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幾年前已經在東京演講過的分享
(純粹是個人想法與臨床經驗分享)#instagram #love #instadaily #happy #happiness #dna #norepinephrine 個人經歷過
#oxytocin #oxytocinvibes #オキシトシン #ノルエピネフリン #norepinephrine #dopamine #ドーパミン #多巴胺 #エンドルフィン #endorphins #腦內啡
我們都知道真正健全的人格,是不需要另一個人來滋養自己的。
所以當然沒有真命天子與或是那個對的人存在。
在任何關係中也是一樣的。
單獨的個體,是最健全的模式。
人類是宇宙中擁有肉體的物種。這個肉體是在動物體系中產生的,就是繁衍後代的時候,身體會產生自然反應。你喜歡什麼樣的類型,你的身體自己會告訴你答案。
它是沒有什麼理由的,當完成了繁衍後,人類這樣的物種,就會瞬間回到原點,你繼續經歷自己的生活。而長遠的友誼與關係,是在每一個瞬間,都是享受的,並互相能學習雙方沒有的,才會產生吸引。
我們也可以刻意的創造愛的架構。
是你想經歷的戲碼。
你是主角,其他人都是你覺識意識形態中曾經完成,渴望,或是在古老的DNA中沒有完成但承諾過要來地球經歷的遊戲。
所以,你必須要了解自己的意識架構,才能完全掌握你自己的想法。
並經驗你要的完美結合
這是隨時隨地都可以自由創造的。
與誰一起經驗很重要。
想要維持長久互相守護支持的關係。
是在你意識架構中早就選擇了某些事你要來地球完成。
跟你一起經歷的人是在大方向與目標中契合的人。
這是宇宙的自然法則,你的意識與對方的宇宙在高頻的狀態下結盟。
就會產生頻率,而頻率也是一種默契!
就是說,你們的夢想相同,志趣相投。
接下來才會出現一些物質宇宙的動物思維與行為。
就是你特別喜歡那種型的人,跟誰一起度過美好的時光,其實、在你的意識架構中你早就知道了!
而初期的互相吸引與排斥是一樣的。
為什麼我們需要愛情,這是一個很有趣的課題。
戀愛感受必須是互相滋養的,愛是美好的,是宇宙贈與的禮物🎁
雙方同時會出現的美好感受。擁有墜入愛河的感覺。
近幾年有些有趣的研究提供大家參考,曾經有人說,
PEA oxytocin(一般譯為催產素)Norepinephrine(正腎上腺素)
或譯為去甲腎上腺素,是跟分泌愛情能量有關聯性的,假設真的是這樣,那有趣的事情就發生了。
兩個人互相欣賞時也許容易分泌這些物質與神經傳導元素,就容易出現墜入愛河的化學作用了!!
有些人的感情撐不長久,也許就是在時間久後身體習慣了對方的頻率變成習慣了,那種驚奇的激情與冒險的感官與遐想空間消失時,不再分泌這些激素的可能性很大。
這時候就必須要刻意的去創造新遊戲空間,讓這些分泌系統重新啟動。
這是人類的機制。
有些譚崔大師們,會在感官體驗中,視覺、聽覺、嗅覺、觸覺上做出一些創新舉動。讓這些分泌可延續下去⋯⋯
容易墜入愛河的感受是一種自我幻想的感覺。
透過網路媒體與資訊科技的進步,電影、戲劇、漫畫等
我們看了什麼就會自然地模仿他們的行為。
但愛的感覺在經歷的過程中,每個人的感受不同。
如果你想經歷這些
你也可以自由創造這些你要的幻想式浪漫愛情的情感狀態,直到你完成你的經歷為止。
如果對方不想跟你一起經歷,那自然在某些時間點就會自動分離。而互相找尋對的人來經驗。
如果要經驗的人是合拍的,根本不需要任何的努力及理由就會自然的像磁鐵般吸引在一起。
並且可時時刻刻感受對方的感覺。
在一起的時間長短根本不重要,因雙方就是很享受在同一空間,做任何事情都是放鬆的。
你會經驗到想讓自己更好的感覺!
