了。壩下是夏天,一上壩就像秋天。忽然,就涼了。壩上壩下,刀切的一樣。真平呀!遠遠有幾個小山包,圓圓的。一棵樹也沒有。他的家鄉有很多樹。榆樹,柳樹,槐樹。這是個什麼地方!不長一棵樹!就是一大片大平地,碧綠的,長滿了草。有地。這地塊真大。從這個小山包一匹布似的一直扯到了那個小山包。
地塊究竟有多大?爸爸告訴他:有一個農民牽了一頭母牛去犁地,犁了一趟,回來時候母牛帶回來一個新下的小牛犢,已經三歲了!
汽車到了一個叫沽源的縣城,這是他們的最後一站。一輛牛車來接他們。這車的樣子真可笑,車軲轆是兩個木頭餅子,還不怎麼圓,骨魯魯,骨魯魯,往前滾。他仰面躺在牛車上,上面是一個很大的藍天。牛車真慢,還沒有他走得快。他有時下來掐兩朵野花,走一截,又爬上車。
這地方的莊稼跟口裡也不一樣。沒有高粱,也沒有老玉米,種蓧麥,胡麻。蓧麥乾淨得很,好像用水洗過,梳過。胡麻打著把小藍傘,秀秀氣氣,不像是莊稼,倒像是種著看的花。
喝,這一大片馬蘭!馬蘭他們家鄉也有,可沒有這裡的高大。長齊大人的腰那麼高,開著巴掌大的藍蝴蝶一樣的花。一眼望不到邊。這一大片馬蘭!他這輩子也忘不了。他像是在一個夢裡。
牛車走著走著。爸爸說:到了!他坐起來一看,一大片馬鈴薯,都開著花,粉的、淺紫藍的、白的,一眼望不到邊,像是下了一場大雪。花雪隨風搖擺著,他有點暈。不遠有一排房子,土牆、玻璃窗。這就是爸爸工作的「馬鈴薯研究站」。土豆——山藥蛋——馬鈴薯。
馬鈴薯是學名,爸說的。
從房子裡跑出來一個人。「媽媽——!」他一眼就認出來了!媽媽跑上來,把他一把抱了起來。
蕭勝就要住在這裡了,跟他的爸爸、媽媽住在一起了。奶奶要是一起來,多好。
蕭勝的爸爸是學農業的,這幾年老是幹別的。奶奶問他:「為什麼總是把你調來調去的?」爸說:「我好欺負。」馬鈴薯研究站別人都不願來,嫌遠。爸願意。媽是學畫畫的,前幾年老畫兩個娃娃拉不動的大蘿蔔啦,上面張個帆可以當做小船的豆菜啦。她也願意跟爸爸一起來,畫「馬鈴薯圖譜」。
媽給他們端來飯。真正的玉米麵餅子,兩大碗粥。媽說這粥是草籽熬的。有點像小米,比小米小。綠盈盈的,挺稠,挺香。還有一大盤鯽魚,好大。爸說別處的鯽魚很少有過一斤的,這兒「淖」裡的鯽魚有一斤二兩的,鯽魚吃草籽,長得肥。草籽熟了,風把草籽刮到淖裡,魚就吃草籽。蕭勝吃得很飽。
爸說把蕭勝接來有三個原因。一是奶奶死了,老家沒有人了。二是蕭勝該上學了,暑假後就到不遠的一個完小去報名。三是這裡吃得好一些。口外地廣人稀,總好辦一些。這裡的自留地一個人有五畝!隨便刨一塊地就能種點東西。爸爸和媽媽就在「研究站」旁邊開了一塊地,種了山藥,南瓜。山藥開花了,南瓜長了骨朵了。用不了多久,就能吃了。
馬鈴薯研究站很清靜,一共沒有幾個人。就是爸爸、媽媽,還有幾個工人。工人都有家。站裡就是蕭勝一家。這地方,真安靜。成天聽不到聲音,除了風吹蓧麥穗子,沙沙地像下小雨;有時有小燕吱喳地叫。
爸爸每天戴個草帽下地跟工人一起去幹活,鋤山藥。有時查資料,看書。媽一早起來到地裡掐一大把山藥花,一大把葉子,回來插在瓶子裡,聚精會神地對著它看,一筆一筆地畫。畫的花和真的花一樣!蕭勝每天跟媽一同下地去,回來鞋和褲腳沾得都是露水。奶奶做的兩雙新鞋還沒有上腳,媽把鞋和兩瓶黃油都鎖在櫃子裡。
白天沒有事,他就到處去玩,去瞎跑。這地方大得很,沒遮沒擋,跑多遠,一回頭還能看到研究站的那排房子,迷不了路。他到草地裡去看牛、看馬、看羊。
他有時也去蒔弄蒔弄他家的南瓜、山藥地。鋤一鋤,從機井裡打半桶水澆澆。這不是為了玩。蕭勝是等著要吃它們。他們家不起火,在大隊食堂打飯,食堂裡的飯越來越不好。草籽粥沒有了,玉米麵餅子也沒有了。現在吃紅高粱餅子,喝甜菜葉子做的湯。再下去大概還要壞。蕭勝有點餓怕了。
