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褐象鼻蟲
淡褐象鼻蟲在野外很常見,身體呈現枯樹枝般的灰褐色,為自己提供了絕佳的保護色,當受到干擾或天敵來臨時,會立刻墬落裝死且消失在草叢中,再也找不到牠的蹤跡了。
象鼻蟲的特徵就是頭部前面有特化成象鼻一樣長長口器,是鞘翅目中最大的一科,成蟲為植食性以植物的葉、果為食,䧳蟲產卵前會先以口器在植物的組織上咬出一個小洞,再將卵產在裡面。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31萬的網紅YOYOTV,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跟柳丁哥哥探索大自然!看更多【好好玩自然】►►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o_HY74ov2N1M5nuSRzV5AX6HOdrb6fxN 主持:柳丁哥哥、崇瑋老師 這次來到的是位於台東縣的達仁鄉。台東達仁鄉是南迴公路最高點,是單車的愛好者必定會...
鞘翅目特徵 在 西喜 美麗世界 Q&A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北鼻蝦😣😣😣😣😣😣
一開始看到新聞覺得難過,但掃到這篇,才知道漁業的難處,這名漁民也不願意傷害北鼻蝦跟媽咪蝦的。在傷害已經造成的狀況,也只能盡量了,至少沒變成鯊魚煙跟魚翅羹。
已經看到不少傳媒平台為了點閱率以情感面在煽動一般大眾,甚至其中不乏專業性粉絲頁。代表了臺灣其實離科學管理還是有很遙遠的距離,仍停留在矯情做作的不理智氛圍,這對於想促成永續漁業將會是一大需要克服的問題。
而且個人覺得過沒多久肯定也會有人發文詢問,所以乾脆就花了點時間先發文~
🦈🦈🦈🦈🦈🦈🦈🦈🦈🦈🦈🦈🦈🦈🦈
這是一則有關於近期宜蘭一尾大白鯊與牠的那群鯊小的新聞案件......說錯,是小鯊
這不是什麼意識形態!也不是什麼漁民要顧生活!
而是很認真的在談產業現況與漁業科學管理!
.
臺灣媒體嗜血,一向愛用標題殺人......因為各位愛看!但是今天在這協會的社團討論區內,我們協會就有義務建立大家正確的永續漁業觀念!
.
第一、「臺灣漁民都愛抓鯊魚!」
請問有哪個漁民希望船艙裡面放的是鯊魚?不然遠洋漁業怎麼會有割鰭棄身的問題?
今天這尾鯊魚屬於意外捕獲,也就是所謂的非目標魚種的混獲行為。什麼是「混獲」?混獲就是那種「我不是要抓你,可是卻抓到了你」,你就把牠當成是不請自來又死纏爛打的恐怖情人就能理解了。
除非今天牠是被像臺東旗魚那種高針對性漁法的漁叉射殺方式,那你就可以扔漁民石頭,說漁民抓鯊魚壞壞!
除了漁叉漁槍可以考慮「家裡冰箱裝不裝得下」而要不要通殺外,如果您對漁具漁法有一定程度認識時,就會明白所有的漁具漁法都有著程度不一的混獲議題!
這種非針對性捕撈的混獲魚種,談要不要禁捕……根本就只是個騙募款集愛心的假議題!
也絕不是只有網具類的漁法會混獲,像延繩釣混獲海鳥、海龜、鯊魚的比例就一直讓國際間頭痛不已,單純靠改良漁具都無法避開混獲問題。
那像一支釣就不會混獲嗎?其實也只是釣起來解鉤後就棄屍回去而已,不然岸邊怎麼會這麼多被釣客曬到死的河魨乾?
.
第二、「為什麼不放生?牠肚子裡還有寶寶耶!」
每種漁法對於不同海洋物種的存活率其實都不一樣,好比說被拖網和刺網所捕獲的魚類幾乎是沒死也全癱,但對於甲殼類就有很高的存活率;市售的不少活明蝦就是拖網所捕撈的。
而當對上這種龐然大物級且具有攻擊性的大鯊魚,放生就又是一個更加艱難的作業了!是什麼漁法所捕撈的,頓時間一點都不是重點了......