並思考未來方向,這時候幸福快樂的滿足感增加....那就要來討論一下多巴胺了
運動會讓體內產生多巴胺,而在醫藥藥草占星學裡最常使用的就是巧克力。
大家都應該聽說過想要產生愛情的感覺就是吃巧克力吧!!
當體內有多巴胺生成的時侯,身體會感覺到快樂/興奮,會有心跳加速的感覺,可以讓對方有發熱的感覺小鹿亂撞的心情怦然心動的情境。
與去甲腎上腺素屬性的感覺相似。
這種戀愛怦然心動小鹿亂撞的感覺會讓人產生一種戀愛感受。
常常有人說,在運動或是健身過後最容易讓人熱戀,其實也許是蠻有道理的。
內啡肽,這是雙方戀愛決定持久度的能量,持久、鞏固、安定。
類似腦下垂體後葉賀爾蒙,也是控制愛情忠誠度的激素的可能性。
這跟跟愛情長跑/穩定交往/結婚息息相關。
如果你的能量是壓抑的,或是感覺到在乎,怕不受重視,或是生悶氣,怕被對方討厭等負面思維,或是感覺到對方不夠愛你了,他注意力放其他地方,而你的重要性變少了...
你開始想要在關係中獲得更多,甚至開始產生佔有欲時.....
你可自己控制思維,並且學習不容易被周遭迷惑。因為你害怕的是你自己的變化,而你無法掌控自己是思考中失控的舉動。
有時候愛是瘋狂的.....
這個冒險非常的有意思。
請感知一下是否你壓抑自己的內心世界,或是其實它衝撞到了你生命中某些沒有經驗過的未知.....
誘惑力與被誘惑的自我克制力一但產生了混淆,你開始進入關閉的狀態⋯⋯
就算是再愛也很容易踩煞車,逼迫自己控制自己的衝動,通常也容易想很多,尤其未來那些也許不相干的事。
沒有確認一定不會馬上追求與跳入情感中,但肉體可能已經先有反應了!
有時候需要花很長時間去觀察自己的內心。
這樣的人就算是愛上了,也很能忍耐,願意花多年的時間去等待或是灌溉一段戀情。
只要是覺得值得,一但付出,就很難改變。
當然也容易以社會標準,來鞭策自己。這可能是體內的內啡肽在攪動吧~~~
尤其是當感情思考走到婚姻。
需要穩定的互相支持時,想要結婚生子,也是需要這樣瘋狂的刺激。
更是人們整合關於承擔,成家立業,事業思考未來的重點。
大部分是二十幾歲開始到三十歲左右有人在此刻想安定,想結婚。
真正的工作出現了,開始承擔家計。
這時候注意你的牙齒(智齒)骨骼(駝背疏鬆)脊椎的變化也可能跟著有轉變。
目前已知道許多在研究神經傳導物質與研究神經迴路的專業人士們已經在製造這樣的藥物,利用影像可直接看到內部的神經迴路,也可以外在刺激去控制。預測在2019~2024年有可能研發成功不出十年也許可以問世。預測2024~2044年在市面上可以買到愛情感覺/興奮感/快樂喜悅感幸福感等等。
總之享受那個在你身邊陪伴的人,無止境給出你全部的愛,享受每一個瞬間,愛的甜蜜滋味在無條件與無利益下才能發揮最大的影響力
在未來~
人類的基因科學上可能會有突破的發展與使用。
人類的身體組織可以與科學與身體細胞結合。在未來使用科學來刪選基因,讓那些身體有遺傳疾病的人也可傳宗接代,某些遺傳基因透過篩選將會被過濾。
如果在倫理道德範圍許可,也許人類將能結合各個優良DNA製造出完美小孩的可能。
篩選基因透過好的物種進化與物競天擇的過程中。從科技研發與太空技術的發展趨勢日益更新的狀態下、人類可以在這個星球或是其他行星上繼續生存下去的可能性很大!