他學會了采蘑茹。起先是媽媽帶著他采了兩回,後來,他自己也會了。下了雨,太陽一曬,空氣潮乎乎的,悶悶的,蘑菇就出來了。蘑菇這玩意很怪,都長在「蘑菇圈」裡。你低下頭,側著眼睛一看,草地上遠遠的有一圈草,顏色特別深,黑綠黑綠的,隱隱約約看到幾個白點,那就是蘑菇圈。的溜圓。蘑菇就長在這一圈深顏色的草裡。圈裡面沒有,圈外面也沒有。蘑菇圈是固定的。今年長,明年還長。哪裡有蘑菇圈,老鄉們都知道。
有一個蘑菇圈發了瘋。它不停地長蘑菇,呼呼地長,三天三夜一個勁地長,好像是有鬼,看著都怕人。附近七八家都來采,用線穿起來,掛在房檐底下。家家都掛了三四串,挺老長的三四串。老鄉們說,這個圈明年就不會再長蘑菇了,它死了。蕭勝也采了好些。他興奮極了,心裡直跳。「好傢伙!好傢伙!這麼多!這麼多!」他發了財了。
他為什麼這樣興奮?蘑菇是可以吃的呀!
他一邊用線穿蘑菇,一邊流出了眼淚。他想起奶奶,他要給奶奶送兩串蘑菇去。他現在知道,奶奶是餓死的。人不是一下餓死的,是慢慢地餓死的。
食堂的紅高粱餅子越來越不好吃,因為摻了糠。甜菜葉子湯也越來越不好喝,因為一點油也不放了。他恨這種摻糠的紅高粱餅子,恨這種不放油的甜菜葉子湯!
他還是到處去玩,去瞎跑。
大隊食堂外面忽然熱鬧起來。起先是拉了一牛車的羊磚來。他問爸爸這是什麼,爸爸說:「羊磚。」——「羊磚是啥?」——「羊糞壓緊了,切成一塊一塊。」——「幹啥用?」——「燒。」——「這能燒嗎?」——「好燒著呢!火頂旺。」後來盤了個大灶。後來殺了十來隻羊。蕭勝站在旁邊看殺羊。他還沒有見過殺羊。嘿,一點血都流不到外面,完完整整就把一張羊皮剝下來了!
這是要幹啥呢?
爸爸說,要開三級幹部會。
「啥叫三級幹部會?」
「等你長大了就知道了!」
三級幹部會就是三級幹部吃飯。
大隊原來有兩個食堂,南食堂,北食堂,當中隔一個院子,院子裡還搭了個小棚,下雨天也可以兩個食堂來回串。原來「社員」們分在兩個食堂吃飯。開三級幹部會,就都擠到北食堂來。南食堂空出來給開會幹部用。
三級幹部會開了三天,吃了三天飯。頭一天中午,羊肉口蘑饣肖子蘸蓧面。第二天燉肉大米飯。第三天,黃油烙餅。晚飯倒是馬馬虎虎的。
「社員」和「幹部」同時開飯。社員在北食堂,幹部在南食堂。北食堂還是紅高粱餅子,甜菜葉子湯。北食堂的人聞到南食堂裡飄過來的香味,就說:「羊肉口蘑臊子蘸蓧面,好香好香!」「燉肉大米飯,好香好香!」「黃油烙餅,好香好香!」蕭勝每天去打飯,也聞到南食堂的香味。羊肉、米飯,他倒不稀罕:他見過,也吃過。黃油烙餅他連聞都沒聞過。是香,聞著這種香味,真想吃一口。
回家,吃著紅高粱餅子,他問爸爸:「他們為什麼吃黃油烙餅?」
「開會幹嘛吃黃油烙餅?」
「他們是幹部。」
「幹部為啥吃黃油烙餅?」
「哎呀!你問得太多了!吃你的紅高粱餅子吧!」
正在咽著紅餅子的蕭勝的媽忽然站起來,把缸裡的一點白麵倒出來,又從櫃子裡取出一瓶奶奶沒有動過的黃油,啟開瓶蓋,挖了一大塊,抓了一把白糖,兌點起子,擀了兩張黃油發麵餅。抓了一把蓧麥秸塞進灶火,烙熟了。黃油烙餅發出香味,和南食堂裡的一樣。媽把黃油烙餅放在蕭勝面前,說:「吃吧,兒子,別問了。」
蕭勝吃了兩口,真好吃。他忽然咧開嘴痛哭起來,高叫了一聲:「奶奶!」
媽媽的眼睛裡都是淚。
爸爸說:「別哭了,吃吧。」
蕭勝一邊流著一串一串的眼淚,一邊吃黃油烙餅。他的眼淚流進了嘴裡。黃油烙餅是甜的,眼淚是鹹的。
