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環街市裝修後重開,人頭湧湧好不熱鬧。
第一代的中環街市,最早建於1842年。旁邊的砵典乍街紀念第一位香港總督——砵甸乍爵士。這個教科書上讀到的名字,今天還變成了酒店的名字(石板街酒店英文名就是Pottinger Hotel)。
19世紀英國所向披靡,鴉片戰爭與南京條約象徵清朝敲起喪鐘。當耆英與砵甸乍於1843年6月26日在香港就《南京條約》換約,砵甸乍遂正式成為香港首任總督。
鴉片戰爭爆發後不久,日本也遇上跟清朝一樣的麻煩。1853年,美國艦隊司令Perry率領四首軍艦駛入江戶灣(東京灣),在日本引起的騷動不亞於13年前英國軍艦到達大沽口。
當時手日本民間流傳這首歌謠:
「泰平の眠りを覚ます上喜撰、たった四杯で夜も眠れず」
歌謠中的「上喜撰」,本來是一種京都宇治出產高級綠茶的名稱。由於跟「蒸氣船」的讀音「じょうきせん」一模一樣,用諧音諷刺幕府必須面對現實,不能再裝睡。
歌謠表面說喝四杯「上喜撰」會徹夜難眠,實際上是諷刺四條蒸氣船的到來,從此將令德川幕府不得繼續安眠。
德川幕府面對Perry送來的國書,神態猶如清道光帝手持巴麥尊致中國宰相書。第二年,德川幕府在武力的威逼下終於接受美方條件,簽訂條約被迫開國。
缺口打開後,禍患洶湧而至。至1858年,日本與多國簽定不平等條約。西方國家由此獲得領事裁判權、片面最惠國待遇、協定關稅、設定租界等不平等權益,除了割地賠款,日本跟中國「享受」同等待遇。
一個民族在歷史或者會經歷多次失敗。失敗並不可怕,日本的失敗雖然帶來各種災難,但以時間為主軸的歷史,給世界上任何民族東山再起的機會。
日本證明避免交戰減少損失,也是明智選擇。即使定立不平等條約,也不變得一直沉淪下去。
假如清朝迎戰必敗,盡早與英國締結相對有利的和約是否方為上策?
如果根據這一判斷,清朝早就不應抵抗,英國軍艦開到中國海馬上就應該投降。再根據這一個邏輯,戰場上曾經英勇抵抗的將領的血都是白流。
失敗的民族仍有機會再度輝煌,關鍵在於戰後的奮發。
歷史系舊同學指出,北京大學歷史系的茅海建教授《天朝的崩潰》是當年中文大學歷史系劉義章教授力推的好書,是研究近代中外關係的必備讀物。好多讀歷史的同學、研習近代中國歷史的網友都讀過了。
雖然這是他80年代的論文結集,並早於1995年成書,並不影響40年後的今天重新閱讀的價值。
以前讀高中,「政治腐敗」四個字概括了清朝當時的環境。到底道光皇帝、林則徐、琦善、奕山、耆英對世界認知如何?他們當時立場如何?他們的醒覺與反應,是否能跟上時局變化?關於這些深入的內容,這些年來,我都沒有仔細思考過。
冷兵器對熱兵器,不是士氣問題,不是軍心問題。落伍守舊又迷信無知的民族,在文明利器的摧殘下,根本不可能翻身。每一場戰役的仔細描寫,看到的是驚心動魄血流成河、一次又一次注定速亡。
大量資料佐證目不暇給,好睇過偵探小說。
我自己做功課,節錄了幾千字茅海建式歷史觀。謹摘錄其中一段關於「條約平等」之語,分享各位:
//若從具體條款來看,南京條約之所以不平等,主要是三項內容:割地、賠款、赦免漢奸。其中釋放英國囚犯合乎當時和現在的國際慣例,至於平等國交,其實是不平等條約中的平等條款。
另外還有三項規定:五口通商、廢除行商、新定稅制,這些關於經濟貿易條款也比較難界定平等或不平等。從社會經濟發展歷史角度來看,一口通商,行商制度束縛中國貿易發展,不理中國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轉向市場交換的工商經濟;廣州的關稅由官吏和行商操縱,使每一次關稅都成為討價還價灰色交易,外商受害國家無利,這些還要保留?