300~1000年後,(你永遠不知道的機制)
人類的後代分別在不同的星球上甚至是在太空梭上生存的可能性也是很有可能的。
人類本身在挑選另一半的時候就會做自動篩選,從農耕時期的需求到工業革命到現在。
人類使用頭腦機制運作已經非常習慣了!
例如:
透過階級貧富權力財富知識水平等基本生活條件在做篩選,而遺忘了人類有基本的直覺感知能力,也就是把心打開感受對方及找出適合的友情,團體、或是情感伴侶的能力。
一見鍾情之愛
兩個相似的靈魂與性格遇上了的瞬間....
雙方之間冒出許多怦然心動的感受,小鹿亂撞與幻想突然頻率對了。
人類其實很怕有這樣的感覺,因為愛上了怕失控。失控了怕失去,失去了怕痛苦。。。
在愛中很怕給出很多很多的時間,空間、與金錢或是注意力的人...可能對關係抱著某些觀望態度或是試圖思考如何讓關係在物質上的加分。於是門當戶對、事業成功、金錢、學歷、種族、語言等考量變成了分歧的價值觀....
當愛到了某個點時,你會馬上想逃離現場....
因為你開始進入那些未知的領域
像是有些人一輩子不懂什麼是真正的愛與快樂甚至不敢享受...
完成責任才是最重要的。
在挑選另一半的時候會刻意選擇用自己頭腦思考的條件來做篩選。
這是一種非常有安全感及不會製造犯錯的機會。又不會讓自己與周遭出現麻煩的問題。並且在世俗體制內運作中也是很正常的。
這樣的人們可能會經歷某些大集體意識形態下因為某些傳統文化與道德上的制約,從外在環境因素讓你不得不去學習臣服於其他思維的方式。或是從後代子孫的行為反射出自身的壓抑與叛逆。
寬容待人、合平共處、勤儉持家、節約能源等...如果使用在平衡的狀態下,這是很美好的時光。
如果是在壓抑自己的想法與行為上,但內心卻是有種莫名奇妙地動盪或是常在小細節上看不過去自己或是他人的行為...批判思考增加了...但外表還是溫和的。 在調整自己的過程中,只有自己才能懂。而渡過了就知道怎麼化解那些不得已而為之的課題,有些人也會因不得已而開始排斥自己那些自我進入某些情緒瘋狂的地步....有些人對深深給出來的愛包圍時...是非常敏銳的...
也許是害怕自己去經歷這樣太幸福的感覺⋯⋯要是沒有了這樣的幸福感時該怎麼辦的警覺性...(通常是受過傷害或是失去過的人才明白)
這些怕失控及擔憂內心瘋狂的小宇宙爆發自己無法收拾的戲路...
讓你更壓抑更想去探索,越壓抑越會做出讓自己瘋狂的事...
有時候會出現好多種不同人格的變化...自己卻不知道。這些無法控制的感受。是值得花時間去探索自己的道路是否與現實生活合一。
有些人沒有經歷過轟轟烈烈平順平凡的美好就這樣的渡過幸福快樂的滿足生活。
有些人尋求刺激冒險但又不想花時間努力
想省略了愛的淋淋盡致的過程,直接進入肉體關係,結束後的空虛寂寞感很沒有靈魂滋養,於是怎樣都會不夠...就像是吃了很多垃圾食物一樣...只能填飽身體飢餓但沒有滋養靈魂的幸福飽足感....
這部分當然每個人需求不同,有些人是很享受這樣的感覺。
當感覺失去了,也就認為不愛了。可以換了~
有些人是習慣了,或是依賴了
有些人尋求安穩
不想要這樣的漣漪引起太多反應等。
就看每個人當下想經歷什麼而決定。
每一個決定都有它的目的與學習。
無論結果好壞都是美妙的經歷。
過程比結果來得重要。
而人類害怕經歷那些過程,直接跳到結果。
來保障自己的心安感。但可能就會經驗到永無止境的不滿足中....
真正的滋養,會讓你滿意現況,享受著每一刻!
某些觸動靈魂的部分是很美的!
需要你細心品嚐與體會,那些難得的相遇瞬間,也許不是巧合,是宇宙的安排⋯⋯
是天的美意...