頂 兩口 在 BoatGame Fishing Video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煲驚Jig友] 臨老學Jigging
回想1998年第一次出南油,帶住支big game Kamarja 加隻Daiwa石鯛橫攪配上在磯堤釣研買的大力馬碳灰色8號PE。當年仍年青力壯的我,走上船頭舉起180g鐵板就狠狠地向著井邊拋過去。22年前的我,總算在通頂後仍有力可與GT章雄一較高下。時至今日,每次當那套Jigging架生在腦海閃過,心中仍猶有餘悸…..。
2014年重踏南油大船倉板的那天,看見釣友在砲架上開著電輪jigging中了兩口蕃薯,當日心存了一點鄙視的眼神,幹嗎電Jig還要上砲架,簡直不可理喻….。
去年在石仔排偶爾看見釣友玩著手持電Jig,那一刻,心中那團火似是有點兒被燙著了….
直至近日老友在外海持續的使用電Jig中魚,
終於,臨老也要學多次Jigging…….
電Jig在設定、操控及技巧方便,與手Jig也有一定程度的差異。
由於仍是新手,所以不便多談…..
頂 兩口 在 范琪斐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這次的琪斐大放送,我選的是我們川貴人的私人律師柯恩在美國國會作證這條新聞。柯恩的公開作證跟川金二會時間差不多,我們在亞洲大部的注意力都在川金小兩口高調曬恩愛之後,卻生不出小孩,但在美國佔絕大部分版面的,可是在川貴人面前己經失寵了的柯恩。
曾經說願意幫川貴人擋子彈的柯恩,這次卻把川貴人許多見不得人的內幕全抖了出來。要知道柯恩原本最重要的功用,就是幫川普擦屁股,我本來覺得柯恩這號人物頂多上上八卦版,但看了他的聽證之後,我大大改觀。
第一,柯恩的確給美國檢調單位提供了許多川普, 川普家族及川普集團可能的違法行徑的許多線頭。尋線摸下去,誰都不知道會查出什麼來。在柯恩作證之後,美國眾議院便馬上對川普集團及美國聯邦政府共81人發出提供文件的要求。川普被彈劾的可能性越來越高。
第二,柯恩證詞的可信度,不要說共和黨了,連民主黨裡都有很多人嗤之以鼻。但我卻很希望能夠相信他。柯恩證詞裡打動我的部分,不是在他現在站在川普對面,而是他懺悔的心路歷程,尤其是他在公開作證的結語裡說的:那些跟我一樣盲目追隨川普的人,我告訴你們,你們將會跟我有同樣的下場。
我想要相信像柯恩這樣一個人,是有可能真心懺悔的。
很多共和黨人雖然不齒川普的為人,但當川普的政策為他減稅,為他驅逐移民,為他選了他喜歡的大法官人選時,他們可以選擇對川普的下流,甚至違法的行徑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我想問大家的是這個問題:
當魔鬼為你達成目的時,他就不是魔鬼了嗎?我的魔鬼又是誰呢?
《#范琪斐ㄉ寰宇漫遊》每週四晚間十點在寰宇新聞台播出,沒跟上新聞的也沒關係,歡迎訂閱我們的 YouTube 頻道 🔔#范琪斐ㄉ寰宇漫遊 🔔https://ppt.cc/fH4QXx 十點半準時上傳完整版!
頂 兩口 在 范琪斐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本集內容 📌
✭【 琪斐大放送 】川普前律師柯恩作證 抖出爆炸性醜陋內幕 (00:50)
✭【 動眼看熱鬧 】美留學生讚台灣健保 便宜背後卻充滿隱憂(11:10)
✭【 世界都在看 】《羅馬》奧斯卡最風光 可能改變電影業生態?(16:54)
✭【 漏網東西軍 】只為了打擊假新聞? 烏干達社群媒體稅惹議(23:29)
本周播出的范琪斐的寰宇漫遊改版了!