理論上來說最佳方案是清朝政府自身改革,作好內部準備主動開放,並在具體做法與國際接軌。但在歷史現實中,這種可能性等於零。
後來歷史證明,西方衝擊了中國舊有模式,民眾的物產和生活為之大受損害,當中有出現前所未有的種種社會經濟現象。表面上作為英國戰爭目的,卻反映了把中國納入世界貿易體系的企圖,令中國在毫無準備和放被情況下開放。這對中國有不利一面,但在客觀上為中國提供擺脫循環新途徑。從短期上觀察,負面作用大於正面效應,以從長期來看,負面再用不斷退隱,正面效應逐漸生長。
到了20世紀,正面效應遠遠超過負面作用。如果中國開放不是上世紀中葉而是更晚,中國現狀又會怎樣?//
圖:Pottinger hotel,又一間吃環境的餐廳,曾跟歷史系學妹去過打卡。望出去就是石板街,砵典乍街。
這個砵甸乍爵士手段高明,成功履行英國政府的吩咐。比起之前的Elliot要有能多了。至於有幾高明,書本都好詳細。
餘下那些耳熟能詳的清朝大臣名字也不是曇花一現,他們在鴉片戰爭往後的人生至死,都可在《天朝的崩潰》中找到答案。
靡靡之音讀音 在 電影文學希米露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如果你曾經看過在 2015 年由雷利.史考特(Ridley Scott)所導演的《絕地救援》(The Martian),肯定也會非常期待《月球城市》(Artemis)。
獲得 88 屆奧斯卡七項提名的《絕地救援》,改編自安迪.威爾(Andy Weir)在 2001 年出版的《火星任務》(The Martian)。這是部硬科幻,以紮實的科學知識為基礎,嚴謹地推演出人類被單獨遺留在火星上,可能會遭遇的各類棘手狀況,以及在絕境中可行的求生方式。
繼《蛋》與《火星任務》之後,威爾第三部受讚賞的科幻小說《月球城市》,也在2017 年出版。一問世即被二十世紀福斯購買,安排曾經導演 2014 年的口碑動畫《樂高玩電影》導演——菲爾·洛德與克里斯多福·米勒——共同執導,並由製作《死侍2》的賽門·金柏格參與監製。如此陣仗,即可想像二十世紀福斯對於改編《月球城市》為電影的重視與期待。
.
威爾不只是位博學幽默的小說家,更令人讚嘆的是他多變的風格與主題。迥然不同於《蛋》的生命哲思與《火星任務》的科學家逃生日記,《月球城市》是部寫實的月球生活與懸疑犯罪小說。
.
他這部月球小說,重新創造迥異的場景,連主要角色,也是重新鍛造。不同以往在《火星任務》的男性科學家主角瓦特尼(Watney),《月球城市》的「我」是位阿拉伯裔的女性走私犯。住在地底十五層宛若棺材一般的封閉臥舖,潔思敏(Jasmine Bashara)從事的是月球上最底層社會的勞動粗工,正當的職業名為快遞,不過為了謀得更多的史拉葛(月球貨幣單位),她私下兼差走私菸酒等等違禁品。
.
潔思(小名 Jazz)是位慧黠又有點糊塗、能幹又有點大意、道德卻又有點小惡的可愛女生,看似很了解自己,卻又經常誤判形勢,而下錯決定,總以為掌握一切,卻搞得狀況百出。她是位吸睛的角色,栩栩如生地在閱讀中展現,隨著她的冒險,轉換許多戲碼,更換多套服裝,無論是太空裝或是妓女服,都讓人好想親眼目睹。果然在閱讀小說之後,會非常期待電影的具像呈現。
.
宛如即興爵士樂一般地起伏流轉,這就是《月球城市》的有趣之處。除了一位宛如爵士風的女孩之外,故事的起伏也如同爵士般地即興跳躍。透過潔思的冒險,作者帶著我們遊走在由五個鋁製大泡泡所構成的月球城市亞提彌思(Artemis,也是希臘月神之名),有時登上最上層的高級旅店,踩在整片來自地球泥土的草坪,或是穿過窄如摸乳巷的城中小徑,再進入宛若蟑螂聚集的下層棺材區。城中的冒險令人難以預期,而犯罪的深廣也令人難以想像。
.