你永遠都不會知道...你遇到了誰...
而他是什麼樣的來歷..經驗....
任何事情包含學歷、事業、財富、等
都可人為控制。
唯獨愛,你無法操控。
愛是自由的。
當你試圖想控制時,愛已經消逝。
愛的每個瞬間與層面在每一刻都不同。
它只會一直成長...
就算是分離了,也一樣會長大的
我們習慣用的不再聯絡了,表示已經切斷了緣分。
其實不一定...也許那些不再聯絡的感知能力,更敏銳、更細膩、更卡住雙方的關係⋯⋯
這要👀雙方的戲劇化是什麼戲碼,只要是正面有意義的,都是好事。
在一起的意義是如何利他,讓對方感受到以對他最大利益為原則的時候...這樣的關係跳脫傳統世俗體制的應該不應該....
才能理解如何超越愛...
當然、你要先理解自己要的並明確表示再行動。
雙方互動的感覺與頻率你在那一刻會完全明白了某些無法言語的道理...
這樣的經驗是你個人的感受這是你美好的過程。
而雙方都會因此獲得宇宙送的智慧!
有些人是要在分離後才後悔不已的戲碼....
這也是學習智慧的好機會。
當然、執著於過去的事情、只會讓你卡在要學習如何放下。
然後課題沒完沒了...忘記了往前邁進的創造力。
誰是你接下來要好好照顧與珍惜的人、群體、友誼、在你的高我中,只要你敞開自己的感知,你的頻率自然會拉高到某個狀態...
而吸引那些頻率相同的人事物進入你的宇宙中。
而這些震幅在與他人互動的過程中,透過雙方的共振這些反應...
與每個人震盪出來的感受也是不同的
當你能理解到
這個宇宙充滿著慈悲的神性與佛性。
其實是在同一個時空當中的。
超脫距離、時間、的空間中
理解宇宙萬物是存在於同一個世界上
你生命中出現的每一個人都是天使 是佛陀
來教導你如何學習服務
你本身就是個已經覺醒的靈魂
當你有足夠良善的時候
整個宇宙與星球都會支持你成功的
待續
鞭長莫及相似 在 Cassie Chung - 我的居家生活与料理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无意间在面子书看见这样的发文。
跟我和George的情况好相似。
读完也跟着哭。
有个朋友常打电话问我要不要领养谁谁谁家的小狗?都是有品种的。我都一一推了。
品种不重要。重要的是它不是阿George😞
到现在我都还记得那段时间,
我每天那出完全身吃奶力把它抱出门外排便,
然后再死命把它抱回家里的感觉。
因为我知道它只有我啊!!
病成那样,可它看我的眼神依然温柔,
仿佛每一回都在说“妈咪,谢谢你!”
我甚至还记得它等到我回家才结束它最后一口气的画面。太撕心裂肺了!
所以啊,把它留在自家草地里静静的躺着。
也算是对自己的一种安慰。
养狗的事再说吧!
