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重節特輯—-打擊內臟脂肪靠飲食還是運動?(上)]
想到端午節就想到粽子,想到粽子就想到穿衣服包得像粽子是件很可怕的事😨特地來談談大家最在乎的腹部肥胖—-內臟脂肪,分成上下兩篇,先搞懂內臟脂肪,再來談談消滅的辦法。
相信關於台灣的水果特甜,而果糖很可怕主要由肝臟代謝的言論網路上都聽了不少,其實我在門診也常強調「內臟脂肪」比「皮下脂肪」還要更可怕!!
我們身體在靜止或隔夜空腹的狀態主要氧化的原料就是脂質,主要是釋出「非酯化游離脂肪酸」(NEFA)和由骨骼肌釋出的三酸甘油脂TG-FA (詳見:https://drjyw.blogspot.com/2018/11/blog-post.html?m=1&sfns=mo 減肥不吃主食會變笨變胖?深度打臉文)
對,你沒看錯,我們的肌肉裡面有肝醣也有脂肪,稱為「肌細胞內脂肪」(intramyocellular lipid),皮下脂肪的NEFA釋出的速度跟肝臟分泌的極低密度膽固醇脂蛋白(VLDL-TG)會影響我們空腹血中三酸甘油脂的濃度,而肌肉的脂肪堆積會干擾骨骼肌對於葡萄糖的氧化跟利用,而導致了「周邊的胰島素抗性」,造成「飯後血糖」的升高,而肝臟的脂肪堆積則是造成「肝臟的胰島素抗性」,影響了「空腹血糖」的升高,其實糖尿病的發生很多都是從周邊肌肉的糖分代謝出問題(飯後血糖高),後來變成肝臟這個中央工廠出問題(飯前血糖高),當健檢看到空腹高血糖時,或許已有一段時間的飯後血糖異常。
罹患糖尿病的人,會呈現皮下脂肪變少但內臟脂肪跟肌肉內脂肪增加的情況,顯示胰島素抗性不斷增加,而內臟脂肪釋出的NEFA會極快的經門脈循環而進入肝臟,直接影響肝臟代謝而使血糖跟胰島素抗性上升,因此導致糖尿病的惡化。
圖示為腹部電腦斷層的影像,左上角那個是日本相撲,其實皮下脂肪(subcutaneous adipose tissue,SAT,顯示為深色)很多但內臟脂肪(visceral adipose tissue,VAT,顯示為亮白色)很少喔!反倒是台灣的胖子都是右下角,SAT很少,但滿滿的VAT~~!其實相撲胖久了也會變右下角那樣,因為肥胖者每單位皮下脂肪組織釋放NEFA的速度會變慢、傾向儲存,所以短時間內把自己大量吃胖的相撲,皮下脂肪累積快速,但不一定會有內臟脂肪,而這些脂肪細胞釋放的發炎因子(例如IL-6、TNF-a)久了會導致胰島素抗性,肌肉無法代謝的葡萄糖於是丟給肝臟,增加了肝臟的負擔,葡萄糖的氧化不良造成脂肪浸潤在肝臟的情況越來越嚴重,更不用說大腦跟血液都不太用的果糖,更直接給已經分身乏術的肝臟致命的一刀!!所以說,「水果不會造成皮下脂肪增加」的說法,是因為增加的是「內臟脂肪」啊QQ
因此所有含「高果糖」的補給飲(鋁箔包那種)或水果,對於脂肪肝的人來說無疑是提油救火啊!即使不菸不酒不熬夜沒慢性肝炎又飲食清淡,光是「肌少症」跟「糖分攝取過多」這兩件事,就足以造成脂肪肝,演變成日後的肝硬化(30%)和肝癌(0.5%)😱
介紹完雖然身體不痛不癢,可是根本無聲殺手的內臟脂肪後,下一篇我們來討論飲食跟運動對於內臟脂肪的效果喔!
#肌肉少的可怕不亞於脂肪多
#台灣水果請當成糖果服用
#非酒精性脂肪肝跟腸道微菌有直接相關
#Tammy Wang祝大家端午節快樂喔!
Search