我們都知道正常大白鯊在海裡並不會主動攻擊人類,但牠現在是正處於在一個生命遭受威脅的環境下啊!一群沒毛的猴子粗魯地將我拉到無法呼吸的世界,我沒有爪子….但是我有尖銳的牙齒,我有強壯的尾巴!還是各位認為鯊魚會放大瞳孔搖尾巴賣萌,乖巧地向您投降喊輸一半呢?
我知道水行俠可以和鯊魚用心電感應溝通,但不代表每位討海人都是海超人啊!
「嘿!我要放生你唷!請你不要咬我!」
大白鯊若回頭......不會報恩,只會咬你啦!
當然沒這回事!即使是只會玩戳戳樂的旗魚,這些攻擊性十足的漁獲一起魚肯定是先亂棒賞牠個痛快!所以沒有放生的問題,永遠只有「棄屍」或「帶回」的二選一。
而且你會這麼剛好知道牠是肚子裡有寶寶的懷孕母鯊嗎?雖然說公鯊小,但也不代表夠大的就肯定是母鯊啊!還是覺得可以在擁擠髒亂的作業漁船上替鯊魚接生?而且即使是定置網捕獲,牠也不像有大憨鯊之名的鯨鯊可以靠驅趕就出網。
.
第三、「棄屍不好嗎?為什麼要帶回來!」
依據我國現行在中華民國102年開始實施的「大白鯊象鮫及巨口鯊漁獲管制措施」中,凡沿近海所捕獲的大白鯊都需要填具「大白鯊、象鮫及巨口鯊漁獲資料通報調查表」以回報漁政主管機關,且漁業署會指派專責學術單位進行科學採樣以紀錄生物資料。
也就是這位漁民是遵守了漁業管理,將魚體攜回供後續科學調查使用。如果我今天海上直接棄屍,你覺得會有哪個漁民回港後還自找麻煩地去填寫通報單?
現在不是在填卸魚申報,也不是在喊價競標……我說魚多大就是多大,科學管理是這樣做的嗎?再者體長?體重?生物特徵?胃容物?請問有哪個漁民光靠目視水中漁獲就能填寫出來的?
如果直接海上棄屍,那麼就等著步上鬼蝠魟的後程,全臺灣都是零捕獲案件!可是真的都沒有混獲誤捕到鬼蝠魟嗎?因為每次抓到都一律海上棄屍就好,因為根本沒人想沒事找事作!
況且今天漁民沒有割鰭棄身!
今天這位漁民更沒有像美國人把釣鯊魚當成是一種娛樂!
.
第四、「活鯊可以賺觀光財,像國外都是每年幾百萬幾千萬的」
國外賺觀光財那種與鯊共舞的主要以溫馴吃魚的礁鯊為主,大白鯊都是要潛水員跳進豬籠觀察的。想遇到那種啃鯨屍吃到像是阿嬤養的,吃到一整個無視旁人的肥仔大白鯊,這種可是千年一遇的!而且今天這個案件主角的大白也不是某某知名景點的潛水明星魚,然後漁民今天強闖進潛水樂園抓了牠上岸……如果是!那你可以扔石頭說漁民壞壞!
臺灣條件不比熱帶島國,一般這類大洋洄游性鯊魚在臺灣的出現水域,往往都是有著湍急海流且深不見底,加上離岸的水路也有一定程度距離。在數量上更難遇到群鯊亂舞,臺灣鯊魚大部分都是獨行俠與自由行的居多,比花蓮的蹦蹦跳海豬們更難以追蹤掌握,請問這要如何發展觀光?
中西部海域再過一陣子會群聚大量小鯊崽,但這水域混濁能見度極低,且漁場又是離岸特遠……當然如果有業者願意投資,想帶客人與鯊魚寶寶玩泥巴仗,我們是很樂意請漁民幫忙找魚的!
重點是……漁場不等於潛場!
.
第五、「牠一斤只賣50元」
牠的生命終點並不是成為一碗50元的福州魚丸湯,而是被送到臺灣海洋藝術館製作成為標本,作為教育意義供後人瞻仰遺容。
而牠在學術上的貢獻絕對更不止於這一斤50元!