有缘的话,会再相遇的。
關於送別。
當阿魯不再呼吸以後,老婆一邊哭一邊煮了一頓如常的營養晚餐給阿魯,我仔細地用剪刀剪碎。我很老派,每天都訂兩瓶羊奶送到我家門口,一瓶我喝,一瓶阿魯獨享,這時也倒了一瓶今天的份量給阿魯,老婆好好加熱了一番,特別香。
最後的晚餐跟羊奶放在阿魯額前,床上放了她特別熟悉的幾個東西,以及puma的羊毛氈。阿魯全身上下都變得極為柔軟,原本硬硬的尾巴變得好軟,耳朵因為血色消退變得很白,也出奇的柔軟。她大大的肚子裡面可能有殘存的食物,因發酵關係,微微鼓了起來。
老婆從後面緊緊抱著阿魯,我在前面跟阿魯鼻子碰鼻子說了很多偷偷的話。很多人都會將死亡形容成「就像睡著了一樣」,的確如此,我也沒有過剩的創意,阿魯的確就像睡著了,就跟平常一樣呼嚕呼嚕很安穩。擁抱著長眠的阿魯,我們拍了很多現在不拍以後就會後悔莫及的紀念照。
老婆一直哭,哭著說,這個世界上再也不會有人比阿魯更喜歡吃她煮的東西了,遇到阿魯,是她人生中發生過最最最美好的事。
我用棉花棒清理阿魯的牙垢,我這個動作阿魯一向不大喜歡,很講究角度跟節制時間,但她現在完全不掙扎,我清理得非常仔細,卻哭到此生最慘。
彼此都哭累了,該邊跟大哥也走了,老婆跟我開始討論該怎麼處理阿魯後面的事。老婆很尊重我跟puma之間的古老約定------總有一天我會帶阿魯過去跟puma長待的寵物靈骨塔會合,他們一起在地藏王菩薩特訓班上課滿一年後,我再將他們一起轉學到某一棵我能夠常常看到的樹下。
既然已決定要將阿魯送到跟puma一樣的靈骨塔內存放,我的心念是,越快處理好阿魯後面的事越好,不要刻意等誰到場,能不冷凍就不冷凍,也不需要看農民曆的吉凶,直接去做認為對的事就行了。
這時殺手經紀人曉茹姊打電話過來,順便帶來了當天晚上唯一的笑點。
「阿魯真的死了?」曉茹姊聽起來很疑惑。
「嗯。」我也有點不懂,曉茹姊怎麼會在這個時候質疑我的智商。
「你確定?」曉茹姊發自內心的不解。
「對吧。」我找不到點。
「你怎麼確定阿魯真的死了?」曉茹姊的每日一金句,原來就是這一句。
「不知道怎麼跟妳說,但就是死了,百分之百都死了。」我很篤定。
「……是嗎?怎麼確定的?」曉茹姊竟然在這個節骨眼上鍥而不捨。
「我哥哥有摸她的胸口,就沒心跳了。」我宣布。
「喔。」曉茹姊聽起來很不甘心:「好吧。」
結束通話時,我有一種曉茹姊妳到底在攻蝦小啦的魔幻感,這種對話我寫在小說裡大家一定覺得離譜到完全亂寫,超不寫實。但我真情願阿魯跟曉茹姊一樣搞笑。
避免味道產生,把冷氣開到最強,我們在客廳沙發睡覺,陪阿魯過了一夜。
起床後我們將阿魯抱起來,此時阿魯的身體已經有些僵硬。
我抱魯頭,老婆抱魯屁,太呵呵太重了,出了家門,玄關電梯門又沒有馬上開,只好把阿魯放在門口拍了一張紀念。也幸好如此,從這一刻我開始提醒阿魯「要進電梯囉!」、「要出電梯囉!」、「要上車囉!」……
不是迷信,而是可以這樣跟阿魯再說說話,心裡很安慰。
上車前,我抱著阿魯跟管理員張先生說,阿魯下班了,謝謝你的照顧,現在想跟你說再見。管理員張先生也很愛護阿魯,自從阿魯的後腳明顯無力,每次我帶阿魯下樓尿尿,張先生都會一個箭步搶先打開車庫的門,讓阿魯不用從需要小跳一下的前門臺階出去,而是在和緩的車庫坡道漫步。