琪斐大放送,動眼看熱鬧跟世界都在看三個單元都維持,但琪斐大放送的最後我加了一分鐘的其他重大新聞。第四單元漏網東西軍我們會每周選兩條,在臉書公布出來請大家票選,得票高的,我們漏網東西軍就談那一條,你投票同時,也可以留言告訴我們你為什麼想談這一條,幫自己選的新聞拉拉票嘛! 像本周我們就是談烏干達徵收”社群媒體稅”的經驗。
這次的琪斐大放送,我選的是我們川貴人的私人律師柯恩在美國國會作證這條新聞。柯恩的公開作證跟川金二會時間差不多,我們在亞洲大部的注意力都在川金小兩口高調曬恩愛之後,卻生不出小孩,但在美國佔絕大部分版面的,可是在川貴人面前己經失寵了的柯恩。
曾經說願意幫川貴人擋子彈的柯恩,這次卻把川貴人許多見不得人的內幕全抖了出來。要知道柯恩原本最重要的功用,就是幫川普擦屁股,我本來覺得柯恩這號人物頂多上上八卦版,但看了他的聽證之後,我大大改觀。
第一,柯恩的確給美國檢調單位提供了許多川普, 川普家族及川普集團可能的違法行徑的許多線頭。尋線摸下去,誰都不知道會查出什麼來。在柯恩作證之後,美國眾議院便馬上對川普集團及美國聯邦政府共81人發出提供文件的要求。川普被彈劾的可能性越來越高。
第二,柯恩證詞的可信度,不要說共和黨了,連民主黨裡都有很多人嗤之以鼻。但我卻很希望能夠相信他。柯恩證詞裡打動我的部分,不是在他現在站在川普對面,而是他懺悔的心路歷程,尤其是他在公開作證的結語裡說的:那些跟我一樣盲目追隨川普的人,我告訴你們,你們將會跟我有同樣的下場。
我想要相信像柯恩這樣一個人,是有可能真心懺悔的。
很多共和黨人雖然不齒川普的為人,但當川普的政策為他減稅,為他驅逐移民,為他選了他喜歡的大法官人選時,他們可以選擇對川普的下流,甚至違法的行徑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我想問大家的是這個問題:
當魔鬼為你達成目的時,他就不是魔鬼了嗎?我的魔鬼又是誰呢?
本周動眼神經挑的是美國留學生大讚台灣健保俗擱大碗。老實說,這在美國真的不是新聞了,美國幾乎每隔一陣子就會把台灣健保拿出來讚揚一下。大家其實不用太爽,因為美國健保真的實在太 爛 了!!!!!!不過動眼也幫我上了一課,就是台灣健保俗擱大碗的背後,有多少醫療人員的血汗。
張嘉玲則是想跟大家討論,串流平台netflix 的電影《羅馬》在奧斯卡獎大殺四方,卻引起許多大導群起抗議。嘉玲認為學院派應該要想辦法跟上時代,我卻認為這是在殺掉我到電影院裡去看電影的可能性。你覺得呢?
《#范琪斐ㄉ寰宇漫遊》每週四晚間十點在寰宇新聞台播出,沒跟上新聞的也沒關係,歡迎訂閱我們的 YouTube 頻道 🔔#范琪斐ㄉ寰宇漫遊 🔔https://ppt.cc/fH4QXx 十點半準時上傳完整版!
---
📌 回顧過往集數 📌
EP20《英國二次脫歐公投可行嗎? 虛擬候選人爆紅、臉書十年挑戰別有用心? 》https://reurl.cc/85oXR
EP21《委內瑞拉變天危機、空服員的眼淚與勞動尊顏、設置棄嬰箱惹爭議》https://reurl.cc/YeWbL
EP22《2018年度國際新聞回顧 大事件牽動全球人心》https://reurl.cc/zYbkk
EP23《錯過很可惜之漏網新聞值得看》https://reurl.cc/lD0O6
EP24《亞馬遜撤離紐約內幕、西伯利亞天降黑雪、義大利推跳表單車》https://reurl.cc/jDb8LEP25 EP25《歐洲搶救生育率各出奇招、中國廢一胎化救不了出生率、移民政策可解決嬰兒荒問題? 》https://reurl.cc/r6ya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