今天因為有牠的犧牲,是必須要依法通報紀錄的!
所以學者們很清楚地知道……
原來大白鯊是屬於胎生!並不會像有些鯊魚是產卵鞘的!
為什麼當地並沒有捕獲過如此巨大的大白鯊個體或幼崽的紀錄?而今天卻抓到了牠,透過分析海象水文與地區漁業調查,有沒有辦法從中參透些什麼?這對於未來瞭解牠生態與制定保育政策時,肯定都是能幫上忙的。
那就不能研究活鯊嗎?比如說打衛星發信器……衛星標昂貴啊!而且也不是隨便阿貓阿狗都會打標作業,再說這尾也是意外混獲的,難不成可以做到每艘作業漁船都隨時配置專業人員與打標設備?
別傻了!即使是遠洋觀察員,也不是每艘遠洋作業漁船都有配置觀察員的!
在很多先進國家的漁業統計資料,這些日常紀錄的數據可是都以幾十年為單位,而且禁漁物種除了保育與再生計畫外,每年依然會進行漁撈調查評估是否再開放的可能性,這種才是真正的永續資源利用!
而臺灣沿近海的卸魚申報,也不過正在蝸步起步中而已。科學管理需要仰賴長期的數據累積,絕對不能用民粹來胡亂立法管理......這樣臺灣漁業永遠就像你被套牢的股票一樣。
還是各位認為只要棄屍就好,這種眼不見為淨的管理方式就能讓漁業資源復甦?
.
.
至於魚翅議題,社團內已經討論到爛掉了。如果你們有認識那種可以有錢到三餐用排翅湯漱口的,麻煩請他拿鈔票來打我的臉❤
且在重金屬中毒前,絕對是會因為高湯太鹹先洗腎。
.
最後問問網路上為數不少,隨民粹起舞在砲轟此事的擬專家們,請問你們的專業與良心何在?也不要這時候才畏縮說我過多情感用字,那麼請問你們在煽動鄉民衝點閱率時,又是用什麼樣的字句呢?
.
.
.
後文:我知道了,那麼我可以怎麼作?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1048399285199895/permalink/2333466353359842/
鞘翅目特徵 在 鴨片攝影 Akira Hsu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你到底是誰啊 ]
微距拍攝就是不知道會拍到甚麼蟲,
有時候拍回來, 然後在網路上查找比對,
比方說這一隻,查了快半小時,
還是找不到關鍵的身份證明,
只好以身份不明結案...😢
#特徵像梅螢金花蟲但是沒有體毛.😢
#肩膀上有黃點原以為很好找實際上更添複雜...
Olympus OM-D E-M1
Olympus 60mm F2.8 Macro
Godox TT350o
#每日一微 #Olympus #OMD
#6028Macro #Godox #TT350o
#EM1 #鞘翅目 #身份不明
鞘翅目特徵 在 YOYOTV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跟柳丁哥哥探索大自然!看更多【好好玩自然】►►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o_HY74ov2N1M5nuSRzV5AX6HOdrb6fxN
主持:柳丁哥哥、崇瑋老師
這次來到的是位於台東縣的達仁鄉。台東達仁鄉是南迴公路最高點,是單車的愛好者必定會挑戰的關卡,也是台灣本島東部與西部之間來往要塞。也因為它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丘陵山坡地,再加上又是熱帶季風林,所以有著非常不同於一般的生態樣貌。
1.梭德氏棘蛛:梭德氏棘蛛是由一位叫梭德的外國人所命名。其腹部兩側尖尖的棘刺,和鮮黃的顏色是牠最明顯的辨識特徵。外形像螃蟹的梭德氏棘蛛,不同於一般人對蜘蛛用嘴吐絲的想像,牠們是靠著腹部後端突起的絲疣來產生絲線。若在顯微鏡下將絲疣放大檢視,可以看見有許多突出的吐絲管。且不同的吐絲管可以吐出不同功能的絲線。
2.大黑豔蟲:大黑豔蟲跟鍬形蟲外型非常相像,但最大的差別在於大黑艷蟲的觸角是像刷子一樣觸角,而鍬形蟲的觸角則是兩段式的L字型。大黑豔蟲通常終其一生都會跟幼蟲一起生活在腐木堆中,只有春夏季節時,因為木頭即將食用完畢,牠們才會出來尋找新的、可利用的木頭。大黑豔蟲遇到危險時會散發一股像燒塑膠的味道以嚇退天敵。