張先生笑笑地跟阿魯揮揮手。
阿魯躺在後車座,一路睡得很香,路過休息站時還買了一顆茶葉蛋放在她的鼻前,讓她爽爽地聞著。我們當然聊著阿魯的一切,無法停止跟躺在後面的阿魯聊天,細數她跟我們一起去過哪些地方、最後一次露營、吃過哪些好吃的東西。我真的很感激那些肯讓貓貓狗狗跟主人一起吃飯、喝咖啡的店,這些寵物友善的店家,豐富了我們的陪伴。
火化前,我們好好地抱抱她,提醒她等一下要記得快跑,不要傻傻被火燒著了。
阿魯真的好安詳,沒有一點點異樣。我摸著她,揉揉她,我經常提醒她要乖,但其實她本來就很乖,我只是詞窮,我只是下意識地重複,直到最後她闔眼了,我還是一直跟她說,要乖,要超乖,無敵乖,如果太乖了偶爾不乖也沒關係。
一個最不乖的人老是提醒一隻最乖的狗,我真是幹話連篇,我真笨,我真是沒用。阿魯最乖。
許多陪伴阿魯的小東西都不建議一起燒,以免殘餘物黏著在骨灰上,造成怪異的變形,對空氣也不好。沒關係,這樣也好,怎麼來,怎麼走。我取下阿魯爪子的佛珠,套回我自己的手腕上。老婆留下了阿魯最常穿戴的圍脖。這兩樣東西都太棒了,是阿魯跟我們之間的念想,我們也會一直用下去。
接下來就是每一個送別過至親的人,都體會過的錐心之痛。
看著他們被送進焚燒爐,法師念一句快跑,我們跟著念好幾句快跑啊不要阿呆快跑啊!法師離開後,我們還是一直念一直喊,生怕阿魯傻爆呆呆躺在那裡。
每一次這一段關於火的送別,都令我精神強烈受創,最大值的不捨與悲傷通通都在前五分鐘內暴發出來,太過溢,太衝擊,完全沒有保留,也因為哭得太淋漓盡致,讓送別有了最後的真實感。真的,真的要說再見了,那個承載妳到人間一遊的28公斤身體,那個胖胖的軟軟的非常好摸的那個身體,直到最後這五個月,還是以病痛的形式緊密聯繫著我們的日常,上醫院看診的每一個片段都很是無懈可擊的羈絆。
那個身體,就躺在張牙舞爪的火焰裡。
我能繼續參與的,只有臉頰上持續發燙的觸感。
身體要燒滿一個小時,我去辦理一些手續,選擇骨灰罈之類的。
老婆獨自對著焚燒爐合掌痛哭。
當我回到焚燒爐時,看到老婆已默默換了一個視角,她竟然可以直接看到火爐裡面的狀況!我想跟她一起看的時候,被管理人趕緊阻止,說很危險,流火會噴出,我們只好暫時回到所謂的安全地帶。
不料老婆低聲跟我說,她剛剛有看到阿魯的肚子在大火裡,爆射出一條條的血,她看了很捨不得。我簡直呆了------我真想看!關於阿魯的一切我都想看都想參與!我又慌慌張張跑回可以看到火爐內部狀況的角度,但已經看不到壯觀的血肉噴飛,只有清晰可辨識的大火肋骨……阿魯啊!二哥哥一點也不會覺得恐怖,關於妳的一切二哥哥都想看到,妳都只給亭亭看不給二哥哥看真是一點也不公平!
將阿魯放在puma身邊,拜了佛祖,地藏王菩薩,十八王公,囑咐了阿魯要認真學習,燒了紙錢要她學著自己買一點東西吃,但我們不當小氣的狗,要記得請新交的朋友一起吃,狗緣才會棒棒。也給了puma一個小紅包,要牠當一個好哥哥,謝謝牠在這裡一等就是十四年,你真好。
開車回台北的路上,老婆後悔地說,昨晚阿魯過世,我們怎麼沒幫她再梳梳毛呢?