這是個國籍與人種混雜的城市,有來自地球各地的有趣人物,除了潔思的穆斯林阿拉伯之外,還有日本、肯亞、香港、巴西、加拿大等等。這不是個由英美霸權所管轄的世界,妙的是,正如同 2018 年初風靡一時的《黑豹》(Black Panther)所推崇的非洲烏干達(Wakanda 與 Uganda 烏干達讀音相似),在雅提彌思的最有權力者,是位肯亞的女創業家。
.
雖然同樣有著懸殊的貧富差距與階級差距,亞提彌思究竟與地球不同,國際勢力已經重組,是個自成一格的獨立城市。這也是為何潔思不斷宣稱她是個「月球女孩,一點都不想回到地球。」因為,她已是個道道地地二十一世紀末(大約80s, 90s)的月球世代,自幼定居月球,早已養成與地球人判若泥雲的生物適應力。
.
在月球上,那些對於地球人來說唾手可得的清水與糧食,都是極度奢侈的渴望與期待。包括地球人早已習慣的網路、呼吸的氧氣、仰賴的陽光、植物和泥土等等,都不是月球上的輕鬆經驗。不過,一體總有兩面,於是有缺點自然也有優點。那些在地球上因為受傷而無法站立的跛足,或是雙腳不方便行走的耆老,只要來到重力只有地球1/6的月球上,絕對是人生最好的選擇:相對輕盈的身體,自然方便行動。
.
《月球城市》故事中,所有宛若寫實的月球生活情境,都是源於威爾深厚廣博的科學知識。他將課堂上無趣的科學定理與公式,全部變成活生生的寫實範例,再以風趣的科幻寫作,將深奧的理化知識,全部運用在異星生活的假設與想像,如此,科學變得一點也不可怕,反而還深具吸引力,讓人讀完好想繼續追問:嘿,那個煉鋁的氧氣,是來自哪種化學程式呢?這就是威爾的寫作魅力吧。
.
另外,追讀小說時,還會有個讓人一直好想舉手發問的疑惑是:嘿,那個可以重複使用兩百次的保險套,潔思到底最後要跟誰一起試驗呢?
.
。。。。。。
.
作者威爾小時是位科學神童,十五歲即被美國國家實驗室延攬為電腦工程師。他的科學知識淵博精湛,二十歲開始科幻寫作,成為當代著名的硬底子硬派科幻小說家。 2009 年,威爾的短篇小說《蛋》(The Egg)甫一出世,即以其非常哲學的人神對話,而獲得讚賞,還被翻拍成《蛋》的小短片。
.
關於《蛋》的哲思小短片,在下:
https://youtu.be/D1VN5zICGeU
.
。。。。。。
.
關於《絕地任務》,可以讀這篇👇👇
「《絕地救援》The Martian 樂觀 行動 求生存」
http://blog.udn.com/katydid951/31949836
.
.
https://sosreader.com/…/@x…/article/5ac9eea7fd89780001a76a97
https://sosreader.com/…/@x…/article/5ac9eea7fd89780001a76a97
靡靡之音讀音 在 蘋果的化妝箱 by Meling Lam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出發去首爾之前,到中環預覽 diptyque 為慶祝50周年、向首款經典香氛 L’EAU 致敬的兩款全新淡香精——TEMPO 及 FLEUR DE PEAU。
1968年,diptyque 的第一支香水 L’EAU (讀音 LO ) 以獨特的、中性的玉桂味風靡一時。2018年,全新 TEMPO 和 FLEUR DE PEAU 淡香精向60年代致敬。TEMPO 淡香精以純木香調巧妙地結合三種不同的廣藿香精華,翠綠氣息令人仿如置身草原,是真文青的味道。FLEUR DE PEAU 淡香精以調香師 Olivier Pescheux 精選的麝香、皮革香、香粉香和果香集於一身,野性的嬰兒香,Child Woman 之選。
我們可自選較喜歡的一款,我毫不猶豫就選擇了 FLEUR DE PEAU。淡香精在身上會慢慢變成另一種氣味,而我在一小時後覺得香氣變得更沉著、更性感,讓我更立體的理解到這款代表愛與和平的香水。
#diptyque #diptyquehk #perfumerandartist #19682018 #50anniversary #leau #perfume #eaudeparfum #fleurdepeau #sensuallove #tempo #spiritualexploration #leather #musk #fruity #powdery #goodold60s #60s #new #香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