3.三色刺蛾幼蟲:三色刺蛾雖然在野外很容易遇到,但牠們是台灣特有種。三色蛾幼蟲體色有紅、橙、黃、綠、藍、靛、紫七種顏色,十分鮮艷,是做為警示色的代表。身上有枝刺、叢刺和毒毛,觸及皮膚立即發生紅腫,產生像是被電到一樣的疼痛感。因此三色刺蛾的別名又叫做洋辣子、火辣子或刺毛蟲。
4.長尾鞭蠍:長尾鞭蠍是夜行性昆蟲為食,體長約2.5~3 cm(不包括尾鞭),體色為黑色,身體分為頭胸部與腹部兩部,身體第二節的螯鉗,可夾捕獵物。又名醋酸蟲、雷達蠍。跟一般毒蠍不一樣,鞭蠍是沒有毒針的,牠的尾部是鞭狀的,只會分泌醋酸,會抬高尾端往敵人方向噴出刺鼻的醋酸液,或利用尾鞭攻擊敵人。分布於平地、低海拔山區,棲身在地面縫隙、石頭下、有落葉或腐木的土壤中。
5.花狹口蛙:花狹口蛙又名亞洲錦蛙,是台灣地區的外來種。花狹口蛙原產地為泰國、馬來西亞、新加坡等地。之所以擴散到台灣的確切原因,一說可能是因國內有寵物店自外國進口花狹口蛙,所以野外有棄養或脫逃的寵物蛙;但也研究者認為有可能是隨著進口木材而來到台灣。花狹口蛙為夜行性,草地、森林中之潮濕處都能是牠們的棲身之地;常躲藏在自己於地面上所挖掘的洞中,或者躲在石頭下方。
6.白條天牛:白條天牛屬於鞘翅目天牛科。體長約47 ~ 60mm,體色基底為灰黑色,因為體側有一整條的白色的條狀花紋的特徵而得名。白條天牛喜歡生活在中海拔山區森林,只有在夏天長大成蟲十才有可能觀察得到牠們。成蟲具趨光性,在夜晚的燈光下偶而可以看見牠們的身影。
★★寶貝學習推薦★★
YOYO熱門唱跳專區
►►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o_HY74ov2N0cB0juF4WI5P00JvTKmKCC
YOYO最新唱跳MV
►►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o_HY74ov2N3jfdrM6k3Rrhl7nKwtFiao
YOYO點點名
►►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o_HY74ov2N1_y1faazG7_6paODoAHwxZ
碰碰狐MV
►►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o_HY74ov2N2L-H5_Qw7QoIoYm8YfKuEn
超級總動員
►►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cbvjX60EZ0y3aTkcYpbIe3m3kDCKlsuh
YOYO卡通綜合包
►►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o_HY74ov2N3JHRxCf93QGb3svALfuirk
【訂閱YOYOTV】►►https://www.youtube.com/user/yoyotvebc?sub_confirmation=1

鞘翅目特徵 在 【妙博士的異想世界】20210916 - 認識鞘翅目昆蟲.甲蟲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鞘翅目 是昆蟲綱中最大的目,包括各種甲蟲。目前全世界的甲蟲,約182科,約有35萬種,占全動物界所有物種之25%。甲蟲的翅膀呈硬殼狀,好像身上披了一件 ... ... <看更多>
鞘翅目特徵 在 雪霸國家公園- 🌟【西勢山昆蟲點點名-華麗的昆蟲鞘翅目篇】...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鞘翅目 昆蟲形態特徵:前翅角質硬化為翅鞘,不透明,不具飛行功能,用以保護後翅及身體。後翅膜質寬大可快速扇動,具有飛行及遷移能力,故能適應各種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