我呆住了。
我怎麼知道,就剛好沒想到啊。然後握著方向盤,無法自拔地一直哭。
有人說動物的靈回家,是第五天,也有人說是七天,不管,反正這幾天我們都比較早回家,以免阿魯的靈魂空等門會亂跑。一進家門,我們就開始一連串跟空氣阿魯講話的儀式,拍拍沙發叫空氣阿魯上來,動不動就摸摸空氣阿魯。
忘了我們在做什麼,老婆忽然說……怎麼辦,那天晚上我們也忘了再幫阿魯擦擦腳掌,以前每次回家都會稍微擦一下的,為什麼火化前偏偏就忘了。
我怎麼知道。我真的哪裡會知道,眼淚忽然就一直掉一直掉。
總是疼不夠。
總是想再多疼疼阿魯一點。
沒有一個主人能為分離做好準備。
這幾天我無法克制地一直在想,如果阿魯沒有等我簽書會結束回家,就自己偷偷下班了,這輩子我一想起這個遺憾,就只剩下三個字可以跟阿魯說,那就是對不起。
我想我終於知道,為什麼阿魯既不會看家、不會顧店、不會緝毒、不會牧羊、不會游泳、不會握手、冒充導盲犬的話一定會因為貪吃害死幾百個盲人、連顧個掃地機器人都會讓它捲到iphone的充電線好幾十次,整天要人呵護大小便、生病時瘋狂鞭策我的臂力的一條阿狗,當她正式下班的那一天,自己為什麼會一直說謝謝了。
真的是謝謝。
懸著一口氣,趴在地上默默等我回家,圓滿了我跟她。
阿魯,謝謝妳。
學不會送別,就期待再次相遇吧。
鞭長莫及相似 在 觀念座標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2017.12.25 觀點—《泰晤士報》Matt Ridley ※
被基督教轉化的 12 月 25 日冬至慶典
很多人覺得,現代聖誕節變得愈來愈像異教的慶典,其中很多的風俗習慣跟耶穌的誕生完全沒有關係——針葉樹、禮物、火雞、俗艷的毛衣、裝飾彩帶、拉炮(Christmas crackers)、知更鳥、馴鹿、燈、蠟燭、蛋糕。我收到的聖誕卡片,愈來愈少有基督教的含義。我們選唱的聖誕頌歌,也愈來愈少提到救主基督的誕生,歌詞講的反而是馴鹿鼻子的顏色、或者雪橇鈴噹發出的聲音。而且,也不是每個人都會上教堂。
對我那些的虔誠基督教朋友來說,這是令人遺憾的現象,他們覺得他們的節日不但被商業惡俗化,還變成無神化。假如他們知道:這只是返回幾個世紀以前的傳統,是否會稍感安慰?在聖誕節慶祝,本來就是一個異教的傳統,只是被基督教加以詮釋轉化了。
確實有些跡象顯示,我們只是剥除了一些聖誕節的基督教含義,以揭露它所蘊含的古老傳統。比方說,聖誕樹是十七世紀的日爾曼發明,但在冬至時節把綠意帶進屋裡的習俗,肯定比基督教的聖誕節更加古老,這是北歐人耶魯節(Yule)的做法,但來源已消失在歷史的迷霧之中。同樣地,在冬天最黑暗的時刻互贈禮物、點蠟蠋,都是為了希望光明早些返回大地。
至於飛過天空、駕著馴鹿、穿著紅白衣服的聖誕老人,我所鍾愛的理論是,這是來自西伯利亞的習俗:當地人拿紅白色的毒蠅傘(fly agaric mushrooms,一種有毒的蘑菇)給馴鹿吃,再喝牠們的尿,以獲得神經亢奮的效果,但不會中毒。不幸的是,支持此一理論的證據薄弱。比方說,十九世紀大多數的時候,聖誕老人是穿著綠色的衣服——他應該不是因為可口可樂的廣告才變成紅衣老人,因為他在 1930 年代就身著紅衣了。
由於冬至日漸漸地提前——每年往前提早 27 秒——現在大約變成聖誕節的前四天。有證據顯示:古代的北歐民族有大舉慶祝太陽不再退縮、即將返回大地的習俗。歷史學者穆將・莫門(Moojan Momen)在《宗教現象》(The Phenomenon of Religion)一書裡寫道:「絕大多數環繞著聖誕節的習俗,是奠基於古老的異教節慶,例如羅馬的農神節(Saturnalia),以及斯堪地那維亞、條頓民族的耶魯節。」在沒有月曆的世界裡,知道寒冷開始消失、白日即將變長,家裡的存糧可以撐過冬季,一定讓古人備感欣慰。
在羅馬帝國時代,最大舉慶祝 12 月 25 日的,也許是信徒眾多的眾神教密特拉教(Mithraism),據說這一天是主神密斯拉的生日。但是這種說法可能只是訛傳,隱藏著的是更普遍的異教儀式。在羅馬帝國時代,這一天一向以「太陽誕生」的名義加以慶祝。德國學者克勞斯(Manfred Clauss)寫道:「12 月 25 日舉行的殊勝太陽誕生節(the festival of natalis invicti,因為太陽每天升起,不能被打敗,所以殊勝無敵),是普遍慶祝的太陽節,並不限於密斯拉教。」
此外,羅馬的農神節,本來慶祝作物豐收,眾人在此節慶酒池肉林、縱欲狂歡,也漸漸往後推延,變成與冬至日同一天。羅馬皇帝圖密善(Domitian,公元 81-96 年)下令把農神節定在 12 月 25 日。他還把此一節日從私人派對變成公共慶典——他下令舉行各種比賽。根據歷史學家索斯柏利(Matt Salusbury)的描寫:「比賽開幕式包括對群眾灑糖果、水果、堅果、釋放紅鶴飛過羅馬的天空。主秀包括侏儒打架,以及第一次出現的女性格拉底耶特(gladiators)殊死戰,一直進行到深夜。」
一開始,早期基督徒不理會這些異教徒在冬季中的尋歡作樂。他們大概是蠻不贊成的,理由可以回溯到猶太教以降的反對偶像崇拜傳統。比耶穌基督早 600 年的猶太先知耶利米(Jeremiah)曾感慨:「這些人的習俗一點價值都沒有:他們到森林裡砍一顆樹,然後再請木匠雕刻,接著他們再用金銀加以裝飾。」如果他看到今天的聖誕樹,大概會更加咬牙切齒。
一直到公元四世紀,基督徒才開始慶祝耶穌的誕生,也是到了那時候,它才成為冬日中旬的節日,特別是它挪用了殊勝太陽節。最先提到聖誕節的文獻,是公元 354 年的一份月曆。基督徒對耶穌誕生的形容與說詞,與羅馬崇拜太陽與冬至日崇拜的語言,有相似之處,例如降生小耶穌頭頂的光環。
基督教還把其他異教徒的儀式轉化挪為己用。例如復活節(現代再度變成慶祝兔子與小雞的節日,而不是耶穌釘十字架),本來是異教徒慶祝春天的節日。萬聖節(Halloween)被基督教轉化為慶祝所有聖人(All Hallows)的節日後,現在再度回到它的根源,變成慶祝妖魔鬼怪的日子。
清教徒很明白:聖誕節的慶祝,原本是偶像崇拜的異教慶典,一度想要禁止。歷史學家埃勒貝(Helen Ellerbe)在《基督教史的陰暗面》(The Dark Side of Christian History)寫道:「1647 年,英格蘭國會下令,全國停止慶祝聖誕節還有其他異教徒節日。在新英格蘭(美國),慶祝聖誕日被認為是一種罪行,一律不准,到十九世紀下半葉為止。慶祝聖誕節的人可被處以枷刑以及鞭刑。」不贊成聖誕日慶祝的習慣,一直在蘇格蘭維持,直到晚近為止。
但是,如果聖誕節僅僅只是把冬至慶祝的異教節日重新包裝,改頭換面,並不代表基督教或異教的聖誕節傳統哪一個比較優異或低劣。我們特別應該稱讚基督教對聖誕節的兩大貢獻:行善與美感。如果沒有聖保羅與君士坦丁大帝,我們也許依然以縱欲過度、紅鶴、女性的格拉底耶特來慶祝仲冬,不會在這個時節強調慈善、體貼、反思、照顧弱勢。也更不會在劍橋國王學院教堂裡,聽到男童以高音唱《Once in Royal David’s City》。
所以,(祝大家)冬至快樂,希望太陽聽到我們這些不信主人的心願,開始在本週返回大地。
耶誕頌歌《Once in a Royal David's City》: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1RC34N1TfCQ
https://www.thetimes.co.uk/…/a-merry-solstice-to-all-the-re…
鞭長莫及相似 在 郭文貴案,同夥疑犯余建明具親中共大背景;習近平暴露軟肋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00:00 摘要⏰00:28 習近平暴露軟肋恐自己 鞭長莫及 ⏰03:26 郭文貴案疑犯余建明具親中共大背景⏰05:51 中共央視「3.15」晚會被吐糟垃圾訂閱副频道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